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爱莲说》《夏日赏荷》阅读练习及答案
(word版)《爱莲说》中考题含答案绝对正确,文档

2007年百色市〔二〕阅读周敦颐的?爱莲说?,答复9—13题。
〔13分〕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9.解释加点的词语。
〔2分〕①可爱者甚蕃蕃:②不蔓不枝蔓:10.以下“之〞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水陆草木之花B.花之隐逸者C.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牡丹之爱11.翻译以下句子。
〔4分〕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②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译文:12.本文主要写的是“莲之爱〞,为什么还要写“菊之爱〞、“牡丹之爱〞呢?〔2分〕答:13.自古以来,花往往成为人们的精神象征,人们往往借花言志,国家或城市也将某种花定为国花或市花。
请你为百色市推荐一种市花,并说明理由。
〔3分〕答:二〕9、①多②长枝蔓10、C 11、①〔只〕可以从远处欣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②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12、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突出莲之高洁,赋予莲花美好的品质,同时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正直伟岸的高尚情操。
13、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例如:我推荐三角梅为百色市市花,因为三角梅生命力强,象征革命老区百色人民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
花期长,花色艳丽,象征百色蓬勃向上,充满希望与活力。
〔一〕阅读下文,完成11-15题。
〔l0分〕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子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菊之爱,陶后鲜11.解释以下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7课《爱莲说》比较阅读训练六篇(含答案)

《爱莲说》阅读训练六篇(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13 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
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
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
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
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
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4 分)(1)不蔓.不枝()(2)亭亭净植.()(3)临.湖赏荷()(4)荷花为.雨所洗()2.用/给下面句子标朗读停顿。
(标一处)(1分)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3.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余以为妙绝。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最能概括莲花的品质,全文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最能概括荷花的外形,文章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爱莲说》阅读附答案(9篇)

《爱莲说》阅读附答案(9篇)《爱莲说》阅读附答案(9篇)《爱莲说》阅读附答案1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1)可爱者甚蕃蕃:(2)濯清涟而不妖濯:(3)香远益清益:(4)亭亭净植:(5)宜乎众矣宜: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4分)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小题3:陶渊明“爱菊”和世人“爱牡丹”的原因各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2分)小题4: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4分)?参考答案:小题1:(1)通“繁”多.(2)洗涤(3)更,更加。
(4)“植”通“直”,立。
(5)应当小题2:(1)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2)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小题3:陶渊明“爱菊”的原因:花之隐逸者也;世人“爱牡丹”的原因:花之富贵者也。
小题4:示例一:这是一个反问句。
表达了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
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示例二:既明确写出了作者对莲花的喜爱,又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的事态的厌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
小题1:试题解析:“可爱者甚蕃”中“蕃”通“繁”,多的意思。
“濯清涟而不妖”中“濯”是洗涤的意思。
“香远益清”中“益”是更加的意思。
“亭亭净植”中“植”“植”通“直”,立的意思。
“宜乎众矣”中“宜”是应当的意思。
此题考查考生的文言实词的运用和积累情况。
针对这种类型,方法是考生可以根据文意和语境,以及自己的积累,即可得出答案。
因此,考生在备考前也须特别注意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词语,以便考试时能够灵活运用。
文言文《爱莲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8-10题。
(共9分)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8.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的一项是()(3分)
A.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B. 濯清涟而.不妖康肃笑而.遣之D
C.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二石兽并沉焉.
D. 鲜.为人知陶后鲜.有闻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可爱者甚蕃.香远益.清陶后鲜.有闻
宜.乎众矣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8.D(3分) 9.多;更加;很少;应当(每空0.5分,共2分)10.(1) 我只爱莲花出自污泥而不被沾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注意“独”“濯”的解释,2分) (2)对于菊花的爱,陶渊明之后很少有人知道。
对于莲花的爱,像我一样的又有什么人呢?(注意“鲜”“予”的解释。
2分)。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项训练《爱莲说》(含答案)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项训练《爱莲说》一、课内阅读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初,权谓.吕蒙曰B.香远益.清自以为大有所益.C.同予者何.人何.陋之有D.晋陶渊明独爱.菊牡丹之爱.,宜乎众矣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无丝竹之.乱耳B.自.李唐来公亦以此自.矜C.花之君子者.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二石兽并沉焉.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赋予莲花不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高洁品质。
B.文章通过托物言志的手法来表现作者的高尚品质,其中“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正直不阿,豁达大度。
C.文章借菊花和牡丹的形象,从正面衬托出自己对菊花的喜爱之情,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D.“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表达作者对世人缺少君子之德的遗憾、惋惜之情,以及对世人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鄙视。
4.把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爱莲说周敦顾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可爱者其蕃.(繁)B.濯清涟.而不妖(清水)C.香远益.清(更加)D.亭亭净植.(耸立)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共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水陆草木之.花B.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花之.隐逸者也D.花之.君子者也7.下面对这篇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体裁是“说”,“说”是一种文体。
夏日赏荷阅读答案

夏日赏荷阅读答案夏日赏荷阅读答案【篇一:写荷阅读训练及答案】如盖。
一叶碧绿平静地展开,从水面缓缓地升起,水在荷叶的上面,亦在荷叶的下面,荷涌动,水便涌动。
自池边向河心里漫去。
⑶于是想起伞,对天撑着,一束束的阳光收集在伞下,没有风,没有雨,荷便显得格外地幽远、明丽。
目光踏着一片荷叶,一寸寸地远去,小小荷塘,竟无边的开阔。
⑷荷是水中的君子,出污泥而不染纤尘。
画荷是一种意境;唱荷也是一种意境;写荷仍是一种意境。
平静的地面,荷叶慢慢升起像一只张开翅膀的水鸟,又像是一只小小的船,横于水面。
阳光只是一片金黄色的落叶,与荷轻轻的摩擦,继而又被一阵风吹走,消失在茫茫的黑夜之中。
⑸雨中看荷,像是把自己平放在水上,细雨轻吻着嫩绿的荷叶,一种迷人的音乐把你融入荷叶之内,你摇动着,荷亦摇动着,便会有一种韵味,轻轻地咬你,细口细口地啄你。
雨水积在荷心,又一叶一叶地倒入水中,宁静的荷捕捉着一种清新的动感,一滴晶莹的水珠,悬在荷心,挂在你的眼角。
雨过以后,一弯彩虹横于荷塘,那聚在荷心的水滴,亮闪闪地滚动着,颤抖着,像是从荷叶上亮起的一盏小小油灯。
⑹夏日的荷变得无边的茂密,整个荷塘像一块绿色的陆地,一层层地远去,把一个一个荷池连成一个整体,间或有一只红红的荷花,倏地跃出水面,大摇大摆地把花瓣放开,露出黄黄的花蕊,含苞欲放的荷躲在叶下,很不容易被人看到,像是怕羞,在往上长,一直高进荷叶,花蕾慢慢地养大,像要胀开似的。
有一线蜻蜓,一直飞进来,落在花蕾上,停住后一动不动。
夏日的荷由浅入深,像是一种境界,放眼望去,竟有一种无限的空间。
⑺夜幕降临,清新的荷塘便掠起一绺微风,轻轻地袭来,有一种沁凉,沿着荷叶一圈圈地荡开,月光很轻,从荷上移动。
月下的荷塘萌生一种使人茅塞顿开的朦胧,一朵莲花,仿佛在梦里。
一叶一叶的花瓣,挤开浓浓的黑夜,仿佛从污泥里抽出。
配上蛙鼓,荷塘便喧闹起来,探荷的人仿佛一片荷叶轻飘飘的浮在水上,借着月色,荷叶依然地清脆,碧透。
《爱莲说》阅读答案湖北省中考真题范文5份

《爱莲说》阅读答案湖北省中考真题范文5份《爱莲说》阅读答案湖北省中考真题 1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可爱者甚蕃( )(2)亭亭净植()(3)出淤泥而不染( )16.翻译下面句子。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17.写陶渊明“独爱菊”和世人“甚爱牡丹”有什么作用?18.古人往往借助外物表达自己的理想情怀。
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在《马说》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周教颐借“莲”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5.(3分,每题l分)①多②立③却,但是16.(3分)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17.(2分)用陶渊明“独爱菊”和世人“盛爱牡丹”衬托作者的“爱莲”,表现了作者高洁的品质。
(意思相*即可)18.(5分)陋室(或陋室不陋)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千里马的遭遇希望统治者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愿望对君子不同流合污、庄重、质朴、正直品质的赞美和追求(意思租*即可)《爱莲说》阅读答案湖北省中考真题 2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爱莲说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爱莲说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爱莲说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篇一」(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下列句子中的之字与例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2分)A.董宣廉洁,死乃知之B.孔子云:何陋之有C.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D.无案牍之劳形【小题2】.根据你对文段的理解,完成下列各小题。
(2分)(1)甲文中统领全文、表明作者品德的语句是:(2)乙文中多次提到菊和牡丹的'作用是:【小题3】.甲文先说斯是陋室,结尾又说何陋之有,是否矛盾?请简要分析。
(2分)答:【小题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文表现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乙文表现作者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
B.甲乙两文都是托物言志的名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
C.铭和说都是古代文体,铭侧重于议论,说侧重于叙事。
D.甲文句式整齐,对仗工整;乙文语言精练,骈散相间。
【小题5】.翻译下列句子。
(4分)(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答案【小题1】D【小题1】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⑵衬托莲之高洁。
(如果答对比或衬托也给分)【小题1】不矛盾,因为居室环境雅,生活情趣雅,主人品德高尚。
【小题1】C【小题1】(1)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2) 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当然是很多了。
爱莲说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篇二」阅读下面的文言选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文言文《爱莲说》《夏日赏荷》阅读练习及答案(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
(13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
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
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
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
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
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10.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4分)
(1)不蔓不枝(2)亭亭净植
(3)临湖赏荷(4)荷花为雨所洗
11.用/给下面句子标朗读停顿。
(标一处)(1分)
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
12.翻译下列句子。
(3分)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分)
(2)余以为妙绝。
(2分)
13.【甲】文中“”一句最能概括莲花的品质,全文表现了作者;
【乙】文中“”一句最能概括荷花的外形,文章抒发了作者。
(4分)
答案:
10.(1)长藤蔓;(2)竖立;(3)在……旁;靠近。
(4)被。
(每题1分)
11.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
12.(1)可以远远地观赏,但不可以靠近玩弄啊。
(2分)
(2)我认为妙(好)极了。
13.莲花之君子者也;(1分)洁身自好,不慕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1分)实为花中仙子也;(1分)抒发作者对雨后夏荷之美的赞叹。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