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七年级生物上册1.2了解生物圈习题3(新版)新人教版.(最新整理)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第一单元第2章了解生物圈检测试题 (3)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第一单元第2章了解生物圈检测试题 (3)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2章了解生物圈检测试题一、选择题1.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体现了哪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A. 水B. 阳光C. 温度D. 土壤【答案】A【解析】【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

【详解】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主要描述了水滋润着生物,影响了生物的生活,使生物开始萌发。

因此“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诗句中描写的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水分。

A正确。

【点睛】对于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可结合着具体的实例掌握。

2. 滦县森林公园里所有的生物与它们的生活环境一起构成了()A. 食物链B. 食物网C. 生态系统D. 生产者【答案】C【解析】【分析】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

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详解】食物链表示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A错误;多条食物链交织在一起就构成食物网,B错误;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的整体。

故滦县森林公园里所有的生物与它们的生活环境一起构成了生态系统,C正确;生态系统中的植物是生产者,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D错误。

【点睛】明确生物与环境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这部分内容在考试中经常出现,要重点掌握。

3. 夏天正午蝉鸣叫的最厉害,气温降到24℃以下就停止鸣叫,影响蝉鸣叫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A. 阳光.B. 水.C. 温度.D. 空气.【答案】C【解析】【分析】生态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可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

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秋七年级生物上册 1.2 了解生物圈习题1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试题

秋七年级生物上册 1.2 了解生物圈习题1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试题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本检测题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决定荒漠中植物种类稀少的主要环境因素是()A.温度B.阳光C.水D.土壤2.叶圣陶先生曾这样描述爬山虎:“那些叶子铺在墙上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如右图)。

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这种现象体现了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A.阳光B.温度C.空气D.水分3.下列现象能说明生物对环境有影响的是()A.植物园中空气清新B.北极熊有较厚的皮下脂肪层C.工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蠖数量多D.生活在贫瘠土壤中的植物植株矮小4.西双版纳密林中,动植物种类繁多,生态环境优良,这主要与下列哪一项有关?()A.土壤和空气B.阳光和温度C.水和空气D.水和肥沃的土壤5.观察下面的两幅图,左图表示葵花朵朵向太阳,右图表示干旱使粮食严重减产,这说明()A.葵花受阳光影响,粮食作物受水的影响B.葵花仅仅需要阳光,粮食作物仅仅需要水C.它们的生活既需要阳光,也需要水D.阳光、水是它们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之一6.诗词歌赋是我国的传统文化瑰宝,其中许多诗词蕴含着生物学道理。

以下诗句能体现生物间竞争关系的是()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D.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7.沙蒿在西北干旱贫瘠的土壤中生长,并且能固沙,这说明()A.生物能影响环境C.生物对环境没有影响D.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8.雷鸟的羽毛在冬天呈白色,春天换为灰色,这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现象。

下列现象与此不相类似的是()A.蚯蚓活动使土壤更肥沃C.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形D.有些树木秋天落叶,有些树木四季常青9.a→b→c→d是一条食物链,下面有关这条食物链的叙述错误的是()与b之间是捕食关系B.物质和能量是沿食物链流动的、c是消费者,d是分解者D.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进入这条食物链,d体内含量最多10.(2014某某)在我省生长着外来物种薇甘菊,它茂密的藤蔓缠绕或覆盖住当地植物,夺走本属于当地植物的阳光和养料,严重影响当地植物的生长。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2章 了解生物圈 测试题(解析版)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2章 了解生物圈 测试题(解析版)

第2章了解生物圈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地区中,不能称为生态系统的是()A.一片草原B.一片草原所有的动物C.一个湖泊D.一片森林2.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丁四种生物的数量关系如图所示,假设这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丁能够进行光合作用B.甲、乙、丙都是消费者C.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丁→乙→甲→丙D.若甲的数量增加,则丁的数量将减少3.沼气的主要成分是()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甲烷4.越南某县境内有毒蛇咬人,于是人们全都起来捕捉这些蛇,直至把蛇全部消灭。

但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蛇消灭后老鼠猖獗起来,造成大片农田减产。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蛇是天然的猎手,它能吃掉老鼠,使庄稼生长很好B.蛇和鼠都属于消费者C.庄稼、鼠、蛇可以构成一条食物链D.人们不采取措施的话,鼠的数量会一直增加下去5.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河水、池泥、水藻、植食性小鱼、广口瓶、凡士林等材料制作了一个生态瓶(如图所示)。

下列对生态瓶的分析错误的是()A.该生态瓶就是一个微型生态系统B.该生态瓶中有一条食物链:水草→小鱼→细菌C.若河水被污染,一段时间后小鱼体内污染物含量最多D.该生态瓶中的能量转变顺序是:光能→化学能→热能6.能量在食物链中的流动特点是()A.各级相等B.逐级减少C.逐级增加D.反复循环运动7.蚯蚓穴居于土壤,以植物枯叶朽根和其它有机物为食,在土壤中活动时可以使土壤疏松,它的排出物又可增加土壤肥力,这是()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影响环境C.环境影响生物D.生物即适应环境,又影响环境8.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下列哪一项不能体现出生物影响环境()A.大树底下好乘凉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C.蚯蚓的活动使土壤更加疏松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9.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这属于()A.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环境对生物的制约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10.对“植物→鼠→蛇→山鹰”这个食物链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是生产者B.鼠是第一营养级C.蛇是次级消费者D.保护蛇可以抑制鼠11.在同一个生态系统中,每种生物的生存都会因食物关系对别的生物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第二章《了解生物圈》测试卷三套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第二章《了解生物圈》测试卷三套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综合测试01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共40分。

)1.芦山地震导致部分地区山体滑坡,许多动植物被掩埋死亡。

这一事例说明()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影响环境C.环境影响生物D.环境适应生物2.夏天到了,鹦鹉褪落一地绒羽。

影响鹦鹉换羽的因素是()A.温度B.阳光C.空气D.水分3.在同一个生态系统中,下列生物之间属于竞争关系的是()A.青草与山羊B.青草与青蛙C.工蜂与蜂王D.水稻和稗草4.生活在沙漠中的植物一般不具备的特征是()A.叶面宽大B.茎肥厚多汁C.根系发达D.角质层致密5.某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时,先调查鼠妇的分布,观察鼠妇的生活环境,然后提出探究问题,下面是该小组提出的探究问题,你认为最佳的是()A.树根下鼠妇为什么这么多?B.鼠妇要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吗?C.鼠妇离开泥土就不能生活吗?D.光对鼠妇的分布有影响吗?6.人类是生物圈中的重要一员,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越来越大。

人类在生物圈中扮演的角色是()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生产者和消费者7.图3是某草场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关系示意图,下列关于该图的描述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中,草是生产者,牛、细菌、真菌是消费者B.该生态系统中,属于非生物部分的只有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C.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太阳不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D.若草场上放养的牲畜太多,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使土地沙化,草场就很难恢复原样8.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B.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就是生物圈C.生物圈就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D.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9.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物种丰富多样,仅高等植物就有1073种,动物1161种,保持了良好的生态平衡。

昆嵛山已成为暖温带珍贵的生物多样性宝库,更是东北亚内陆与环太平洋鸟类迁徙的重要驿站。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章末试卷新版新人教版(含答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章末试卷新版新人教版(含答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新版新人教版: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章末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水毛茛是一种水生植物,伸出水面的叶片呈扁平状,而长期浸没在水中的叶片分裂成丝状,这表明()A.遗传的普遍性 B.变异的普遍性C.环境对性状的影响 D.基因对性状的影响【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可以从叶所处的环境来切入.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解答】解:水毛茛是一种水生植物,伸出水面的叶片呈扁平状,可以接受更多的光照有利于水毛茛的光合作用;水毛莨上面有感受水多少的感受器官,当叶子完全浸在水中时,叶子就发生形状的改变呈丝状,以减少水流的冲击,接受更多的光照,以适应水中的生活.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2.我省近年来在栽培农业方面,出现了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和水果的热潮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大棚种植技术主要解决了作物生长中的什么限制因子?()A.水B.温度 C.空气 D.光照【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解答时可以从环境特点和生物的关系方面来切入.【解答】解: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冬季温度过低,不适合农作物生长;大棚种植技术主要解决了作物生长中冬季温度过低的非生物因素的限制.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生产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3.荔枝、龙眼在南方生长良好,而在北方都不能成活.影响荔枝、龙眼在北方生长的主要生态因素是()A.土壤 B.温度 C.光D.水分【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解答】解:温度影响植物的分布,荔枝、龙眼是热带水果,它们的生长需要较高的温度,南方温度较高因此生长良好,北方冬季温度较低故不能成活.影响荔枝、龙眼在北方生长的主要生态因素是温度.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4.生物形态结构总是与生长的环境相适应的.某地区春季低温潮湿,夏季高温干旱,生长着一种春、夏季叶型不同的植物,其叶型数据如下表.下列推断正确的是()项目表面积表皮厚度(μm)(mm2)甲型叶292 14乙型叶144 24A.甲型叶生长在春季,利于光合作用B.乙型叶生长在春季,利于光合作用C.甲型叶生长在夏季,降低蒸腾作用D.乙型叶生长在夏季,增强蒸腾作用【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解答时可以从环境特点和生物的关系方面来切入.【解答】解: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甲型叶表面积大,可以接受更多的阳光,适应生活在光照较弱春季;同时表面积大表皮厚度小,保水能力弱,蒸腾作用强,适合生长在低温潮湿的夏季.乙型叶表面积较小,接受光照较少,适合生长在光照强烈的夏季;表面积小表皮厚度大,保水能力强,蒸腾作用弱,适合生长在高温干旱的夏季.故选:A.【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5.生态因素包括()A.所有有生命的因素 B.生物生存的无机环境C.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D.地球上的生物【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从环境因素的组成来切入答题.【解答】解: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有关概念并理解.6.春天连翘和紫荆争相斗艳,而秋天又是菊花绽放的季节,造成这种现象的非生物因素是()A.阳光 B.温度 C.水分 D.空气【分析】由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生物生活的环境是指影响生物生存的因素,既有生物因素也有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指的是影响生物生存的其他生物,非生物因素指的是阳光、空气、温度和水分等,据此可以解答本题.【解答】解: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其中光决定植物的生理和分布,也影响动物的繁殖和活动时间等.春天和秋天主要的差别是光照强度不同,连翘和紫荆在春季开花,菊花在秋季开花,这种差别主要是阳光造成的.故选:A.【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7.夏天的雨后经常可以看到蚯蚓爬到地面上,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A.阳光 B.温度 C.氧气 D.水分【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解答】解:蚯蚓靠湿润的体表来吸收土壤中的氧,大雨过后,由于雨水填满了土壤缝隙,土壤中的氧减少,使蚯蚓无法正常呼吸,所以爬出洞穴.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熟记环境因素、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概念.8.沙漠戈壁与森林地区的动植物种类,数量差别极大,这种差别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水分 B.阳光 C.温度 D.迁入和迁出【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解答】解:沙漠戈壁干旱缺水,而水是生物体的主要组成分,水分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并决定陆生生物的分布.沙漠戈壁水分严重缺乏导致沙漠地区生物种类稀少.森林地区,降水多,适宜生物的生长繁殖,因此森林植被繁茂,动物种类众多.造成这种差别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水分.故选:A.【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9.“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哪种因素对生物的影响()A.温度 B.水C.阳光 D.空气【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解答】解:“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温度.所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该诗中着重描写了自然界的温度因素对生物生长的影响.故选:A.【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10.下列诗句能反映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B.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C.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D.人家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解答】解:A、豆苗与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属于竞争关系,A正确.B、“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的意思是,靠近水边的楼台因为没有树木的遮挡,能先看到月亮的投影;而迎着阳光的花木,光照自然好得多,所以发芽就早,最容易形成春天的景象,B错误.C、霜叶红于二月花”主要是一种叫花青素的特殊色素在其中起着作用.随着季节更替,气温、日照相应变化,叶片中的主要色素成分也发生变化.到了秋天,气温降低,光照减少,对花青素的形成有利,枫树等红叶树种的叶片细胞液此时呈酸性,叶片便呈现红色,C错误.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D错误.故选:A【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11.2016年5月,湖南迎来了最强雨季,湘江河床边生长的植物大多被淹死.这说明()A.生物能适应环境B.生物能影响环境C.环境能影响生物D.环境能适应生物【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解答】解:环境影响生物、生物必须适应环境、生物又能影响环境.2016年5月,湖南迎来了最强雨季,湘江河床边生长的植物大多被淹死,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水分.这说明环境能影响生物.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12.下列诗句中,能体现环境中温度对生物影响的一项是()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C.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D.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结合选项逐一分析解答.【解答】解: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是环境中的草与豆之间的竞争,属于生物对生物的影响,A错误.B、雄蛙有鸣囊可以鸣叫,是为了吸引雌蛙,属于求偶行为,因此“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中“蛙声”属于生殖行为,B错误;C、“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抑制顶端优势的结果,产生的原因:由顶芽形成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使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加大,由于侧芽对生长素敏感而被抑制;同时,生长素含量高的顶端,夺取侧芽的营养,造成侧芽营养不足,C错误;D、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是环境中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D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13.下列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的生存是依赖于一定环境的B.生物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C.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D.生物与环境相互不影响【分析】生物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由于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生存的生物都适应一定的环境,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解答】解: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因此,生物的生存是依赖于一定环境的,A正确;B、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和改变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B正确;C、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影响着生物,生物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C正确;D、生物不但能适应环境,也能改变环境,同时环境影响生物,D错误.故选:D.【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14.科家曾对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进行科学考察,发现海沟深处几乎没有绿色植物,其原因是()A.海沟深处没有二氧化碳B.海沟深处的温度太低C.海沟深处没有阳光照射D.海沟深处没有足够多的有机物【分析】光在海水中的穿透性有浅到深越来越弱,最浅处光最强,深处几乎没有光线.【解答】解:光在海水中的穿透性有浅到深越来越弱,最浅处光最强,有红光也有蓝紫光,有利于绿藻利用,所以是绿藻;往下一些红光穿透性不强被海水吸收,能利用起来用作光合作用的只剩蓝紫光,褐藻有利于吸收蓝紫光,是褐藻;再往下,蓝紫光也被吸收一部分,是红藻;最深处没有光,因此没有绿色植物生存.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1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此诗句中影响生物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A.光B.温度 C.水D.空气【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解答】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春天温度升高,鸭子开始下水游泳.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16.黄豆芽放置几天后会逐渐变成绿色,造成这一现象的环境因素是()A.空气 B.光照 C.水分 D.温度【分析】叶绿素是位于叶绿体中的色素,植物体呈现绿色就是因为细胞内有叶绿体,叶绿体中有叶绿素的缘故,分析解答.【解答】解:黄豆芽之所以呈现黄色是因为在培育的过程中,没有接受到阳光的照射,没有叶绿素形成.如将黄豆芽移到光下,黄豆芽中将有叶绿素形成,将变绿色,因此造成这一现象的环境因素是光照.故选:B.【点评】关键点:叶绿素必须在光下才能形成.17.在干旱的沙漠中,骆驼刺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阳光 B.温度C.土壤中的含氧量D.水【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不同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同.据此解答.【解答】解: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刺,根比地上部分长许多.是因为荒漠干旱缺水,根比地上部分长许多,可以吸收到荒漠深处的水分,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故选:D【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不同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同.18.旷野中的榕树移人室内,叶片容易变黄,引起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光照不足 B.水分过多 C.空气污染 D.温度过高【分析】光是形成叶绿素的重要条件【解答】解:叶片之所以呈现黄色是因为在培育的过程中,没有接受到阳光的照射,没有叶绿素形成.如旷野中的榕树移人室内,榕树中的叶片光照不足,将影响叶绿素形成,因而叶片容易变黄.故选:A【点评】关键知道光是形成叶绿素的重要条件.19.“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种现象说明()A.生物能适应环境B.生物能影响环境C.环境能适应生物D.环境能影响生物【分析】(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影响生物,生物能适应环境,生物也能影响改变环境.(2)“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是指气候方面的成语,说明气候影响最显著的生产活动是农业生产.【解答】解:由分析知道:“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说明气候能影响农业生产,属于环境能影响生物.故选:D【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知道生物与环境的关系.20.2016年10月,强台风“海马”直袭广东珠江口东面,许多大树被吹倒.这说明()A.生物能适应环境B.生物能影响环境C.环境能影响生物D.环境能适应生物【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解答】解: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2016年10月,强台风“海马”直袭广东珠江口东面,许多大树被吹倒,以上现象说明环境能够影响生物.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有关概念并理解.二、非选择题(共60分)21.请运用所学过的生物学名词或生物学原理填空(1)荒漠地区动植物种类稀少,是因为那儿缺少生物生长所需要的.(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是.(3)假定在一个由草原、鹿和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把狼杀绝,鹿群的数量变化将会是.(4)樟树的蒸腾作用是对陆生环境的一种适应,樟树通过蒸腾作用又可以增加空气湿度,改善气候.这一事例说明.(5)如果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场很难恢复原样.这一事例说明.【分析】此题是一个综合性的填空题,涉及生物生活的基本条件、生物之间的关系、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等内容,逐一分析解答.【解答】解:(1)、生物的生活需要一定的基本条件,如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分、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荒漠地区动植物种类稀少,就是因为缺少生物生长所需的水分.(2)、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主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意思是黄雀捕捉螳螂为食,螳螂以蝉为食,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3)、在生态系统中,某种动物与其他生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当某种动物被灭杀后,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以致影响该动物所生存的整个生态系统.在该生态系统中存在:草→鹿→狼的食物链,把狼杀绝,鹿由于没有天敌即捕食者,因此鹿的数量增加;当鹿的数量超过一定数量时,会破坏草原,使鹿场上的草(鹿的食物)减少,后来鹿因食物不足,鹿的数量会随着植物(鹿的食物)的减少而减少.因此鹿群的数量变化是先增加后减少.(4)、樟树的蒸腾作用是对陆生环境的一种适应,表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樟树通过蒸腾作用又可以增加空气湿度,改善气候,这表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这一事例说明生物既适应环境,又影响环境.(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如食物链:草→羊,草→牛,如果草原上放养的牲畜牛羊数量太多,超过了自动调节能力,就会破坏生态平衡,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场很难恢复原样.这一事例说明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故答案为:(1)水分(2)捕食(3)先增加后减少.(4)生物既适应环境,又影响环境(5)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或有一定限度的).【点评】此题涉及的知识面较广,要求我们要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只有基础扎实才能灵活答题.22.如图为一个池塘的生态系统,池塘内有水草、浮萍、水绵、鱼、虾等生物.请回答:(1)在此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浮萍、水绵和;消费者是虾和;没有画出的是和.(2)请你写出一条由三种生物构成的可能的正确食物链,在你写出的食物链中,其数量最多的生物是,数量最少的生物是,如果该池塘被重金属汞污染后,汞的含量最高的是.(3)伴随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该池塘生态系统不断进行着和.【分析】(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2)生态系统中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单向的和逐级递减的.(3)有害物质随着食物级别的升高而浓度增加,这叫做生物富集现象.(4)食物链的写法:起点生产者,依次是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最高级消费者,中间用箭头连接,箭头指向捕食者.【解答】解:(1)图中的水草、水绵和浮萍是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其他生物通过物质和能量,属于生产者;虾和鱼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物,属于消费者;要想成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2)图中的鱼以虾为食,虾以水草为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水草→虾→鱼.由于能量沿食物链传递的过程中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因而位于食物链起点的草数量最多,位于最末端的鱼的数量最少.根据生物富集现象,鱼体内汞的含量最高.(3)生态系统的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途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故答案为:(1)水草;鱼;非生物成分;分解者;(2)水草→虾→鱼;水草;鱼;鱼;(3)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点评】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生态系统的组成、能量流动的特点以及生物富集现象.23.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食物网简图(如图),请你直接用图中代号回答下列问(1)此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成分是.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2)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失最少的食物链是.(3)若此生态系统被含汞铅等有毒物质的废旧电池污染,则在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最.(4)在此生态系统中,因为人为因素导致物种丁消失,则数量有可能变化的其它生物有.【分析】①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②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光能沿着食物链的单向传递叫做能量流动.能量在沿着食物链传递的过程中逐级递减.③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解答】解:(1)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成分.也就是食物网中的甲生物(2)能量的流动是沿食物链逐级递减的,单向的,不循环.由此可知,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所以能量流失最少的那条食物链是:甲→丁.(3)有害物质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是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的,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在食物链中戊的营养级最高,因此它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4)通过图中食物关系可以看出:丁是以甲为食,所以当物种丁消失,则甲的数目会由于天敌减少而数目增加.故答案为:(1)生产者;甲(2)甲→丁(3)戊(4)甲【点评】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物质能量的流动.。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1.2 了解生物圈 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1.2 了解生物圈 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1.2 了解生物圈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3小题,共69分)1.下列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A. 鼠→蛇→鹰B. 阳光→草→鼠→蛇→鹰C. 草→蛇→鹰D. 草→鼠→蛇→鹰2.下列现象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 热带雨林湿度大,降水频繁B. 缺含硼无机盐,油菜只开花不结果C. 草履虫大多生活在培养液表层D. 枯叶蝶与枯叶的形态、颜色基本一致3.有一种兰花蜂,在繁殖季节,雄蜂专门采集兰花的香味物质。

然后,许多雄蜂聚集在一起,同时将香气释放出来,吸引雌蜂前来交尾,这是()A. 取食行为B. 繁殖行为C. 防御行为D. 迁徙行为4.下列关于传染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是传染病的根源,称为传染源B. 能够传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称为传染源C. 只有患病的人或动物,才能称为传染源D. 被病原体污染的水、空气、食物,可以称为传染源5.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下列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选项是()A. 葵花朵朵向太阳B. 大树底下好乘凉C. 春风又绿江南岸D. 春眠不觉晓6.“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草和豆苗的关系是()A. 合作B. 竞争C. 寄生D. 捕食7.下列食物链不正确的是()A. 青虫山雀雀鹰B. 牧草野兔狐狸C. 水草小虾黑鱼D. 草蝗虫山雀雀鹰8.在一个淡水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是:微小水生植物--剑水蚤--蜻蜓幼虫--小鱼--大鱼,当这个生态系统被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污染后,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多的是()A. 微小水生植物B. 大鱼C. 小鱼D. 活的时间最长的生物9.下列实例中能体现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是A. 沙漠中仙人掌的叶特化成刺B. 沙漠上只有靠近水源的地方出现绿洲C. 阔叶林往往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地方D. 稻田中的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养料等10.下列不属于生物对环境影响的是()A. 生活在北极的北极狐和白熊,毛是白色的B. 大片森林能增加空气的湿度C. 蚯蚓可使土壤疏松,提高土壤的通气和吸水能力D. 柳杉等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等气体,从而呼出氧气11.环境中直接影响小麦生长的环境因素是()A. 阳光、温度、水分B. 动物、植物、微生物C. 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D. 田鼠、青蛙、蚜虫12.下列不属于环境影响生物的是()A. 春江水暖鸭先知B. 葵花朵朵向太阳C. 大树底下好乘凉D. 春风又绿江南岸13.影响沙漠中植物生活的最主要非生物因素是A. 阳光B. 水C. 空气D. 温度14.北极熊的体色与白雪皑皑的环境相似,体现了()A. 生物影响环境B. 生物适应环境C. 环境影响生物D. 环境改变生物15.食物链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是()A. 竞争B. 捕食C. 合作D. 共生16.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 临洮县所有生物B. 一块草地上所有的羊C. 一个池塘D. 洮河中所有的鱼17.生态系统是指()A. 所有生物的总和B. 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C. 所有动物的总和D. 生物的生存环境18.下列现象中,属于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是()A. 大树底下好乘凉B. 草盛豆苗稀C. 沙漠中仙人掌的叶特化成刺D. 蚯蚓的活动使土壤更加疏松19.细菌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这一生理过程属于()A. 呼吸作用B. 光合作用C. 蒸腾作用D. 吸收作用20.下列属于“地球之肾”生态系统的是( )A. 斗南花市B. 环滇池生态区C. 安宁玫瑰园D.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2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B. 没有动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就无法进行C. 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D. 分解者分解有机物释放的热能可以被生产者重新利用22.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生态系统是()A. 森林生态系统B. 河流生态系统C. 农田生态系统D. 草原生态系统23.提出人类和类人猿有共同祖先的科学家是()A. 达芬奇B. 达尔文C. 袁隆平D. 莫言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1分)24.资料阅读2016年福州建成福州首个山地类海绵公园——梅峰山地公园,公园内拥有一个超5000平方米的归水潭,夏日,福州一些湖体都相继出现水体的富营养化,市民担心潭内也会因此滋生蚊虫,但园方表示:湖体中有藻类、旱伞草等水生植物以及菌类净化水体,还养殖了鱼虾等,达到生态平衡,不会富营养化。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同步测试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同步测试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一、选择题1.沙漠上植被稀少,影响植物在沙漠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阳光B.空气C.水分D.温度2.“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这句诗描述的是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影响了鸭的生活( ) A.温度 B.空气 C.水 D.光3.下列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A.春来江水绿如蓝 B.雨露滋润禾苗壮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4. 我市汾河湿地公园建成后,来这里觅食、嬉戏的鸟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这说明( )A.环境可以影响生物的分布 B.环境的改变可以提高生物的逃生能力C.生物能够适应一定的环境 D.生物能够影响环境5.在进行实验探究时,为了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一般还应同时设计( )A.分组实验 B.重复实验 C.独立实验 D.对照实验6.下列各项中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嫩江中所有的鱼 B.龙沙公园里的所有植物C.一片草原 D.森林里所有的蘑菇7.组成一个生态系统必须具有下列哪些成分( )A.生产者与分解者 B.空气、水、阳光、适宜的温度C.非生物环境与生物 D.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8.下表是对几种生物体内农药含量的测定结果:这些生物与生物之间有着吃与被吃的关系,那么下列哪一条食物链的联系是正确的( )A.A→B→C→D→E B.E→D→C→B→AC.D→A→B→E→C D.C→E→B→A→D能量流动的方向是( )A.甲→乙→丙→丁 B.丙→丁→甲→乙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10.青青草原生态系统中,一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所占的数量比例图如下,若丙被人类大量捕杀,一段时间内乙的数量变化曲线是( )11.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圈是由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它们生活的环境组成B.生物所生活的环境是指阳光、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C.生物圈中的生物就是指各种大型动物和绿色开花植物D.生物圈的各组成部分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密切联系12.在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可以沿着下列哪条食物链正常流动( )A.草→食草昆虫→青蛙→蛇 B.草→食虫鸟→鼠→青蛙C.草→兔→食草昆虫→猫头鹰 D.狐→兔→蜘蛛→草13. 下列有关生物圈,生态系统以及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圈包括全部的大气圈、岩石圈和水圈B.外界干扰超出了一定范围,生态系统可能被破坏C.生态系统的非生物因素只有阳光、温度和水D.同种生物个体之间只有竞争关系1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B.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C.太阳是食物链的组成部分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15.1906年后,为了保护黑尾鹿,政府鼓励猎人大量捕杀凯巴森林的美洲狮和狼。

七年级生物上册 1.2.3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练习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生物上册 1.2.3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练习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生物上册1.2.3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练习(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生物上册1.2.3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练习(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生物上册1.2.3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练习(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练习一、选择题1.关于生物圈的范围的说法正确的是()A.海平面以下约10千米和海平面以上约10千米之间,仅是地球上很薄的一层B.包括了整个地球,是地球上很厚的一层C.地球表层的所有生物构成了生物圈D.生物圈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2.下列有关生物圈的范围及其定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B。

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C。

地球上所有生物能够生活的地方D。

地球上所有生物以及它们所生活的环境。

3.下列哪个区域不属于生物圈的范围( )A.大气圈的上部B.大气圈的底部C.整个水圈D.岩石圈的上层4.生物圈的范围为( )A.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B.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C。

大气圈和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D.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5.植物种类和数量最多的生态系统类型是()B.热带雨林生态系统C.海洋生态系统D.农田生态系统6.下列生态系统类型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A.城市生态系统B.森林生态系统C.草原生态系统D.农田生态系统7.生态系统有多种类型,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陆地生态系统B.海洋生态系统C.城市生态系统D.生物圈8.生物圈有许多生态系统类型,可以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的是( )A.森林B.城市C.农田D.湿地9.对“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观点的理解,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相互联系B.生态系统多样并且相互联系C.各类生态系统共用阳光、空气等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在一个阴湿的山洼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藓的朽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蚯蚓、蜘蛛、
老鼠等动物,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 )
A.生态系统 B.食物链
C.食物网 D.生物圈
19.(江苏苏州)生态城市建设让人与自然更趋和谐。目前苏州正在创建国家生态城市,
为了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以下措施不合理的是( )
C.没有消费者
D.分解者很少
16.(浙江嘉兴)嘉兴南湖经综合治理,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以下属于南湖生态系
统中生产者的是( )
A.湖 中的鲫鱼
B.照射到湖中的阳光
C.湖中的南湖菱
D.湖中的细菌与真菌
17.在一个由水稻、蝗虫、青蛙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如果将青蛙杀光,蝗虫
的数量变化可以用下列曲线图中的哪一个来表示?( )
12.黄巢的著名诗句:“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
带黄金甲。”这里影响开花的因素是( )
A.光照时间 B.光照强度
C.温度 和湿度 D.肥料和氧气
13.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池塘中的水草
B.池塘中的鱼
C .池塘中的所有生物
D.一个池塘
14.(江苏苏州)下列食物链中,表述正确的是( )
D.阳光、空气和水都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
二、非选择题(共 40 分)
21.(8 分)探究实验题:
小华发现家中窗台上的植物叶片偏向窗外一侧,他将花盆转了一个角度,过了几天植物
叶片又出现了这种现象。请根据上面的资料完成以下问题。
(1)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得出结论: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8 分)(山东东营)在一片草原上,生活着各种牧草、昆虫、食草鸟、食虫鸟、鹰等
A.要做到生态良性循环
B.要做到经济、环境与社会的和谐进步
C.要进一步做好城市绿化工作
D.可先加快工业化进程以促进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再保护环境
20.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
B.细菌和真菌被称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C.食物链和食物网一般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共同组成
了解生物圈
(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
1.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它有一个圈层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也是人类的“立足点”。这个圈层是( )
A.大气圈的底部
B.水圈的大部
C.岩石圈的表面
D.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大气圈的空气主要含有______等气体( )
动植物。请用你学过的生态系统方面的知识分析 回答下列问题。 (1)请根据这些动植物的食物关系,用文 字和箭头画出食物网。 (2)构 成 一 个 完 整 的 生 态 系 统 , 除 了 这 些 动 植 物 之 外 , 还 应 有 哪 些 成 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防止鸟吃草籽,有人把该草原中的人工种草实验区用网罩起来。结果事与愿违, 实 验 区 的 草 几 乎 被 虫 子 吃 光 , 请 分 析 其 中 的 原 因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鱼儿离不开水
B.蚯蚓能疏松土壤
C.候鸟迁徙
D.骆驼生活在缺水的荒漠中
10.在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时,不必测量下列哪个环境的湿度?( )
A.灌丛 B.草地 C.水洼 D.裸地
11.仙人掌的茎变成肥厚的、富含汁液的肉质茎的原因是( )
A.抵御动物侵袭
B.生长的环境缺水
C.生长的环境寒冷
D.生长的环境阳光太强
去香味,这一现象说明( )
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环境能影响生物
C.生物能适应环境 D.环境能适应生物
8.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与环境中温度变化相适应的现象是( )
A.秋天植物落叶
B.蛾类夜间活动
C.苍耳果实的表面生有倒钩 D.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得多
9.下列叙述 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现象是( )
2
___________。 (4)若由于某种原因牧草大量死亡,导致该生态系统崩溃。请在下图中画出牧草死亡后,
A.草→蚱蜢→食虫鸟→鹰→蛇
B.蚱蜢→草→食草子的鸟→鹰→狐
C.狐→鹰→食虫鸟→蚱蜢→草
D.草→蚱蜢→食虫鸟→蛇→鹰
15.(广东揭阳)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不仅要把塑料等难
1
以降解的垃圾带离南极,还要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这是 因为南极( )
A.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
B.缺少生产者
C.150 米以外的水层中
D.100 米以外的水层中
5.地衣能在岩石上生长,又能使岩石腐蚀,说明生物体( )
A.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B.都能适应环境
C.与环境形成统一整体
D.都能生长和繁殖
6.在探究实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中,作为该实验变量的是( )
A.光 B.水
C.温度 D.湿度
7.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生长着一种散发清香的“神农香菊”。若把它移栽到别处,就会失
①氧气 ②二氧化碳 ③氮气 ④氢气 ⑤一氧化碳
A.①②③ B.①⑤④
C.②③④ D.⑤④
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诗描述的是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影响了鸭
的生活?( )
A.光 B.温度
C.水 D.空气
4.在水圈中,大多数生物生活在水面下( )
A.150 米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水层中
B.100 米以内的水层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