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味剂是一类十分重要的食品添加剂

合集下载

食品安全风险解析:关于“甜味剂”的科学解读

食品安全风险解析:关于“甜味剂”的科学解读

食品安全风险解析:关于“甜味剂”的科学解读食品安全风险解析:关于“甜味剂”的科学解读近期,网络上关于“甜味剂到底会不会导致肥胖”的信息引发了关注。

“甜味剂”是什么?对人体健康有何影响?在食品工业中如何应用?有哪些相关的法规标准?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2016年第5期《食品安全风险解析》,组织有关专家解读甜味剂。

一、甜味剂在食品工业中受到广泛应用甜味剂是赋予食品甜味的物质,属于食品添加剂中的一类。

甜味剂分为天然甜味剂和人工合成甜味剂。

根据我国现行《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的规定,纽甜、甘草酸铵、甘草酸一钾及三钾、d-甘露糖醇、甜蜜素、麦芽糖醇和麦芽糖醇液、乳糖醇、三氯蔗糖、阿斯巴甜等作为甜味剂可以用于面包、糕点、饼干、饮料、调味品等食品中。

甜味剂的优点主要有五个方面。

第一,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出现分解失效现象,适用范围比较广泛。

第二,不参与机体代谢。

大多数高倍甜味剂经口摄入后原原本本地排出体外,不提供能量,适合糖尿病人、肥胖人群和老年人等需要控制能量和碳水化合物摄入的特殊消费群体使用。

第三,甜度较高,一般都在蔗糖甜度的50倍以上,有的达到几百倍、几千倍。

第四,价格便宜,同等甜度条件下的价格均低于蔗糖。

第五,不是口腔微生物的合适作用底物,不会引起牙齿龋变。

甜味剂对于食品工业而言,是一类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已在包括美国、欧盟及中国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使用,有的品种使用历史长达100多年。

二、按照标准规定合理使用甜味剂是安全的,但仍需高度关注甜味剂的超范围、超限量使用根据gb2760规定,甜味剂在允许使用的食品中通常规定了相应的最大使用量。

这些规定都是经过严格的风险评估,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制定的,而且与其他允许使用的国家基本相同。

另一方面,国际上对食品添加剂安全性评价的最高*机构——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jecfa)对每一种待批准甜味剂的毒性试验(包括急性、亚慢性、致突变性、致癌性、生殖毒性、慢性毒性等)和代谢途径及动力学等研究报告会进行较长时间“苛刻”的科学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每日允许摄入量(acceptable daily intake,adi)。

食品添加剂与健康

食品添加剂与健康
2 0 1 3年 3期
中匿 } 文崩 四曼 0
余孟益 Βιβλιοθήκη ( 重庆市长寿第-@学校 中 图分 类 号 : T S 2 0 1 . 6 文献标识码: A
重庆
长寿 4 0 1 2 2 0 ) 文章编号 : 1 0 0 6 — 1 8 4 3 ( 2 0 1 3 ) 0 3 — 0 0 8 5 — 0 1
就 对 这 些 问题 进 行 了 分 。
什么是食 品添加剂 食 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 品品质和色 、 香、 味以及为防腐 和加 T T 艺 的 需 要 而 加 入 食 品 中 的 化 学 合 成 物 或 天 然 物 质 。 食 品 添 加 剂一 般可以不是食物 , 也不一定有营养价值 , 但必 须符合上述定 义 的概念 , 既不 影响食 品的营 养价 值 , 又具有 防止食 品腐 败变质 、 增 强食 品感官性状或提高食 品质 量的作用 ,且必须 是一定剂量 内对 人体无 害的。 二、 常 见 的 食 品 添 加 剂 l 、 防腐 剂 这 是一类在我们生活 中十分常 见的食品添加 剂。从那不会烂 掉 的“ 泡菜 ” 到那 打开 口后放 置一 星期却也 不见发霉 的袋装零食 , 防腐剂 以其杀死某些微生物或 抑制 其生长的作用 而被 广泛 的应用 到E l 常生活之 中。 食 品用 防腐剂 主要是化学 防腐剂 , 分为 无机 和有机两 大类 。无 机类 防腐剂主要有亚硫酸及亚 硫酸 盐 , 硝酸盐 及亚硝酸盐 , 二氧化 碳, 过氧化氢 , 过碳酸钠等 。有机化学 防腐剂主要有苯 甲酸及其盐 , 山梨 酸及盐 , 丙酸, 乳酸 , 脱氢 己酸和 己酸衍生 物 , 低级 脂肪酸单甘 油酯 , 聚磷酸盐 , 氨 基 酸类 等 。 但是在使 用防腐剂的 同时 , 也存在着安全 隐患 。例如 甲醛 , 甲 醛 的水溶液 又称 为福尔马林 。虽然其不是食品级的防腐剂 , 但在 日 常 生活 中人 们它来 制作动物 标本 , 还用它来 浸泡腊 肉 、 海产品 ( 最 常见 的就是 带鱼 ) 、 猪血 、 鸭血等 。产品浸泡之后不仅 色泽艳丽 , 而 且保鲜持久 。 但是 , 它具有强烈的致癌作用 , 并不被人们看好。 又如 硝酸盐和亚硝酸盐 , 它们 在一 定的条件 和环境下会生成肌色原 。肌 色原也具有致癌 的作用。 虽然像上述 内容一样 , 防腐剂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但是就大多 数的防腐剂 而言 ,防腐剂在人体器官 中很快 被分解或从 体内排 出 去, 因此在一定 的使 用浓度 范围内 , 不会对人体赵成 显著 的伤害。 不过 , 在 日常生活 中, 我们应尽量少吃含防腐剂的食物 , 多吃一 些刚刚做好的 、 不加防腐剂 的食物。 那样既能 以防万一又能养成 良好 的生活习惯 。毕竟人的生命是宝贵的 , 谁也不敢拿生命开玩笑 。 2 、 抗 氧 化 剂 当你 所吃剩下的点心或饼干放置一段 时间后 , 就会“ 哈变 ” 。而 为了防止 “ 哈变” , 保持食 品品质 , 人们在食 品加工过程 中通 过加 入 抗氧化剂的方法 , 尽可能地将 氧化作用降低到最低限度。 抗氧化剂和防腐剂一样 , 也分为天然和合成两大类。天然的如 维生素 E、 L 一抗坏血 酸 、 植酸、 萝 卜 红色素等 ; 合成 的如特丁基 一 4 一 羟基茴香 醚( B R A) 、 2 - 6 一二特丁基对 甲醚 没食 子酸丙酯 、 异 抗坏 血 酸钠 等。 抗氧化剂不仅在抗氧 化方 面起 着十分重要 的作用 ,而且还 能 防止腌制品 中的致癌物 质—— 亚硝 胺的形成 。虽 然抗氧化剂 家族 里有 像维生素 E一样 的天然无害的宝贝而且基本无害 ,但是过 多 的摄 人一 些抗 氧化 剂也会导致一 系列 的肠道与皮肤疾病 。 3 、 食 用 色 素 这是 一类 很是 常见的食 品添加剂 。其 又称 为着色剂 , 主要作用 是把 食品打扮得让人垂涎 欲滴 ,经食 品染成一定 的颜色从而增 加 消费者的食欲和购买欲, 达到经食品卖出去 的 目的。

食品添加剂中的化学知识

食品添加剂中的化学知识

食品添加剂中的化学知识食品添加剂是指在食品生产、加工、储藏和运输过程中,为了改善食品的品质、保持食品的新鲜度、增加食品的色、香、味、改善食品的质构和营养成分等方面的特殊需要,向食品中添加的具有一定技术效果的物质。

化学知识在食品添加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介绍食品添加剂中的化学知识。

一、防腐剂防腐剂是食品添加剂中常见的一类化学物质。

它们能够抑制食品中的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常见的防腐剂有硫酸盐、亚硝酸盐、乙酰亚硝酸盐等。

但是,长期食用含有过多防腐剂的食品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食品添加剂中使用防腐剂时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量。

二、色素色素是一类能够给食品赋予特定颜色的化学物质。

在食品添加剂中,常用的色素有天然色素和合成色素两种。

天然色素主要来自于植物和动物的提取,如胡萝卜素、叶绿素等;合成色素则是通过化学合成得到的,如苏丹红、亚洲红等。

合成色素相对于天然色素来说,更容易获得纯度较高的颜色,但合成色素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在食品添加剂中使用时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量。

三、增稠剂增稠剂是一类能够增加食品黏稠度和质地的化学物质。

在食品添加剂中,常用的增稠剂有明胶、果胶等。

增稠剂的使用可以使食品更加口感丰富,增加食品的质感,提高食品的品质。

但是,过量使用增稠剂可能会导致食品过于黏稠,影响口感,因此在食品添加剂中使用增稠剂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控制。

四、抗氧化剂抗氧化剂是一类能够延缓食品氧化反应的化学物质。

在食品添加剂中,常用的抗氧化剂有维生素C和维生素E等。

抗氧化剂可以有效地保护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但是,抗氧化剂的使用量过多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食品添加剂中使用抗氧化剂时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量。

五、甜味剂甜味剂是一类用于增加食品甜味的化学物质。

在食品添加剂中,常用的甜味剂有糖精、阿斯巴甜等。

甜味剂可以使食品具有甜味,减少对糖的使用量,降低食品的热量。

甜味剂

甜味剂

ADI 0-2.5mg/kg体重(FAO/WHO, 1994)。
代谢 本品不参与体内代谢,人食用0.5h 后,即可尿中出现,食用24h内,排出90%, 48h可全部排出体外,其化学结构无变化。
在美国使用糖精须在标签上注明“使用本 产品可能对健康有害,本产品含有可以导 致实验动物癌症的糖精”。2001年克林顿 废止
糖醇类——广泛采用的 优点: 1、不升高血糖 2、不引起龋齿 3、润肠通便 4、溶解吸热,入口清凉 5、甜度低,热值低,吸湿性好
⑴木糖醇
性状 白色结晶性粉末,味甜,甜度与蔗糖相 当,极易溶于水,热值与葡萄糖相同。溶于水 时吸热,食用时会在口中产生愉快的清凉感。 代谢不需要胰岛素,是糖尿病人理想的代糖品。
制法 将干燥的甘草根、茎破碎即为甘 草末,用水抽提得甘草水,将甘草水浓 缩得甘草浸膏。
毒性 甘草是中国传统使用的调味料和中草药, 在长期使用中未发现对人体有什么危害,在正常 使用时是安全的。
使用
美国已将本品用于某些名牌饮料。
使用甘草甜素可以克服采用白糖所引起的发酵、 酸败等缺点,可使啤酒的发泡力增强。用于糖果、 巧克力、口香糖,兼有润喉、消炎、洁齿的功效。 用于酱油及腌制品,可以抑制盐味,增强风味; 用于面包、蛋糕、饼干等食品,具有味甜、柔软、 疏松、增泡的效果。
一种液体甜味剂, 主要是果糖与葡萄
糖的混合物
糖的加工工艺
把甘蔗或甜菜压出汁,滤去杂质,再往滤液中加适量 的石灰水,中和其中所含的酸(因为在酸性条件下蔗 糖容易水解成葡萄糖和果糖),再过滤,除去沉淀, 将滤液通入二氧化碳,使石灰水沉淀成碳酸钙,再重 复过滤,所得到的滤液就是蔗糖的水溶液了.将蔗糖 水放在真空器里减压蒸发、浓缩、冷却,就有红棕色 略带粘性的结晶析出,这就是红糖.想制造白糖,须 将红糖溶于水,加入适量的骨炭或活性炭,将红糖水 中的有色物质吸附,再过滤、加热、浓缩、冷却滤液, 一种白色晶体——白糖就出现了.白糖比红糖纯得多, 但仍含有一些水分,再把白糖加热至适当温度除去水 分,就得到无色透明的块状大晶体——冰糖。

三氯蔗糖在食品中的应用概况及检测方法

三氯蔗糖在食品中的应用概况及检测方法

三氯蔗糖在食品中的应用概况及检测方法李正钰1,隋佳怡1,周思远1,张宇鑫1,李傲强1,冯洲静2*(1沈阳师范大学粮食学院,辽宁沈阳110034;2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110034)摘要:随着我国对蔗糖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三氯蔗糖已成为我国应用最广的优质甜品添加剂。

文章通过查阅文献和市场调研,梳理三氯蔗糖的生物学特性、对人体健康的作用、在乳制品、烘焙食品和饮品中的应用概况及食品中检测三氯蔗糖的方法,旨在为三氯蔗糖的进一步利用提供可行性建议。

以蔗糖为原料制成的三氯蔗糖是一种白色颗粒状,易溶于水、甲醇和乙醇,且无热量、无毒副作用,以及对光、热和pH 稳定性较高并具有优良功能特点、对人体健康无不可逆作用的甜味剂,可为人体提供抗氧化物质,有利于减肥和降低胆固醇,已广泛应用于现代食品、饮品和医药等生产领域。

作为一类重要的食品添加剂,三氯蔗糖已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应用,其中,在乳制品中可代替蔗糖补充甜味,生产出品质优良的低糖乳酸,在干酪生产过程中应用有利于产品烘干,在乳制品片剂加工过程中应用可提高牛初乳片和奶片产品的营养性能;在烘焙食品生产过程中应用可改善产品的烘焙品质;在果汁生产中应用可降低饮品的热量。

快速、准确测定食品中三氯蔗糖含量的方法主要有液—质联用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

针对三氯蔗糖应用广泛但存在市场不稳定和消费者认可度低的问题,建议在使用三氯蔗糖过程中应加大对其安全性的检验力度,严格遵守食品添加剂相关规定,依照相关食品使用标准严格控制其添加量,保障食用安全。

关键词:三氯蔗糖;应用概况;检测方法;可行性建议中图分类号:TS20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820X (2024)01-0022-050引言三氯蔗糖也称蔗糖素,是以蔗糖为原料加工而成的新型氯化衍生物,呈白色颗粒状,无臭,无吸湿性,易溶于水、甲醇和乙醇等,其甜味纯正,口感清新自然,甜度是蔗糖的600~700倍[1],无后苦味、无热量、无毒副作用,光、热和pH 稳定性均较高[2],具有优良的功能特点、生物特性和保健作用。

食品中甜味剂的检测技术

食品中甜味剂的检测技术

甜味剂作为一种食品添加剂用于食品中,但是甜味剂的使用量国内国际都制定了严格的标准,综述了近年来在食品中甜味剂的检测技术中广泛应用的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离子色谱法、气质联用法和液质联用法等几种分析检测技术。

甜味剂(Sweeteners)是指赋予食品以甜味的一类十分重要的食品添加剂。

目前甜味剂种类较多,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甜味剂和人工合成甜味剂;按其营养价值分为营养性甜味剂和非营养性甜味剂;按其化学结构和性质分为糖类和非糖类甜味剂。

天然非营养型甜味剂日益受到重视,是甜味剂的未来发展方向。

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在寻找蔗糖的替代品。

在蔗糖替代品中,美国主要使用阿斯巴甜,达90%以上,日本以甜菊糖为主,欧洲人对AK糖(安赛蜜)比较感兴趣。

这三种非营养型甜味剂在我国均可使用。

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明确规定了各类我国允许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

对糖精的适用范围是:可在冷冻饮品、腌渍的蔬菜、面包、糕点、饼干、复合调味料、饮料、配制酒中使用,不得超过0.15g/kg;对甜蜜素的使用范围:可在冷冻饮品、水果罐头、面包、糕点、饼干、复合调味料、饮料、配制酒、果冻中使用,但最大使用范围不得超过0.65g/kg;对甜菊糖的使用范围是:可在蜜饯凉果、熟制坚果与籽类、糖果、糕点、调味品、饮料类和膨化食品中按照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目前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批准使用阿斯巴甜,我国卫生部门于1986年批准使用阿斯巴甜,目前,它已被广泛用于除罐头食品之外的各类食品中。

据大量研究表明,阿斯巴甜不仅适合儿童使用(不会造成龋齿),孕妇合理使用也是安全的。

甜味剂作为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使用范围广泛,所以其检测技术也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甜味剂检测方法以食品中常见的5种甜味剂:安赛蜜、阿巴斯甜、糖精钠、甜蜜素、甜菊糖为例,介绍食品中甜味剂的检测方法。

1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是检测食品中甜味剂常用的方法之一。

食品甜味剂论文

食品甜味剂论文

食品甜味剂的研究现状朱嫚嫚淮海工学院,连云港,海洋学院,食品工程与科学,090911140摘要:综述了甜味剂对世界的食品有着重要的影响,从1900年产量的8百万吨到1970年的7千万吨[10],近几年来食品甜味剂的应用和研究现状,并阐述了食品甜味剂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甜味剂应用发展前景Present condition of Food Sweeteners on Catering Industry Zhumanman,Institute of huaihaigongxueyuan LianyungangAbstract:Sweetness is one the most important taste sensation for humansand for many animal species as well .There is scarcely any area of food habits today tha does not in some way invole the sweet taste.The importance of sweetness is reflected in the world production of sugar,which rose from 8 million tons in 1900 to 70 million tons in 1970[10] .This article presented the basic situation of food Sweeteners of catering industry facing in world and introduced the tender of food Sweeteners in recent yearsKeywords:Sweeteners ; Aplication; catering industry ; prospect甜味剂是近期发展较快、销售很活跃的一类添加剂, 世界总销售额约 15 亿美元。

《食品甜味剂科学共识(2022)》

《食品甜味剂科学共识(2022)》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中华预防医学会食品卫生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联合发布食品甜味剂科学共识(2022)甜味剂是一类食品添加剂,能够赋予食品甜味,只提供较少能量或不提供能量,为有控糖需求的人群提供了多样化选择。

因其工艺性能稳定、安全性好,过去100多年间在全球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日化等行业。

2019年,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1]提出“倡导食品生产经营者使用食品安全标准允许使用的天然甜味物质和甜味剂取代蔗糖”、“提倡城市高糖摄入人群减少食用含蔗糖饮料和甜食,选择天然甜味物质和甜味剂替代蔗糖生产的饮料和食品”。

为帮助公众更全面了解甜味剂,并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食品,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中华预防医学会食品卫生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联合发布《食品甜味剂科学共识(2022)》。

目 录甜味剂在食品行业应用广泛科学合理使用甜味剂是安全的合理使用甜味剂的作用含甜味剂食品的消费建议附录:甜味剂介绍1.提供甜味,有利于控制能量摄入2.有助于降低龋齿发生风险3.为高血糖人群及糖尿病患者提供更丰富食物选择0102030405甜味剂已在中国、美国、欧盟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用于糕点、饼干、调味品、糖果等食品和饮料。

目前我国批准使用的甜味剂有二十余种,包括低倍甜味剂(赤藓糖醇、木糖醇、麦芽糖醇等)和高倍甜味剂(甜蜜素、糖精、阿斯巴甜、安赛蜜、三氯蔗糖、甜菊糖苷、罗汉果甜苷等)[2],其中高倍甜味剂和赤藓糖醇几乎不提供能量,属于非营养性甜味剂(见附录 甜味剂介绍)。

01食品甜味剂科学共识(2022)甜味剂的安全性基于严格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已得到多个国际组织和国家/地区权威食品安全风Array险评估机构和食品安全管理机构的肯定。

迄今为止,基于FAO/WHO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JEC-FA)、欧盟食品安全局(EFSA)等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3]、欧盟委员会[4]、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5]、澳大利亚新西兰食品标准局[6]、加拿大卫生部[7]等机构对所批准使用的甜味剂的科学评估结论均是:按照相关法规标准使用甜味剂,包括天然的和人工合成的,都是安全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甜味剂是一类十分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在应用中需要满足食品生产的四项要求--安全标准的要求、口感品质的要求、符合工艺的要求、成本低廉的要求。

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吃的更营养、吃的更健康逐步成为消费者关心的重点。

低脂肪低热量的食品添加剂将成为主要发展趋势,另外由于近期砂糖价格持续走高也加剧了甜味剂市场的升温。

现有的各种单体甜味剂,由于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陷,无论哪种单体甜味剂,都不能同时满足安全、口感、工艺、成本四项要求。

只有对单体甜味剂各自的优点进行利用和发挥,对其缺点进行弥补和改造,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复配和改造,才能接近和达到同时满足四项要求的目标。

∙ 1. 复配甜味剂的功能目的
由于每一种甜味剂的口感和质感与蔗糖都有区别,且用量大时往往产生不良风味和后味,用复合甜味剂就克服这些不良之处。

甜味剂经复合后有协同增效作用,不仅可以消除苦味涩味,同时也提高甜度。

利用二种以上单体甜味剂和其它物质产生增效作用,提高甜度,矫正和提升口感风味。

根据各种不同食品的安全标准,选择允许使用的甜味剂。

根据各种不同食品工艺,选择和改造成符合工艺要求的甜味剂。

∙ 2. 主要甜味剂的甜度
甜味剂的评定可粗略分为四个方面:甜度数值的评价:细微差别测试;评定者对甜味敏感度的测试及描述性分析。

另外心理物理学家还发展了许多方法用于感官评价和消费者的测试,必须注意的是这些方法具有不同的测试目的,选用时应给予注意。

甜味剂替代蔗糖时,大多数是在等甜度条件下进行替换。

参见[表1]
表1 相对甜度对比表(蔗糖=1)[1]
*系两种文献值
3. 影响甜味强度的因素
甜味剂甜度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浓度、粒度、温度、介质和构型等;同时,将不同甜味剂混合使用,有时会互相提高甜度,这称为协同增效作用。

4 几种常见的高倍甜味剂复配比例
4.1 AK和阿斯巴甜
比例为1:1时应用于乳饮料中的效果较好,甜度代替不能超过6个,否则产品会出现发苦现象。

添加β-环状糊精,或者甘氨酸可以掩盖部分苦味。

4.2
安赛蜜:甜蜜素 1:3时应用于果冻效果佳,但是K+的存在使得产品有后苦味。

可考虑加千分之二柠檬酸钠,千分之二I+G,千分之一甘氨酸(多了发黄),少量食盐来调节,
s%JK:T*m1t取代5-6个甜度。

9_-\8p y4j
4.3
赤藓糖醇和三氯蔗糖联合用于炒货
F+j(ry-D h食添加比例是3000∶(1~7),原来的生产工艺并不需要变动。

食品技术,食品安全,食品质量体系,添加剂,食品营养j c-u As0~g4S _)N K"]
4.4
水果罐头
阿斯巴甜和AK糖1:1混用,代替约一半的砂糖,降低了经济,配合水果香精效果更好。

4.5
蛋白糖在炒货中的使用
蛋白糖是各种甜味剂的复配产品,其甜度有50,6080,100,200等,在其规定使用范围内能很好的起到增味作用。

4.6
甜菊糖(甜叶菊苷)
耐高温,不发酵,受热不焦化,碱性条件下分解,有吸湿性,有清凉
甜味。

浓度高时带有轻微的类似薄荷醇苦涩味,但与蔗糖配合使用(7:3)可减少或消失。

与柠檬酸钠并用,可改进味感。

4.7
甘草甜素(甘草酸三钾盐)
甜味释放得较慢,后味微苦,稳定性高,不发酵,具有增香效果。

多用于调味料、凉果及保
健食品,也可用于啤酒、面制品的增泡。

在调味料生产,常按甘草甜素:糖精=3~4:1比例,再加适量蔗糖可使甜味效果好,并缓解盐的咸味、增香;用于糖果,多与蔗糖、糖精和柠檬酸合用,风味独特、甜味更佳;在咸腌制品中,可避免出现发酵、变色及硬化现象。

5 复合甜味剂的发展动向
许多甜味剂都有一种特性,相互配合使用可以取长补短、改进口味,并且相互起到协同效应,提高甜度。

高甜味剂在甜度口感及稳定性方面各有优缺点,采用复合使用可以相补相称,其优点是可改善口感和风味,减少后味、改善甜度,减少甜味剂的使用量,提高经济效益。

另外随着近年社会逐渐进入人口老龄化,控制营养过剩,减少高脂、高糖和高盐的健康理念进一步引起重视,安全性高低热量的甜味剂将快速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