铜蓝蛋白测定临床意义简述

合集下载

血清铜蓝蛋白在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中的临床意义

血清铜蓝蛋白在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中的临床意义

血清铜蓝蛋白在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中的临床意义林小钦;林清标;卓海燕;林太顺;柯坤宇;陈丽芳【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铜蓝蛋白水平在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方便选取2015年7月—2016年6月入住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的80例患者为肝衰组,纳入同期入住同院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的80例患者为慢乙肝组,及同时期的健康人40名作为健康组,检测3组患者的血清铜蓝蛋白、肝功能、凝血功能、血肌酐、甲胎蛋白,并计算肝衰组MELD分值.结果共纳入肝衰组80例,慢乙肝组80例,健康组40名.肝衰组的血清铜蓝蛋白水平为(170.1±27.6)mg∕L,低于健康组(225.4±21.8)mg∕L和慢乙肝为(251.4±29.5)mg∕L(均P=0.000).肝衰组血清铜蓝蛋白与白蛋白、总胆固醇呈正相关(r=0.289、0.312,均P<0.05),与MELD分值及肝性脑病呈负相关(r=-0.222、-0.238,P<0.05),而与胆碱酯酶、甲胎蛋白及肺炎、自发性腹膜炎、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均无相关性.结论血清铜蓝蛋白水平对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病情评估和预后有一定临床意义.【期刊名称】《中外医疗》【年(卷),期】2017(036)013【总页数】3页(P41-43)【关键词】铜蓝蛋白;乙型肝炎;肝衰竭【作者】林小钦;林清标;卓海燕;林太顺;柯坤宇;陈丽芳【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肝病科,福建福州 350025;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传染病医院肝病科,福建福州 350025;福州市传染病医院肝病科,福建福州350025;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肝病科,福建福州 350025;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传染病医院肝病科,福建福州 350025;福州市传染病医院肝病科,福建福州 350025;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肝病科,福建福州 350025;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传染病医院肝病科,福建福州 350025;福州市传染病医院肝病科,福建福州 350025;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肝病科,福建福州 350025;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传染病医院肝病科,福建福州 350025;福州市传染病医院肝病科,福建福州 350025;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肝病科,福建福州 350025;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传染病医院肝病科,福建福州350025;福州市传染病医院肝病科,福建福州 350025;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肝病科,福建福州 350025;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传染病医院肝病科,福建福州 350025;福州市传染病医院肝病科,福建福州 350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往往病情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预后较差[1-2]。

临床生化简答题模板1

临床生化简答题模板1

编标题号1试述测定血清铜蓝蛋白(CER)的方法及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2简述AAT的临床意义3试述转铁蛋白的临床意义4清蛋白血症常见的原因有哪些?5肝硬化、肾病综合征和M蛋白血症患者血清蛋白电泳有何特征?6请述人体蛋白质及血浆蛋白质的功能,缺乏蛋白质对机体可产生哪些影响?7血清蛋白醋纤膜电泳的五个蛋白区带各含哪些主要蛋白质?8血清白蛋白有哪些功能,测定血清白蛋白有哪些临床意义?9请述测定总蛋白六种方法的方法性能特点及其适用范围10试述双缩脲法测定体液总蛋白的方法原理和方法性能。

11请述BCG法测定血清清蛋白的方法原理及其方法性能。

12哪些血清蛋白质已有国际公认的标准参考物质?可用免疫比浊法测定的血清蛋白质有哪些?13血浆运输载体类蛋白质有哪些,分别可运载哪些物质?14测定血清转铁蛋白有哪些方面的临床意义?在这些方面的临床应用中还有哪些相关的生化指标?1511.简述苯丙酮酸尿症的代谢紊乱和治疗方法。

16请述高尿酸血症的病因。

17请述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关系。

18简述2001年颁布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19简述在糖尿病的临床诊断上检测C肽比胰岛素好的理论依据?20影响糖代谢的激素有哪些?21升高血糖的激素有哪些?22胰岛素对糖代谢调节的主要作用有哪些?23试用超速离心技术对血浆脂蛋白进行分类。

24试用电泳技术对血浆脂蛋白进行分类。

25载脂蛋白的功能26根据1970年世界卫生组织对高脂蛋白血症的分型方案,对脂代谢紊乱患者血清标本需进行哪些检测,才能确定其分型?27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有哪些?28血清酶变化的病理机制是什么?29同工酶分析方法有哪些?30临床实验室测定酶活性浓度最常用的方法有哪些?31影响血清酶浓度变化的生理性因素有哪些?32简述钾的生理功能33引起低钠血症常见原因有哪些?34简述体内水的分布情况。

35简述体液电解质分布情况364.简述体液的交换。

375.简述钾代谢的两大平衡。

386.肾排钾的影响因素。

慢性乙肝患者检测血清转铁蛋白、铜蓝蛋白水平的临床意义

慢性乙肝患者检测血清转铁蛋白、铜蓝蛋白水平的临床意义

慢性乙肝患者检测血清转铁蛋白、铜蓝蛋白水平的临床意义陈满红【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检测血清转铁蛋白和铜蓝蛋白的临床价值,为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诊治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30例,根据患者病情分为轻型组、中型组和重型组,另选取同期接受身体检查的健康者13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转铁蛋白、铜蓝蛋白水平.结果:三组患者的检测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重型组、中型组和轻型组患者间检测值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转铁蛋白和铜蓝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健康者,可以将其作为临床诊断的标准,此外上述两项检测指标会随着患者病情的发展而改变,可以将其作为病情分级和临床疗效的判定指标.【期刊名称】《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年(卷),期】2013(013)009【总页数】2页(P80-81)【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转铁蛋白;铜蓝蛋白;临床价值【作者】陈满红【作者单位】江西省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景德镇33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2.62乙型肝炎属于临床常见肝病之一,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该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1]。

由于该病的前期诊断与分级存在一定难度,致使不少患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逐步发展为重型乙型肝炎,严重影响生活工作质量[2]。

对此,如何提高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治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随着临床检验水平的不断发展,有关学者提出可以通过检测血清转铁蛋白(TRF)和铜蓝蛋白(CP)的水平对该病进行诊断与分级[3]。

因此本文选取2011年6月~2013年5月在我院接受临床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健康者各130例,通过检测转铁蛋白和铜蓝蛋白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

现报告如下: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6月~2013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30例,其中男性82例,女性48例,年龄31~77岁,平均(48.5±11.6)岁。

脑膜炎患者脑脊液C反应蛋白及铜蓝蛋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脑膜炎患者脑脊液C反应蛋白及铜蓝蛋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1 991; 67: 2 401
上 采 用 内分 泌 治疗 鼻 咽癌 方 面提 供 理论 依 据 。
参 考 文 献
3 Daw s on PM .Sho ha S .Bli us a rSD .e 1 ta .Oes r en r c t og e —
e t r n c l r c a a c n ma J Cl a h l 1 9 p o s i o o e t lc r i o . i P t o 9 0; 4 : n 3
i as rc c n g t i anc r Ca e 1 90: 6 e . nc r 9 5: 1 6 93
2 K o i a 0 .T a ha hiT ,Kawak jm ka s am iS.e . Loc lz ton ta1 a ia i
脑 膜 炎 患 者 脑 脊 液 C 反 应 蛋 白及 铜 蓝 蛋 白
o t oge e ep o s i s rc c nc rusng i m uno fes r n r c t r n ga t i a e i m h— i t hem ia s a n ng ofm ono l na s oc c l tii c o lantbo i dy. Ca e nc r
维普资讯
广 西 医学 2 0 0 2年 1 第 2 2月 4卷 第 1 2期
19 53
期 肿 瘤 内分泌 治 疗 的选 择 。 由于鼻 咽 癌 的 复发 率 较
高 , 此我 们 认 为开 展 鼻咽 癌 l E 因  ̄ R检 测 , 为临 床 J 可
感染 疾 病 的诊 断 价 值 ,现将 结 果 报告 如 下 。
1 对 象 与 方 法
1 1 对象 :2 0 . 0 0年 1月 至 2 0 0 2年 5月 本 院 住 院病

人血清铜蓝蛋白水平变化及其意义的初步探讨

人血清铜蓝蛋白水平变化及其意义的初步探讨

人血清铜蓝蛋白水平变化及其意义的初步
探讨
人血清铜蓝蛋白是一种铜蛋白,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氧载体,能够与氧气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协助氧气的运输和传递。

人血清铜蓝蛋白的水平变化可能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因此引起了广泛关注。

研究表明,人血清铜蓝蛋白的水平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

一些研究还发现,人血清铜蓝蛋白的水平在一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等。

此外,一些研究还发现,人血清铜蓝蛋白水平的变化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有关,但目前尚需进一步研究加以确认。

在临床实践中,可以通过检测人血清铜蓝蛋白水平的变化来评估人体内的铜代谢状况,并辅助诊断和治疗相关疾病。

例如,在一些代谢性疾病(如Wilson病)中,铜代谢异常导致人血清铜蓝蛋白水平升高,因此通过检测血清铜蓝蛋白水平的变化可以辅助诊断和治疗该疾病。

总之,人血清铜蓝蛋白水平的变化可能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因此对其进行研究和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但是,目前对其相关机制和影响因素的研究还存在一定的争议和不确定性,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1/ 1。

血清中甲状腺功能与铜蓝蛋白联合检测在慢性乙肝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血清中甲状腺功能与铜蓝蛋白联合检测在慢性乙肝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ci i a se s e hec ndi o ndpr g ossof paii ln c la s s m nt oft o t na o i n i he ttsB.
【 ywo d 】 He ai s ains T yodfn t n Ceuo ls n Ke r s p ti P t t; h i ci ; r lpa mi tB e r u o
0 )a dwi e ai s e a eb t n ed wn r e dwa r b iu . o cu in h i ee c f b v d x si eh p t i 5, n t h p ti B x c r ai s o wadt n smoeo vo s C n ls T edf rn eo o ei e e t e ais h t o t h r o a n nh t
B p t n s o i e e tc u s n o ma u a en a tt t a i i c n e wh c r v d s a fe t e a x l r n iao sf r t e a i t fd f r n o r e a d n r l m n b i g h ssa i i lsg f a c , ih p o i e n e ci u i ay i d c t r o e h sc n i v i h

1 61・ 5
TB 4例 T 、T 4 3高于正常对照组平均值 ,5例 F 4 S T 、T H高于正常 肝脏病变 时血 浆 甲状腺结合球 蛋 白 ( G )的浓度 改变 ,并可
对照组平均值 ,3 F 3高于正常对照组平均值 。见表 1 例 T 。
23 重度患者检测 结果 3 . 0例重度慢性 肝炎患者 中 2 6例铜蓝 蛋 白低 于正常对照组平 均值 ,T H、F 3 3全部低 于正常对 S T 、T

血清铜蓝蛋白检测在肝豆状核变性及其携带者中的临床意义

血清铜蓝蛋白检测在肝豆状核变性及其携带者中的临床意义
G a gh u5 0 8 ,G a g og hn ) u n zo 1 0 0 u n d n ,C ia
[ bt c ] O j t e hr int e a os ss f p i sea i e a e fe l l mn e co e i n・ A s at be i Te oyt ne u o oio grn t l r o a i dt tnit a o r cv e s c n n n r d gh v u oc u p s e i n h d g
(. eat n erl y Hunp rnho te it o i lfl t u a・ nU irt, unzo 1Dp r tfN uo g , ag uBac h r s t f i e t S nYte nv sy G aghu me o o f F sH p a A a d o i s ei 50 8 ,G agog hn ; . eat n o erl y h it o i lf l t u a— nU i rt, 10 0 undn ,C ia 2 Dp r t N uo g ,TeFr s t i ie t S nYte nv sy me f o sH p a A a d o s ei
白异常者高达 7 % , 3 其铜蓝蛋 白水平介 于健康人 和 WD患者之 间。合并病毒性肝 炎的 W 其尿铜略高于健康 人 , 排铜 试验 后尿 铜高 于健康 人 。单 纯病 毒性肝 炎患 者铜 蓝蛋 白水平 仅轻 度降低 。 结论 血清铜蓝蛋 白水平有 助于鉴别 WD、 WD携带 者和其他肝病 。病毒性肝炎 多导致铜 蓝蛋 白水 平轻度异常 ; WD携带者 合 并病毒性肝炎时 , 铜蓝蛋 白水平显著下降 。WD携带者 的铜 蓝蛋 白水 平常介 于健康人 和 WD患者 之 间, 可作 为 WD携带者 的 诊断依据 。WD携带者存在轻微铜 代谢 异常 , 但无 临床症状 , 不需进行排 铜治疗。

血清铜蓝蛋白检测在肝豆状核变性及其携带者中的临床意义

血清铜蓝蛋白检测在肝豆状核变性及其携带者中的临床意义

血清铜蓝蛋白检测在肝豆状核变性及其携带者中的临床意义周香雪;李洵桦;黄海威;刘冰;朱荣兰;梁颖茵;朱建忠;梁秀龄【摘要】Objective There is not yet a consensus of opinions regarding the value of ceruloplasmin detection in the diagno-sis of Wilson disease ( WD ), WD carriers and viral hepatitis.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detecting the level of ceruloplasmin for WD, WD carriers and viral hepatitis, and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 of WD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opper metabolism in WD carriers. Methods W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20 WD patients, 30 WD carriers ( parents of the WD pa-tients ), 2 WD carriers with viral hepatitis, 20 patients with viral hepatitis only, and 20 healthy controls. All the subjects underwent examination of neural symptoms, determination of the levels of ceruloplasmin, cerebrospinal fluid copper, serum copper, and 24h urine copper before and after copper-discharging treatment, as well as evaluation of the brain images, abdominal ultrasonography, liver func-tion and coagulation function.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healthy controls, the WD patients showed a lower level of ceruloplasmin, an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level of urine copper after the copper-discharging test. The WD carriers with abnormal ceruloplasmin accounted for 73% . The ceruloplasmin level of the WD carriers was a median between that of the healthy controls and that of the WD pa-tients. The WD carriers with viral hepatitis exhibited a ceruloplasmin level lower than 0. 1 g/L and changing with the hepatic function, their urine copper level slightly increased as compared with thatof the healthy controls and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eirs after copper discharging. A mild reduction was observed in the level of ceruloplasmin in those with viral hepatitis only. Conclusion Detection of ceruloplasmin helps to distinguish WD, WD carriers and viral hepatitis. The level of ceruloplasmin is slightly decreased in viral hepatitis,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WD carriers with viral hepatitis, and median between that of WD and that of healthy population in WD carriers. It can be used as a good marker for the diagnosis of the WD carrier, in whom there is a slight abnormality of copper metabolism, with no clinical symptoms and no need of copper-discharging treatment.%目的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又称为Wilson病(W ilson′s disease,WD).目前对于铜蓝蛋白在WD、WD携带者及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价值尚不一致.文中探讨检测血清铜蓝蛋白在WD、WD携带者和病毒性肝炎中的临床意义,研究WD携带者的临床表现和铜代谢规律.方法确诊的WD患者60例,WD携带者30例,合并病毒性肝炎的WD携带者2例,病毒性肝炎患者20例,健康对照者20例.对所有入组者进行病史采集、临床神经系统检查,检测血清铜蓝蛋白水平以及铜代谢指标检查,包括脑脊液铜、血清铜、青霉胺排铜试验前后24h尿铜.同时进行神经影像学、腹部B超、肝功能、肝炎标志物检查.结果 WD患者铜蓝蛋白水平低于健康人,排铜试验后尿铜显著高于健康人.WD携带者铜蓝蛋白异常者高达73%,其铜蓝蛋白水平介于健康人和WD患者之间.合并病毒性肝炎的WD携带者铜蓝蛋白水平低于0.1g/L且随肝功能波动,其尿铜略高于健康人,排铜试验后尿铜高于健康人.单纯病毒性肝炎患者铜蓝蛋白水平仅轻度降低.结论血清铜蓝蛋白水平有助于鉴别WD、WD携带者和其他肝病.病毒性肝炎多导致铜蓝蛋白水平轻度异常;WD携带者合并病毒性肝炎时,铜蓝蛋白水平显著下降.WD携带者的铜蓝蛋白水平常介于健康人和WD患者之间,可作为WD携带者的诊断依据.WD携带者存在轻微铜代谢异常,但无临床症状,不需进行排铜治疗.【期刊名称】《医学研究生学报》【年(卷),期】2012(025)004【总页数】4页(P371-374)【关键词】铜蓝蛋白;肝豆状核变性;杂合子;病毒性肝炎;血清铜;尿铜【作者】周香雪;李洵桦;黄海威;刘冰;朱荣兰;梁颖茵;朱建忠;梁秀龄【作者单位】510700,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埔院区神经内科;510080,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510700,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埔院区神经内科;510700,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埔院区神经内科;510700,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埔院区神经内科;510700,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埔院区神经内科;510700,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埔院区神经内科;510080,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2.60 引言肝豆状核变性(heper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即WD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疾病,其特征是铜蓝蛋白合成不足及胆道排铜障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铜蓝蛋白是含铜的α2-糖蛋白,目前所知为一个单链多肽,具有遗传上的基因多形性。

CER 具有氧化酶的活性,对多酚及多胺类底物有催化其氧化的能力。

临床意义:最特殊的作用在于协助诊断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wilson病患者血清铜蓝蛋白含量降低(10ml/dl以下),而伴有血浆可透析的铜含量增加,这是本病的特征。

此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主要由于体内铜代谢障碍所致。

铜蓝蛋白为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感染、创伤和肿瘤时增高。

增高亦见于半数以上的肝癌(转移性)、胆石症、肿瘤引起的胆道阻塞、妊娠后3个月及口服避孕药者。

减低见于肾病综合征、严重肝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