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语文题:《爱莲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20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

2020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

2020年长春市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语文(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1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8分)一辈子又一辈的言传,一家又一家的立德立言。

汇聚成家族历史,雕____(琢啄)出家族的风骨和神貌,“家风”一词,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和情感。

它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系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既影响了一个人的境界格局,也关系这国家的前途命运。

中华民族自古有“家国天下”的文化自觉,家是中国人的人生起点,是信心的源泉和精神的依托,家谱,家训,家书,家规,各种物质的,非物质的家的产物,都承载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而随着社会形态,价值体系、科学技术的演进,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也在不断进行着时代性的变化,____(焕涣)发出新的魅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家风是中国人的精神信仰。

1.参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2分)A.zǎi B.zài2.请从括号中选择正确的汉字写在横线上。

(2分)(1)雕(琢啄)(2)(焕涣)3.解释成语“举足轻重“在文中的意思。

(2分)4.可以替换画横线句中关联词语而不改变原句语义的一项是()(2分)A.如果……就……B.既……又……C.要么……要么……D.只有……才……5.古诗文默写填空。

(7分)(1)子曰:“”,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2),。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木兰诗》)(3)杜甫的《望岳》中可以读出诗人傲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诗句是“,”。

(4)生活中我们难免身处困境,陷入迷茫。

此时可以用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劝勉自己。

二、阅读(45分)(一)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6~8题。

(7分)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阅读答案15篇

爱莲说阅读答案15篇

爱莲说阅读答案15篇爱莲说阅读答案15篇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分析原因及时总结。

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爱莲说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爱莲说阅读答案1阅读下面的诗文。

完成第7—11题。

{15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1)出淤泥而不染(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3)陶后鲜有闻(4)待到山花烂漫时8.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莲,花之君子者也。

译文:9.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2分)10.【甲】文用——、——衬托了莲花的形象,【乙】文用——、——等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

(4分)11.两文所歌颂的对象在精神品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3分)答案;7.(1)沾染;污染(2)我(3)听说 (4)等待;等 8.莲,是花中的君子。

9.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0.菊花、牡丹;风雪悬崖(冰天雪地、悬崖冰雪)、万花丛。

11.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要坚守自己的节操(品质、精神)。

爱莲说阅读答案2阅读下列古文,完成下面题目(16分)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阅读答案(15篇)

《爱莲说》阅读答案(15篇)

《爱莲说》阅读答案(15篇)《爱莲说》阅读答案(15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我们在解答阅读题时的参考。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算得上好阅读答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爱莲说》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爱莲说》阅读答案1四、阅读下面古诗文,回答问题。

(共16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现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乙)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

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到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李渔《芙蕖》)【注释】①群葩(pā):百花。

各种花都在一定的时节开放,这段时节称为当令。

②芙蕖:荷花的别称。

③妍:美丽。

④迨至:等到。

菡(hàn)萏(dàn):尚未开的荷花。

⑤资:资财,这里指享受。

⑥目:观赏。

16.解释下面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3分)(1)陶渊明独爱菊 (2)香远益清(3)陶后鲜有闻17.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8.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19.甲文和乙文作者喜欢莲(荷花)的原因各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阅读下面元曲,回答问题。

(5分)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0.简要分析“夕阳西下”一句的表达作用。

中考初中试题《爱莲说》阅读答案

中考初中试题《爱莲说》阅读答案

中考初中试题《爱莲说》阅读答案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很多时候都不得不用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教师进行阅卷打分时的参考,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你所了解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考初中试题《爱莲说》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中考初中试题《爱莲说》阅读答案1阅读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共11分)(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2分)(1)为:(2)宜:2、翻译下列语句。

(2分)(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译文:3、指出(甲)(乙)两段在表达方式上的相同点,修辞方法上的不同点,并分析修辞方法的作用。

(3分)4、找出(甲)(乙)两段中体现文章主旨的句子,分别抄写下来。

(2分)5、两段文字中哪句话触动了你的心灵,说说你感悟。

(2分)答案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词义,平时应多积累、牢记,那么回答此题就很容易。

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解释时结合所在句子进行。

2、此题考查的是句子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

3、此题考查的是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修辞方法的作用要结合具体内容来答。

4、此题考查的是筛选信息的能力。

先理解文段内容,再根据要求筛选文中的句子即可。

5、此题属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中考初中试题《爱莲说》阅读答案2(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中考文言文阅读《爱莲说》专项训练附答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爱莲说》专项训练附答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爱莲说》专项训练附答案(一)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2)濯清涟而不妖()(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4)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4分)(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4.《爱莲说》这篇散文,在做人方面给了我们哪些启示?(二)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可爱者甚蕃(多)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当)C不蔓不枝(长枝)D.亭亭净植(种植)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且焉置土石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D.濯清涟而不妖水落而石出者3.对《爱莲说》肉容和写法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以爱莲之情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还表达了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B.文章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寄托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

C.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的高尚品质。

D.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将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可远观而不可褻玩焉。

(2分)(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分)(三)【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

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主簿。

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

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

”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

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

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逵悟,囚得免。

(选自《宋史·周敦颐传》,有删改)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文言实词。

《爱莲说》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爱莲说》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爱莲说》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爱莲说》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篇一」一、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回答1—7题。

(21分)爱莲说周敦颐(北宋)原文略1.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A.可爱者甚蕃(pān )B.出淤泥而不染(xū)C.濯清涟而不妖(zhū)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xiè)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在句中的含义。

(4 分)(l)香远益清益: (2)不蔓不枝蔓:(3)陶后鲜有闻鲜: (4)宜乎众矣宜: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l)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从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中,你看到了作者怎样的追求?(2 分)5.根据上文说说作者心中的君子具有怎样的品质。

(2分)6.本文主要写的是“莲之爱”,为什么还要写“菊之爱”、“牡丹之爱”呢?(2分)7.自古以来,花往往成为人们的精神象征,人们往往借花言志,国家或城市也将某种花定为国花或市花。

请你为长垣市推荐一种市花,并说明理由。

(3分)二、阅读两则与“赏荷”有关的文言文,完成8—12题(15分)【甲】《爱莲说》原文略【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

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

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

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

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

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8.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2分)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②余以为妙绝()9.《古汉语词典》对“鲜”字有以下几种解释。

请根据语境,选出对“陶后鲜有闻”中“鲜”字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

(2分)A.读xiān,活鱼。

B.读xiān,新鲜。

C.读xiān,鲜艳。

D.读xiǎn,少。

10.根据语意,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A.晋陶渊明独/爱菊 B.世人/盛爱牡丹C.荷花为雨/所洗 D.余忆年/少时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②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吉林省长春市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1)

吉林省长春市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1)

吉林省长春市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本试本包括两道大题,共28道小题。

共6页。

全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考试结来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准确地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 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照考试要求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阅读(60分)(一)名句积界与运用(15分)1.三军可夺帅也,口口口口口口口。

(《论语·子罕》)2.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3.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崔颢《黄鹤楼》)4.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浣溪沙》)5.杜甫在《春望》中写出战火连绵时盼望得到家人平安讯息的句子是: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6.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的句子是: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7.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的“口口口口,口口口口”两句赋予山河以生命和情感,写出了潼关地势的险要。

8.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表明自己虽仕途受挫却仍然要为国家奉献一切的句子是: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二)文言文阅读(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0分)出师表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③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周敦颐《爱莲说》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翻译

周敦颐《爱莲说》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翻译

周敦颐《爱莲说》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翻译周敦颐《爱莲说》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翻译周敦颐《爱莲说》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是北宋时著名的哲学家家.“元公”是他的谥号。

2、《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爱莲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花和牡丹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隐逸者、富贵者、君子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8、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9、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

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言之成理即可。

例如:同意第一种观点,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使身处恶浊的环境也能独立不移10、《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语文题:《爱莲说》阅读练习及答案二、阅读(45分)(一)
3.阅读下面的课内文盲文,完成问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濯清涟而不妖②不蔓不枝
7.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写法不拘一格,行文自由活泼。

B.本文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C.“爱莲”即爱君子之德--这是本文的主旨。

D.本文借事喻理,借爱莲之事,喻修身之理。

8.下面是文中画线句的另一种标点方式,请说明这种标点的合理性。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分析】参考译文:
水上和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值得喜爱的有很多。

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

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感叹词,在此作助词,以加重语气。

)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解答】(6)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①句意为: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

濯:洗。

②句意为:不生枝蔓,不长枝节,枝:旁生枝茎。

(7)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文章主旨和写作手法的辨析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ABC.正确;
D.有误,借物喻理就是通过对某一事情的描述、概述,归结出其中的特征或意义,用来解释某一客观存在的道理,本文属于托物言志。

故选:D。

(8)本题考查理解标点符号的运用能力。

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来分析。

结合内容可知,在“菊”和“莲”之间用分号,内容上突出“菊”和“莲”两种不同种类的花喜欢之人少的特点,存在并列关系;在“牡丹”后面用感叹号,作者发出感叹,表达作者对牡丹所代表的追求富贵的世俗气的厌恶。

据此回答即可。

答案:
(6)①洗;②旁生枝茎。

(7)D
(8)分号可以分割存在一定关系的两个分句,在内容上突出“菊”和“莲”两种不同种类的花喜欢之人少的特点,存在并列关系,可以用分号分隔,“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用感叹号,作者发出感叹,表达作者对牡丹所代表的追求富贵的世俗气的厌恶。

【点评】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