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几种常见甜味剂及使用国家地区

合集下载

各种甜味剂性能价格分析

各种甜味剂性能价格分析

各种甜味剂性能价格分析一、三氯蔗糖:1、三氯蔗糖基本特性:口感醇和、稳定性能好,甜度高是蔗糖的600倍,无热量,不会引起人体血糖波动,不参与新陈代谢,抗龋齿有利于人体健康。

2、安全性:在毒理方面经过140多项试验结果证实了蔗糖素的安全性后,1990年FAO/WHO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确定三氯蔗糖每日允许摄人量(ADl)为0—15mg/kg,并确认其为“公认安全级(GRAS)”。

3、缺点:无粘度无重量;不发生褐变反应。

4、应用特性:(1)三氯蔗糖和传统的甜昧剂配合使用,可以降低能量,做低糖食品。

也可以单独使用,即使是单独使用三氯蔗糖生产的食品,其甜味口感也非常理想。

(2)三氯蔗糖可以在许多饮料生产中添加使用,在营养饮料、机能性饮料生产中,使用三氯蔗糖还可以掩蔽维生素和各种机能性物质产生的苫味、涩味等不良味道,由于三氯蔗糖本身的稳定性能极好,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所以,作为甜味剂在饮料生产中添加使用时,不会对饮料的香味、色调、透明性、粘性等稳定性指标产生任何影响,易于使用。

(3)三氯蔗糖在发酵乳和乳酸菌饮料生产中添加使用时,不会被一般的乳酸菌和酵母分解(见图5所示),也不会对发酵过程产生阻害,同时在乳品中对奶香有增效作用,因此,非常适用于发酵乳类、乳酸菌类饮料的生产。

(4)三氯蔗糖分子渗透性好,在罐头和蜜饯中应用时,可以深入食品的内部,增强食品的甜感。

(5)在含酒精的饮料生产中添加三氯蔗糖,可以起到缓解酒精饮料的辛辣口感的独特作用。

此外:三氯蔗糖在加热杀菌、长期保存等方面,也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因此,将三氯蔗糖为甜味剂用于生产饮料时,易于生产使用和流通管理,尤其是对象咖啡等中性饮料,采用煮沸加热、甚至采用蒸汽加热等加热方式加热后销售时,使用三氯蔗糖作为甜味剂则可以完全克服这类饮料在高温时呈现出的甜度降低、甜味口感下降等现象,见图6所示。

5、成本分析:三氯蔗糖性价比高,目前单价是1000元/KG,单位甜度仅为1.6元。

常见甜味剂

常见甜味剂

常见甜味剂学生姓名:学号:公选课学号:班级:摘要:简述了甜味剂的发展概况,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常用的甜味剂种类,化学组成,特性,发展状况并展望了甜味剂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甜味剂;食品添加剂;进展综述甜味剂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史前蜂蜜的发现。

科学研究已经表明, 人类对甜味剂的需求是先天的,而不是后天对环境要求的一种客观反应。

五、六十年代以前的近一个世纪,食品工业中所用的甜味剂多半是蔗糖和来自石油化工产品的糖精。

五、六十年代以后,在美国、欧洲及日本等国相继出现了甜蜜素、二肽甜味剂甜蛋白、乙酰磺胺酸钾以及阿力甜等甜味剂。

由于人们对低热量减肥食品的需求日益高涨,使得高甜度甜味剂继续深入研究(例如毒性、生产方法及应用研究等) ,人们已经开始对能产生甜味的分子结构进行研究,以期发现新的超高甜度甜味剂。

从某种程度上讲,一个国家的人均年消耗糖量可表现其国力或发展状况。

据统计,发达国家人均年消耗糖量约为50~57Kg,发展中国家的人均年消耗糖量为9~19Kg,而我国人均年消耗糖量仅有6Kg。

可以推断,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糖的需求量将有大幅度增加。

在国际范围内,甜味剂的增长实际上是低卡甜味剂的增长。

从美国近年来甜味剂人均年消耗量变化和1981~1990年糖的市场销售量的比例变化可以看出,甜味剂总销售量的增加实际上是低卡甜味剂销售的增加,而热卡甜味剂的销量基本持平。

1981~1990的10年间,低卡甜味剂销量从7%上升到12%。

低卡甜味剂销量的增加,表明人们对甜味剂需求的变化。

甜味剂的种类很多,本文就一些常用和新型的甜味剂的特点和应用情况以及甜味剂的发展趋势作一概述。

甜味剂按其来源可以分为天然甜味剂和人工合成甜味剂。

其中天然甜味剂还可以进一步分为糖质甜味剂与非糖质甜味剂。

糖质甜味剂可以根据其化学性质的不同分为糖类和糖醇类,糖醇是糖经加氢(还原)后制得的。

非糖质甜味剂也可分为配糖体和蛋白质两类。

甜味剂的分类情况如下所示:糖类(如葡萄糖、果糖、木糖、蔗糖、麦芽糖、乳糖、低聚麦芽糖、大豆低聚糖、低聚果糖、高果糖浆等) 糖质甜味剂糖醇(如木糖醇、山梨糖醇、麦芽糖醇、乳糖醇等) 天然甜味剂配糖体(如甘草苷、甜叶菊苷、罗汉果提取物等) 非糖质甜味剂甜味剂蛋白质(如索马廷、植物甜蛋白等) 人工合成甜味剂(如糖精、甜蜜素、A - K、三氯蔗糖、阿斯巴甜、新橙皮苷二氢查耳酮、Sacralose、L actitl等) 有些甜味剂因具有某些特殊生理功能称为功能性甜味剂。

中国甜味剂概述范文

中国甜味剂概述范文

中国甜味剂概述范文
中国甜味剂是中国最古老的调味品之一,被认为是比香草更古老的一种香料和调味品。

据说中国甜味剂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

虽然它最初是用来调味肉类、海产品和糕点的,但是现在它也可以用来调味汤、米饭和蔬菜等。

中国甜味剂是由一种名为“鸡调料”的调味品制成,鸡调料是中国最古老的香料之一,大部分的鸡调料都是由芝麻、花椒、五香粉、盐、糖和陈醋组成的。

除了这些常用的原料外,在不同地区,还可以添加其他的调料,比如姜,蒜,大葱,泡椒,花生,芹菜等。

总而言之,中国甜味剂是一种极具特色和多样性的香料和调味品。

形形色色的甜味剂,你了解多少?

形形色色的甜味剂,你了解多少?

形形色色的甜味剂,你了解多少?形形色色的甜味剂,你了解多少?甜味是中国传统五味之一,普遍受到消费者喜爱。

那么,关于各种各样的甜味剂,你又了解多少?一、什么是甜味剂?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甜味剂是指赋予食品以甜味的物质。

如三氯蔗糖、阿斯巴甜等。

通常我们从蔗糖和蜂蜜中获得甜感,中国传统上还使用甘草,现代也使用罗汉果、甜叶菊调配甜味。

但是,蔗糖、蜂蜜的产量容易受到气候、病害等因素影响,价格波动大,且糖尿病患者不宜食用;甘草和罗汉果在我国属于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质,甜叶菊则不能直接用于食品加工制造。

为了满足各类消费者的需求,适应不同食品对不同甜感的要求,科技界致力开发研究新型甜味剂。

二、甜味剂的种类甜味剂主要分为天然甜味剂和人工合成甜味剂。

(一)天然甜味剂包括天然物的衍生物和非糖天然甜味剂。

1. 天然物的衍生物。

三氯蔗糖,甜度为400~800倍(以蔗糖为标准,下同),甜味特性十分类似蔗糖;阿斯巴甜,甜度为200倍,具有清爽的甜味,在高温下不稳定。

2. 非糖天然甜味剂。

罗汉果甜苷(罗汉果提取物),甜度为300倍,有罗汉果特征风味;甘草类甜味剂(甘草提取物),甜度为200~500倍,持续时间较长,有特殊风味;甜菊糖苷(原产于巴拉圭和巴西的甜叶菊提取物),甜度为 250~450倍,带有轻微涩味。

(二)人工合成甜味剂采用化学合成、改性等技术得到的有不同特性的人工甜味剂,化学性质稳定,耐热、耐酸和耐碱,在一般使用条件下不易出现分解失效现象,故使用范围比较广泛。

常用的人工合成甜味剂有:糖精或糖精钠,甜度为200~700倍,明显后苦;甜蜜素,甜度为30~80倍,甜味纯正、自然,无异味,甜感产生较慢,但持续时间较长。

三、甜味剂须按照规定的范围和限量使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明确规定了甜味剂的使用范围和用量,也明确规定了哪些食品不允许使用甜味剂。

主要经济地区国家食品中允许使用的甜味剂类别

主要经济地区国家食品中允许使用的甜味剂类别

主要经济地区国家食品中允许使用的甜味剂类别目前,国际及各国允许在食品领域中使用的甜味剂有如下:1、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阿力甜、阿斯巴甜、环己基氨基磺酸盐(环己基氨基磺酸、环己基氨基磺酸钙、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纽甜、三氯蔗糖、糖精(糖精(954i)、糖精钙(954ii)、糖精钾(954iii)、糖精钠(954iv))、乙酰磺胺酸钾、赤藓糖醇(968)、麦芽糖醇(965i)、麦芽糖醇液(965ii)、甘露醇(421)、木糖醇(967)、乳糖醇(966)、山梨糖醇(420i)、山梨糖醇液(420ii)、索马甜(957)、异麦芽糖醇(953)。

2、美国木糖醇、乙酰磺胺酸钾(安赛蜜)、天门冬酰苯氨酸甲酯(阿斯巴甜)、纽甜、三氯蔗糖、甘草及衍生物、甘露醇、糖精、糖精铵、糖精钙、糖精钠、麦芽糖浆、山梨糖醇、蔗糖、玉米糖(D-葡萄糖)、转化糖、玉米糖浆、果葡糖浆。

3、欧盟赤藓糖醇(E968)、甘露醇(E421)、木糖醇(E967)、山梨糖醇(E420),E420(i)山梨糖醇,E420(ii)山梨醇糖浆、异麦芽糖醇(E953)、乙酰磺胺酸钾(E950)、阿斯巴甜(E951)、环己烷氨基磺酸及其钠盐和钙盐(E952)、糖精及其钠盐、钾盐和钙盐(E954)、三氯蔗糖(E955)、索马甜(E957)、新橘皮苷(E959)、阿斯巴甜乙酰磺胺酸盐(E962)。

乙酰磺胺酸钾、阿斯巴甜(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甘草酸二钠、糖精、糖精钠、D-山梨醇、三氯蔗糖、木糖醇、D-木糖、甘露糖醇、纽甜、索马甜、欧亚甘草、甜叶菊粉、甜叶菊提取物、氨基酸糖反应物、糖蜜(Molasses)、蜂蜜(Honey)(日本由于某些物质功能描述不清,可能对一些天然物质有遗漏)。

5、加拿大安赛蜜、阿斯巴甜、阿斯巴甜(以胶囊封存防止在烘焙过程降解)、赤藻糖醇、氢化淀粉水解、麦芽酮糖醇(益寿糖)、乳糖醇、麦芽糖醇、麦芽糖醇浆、甘露醇、木糖醇、纽甜、山梨糖醇、山梨醇浆、蔗糖素、索马甜。

常见人工甜味剂的介绍及其发展建议

常见人工甜味剂的介绍及其发展建议

三氯蔗糖 Sucralose
调制乳、水果干类、浸渍蔬菜、糖果、杂粮
600
罐头、酱及酱制品、复合调味料和果冻等
1.1 糖精 糖精是一种水溶性酸,其酸度系数 pKa 为 1.8,
在 pH 值较低的环境中易被吸收。人体摄取的糖精在 胃中被吸收,然后与血浆蛋白可逆地结合,通过血液 循环至全身。肾脏中糖精的分布较高,其他组织均较 低,且组织内糖精含量与血浆含量处于平衡状态。糖 精在动物和人类体内,均不被代谢,有 85% ~ 95% 以原型从尿液排出,其余则随粪便排出。其中肾小管 运输是其消除的主要机制,可被药物丙磺舒所抑制, 并存在饱和现象,高浓度摄入会导致糖精的过度积累。 糖精能通过胎盘屏障,经母乳分泌,因此妊娠期和哺 乳期妇女不推荐使用 [3]。 1.2 甜蜜素
甜蜜素 Cyclamate
30 ~ 50
水果罐头、果酱、蜜饯、凉果、果糕、腐乳、 面包、饼干和配酒等
阿斯巴甜 Aspartame
180 ~ 200
调制乳、稀奶油、脂肪类甜品、装饰性果蔬、 食用菌和藻类罐头、巧克力、蛋白饮料、碳 酸饮料和膨化食品等
纽甜 Neotame
7 000 ~ 13 000
调制乳、冷冻食品、水果罐头、加工蔬菜、加 工坚果、水产品、醋、香辛料酱和饮料类等
作者简介:谢鹏(1990—),女,硕士,药师;研究方向为食品药品检验检测。 通信作者:刘星(1986—),男,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为食品安全与质量。E-mail:328698976@。
XIANDAISHIPIN 现代食品 / 77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doi:10.16736/41-1434/ts.2021.03.026

广西 糖料蔗 糖分-概念解析以及定义

广西 糖料蔗 糖分-概念解析以及定义

广西糖料蔗糖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糖料蔗是一种在广西地区广泛种植的农作物,其富含丰富的糖分。

广西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非常适合糖料蔗的生长和发展。

作为广西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糖料蔗的种植和加工利用对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广西地区糖料蔗种植情况、糖分含量以及糖料蔗的加工利用等相关问题。

在正文部分,将对糖料蔗的种植情况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广西地区的种植面积、栽培技术等内容。

同时,还会重点分析糖料蔗中的糖分含量,了解其在不同生长阶段以及不同品种上的变化情况。

此外,本文还将探讨糖料蔗的加工利用。

糖料蔗经过加工可以得到各种糖制品,如砂糖、红糖等,并且糖料蔗渣还可以用作饲料和生物燃料的原料。

糖料蔗的加工利用对于广西地区的糖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糖料蔗种植情况、糖分含量以及加工利用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糖料蔗对广西地区的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贡献,并对糖料蔗产业的未来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糖料蔗作为广西地区的重要经济作物,其种植规模和糖分含量的提高将对广西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本文将深入探讨广西地区糖料蔗的种植情况、糖分含量以及糖料蔗的加工利用等相关议题。

通过对糖料蔗产业的研究,可以为广西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并为未来的糖料蔗产业发展提供科学的支持和指导。

文章结构部分应该对整篇文章的组织和内容进行介绍,让读者对文章的结构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以下是对文章1.2文章结构的部分内容的一种可能表达方式:"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将对广西糖料蔗的重要性和研究意义进行概述,并明确文章的目的和总结。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简要介绍糖料蔗在广西的种植情况,以及糖料蔗中所含的糖分对经济的贡献。

正文部分将围绕糖料蔗的种植情况、糖分含量和加工利用展开。

首先,我们将深入了解广西地区糖料蔗的种植情况,包括种植面积、品种和栽培技术等方面。

国内外食品添加剂标准对比

国内外食品添加剂标准对比

国内外食品添加剂标准对比食品添加剂是食品生产中添加到食品中的各种物质,旨在改善食品质量和保持食品的新鲜度。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和标准存在差异。

本文将对国内外食品添加剂标准进行对比分析。

一、国内食品添加剂标准在我国,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及其安全标准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SAMR) 负责监督。

国家标准GB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了目前可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种类、使用范围和限量等。

该标准将食品添加剂划分为20个类别,包括脱氧剂、抗氧化剂、络合剂、酸度调节剂、增稠剂、乳化剂、稳定剂、色素、香精、甜味剂、增甜剂、酸味剂、增酸剂、缓冲剂、漂白剂、防腐剂、发酵剂、酶制剂、增香剂和脱臭剂。

国内食品添加剂标准的制定注重食品质量和安全,对添加剂的种类和使用范围进行了明确规定。

在使用过程中,生产企业需要按照标准中的限量要求使用,以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二、国际食品添加剂标准国际上,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及其安全标准由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 和世界卫生组织 (WHO) 联合制定。

他们共同发布了《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 的评估报告,在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标准项目委员会 (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 上进行讨论并最终制定国际食品添加剂标准。

国际食品添加剂标准主要涵盖了防腐剂、抗氧化剂、酸度调节剂、增稠剂、乳化剂、稳定剂、色素、香精等各种食品添加剂。

与国内标准相比,国际食品添加剂标准更加细致和复杂。

它还包括了更多的食品添加剂种类和使用限量,充分考虑了食品安全和卫生的因素。

此外,国际标准还参考了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法规和实践,以确保全球食品添加剂的标准接近一致。

三、对比与总结国内外食品添加剂标准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都基于食品安全和卫生的考虑,对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使用范围进行了明确规定。

然而,国际食品添加剂标准更加细致和复杂,具体包括了更多的食品添加剂种类和使用限量,并参考了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法规和实践,以确保全球食品添加剂的标准接近一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的几种常见甜味剂及使用国家地区
一、糖精
它的学名叫“邻苯甲酰磺酰亚胺”,大家常说的糖精就是它的钠盐,是最早投入商业应用的人工甜味剂,至今已有百年历史。

人体内没有可以降解糖精的酶,因此约95%的糖精在小肠吸收后原封不动的通过尿液排出,剩下的少部分可以到达大肠并通过粪便排出。

关于它的安全性,有一段极为曲折的历史。

据不完全统计,美国科学院在1955年、1968年、1970年、1974年分别组成专门委员会进行大规模评估。

世界卫生组织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也在1968年、1974年、1977年、1987年、1988年、1991年、1993年专门讨论糖精的议题。

其中最典型的一次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

有研究怀疑糖精在大剂量下会导致大鼠膀胱癌,于是FDA提议禁用,但美国国会不同意,只要求在使用了糖精的食品上加上警示语。

后来陆陆续续有30多项研究证明发生大鼠身上的致癌机理在人的泌尿系统不会发生。

在这期间,世界各国对糖精的态度也是一会儿让用,一会儿不让用,消费者感到无所适从。

1991年美国FDA撤消了禁用糖精的提议;2000年,美国国家毒理学计划作出决定,将糖精从“潜在致癌物”名单中剔除,含有糖精的食物再也不用挂着警示标志。

目前批准使用的国家和地区:美国、加拿大、中国、欧盟、日本、
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香港、台湾等。

二、甜蜜素
甜蜜素的学名是“环己基氨基磺酸”,平时大家说的甜蜜素就是它的钠、钾、钙盐,它是目前国际上争议相对较大的一种甜味剂。

甜蜜素很难被人体吸收,即使吸收也无法进一步代谢,基本上原封不动的从尿液排出体外,但是没有被吸收的甜蜜素可以被肠道菌群分解产生环己胺。

不过1985年美国国家科学研究会和国家科学院认为甜蜜素虽然不是致癌物,但有可能促进致癌, 因此至今美国仍然禁止使用。

我国于1996年批准甜蜜素作为食品添加剂,当糖精被监管部门重点管控后,甜蜜素成为我国食品添加剂滥用最为突出的品种之一。

目前批准使用的国家和地区:中国、欧盟、香港等。

三、阿斯巴甜
它是由两个氨基酸分子和一个甲基共同组成的二肽型甜味剂,在食品工业已有30多年的应用历史。

它的缺点是不稳定,既怕热,又怕酸碱。

它可以在小肠被完全分解为苯丙氨酸、天门冬氨酸和甲醇并吸收,不会到达大肠。

两种常见氨基酸就不必说了,不少人担心甲醇有毒。

至今有100多项研究支持其安全性评价结论。

仅欧盟就在2002、2011、2013年分别对阿斯巴甜作出评估,最近一次评估的结论是阿斯巴甜没有致癌性,不会危害健康,对孕妇、儿童等敏感人群也是安全的。

不过由于代谢产生苯丙氨酸,因此患有“苯
丙酮酸尿症”的人不能吃它。

我国于1986年批准阿斯巴甜用于食品,目前批准使用的国家和地区:美国、加拿大、欧盟、中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台湾等。

四、安赛蜜
它的学名叫做“乙酰磺氨酸钾”,也被称为AK糖。

它性质稳定,不怕热,常温下放10年也没问题。

安赛蜜于1967年发明,之后的15年里经过了动物生理生化、毒理、生殖以及人体代谢等多方面的反复检验,证明它对人体无害。

虽然个别研究提示安赛蜜可能存在一定细胞毒性或干扰胰岛素分泌的作用,但目前至少有90多项研究支持其安全性评价结论。

和糖精类似,人体无法代谢降解安赛蜜,主要经小肠吸收并迅速通过尿液原封不动的排出体外,因此也不会蓄积。

即使有少量安赛蜜到达大肠,肠道菌群也无法代谢降解它,只能原样排出。

我国于1992年批准使用,至今已有接近40年的历史。

目前批准使用的国家和地区:美国、中国、欧盟、日本、韩国等。

五、三氯蔗糖
它又叫蔗糖素,是以蔗糖为骨架,用3个氯原子替换羟基得到的,它的味道和蔗糖非常接近,但甜度是蔗糖的600倍。

蔗糖分子在体内可以水解成果糖和葡萄糖,但人体代谢系统无法识别改装后的三氯蔗糖,不仅如此,连肠道菌群也不认识它。

大约85%的三氯蔗糖原封不动的从粪便排出,剩下的在小肠吸收并通
过尿液排出,不会体内蓄积。

自1976年被发明后,在长达十多年的时间里,通过生理生化、药理、毒理学研究证实其安全性,目前至少110多项研究结果支撑其安全性评价结论。

我国于1997年批准其用于食品,次年美国才批准,这可是不多见的哟。

目前批准使用的国家和地区:美国、欧盟、加拿大、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台湾等。

六、纽甜
纽甜是阿斯巴甜的第二代产品,它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甜度比阿斯巴甜还高几十倍。

和它的前辈不同,它不怕热,可以用于焙烤食品。

由于它有一定增效作用,能显著降低香精和酸度调节剂的使用量。

在体内,纽甜在小肠吸收并被酯酶分解为脱脂纽甜和甲醇,纽甜和脱脂纽甜都可以通过尿液和粪便完全排出体外,不会产生蓄积作用。

它产生的甲醇和番茄汁相比,只有后者的1/200,远不构成威胁。

目前至少有110多项研究证实其安全性,涉及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等方面,对儿童、孕产妇、糖尿病患者等人群的研究也未发现问题。

美国FDA于2002年批准纽甜用于食品,我国于次年批准使用。

目前批准使用的国家和地区:美国、欧盟、中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香港、台湾等。

七、木糖醇
木糖醇是白色晶体,外表和味觉都与蔗糖很像。

从食品级来说,木糖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为碳水化合物,狭义为多元醇。

因为木糖醇仅仅能被缓慢吸收或部分被利用。

热量低是它的一大特点:每克2.4卡路里,比其他的碳水化合物少40%。

木糖醇从60年代开始应用与食品中。

木糖醇原产于芬兰,是从白桦树、橡树、玉米芯、甘蔗渣等植物原料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天然甜味剂#在自然界中,木糖醇的分布范围很广,广泛存在于各种水果、蔬菜、谷类之中,但含量很低。

商品木糖醇是将玉米芯、甘蔗渣等农业作物进行深加工而制得的,是一种天然、健康的甜味剂,对于人们的身体来说,木糖醇也不是一种“舶来品”,它本就是人们身体正常糖类代谢的中间体。

在一些国家它是很受糖尿病人欢迎的一种甜味剂。

在美国,为了某些特殊目的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不受用量限制的加入食品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