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一轮复习4.3硫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苏教版高中化学高三第一轮复习-硫及其化合物 教案设计

苏教版高中化学高三第一轮复习-硫及其化合物 教案设计

教学课题:硫及其化合物的复习课型:复习课课时:1课时教学教材:苏教版化学必修1【教学思路】本节课的设计是基于研究江苏省2015年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必修考试说明后进行的,主要采用问题驱动的模式引导学生逐考点进行复习。

本教案设计了浓硫酸和蔗糖反应的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自然地引入了第一个考点浓硫酸。

本课主要分4个考点:浓硫酸、二氧化硫、硫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以及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每个考点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问题驱动模式的复习:1道精选改编习题——知识归纳——习题巩固。

尤其是SO42-的检验,通过一道硫价态转变的实验题,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得出实验结论。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浓硫酸的强氧化性,了解浓硫酸分别与铜、木炭的反应,了解常温下铁、铝在浓硫酸的钝化现象。

2、了解二氧化硫与氧气、水的反应,认识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与次氯酸的漂白的区别,了解亚硫酸的不稳定性。

3、了解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了解硫的可燃性,知道硫的主要用途。

4、初步学会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互相交流、合作探究。

2、学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得出实验结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二氧化硫形成酸雨的危害,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2、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产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浓硫酸的强氧化性2、二氧化硫的漂白性、还原性3、硫酸根离子的检验二、教学难点1、硫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教学方法与手段】1、问题驱动式探究法,小组讨论法、总结归纳法、实验探究法2、多媒体运用,书写板书【教学过程】A、浓盐酸B、稀硝酸C、稀硫酸D、浓硫酸4、下列反应中,硫酸既表现强氧化性,又表现酸性的是()A、2NaOH+H2SO4 ====Na2SO4+2H2OB、C+2H2SO4(浓)CO2↑+2SO2↑+2H2OC、Cu+2H2SO4(浓)CuSO4+SO2↑+2H2OD、CuO+H2SO4===CuSO4+ H2O考点二、二氧化硫的性质【小试身手】1、某学生用如图装置来做浓硫酸和木炭反应的实验:C+2H2SO4(浓)CO2↑+2SO2↑+2H2O 以及检验生成的CO2和SO2气体。

硫及其化合物优质教学设计

硫及其化合物优质教学设计

硫及其化合物优质教学设计一、引言硫是一种常见的元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其化合物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对于中学化学教学而言,教师应通过优质的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本文将针对硫及其化合物的教学特点,设计一节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的优质化学教学。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硫的性质和常见化合物的应用。

2. 掌握硫和硫化物的制备和性质,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和分析。

三、教学内容1. 硫的性质和常见化合物的应用(1) 介绍硫的性质,如化学符号、相对原子质量、颜色和状态等。

(2) 分析硫的重要化合物及其应用,如二氧化硫、硫酸和硫化氢等。

(3) 引导学生讨论硫及其化合物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2. 硫和硫化物的制备和性质(1) 介绍硫的制备方法,如自然硫矿的提取和人工制备等。

(2) 分析硫化物的制备方法,如金属与硫的直接反应和酸与金属的反应等。

(3) 实验演示硫化物的性质,如氯化铵与硫化铁的反应制备硫化氢等。

四、教学方法1. 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自主探究硫和硫化物的制备和性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2. 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每个小组成员分别负责一个实验环节,并通过合作讨论,共同完成实验报告和课堂展示。

3. 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多媒体技术,展示硫和硫化物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并提供相关的图表和图像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

五、教学流程1. 导入环节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硫的外观,引发学生对硫的认知和兴趣。

2. 知识讲解通过多媒体展示,介绍硫的性质和常见化合物的应用,引导学生理解硫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3. 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学生按照已知方法制备硫和硫化物,并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通过实验,引导学生分析硫和硫化物的制备方法和性质,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4. 拓展应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硫和硫化物在环保、药品和农业等领域的应用,并通过展示和互相评价,分享各组的成果。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硫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高三全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硫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高三全册化学教案

诚西郊市崇武区沿街学校硫及其化合物授课题目课题:硫及其化合物
拟课时
第1课时
明确目的 1.掌握硫单质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理解其应用。

2.理解硫的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3.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

4.硫的氧化物对大气的污染。

4.硫酸。

重点难点重点:硫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性质和用途
课型□讲授□习题□复习□讨论□其它
教学内容设计师生活动设计
根底知识梳理
一、硫
1.存在形态:(1)游离态:硫单质俗名,主要存在于火山口附近或者者地壳的岩层里。

(2)化合态:主要以和的形式存在,如硫铁矿(FeS2)、黄铜矿(CuFeS2)、石膏(CaSO4·2H2O)和硝(Na2SO4·10H2O)等。

2.物理性质:硫为色固体;溶于水,溶于酒精,溶于CS2〔用于洗去试管壁上的硫〕;硫有多种同素异形体:如、、等。

3.化学性质:硫原子最外层个电子,较易电子,表现较强的性。

①与金属反响〔与变价金属反响,均是金属氧化成价态〕
Na+S=〔剧烈反响并发生爆炸〕
Fe+S〔黑色〕Cu+S〔黑色〕
②与非金属反响S+O2S+H2〔说明硫化氢不稳定〕
③与化合物的反响S+HNO3〔浓〕
S+H2SO4〔浓〕S+NaOH〔用热碱溶液清洗硫〕4.用途:大量用于教师评讲例题,师生总结。

学生回忆相关内容,并练习金版学案对应内容。

硫及其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

硫及其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

硫及其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硫及其重要化合物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高中学业考试硫及其重要化合物复习课,主要是以学业考试为教学目标的复习,复习内容的深广度,必需严格依据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说明的要求和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适当培养学生化学分析与思维能力,因为硫及其重要合物内容学生已经在高一经过系统的学习,对硫、二氧化硫、硫酸等知识有了一定的集累,因此对硫及其重要化合物复习课教学设计的目标是: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硫及其化合物的知识进行条理化,并对各知识点中的重要内容与能力进行串联,让学生对硫及其重要化合物有个整体的认识,体会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并形成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分析“硫及其重要化合物”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的内容目标是:了解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活动与探究目标:讨论减少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的措施。

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化学(必修科目)说明上的要求是:(1)了解硫的可燃性(2)了解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物理性质(3)了解二氧化硫与氧气、与水的反应,认识亚硫酸的不稳定性,认识二氧化硫漂白作用与次氯酸漂白作用的区别。

(4)了解浓硫酸的强氧化性,了解浓硫酸与Cu、C的反应,了解常温下铝、铁在浓硫酸中的钝化现象(5)了解二氧化硫的污染来源及危害,认识工业上生产硫酸的反应原理。

三、学生情况分析硫及其重要的化合物是高中化学教材必修1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学生在高一第一学期学习化学时,由于硫及其重要化合物内容中化学实验较多,实验现象也丰富多彩,与生活实际联系也相对密切,所以学生学习硫及其重要化合物兴趣较浓,学习比较认真,基础知识比较扎实,高二分科后长时间的遗忘,加上知识零碎,没有系统性进行整理,因此复习时候主要是把前面零碎的知识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系统整合,同时在复习的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动手与动脑,避免教师复习一头热,学生只听不练,达不到复习的效果,在复习的过程中主要以引导学生回答为基础,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帮助学生去构建其知识网络。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硫及其化合物》复习教案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硫及其化合物》复习教案

《硫及其化合物》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 了解自然界中硫元素的存在及含硫物质的主要来源。

2、探究不同价态含硫元素的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视频、图片等获取信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

2、学会运用思维导图来构建非金属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的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硫相互转化的分析,体验化学物质间的相互变化。

培养学生的物质转化观念。

教学重点:不同价态含硫元素的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教学难点:不同价态含硫元素的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与思维导图法相结合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展示】自然界存在硫、黄铁矿、雄黄、石膏、芒硝等的图片观察,感受硫的存在形式。

【问题】自然界中硫元素以什么形态存在?硫单质具有什么样的物理性质?【问题】硫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什么位置?请大家画出硫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硫离子结构示意图?硫在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第ⅥA族。

画出硫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硫离子结构示意图。

【活动1】根硫的原子结构,硫元素在化学变化中会显现什么价态?形成哪些类型的物质?构建硫变化的价态线和类别线S-2- S- S+4- S+6硫化物-硫-氧化物-硫酸-硫酸盐【活动2】请设计尽可能多的途径实现下列转化,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小合作分组用方程式表示硫各价态间的转化。

【小结】1、硫的转化网络2、硫由高价态到低价态需要还原剂,被还原,显氧化性;硫由低价态到高价态需要氧化剂,被氧化,显还原性;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构建硫转化的知识网络,理解硫的价态娈化与性质的关系。

【讨论】硫和氯气都能分别与铜、铁反应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练习】1.判断下列是否正确。

(1)硫是一种易溶于水的黄色晶体。

()(2)硫和氯气与铁反应后铁的价态相同。

()(3)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SO2而在纯氧中燃烧生成SO3 。

()2、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气体A,把A溶于水得溶液B,向B中滴加溴水,溴水褪色,B变成C,在C里加Na2S产生气体D,把D通入B溶液得浅黄色沉淀E。

高三元素化合物复习硫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教案高中化学高三复习北京海淀

高三元素化合物复习硫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教案高中化学高三复习北京海淀

高三元素化合物复习——以“硫及其化合物”为例【教学目标】1、以“硫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为例,建立认识元素化合物的角度。

2、在实现转化的过程中逐步应用“类别”和“化合价”两个认识元素化合物的角度,通过对“硫酸工业制法”的流程设计,进一步将分析角度通过多步转化进行固化。

3、通过对我国现行硫酸工业的现状了解,体会到国家地位的提高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改变,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认识到化学在提生产水平和改善环境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

教学活动 [ppt]展示学生总结的“硫及其化合物”转化关系,简单评价。

[ppt]展示一张常规的转化关系图和一张隐去坐标的二维图。

硫及其化合物转化关系图(一)硫及其化合物转化关系图(二)[提问]你更喜欢哪张转化关系图?为什么?[任务]给转化关系图(二)补上坐标,标明每种物质对应的横、纵坐标表示的含义。

[任务一]SO 如何能转化成Na SO ? Na 2S CuS FeS H 2S CaSO 4H 2SO 3O 2O 2Cu 2+Fe 2+H +CuONaOH HClO H 2O BaSO 3S SO 2Na 2SO 3Na 2SO 4SO 3H 2SO 4CuSO 4BaSO 4Cu 2+O 2O 2O 2HNO 3Fe CaO/Ca(OH)2H 2ONaOH Ba 2+Ba 2+Ba 2+H 2S(足)X 2H 2O+H 2元素化合物复习角度支持性知识2、Cl2、Br22O2、H2O23、浓H2SO4、HClO、KMnO4(H+)、K2Cr2O7、Fe3+ 2、CO、C(高温)22+ 、S2-、SO32-、I-。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硫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高三全册化学教案__1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硫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高三全册化学教案__1

漂白性
能与某些有色物质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而使其褪色

与碱性氧化物
Na2O2+SO2==Na2SO4
2Na2O2+2CO2==2Na2CO3+O2
对环境的影响
形成酸雨,直接危害人体
引起温室效应
教师评讲例题,师生总结。
学生回忆相关内容,并练习金版学案对应内容
因材施教:
教学后记:
SO 的检验
被检液 取清液 有无白色沉淀(判断有无SO )。
一、SO2与CO2的比较与鉴别
例1以下物质能与SO2气体起反响,但无沉淀产生的是()
①溴水②Ba(OH)2溶液③石灰水④Na2CO3⑤稀H2SO4⑥Na2SO4⑦Na2SO3
A.只有①B.①④⑤C.④⑥⑦D.①④⑦
SO2
CO2
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体、易液化易溶于水(1:40)
教学内容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4.浓硫酸与稀硫酸的鉴别
方法一:取少量蒸馏水,向其中参加少量试样硫酸,如能放出大量热那么为浓硫酸,反之那么为稀硫酸;方法二:观察状态,浓硫酸为粘稠状液体,而稀硫酸为粘稠度较小的溶液;方法三:比较同体积试样质量,因为浓硫酸的密度较大,一样体积的浓硫酸和稀硫酸,浓硫酸的质量大得多;方法四:取少量试样,向其中投入铁片,假设产生大量气体那么为稀硫酸,假设无明显现象(钝化)那么为浓硫酸;方法五:用玻璃棒蘸取试样在纸上写字,立即变黑(浓硫酸的脱水性)为浓硫酸,另一为稀硫酸;方法六:将胆矾晶体(CuSO4·5H2O)分别投入少量试样内,假设有颜色改变(蓝色消失或者者变无色),那么为浓硫酸(浓硫酸的吸水性),另一为稀硫酸;方法七:取少量试样,分别投入一小块铜片,稍加热,发生反响的(有气泡产生、溶液变蓝)为浓硫酸,无现象的是稀硫酸。

高三化学硫及其重要化合物复习课教学设计

高三化学硫及其重要化合物复习课教学设计

总第课时学科组高三化学主备人执教人课题硫及其重要化合物习题课时时间课时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进一步巩固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通过习题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科学探究与社会责任: 了解氯气的性质及对环境的影响。

思政教育把社会问题转化为化学问题,用具体的问题提升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知识迁移,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主动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发展学生物质价类思维与社会责任意识;用我国环境治理的成效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重点进一步巩固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难点进一步巩固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教学方法教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学法探究学习法、归纳总结法教学程序与策略个性修改一、选择题1.如图有关硫元素循环的说法不合理的是()A.煤、石油中的硫元素燃烧时能生成SO2B.动物尸体腐败过程中产生的H2S气体会进入大气C.循环过程中硫元素既发生氧化反应又发生还原反应D.大气中的硫元素会全部转化成H2SO4随雨水降到土壤里2.下列关于硫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硫粉在过量的纯氧中燃烧也不能生成三氧化硫B.SO2既可以是含硫物质的氧化产物,也可以是含硫物质的还原产物C.二氧化硫能使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褪色,体现了其漂白性D.自然界中存在可溶于CS2的游离态的硫3.(2019·益阳、湘潭高三联考)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金属Mg与稀硫酸、CO2均能反应,但其反应类型不同B.浓硫酸与铜反应既体现了其强氧化性又体现了其酸性C.铁在纯氧中燃烧或高温下和水蒸气反应均能得到Fe3O4D.SO2气体通入Ba(NO3)2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4.硫酸、亚硫酸和氢硫酸是含硫元素的三种酸。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向Na2S溶液中通入SO2,则产生淡黄色沉淀B.这三种酸都是二元酸,都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酸式盐和正盐C.这三种酸的水溶液久置在空气中都会氧化变质且原溶质的浓度减小D.向氢硫酸、亚硫酸溶液中滴加氯水都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5.(2019·湖北部分重点中学协作体期中)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向品红溶液中通入气体X,品红溶液褪色,则气体X可能是Cl2B.CO2中含少量SO2,可将该混合气体通入足量饱和Na2CO3溶液中除去SO2C.向某溶液中先滴加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成红色,该溶液中一定含有Fe2+D.将SO2气体通入Ba(NO3)2溶液中生成白色沉淀,此沉淀是BaSO36.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将①中溶液滴入②中,预测的现象与结论相符的是()选项①②预测②中现象实验结论A 浓硫酸浓盐酸产生大量气体硫酸的酸性比盐酸强B 浓硫酸铜片铜片溶解,产生气泡,底部产生灰白色粉末浓硫酸表现酸性和强氧化性C 浓硫酸CuSO4·5H2O固体由蓝色变为白色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发生物理变化D 浓硫酸蔗糖固体由白色变为黑色海绵状,并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放出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氧化性7.某同学通过系列实验探究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现象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A.点燃硫黄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可以漂白纸浆B.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蔗糖变黑色,说明浓硫酸具有强吸水性C.将H2S气体通入CuSO4溶液生成CuS沉淀,说明H2S为强电解质D.将Al片加入冷的浓硫酸中,反应剧烈,说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11.硫在自然界中以游离态和多种化合态形式出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三课时 硫及其化合物〖复习目标〗(1)掌握硫及其化合物(H 2S 、SO 2、SO 3、H 2SO 4等)主要性质及应用。

(2)掌握SO 42-与SO 32-的检验方法。

(3)了解硫元素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教学重点〗硫及其化合物(H 2S 、SO 2、SO 3、H 2SO 4等)主要性质及应用、SO 42-与SO 32-的检验 〖教学难点〗硫及其化合物(H 2S 、SO 2、SO 3、H 2SO 4等)性质的应用、SO 42-与SO 32-的检验 〖教学过程〗【知识精讲】 1、硫(1)硫元素的存在形态形态——游离态—火山喷口附近或地壳的岩层里—化合态—主要以硫化物和硫酸盐的形式存在(2)硫单质的物理性质硫单质俗称硫黄,是一种淡黄色固体;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 2;有多种同素异形体,如单斜硫、斜方硫等。

残留在试管内壁上的硫呈现 淡黄色,可以用 CS 2溶解除去,因为硫的溶解性为难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

(3)从化合价的角度认识硫单质的化学性质S 单质为0价,为中间价,既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①氧化性:H 2+S=====△H 2S Fe+S=====△FeS (氧化性较弱,Fe 为+2价) 2Cu+SCu 2S (Cu 为+1价) ② 还原性:S+O 2=======点燃SO 2 2、二氧化硫 (1)SO 2的物理性质①颜色、状态:SO 2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②溶解性:SO 2易溶于水,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溶解约40体积SO 2,且易液化。

③毒性:SO 2有毒,尾气中的SO 2用碱溶液吸收。

④密度:SO 2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收集SO 2用向上排空气法。

(2)SO 2的化学性质①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A .与H 2O 反应SO 2与水反应生成H 2SO 3,化学方程式为: SO 2+H 2O=H 2SO 3 。

B .使指示剂变色:SO 2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注意:SO 2不能使指示剂褪色。

C .与碱反应当NaOH 足量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 2+2NaOH= Na 2SO 3+H 2O ;当NaOH 不足量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 2+NaOH= NaHSO 3 。

D .可与碱性氧化物或某些盐反应。

SO 2与Na 2SO 3溶液反应生成NaHSO 3,化学方程式为: SO 2+Na 2SO 3+H 2O=2NaHSO 3。

②氧化性将SO 2通入到氢硫酸(H 2S 溶液)中:A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 2S+SO 2 =3S↓+2H 2O ;B .实验现象:产生淡黄色沉淀。

③还原性A .SO 2被O 2氧化成SO 3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SO 2+O 22SO 3。

B .SO 2的水溶液能被X 2(Cl 2、Br 2、I 2)氧化,如SO 2能使溴水褪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 2+Br 2+2H 2O= 2HBr+H 2SO 4 。

C .SO 2能使酸性KMnO 4溶液的紫红色褪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MnO -4 +5SO 2+2H 2O= 2Mn 2++5SO 2-4+4H +④漂白性SO 2+H 2O+有色物质————→化合不稳定无色物质————→Δ有色物质3.三氧化硫SO 3在标准状况下为无色、针状晶体。

(1)SO 3与水的反应:SO 3 +H 2O=H 2SO 4 ,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2)SO 3是酸性氧化物,它跟碱性氧化物或碱都能反应生成硫酸盐。

①SO 3与氧化钙的反应:SO 3+CaO= CaSO 4 。

②SO 3与Ca(OH)2的反应:SO 3+Ca(OH)2=CaSO 4+H 2O 。

4.硫的氧化物的污染与治理(1)含硫化石燃料的燃烧及金属矿物的冶炼等。

(2)危害:危害人体健康,形成酸雨(pH 小于5.6)。

(3)治理:燃煤脱硫,改进燃烧技术。

(4)硫酸型酸雨的形成途径有两个:途径1:空气中飘尘的催化作用, 2SO 2+O 22SO 3、SO 3+H 2O===H 2SO 4。

途径2:SO 2+H 2O H 2SO 3、2H 2SO 3+O 2===2H 2SO 4。

5.硫酸(1)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

(2)硫酸的物理性质纯H 2SO 4是无色油状液体,沸点高,难挥发,密度大于水,溶解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

浓H 2SO 4稀释的方法是将浓H 2SO 4沿烧杯内壁缓缓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3)浓硫酸的特性①吸水性(常用作干燥剂)A .可用浓H 2SO 4干燥的气体有:H 2、O 2、N 2、CO 2、Cl 2、HCl 、SO 2、CO 、CH 4、C 2H 2、C 2H 4等。

B .不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气体有:碱性气体,如 NH 3 ;还原性气体,如 H 2S 、HBr 、HI 等。

②脱水性浓H 2SO 4将有机物里的氢、氧元素按原子个数 2:1的比例脱去, 例如:C 2H 5OH ————→170℃浓硫酸CH 2=CH 2↑+H 2O 。

③强氧化性 A .与金属的反应浓H 2SO 4能氧化Cu 等不活泼的金属,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 2SO 4(浓) CuSO 4+SO 2↑+H 2O 。

冷的浓H 2SO 4能使铁、铝发生钝化。

【注意】注意“量变”引起的“质变”在理解浓硫酸与铜、锌、铁、铝以及与碳、硫等反应时,我们要动态地看待反应过程,例如在浓硫酸与铜的反应中,开始是浓硫酸,但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逐渐减小,最后变成了稀硫酸,稀硫酸与铜不反应。

B .与非金属的反应加热条件下浓H 2SO 4能氧化C 等非金属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2H 2SO 4(浓)=====△ CO 2↑+2SO 2↑+2H 2O 。

6.SO 42-与SO 32-的检验 (1)SO 42‾的检验被检液————————→加足量盐酸酸化取清液——————→滴加BaCl 2溶液有无白色沉淀(判断有无SO 2-4 )检验SO 42‾时要防止其他离子的干扰①Ag +干扰:先用盐酸酸化,能防止Ag +干扰,因为Ag ++Cl -=AgCl↓。

②CO 32‾、SO 32‾干扰:因为BaCO 3、BaSO 3也是白色沉淀,与BaSO 4白色沉淀所不同的是这些沉淀能溶于强酸中。

因此检验SO 42‾时,必须用酸酸化(不能用稀HNO 3酸化)。

例如:BaCO 3+2H +=H 2O +CO 2↑+Ba 2+。

所用钡盐溶液不能为Ba(NO 3)2溶液,因为在酸性条件下,SO 2-3等会被溶液中的NO 3‾(H +)氧化为SO 42‾,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

(2)SO 32‾的检验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入盐酸,沉淀溶解并产生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发生的反应为:SO 32‾+Ba 2+=BaSO 3↓,BaSO 3+2H +=Ba 2++SO 2↑+H 2O 。

【方法精讲】1、二氧化硫检验与性质探究SO 2和CO 2中S 和C 的化合价均为+4价,但对于CO 2而言为其最高价,只具有氧化性,而S 为中间价,既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故在性质表现的时候要注意其区别。

另外二氧化硫的漂白性也是考查和探究的重点,要注意其原理为强结合能力。

(1)SO 2和CO 2的鉴别方法SO 2和CO 2都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若通入的气体过量,则沉淀都可消失。

所以不能用澄清的石灰水鉴别CO 2和SO 2。

通常可用以下方法:①用品红溶液,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SO 2,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CO 2。

②用氢硫酸,出现浑浊的是SO 2,无明显现象的是CO 2。

2H 2S +SO 2=3S↓+2H 2O 。

③用酸性KMnO 4溶液,紫色褪色的是SO 2,无明显现象的是CO 2; 2KMnO 4+5SO 2+2H 2O=K 2SO 4+2MnSO 4+2H 2SO 4。

④用溴水,使橙色褪去的是SO 2,无明显现象的是CO 2;Br 2+2H 2O +SO 2=2HBr +H 2SO 4。

⑤用HNO 3酸化的Ba(NO 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SO 2,无明显现象的是CO 2。

2HNO 3+3SO 2+2H 2O=3H 2SO 4+2NO↑, Ba(NO 3)2+H 2SO 4=BaSO 4↓+2HNO 3。

⑥用FeCl 3溶液,使棕黄色变绿色的是SO 2,无明显现象的是CO 2。

(2)常见的能用于漂白的物质的比较(3)二氧化硫的制取及性质探究 ①二氧化硫的制取Na 2SO 3+H 2SO 4(浓)=Na 2SO 4+H 2O+SO 2↑ Cu+2H 2SO 4(浓) =====△CuSO 4+2H 2O+SO 2↑ ②性质探究二氧化硫的性质探究热点为其氧化性、还原性及漂白性,一般为验证性实验。

(4)四种常见的SO 2尾气处理方法 方法一:钙基固硫法为防治酸雨,工业上常用生石灰和含硫的煤混合后燃烧,燃烧时硫、生石灰、O 2共同反应生成硫酸钙,从而使硫转移到煤渣中,反应原理为CaO +SO 2=====△CaSO 3、2CaSO 3+O 2=====△2CaSO 4,总反应方程式为 2CaO +2SO 2+O 2=====△2CaSO 4。

方法二:氨水脱硫法该脱硫法采用喷雾吸收法,雾化的氨水与烟气中的SO 2直接接触吸收SO 2,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 3+SO 2+H 2O===(NH 4)2SO 3、2(NH 4)2SO 3+O 2===(NH 4)2SO 4。

(或生成NH 4HSO 3,然后进一步氧化)方法三:钠、碱脱硫法钠、碱脱硫法是用NaOHNa 2CO 3吸收烟气中的SO 2,得到Na 2SO 3和NaHSO 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 +SO 2===Na 2SO 3+H 2O ,Na 2CO 3+SO 2===Na 2SO 3+CO 2,Na 2SO 3+SO 2+H 2O===2NaHSO 3。

方法四:双碱脱硫法先利用烧碱吸收SO 2,再利用熟石灰浆液进行再生,再生后的NaOH 碱液可循环使用,化学反应原理为①吸收反应:2NaOH +SO 2===Na 2SO 3+H 2O,2Na 2SO 3+O 2===2Na 2SO 4。

②再生反应:Na 2SO 3+Ca(OH)2===CaSO 3↓+2NaOH ,Na 2SO 4+Ca(OH)2===CaSO 4↓+2NaOH 。

2、浓硫酸的特性浓硫酸的特性表现在其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1)硫酸跟金属反应的一般规律①稀硫酸跟金属活动顺序中氢前面的金属反应放出H 2,跟氢后面的金属不反应。

②在常温下铁、铝遇冷的浓硫酸发生“钝化”,但加热时却剧烈地反应。

③Au、Pt 与浓、稀硫酸均不发生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