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作物育种学》习题答案
作物育种学作业答案_浙江大学张天真版教材

作物育种学作业答案_浙江⼤学张天真版教材《作物育种学(总论)》课后作业浙江⼤学张天真版作物育种学第⼀次作业(1、2题)1.例举每种繁殖⽅式的作物(农作物、园艺作物、药⽤作物等)各 10 种,并说明其主要⽤途、⽣产(长)区域、收获时间。
2.例举每⼀作物品种类型各 5 个。
品种概念:⼀定⽣态和经济条件下,根据⼈类需要选育的某种物种的某种群体。
(Cultivar )(1)纯系品种(⾃交系品种):常规棉、常规⽔稻、纯系⼩麦、豌⾖、花⽣⽐如:浙辐802:籼型常规⽔稻,亲本均为四梅2号(⾯积最⼤常规稻之⼀,浙⼤核农所选育)⾦粳18:粳型常规⽔稻浙农⼤454:迟熟晚粳糯型常规稻;银兴棉4号:常规棉品种,系BR98-2变异株系统选育中棉所74:转抗⾍基因早熟常规棉品种;烟农836:(⼩麦)半冬性中熟品种,烟9292卫星搭载处理后系统选育;鲁花14号:早熟⾼产⼤花⽣(2)杂交种品种:杂交稻、杂交⽟⽶、杂交棉、杂交⼩麦、⽢蓝型油菜波⾥马不育系、⽢蓝型杂交油菜⽐如:(“×”前为母本)徽两优898:籼型两系杂交稻(1892S×YR0822)汕优63:籼型三系杂交⽔稻(珍汕97A×明恢63)深优9597:籼型三系杂交稻(深95A×R6297)天隆优619:粳型三系杂交稻(L6A×R19);中原单32号:杂交⽟⽶(齐318×原辐黄)先⽟335:杂交⽟⽶,2000年以⾃选系PH6WC为母本,PH4CV为⽗本组配⽽成。
PH6WC是从PH01N×PH09B杂交组合选育⽽成,来源于Reid种群; PH4CV是从PH7V0×PHBE2杂交组合选育⽽成,来源于Lancaster种群;鄂杂棉19F1:杂交棉花(富0430×富0431)中棉所104:杂交棉花(05-11-50×SGK321)银兴棉5号:⼀代杂交棉种(BR98-2×H4916)(3)群体品种:⼩麦、⿊麦、燕麦、麦芒拉利马⾖、⽟⽶(4)⽆性繁殖品种:马铃薯、柳树、杨树、茶树、⽉季、⽆核枣、⽆籽葡萄作物育种学第⼆次作业【第四章】引种与驯化低温长⽇性作物:⼩麦、⼤麦、油菜⾼温短⽇性作物:⽔稻、⽟⽶、⼤⾖低纬度:⾼温、短⽇照⾼纬度:低温、长⽇照海拔增加100m,相当于纬度增加1度棉花:从⼭东引到浙江后的表现如何?为什么?棉花属于短⽇照作物,具有喜温、好光、较耐旱、⽆限⽣长、适应性较⼴等特性。
(完整版)作物育种学-作业题参考答案

作物育种学网上作业题答案一、名词解释作物品种: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栽培植物群体,该群体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特性和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性状上的相对一致性,而与同一栽培植物的其他群体在特征特性上有所区别;在相应地区和耕作条件下种植,在产量、品质、抗性等方面都符合生产发展需要。
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和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自然进化:是自然变异和自然选择的进化。
人工进化:是人工创造变异并进行人工选择的进化。
二、填空题1.作物进化的三个基本因素包括(遗传)、(变异)和(选择)。
*2. 1927年美国出版的Hayes和Garber所著的(«作物育种»)是世界上第一部较系统的论述有关育种知识的专著。
3. 20世纪60年代小麦、水稻等作物通过(矮化育种)掀起“绿色革命”。
20世纪80年代兴起(生物技术),使现代作物育种发展成为包容多学科发展的现代科学。
**三、简答1.作物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改进产品品质、提高抗逆性,增强适应性和稳产性、有利于耕作制度改革,提高复种指数、扩大作物种植面积、有利于农业机械化管理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四、论述1. 遗传、变异和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及相互间的关系如何?生物进化有三个基本因素即遗传、变异和选择,自然选择理论是其核心,而选择的基础是生物的变异和遗传,变异、遗传是进化的内因和基础,选择决定进化的发展方向。
一切生物都能发生变异,在众多变异中有的变异能遗传,有的变异不能遗传,只有广泛存在的可遗传的变异才是选择的对象。
在生存斗争中,对生存有利的变异会得到保存,对生存有害的变异会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
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在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不多地进行。
第一章育种目标一、名词解释1.育种目标:是指在一定的生态、生产条件下,对所育成品种应具备一系列优良性状的要求指标。
作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作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 作物进化的基本因素有:()A. 遗传B.变异C.选择D.漂变2. 作物育种的实质:()A.遗传B.作物的进化C.选择D.作物的人工进化3. 作物育种学的基本理论是()。
A.遗传学B.生物学C.植物学D.生物进化论4. 在人工选择的过程中,自然选择起作用吗?()。
A.不起作用B •起一定作用C •起主要作用D •起有利作用5. 从生态学上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
A.地区型B.地理型C.地域型D.生态型6. 在育种历史上,大幅度提高了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育种途径是哪些?()。
A •系统育种B •抗病育种C •矮化育种D •杂种优势利用E.辐射育种7. 品种是人类根据一定地区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创造的一种作物群体,它具有()。
A •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性 B.遗传性状的相对一致性C.遗传性状的新颖性 D •区域性E.时间性8. 作物育种的基本任务是()。
A.研究作物牲状的遗传规律 B .搜集、研究和创造种质资源C.培育作物新品种 D •研究育种方法E.研究种子生产技术二、填空:1. 作物进化与生物进化无本质区别,它们都涉及、、这几个主要因素。
是植物进化的基础,能够巩固和积累优良的变异,可使变异向有利方向巩固和发展,形成新类型、新物种。
2•作物育种和良种繁育学研究的对象是:三、判断下面各题的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X”。
1. 如果是杂交种,在品种标准中,除说明栽培技术要点外,还需要说明杂交制种技术。
()2. 农业种子可归纳为三种类型,即真正的种子、类似种子的果实,营养器官。
()3 •作物育种学又称为人工进化的科学。
它是利用人工创造的遗传变异,而不是利用自然发生的变异培育新品种。
()4 •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是生存竞争、变异和选择()。
5 •从生态学来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地区型。
()6. 品种是植物学上的分类单位。
()7. 生产上推广使用的品种可分为常规品种和杂种两大类。
(完整版)作物育种学-作业题参考答案

作物育种学网上作业题答案一、名词解释作物品种: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栽培植物群体,该群体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特性和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性状上的相对一致性,而与同一栽培植物的其他群体在特征特性上有所区别;在相应地区和耕作条件下种植,在产量、品质、抗性等方面都符合生产发展需要。
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和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自然进化:是自然变异和自然选择的进化。
人工进化:是人工创造变异并进行人工选择的进化。
二、填空题1.作物进化的三个基本因素包括(遗传)、(变异)和(选择)。
*2. 1927年美国出版的Hayes和Garber所著的(«作物育种»)是世界上第一部较系统的论述有关育种知识的专著。
3. 20世纪60年代小麦、水稻等作物通过(矮化育种)掀起“绿色革命”。
20世纪80年代兴起(生物技术),使现代作物育种发展成为包容多学科发展的现代科学。
**三、简答1.作物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改进产品品质、提高抗逆性,增强适应性和稳产性、有利于耕作制度改革,提高复种指数、扩大作物种植面积、有利于农业机械化管理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四、论述1. 遗传、变异和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及相互间的关系如何?生物进化有三个基本因素即遗传、变异和选择,自然选择理论是其核心,而选择的基础是生物的变异和遗传,变异、遗传是进化的内因和基础,选择决定进化的发展方向。
一切生物都能发生变异,在众多变异中有的变异能遗传,有的变异不能遗传,只有广泛存在的可遗传的变异才是选择的对象。
在生存斗争中,对生存有利的变异会得到保存,对生存有害的变异会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
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在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不多地进行。
第一章育种目标一、名词解释1.育种目标:是指在一定的生态、生产条件下,对所育成品种应具备一系列优良性状的要求指标。
作物育种学答案

作物育种学答案一、名词解释1.选择育种:是指对现有品种群体中出现的自然变异进行性状鉴定、选择并通过品系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育种途径。
2.诱变育种:是利用理化因素诱发变异,在通过选择而培育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3.杂交育种:是指不同品种间杂交获得杂种,继而在杂种后代进行选择以育成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
4.远缘杂交;是指将植物分类学上用于不同种、属或亲缘关系更远的植物类型间所进行的杂交。
5.育种目标:是指在一定的自然、栽培和经济条件下、对计划选育的新品种提出应具备的优良特征特性,也就是对育成品种在生物学和经济性状上的具体要求。
二、填空题1.遗传、变异、选择2.有性繁殖、无性繁殖3.自花授粉、常异花授粉、异花授粉4.自交系品种、杂交种品种、群体品种、无性系品种5.高产、稳产、优质、适应机械化6.系谱法、混合法、衍生系统法、单籽传法三、选择题1.A、B 2.C、D 3.B 4.B 5.B四、论述题1答案:1.原始材料圃和亲本圃:原始材料圃种植从国内外搜集来的原始材料,分类型种植,每份种几十株。
从原始材料圃中每年选出合乎杂交育种目的的材料作为亲本,种于亲本圃。
2.选种圃种植杂交组合各世代群体的地段称选种圃,采用系谱法时,在选种圃连续选择单株,直到选出优良一致的品系升级为止。
3.鉴定圃主要种植从选种圃升级的新品系,条播,种植密度接近大田生产,进行初步的产量比较试验及性状的进一步评定。
4.品种比较试验种植由鉴定圃升级的品系,或继续进行试验的优良品种。
5.生产试验和多点试验对表现突出优异的品种,可在品种比较试验的同时,在不同地点进行生产试验和多点试验。
2.答案:1.配合力高:根据配合力测定结果,选择配合力高,尤其是一般配合力高的材料作亲本,两个亲本的配合力最好都高,这样容易得到优势强的杂种一代。
2.亲缘关系较远:(1)地理远缘(2)血缘较远(3)类型和性状差异较大3.性状良好并互补双亲应具有优良的性状,而且双亲应该优缺点互补。
作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

一、解释名词:二、1、作物育种和良种繁育学:是研究选育和繁育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和技术的科学;三、植物学上的种子:指种子植物由胚胎发育而成的繁殖器官;四、2、农业生产上的种子:指凡在农业生产上可以直接被利用作为播种材料的植物器官都统称为种子,有真正的种子,类似种子的果实,营养器官三种类型;五、3、品种:指某一栽培作物适应于一定的自然生态和生产经济条件,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性和充分一致的生物学特性和形态特征,并以此与同一作物的其它类似群体相区别的生态类型;六、4、地方品种农家品种:指在一定地区的自然和生产条件下,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培育而成的品种;七、5、改良品种:是育种工作者通过系统育种,杂交育种,辐射育种、倍性育种等科学的方法培育而成的品种;八、6、杂交种:指选用性状优良、遗传基础差异大,配合力强的亲本组合进行杂交产生杂交种;九、品种标准化:指大田推广的优良品种必须符合其品种标准;十、7、品种标准:就是对优良品种具有的主要特征特性作出准确的说明,对它的栽培要点加以总结概括,作出科学的技术规定;十一、8、育种目标:指在一定的自然栽培和经济条件下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选育具有什么样优良性状的品种;十二、9、高产育种:就是培育具有合理的株型和良好的光合性能,可以充分利用水、十三、肥、光、气、热等合成光合产物,并能高效地运转到穗、粒中去而获得高产;十四、10、本地品种资源:指原产于本地或本地栽培很久的古老地方品种和当前推广的改良品种;十五、11、品种资源:又叫种质资源,指可用于育种或栽培的栽培作物类型,品种,近缘野生植物及人工创造的各种植物遗传材料的总称;十六、12、野生植物资源:指育种工作中有利用价值的各种野生种或近缘野生植物类型; 十七、13、外地品种资源:指从国外和其它地区引进的品种或类型;十八、14、人工创造的品种资源:指人们通过选择、杂交、诱变等方法创造的供进一步培育新品种用的原始材料;十九、15、品种资源的种植保存:指根据不同作物的耐贮性特点,每隔一定时期年限在田间种植一次;二十、16、品种资源的贮藏保存;指利用仓库或其它设备,使资源材料长期保持生活力的保存方法;二十一、17、广义引种:指从外地区或外国引进新的植物,新作物,新品种以及为育种和有关理论研究所需要的各种品种资源材料;二十二、18、生产上的引种:指从外地区或国外引进作物品种,经过简单的试验比较表现适应性强,比当地推广品种增产,能直接在本地区推广种植;二十三、19、作物的外部环境条件:指作物生存空间周围的一切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和耕作栽培条件;二十四、20、生态因素:在作物生长和环境因素中,对作物生长发育在明显影响的和直接为作物所同化的因素;二十五、21、生态环境:对作物起综合作用的生态因素的总称;二十六、22、作物生态类型:指同一作物在不同生态区形成与该地区生态环境及生产要求最相适应的不同品种类型;二十七、23、日照时数:指一个地方日出到日没之间的可照时数;也称光照时数;二十八、24感光性和感温性:作物对温度的反应称感温性;作物对光照的反应称感光性; 二十九、4、不同来源的品种资源各有什么特点,如何利用三十、答:①本地品种资源:特点,对本地区的自然和栽培有高度的适宜性,对当地条件和病虫害有较强的耐性和抗性;利用,在品种资源的研究利用职权中应首先以三地区性的地方品种和新推广的改良品种为主要的和基本对象;三十一、②外地品种资源:特点,反映了各自原产地区的自然和栽培特点,具有不同的遗传性状,其中有些是本地品种资源所不具有的,利用是改良本地品种的重要材料;三十二、③野外植物资源:特点,具有一般栽培作物没有的一些重要性状,如对某些病虫害,不良环境的抗性,独特的品质,以及培育雄性不育系所需要的种质等,利用通过杂交,可以把它们的重要性状转移到作物品种中去;三十三、④人工创造的品种资源:特点和利用,具有多种多样的优良变异,综合性状好,但在某一方面又存在着缺陷,或者综合性状表现较差,但某些性状表现突出,不一定直接应用于生产,但却是培育新品种或进行有关理论研究的珍贵资源材料;三十四、5、引种的原则和注意事项:三十五、答:一原则:①引种要有明确的目的性;②引种要坚持引种、试验、繁殖推广三步走的原则;③要有组织的进行引种;三十六、二注意事项:①加强检疫工作;②进行种子检验;③引种与选种相结合作物育种学模拟题二系统育种、杂交育种一、名词解释1、系统育种:指以现有的作物品种群体内出现的自然变异类型为材料,根据育种的目标选择一定数量的优良个体,分别收获,脱粒,保存播种,每一个个体的后代形成一个系统,通过试验鉴定,选优汰劣,育成磨擦品种的方法;2、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凡经雌雄两性配子结合产生新个休的繁殖方式,称为有性系殖,利用职权植物营养体产生的新个体的繁殖方式,称为无性繁;3、无性繁殖系:无性繁殖作物质一个单株经无性繁殖产生的后代;4、选择:就是选优汰劣,就是从自然的或人工创造的群体中,根据个体的性状表现挑选符合人类需要的具有优良性状的植株;5、单株选择:又称系统单株选择法,是指从原始材料群体中,按照育种目标,选择优良变异单株穗、荚,分别脱粒,保存和编号,下季将各个当选单株的种子分别种成株行小区,并设对照品种以资比较,淘汰不良株系,选择优良株系成为品系,以后经过一系列比较鉴定和试验,直接育成新品种;6、混合选择法:指从原始材料群体中,按照育种目标,选择一定数量性状表现相似的优良单株,混合脱粒和保存,下季混合种在一小区,与原始群体和对照18派生系统法:采取早代单交F2代,复交F1代和晚代F5或F6TK进行一次单株选择,中间世代进行混合条播的方法;19、繁殖系数:指一个单位数量的种子,其繁殖的种子数量相当于原来种子的倍数;20、远缘杂交:指不同种属甚至不同种间植物的杂交;二、填空题:1、系统育种的实质是优中选优连续选优,从而使品种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的得到改良和提高;2、系统育种的特点是①简便易行、收效快②可以发现新的有价值的类型或基因①3、系统育种的局限性有①有利变异频率低,遗传基础窄;4、自受粉作物群几乎是纯合物,但是由于5%以下的天然杂交和自然突变的可能,所以群中仍然存在着杂合物和突变类型;5、常异受粉作物和异花授粉作物的异交率分别是5-5%之间和50%以上;6、自花授粉作物、常异花授粉作物,异花授粉作物、无性繁殖作物所采用的选择方式分别是一次单株选择多次单株选择、混合选择、集团选择;7、引起作物品种自然变异的主要原因来自于天然杂交、基因突变及剩余变异等;8、选择的基本方法有单株选择、混合选择、和改良混合选择法三种;9、系统用的原始材料包括种植在材料搜集辅内的现有品种材料杂种圃内人工创造的原始材料,还包括生长良好的大田或种子田种植的优良品种等;10、原始材料的重点是选择优良的变异单株穗、荚这是系统育种的基础;11、系统育种的选种圃的重点工作是对经一次或多次选种的单株进行株行试验,从中选出优良品系12、系统选育的品系是鉴定圃的工作重点是较大的小区种植面积,鉴定品系的生产能力和适宜性;13、品种比较试验参试种系一般为5-7个最多不超过10个,小区排列采取随机区组法,重试三次以上小区面积因作物而定,稻麦大豆、花生、马铃薯棉花等作物一般为12-40M2玉米高粱等大株作物为20-50M214、区域试验根据自然区划和品种特性分区进行在各区域设置若干试验点,试验点应具有代表性的农业科研单位、院校、国营农场和品种市场承担;15、区域试验区的时间一般须进行2-3a16、生产试验的参试品种不宜太多一般为2-3个也要设对照和适当的重复次数试验区面积、稻麦等小株作物在1亩以上玉米高粱、棉花等大株作物在2-3亩以上,栽培管理与大田生产一致;17、有性杂交育种根据杂交亲本缘故关系的远近,分为品种间杂交、和远缘杂交两种;通常所讲的杂交育种,一般是指品种间杂交育种;18、杂交性品种选配要求亲本间优缺点能够互补,是指亲本的优点;要能有效克服对方缺点,亲本间若干优点综合起来能基本满足育种目标的要求,因此,双亲之一不能有严重的缺点,特别是主要性状不能有难以克服的缺点;19、某一亲本品种与其他若干品种杂交后,杂交后代在某个性状上表现平均值高,就是一般配合力好;20、杂交的主要方式有单交、复交、回交;21、复交的方式因亲本的数目和配交的形式不同可分为三交、双交、和回交、等;22、配置三交组合时,作为第二次杂交的亲本体一般是综合性状最好的亲本以保证三交后代具有最好的综合性状;23、三品种双交和三交相比,其优点是可以提早一年进行选择,即当目标性状为隐性状时,三亲本双交在第三年可以选择,而三交则要到第四年才能进行,但当目标性状为显性状时,均可以从第三年开始选择;24、在配置四种双交组合时,两个单交亲体之一应该是综合性状好的品种;25、在回交育种中,轮回亲本必须是适应性强、丰产性好、综合性状优良,只有个别缺点,纯改后有继续前途的品种;而非轮回亲本作为改良性状的来源,必须具备轮回亲本需要改良的目标性状、且遗传力强,最好是受一,两个基本点显性基因控制;26、回交后代的杂种群体已具有目标性状又与轮回亲本优良性状基本相似时,为选择显性状,纯合的个休,需在自交两次,而隐性状需自交一次即可选项得;27、一般认为,回交4次,以上就可以使杂种及其后代基本恢复轮回亲体原有的综合性状;28、杂交育种的特点是具有遗传性差异的亲本间有性杂交,其杂种后代的性状总是处于不断分离之中;29、系谱法即多次单株选择法,是国内外在自花授粉和常异花受粉作物的杂交育种中最常驻机构用的方法;30、杂交育种的单交杂种一代选留的组合,必须去假、去杂、去劣,成熟时,同一组合的植株混收;31、F2是性状分离最多的一个世代,个体差异很大,具有多种多样的变异类型,是杂交育种选择优良单株最关键的一代;32、对F2选择首先是确定好的组合然后在好的组合内选择优良单株;33、采用系谱法在杂种圃对杂种后代进行选择,遵循在优良品系中选项优良单株的原则;34、混合育种法一般是按组合种植,早期世代不进行选择,只淘汰劣株80%左右时大约F5-F8进行一次单株选择种成株系;35、混合育种法因推迟选种而延长育种年限,较率谱法一般要多2-3年;36、派生系统法早代选株可针对遗传力较强的性状,而遗传力较弱的性状则留晚代选项株时解决;37、加速杂交世代进程的方法有加速试验进程、加速世代进程、提高种子繁殖系数;38、加速杂交试验进程的方法有早期测产、提升升级、多项试验同步进行等;39、加速杂交世代进程的方法有异地或异季增代、利用温室、和人工气候室增代;40、加速杂交试验进程利用早期测产,一般在F3进行测产;41、加速杂交试验进程时多项试验同步进行是指育种单位可以将品种鉴定、品种比较试验和生产试验、栽培试验以及申报参加多点联合区域试验同步进行交措进行;42、克服远缘杂交不易交配的方法有选用适当的亲本,对柱头进行处理,混淆是非合授粉法,重复授粉法等;43、克服远缘杂种不易,交配方法有染色体加倍法,回交法、延长生育期和改善营养重要条件等;44、远缘杂交后代分离的最大特点是强烈分离和长期分离;45、对农作物进行选择改良时,自花授粉作物一般只进行一次选择,异花授粉作物往往需要进行多次选择;46、从育种的角度,远缘杂交的作用主要有创造新类型,提高现有品种的抗逆性和适宜性,改良现有品种的性状、获得雌雄不育系,同时在生物进化和理论研究方面也有重要地位;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杂交育种时应从F2代开始进行单株选择×改:单交F2开始,复交F1开始就有分离,即进行单株选择;2、在甲×乙×丙×乙和〔甲×乙×乙〕两种杂交方式的后代中,丁亲本的遗传组成完全相同;×改:不相同,前者占25%;后者占50%;3、回交育种中,无论回交次数多少,最后都得自交;√4、一个优良品种,一般也是一般的合力好的品种;×改:不一定;5、在进行杂交育种时,选项用亲缘关系较远的材料亲本,这就是说亲缘关系越远越好;√6、交育种试验进程中,早期测产在F3即进行测产;√7、系统育种可以发现新的有价值的类型和基因;√8、在自花授粉作物和常异花授粉作物群中,一般进行一次单株选择,就可以得到稳定的遗传品种;×改:常异花授粉作物需要多次单株选择方可奏效;9、为了从异花授作物群体中获得纯合的后代,必须在控制授粉条件下进行多次自交选择,才能使某些性状,得到改良;√10、无性繁殖作物,不管其基因型如何,进行一次单株选择,即可得到整齐一致的新品系;×改:无性繁殖作物在无性繁殖的情况下,不管……11、纯系学说说明在丝纯系内选择是无效的,所以品种遗传性的稳定性和群体的一致性是绝对的;×改:纯系学说……无效的……,但……相;12、一个遗传性相对稳定、群体一致性状较好的品种,无论种植多少年,性状都不得不会分离;×改:在推广种植过程中,由于天然杂交,基因突变及剩余变异等,性状可继续分离;13、混合选择法既可以作为育种手段,又可用于各种作物的良种繁殖;√14、进行系统育种时;品系鉴定试验、品种比较试验、区域繁难都不得采用随机排列;×3.小麦杂交育种配制三交种时,作为第二次杂交的亲本是BA.任何一个亲本B.综合性状最好的亲本C.具有特殊优良性状的个体D.表现一般的亲本4.小麦F2的下列性状中选择可靠性较高的性状是AA.株高B.千粒重C.穗长D.穗粒数5.下列杂交方式中属于复合杂交的有DA.单交B.顶交C.回交D.三交6.系统育种时只进行一次单株选择即可得到性状整齐一致,稳定遗传的新品系的作物群体是A.DA.自花授粉作物B.常异花授粉作物C.异花授粉作物D.无性繁殖作物在无性繁殖时7.系统育种时,需要多次单株选择方能获得整齐一致稳定遗传的品系的作物群体是B.DA.自花授粉作物B.常异花授粉作物C.异花授粉作物D.无性繁殖作物在无性繁殖时8.多次单株选择适用于A.B.CA.自花授粉作物杂种后代B.常异花授粉作物C.异花授粉作物D.无性繁殖作物在无性繁殖时9.应用于良种繁育中和选优提纯的选择方法有A.DA. 一次混合选择法B.多次混合选择法C.集团选择法D.改良混合选择法10.有下列三个小麦品种:甲早熟、抗病、乙矮秆抗病、丙丰产、感病、晚熟,根据我区条件,在进行杂交育种时,比较合理的三交方式是A.DA.甲╳乙╳丙B.甲╳丙╳乙C.乙╳丙╳甲D.乙╳甲╳丙11.比较合理的双交方式是AA.甲╳乙╳乙╳丙B.乙╳丙╳丙╳甲C.丙╳乙╳甲╳乙D.甲╳乙╳乙╳甲五、简答题:1、系统育种各程序环节的工作重点答:①原始材料圃:选择优良的变异单穗、钤、荚②选种圃:对一或多次选择的单株进行株行试验,从中选出优良而稳定的品系;③品系鉴定圃:以较大的小区种植面积鉴定品系的生产能力丰产性、抗逆性和适应性以及性状的稳定性,经验1—2年鉴定,从中选出比对照种显着增产的最优良品系,提供品种比较试验;④品种比较试验:对品系鉴定试验选优良品系进行最后的筛选和全面评价,从中确定显着优于当地主要推广品种的新品种;⑤区域试验:对各单位选送的品种在不同的地区或不同的条件下进行鉴定,以便客观地鉴定新品种的主要特征、特性,对有推广价值的优良品种划分最适宜的推广区域,为品种布局域化提供依据;⑥生暗试验:将区域试验中选出的最有期望的新品种放在各地接近大生产条件下进行大面积试验比较和鉴定;⑦在生产试验的同时,对拟定的新品种几项关键性栽培技术进行试验,探索配套栽培措施,便于良种良法一齐推广;2、系统育种在原始材料圃中选择优良单株时应遵循的原则:答:①从优良的品种中选择;②以综合性状为基础,抓住主要目标性状;③栽培条件优良一致,培育与选择相结合;④田间选择要抓住关键时期;3、杂交亲本选配的原则:答:①双亲应具有较多的优点,较少的缺点,优良性状突出,而且主要性状优缺点要互补;②应以本地优良品种作为亲本一方;③选用亲缘关系较远、生态类型差异大的材料作亲本;④选用遗传传递力强且有一般的合力好的品种做亲本;4、加速杂交育种进程的方法答:①加速世代的里程A、异地增代和异季增代;B、利用温室和人工气候室增代;②加速试验进程A、早期测产;B、提早升级;C、多项试验同步进行;③提高种子繁殖系数;5、远缘杂交的作用答:①创造新类型;②提高现有品种的抗逆性和适应性;③改变现有品种的性状,提高品种品质;④获得雄性不育系;⑤利用杂种优势;⑥远交在生物进化和理论研究方面也有重要地位;6、克服远缘杂交不遇交配的方法答:①克服花期不遇A、调节播种期、分期播种;B、调节春化、光照阶段发育;②克服当代不实A、选用适当母本;B、对柱头处理;C、混合受粉;D、重复受粉;E、预先接近法;F、试管受精;。
作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docx

作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作物进化的基本因素有: ( )A.遗传B. 变异C. 选择D. 漂变2.作物育种的实质: ( )A.遗传B. 作物的进化C. 选择D. 作物的人工进化3.作物育种学的基本理论是 ( ) 。
A.遗传学B. 生物学C. 植物学D. 生物进化论4.在人工选择的过程中,自然选择起作用吗? ( ) 。
A.不起作用 B .起一定作用 C .起主要作用 D.起有利作用5.从生态学上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
A. 地区型B. 地理型C. 地域型D. 生态型6.在育种历史上,大幅度提高了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育种途径是哪些?( )。
A.系统育种 B .抗病育种 C .矮化育种 D .杂种优势利用 E. 辐射育种7.品种是人类根据一定地区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创造的一种作物群体,它具有( ) 。
A.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性 B. 遗传性状的相对一致性C.遗传性状的新颖性 D .区域性 E.时间性8.作物育种的基本任务是 ( ) 。
A. 研究作物牲状的遗传规律B.搜集、研究和创造种质资源C.培育作物新品种D.研究育种方法 E .研究种子生产技术二、填空:1. 作物进化与生物进化无本质区别,它们都涉及、、这几个主要因素。
是植物进化的基础,能够巩固和积累优良的变异,可使变异向有利方向巩固和发展,形成新类型、新物种。
2. 作物育种和良种繁育学研究的对象是:三、判断下面各题的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
1. 如果是杂交种,在品种标准中,除说明栽培技术要点外,还需要说明杂交制种技术。
( )2. 农业种子可归纳为三种类型,即真正的种子、类似种子的果实,营养器官。
()3.作物育种学又称为人工进化的科学。
它是利用人工创造的遗传变异,而不是利用自然发生的变异培育新品种。
( )4.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是生存竞争、变异和选择( )。
5.从生态学来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地区型。
( )6.品种是植物学上的分类单位。
西南大学[1120]《作物育种学》在线作业
![西南大学[1120]《作物育种学》在线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16088b4d77232f60ddcca178.png)
(4)野生近缘种。野生近缘种指现代作物的野生近缘种及与作物近缘的杂草,包括介于栽培类型和野生类型之间的过渡类型。这类种质资源常具有作物所缺少的某些抗逆性,可通过远缘杂交及现代生物技术转移入作物。
39、什么是育种目标?制订育种目标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育种目标是选育新品种的设计蓝图,是对所选育的新品种的要求,即明确应选育具有哪些优良性状的新品种。制订育种目标的一般原则是:(1)善于抓住当地生产中的主要问题;(2)着眼当前,顾及发展;(3)育种目标要落实到具体性状上(4)考虑品种的合理搭配。
40、简述杂交育种的程序。
基因重组有三种表现可以利用:(1)性状重组,综合双亲性状。(2)基因互作,产生新性状。(3)基因累积,使性状超亲。
33、转基因作物的食品安全性有哪些方面?
答:①标记基因的水平转移。即不同物种或细胞器之间进行的遗传物质交流。有人担心转基因作物中的抗生素标记基因是否会水平转移到肠道微生物,致使某些致病菌产生较强的抗药性,进而影响到抗生素在临床治疗中的有效性。转基因作物中的标记基因发生水平转移并表达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对于经食品加工后的植物材料则更是不可能。
(5)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指杂交后代、突变体、远缘杂种及其后代、合成种等。这些材料多具有某些缺点而不能成为新品种,但具有一些明显的优良性状。
35、种质资源
答:可用于育种、栽培或其它生物学研究的各种植物类型及品种的总称。
36、雄性不育性
答:雄性不育性是指雄性器官发育不良,失去生殖功能,导致不育的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答案:
(1)优良品种的选育。要研究和掌握作物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发掘、研究和利用各种作物遗传资源;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手段,改良作物品种的遗传素质及群体的遗传构成,以创造高产、稳产、优质、抗逆、熟期适当和适应性强的优良品种,甚至新的作物。(2)优良品种的种子生产及推广应用。繁殖生产出优良品种的优质种子,提供数量多、质量好、成本低的生产用种;把优良品种在生产生产上推广应用。
42、现代农业对作物品种的要求有哪些?
参考答案:
现代农业对优良品种的要求:①高产。要有合理的产量因素组合,合理的源、流、库关系,合理的株型,高光效;②优质;③多抗。要抗主要病害、虫害和逆境。④早熟;⑤适应农业机械化生产。
43、异附加系
参考答案:
异附加系是指在某物种染色体组型基础上,添加1对或2对其他物种的染色体,从而形成一个具有另一物种特性的新类型。
2. 种子发芽力差
3. 品质变劣
4. 基因重组,性状分离
多项选择题
16、回交育种的不足之处有()
1. 不利于打破不良连锁
2. 改良性状的预见性差
3. 只能改变品种的个别性状
4. 只对遗传力高的性状改良有效
5. 杂交工作量大
17、选择育种的变异来源有()
1. 天然杂交
2. 自然突变
3. 人工诱变
4. 人工有性杂交
39、试述作物高产育种的策略。
参考答案:
(1)产量因素的合理组合;(2)合理的库源关系;(3)合理株型;(4)高光效。
40、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有哪些?
参考答案:
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有:①高产。要有合理的产量因素组合,合理的源、流、库关系,合理的株型,高光效;②优质;③多抗、稳产。要抗主要病害、虫害和逆境;④暑期适当;⑤适应农业机械化。
44、系谱法
参考答案:
自杂种第一次分离世代(单交F2和复交F1)开始选株,分别种植成株行,即系统,以后各世代均在优良系统中继续进行单株选择,直至选出性状优良一致的系统升级进行产量试验。
<\/p>
45、超标优势
参考答案:
杂种一代(F1)超过当地推广品种(CK)的百分率称为超标优势,又称为对照优势。
46、平均优势
36、简述空间诱变育种的概念与原理。
参考答案:
空间诱变育种也称为航天育种、太空育种或空间技术育种,就是指利用返回式航天器和高空气球等所能达到的空间环境,利用空间具有强辐射、高真空、微重力及其他不明因素的特殊环境,对植物育种材料进行诱变处理,对植物的诱变作用以产生有益变异,在地面选育新种质、新材料、培育新品种的农作物育种新技术。因此,航天搭载育种也属于诱变育种的范畴。
51、纯系育种
参考答案:
对自花授粉作物的自然变异群体,通过单株选择和后代鉴定试验而选育新品种的,称为纯系育种。
<\/p>
52、简述纯系育种的程序。
参考答案:
纯系育种是对自花授粉作物的自然变异群体,通过单株选择和后代鉴定试验而选育新品种的育种方法。主要环节如下:(1)优良变异个体的选择;(2)株行比较试验;(3)品系比较试验;(4)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5)品种审定与推广。
3. 亲本基因型的杂合程度越高,杂种优势越强
4. 亲本间亲缘关系较远,杂种优势强
5. 杂种优势大小与环境条件有关
24、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办法有()
1. 注意亲本的选择与组配
2. 染色体预先加倍法
3. 桥梁(媒介)法
4. 采用特殊的授粉方法
5. 补施植物激素法
25、优良品种在农业生产上的作用有()
1. M1代
2. M2代
3. M3代
4. M4代
13、定向选择的实质是()
1. 积累有利基因
2. 基因重组
3. 基因突变
4. 染色体变异
14、小麦品种由北向南引种,生育期表现为
1. 延长
2. 缩短
3. 保持不变
4. 不可预测
15、无性系的有性繁殖种子不宜在生产上直接利用的根本原因是
1. 种子生产成本高
33、回交育种
参考答案:
两亲本杂交的子一代,多次与亲本之一继续杂交(即回交),从而育成新品种的方法。
34、作物起源中心
参考答案:
作物最初被驯化的地理中心,遗传类型有很大的多样性且比较集中、具有地区特有变种性状和近亲野生类型或栽培类型的地区。
35、无融合生殖
参考答案:
植物性细胞的雌雄配子,不经过正常受精、两性配子的融合过程(2分)而形成种子以繁衍后代的方式,称为无融合生殖。
3. 基因突变
4. 基因重组(互补)和基因的累加、互作
3、下列作物中哪种起源于中国?
1. 小麦
2. 大麦
3. 玉米
4. 大豆
4、杂交制种所用的自交系一般是指
1. 自花授粉作物的单株后代
2. 无性繁殖作物的单株后代
3. 异花授粉作物经过连续人工自交的单株后代
4. 常异花授粉作物的单株后代
5、水稻引种生育期的一般变化规律是()
<\/p>
49、简述远缘杂交的作用。
参考答案:
不同种、属或亲缘关系更远的物种间的杂交,称为远缘杂交。远缘杂交的作用:将异种(属)植物的有利性状引入栽培品种,培育新品种;创造新物种;创造异染色体体系;诱导单倍体;有效利用杂种优势。
50、T-DNA
参考答案:
T-DNA:即转移DNA(Transfer DNA),指Ti质粒上的一段DNA序列,能够从农杆菌细胞中转移到植物细胞,并插入到植物的基因组中。
20、作物种质资源的保存方式有
1. 种植保存
2. 贮藏保存法中正确的是()
1. "早熟或熟期适当是我国许多地区高产、稳产的首要条件"
2. "品种早熟性的程度应以能充分利用当地的光、热资源,获得全年高产为原则"
3. "复种指数较高的地区更需要早熟品种"
48、如何利用细胞工程技术克服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
参考答案:
对于亲缘关系非常远、有性杂交完全不亲和而难以进行有性杂交的不同种、属间的远缘杂交,可以通过原生质体融合(体细胞杂交),创造体细胞杂种或不对称体细胞杂种的方式,克服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实现远缘物种间的遗传物质交流。其过程有三步:材料选择与原生质体制备;原生质体融合;杂种细胞的筛选与培养。
1.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2. 改进产品品质
3. 保持稳产性和产品品质
4. 扩大作物种植面积
5. 有利于耕作制度的改革、复种指数的提高、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主观题
26、T-DNA
参考答案:
即转移DNA(Transfer DNA),指Ti质粒上的一段DNA序列,能够从农杆菌细胞中转移到植物细胞,并插入到植物的基因组中。
37、选择育种
参考答案:
选择育种是指根据育种目标,从现有品种群体内出现的自然变异类型中,通过单株选择或混合选择等方法,选出优良变异个体,然后经后裔鉴定淘劣留优,而育成新品种的方法。
38、简述选择的基本方法。
参考答案:
①单株选法:在原始群体中,选择优良个体(单株、单穗或单铃),分别收获、脱粒(轧花)、保存,下年再分别播种成为株(穗、铃)行,进行鉴定和比较,淘汰不符合要求的株(穗、铃)行。②混合选择法:从品种群体中,按一定的经济性状和特性(如成熟期、株高等),选出优良个体(单株、单穗或单铃),混合脱粒,下年混合播种,与原品种及对照品种进行比较。
31、非轮回亲本
参考答案:
回交育种中只在第一次杂交时应有的亲本称非轮回亲本,它是目标性状的提供者,又称供体亲本。
32、回交育种有哪些用途?
参考答案:
(1)回交育种对改良现有推广品种质量性状或遗传力高的个别缺点,或转移某些质量性状遗传力高的目标性状到另一遗传背景中去是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回交育种可以成功地转移某些抗病虫基因,育成抗病虫品种。(2)在杂种优势利用中,回交法是选育不育系、恢复系的主要方法,也用于自交系的改良。(3)在远缘杂交育种中,回交法可以提高育性,控制杂种后代的分离。(4)回交可以有效地打破不良连锁。
41、简述转移单基因控制的抗病性的回交育种的过程。
参考答案:
当甲品种有许多优良性状,而个别性状有欠缺(如抗病性差)时,可选择具有甲所缺性状的乙品种(抗病亲本)和甲杂交,F1及以后各代又用甲进行一系列回交,从每个回交后代中选择抗病的、而其它性状倾向于甲的优良单株,在经过必要次数的回交和选择后(一般4-6次),抗病性借选择以保持,甲品种原有的优良性状通过回交而恢复。甲称为轮回亲本,或受体亲本,乙称为非轮回亲本或供体亲本。到回交结束时,正在转移的基因是杂合的,因此,还须自交1-2次,以便这一对基因纯合化,形成具有轮回亲本的系列优良性状,而其少数原有缺点性状得到改进的新品种。
27、轮回亲本
参考答案:
在回交育种中,多次参与杂交的亲本称为轮回亲本,又称受体亲本。
28、特殊配合力
参考答案:
是指某一特定组合F1的实测值与其由双亲一般配合力得到的预测值之差,它决定于基因型中基因的非加性效应(显性和上位性效应)。
29、无融合生殖
参考答案:
植物性细胞的雌雄配子,不经过正常受精、两性配子的融合过程(2分)而形成种子以繁衍后代的方式,称为无融合生殖。
1. 南种北引生育期缩短
2. 南种北引生育期延长
3. 南种北引生育期不变
4. 不能预测
6、小麦品种由北向南引种,生育期表现为
1. 延长
2. 缩短
3. 保持不变
4. 不可预测
7、诱变后M1代表现出生理损伤,M2代植株出现分离,而且分离范围大,M3代仍然出现分离,最好是在哪个世代选择单株()
1. M1代
53、转基因作物的生态安全性有哪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