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玩的空气说课稿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好玩的空气》教学设计反思说课稿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好玩的空气》教学设计反思说课稿《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好玩的空气》教学设计反思说课稿》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活动目标:1、感知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知道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
2、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学习探索空气的简单方法。
激发幼儿探索欲望,培养幼儿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3、培养幼儿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玻璃杯、玻璃缸、毛巾、背景音乐、袋子、气球活动过程:(一)魔术导入。
1、教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要变个魔术,你们想不想看啊?那小眼睛可要看仔细了!2、教师:这是什么?(毛巾)是干的还是湿的呢?来,小朋友用手摸一摸。
是什么样的毛巾啊?是块干毛巾。
3、教师:这是什么呀?(杯子)老师现在要把毛巾放到杯子里面,然后把杯子直直地倒放在水里,你们猜一猜毛巾会不会湿?(请你说一说)4、教师:那我们取出来看一看,湿了没有呢?小朋友用手摸一摸,湿了没呀?(没有)咦,真奇怪,毛巾明明是放在水里的,却没有湿,是不是很神奇呢?(二)引出空气原理。
1、教师:老师再来变一个魔术,这是什么?(毛巾)这是什么?(杯子)我们也要把毛巾放进杯子里面,这次老师是斜斜地放进水里,小朋友仔细观察哦。
看一看会发生什么现象。
(气泡产生)小朋友,猜一猜毛巾有没有湿呢?(请你说说看)2、教师:到底毛巾湿了没有?让我们取出来看一看,我用手扭一扭,湿了没有?(湿了)为什么会湿了呢?3、教师:这一次啊,老师的杯子是斜斜地放进去的,斜斜地放杯子里面有空气,空气跑出来了,小朋友说一说什么跑进去了?(水)空气跑出来了,水就跑进去了,所以我们的毛巾就会湿了。
而第一次没有湿,是因为空气跑出来了没有?(没有)所以毛巾是干的。
刚才老师给小朋友变了两个关于空气的小魔术,好看吗?(三)身边捕捉空气,初步感知空气。
大班《好玩的空气》科学公开课教案

大班《好玩的空气》科学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以“好玩的空气”为主题。
教材章节为“认识空气”,详细内容包括:空气的定义、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性质以及空气的重要性。
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了解空气的基本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空气,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认识空气,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难点:让幼儿通过实验和操作,理解空气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气球、吸管、玻璃杯、水、塑料袋等。
学具:每人一个气球、吸管、玻璃杯、水、塑料袋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气球,让幼儿观察气球的形状和颜色。
然后,教师吹鼓气球,提问:“气球里面是什么?”让幼儿猜测。
教师揭晓答案,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空气。
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向幼儿讲解空气的定义、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性质以及空气的重要性。
讲解过程中,教师提问,引导幼儿积极思考。
3. 实验操作(10分钟)教师演示实验,让幼儿观察和操作。
实验一:用吸管把水吸入塑料袋,观察塑料袋的变化。
实验二:用吸管把空气吸入塑料袋,观察塑料袋的变化。
实验三:用吸管把空气吸入气球,观察气球的形状变化。
实验四:把气球放在杯子里,把杯子倒扣在水里,观察气球的变化。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关于空气的图片,让幼儿判断图片中的现象是否与空气有关。
六、板书设计空气的定义、组成、性质、重要性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跟家长一起观察周围的空气,发现空气的用途。
2. 请幼儿画一画他们心目中的空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知识讲解、实验操作、随堂练习等环节,让幼儿认识空气,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课堂上,幼儿积极参与,表现出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好玩的空气》幼儿园大班科学精品教案(1)

《好玩的空气》幼儿园大班科学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身边的科学》,具体章节为“奇妙的空气”。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空气的基本概念,探究空气的性质,观察空气的存在,以及空气对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空气,知道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形的。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3. 让幼儿了解空气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空气的性质和作用。
难点:如何让幼儿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深入理解无形的空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空气泵、气球、塑料瓶、肥皂水、吸管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在操场上做吹气球的游戏,引发幼儿对空气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空气泵、气球等教具,讲解空气的性质和作用。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小组进行实验:用塑料瓶装满水,观察倒入肥皂水后产生的气泡,感受空气的存在。
4. 互动环节(10分钟)教师提问:“空气有什么作用?”引导幼儿思考并表达。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好玩的空气》2. 板书内容:空气的性质:无色、无味、无形空气的作用:呼吸、吹气球、浮力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空气2. 答案:幼儿自由发挥,画出自己对空气的想象和认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观察、互动等环节,让幼儿了解了空气的基本性质和作用。
但在引导幼儿深入理解空气的无形特点方面,还需加强。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观察大自然中的空气现象,如风、云、雨等,进一步了解空气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让幼儿了解空气的性质和作用,培养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难点:如何让幼儿通过实践活动,深入理解无形的空气。
大班科学优质课《好玩的空气》教案

大班科学优质课《好玩的空气》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为《幼儿园大班科学教育活动指导手册》第五章第一节《好玩的空气》。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空气的定义、空气的存在、空气的性质、空气的用途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基本知识,知道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
2.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教育他们珍惜和保护空气资源。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基本知识,知道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
难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探究空气的性质和用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气球、塑料袋、玻璃杯、水、吸管等。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气球,询问学生:“这个气球里面装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再问:“我们能不能把里面的东西拿出来?”学生尝试用吸管将气球内的空气吸出来,感受空气的存在。
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简要讲解空气的定义、存在和重要性,让学生明白空气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一个塑料袋,让学生用手挤压塑料袋,观察塑料袋的形状变化。
然后让学生思考:塑料袋的形状变化是由什么引起的?空气在哪里?4. 实验探究(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空气的性质。
实验一:用玻璃杯装满水,倒扣在桌面上,提问学生:“水会不会流出来?”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二:用吸管吸取杯中的水,提问学生:“水为什么会跟着吸管走?”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空气的性质。
六、板书设计空气的定义、存在、性质和用途。
七、作业设计1. 观察记录表: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记录空气的存在和作用。
2. 手抄报:让学生搜集有关空气的资料,制作手抄报,分享所学知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基本知识,知道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
在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良好。
《好玩的空气》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好玩的空气》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好玩的空气》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身边的科学》,详细内容包括:空气的存在、空气的性质、空气的用途以及如何保护空气。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空气的基本概念,知道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形的。
2. 让幼儿通过实践活动,感受空气的存在,理解空气的性质。
3. 培养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懂得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通过实践活动,感受空气的存在,理解空气的性质。
难点:让幼儿理解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培养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空气泵、气球、塑料瓶、沙子、水、纸巾等。
2. 学具:塑料瓶、气球、沙子、水、纸巾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通过展示一个充满气的气球,引发幼儿对空气的好奇心。
(2)让幼儿观察、触摸气球,感受空气的存在。
2. 例题讲解(1)教师通过演示实验,让幼儿观察空气的性质,如无色、无味、无形等。
(2)讲解空气的用途,如呼吸、燃烧等。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分组,每组用塑料瓶、沙子、水、纸巾等材料,进行空气性质实验。
(2)分享实验结果,讨论空气的性质。
4. 环保意识培养(1)教师讲解空气污染的危害,引导幼儿关注空气质量。
(2)讨论如何保护空气,如减少污染、节约能源等。
六、板书设计1. 空气的性质:无色、无味、无形2. 空气的用途:呼吸、燃烧等3. 保护空气:减少污染、节约能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心中的空气答案:幼儿可以发挥想象力,画出空气中的元素,如云朵、风等。
2. 作业题目:说一说空气的用途答案:幼儿可以列举空气的用途,如呼吸、吹气球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空气性质的理解程度,以便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空气质量监测站,让他们了解空气质量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引导2. 空气性质的理解与应用3. 环保意识的培养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启发性一、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引导1. 活动设计要具有趣味性和互动性,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参与欲望。
《好玩的空气》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

《好玩的空气》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身边的科学》,详细内容为“好玩的空气”。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空气的存在,感知空气的特性,探索空气的用途。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它是真实存在的。
2. 通过实践活动,感受空气的特性,如无色、无味、无重量等。
3. 探索空气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空气的无形特性,探索空气的用途。
重点:感受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的基本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球、吹风机、透明塑料袋、瓶子、水、纸巾等。
2. 学具:每组一份气球、透明塑料袋、瓶子、水、纸巾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幼儿吹气球,观察气球为什么会鼓起来,引导幼儿思考其中的原因。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空气的基本特性,如无色、无味、无重量等。
通过实验,让幼儿感受空气的存在,如将透明塑料袋放在吹风机前,观察塑料袋鼓起来的现象。
3.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分组讨论,如何利用空气让瓶子“跳舞”。
每组展示成果,分享交流。
提问幼儿,引导他们思考空气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
六、板书设计1. 《好玩的空气》2. 内容:空气的特性:无色、无味、无重量空气的用途:吹气球、吹风机、瓶子跳舞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探索空气的用途请幼儿与家长一起,找出生活中的空气应用,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感受了空气的存在和特性,培养了他们的科学兴趣。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鼓励他们大胆探索、发现。
在家庭中,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科学活动,共同探索空气的奥秘。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教具与学具准备4. 教学难点与重点5. 作业设计一、实践情景引入1. 选择幼儿熟悉的、有趣的生活场景,如吹气球。
大班科学公开课《好玩的空气》精品教案

大班科学公开课《好玩的空气》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为《幼儿科学探索》第五单元“身边的科学”,具体章节为第三节“好玩的空气”。
内容详细包括空气的存在、空气的性质、空气的利用以及如何保护空气质量。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空气的存在,知道空气的性质,理解空气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探索的能力,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3. 增强环保意识,教育幼儿保护空气质量,从身边小事做起。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空气的性质,如何保护空气质量。
重点:空气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幼儿观察、思考、探索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空气泵、气球、塑料瓶、吸管、沙子、水、花盆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充满气的气球,让幼儿观察并思考:气球为什么会鼓起来?引导幼儿回答:因为有空气。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讲解空气的性质、存在和利用,使幼儿对空气有更深入的了解。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幼儿亲身体验空气的存在和性质。
4. 互动环节(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如何保护空气质量。
六、板书设计1. 空气的存在:气球、塑料瓶实验2. 空气的性质:无色、无味、无重量,占据空间3. 空气的利用:呼吸、风、飞行等4. 保护空气质量:减少污染、植树造林、节能减排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空气质量答案:幼儿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画出空气清新的场景或空气污染的场景。
2. 作业题目:写一篇关于保护空气的小短文答案:幼儿可从减少污染、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方面,写出自己保护空气的做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应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空气知识的掌握程度,针对幼儿的反馈进行教学反思。
在课后,教师可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让幼儿与家长共同完成,增强亲子互动,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教师可组织户外活动,让幼儿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空气,提高环保意识。
《好玩的空气》说课稿

《好玩的空气》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空气的重要性和特性,并培养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引导学生学习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提高科学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
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空气的重要性和特性,并培养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引导学生学习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提高科学实践能力。
三、教学准备
准备与空气相关的教学材料和实验器材。
了解学生对空气的认知和问题,为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准备相关的示范和指导材料。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展示有关空气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空气的兴趣和好奇。
2. 观察和实验
引导学生观察和实验空气的特性,如空气的无形、无味、可压缩等,让他们亲身体验空气的存在和作用。
3. 创意活动
设计创意活动,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设计并制作与空气相关的艺术品或实用品。
4. 环保意识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空气污染的问题,并提出环保的解决方案,培养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五、教学延伸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其他与空气相关的活动,如空气质量观测、空气净化器的制作等。
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其他与观察和实验相关的知识,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好玩的空气》说课稿
各位园长各位老师,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班的科学活动《好玩的空气》
一、首先来说设计意图:
空气是一切生物得心生存的必要条件,空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每天都在与空气做零距离的接触,让幼儿了解空气感受空气的存在,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另外,教育资源来源丰富,又能能给幼儿一个实际操作的机会,让幼儿在讲讲做做玩玩中,可以获得切身的体会。
因此,我便设计了这节科学活动《好玩的空气》。
二、其次说说活动目标
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感知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知道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有空气。
2.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学习探索空气的简单方法。
激发幼儿探索欲望,培养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3.培养幼儿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最后说说教学方法和活动设计: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是主动的探索者,研究者和发明者,而教师是幼儿的探究活动的支持者和引导者。
为了更好地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我设计了变魔术、捉空气、罩蜡烛这些环节,在这些环节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是老师提出问题,然后让幼儿猜想,接着通过操作来验证,进而得出结论,最后老师再做总结这几个基本动作来完成的。
通过让幼儿看一看,说一说、捉一捉、做一做等多种形式,让幼儿积极动眼、动脑、动口、动手来探究空气,引导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来探索感知空气的特点和空气的无处不在,同时也体验了和空气宝宝玩一玩的乐趣。
从而激发幼儿探索欲望,培养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众所周知,我们人类有一个共同的家园,那就是我们美丽的地球,地球是绚丽多姿的,把所有的生物都孕育其中,而空气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但随着现代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我们痛心的看到:工厂冒出浓浓的黑烟、燃烧垃圾发出难闻的气味、汽车排放尾气…,这些有毒物质无时不刻在侵袭我们的环境、污染我们的空气。
因此,对幼儿进行生态方面的教育,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势在必行,这也是是现代科学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所以课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培养幼儿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也是整个活动的升华部分,通过生动的课件让幼儿了解到我们身边的空气已遭受了严重的污染,作为小公民就有义务去保护我们的环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个环保小卫士,让我们的空气更加清新更加干净。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