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词鉴赏题的常见题型及解析

合集下载

中考古诗词鉴赏题的题型及解析

中考古诗词鉴赏题的题型及解析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12大题型:1.炼字品析 2.内容理解3.描绘画面 4.情感体味5.主旨领悟 6.形象感知7.景物描写 8.意境欣赏9.名句鉴赏 10.表达赏析11.典故溯源 12.综合评价1.炼字品析题型阐释炼字品析,就是品味、分析古诗词中用得精妙的字词,具体包括思想情感和表达效果这两类内容。

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某字用得妙,妙在何处”。

精题回放例一(2009·陕西)湖上(宋)徐元杰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说说诗中使用“乱”字的好处。

例二(2009·浙江台州)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①,山衔落日浸寒漪②。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③信口吹。

【注释】①陂(bēi):水岸。

②漪:水波纹。

③腔:曲调。

诗中的“衔”“横”两字富有表现力,请选择其中一字作简要赏析。

闯关方略古人写诗,为了表达的需要,往往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推敲和创造性搭配,使所用的字或词获得凝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

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

在诗句关键处炼得妙字,犹如画龙点睛,会令全句夭矫生姿,让人拍案叫绝。

炼字品析题,考查考生对语言的感受力,细致、精微地品味、赏析语言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可以采用比较鉴赏法。

第一步,理解所炼之字的字面意思,确定它的词性及意思。

如例一的“乱”,字面意思是“杂乱”“纷乱”,兼有动词、形容词的词性;例二的“衔”“横”,字面意思是“用嘴含”“横着坐”,词性是动词。

第二步,推想炼出“妙字”之前的“平字”,可能是什么。

如例一,可能最初是“花开红树数莺啼”,例二可能是“山连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跨牛背”。

第三步,比较推敲、提炼后的“妙字”比推想出的“平字”在情、态、韵等方面多了一些什么。

因为古诗词炼字多在动词、形容词、数量词、虚词上做文章,所以,我们思考时,也应多从动词的动静、拟人效果,从形容词的修饰性、色彩感,从数量词的夸张效果,从虚词的表情达意功能等角度切入。

中考古诗词鉴赏五种题型例析及应对策略

中考古诗词鉴赏五种题型例析及应对策略
用 。
题 型 , 纵 观 历 年 中 考 试 题 不 难 发 现 , 这 类 题 目一 般 问题 浅 易 ,但 答 题 结 果 却 往 往 失 分 严 重 。 重 要 原 因之 一 就 是 学 生答 题 不 规 范 , 做 题 不 细 心 , 只 会 就 事 论 事 , 不 会 结合 诗 人 的 时代 背 景 答 题 , 以
渡 汉 江
宋之 问
岭 外 音 书 断 ,经 冬 复 历 春 。
近乡情更怯 ,不敢 问来人 。
问 题 : 首 句 中 的 “ ” 字 有 什 么 表 断
二 、 名 句 赏 析 类
题 目形 式 :
致 于只 能 “ 会 ”而 不 能 有效 地 “ 意 言 达 效 果 ? 传 ” 就 古 诗 词 鉴 赏 题 而 言 ,大 体 上 可 。
刘 禹锡
1 诗 歌 中 的 某 字 或 词 有 什 么 表 达 效 及 对 家 里 人 的 思念 之 情 ,故 答 案 应 为 : .
果?
写 出 了 诗 人 与 亲 朋 音 讯 隔 绝 的 境 况 , 更
突 出 了诗人 的思家之情 某 字 能 否改 为 某 字 ? . 4 你最欣赏哪个字或 词?请赏析 。 .
题 型 示 例 ( 东 ) 阅 读 下 面 这 首 语 来 点 评 , 可 以 从 词 性 、 色 彩 、 修 辞 山 : 充 分 尊 重 学 生 的创 造 性 思 维 , 在 肯 定 学 生 其 它 平 移 方 法 的 同时 ,也 让 他 们 明 白这 些方 法 并 不 简 洁 或 者 利 用 现 有 的 知 识 还 没 办 法 准 确 描 述 ,所 以 暂 且 不 采 用 。 让 学 生 在 思 维 的 冲 突 中 更 深入 理 解 知识 ,若 有 所 悟 , 引发 思考 。 4 在 自我修复中逐 步巩 固。接着设置 以下几个环节 :① 请 . 同学 们 看 屏 幕 ,通 过 电脑 动 画 演 示 , 让 我 们 再 仔 细 体 会 上 面 的 两 种 平 移 过 程 。② 请 同学 们 闭 上 眼 睛 ,独 自在 脑 海 再 想 想 平 移 的 过 程 。③ 在 小 组 里 相 互 说 说 这 两 种 平 移 方 法 , 比一 比 谁 说 的 既 准 确 又 简 洁 。④ 拿 出 前 面 已 经 画 过 的 练 习 纸 ,对 照 下 , 看 看 是 否 要 把 最 初 你 画 过 的 ( 者 想 过 的 ) 平 移 过 程 或 作 一些修 正和 调整 ,使得 图形的平 移过 程更 准确 、更规 范 。 设 计 意 图:通 过 看 一看 、想 一 想 、说 一说 、议 ~ 议 、画一 画 等活动形式 ,让学生对 刚学习的图形平移知识进行再认识、在 调整 、再 反 思 , 从 而达 到对 新 知 有 效 建 构 和充 分巩 固 的 目的 。 片段 三 : 适 时 归 依 , 激 起 学 生 的 思 维 顿 悟 在 前 面 已有 对 比 的基 础 上 ,再 设 置 了两 个 总 结 性 的 问题 : 1今 天 我们 学 习 的 图形平 移 知识 和前 面 的 比有 什 么不 同 ?平 . 移时要注意什么呢? 生 :今 天 学 习 的平 移 要 向 两个 方 向平 移 2 。平 移 时要 注 意 次 方 向 和 每 次 的 距 离 。 … … 2 关 于 图形 的 平 移 ,你 还 有 什 么想 说 的 吗 ? . 生:①平 移中的总格数相等 。② 两种 方法平移 后的路线 正 好 组 成 一 个 长 方 形 。 … … 设 计 意 图 :第 一个 问题 意在 让 学 生 明 白对 图形 平 移 知识 的

(完整版)初中古诗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完整版)初中古诗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完整版)初中古诗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引言古诗鉴赏是初中语文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常常出现在试卷中。

掌握古诗鉴赏的常见题型和答题技巧,对于提高语文成绩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初中古诗鉴赏的常见题型和相关的答题技巧,帮助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一、填空题型填空题是古诗鉴赏中常见的题型之一。

在填空题中,需要根据上下文和语境填写合适的字词。

为了做好填空题,同学们可以采取以下答题技巧:- 仔细阅读全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和语境;- 根据语境和诗句的特点,推测合适的字词;- 注意排除一些不符合语义和语法要求的选项。

二、选择题型选择题也是古诗鉴赏中常见的题型之一。

在选择题中,需要从给定的选项中选出正确答案。

为了做好选择题,同学们可以采取以下答题技巧:- 通读全文,理解整首诗的主题和情感;- 分析选项,排除明显错误的答案;- 根据诗句和语言特点,选择最符合诗意和语境的答案。

三、解答题型解答题是古诗鉴赏中较为复杂的题型,需要同学们对诗歌进行深入分析和阐述。

为了做好解答题,同学们可以采取以下答题技巧:- 细读全文,理解诗歌的情感和主题;- 分析诗句的意思和修辞手法;- 运用相关的文学知识和背景知识,对诗歌进行思考和解读;- 结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进行独立的表达和写作。

结论初中古诗鉴赏常见的题型有填空题、选择题和解答题。

通过掌握相应的答题技巧,同学们可以提高在古诗鉴赏中的表现和成绩。

在备考过程中,多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不断积累相关的文学知识和背景知识,对于更好地鉴赏古诗也非常有帮助。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本文介绍的答题技巧,取得优异的成绩!加油!。

中考古诗词鉴赏题的常见题型及解析

中考古诗词鉴赏题的常见题型及解析

• 解析:这两句诗之所以被后人传诵,是因为它是通 过对景物的描写向人们揭示了深刻的哲理。首先应 明确景物的特点,可理解为: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 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的树木前面也有万千林木 欣欣向荣。然后说出这句诗所蕴含的哲理,答案不 要求统一,示例供参考:
• (1)人在逆境面前,要积极进取,振作精神,面向 未来(要有坚定的信心和执著的信念);
[题型示例]
• 雨过山村[唐]王建
•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zhī子花。
• 问题:古典诗词讲究炼字,末句中的“闲”字用得好,请你说 说好在哪里。
• 解析:“闲”字面应为“清闲、闲适”的意思,但不能孤立的 分析这个词的作用。按应对策略所述,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 者的情感去回答,通过第三句可以看出,这首诗描绘的是妇姑 浴蚕的劳动生活情景,事实上没有一个人闲着,是栀子花“闲 着”,用了反衬、拟人的手法,因而答案为: 妙在它不从正面 着墨,而从侧面落笔,以“栀子花”的“闲”来反衬人们的 “忙”,巧作对照,情趣盎然(或: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 出了蚕妇们去后庭中栀子花的闲适自在。)
• 6.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抒发历史
• 兴亡之感,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杜牧《赤壁》
• 7.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苏轼《水调歌头》
• 8.不畏浮云遮望眼 , 只缘身在最高层。--- 只 有 站得 高,才能看得远。王安石《登飞来峰》
(三)主旨情感类
意象归纳
• 意象就是寄托诗人的情感或思想的 物象(事物或独特的艺术形象)。
意象 意象表达的情 例句及出处 感或思想
酒、 多表达豪情、 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中考语文必刷试卷古诗词鉴赏专题含解析

中考语文必刷试卷古诗词鉴赏专题含解析

古诗词鉴赏专题必刷试卷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共4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9.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颔联中的“空”或“翻”字。

(2分)【答案】“空”的意思是“白白地”“徒然”,离别多年,被贬归来本以为可以和好友相聚,结果却是朋友凋零。

表达了对老友的思念。

“翻"的意思是“反而”,离开家乡多年,回到家乡,无人知晓,惊觉时间飞逝,已不复当初.表达了作者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怅惘。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赏析。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空”的意思是是“白白地”,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

后一句中的“翻”意思是“反而",这里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含义十分丰富。

20.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颈联,作简要分析。

(2分)【答案】运用比喻,以“沉舟"和“病树"比喻被贬谪的自己,用“千帆”和“万木"比喻仕途得意的新贵,饱含着作者对身世的慨叹,蕴含了新陈代谢的哲理,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总比现在更好,体现了作者的豁达乐观。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诗人感情的理解。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意思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

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

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

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必刷试卷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4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中考古诗词鉴赏12种题型及解题方法

中考古诗词鉴赏12种题型及解题方法

中考古诗词鉴赏12种题型及解题方法题解就是品味、分析古诗词中用得精妙的字词,具体包括思想情感和表达效果这两类内容。

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某字用得妙,妙在何处”。

解答这类题目,可以采用比较鉴赏法。

要结合语境,分析炼字运用了什么修辞,说生动、形象、富于感染力等,使怎样的事、景、人、物、情更形象、更含蓄、更有意蕴等。

例:XXX(唐)XXX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XXX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问:说说第一句中两个“笼”字写景有何妙处。

答案】"笼"是笼罩的意思,两个"笼"字将烟、水、月、沙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图,渲染了一种迷蒙、冷寂的氛围。

2.内容理解题解就是理解诗句所叙何事、所咏何人、所写何景等,有时也要求考生根据对诗词内容的理解作简单的推断、概括、分析、探究等。

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某个词,指的是什么”“某个词,包含哪些含义”或“写出某句诗的大意”等。

内容相识,先要扫清字词障碍,这是第一关。

中考古诗词考查,固然一般不会像文言文那样直接考字词释义,但题目里其实暗含如许的请求。

例: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宋)XXX僵卧孤村不自哀,XXX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问:这首诗第三句中“风吹雨”一语,有哪两层意思?答案】"风吹雨"既指自然界的风雨,又喻指南XXX岌岌可危的地步。

3.描绘画面题解描绘画面,就是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中展现的画面。

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用自己的话,描绘某一句(联)所展现的画面”。

这类题目针对景物句,先读懂诗句,接着用描写性的语言组织答案,我们一可以应用修辞,如比喻、拟人等,使语言更形象、活泼;二可以添加联想与想象,把古诗因为追求简练而省略的内容弥补出来。

例:XXX(唐)XXX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的常见题型及解析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的常见题型及解析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的常见题型及解析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是中考语文考试中常见的题型之一。

通过阅读、理解和解析古诗词,考查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文化素养。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型及解析方法。

一、填空题填空题是考查学生对古诗词内容、意境和修辞手法的理解程度。

在填空题中,通常会给出一段古诗词的文字,要求学生根据语境填写出合适的词语或句子,使整个古诗词内容完整且通顺。

解析时,学生应根据上下文语境来选择填空的内容,注意古诗词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二、判断题判断题是考查学生对古诗词基本知识和常识的掌握。

在判断题中,通常会给出一个句子,要求学生判断该句是否符合古诗词的实际情况。

解析时,学生应根据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记忆,判断该句是否正确。

需要注意的是,判断题可能会涉及到一些偏门知识,因此学生在备考时应广泛涉猎经典古诗词,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

三、选择题选择题是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在选择题中,通常会给出一个题干,然后提供四个备选答案,要求学生从中选择一个最合适的答案。

解析时,学生应仔细阅读题干和备选答案,根据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分析,选择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四、简答题简答题是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深入理解和批评能力。

在简答题中,通常会给出一个问题,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回答问题,并且给出理由和论证。

解析时,学生应综合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理解,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回答问题,并给出相关的分析和解释。

总之,在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中,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和理解古诗词,从中挖掘出作者的意图和艺术形式,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备考过程中,学生应多读经典古诗词,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考试时,要仔细阅读题目要求,理解题目的意思,有目的地回答问题。

并且要注意文学常识和修辞手法的运用,尽量避免主观臆断和武断判断。

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分析能力,才能在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中取得好成绩。

中考古诗词鉴赏的五种题型及答题技巧

中考古诗词鉴赏的五种题型及答题技巧

中考古诗词鉴赏的五种题型及答题技巧古诗词鉴赏题是中考语文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题型,纵观历年中考试题不难发现,这类题目一般文字浅易,学生对考点也比较熟悉,但答题结果却年年失分严重。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答题不规范,容易漏掉一些要点,以致于只能“意会”而不能有效地“言传”。

答题自然要根据试题的要求给出相应的答案。

一、品味炼字类[题目形式](1)诗歌中的“某”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2)“某”个字或词用得好,好在哪里?(3)“某”字能否改为“某”字?(4)你最欣赏哪个字或词?请赏析。

[应对策略]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精炼词语的感悟能力。

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

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题型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渡汉江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问题:首句中的“断”字有什么表达效果?解析:“断”字面上是“断绝、隔绝”的意思,结合“音书”一词,可以理解为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含义,再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这首诗是作者从被贬之地岭南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所作,突出了自己久居蛮荒之地的孤寂、苦闷及对家里人的思念之情,故答案应为:写出了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境况,更突出了诗人的思家之情。

二、名句赏析类[题目形式](1)某诗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该如何理解?(2)诗歌的某联流传成了千古名句,请分析原因。

(3)从某句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应对策略]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被后人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这类题多为开放题,答案不要求统一,要掌握常见的鉴赏评价的角度:能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的结合等)或采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并且还要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和思考。

[题型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古诗词鉴赏题的常见题型及解析
(一)品味炼字类[题目形式](1)“某”个字或词用得好,好在哪里?(2)诗歌中的“某”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3)“某”字能否改为“某”字?(4)你最欣赏哪个字或词?请赏析。

[应对策略]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精炼词语的感悟能力。

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

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题型示例](xx浙江绍兴)雨过山村[唐]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问题:古典诗词讲究炼字,末句中的“闲”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解析:“闲”字面应为“清闲、闲适”的意思,但不能孤立的分析这个词的作用。

按应对策略所述,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通过第三句可以看出,这首诗描绘的是妇姑浴蚕的劳动生活情景,事实上没有一个人闲着,是栀子花“闲着”,用了反衬、拟人的手法,因而答案为:妙在它不从正面着墨,而从侧面落笔,以“栀子花”的“闲”来反衬人们的“忙”,巧作对照,情趣盎然(或: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蚕妇们去后庭中栀子花的闲适自在。


(二)名句赏析类[题目形式](1)从某句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2)请谈谈对诗歌中千古传诵的名句的理解。

(3)某诗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请分析原因。

[应对策略]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被后人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这类题多为开放题,答案不要求统一,要掌握常见的鉴赏评价的角度:能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的结合等)或采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并且还要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和思考。

[题型示例](xx年江苏连云港市)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问题:“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因为蕴含深刻的哲理而被后世广为传诵,请谈谈你从这两句诗中领悟到了什么?解析:这两句诗之所以被后人传诵,是因为它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向人们揭示了深刻的哲理。

首先应明确景物的特点,可理解为: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的树木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

然后说出这句诗所蕴含的哲理,答案不要求统一,示例供参考,(1)人在逆境面前,要积极进取,振作精神,面向未来(要有坚定的信心和执著的信念);(2)痛苦、困难、挫折、失意都是暂时的,理想、光明、胜利就在前头;
(3)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答出一点即可)
(三)主旨情感类[题目形式](1)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描写了怎样的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应对策略]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态度的领悟。

解答这类题要用一句话概括诗歌形象的特点,并根据所描绘的形象特点及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来推断诗人的情感态度。

初中阶段所学诗歌情感大体可分为:离别思念、爱国思乡、友情、爱情、热爱大自然、关心民生等。

[题型示例](xx浙江义乌)钟山①即事②宋•王安石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③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注释]①钟山:山名。

②即事:有感于当前事物的诗,常被冠以“即事”之类的题目。

③相对:对着山。

问题:全诗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解析:按应对策略所述,解答这类题目时,先概括诗歌形象的特点,通过“涧水无声”“一鸟不鸣”“山更幽”这些词语可以概括出钟山环境清幽的特点。

然后联系写作背景,王安石晚年变法失利后,辞官隐居钟山,过上了闲适的生活,这首诗是作者日游钟山时所写的。

因而答案为:表现了诗人悠闲平和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意思基本对也给分)
(四)想象描述类[题目形式](1)诗歌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2)展开想象,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优美的意境。

[应对策略]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

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题型示例](xx四川内江)读《望江南》,回答下列问题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问题:本词给人们展示了一幅优美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100字内)。

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想象描述类诗歌鉴赏题,有字数限制,题干中的关键词语是“画面”即要求全词以“画面”形式再现出来,描绘时要将“千帆”“斜晖”“江水”“白蘋洲”等形象无一遗漏地一一再现。

此外答题时还要注意用语的简洁优美。

示例:一个女子早晨起来梳洗完毕,独自凭楼远眺江水,等待思念的人儿归来。

江中千帆竞发,不知不觉,已至傍晚时分,远方的亲人迟迟未归,此时只有落日的余晖含情凝视着悠悠江水,让人日日愁肠寸断于白蘋洲头。

(五)表达技巧类[题目形式](1)诗歌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试举例分析说明。

(2)诗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诗歌是怎样抒发作者的情感的?[应对策略]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

首先要了解
常见的表达技巧,它包括:(1)修辞方法,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比兴等;(2)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或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间、小中见大、以乐写哀、烘托渲染、对比映衬、多角度描写等;(3)表达方式,主要有描写,议论,抒情,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

鉴赏时要准确指出诗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或抒情方式),然后结合诗句和具体词语作分析,分析时要指出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