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行扫描与逐行扫描视频有什么区别

合集下载

隔行扫描与逐行扫描

隔行扫描与逐行扫描

隔行扫描与逐行扫描的图像对比交错扫瞄(隔行扫瞄,Interlaced),就是一个画面分成两次送出,先送奇数线的画面后,再送偶数线,显示时再将它们合成完整画面。

非交错扫瞄(逐行扫瞄,Porgressive),就是每次都送完整的画面,不需要奇偶画面重新组合。

所以在非交错式显示的萤幕上观看时,交错画面要把它重组回来,这个动作叫做"去交错" (Deinterlaced)。

直接来看看,到底它们是什么。

下图是隔行扫瞄(Interlaced) 的图,影片镜头是由右而左缓慢移动的为每个选手做特写。

我们可以发现在上图中,选手的衣服边缘处有细纹产生,穿着2号球衣的这个"2" 字样也可以看出明显的细纹,而且在衣服上胸口处的菱形黑色斜边线条有锯齿纹状。

为了怕大家看不清楚,做了局部放大,整理如下图,让大家可以看的更清楚。

注意上图中,左方放大的图(红色箭头所指的红色框框处),选手的衣领和脸部边缘处都有细纹出现。

这就是在动态画面下使用"交错"(Interlaced) 方式显示会产生的问题。

所以有所谓"去交错" (Deinterlaced),目的在尽量将这种现象降低。

下图是开启"去交错" (Deinterlaced) 后的状况。

在上图中,我们可以发现,先前的细纹不见了,但画面变的模糊了一点点,这是因为做"去交错" 的关系,做了一些调整所造成的结果。

接着我们来看看,假设收到的影像已经是使用"非交错" (逐行扫瞄,Progressive),表现又如何呢? 贴一张"非交错"的图如下,让大家做一个比较。

不知道大家看出差异了没有,在"非交错" 讯号中,即然是非交错,当然没有去交错问题,省了一次处理的麻烦和画质的失真。

所以上图中没有锯齿和细纹等等现象。

为了更清楚解释,我将三个放大图摆在一起,请参考下图。

电视扫描原理

电视扫描原理

电视扫描原理电视扫描原理是指电视机接收电视信号时所采用的一种工作原理。

电视扫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电视机的屏幕上的每个像素点都被扫描到的过程。

通常情况下,电视扫描原理分为隔行扫描和逐行扫描两种方式。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隔行扫描原理。

隔行扫描是指电视机在接收电视信号时,先扫描屏幕上的偶数行,再扫描奇数行。

这种扫描方式可以有效地减少图像闪烁,提高图像质量。

隔行扫描原理在过去的CRT电视机中比较常见,但随着技术的发展,逐行扫描方式逐渐取代了隔行扫描。

接下来,我们来介绍一下逐行扫描原理。

逐行扫描是指电视机在接收电视信号时,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逐行扫描屏幕上的像素点。

这种扫描方式可以提高图像的清晰度和稳定性,逐行扫描原理在现代液晶电视和LED电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除了隔行扫描和逐行扫描之外,电视扫描原理还涉及到图像的刷新率。

图像的刷新率是指电视机每秒钟重新绘制图像的次数,通常以赫兹(Hz)为单位。

刷新率越高,图像的稳定性和流畅度就越好。

目前,高清电视的刷新率一般在60Hz以上,而一些高端电视甚至可以达到120Hz或以上。

在电视扫描原理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场率和帧率。

场率是指电视机每秒钟显示的完整画面的次数,而帧率是指视频信号每秒钟的传输帧数。

在电视信号的传输过程中,场率和帧率需要保持一致,否则就会出现图像抖动或者画面不同步的问题。

总的来说,电视扫描原理是电视机接收电视信号时所采用的一种工作原理,它涉及到隔行扫描和逐行扫描两种方式,以及图像的刷新率、场率和帧率等概念。

了解电视扫描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选择和使用电视机,同时也有助于我们理解电视图像的显示原理。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视扫描原理也在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改进,为我们带来更加清晰、稳定和流畅的观看体验。

逐行扫描与隔行扫描技术说明

逐行扫描与隔行扫描技术说明

逐行扫描与隔行扫描技术说明电视系统有两种扫描方式:一种是逐行扫描,另一种是隔行扫描。

逐行扫描的一幅画面(称为一帧)只需一遍扫描即可完成,电脑监视器及数字电视( DTV )所采用的就是这种扫描方式。

隔行扫描则是将一帧画面分解为两个“场”,其中第一场只包含奇数行,第二场只包含偶数行。

每幅画面需两遍扫描才能完成:先扫描A场,然后扫描B场。

虽然这两个场在屏幕上不是同时出现的,但由于人眼睛的视留效应和显像管荧光剂的余辉,会使两个场的扫描线看起来像是被交织在一起,变成了一幅完整的画面。

当前的普通广播电视全部都是采用隔行扫描方式,DVD影碟上的数字信号也是按照隔行扫描方式记录的。

隔行扫描的优点是可以用一半的数据量实现较高的刷新率,对于广播电视来说,意味着每套节目只需占用较窄的频带宽度;隔行扫描方式的最大缺点是会使垂直分辨率下降一半,并会使图像出现闪烁感。

通常所说的分辨率可以达到500线以上,是指它的水平分辨率。

实际上,它的垂直分辨率并没有这样高,尤其是在隔行扫描方式下会相差更多。

在NTSC制时,有效的扫描行只有48O行,所以这种扫描方式又称为48OI方式,而相应的逐行扫描方式则称为48OP。

电影的帧频到电视帧频的变换。

电影胶片的放映速度是24帧/秒,而电视的制式规定为3O帧/秒(NTSC 制)或25帧/秒(PAL及SECAM制),要想用电视机看电影,就必须把电影的帧频转换成电视的帧频。

对于PAL制来说,问题比较简单,只需将24帧的电影画面加速4%,使其按照25帧的速度显示即可(为了保持声画同步,声音也需加速4%)。

而为了实现NTSC所要求的3O帧,处理过程就要复杂一些,通常是采用一种称为“2-3下拉(2-3 pulldown)”的方式进行变换。

具体的处理方法如下图所示,可以把每4个电影帧看作一组,按顺序称为A、D、C、D。

其中A帧仍然按照常规被分成两个场,而B帧则被分成三个场(实际上是把B1场重复使用两次)。

隔行逐行有什么区别

隔行逐行有什么区别

隔行逐行有什么区别
隔行扫描与逐行扫描的区别
隔行扫描是传统的电视扫描方式。

按我国电视标准,一幅完整图像垂直方向由625条构成,一幅完整图像分两次显示,首先显示奇数场(1、3、5……),再显示偶数场(2、4、6……)。

由于线数是恒定的,所以屏幕越大,扫描线越粗,大屏幕的背投电视扫描线几乎有几毫米宽,而小屏幕电视扫描线相对细一些。

逐行扫描是使电视机的扫描方式按(1、2、3、……)的顺序一行行的显示一幅图像,构成一幅图像的625行一次显示完成的一种扫描方式。

由于每一幅完整画面由625条扫描线组成,对观看电视时,扫描线几乎不可见,垂直分辨率较隔行扫描提高了一倍,完全克服了大面积的闪烁的隔行扫描行固有的缺点,使图像更为细腻、稳定。

在大屏幕电视上观看时效果尤佳,即便是长时间近距离观看眼睛也不易疲劳。

隔行
隔行扫描(也称为交错)是一种对位图图像进行编码的方法,通过扫描或显示每行或每行像素在电子显示屏上“绘制”视频图像(另一种是逐行扫描)的两种常用方法之一。

什么叫逐行扫描和隔行扫描?它们有什么优缺点?

什么叫逐行扫描和隔行扫描?它们有什么优缺点?

. 什么叫逐行扫描和隔行扫描?它们有什么优缺点?
什么叫逐行扫描和隔行扫描?它们有什么优缺点?
[答]每一帧图像均是由电子束顺序地一行接着一行连续扫描而成,这种扫描方式称为逐行扫描。

要得到稳定的逐行扫描图像,每帧图像必须扫描整数行。

举例来说,一帧图像是连续扫描625行组成的,每秒钟共扫描50帧图像,即帧扫描频率为50帧/秒,或写成50Hz(赫芝),行扫描频率为31.25kHz。

逐行扫描方法使信号的频谱及传送该信号的信道带宽均达到很高的要求。

电视专家想出了一个巧妙的方法,把一幅625行图像分成两场来扫,第一场称奇数场,只扫描625行的奇数行(依次扫描1、3、5、…行),而第二场(偶数场)只扫描625行的偶数行(依次扫描2、4、6、…行),通过两场扫描完成原来一帧图像扫描的行数,这就是隔行扫描。

对于每帧图像为625行的隔行扫描,每帧图像分两场扫,每一场只扫描了312.5行,而每秒钟只要扫描25帧图像就可以了,故每秒钟共扫描50场(奇数场与偶数场各25场),即隔行扫描时帧频为25Hz、场频为50Hz,而行扫描频率为15.625kHz。

隔行扫描的行扫描频率为逐行扫描时的一半,因而电视信号的频谱及传送该信号的信道带宽亦为逐行扫描的一半。

这样采用了隔行扫描后,在图像质量下降不多的情况下,信道利用率提高了一倍。

由于信道带宽的减小,使系统及设备的复杂性与成本也相应减少,这就是为什么世界上早期的电视制式均采用隔行扫描的原因。

但隔行扫描也会带来许多缺点,如会产生行间闪烁效应、出现并行现象及出现垂直边沿锯齿化现象等不良效应。

自从数字电视发展后,为了得到高品质的图像质量,逐行扫描也已成为数字电视扫描的优选方案。

.。

隔行扫描与逐行扫描

隔行扫描与逐行扫描

隔行扫描与逐行扫描1、隔行扫描与逐行扫描让我们先从一些基础知识谈起。

为了获得活动的图像,电影和电视是把若干幅静止的画面快速地连续播放,我们就会觉得这些画面上的物体是在连续地运动着。

每一幅"静止"的画面称为一"帧(frame)"。

电影的播放速度是24帧/秒、PAL制电视是25帧/秒,NTSC制电视是30帧/秒。

电视的每帧画面又是由若干条水平方向的扫描线组成的、PAL制为625行/帧,NTSC制为525行/帧。

如果这一帧画面中听有的行是从上到下一行接一行地连续完成的,或者说扫描顷序是1、2、3…525,我们就称这种扫描方式为逐行扫描。

但是实际上,广播电视的一帧画面需要由两遍扫描来完成,第一遍只扫描奇数行,即第l、3、5…525行。

第二遍扫描则只扫描偶数行,即第2、1、6…524行。

这种扫描方式就是隔行扫描。

一幅只含奇数行或偶数行的画面称为一"场(field)"。

其中只含奇数行的场称为奇数场或前场(top field),只含偶数行的场称为偶数场或后场(bottom field)。

因此,PAL制电视的实际扫描频率是50场/秒。

NTSC制为60场/秒。

隔行扫描的两个场虽然是一先一后地出现在屏幕上。

但由于变换速度很快,我们会觉得是看到了一幅完整的画面。

隔行扫描的主要缺点是:(1)光栅结构显得粗疏;(2)垂直分辨率严重受损,大约只有水平分辨率的一半左右;(3)画面有闪坏感;(4)最重要的是会在画面上造成梳齿现象(又称羽状干扰或拉链效应)和行抖动。

只要在拍摄过程中画百上约物体或镜头移动了,就有可能发生梳齿现象。

造成梳齿现象的原因袭们将在后面讨论。

行抖动则出现在物体或镜头沿垂直方向运动的时候。

最明显的例子是建筑物上白色的细水平线,当镜头以一定的速度上下摇动的时候,一些细水平线就可能在一场中能看见而在下一场中看不见。

也就是说,这条线会有时消失、有时又出现,看上去就像是行在抖动。

关于码率和逐行隔行【50P 50I 25P】的选择

关于码率和逐行隔行【50P 50I 25P】的选择

在拍摄视频和制作高清视频的时候,我们以EDIUS为例【其他软件雷同】;常常会用遇到在新建工程文件的时候有50P 50I 25P的选择。

我们也经常被这些概念性的东西搞晕了,不知道到底他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别。

如何选择?我想今天就稍微做一些测试并结果跟大家分享. 一:概念分享我想网上对于隔行和逐行扫描的解释太多,我们只要通俗的去理解两个概念就可以:i是interlace,代表隔行扫描.p是Progressive,代表逐行扫描。

每一帧图像由电子束顺序地一行接着一行连续扫描而成,这种扫描方式称为逐行扫描。

把每一帧图像通过两场扫描完成则是隔行扫描隔行扫描的行间闪烁比较明显,逐行扫描克服了隔行扫描的缺点,画面平滑自然无闪烁。

我想概念我们了解这么多就够了。

其他的不必要深究.要不然你要搞清楚为什么估计要折腾一个星期。

二:逐行隔行的选择与播放设备有关系具体谈到我们如何选择逐行隔行的时候真正有关系的不是软件本身,而是跟我们的成品在什么设备上面播放有关系。

是在电脑上面播放,还是在普通的纯平电视上面,还是在高清液晶电视上面播放,还是在LED大屏幕上面播放有关系等等。

就着历史的发展来说最先是有逐行扫描,但是因为电视播放设备有闪烁感的原因,后来就出来了隔行扫描,大概经历了60年的时间。

最近几年因为高清摄像机的发展和高清液晶播放设备的发展;逐行扫描又重新被大众炒的沸沸扬扬。

9 T8 S4 {5 O7 K( U) g& I$ A: n! s通俗的来说,普通的客户如果家里还是普通的电视机,我们都选择50i,如果客户是放在高清液晶电视或者电脑上面播放我们一般都选择60P 50P 25P。

当不知道的情况下DVD光盘我们选择50i,如果是高清视频这个就根据我们摄像机拍摄时候支持并选择的参数来设置,我们相对应选择60P 50P 25P。

! X6 {* r3 P) N/ w: D3 Q三:关于码率和逐行隔行【50P 50I 25P】的数据测试以输出MP4格式为例首先以SD 720X576 25P CBR码率6M 6M /每分钟SD 720X576 50i CBR码率6M 6M/每分钟:DV 720X576 50i CBR码率6M 6M/每分钟其次以HD1280X 720 25P CBR码率12M 83M/每分钟1280X 720 25P CBR码率6M 45 /每分钟1080i 1920X1080 50i CBR码率12M 83 M/每分钟1080P 1920X1080 50P CBR码率12M 83M/每分钟1080p 1920X1080 25P CBR码率12M 87 M/每分钟从以上数据我们得出对于标清在相同码率下,50i和25P输出的数据文件大小基本上没有差别。

逐行扫描与隔行扫描

逐行扫描与隔行扫描

为什么要采用隔行扫描?(2011-07-27 09:00:14)转载▼标签:分类:图象处理杂谈实践证明,把活动图像分成一幅幅内容十分相近的静止图像来传送,只要传送速度足够快,就可以得到连续的活动图像而没有闪烁感。

如果每秒钟传送50帧图像信号,虽然可以消除闪烁感,但每秒钟传送的信息量太大,使图像信号的频带太宽。

因为每帧由625行组成,这就意味着在图像的垂直方向有625个像素,荧光屏的宽高比是4:3,则在水平方向有(4/3)×625个像素,那么一帧图像有(4/3)×625×625=52万个像素。

若相邻两个像素均黑白交替变化,则52万个像素相当于产生26万个周期的黑白交变信号。

若每秒钟发送50帧图像时,则图像信号的最高频率为50×26万=13MHz,即图像信号的带宽为0Hz~13MHz,这个信号的频带实在太宽,它使得电视设备复杂化。

若每秒钟改为发送25帧图像时,则图像信号的最高频率为6.5MHz,再扣除逆程扫描行,实际最高频率约为6.0MHz,即图像信号的带宽为0Hz~6MHz,但缺点是人眼观看电视时有闪烁感产生。

为了解决以上闪烁感与图像信号频宽之间的矛盾,规定每秒钟发送25帧图像,但每帧分两场隔行扫描,这样既使图像信号的带宽为0Hz~6MHz,又因为场频为50Hz而消除了闪烁为什么电视是隔行扫描?而电脑是逐行扫描?模拟电视系统中节目的制作、发送、传输和接收都是以模拟方式进行的。

模拟电视在国际上有PAL 被不同的国家采用。

这三种电视制式都采用隔行扫描方式,隔行扫描是将图像的奇数行和偶数行分两场传输,隔行扫描技术实现简单,缺点是图像显示会有闪烁。

我国采用的标准是PAL制,PAL和SECAM制每秒传送25 NTSC制每秒传送30帧图像,每帧525行。

通常的模拟电视长宽比为4:3,电视画面每行象素的理论在象素黑白相间的极端情况下,PAL制的信号带宽为625×832×25÷2=6.5MHZ,传输占用带宽为NTSC制为525×700×30÷2=5.5125MHZ,传输占用带宽为6MHZ。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隔行扫描与逐行扫描视频有什么区别?
视频显示有两种基本方式:隔行扫描或逐行扫描.逐行扫描,用在计算机显示器和数字电视机上,一次显示图象的所有水平线,作为一帧.隔行扫描,用在标准N T SC,PA L,S E C A M制电视机上,一次只显示一半水平线.(第一个扫描场,包含所有奇数线,接下来的第二个扫描场,包含所有偶数线).隔行扫描依赖人眼的视觉暂留特性(这是心理上造成,
而不是物理上),以及电视机显象管上的磷暂留使两个扫描场变得模糊,形成人眼感觉到
的一幅图象.隔行扫描的优点是只要原来的一半数据量就可以获得高刷新速率(50或60 H z).缺点是水平分辨率实质上降低一半,因为视频通常经过滤波以避免图象闪烁等其他缺陷.
考虑图象源是如何捕捉有助于理解两者的差别.电影摄
象机每秒钟拍摄24帧,而视频摄象机则每隔1/60秒钟扫描
一次奇数线和偶数线.(投射电影是不同的,它瞬间显示整个
一帧,多数逐行扫描显示器由图象上部扫描到下部,两者的
效果是相同的.)
D V D是特别为隔行扫描显示器设计的.全世界十亿台电
视机有99.9%是隔行扫描.然而,许多D V D的内容来自电影,
是逐行扫描的.为了让影片能以隔行扫描方式工作,来自每
个影片帧的视频被分割成两个视频扫描场;每个扫描场为240线;并以M P E G-2数据流分别编码.另一个问题是电影是24帧/秒,而电视机如果是N T S C制为30帧(60个扫描场)每秒钟,如果是PA L制或SE C A M制,则为25帧(50个扫描场)每秒钟.对于P A L/S E C A M显示,一个简单的解决办法是以25电影帧/秒显示,显示速度上升4%,音频速度也相应提高.
对于N T S C显示,解决方法是将24帧分散在60个扫描场中,即交替显示第一电影帧的2
个视频扫描场和第二电影帧的3个视频扫描场.这被称为2-3折叠.具体顺序如下显示,
A-D代表电影帧;A1, A2, B1,等代表每一电影帧分离成的两个视频扫描场; 1-5代表最终的视频帧.
电影帧:|A|B|C| D|
视频扫描场:|A1A2|B1B2|B1C2|C1D2|D1D2|
视频帧:|1|2|3|4|5|
对于M PE G-2编码,重复的扫描场(B1和D2)实际并不存储两次.相反,设置了一个标记来告诉解码器重复这一扫描场.(C2-C1和D2-D1次序颠倒是因为上下扫描场交替所必须的.)M P E G-2也有标记来指示一个帧是逐行扫描的(即两个扫描场源于同一瞬间).对于
影片,每一帧的逐行扫描帧这个标志应为t r u e.参阅 3.4更多M P E G-2的细节.
正如你所想到的,会有许多问题产生:1)有些电影帧会比其他显示时间更长,引起图象不稳定,或跳动;2)如果你在第三或第四视频帧处停止视频,并且图象上有运动画面,你会看到两个分离的图象闪烁地混合在一起.许多D V D播放机能避免第二个问题,当然有些播放机允许你在闪烁帧停止(播放机设置菜单里的帧/场静止选项就是指这个).
许多D V D播放机和隔行扫描电视机相连,因此由于影片转制而带来的缺陷是没有任何补救方法的.参阅 1.40关于逐行扫描D V D播放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