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回交育种
第6章-回交育种

第六章 回交育种
第六章 回交育种 . 第一节 回交育种的意义及遗传效应
第一节 回交育种的意义及遗传效应
一、回交育种的概念
回交育种是育种家采用回交的手段改 进品种个别性状的一种方法,属于杂交育 种的范畴。
第六章 回交育种 . 第一节 回交育种的意义及遗传效应
用于多次回交的亲本,称为轮回亲本 (recurrent parent),也是有利性状(目标性状) 的接受者,又称受体亲本(receptor); 第一次杂交时应用的亲本,称为非轮回亲本 (non-recurrent parent),也是目标性状的提供者,
逐代回交法
第六章 回交育种 . 第二节 回交育种方法
二、回交育种的方法
(一)质量性状基因的回交转育
1、显性单基因的导入 2、隐性单基因的导入:(1)隔代回交法 (2)自交鉴定逐代回交法
3、多个目标性状基因的导入:(1)逐步改良回交法
(2)聚合回交法
(3)修饰回交
第六章 回交育种 . 第二节 回交育种方法
况,则回交次数可少些;若紧密连锁,则需增加
回交次数。
假如用C表示连锁基因的重组率,r表示回交
的次数,则通过回交消除与目标性状基因连锁的
非目标性状基因的概率公式为:1-(1-C)r
第六章 回交育种 . 第二节 回交育种方法
不同重组率下经不同次数回交后出现重组类型的频率(%)
回交世代
1
重组率(cM) 0.5 50.0 0.2 20.0 0.1 10.0 0.02 2.0 0.01 1.0 0.001 0.1
3
r
7/16AA
2r-1/2r+1AA
2/16Aa
1/2rAa
7/16aa
第六章回交育种

当进行多个目标性状基因的导入时,想通过回交同 时改进一个新品种的若干性状是十分困难的。例 如要培育具有多个不同抗病性基因的品种,或要 改进一个高产品种的抗病性和品质性状等。转移 多个性状可采用逐步回交,即在同一回交方案中 同时转移几个目标性状基因。选择几个分别具有 不同目标性状基因的授予亲本,这几个亲本的基 因应该都是独立遗传的。先以一个授予亲本进行 性状转移。获得一个性状得到改良的材料后,再 以它为轮回亲本,进行第二个性状的转移,如此 等等。关键问题在于获得大量回交种子,繁殖大 量BCFl或BCF2群体,要使其中会出现具有各种目 标性状的材料,以便和轮回亲本回交;或采用聚 合回交法。
三、回交的次数
(一)轮回亲本性状的恢复
回交育种的目的,是使育成的品种除了来自非轮回 亲本的性状外,其他性状必须恢复到和轮回亲本 相一致,进行回交的次数与从非轮回亲本需要转 移的基因数有关。在不存在基因连锁的情况下, 如果双亲间有,2对基因差异,则回交r次以后, 从轮回亲本导人基因的纯合体比率可按公式[1(1/2r)]n计算出来。如果,n=10,回交5次,其 纯合体百分率可达72.8%,回交6次可达85.5%。 连续回交由轮回亲本引进基因的纯合个体百分率 列于表6—1。
数量性状进行回交转育的第二个困难是环境条件对 目标性状基因表现的影响。回交能否成功决定于 每一世代对基因型的准确鉴定。当环境条件对性 状的一次,接着就进行自交一 次,并在BC1F2群体进行选择。因为要转育的目标 性状基因有的已处于纯合状态,比完全呈杂合状 态的BC1F1个体更容易鉴别。受环境因素影响极其 强烈的性状,以单株为基础进行鉴定和选择是不 十分可靠的,应该进行重复设计的后代比较试验, 在较好的品系内选择单株,继续进行回交。
第6章回交育种

(2)需改良的性状最好是由单基因或主效基因控制。
2、非轮回亲本的选择
(1)必须具备克服轮回亲本缺陷的目标性状,而且要十分突出, 其它性状可不必要求太高。(为什么?)
(2)目标性状在回交后代中容易辨别,便于选择,最好是显性 的。目标性状(目的基因)与不良性状(不良基因)没有连 锁,或连锁不紧密,容易被打破。
➢ 据此,得 (l- p) m ≤l- a ,取对数,且满足log(1- p)<0,得:
m≥log (1- a)/ log (1- p)= log (1- a)/ log [1-(1/2) n]
式中n为控制目标性状的基因对数。
思考:为什么p = (1/2) n ?
例如,在回交育种中,需要从非轮回亲本中转入的抗病 性受一对显性基因RR控制,回交一代(BC1)群体有2种基 因型:Rr + rr,其频率各占1/2,即P = 1/2。为有99%的把握 (即a=0.99)至少选1株抗病类型 (期望类型,即带有R),该回交 群体至少应种多少株?
当然,如果与MAS结合,就可以连续回交。
3、自交纯合与选择
从理论上讲,只有回交次数无限多时,即饱和回交, 完全核置换时,群体才可能达到纯合[纯合体比率公式: X%=(1-1/2r)n×100%]。但在回交育种实践中常采用有限次 回交(不饱和回交),因此,除目标性状杂合外,其它性 状也可能不纯合。因此,在回交到适宜世代后,还必须自 交l-2代,才能获得性状纯合稳定的品系。
选择某个亲本为共同的轮回亲本,借助回交法将不同基 因分别转移到该轮回亲本上。如将不同抗病基因分别导入同 一个优良品种中,育成以该品种为遗传背景,但具不同抗性 基因的多个近等基因系。
设V为优良品种,但抗性不好。而亲本A、 B、C、D和E。 的综合性状不佳,但分别携带抗病基因R1、 R2 、 R3 、 R4和 R5 。以V为共同的轮回亲本,分别以 A、 B、C、D和E。为 非轮回亲本,将抗病基因R1、 R2 、 R3 、 R4和R5导入V中。
6 .回交育种

近等基因系:不同基因型在相同遗传背景下的各个品系。
作用:
同一遗传背景下鉴定不同基因对经济性状的影响; 研究不同遗传背景下的同一基因的表现差异;
培育多系品种(抗病育种);
培育可供基因精细定位和克隆所用材料。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高回交效率
3、用于远缘杂交(解决杂种不育和分离世代过长等) 例:(籼×粳)×籼 —偏籼型; 粳 —偏粳型 草棉与陆地棉杂交,用陆地棉的花粉回交可提 高杂种的结实率。 4、用于改良品种的个别缺点,而保持其优良性状 5、打破基因连锁 (籼×粳)×
回交的表达方式[(A×B)×A]×A BC1 BC2 回交一次 回交二次 BC1F1 BC1F2
或A3×B;
回交一次的一代 回交一次自交一次的二代
苏香粳1号(感稻瘟病)
回交导入抗病基因
一、回交育种的意义 回交育种法速度快,在改良作物品种个别缺
点时是一种快速有效方法。
二、回交的遗传效应 1.回交育种杂合基因群体中,杂合基因型逐渐减 少,纯合基因型相应地增加。就一种纯合基因型 来说,回交比自交达到某种纯合基因型个体的频
环境对基因表现的作用:
环境条件对数量性状影响大,鉴定选择可靠性差。
策略:每回交一次,自交1次,在BC1F2群体中选择;
BC1F3株系设置重复和比较试验,优良株系内
选择单株再回交
QTLs分子标记--苗期鉴定--成株期回交
多个性状的回交转移
超亲积累与回交结合的聚合杂交(聚合回交)
适合于质量性状的聚合
思考题
在什么情况下回交育种最有效? 2.什么是轮回亲本和非轮回亲本?在回交育种中它们各
1.什么是回交育种?回交育种有哪些用途及有何局限性?
第6章 回交育种

F1×A F1×A F1×A (选择,或选择后自交选择1、2代) × × (选择,或选择后自交选择1、2代) ×
第三年
A占75%
第四年
A占75% (选择后自交选择)
尤其适合数量性状的转育和聚合,是育种上常用的方法 • • • • 导入不同亲本来源的目的性状; 避免目的性状强度的削弱; 基本恢复轮回亲本的主要农艺性状; 可以产生目标性状和非目标性状的超亲重组(回交与杂交育种思路结合)
•
• • • • • • •
..…..
A (R1) 作用:
……
A (R2)
……
A (R3)
……
A (R4)
同一遗传背景下鉴定不同基因对经济性状的影响; 在不同遗传背景下的同一基因的表现差异; 培育多系品种(抗病育种); 培育可供基因精细定位和克隆所用材料。
苏香粳1号(感稻瘟病)
回交导入抗病基因
第六章 回交育种
•
乙品种称为非轮回亲本或供体亲本
第六章 回交育种
• 意义:精确改良某个性状非常有效
• 控制育种群体发展方向
•
控制杂种后代群体规模
第六章 回交育种
二、回交育种的基本遗传规律 回交后代群体中,纯合基因型频率 一对基因: AA x aa 自交 Aa F2 AA Aa aa 回交 Aa x aa BC1 Aa aa x aa F3 AA Aa aa BC2 Aa aa 1-1/2r 1-1/2r (1-1/2r)n r为回交代数, n杂合基因对数 (不加选择,基因间非连锁) 回交与自交的纯合速度相同,方向不同,所不同的 是在自交后 代,纯合体中 AA 和 aa 基因型各占一 半,而回交后 代的全部纯合体均属于与轮回亲本 相同的 aa 基因 型。 轮回亲本的基因频率逐渐增加
第六章 回交育种

第六章回交育种第一节回交育种的意义及遗传效应一、回交育种的意义1.概念:杂交育种的一种特殊方式。
甲品种:有许多优良性状,而个别性状有欠缺;乙品种:具有甲品种欠缺的优良性状;2.方法:乙品种与甲杂交,F1及后代用甲品种进行多次回交和选择,甲品种原有的优良性状通过回交而恢复,同时导入了原欠缺的性状,获得性状改进的新品种(回交育种法)甲品种称为轮回亲本或受体亲本;乙品种称为非轮回亲本或供体亲本3.回交表达方式:[(A x B) x A ] x A…… A3 x BBC3F1 BC3F24.意义:○1精确改良某个性状非常有效○2控制育种群体发展方向○3控制杂种后代群体规模5.举例○1.美国的Harlan & Pope(1922)首先指出回交育种法在作物育种上的利用价值。
他们在改良大麦芒的特性时,回交育种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2.加利福尼亚大学的Briggs等人,采用回交育种法把小麦的抗腥黑穗病和抗黑锈病的特性,引人到推广品种中去,取得了重大成果。
○3.中国农业大学以小麦品种农大183和意大利的高度抗锈品种Elia杂交,再用农大183回交一次,于1969年育成了抗锈性显著提高的农大155、157、166。
○4.非常多…二、回交育种的遗传效应1.在回交育种杂合基因群体中,杂合基因型逐渐减少,纯合基因型相应地增加。
纯合基因型变化的频率都是(1-1/2r)n(n为杂种的杂合基因对数,r为回交的次数)。
这点和自交群体是一样的。
2.回交和自交后代群体中纯合基因型的性质不一样。
以一对杂合基因Aa为例,自交所形成的2种纯合基因型是AA和aa;而回交Aa×aa后代群体中,纯合基因型只有一种aa,即为轮回亲本的基因型。
3.在相同育种进程内,就一种纯合基因型来说,回交比自交达到某种纯合基因型个体的频率快。
例如,自交F4,AA或aa两种纯合基因型个体的频率各有43.75%,而育种进程相同的BC3F1中,aa一种纯合基因型个体的频率已达87.5%。
第六章回交育种

第六章回交育种第一节回交育种的意义及遗传效应(一)几个概念回交:两亲本杂交以后,子一代和双亲之一重复杂交。
回交育种:从回交后代中选择特定的植株,再回交于该亲本,如此循环进行若干次,再经自交,选择育成品种。
轮回亲本(受体亲本):用于多次回交的亲本。
非轮回亲本(供体亲本):只在第一次杂交时应用的亲本。
(二)意义1、抗病虫育种。
2、改良现有良种的个别缺点。
3、在杂种优势利用工作中,进行雄性不育系的转育。
4、克服远缘杂交中的困难。
5、克服连锁遗传的障碍。
(三)遗传效应在回交育种杂合基因群体中,杂合基因型逐渐减少,纯合基因型逐渐增加。
纯合基因型为轮回亲本的基因型。
假定两个品种有一对不同的等位基因,其基因型分别为AA和aa,杂种一代为Aa,现分别让Aa自交以及同AA回交,在不施加选择的情况下,所产生的两种杂种群体的基因型变化如下:不论是回交还是自交,每增加一个世代,杂合体减少 1/2 ,纯合体增加 1/2 。
所不同的是在自交后代,纯合体中 AA 和 aa 基因型各占一半,而回交后代的全部纯合体均属于与轮回亲本相同的 AA 基因型。
第二节回交育种方法一、亲本的选择二、回交后代的选择三、回交的次数四、回交所需的植株数五、修饰回交育种方法一、亲本的选择轮回亲本具备的条件:(1)适应性强、产量高,综合性状好的推广品种;(2)有个别缺点的新育成品种。
非轮回亲本具备的条件:(1)具有改进轮回亲本缺点所必需的基因;(2)目标性状不与不利性状连锁;(3)其他性状不能有严重缺陷;(4)被转移的性状受简单的显性基因控制;或有较高遗传力的性状。
亲本选定后,在第一次杂交中,哪一个亲本为母本呢?一般在轮回亲本和非轮回亲本的亲缘关系较远,或是轮回亲本的综合性状存在“母体效应”时,轮回亲本作母本。
如不存在这些问题,用哪一个亲本做母本都一样。
二、回交后代的选择(一)质量性状基因的回交转育1、被转移的目标性状为显性时在回交后代中,选择具有目标性状的个体与轮回亲本回交数次,当具有目标性状的个体已完全恢复轮回亲本的优良性状后,再自交两次,选出显性目标性状的纯合体,即为所需要的新品种。
育种学总论第6章-回交育种

BC8 再自交,于1939年育成了抗三种病虫害的大棍棒53号
2013-8-21 共53页 35
2、聚合回交法(convergent
backcross method) 当目标性状来自较多供体时,可将欲 改良品种与多个供体同时分别回交几 代,然后再进行聚合杂交,选育出兼 具各供体亲本所特有的优良性状的改 良品种
х AABBCC A_B_CC
4
5
х AABBCC
х AABBCC
(淘汰)
6
A_B_Cc
A_B_CC
7 8
A_B_cc AABBcc
共53页
(淘汰)
隔代自交一次
19
P F1 BC1F1
1
非轮回亲本 乙aabbcc AaBbCc
х
轮回亲本 甲AABBCC
2
х AABBCC
3 A_B_Cc (х AABBCC х) A_B_CC 4不分离(淘汰) 4分离(中选) 4 A_B_Cc ( х AABBCC х) A_B_CC 5分离(中选) 5不分离(淘汰)
美国加州大学
2013-8-21
共53页
32
先选育抗腥黑穗病的大棍棒35
马丁 ⅹ
抗腥黑穗病
大棍棒
用大棍棒作 轮回亲本
BC6
自交
1932年选出抗腥黑穗 病的大棍棒35品种
2013-8-21 共53页 33
道逊 ⅹ
抗麦秆蝇
大棍棒 用大棍棒作轮回亲本 自交
再选育抗腥黑穗 病和抗麦秆蝇的 大棍棒小麦品种
BC3F1
下降直至消失
2013-8-21
共53页
9
(二)回交后代中受体基因的纯合体频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n
三、回交育种技术
(一)亲本选择 1、轮回亲本的选择 回交育成品种与轮回亲本基本相同,因此要求轮回亲本: (1)综合性状优良,仅存在个别性状有待改良。 (2)需改良的性状最好是由单基因或主效基因控制。 2、非轮回亲本的选择 (1)必须具备克服轮回亲本缺陷的目标性状,而且要十分突出, 其它性状可不必要求太高。(为什么?) (2)目标性状在回交后代中容易辨别,便于选择,最好是显性 的。目标性状(目的基因)与不良性状(不良基因)没有连 锁,或连锁不紧密,容易被打破。
第六章 回交育种
本章重点: 本章重点 了解回交的作用,掌握回交育种的基本技 术与方法 。 授课内容: 授课内容: 一、回交育种的地位 二、回交的遗传效应 三、回交育种技术* #
一、回交育种的意义 (一)基本概念
1、回交与回交育种 (1)回交:杂种后代与其亲本的再杂交。 (2)回交育种:借助回交方法进行作物新品种选育的育种技术。 2、单回交与双回交 (1)单回交:杂种后代与其亲本之一再杂交。如,A/B//A。 (2)双回交:杂种后代分别与其双亲本进行再杂交。如, A/B//A, A/B//B。 3、轮回亲本与非轮回亲本 (1)轮回亲本(recurrent parent):用于回交的亲本。它通常是有 利性状(目标性状)的接受者,又称受体亲本(receptor)。如单回 交中的A,双回交中A和B均为轮回亲本。 (2)非轮回亲本(non-recurrent parent):仅在第一次杂交时应用的 亲本。它通常是目标性状(基因)的提供者,故也称为供体亲本 (donor)或输出亲本。
农大155 农大 农大156 农大
ⓧ
(三)回交的次数和所需的株数
1、回交的次数 、 回交育种中所需的回交次数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轮回 亲本性状的恢复程度要求,目标性状与不利性状连锁程度, 非轮回亲本综合性状的整体水平,在回交过程中是否结合 选择等。 如果育种目标对轮回亲本性状的恢复程度要求不高, 或非轮回亲本综合性状的整体水平较好,或者在回交过程 中除对目标性状进行选择外,对其它性状也进行选择,那 么,只要3-5次回交就可以达到要求,一般不要求轮回亲 本的性状100%地恢复。特别是当目标性状为不完全显性 或存在修饰基因或为数量遗传时,回交次数可以更少,以 免使目标性状受到削弱。
(二)回交育种基本程序 1、原始杂交:轮回亲本和非轮回亲本进行杂交。 、原始杂交: 2、多代回交 、 从回交后代中选出具有目标性状(其它性状尽可能与轮回 亲本相似)的植株与轮回亲本回交。 (1)显性基因的回交导入 如果目标性状由显性单基因控制,回交转移比较容易, 可结合选择连续回交 连续回交。 连续回交 比如,想通过回交,把非轮回亲本中(B)的抗病基因(RR) 转移到不抗病(rr)的轮回亲本(A)中。方法如下:
(二)回交的符号表示
• N/R → F1 F1/R → BC1 BC1/R → BC2 回交一次 回交二次 回交三次 • BC1= N/R // R =N/R2 • BC2= N/R // R /// R = N/3/ R= N/R3 • BC3= N/4/ R= N/R4 依此类推 • BC1F1 回交一次的第一代 • BC2F1 回交二次的第一代 • BC1F2 回交一次,自交一次 • BC2F2 回交二次,自交一次 依此类推
例如,在回交育种中,需要从非轮回亲本中转入的抗病 性受一对显性基因RR控制,回交一代(BC1)群体有2种基 因型:Rr + rr,其频率各占1/2,即P = 1/2。为有99%的把握 (即a=0.99)至少选1株抗病类型 (期望类型,即带有R),该回交 群体至少应种多少株? 将P = 1/2, a=0.99代入上式,即,m≥lg (1- a)/ lg (1- p), 得m≥6.6。即该群体容量应不少于7株。 又如,如果回交育种中需要从非轮回亲本中转入的抗病 性受基因型AABB控制,回交一代(BC1)群体有4种基因型: AaBb、Aabb、aaBb和aabb,其频率各占1/4。其中抗病类型 AaBb占1/4,即P = (1/2) 2,为有99%的把握(即a=0.99)至少选1 株抗病类型 (期望类型),该回交群体至少应种多少株? 已知a =0.99, P =(1/2) 2=1/4 。m≥lg (1-0.99)/lg (11/4)=16(株) , 即该群体容量应至少应有16株。
采用相同的方法,可以育成V ( R2 R2 )、 V ( R3 R3)、 V ( R4 R4 )、 V ( R5 R5)。比如, R1、 R2 、 R3 、 R4和 R5 分别抗不同的病害或生理小种,生产上可根据需要将不同 近等基因系按需要的比例混合使用。
2、基因聚合 、
借助回交法培育携带不同基因的近等基因系,然后,通过近等 基因系间杂交和选择,可以将相关基因聚合到一个个体上。如上例 中的各抗病近等基因系杂交、选择,有可能获得同时携带R1、 R2 、 R3 、 R4和R5 的个体。
设V为优良品种,但抗性不好。而亲本A、 B、C、D和E。 的综合性状不佳,但分别携带抗病基因R1、 R2 、 R3 、 R4和 R5 。以V为共同的轮回亲本,分别以 A、 B、C、D和E。为 非轮回亲本,将抗病基因R1、 R2 、 R3 、 R4和R5导入V中。
V (rr)× A (R1 R1) ) ↓ F1(R1 r) × A(rr) ( ) ↓ BC1 × A(rr) ( ) ↓ BC2 × A(rr) ( ) ↓ ↓ⓧ ⓧ V ( R1 R1 )
在不施加选择情况下, 在不施加选择情况下,不同重组率下经不同次数 的回交后出现重组体的概率( )( )(表 ) 的回交后出现重组体的概率(%)(表6-2)
2、回交所需的株数(回交群体的最小容量) 、回交所需的株数(回交群体的最小容量) 为了确保回交后代群体中能出现带有目标性状基因型的 个体,每一回交世代均须种植足够数量的株数。那么多少算 足够?需要从理论上确定群体的最小容量。 设回交群体所需的容量为m株,群体中出现期望重组类型 (目标性状基因型)的频率为P ,且P = (1/2) n,非期望类型的 频率为l- P ,群体中至少出现一株期望类型的概率为a ,非 期望类型的概率为l- a 。 a (概率水准)一般取0.95或0.99。 据此,得 (l- p) m ≤l- a ,取对数,且满足log(1- p)<0,得: m≥log (1- a)/ log (1- p)= log (1- a)/ log [1-(1/2) n] 式中n为控制目标性状的基因对数。 思考:为什么p = (1/2) n ? 思考:为什么
二、回交的遗传效应(遗传学内容复习) 遗传学内容复习)
1、可以使后代群体迅速恢复到轮回亲本的遗传背景。 、可以使后代群体迅速恢复到轮回亲本的遗传背景。 每回交一次,轮回亲本在回交后代群体中的遗传物质 较上代增加一半,而非轮回亲本的遗传物质较上代减少一半。 回交r代,轮回亲本的遗传物质在回交后代中占(1-1/2r+1), 当r较大时(回交次数足够多),回交后代的遗传背景可基 本恢复到轮回亲本的水平。 如果回交结合选择(如,每个世代除针对目标性状进行 选择外,还选择其它性状与轮回亲本相似的个体进行回交), 遗传背景的恢复速度更快。一般地,在回交育种中,每次回 交都结合选择。
实例: 实例:B(Xa21) × B(Xa23) ↓ F1 × B(Pi-Kh) ↓ 选择 Xa21-Xa23/Pi-Kh植株 × B(Pi-1) - ↓ 选择 Xa21-Xa23-Pi-Kh/Pi-1植株 - 植株 ↓ ⊗选择 Xa21-Xa23-Pi-Kh-Pi-1纯合株 - - 纯合株 ↓⊗ 携带“多抗区段” 携带“多抗区段”的保持系 ↓ 回交转育成相应的不育系
(三)回交育种的意义与特点
1、意义 、 回交最初被孟德尔应用于验证遗传规律(分离规律、 自由组合规律)。1922年美国育种家Harlan & Pope 将回 交法应用于育种实践,收到理想的效果。 (1)回交育种是用来改进品种个别不良性状的有效技术, 特别是对简单遗传的性状的改良,如抗病性等。 (2)回交育种技术还被广泛应用于其他育种领域,如不 育系、恢复系选育,克服远缘杂交的困难(不实性),培 育近等基因系(多系品种)、基因聚合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如果非轮回亲本的目标性状与不利性状连锁,必 须进行较多次的回交才能获得理想性状的重组,即必 须进行较多次的回交才能消除不利的连锁。 获得理想性状重组类型的概率为:1-(1-C)r。式 中, C为重组率, r为回交次数。 显然,重组型个体出现的概率随回交次数增加而 提高。而轮回亲本优良性状置换非轮回亲本性状(基 因)的进程快慢与重组率(C)的大小有关(表6-2)。
3、自交纯合与选择 、
从理论上讲,只有回交次数无限多时,即饱和回交, 完全核置换时,群体才可能达到纯合[纯合体比率公式: X%=(1-1/2r)n×100%]。但在回交育种实践中常采用有限次 回交(不饱和回交),因此,除目标性状杂合外,其它性 状也可能不纯合。因此,在回交到适宜世代后,还必须自 交l-2代,才能获得性状纯合稳定的品系。 在纯合稳定的品系中,通过鉴定,评判新品系是否保 持着原品种的主要优点,有重要缺陷的性状是否得到改良。 从中选择出符合育种目标要求的优良品系,申请参加区域 实验,进入审定程序。
显然,回交后代所需的群体大小,与控制目标性状的基因对 数有关。控制目标性状的基因对数越少,回交后代群体容量 就越小,回交后代的可控性就越强。
回交所需的株数 (表6-3) )
(四)回交的其它应用
1、近等基因系的培育 、 (1)近等基因系与多系品种的概念 近等基因系(near-isogenetic lines):指绝大多数基因位点 近等基因系 相同(遗传背景基本相同),仅少数位点不同的株系。(与 等基因系相对)。 等基因系 多系品种:根据生产需要,将若干近等基因系混合起来形 多系品种: 成的品种类型。 (2)近等基因系的培育 选择某个亲本为共同的轮回亲本,借助回交法将不同基 因分别转移到该轮回亲本上。如将不同抗病基因分别导入同 一个优良品种中,育成以该品种为遗传背景,但具不同抗性 基因的多个近等基因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