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交育种
回交育种

第六节回交育种一、回交育种的意义及其特点(一) 回交育种的意义1、回交育种概念把供体的目标性状通过回交导入受体的育种方法称为回交育种。
轮回亲本综合性状(也称背景性状,background character)优良,但尚欠缺一两个有利性状,非轮回亲本恰好具备这一两个有利性状。
这一两个有利性状称为目标性状(Target character)。
2、回交育种的意义①控制杂种群体,精确地改良品种;提高优良品种的抗逆性、抗病性②雄性不育转育(自然发现或人工诱变的不育株往往经济性状不良或配合力低,利用回交转育法可将不育基因转移到优良品种后来,育成不育系)。
③克服远缘杂交的困难(不实性),创造新种质④改善杂交材料性状(给杂交亲本转移苗期标志性状)(二)回交育种的特点1、回交育种的有利性(1)性状的遗传变异易于控制。
在各种育种方法中,回交育种的预见性最强。
(2)只要回交后代的目标性状能充分表现,在任何环境条件下都可开展回交育种。
这为利用温室及异地异季加代提供了便利条件。
另一方面,回交后代群体所包含的基因型种类远远少于杂种自交后代群体中的基因型种类,所以回交后代所需群体的容量较小,从而有利于缩短育种年限。
(3) 目标性状的选择易于操作。
回交育种一般只需将其农艺性状与轮回亲本比较;目标性状与非轮回亲本比较,其比较鉴定所需的时间较短。
育成品种的特征特性一经肯定,便可在生产上应用。
(4) 育成品种易于推广。
2、回交育种的局限性(1) 只能改良个别缺点;(2) 限于主基因控制的目标性状。
如果控制目标性状的基因对数较多,在回交后代中选株回交的难度较大。
(3) 目标性状的遗传力较低时,难于鉴定识别,不易获得较好的改良效果。
(4) 回交的每一世代都要进行较大数量的杂交,工作量大。
二、回交的遗传效应1、受体和供体遗传物质在回交后代中所占的比例对背景性状而言,每回交一次,由受体导入回交后代的有利遗传物质较上代增加一半,而来自供体的不利遗传物质较上代减少一半。
回交育种

例如要导入的抗锈基因是隐性基因(rr),每 次回交后代将分离出两种基因型RR和Rr。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含有抗性基因的杂合 体(Rr)不可能在表型上与RR区分开,必须 使杂种自交一代,以便在和轮回亲本回交 之前,发现抗性(rr)植株,继续与轮回亲 本杂交。
(二)数量性状基因的回交转育 当导人数量性状基因时,回交工作是否 成功,以及回交工作进展的难易受两种因 素的影响,一是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的数 目,二是环境对基因表现的作用。
(一)质量性状基因的回交转育
如果要转移的性状是由显性单基因控制,那 么在回交过程中,转移的性状容易识别, 回交就比较容易进行。 例如,想通过回交,把抗锈病基因(RR)转移 到一个具有适应性但不抗病(rr)的小麦A品 种中去。
可将品种A作为母本与非轮回亲本杂交,再以 A为轮回亲本进行回交育种,A含有育种家 希望能在新品种上恢复的适应性和高产性 状的基因。在F1中锈病基因是杂合的(Rr)。 当杂种回交于A品种(n)时,将分离为两种 基因型(Rr和rr)。抗病(Rr)的小麦植株和 感病(rr)的植株在锈菌接种条件下很容易 区别,只要选择抗病植株(Rr)与轮回亲本A 回交。如此连续进行多次,直到获得抗锈 而其他性状和轮回亲本A品种接近的世代。 这时,抗病性状上仍是杂合的(Rr),它们 必须自交一代到两代,才能获得稳定的纯 合基因型抗病植株(RR)。
如果希望通过回交而转育的是一个质量性状, 应该选择一个其他性状和轮回亲本尽可能 相类似的非轮回亲本,这样可以减少为了 恢复轮回亲本理想性状所必需的回交次数。
二、回交后代的选择 在回交后代中必须选择具备目标性状的个体再作回 交才有意义,这关系到目标性状能否被导人轮回 亲本,亦即回交计划的成败问题。为了更快地恢 复轮回亲本的优良农艺性状,应注意从回交后代, 尤其是在早代中选择具有目标性状而农艺性状又 与轮回亲本尽可能相似的个体进行回交。为了易 于鉴别和选择具有目标性状的个体,应创造使该 性状得以充分显现的条件。例如目标性状为抗病 性时,则需要创造病害流行条件。具体的做法, 因所转移的目标性状的显性和隐性、是质量性状 还是数量性状有所不同。
第6章回交育种

(2)需改良的性状最好是由单基因或主效基因控制。
2、非轮回亲本的选择
(1)必须具备克服轮回亲本缺陷的目标性状,而且要十分突出, 其它性状可不必要求太高。(为什么?)
(2)目标性状在回交后代中容易辨别,便于选择,最好是显性 的。目标性状(目的基因)与不良性状(不良基因)没有连 锁,或连锁不紧密,容易被打破。
➢ 据此,得 (l- p) m ≤l- a ,取对数,且满足log(1- p)<0,得:
m≥log (1- a)/ log (1- p)= log (1- a)/ log [1-(1/2) n]
式中n为控制目标性状的基因对数。
思考:为什么p = (1/2) n ?
例如,在回交育种中,需要从非轮回亲本中转入的抗病 性受一对显性基因RR控制,回交一代(BC1)群体有2种基 因型:Rr + rr,其频率各占1/2,即P = 1/2。为有99%的把握 (即a=0.99)至少选1株抗病类型 (期望类型,即带有R),该回交 群体至少应种多少株?
当然,如果与MAS结合,就可以连续回交。
3、自交纯合与选择
从理论上讲,只有回交次数无限多时,即饱和回交, 完全核置换时,群体才可能达到纯合[纯合体比率公式: X%=(1-1/2r)n×100%]。但在回交育种实践中常采用有限次 回交(不饱和回交),因此,除目标性状杂合外,其它性 状也可能不纯合。因此,在回交到适宜世代后,还必须自 交l-2代,才能获得性状纯合稳定的品系。
选择某个亲本为共同的轮回亲本,借助回交法将不同基 因分别转移到该轮回亲本上。如将不同抗病基因分别导入同 一个优良品种中,育成以该品种为遗传背景,但具不同抗性 基因的多个近等基因系。
设V为优良品种,但抗性不好。而亲本A、 B、C、D和E。 的综合性状不佳,但分别携带抗病基因R1、 R2 、 R3 、 R4和 R5 。以V为共同的轮回亲本,分别以 A、 B、C、D和E。为 非轮回亲本,将抗病基因R1、 R2 、 R3 、 R4和R5导入V中。
回交育种的作用

回交育种的作用一、引言回交育种是指将两个不同物种的个体进行交配,然后将产生的杂交后代与其中一个亲本进行连续回交,以达到改良或保留某种特征的目的。
回交育种作为一种重要的育种方法,在农业、园艺和畜牧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提高产量、改良品质、增强抗性、扩大遗传基础等方面探讨回交育种的作用。
二、提高产量回交育种可以通过将优良的性状与高产的亲本进行连续回交,逐步固定和提高目标性状,从而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以水稻为例,通过将高抗病性的野生稻与高产的栽培稻进行回交,可以获得既具有高抗病性又具有高产量的新品种。
这种育种方法不仅可以提高作物的适应性和耐性,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三、改良品质回交育种也可以用于改良作物或畜禽的品质。
通过将具有优良品质的物种与高产的亲本进行回交,可以逐步固定和提高目标品质。
例如,在葡萄酿酒中,通过将具有优良酿酒特性的野生葡萄与高产的栽培葡萄进行回交,可以获得既具有高产量又具有优良酿酒特性的新品种。
这种育种方法可以提高作物或畜禽的品质,满足市场需求。
四、增强抗性回交育种可以通过将具有抗病、抗虫或耐逆性的物种与高产的亲本进行回交,获得具有抗病、抗虫或耐逆性的新品种。
例如,在玉米育种中,通过将抗虫性强的野生玉米与高产的栽培玉米进行回交,可以获得既具有高抗虫性又具有高产量的新品种。
这种育种方法可以提高作物或畜禽的抗性,减少病虫害对产量的影响,降低农药的使用。
五、扩大遗传基础回交育种可以通过引入新的基因,扩大遗传基础,提高作物或畜禽的遗传多样性。
通过将野生物种或近缘物种的优良特性引入到栽培物种中,可以增加物种的抗性、耐性和适应性。
例如,在苹果育种中,通过将野生苹果或近缘物种与栽培苹果进行回交,可以引入新的抗病基因,提高苹果的抗病能力,避免病害的流行。
六、结论回交育种作为一种重要的育种方法,可以通过提高产量、改良品质、增强抗性和扩大遗传基础等方面发挥作用。
通过合理选择亲本、优化回交方案和加强选种工作,可以实现更好的育种效果。
第七章 回交育种

第七章回交育种本章讲3节§1 回交育种的意义及回交的遗传效应§2 回交育种的技术要点§3 回交法的灵活应用第一节回交育种的意义及回交的遗传效应一、回交育种的概念回交(Backcross):杂种后代与两个亲本之一再进行杂交。
回交育种:两品种杂交后,与亲本之一连续多代重复回交,把亲本的某些特性导入另一亲本的育种方法。
表达方式:[(A×B)×A]×A 或A3×B 、A×3/B用BC1---回交一次;BC2---回交二次;以BC1F1表示回交一次的自交一代;BC1F2回交一次的自交二代。
A (轮回亲本)×B (非轮回亲本)↓F1×A↓BC1F1×A↓BC2F1×A↓BC3F1×A↓BC4F1×A↓┇回交育种进程示意图轮回亲本----用于多次回交的亲本,也称受体亲本(是特定有利性状的接受者)。
非轮回亲本------只在第一次杂交时用的亲本,也称供体亲本(是特定有利性状的提供者)。
二、回交法的用途回交育种是杂交育种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提供了一种较为精确的控制杂种群体、选育改良品种的方法。
1、用于改良品种的个别缺点,而保持其优良性状是抗病育种的有效手段,当优良品种感染某种病害时,可将抗病品种作为非轮回亲本,以原品种做轮回亲本,将抗病基因导入原品种中,育成抗病且具有原品种全部优良性能的新品种。
2、杂种优势利用中,不育系和恢复系的回交转育在杂种优势利用中,回交是创造不育系、转育不育系和转育恢复系的主要方法。
3、用于远缘杂交,解决杂种不育和分离世代过长等问题例如(籼×粳)×籼----偏籼型;(籼×粳)×粳----偏粳型。
草棉与陆地棉杂交,用陆地棉的花粉回交可提高杂种的结实率。
4、打破基因连锁例:抗病亲本乙(抗病基因R与不良基因b连锁):5、选育近等基因系合成多系品种(第三章讲过)如在抗病育种中,将携带不同抗性基因的品种,用回交法同时转移到一个综合性状好的品种中去,育成一个农艺性状相似又兼抗多个生理小种的近等基因系,然后混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多系品种。
回交育种的名词解释

回交育种的名词解释回交育种是一种常用于植物或动物育种的方法,通过将目标物种与另一物种进行杂交,并将后代再次与目标物种进行杂交,以逐渐混合和固定目标物种的基因。
这一过程中,回交的概念至关重要。
回交是指将杂交后代的某一代,与其中一方的原亲本重新杂交的过程。
当目标物种与另一物种进行杂交后,公司希望提取目标物种中的某些有利基因,并将其传递给下一代。
然而,这个过程中往往会产生许多杂交后代,其中既包括所需的有利基因的携带者,也包括目标物种之外的一些不希望的性状的表现者。
为了筛选出所需的有利基因并淘汰不希望的性状,育种者通常会利用回交的方法。
在回交过程中,育种者将目标物种中的某一代与原亲本重新杂交,以便将不需要的杂种血统逐渐淘汰,从而逐渐纯化目标物种的性状。
在每一代回交中,只保留具有目标性状的个体,并将其与目标物种再次杂交,以增加目标物种中有利基因的比例。
回交育种除了可以去除不需要的杂交后代的性状,还可以使目标物种更好地适应环境。
通过回交育种,目标物种的适应性可以得到提高,因为在与其他物种进行杂交后,其遗传多样性增加,这有助于增加植物或动物的适应能力和抗病性。
此外,回交育种还可以促使目标物种中的优良性状的快速固定。
如果某种性状在目标物种中只是部分表现,通过与另一物种进行杂交,可以增加该性状在后代中的表达频率。
再通过回交,可以逐步淘汰非目标性状,最终使目标物种中的该性状固定下来。
然而,回交育种也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由于与其他物种进行杂交,可能会导致一些不稳定的性状的出现,因此需要进行反复的回交以稳定目标物种的性状。
其次,回交育种需要大量的时间和劳动投入,而且在确定目标物种具有所需性状的个体之前,可能需要进行多次回交。
尽管回交育种存在一些困难,但它仍然是一种非常重要且常用的育种方法。
通过回交育种,育种者可以逐步固定目标物种中的有利基因,并改良植物或动物的性状,以适应日益严峻的环境条件和人类需求。
这种方法的应用范围广泛,涉及农作物、家禽、家畜等领域,为育种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和策略。
回交育种

非轮回亲本(或供体亲本): 非轮回亲本(或供体亲本): 供体亲本是目标性状的提供者, 供体亲本是目标性状的提供者,它必 须具备轮回亲本所缺少的那一、 须具备轮回亲本所缺少的那一、二个优良 性状,而且这一、 性状,而且这一、二个优良性状要非常突 出。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只能有一、两个, 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只能有一、两个, 最好是显性的,以利于回交后代的选择。 最好是显性的,以利于回交后代的选择。 尽可能没有严重缺点。 尽可能没有严重缺点。
一对基因自交和回交群体内aa型个体的比率(%) 一对基因自交和回交群体内aa型个体的比率(%) aa型个体的比率 世代数 1 Aa× Aa×Aa 25.0 Aa× Aa×aa 50.0
2 37.5 75 3 43.75 87.5 4 46.88 93.75 5 48.44 96.88 6 49.22 98.44 7 49.61 99.22 8 50 100
明确两对概念
轮回亲本( 轮回亲本(recurrent parent)与 ) 非轮回亲本(non-recurrent parent) 非轮回亲本
用于多次回交的亲本称轮回亲本(亲本 用于多次回交的亲本称轮回亲本( 轮回亲本 A);只在第一次杂交时应用的亲本称 );只在第一次杂交时应用的亲本称 非轮回亲(亲本B 非轮回亲(亲本B)。 [( A X B) B) X A] X A…… A
环境条件对目标性状基因表现的影响 回交能否成功决定于每一世代对基因型 的准确鉴定。当环境条件对性状的表现有 的准确鉴定。 重大影响时,鉴定便比较困难。在这样情 重大影响时,鉴定便比较困难。 况下,最好每回交一次, 况下,最好每回交一次,接着就进行自交 一次,并在BC1F2群体进行选择。 一次,并在BC 群体进行选择。
回交的遗传效应 假设二亲本只有一对基因的差异:
回交育种名词解释

回交育种名词解释回交育种(BackcrossBreeding)是一种特定的育种方法,又被称为回交杂交(Backcross hybridization)。
这种技术可以用来作出节约时间和资金的新品种,同时在染色体水平上提高稳定性和一致性,因此非常有用。
回交杂交(BX)是一种新的种质育种(genetic breeding)技术,在其开发过程中,两个不同的抗旱作物的品种和变种都会参与到育种中。
这两个品种之间的杂交种子用于配置,以形成抗旱性更强的品种,进而提高其耐旱性。
回交育种就是先生成一个F1杂交种,然后再从这个F1杂交种中取两种父本,再从这两种父本中取一种,作为母本,再经过多代回交,来选择出被认可的新品种。
这是一个回交育种的流程:1.成F1杂交种。
2. 从F1杂交种中取两种父本,以形成F2代。
3.择一个父本,作为母本,形成F3代。
4.过回交(backcross)多代,以选择出被认可的新品种。
回交育种可用于各类栽培植物,如玉米,小麦,水稻,甘蔗,棉花等。
它的优势在于可以从老品种中获得以下优点:*野:可以从苗木老品种中获得具有良好的耐药性和抗逆性的新品种。
*病抗虫:可以从老品种中获得抗病抗虫性更强的新品种。
*养品质:可以从老品种中获得具有良好营养品质,如糖度、酸度、腐熟度等的新品种。
*旱耐寒:可以从老品种中获得对气候变化、冰雹、雨和旱的抗性更强的新品种。
*溉利用效率:可以从老品种中获得具有良好的灌溉利用率的新品种。
以上就是关于回交育种的简介,它的优点显而易见,节省时间和资金,提高稳定性和一致性,而且可以从老品种中获得具有良好营养品质、抗旱性和耐寒性的新品种。
因此,回交育种在农业中越来越受到关注。
综上所述,回交育种是一种种质育种技术,它可以节省时间和资金,提高一致性和稳定性,从而提高育种效率。
它也可以从老品种中获得良好的耐旱、抗病抗虫、营养品质等特性的新品种,这一点使它在农业领域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回交育种的局限性
(1)只限于改良单一性状,不能获得 重大突破
(2)要求被转移的性状受少数基因控 制,属于数量遗传的性状不易导入。
(3)每回交一次需要做大量的杂交工 作,工作量大,费时费工。
3. 回交的用途
(1)用于改良现有品种 (2)用于雄性不育系杂种优势利用 (3)用于远缘杂交 (4)培育多系品种
第六章 回交育种
第一节 回交育种的意义及遗传效应
回交育种:用双亲杂种F1与亲本之一重复杂交, 并按育种目标进行选育和鉴定,培育成新品种的方法。
(1)轮回亲本和非轮回亲本 轮回亲本:用于多次回交的亲本。 非轮回亲本:只在第一次杂交时应用的亲本。 (2)回交的表达方式 [(A×B)×A]×A ; A3×B; A×3/B BC1 回交一次 BC1F1 回交一次的一代 BC2 回交二次 BC1F2 回交一次自交一次二代
回
交
(3-4代)
选株自交 (1-2代)
品系鉴定
品比试验 及区域试验 回交育种的简易程序图
第一节 回交育种方法
(一) 亲本选择
(1)轮回亲本的选择 ①具有良好的农艺性状,只存在个别缺点 ②改良后有发展前途
(2)非轮回亲本的选择 ①具有轮回亲本需要的目标性状 ②目标性状要突出 ③目标性状遗传传递力强,受少数基因控制 ④目标性状最好是显性
A×B F1×A BC1F1×A BC2F1×Aபைடு நூலகம்BCnF1×A BC4F2
二.回交育种的遗传效应
①回交显著增加轮回亲本的基因频率
回交一次 轮回亲本 75
回交二次 轮回亲本 87.5
②回交可以控制某种基因型纯合率提高
Aa
Aa×aa
AA Aa aa ¼
Aa aa 1/2
亲本选配(轮回亲本,非轮回亲本)
log(1-α) m-所需株数 m≥ ————— p-所需基因型频率期望值
log(1-p) α-概率水平
回交中所需植株数
基因对数 1 2 3 4 6 6
期望基 因型出 1/2 1/4 1/8 1/16 1/32 1/64 现频率 p
概率 0.95 4.3 10.4 22.4 46.3 95 191 保证
A×B A×C A×D A×E
F1×A F1×A
AB
AC
F1×A AD
F1×A AE
(二) 回交后代的选育
目标性状为显性:直接选择
目标性状为隐性:可用两种方法
1、 回交+自交交替进行 2、 回交与自交同时进行(适用于多穗性作物) (三) 回交次数 一般4-6次 1、双亲差异小时,回交的次数可少些; 2、目标基因与不良基因连锁时,增加回交次数; 3、增加对轮回亲本性状的选择可减少回交次数。 (四) 回交所需要株数
3.聚合回交法
A×B A×C
A×D A×E
F1×A F1×A
F1×A F1×A
BC1F1×A BC1F1× A BC1F1×A BC1F1× A
AB × AC
AD ×
AE
ABC
×
ADE
ABCDE
第二节 回交育种的特点及其应用价值
1.回交育种的有利性
(1)控制杂种群体按确定的目标方向发展 (2) 只要目标性状可以显现,在任何环境下都 可以对目标性状进行选择。又由于种植规模小,为 利用温室、异地、异季加代提供了有利条件。 (3)有利于打破目标性状基因与不良基因连锁。 (4)育成的品种与原轮回亲本相近,不必进行繁琐 复杂的产比试验。
α 0.99 6.6 16 34.5 71.2 146 296
(五)、回交育种法的几种应用形式
1、逐步回交法
用回交改良后的品种作轮回亲本,与另一非 轮回亲本回交,引入新的目标性状。如此通过逐 步改良法,可将分散在不同品种中的优良性状集 中到一个品种中,从而育成带多个品种优良性状 的新品种。
2、回交系谱法
用杂交F1代与最优亲本回交1-2次,然后进行系 谱法选育,直到育成新品种。这可以使最优亲本 的遗传成份在杂种中占较大比重。
3、聚合回交法
1. 逐步回交改良法
A×B
AB ×C
F1×A BC1F1×A
BC2F1×A AB
F1× AB BC1F1× AB
BC2F1× AB ABC
2.回交系谱法
A×B F1×A BC1F1×A BC2F1 BC2F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