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分析
高中古诗词鉴赏及赏析_古诗词鉴赏题的五种题型及解析

高中古诗词鉴赏及赏析_古诗词鉴赏题的五种题型及解析一、品味炼字类[题目形式](1)诗歌中的“某”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2)“某”个字或词用得好,好在哪里?(3)“某”字能否改为“某”字?(4)你最欣赏哪个字或词?请赏析。
[应对策略]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精炼词语的感悟能力。
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
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题型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渡汉江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问题:首句中的“断”字有什么表达效果?解析:“断”字面上是“断绝、隔绝”的意思,结合“音书”一词,可以理解为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含义,再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这首诗是作者从被贬之地岭南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所作,突出了自己久居蛮荒之地的孤寂、苦闷及对家里人的思念之情,故答案应为:写出了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境况,更突出了诗人的思家之情。
二、名句赏析类[题目形式](1)某诗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该如何理解?(2)诗歌的某联流传成了千古名句,请分析原因。
(3)从某句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应对策略]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被后人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这类题多为开放题,答案不要求统一,要掌握常见的鉴赏评价的角度:能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的结合等)或采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并且还要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和思考。
[题型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问题:“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解析:这两句诗之所以被后人传诵,是因为它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向人们揭示了深刻的哲理。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试题类型及其解题技巧含解析解析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试题类型及其解题技巧含解析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菩萨蛮·春风试手先梅蕊赵令畤春风试手先梅蕊,頩姿冷艳明沙水。
不受众芳知,端须月与期。
清香闲自远,先向钗头见。
雪后燕瑶池,人间第一枝。
【注释】顴(pīng)姿:光润而美的样子。
端须:只该。
燕:通“宴”。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起句奇绝。
“试手”二字采用拟人的手法,写春风独钟情于梅花,暗含对梅花的赞颂。
B.上片第三句,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异曲同工,都写出梅花的美丽与清高孤绝。
C.下片第一、二句写梅花与人的互动。
正因为花香清雅而幽远,女子便纷纷把梅花装饰在头发上,一个“先”字强调了它与“众芳”的区别。
D.整首词始终围绕梅花来写,赞誉梅花的品格。
词人一生仕途坎坷,以梅花自喻,寄托自己深沉的感情。
(2)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梅花清幽高洁孤绝的特点的。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听颖师琴歌[唐]李贺别浦云归桂花渚,蜀国弦中双凤语。
芙蓉叶落秋鸾离,越王夜起游天姥。
暗佩清臣敲水玉,渡海蛾眉牵白鹿。
谁看挟剑赴长桥,谁看浸发题春竹。
竺僧前立当吾门,梵宫真相眉棱尊。
古琴大轸长八尺,峄阳老树非桐孙。
凉馆闻弦惊病客,药囊暂别龙须席。
请歌直请卿相歌,奉礼官卑复何益。
(1)《听颖师琴歌》是唐代著名诗人李贺的代表作之一,本诗前八句描写________,后八句叙写________。
(2)文字是无声的,却能够生动刻画有声的音乐,在《听颖师琴歌》中,李贺是如何表现古琴的音乐魅力的?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牧童词①张籍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
陂中饥鸟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垅头。
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
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
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②【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
②北魏时,拓跋辉出任万州刺史,从信都到汤阴的路上,因为需要润滑车轮的角脂,派人到处生截牛角,吓得老百姓不敢把牛放出来。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答案)解析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姜楚公画角鹰歌杜甫楚公画鹰鹰戴角,杀气森森到幽朔。
观者贪愁掣臂飞,画师不是无心学。
此鹰写真在左绵①,却嗟真骨遂虚传。
梁间燕雀休惊怕,亦未抟空上九天。
【注释】左绵,地名,代指绵州。
杜甫此诗写于此。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杜甫的这首诗不是律诗,而是一首古体诗,不求对仗,押韵灵活,形式更加自由。
B.“贪愁”写出了观画人既喜欢角鹰的高飞长空,却又担心它飞去的矛盾心态。
C.画中鹰很传神,真鹰反而让人觉得徒有其名,作者借此抨击现实中人的不辨真伪。
D.“抟空”即盘旋于高空,“抟空九天”让读者想起庄子的“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侧面表现姜楚公所画之鹰生动逼真是本诗一大特点,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献始兴公①王维宁栖野树林,宁饮涧水流。
不用坐粱肉,崎岖见王侯。
鄙哉匹夫节,布褐将白头。
任智诚则短,守仁固其优。
侧闻大君子,安问党与雠。
所不卖公器,动为苍生谋。
贱子跪自陈:可为帐下不?感激有公议,曲私非所求。
【注】①始兴公,即张九龄。
王维写此诗,希望获得张九龄的赏识提拔。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两句连用两个“宁”字,有利于作者抒发强烈的情感态度和追求志向。
B.第三句中的“粱肉”比喻富贵的生活,“不用”一词表明作者的厌恶之情。
C.“匹夫”“贱子”是作者谦称自己,“大君子”则用来赞美张九龄,用语得体恰当。
D.“野树林”“涧水流”所营造的意境,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2)本诗前半部分表现厌恶官场之意,而后半部分又表现欲获赏识提拔之情。
前后是否矛盾?请表明你的观点,并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六幺令·天中节①苏轼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高中语文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题型分类+列题赏析)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一、意境(画面)类【常见提问方式】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诗中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情感?【解题思路】1.题型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即“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它包括意象、画面、情感三个方面。
2.解题步骤:①找出诗中的意象(景、物);②依据诗句内容,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由意象组成的画面——(语言优美);③点明画面的意境特点,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等——(用词准确);④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具体准确)。
【答题模式】诗中描写了意象,描绘了的画面(景象),(点明意境特点),表达了作者(体现了“主人公”)的情感(心情,心境)。
【例题赏析】(一)《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问:这首诗描绘怎样的画面,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答:这首诗描写了岳阳楼、洞庭湖、大雁、山峰、明月、云间、凉风等意象,描绘了一幅秋风明月下的浩荡无边的洞庭夜景画面,意境雄浑辽阔、飘渺优美,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登楼远望时,一时乐以忘忧的闲适旷达之情。
【参考译文】登上岳阳楼览尽四周风光,江水辽远通向开阔的洞庭。
看见大雁南飞引走我忧愁之心,远处的山峰又衔来一轮好月。
在高入云间的楼上下榻设席,如同在天上传杯饮酒。
醉酒之后兴起了凉风,吹得衣袖随风舞动我们随之而回。
(二)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有何作用?答:这首诗前两句描写了山峰、受降城、沙地、明月、芦管等意象,描绘了一幅边塞月夜下,月如霜、沙如雪,还传来芦笛哀音的画面,意境荒凉开阔、空廖寂静,体现了戍边将士(包括吹笛人)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情【参考译文】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犹如秋霜。
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10种题型简要答题模式素材

高考诗歌鉴赏10种题型简要答题模式1.意境类:描绘画面〔忠于原诗,语言优美〕+概括氛围+分析思想感情2.手法类:揭示手法+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思想感情+作用效果3.语言特色类:揭示语言特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思想感情+作用效果4.炼字类: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技巧〔活用、倒装、手法〕+放入句中描述景象+意境感情〔作用效果〕5.关键词类:主旨作用+结构作用6.感情类:通过XX内容+抒发〔寄寓/揭露〕XX感情7.概括主旨类:诗歌定位+各句内容+通过XX手法+抒发XX感情+评价8.鉴赏类: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技巧+语言风格+字句特色〕+表达效果〔感情〕9.形象类:找到诗句+分析基本含义+为何要写〔主旨〕+作用效果10.诗歌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附录:诗歌鉴赏简答题设题目类型◆第一种类型:分析意象类〔意象即诗中描写的人、景、物〕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⒈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燕〔惜春或恋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关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
⒉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红叶〔传情之物〕。
⒊人格类: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⒋悲情类:梧桐〔象征悲凉〕,乌鸦〔衰败荒凉〕,杜鹃鸟或子规〔象征凄凉哀伤或思家思归〕,碧血〔蒙冤枉而死或忠心不泯灭〕,猿〔悲伤〕。
⒌其它类:某某玉〔人才〕,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南冠〔囚犯〕,柳营〔军营〕。
东篱〔高雅,洁身自好〕第二种类型:分析意境类〔意境=意象+情感〕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A.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高考诗歌鉴赏的8大题型与答题方法

高考诗歌鉴赏的8大题型与答题方法高考诗歌鉴赏的8大题型与答题方法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一共有8大题型,下面我们为大家准备了8种答题方法。
只要你能看出问题的提问方式,就可以按照这个答题模板来解题,轻松拿高分!01 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例如,XXX的《春行即兴》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每个画面均有特色。
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02 分析技巧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4.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例如,XXX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中的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是对景抒情,通过描绘云雾中的景象,表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不拘小节的性格特点。
同时,这种表现手法也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和美感。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表达技巧四大方面:一、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二、表现手法:想象、象征、渲染烘托(衬托) 白描对比、虚实相生、动静结合欲扬先抑等三、修辞手法:对比、拟人、夸张比喻(比兴) 夸张借代四、行文结构:过渡铺垫(伏笔)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一、诗歌的表达技巧往往表现在三大方面: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1、表达方式是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常见的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其中抒情表现得尤其突出,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常见的有即景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
即景抒情是指遇到眼前的景物或场景油然而生感慨。
借景抒情顾名思义就是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
寓情于景就是把感情融入到所描写的景物之中。
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2、表现手法又叫艺术手法,是指诗歌的章法和技巧,①渲染。
渲染就是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绘形容,以突出形象,增强艺术效果。
②衬托。
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
借描绘别的事物以突出主要对象。
可以是人烘托人,可以动静结合,也可以是喜景衬喜情,哀景衬哀情。
“情乐则景乐,情哀则景哀”,诗人的高妙之处就是把情融入景中,通过景传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做到情景的交融。
或喜景衬哀情。
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
③含蓄。
含蓄顾名思义,不直说、不明说,委婉曲折地表达主观感情。
④用典。
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
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高考诗歌鉴赏题型及答题技巧

高考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如下:一、形象意境类形象意境类题型主要考查三个方面:对抒情主体形象的理解,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对诗歌意境的体味。
1. 设问方式* 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
* 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形象(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景物有什么特点?* 诗歌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或直接点明某意象,要求简要赏析。
2. 分析思路* 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种类别,一类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即诗人自己;另一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分析诗中诗人所塑造的人物的行为、神态、心理、性格、情感、观点、处境等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
* 事物形象: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
从全诗看,即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即物象,如咏物诗中常见的松、竹、梅等。
高考中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来设题。
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
* 意境: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它包括景、境、情三个方面。
而这三者中,情是主导,是灵魂,它统帅景和境。
“景”是诗人所描绘的自然景象,“境”是诗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情”则是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三者相辅相成,彼此交融,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二、人物形象类1. 设问方式* 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
* 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 分析思路* 知人论世,结合背景了解人物当时的情境。
* 分析人物的行为、语言、心理,把握人物特征。
* 抓住表露人物情感或思想的词句。
* 借助意象和典故,展开联想和想象,感知形象。
3. 人物形象常见类型*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了什么手法(释含义明手法)。
第二步 展开联想和想象,把你认为好的
字还原到句中,描摹景象(描景象)。
第三步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 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在整体上有怎样的表
达效果(点意境/表感情/谈作用)。
总结出炼字类试题答题范式
某某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 它运用了……的手法,写出了……的 景象,烘托了……的意境氛围(或表 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表颜色的词
7
提问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为什
么? 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同意吗?为什
么? 3、在这里换一个字,好不好,为什么?
8
一、炼动词
春风依旧,着意隋堤柳。
搓得鹅儿黄欲就,天气清明时候。
拟人(修辞)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 过,何日是归年。
化静为动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赏析:
这三个词分别为:“未”“先”“空” “未”,“没有”之意;“先”,“提前” 之意; “空”,“白白地,徒劳地”意思。 (步骤一)
写出了胡人还没有被赶出国土,诗人却 年老体衰、双鬓斑白,只能徒劳的流下泪水。 (步骤二)
流露出诗人壮志未酬岁月虚度、英雄无 用武之地的沉痛心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 南宋小朝廷的不满和愤慨。(步骤三)
从情境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
38
巩固练习: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
后回答问题。
一剪梅舟过吴江① 蒋捷②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潇潇。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释】①吴江:今江苏省县名,词中 “秋娘渡”“泰娘桥”均为吴江地名。② 蒋捷,生卒年不详。这首词,是词人于南 宋消亡之初,漂流太湖一带,乘船经过吴 江县时所作。③银字笙:乐器名,是笙管 的一种。④心字香:一种香名。据说是以 香粉成心字形。
小结:
古人写诗,十分讲究炼字,因为经过 作者锤炼过的关键字词,常常是最能显示 诗歌的抒情技巧、体现诗歌语言艺术的地 方。
一般说来,炼字主要是锤炼动词、形 容词,有时也要注意副词、数量词和叠 词的锤炼。分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
好的词语所深藏的感情,或品味其形象深 刻的表达效果。
【例题】 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 [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
雄浑壮丽、高远辽阔、悲壮苍凉 和谐静谧、恬淡舒适、清新飘逸 萧瑟冷清、孤寂落寞、生机勃勃 华美艳丽、富丽堂皇、瑰丽多姿
29
三、常见题型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 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3.请从“景”与“情”的角度对这首诗 加以赏析。
30
四、解题步骤
4
轻
风
淡
扶
月
细
失
柳
梅
花
5
炼字佳话
吟成五个字,用破一生心。(方干·唐 )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 甫·唐)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唐)。 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顾文炜·清)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卢延让·唐)
高考热点
炼字的基本内容: 动词
形容词 特殊词:叠词、拟声词、
合作探究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 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 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注释:沧州,水边,古时隐者所居。陆游晚年住
在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问题】古人评论这首词的下片,说第一句 有三个字用得好,你认为是哪三个字,它们 好在哪里?
[解题指导]
了解题目要求后,要快速对全诗有一个大致的 了解。从“漠漠烟如织”“寒山”“伤心”等词语 来看,这首词的感情基调应是一种忧伤、孤寂;从 “楼上愁”“宿鸟归飞”“归程”等词语来看,所 表达的应是一种思乡、思人的感情;“何处是归 程?”应是一种思而不得。“空”应较好地表达出 这种意境。
“空”在文中是“白白地、孤独、形单影只” 的意思。抒情主人公伫立在玉阶,痴痴地、徒劳地 茫然望着暮色中归飞的宿鸟。鸟归人不归,触景生 情,引起无尽的思念愁绪。“空”字表达了抒情主 人公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的感情,增 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现了诗人的闲适心情。
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王安石先后用了 “到” “过”“入”“满”等十多个字,最后才选定这个“绿”
字。那么,这个“绿”字究竟好在哪呢?原来这个“绿” 字是一个表颜色的形容词,用在诗中变成了使动 用法的动词,有色彩感和动态感,给人以视觉上的形
象美。
春日即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① ,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释】①张罗地:指十分冷落的地方 【问题】首句中哪个字用得最好,请简 要赏析。
①网,“网住” 之意,②丝丝 小雨像网一样, 要把春天网住, ③诗人运用想 象、比喻的手 法,生动形象 的表达了惜春 之情。
总结出炼字类试题一般答题步骤:
即写出春风的到来,又表现出春风到后江南水乡的变 化,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给人以强烈的美的感受。
3、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几 《早梅》)
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 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
开,更显出此梅不同寻常。 郑谷一字师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使至塞上》)
一个“直”字,写出了沙漠里渺无 人烟的广袤意境;一个“圆”字,把落 日的浑圆柔和描写得惟妙惟肖。
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
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 ⑴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① “又”,即“又一次,再一次。”,
②去年此时人在家,今年却又一次在天涯之外 ③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离家已久, ④饱含愁苦与无奈。
18
牛刀小试:阅读下面这首宋
诗,然后回答问题
12
请找出下列诗句中哪个字用得好?好在哪 里?
1、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杜 甫《水槛遣心二首》之一 )
叶梦得评论道:细雨激起层层水纹鱼儿错以为 有昆虫落下,于是争相浮上水面,追逐“食饵”。 如果风太大,燕子承受不住,就不能借风势而斜 飞。微风细雨,气候凉爽,燕子才有兴致驾风嬉 雨而斜飞。两句诗描绘出一幅微风细雨中,鱼儿 活泼嬉水,燕子欢快舞风的生动画面,同时也表
诗歌常见题型分析
1
一、炼字类
2
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
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 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沈德潜)
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
古人注重炼字
以意胜
那么炼字的依据是什么呢?
3
趣味思考
相传,苏东坡与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 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在“轻风、细柳、 淡月、梅花”中,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 诗眼。苏东坡当即道:“轻风摇细柳,淡月映 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 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 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 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 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 念了起来:
【提问】“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两句 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 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赏析: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化抽象的时光
为可感的意象,以樱桃和芭蕉这两种植物的 颜色变化,具体地显示出时光的奔驰,也是 渲染。蒋捷抓住夏初樱桃成熟时颜色变红, 芭蕉叶子由浅绿变为深绿,把看不见的时光 流逝转化为可以捉摸的形象。春愁是剪不断、 理还乱。词中借“红”“绿”颜色之转变, 抒发了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感叹。告诫我 们应该把握人生中最美的时光,努力学习!
二、意境类
2意念等。 “象”,是指物象、形象。 意象,是渗透着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是 作者内在情感与外在客观物象的统一。
思乡类意象 送别类意象 战争类意象
26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
荒凉凄清的氛围
烘托出浪迹天涯的游子思念故乡、彷徨悲苦的情怀。
27
二、意境解读
(一)定义 “意”,是指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等。 “境”,是诗中所描绘的图景画面。 “意境”,是诗中所展现的图景画面与诗人要 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机融合而成的一种在整体上 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28
(二)意境特点
概括意境特点时常用的四字词语:
总结
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古诗词鉴赏 中炼字类试题的一般设问方式和一般答 题步骤:
①释含义明手法②描景象 ③点作用 (点形象/点情境/表感情)。
作业: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 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 更短亭。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 用。
35
规范作答: 答:①夕阳西下,诗人独立在断桥边,俯看斜晖中 的树影倒映在水中,仰观暮色中的鸟儿在枝头依偎 在一起。
②描绘了一幅清幽宁静的画面。 ③正因为“清游”“静处”,诗人才没有了世 俗事务的困扰,更放下了争名夺利的机巧之心。表 达了作者与世无争、物我两忘的闲适之心。
36
① 画面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解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绘景)
夕阳西下,诗人独立在断桥边,俯看斜晖中的树影 倒映在水中,仰观暮色中的鸟儿在枝头依偎在一起。
2.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析境)
描绘了一幅清幽宁静(恬淡舒适)的画面。
3.分析作者表现的思想感情(悟情)
正因为“清游”“静处”,诗人才没有了世俗事务的困扰, 更放下了争名夺利的机巧之心。表达了作者与世无争、物 我两忘的闲适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