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学院教师简介汇总
电子科大控制科学与工程导师(全)

导师代码:10383导师姓名:金建勋性别:男出生年月:1962年08月特称:职称:教授学位:博士属性:专职电子邮件:jxjin@学术经历:1985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物理化学系金属物理专业。
1992-97年,在澳大利亚政府工业及大学奖学金的支持下,分别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和卧龙岗大学,完成了与高温超导材料应用相关的硕士和博士学位研究工作,后成为研究员和高级研究员,澳大利亚政府研究理事会大型研究项目负责人。
IEEE应用超导和电磁装置国际会议主席,应用超导与电磁学学报主编,及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编委等。
个人简介:1997年,成为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超导应用项目的研究员,从事高温超导及其强电应用研究。
2000年,成为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超导应用大型项目主要调研人,并在澳大利亚超导公司负责高温超导工业化及其电力应用技术的研究。
自1991年起,开始从事高温超导应用研究,是在澳大利亚最早从事高温超导强电应用及工业化发展的研究人员,并在该领域做出了国际公让的贡献。
是高温超导领域“Wollongong”式高温超导限流器的发明和原创研制人;也是高温超导电子谐振器的发明人。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高温超导材料工业制备,高温超导强电导线及磁体技术,高温超导测试技术及其物性分析,高温超导电力系统限流器、储能、直流输电、变压器等电力装置,高温超导直线电机和电机控制,及高温超导电子谐振器和高梯度磁分离等特种强电装量,曾获得多项澳大利亚政府及工业研究项目,世界超导大会奖等;并在超导及电力专业会议及学术刊物,如PhilosophicalMagazine B,Physica C,IEEE Transactions,Superconductivity Scienceand Technology,Advances in Cryogenic Engineering,Physics B, JEEE,Europhysics News, Applied Superconductivity and Electromagnetics等上发表了数百篇专业论文。
任课教师信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精品课程网站!

刘颖,女,1981年1月出生,英语专业,助教,2003年7月毕业于东北大学,2007年9月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攻读英语语言文学硕士。
蔡立予,女,1982年7月出生,浙江杭州人。
外国语学院教师。
2007年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获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学位。
研究方向为对外汉语教学及社会语言学,曾在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以及国家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主办的《语言文字周报》上发表相关研究文章7篇。
硕士毕业论文入选CNKI全国优秀硕士毕业论文数据库。
陈圣,女,1980年7月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助教。
2003年6月毕业于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获学士学位;同年9月至2006年3月在浙江大学读研究生,师从殷企平教授,获硕士学位。
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毕业后到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任英语教师。
2007年度评为优秀教职员工。
参与教育厅课题一项,校级课题一项,参编教材一部,在《外语学刊》等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篇。
何小香,女,1979年三月出生,讲师。
200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
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
主讲大学英语精读,英语口语和听力等课程。
2004年获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二等奖。
发表学术论文2篇、参编教辅1册,参加校级课题2个。
何艳,女,1973年10月出生,外国语学院讲师,1995年7月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获英语语言学学士学位,研究生在读。
主讲大学英语课程,主要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及语言教学。
胡芸,女,1978年10月出生,江西省余干县人,讲师。
2002年6月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获英语专业文学学士学位。
2005年9月至2007年2月在浙江大学国际语言文化交流中心修读英语语言文学研究生课程。
2002年8月至今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任大学英语教师。
2006年获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二等奖,2007年获年度优秀教师奖。
参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策略》课题,在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二篇。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教师风采

2003年陈志平刘春英马国进俞恒永王瑞荣林岳松王兴起吴铤张武标赵易王一安谌志群张海鹏
郑海味郭春生彭冬亮
2005年方建中王家军叶余建刘彦江乾坤余静张品张珣孟庆华赵辽英赵治栋赵晓东项铁铭
徐小良秦华为蒋鹏鲁仁全
2007年度十佳教师:
卜心怡、王宛苹、刘春英、吴昊、郑海味、胡晓敏、赵文礼、赵知劲、都红雯、高丙梁
2009年唐平张日东葛泉波郭云飞佘青山樊凌雁张帆姚英彪桑永宣张纪林
校中青年骨干教师
2001年唐向宏徐江荣辛金国尚群立郭裕顺王颖熊俊顺周必水戴国骏陈勤
2003年王毅刚马琪吴立群柴利范影乐刘翰林戴国骏辛金国李齐良聂秋林杜伟锦吕澜都红雯
章坚民余正生唐向宏朱军
2005年马国进何泽荣吴铤吴开华张世龙张志霄张海鹏李黎李志华陈志平周晓慧洪世煌赵乃良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教师风采
浙江省高校青年教师资助计划
2003年王振宇吴铤周旭李华东赵易李承家陈志平张海鹏张珣王瑞荣王兴起郑海味张嵩
李齐良马香媛
2004年李志华张焕炯郑雪锋方建中阮敏徐江荣方小玲徐小良郑凌蔚彭冬亮姜海波张武标徐明
余福茂肖丽琴李芸
2005年牟辉王雷刘彦姜明赵治栋郑玮刘云峰徐军明李轶林菲李永宁蒋鹏
2007年尹国俊张志霄王家军范作冰赵辽英叶学义贺武华郑梁潘建江周晓琴
2008年龚友平韩斌张宁盛庆华申兴发赵超樱王一安刘凡永王天枢徐献军张万军颜意娜
2009年姜智慧周国平郭锐焦振华徐海涛李正高远丁严艳颜志刚李国冰孟明张炜
浙江省科协青年科技人才培育工程
2007年王荣波
2008年刘涛武二永白茹张志霄张海鹏陈云徐军明董林玺
2008年度十佳教师:
叶丹、白凤玲、孙燕军、张亚君、李齐良、陆蓓、陈许、孟晓俊、赵金涛、彭冬亮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理学院教师简介汇总

理学院教师简介陈光亭,男,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曾主讲过《高等数学》、《高等代数》、《线性代数》、《概率统计》、《数学建模》等本科课程,有十几年高校教学经验。
曾主持或参加过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省部级研究项目,主要从事离散优化及其应用的研究,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
曾获得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优秀奖等多项奖励,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
肖建斌,男,1963年5月出生,1989年复旦大学博士毕业,1995被评定为教授。
主讲“数学分析”、“复变函数论”等本科课程。
为研究生开设“Hardy空间理论”、“单位球上的函数论”等课程。
从事复分折研究,在Hardy空间和Bergman空间的函数性质和泛函性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结果,在《中国科学》、《科学通报》、《数学学报》、《数学年刊》、《数学进展》、《Math.Japonica》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 解决国外数学家提出的6个公开问题。
曾主持国家与省自然科学基金各一项,目前主持教育部重点科研项目和浙江省省自然科学基金各一项。
是霍英东基金教师奖的获得者。
肖建斌教授一直奋斗在教学科研第一线,教学基本功扎实过硬,教学态度严谨,教学方法灵活,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赞誉。
刘德朋,男,1948年5月生,吉林人,教授。
1982年1月毕业于吉林师范大学数学系,现任理学院教师。
主讲课程:《数学物理方法》、《复变函数》、《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竞赛数学》等。
研究方向为:偏微分方程的基础理论及其在电磁学中的应用;竞赛数学的理论与实践。
主要成果:任主持人完成省部级以上的项目五项,取得很好的成果;主持的课题“改革应用数学教学,培养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在省以上的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40多篇;任主编公开出版高校教材五部。
程吉树,男,教授。
曾在数学系及工科专业主讲《数学分析》、《复变函数》、《概率与数理统计》、《线形代数》、《一般拓扑学》、《模糊拓扑》、《对立理论》、《拓扑线性空间》、《微积分学》、《高等数学》等9门课程。
自动化学院教师简介汇总

本文由复活复活321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自动化学院教师简介 陈华杰 男,1978 年 2 月出生,福建省闽侯县人,自动化专业讲师。
1997 年 9 月至 2006 年 9 月就读于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并分别于 2001 年 7 月获工业自动化学士学位,2006 年 9 月获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博士学位。
2006 年 9 月起任教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研究方向: 图像处理、模式识别。
曾开设研究生课程《智能控制》 ,本科生课程《科学计算与 Matlab》 等。
现主持省教育厅项目 1 项。
发表 EI 收录等论文多篇。
陈德传 男,1959 年 3 月出生,福建省长乐市人,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 置专业硕士生导师,高级工程师,现在自动化学院智能控制与机器人研究所工作。
1982 年 7 月毕业于西安交大自动控制专业, 1994 年至 1995 年在浙大研究生院工业自动化专业在职进 修。
1982 年 7 月至 1995 年 9 月在中央某部委自动化研究所从事自动控制与智能仪表方面的 科研工作,1993 年 11 月起为高级工程师,1995 年 10 月调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研究方向: 复杂机电装备的多电机同步协调控制、电气传动与运动控制、电力电子系统、智能仪表、无 线控制。
作为负责人或主要参加者,先后在软包装材料彩色印刷、复合、检品、分切、制袋 等自动生产设备中的多电机同步、张力、纠偏、定位、彩印套准及温度等自动控制;橡胶同 步带自动生产线;工业在线 PH 测控;智能仪表及电能变换装置等方面完成企业委托项目、 省部级项目及新产品开发 60 多项,并获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与论文奖,在国内外学术会 议与科技期刊发表论文 50 余篇。
本科教学工作: 《电力电子技术》《电气传动与运动控制系 、 统》 。
王家军 男,1975 年 6 月出生,籍贯山东省东平县,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硕士生导师,副 教授,现任自动化学院电气工程系系主任。
杭电导师简介

导师简介(更新时间:2009年12月)薛安克,男,1957年生,山东莒南人。
博士,教授,浙江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兼职博导。
现任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校长,信息与控制研究所所长。
研究学科为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薛安克教授主要从事先进控制,信息融合与优化调度等基础理论和工程应用研究。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含重点项目)、国家863项目、总装备部军事电子预研、国家发改委重大专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重点基金、省重大/重点科技项目等30余项。
现主持国家发改委重大专项2项、国家863项目1项、973子课题1项、国防军事电子预研基金(重点项目)1项、总装备部军事电子预研项目2项、省重大科技攻关2项,省重点创新团队1个。
研究成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其它省部级进步奖励6项。
申报国家发明专利24项(授权4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8项,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被SCI、EI检索论文90余篇,出版著作3部。
个人曾获浙江大学有突出贡献博士后出站人员,浙江省优秀博士和浙江省151人才工程一层次人员,省新世纪151人才重点资助人员,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浙江省高校系统优秀共产党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全国信息产业科技创新先进个人等称号。
薛安克教授现任国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主任,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主任,教育部检测和控制工程中心主任,教育部科技委国防学部委员,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控制科学与控制工程”学科负责人;兼任教育部电子信息与电气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总装备部电子信息综合系统专业组专家,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浙江省电子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浙江省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等职。
李德毅,(1944.11.28——)指挥自动化和人工智能专家。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导师信息

孔宪正(1938-),男,籍贯浙江慈溪,生于上海, 1955-1965年就读于清华大学无线电系,1965年数字通信专业研究生毕业。
1965-2000年一直从事国防科研工作,1983年起历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54研究所总工程师、第36研究所总工程师兼副所长。
2000年应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聘请兼任通信工程学院院长工作。
1985年—1989年期间曾兼任国务院电子振兴领导小组顾问。
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987年当选中国电子学会会士,90年代当选中国通信学会首批会士。
曾任中国电子学会通信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电子学会电子对抗分会副主任委员。
现任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通信工程学院名誉院长,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常务委员,浙江省电子学会副理事长。
2005年荣获浙江省首批特级专家称号。
孔宪正教授六十年代开始从事数字通信技术研究,八十年代后任多项大型通信与电子系统工程总设计师。
四十多年来,孔宪正教授矢志不渝、勇攀科学高峰,成果卓著,获奖众多。
独著及合著有《数字通信基础》、《数字信息传输基本原理》、《数字微波接力通信》、《现代电子工程》、《数字卫星通信》、《“综合电子战”--现代战争的杀手锏》、《宽带数字接收机》等著作。
1979年获四机部科技成果一等奖,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86年获电子工业部科技成果一、二等奖多项,1999年获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0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4年获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
为我国数字通信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重大贡献,是我国数字通信领域早期开拓者与工程技术带头人,也是通信电子战领域工程科技带头人。
赵知劲(1959-),女,教授,浙江宁波市人。
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全国信号处理学会委员,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教授,信息与电子系统研究所所长。
于2000年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2003年获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重点资助。
杭电通信工程学院教师简介

通信工程学院教师简介曹海燕,女,1975年10月出生,安徽枞阳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学院讲师。
2006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师从华南理工大学电信学院院长韦岗教授。
研究方向:无线通信、信息论与编码、扩频通信理论。
发表学术论文数篇,申请专利一项,目前正在参与两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
陈华华,男,1975年10月出生,浙江绍兴人,博士,副教授,现为通信工程学院教师。
1999年7月,毕业于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系,获电子工程学士学位;1999年9月至2002年3月在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系攻读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为电路与系统,获电子科学与技术工学硕士学位;2002年3月至2005年3月在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系攻读博士研究生,专业方向为通信与信息系统,获信息与通信工程工学博士学位。
毕业后至今,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2005年4月任讲师,2007年9月晋升为副教授。
曾担任《数字图像处理》、《数字信号处理》、《MATLAB与仿真》、《多媒体技术》等本科生课程和《现代通信技术》、《IP交换技术》等研究生课程的主讲教师。
研究方向: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三维重建、模式识别、无线传感网络。
曾先后参与国防科研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教育厅项目1项,主持校科研启动基金项目1项。
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迄今为止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近20 篇,其中EI收录10余篇。
陈颖,女,1978年9月出生,浙江省东阳人,讲师。
2006年毕业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获工学硕士(通信与信息系统)学位。
毕业后在无线通信教研室任助教、讲师。
研究方向:无线通信系统、软件无线电技术、通信ASIC设计、数字通信技术。
主要从事通信方面教学科研工作,为通信、电子专业本科生开设了通信原理、通信原理实验、通信系统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等课程。
主持院级课题4项,参与中科院子课题1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余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玲玲女,1956年6月出生,1985年3月毕业于杭州电子工业学院,获电路与系统硕士学位。
研究员,现任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
“电路与系统”博士生导师;“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计算机应用”硕士生导师。
国家特色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负责人;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电路与系统”学科带头人。
主讲的课程包括:集成电路CAD,近代网络理论, 微波集成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 ,数字程控交换技术,射频/微波电路设计导论,VLSI设计导论、EDA技术等;指导本科学生工程训练和毕业设计数十人。
主要研究方向:深亚微米及RF/微波IC设计及CAD方向、射频集成电路及应用系统研究等。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防预研、国际合作等三十多项国家和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已有20多项成果通过国家级和部省级专家技术鉴定或验收,并荣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奖励;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近年已在电子学报等刊物和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发表论文60余篇。
兼任全国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会委员;IFIP中国代表、中国电子学会理事;电子学报、微波学报编委,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主编等。
查丽斌女,1964年1月出生,陕西西安人,副教授。
1991年5月获西安交通大学硕士学位,曾主讲线性电子电路、电路原理、电路分析基础、电力系统分析、数字电路、模拟电路、电机原理及拖动技术、计算机控制原理、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等课程。
指导本专科学生毕业设计数十人,有近20年的教学经验,教学责任心强,教学效果良好。
主要研究方向:地理信息系统(GIS),教育软件的开发。
公开发表论文若干篇,主编出版了教材<<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柴曙华男,浙江大学电机系毕业,实验师。
1978年毕业后一直从事实验教学工作。
80年先后和同事们完成了电工实验室的筹建、教材编写、实验项目改革的任务。
2000年后参与完成了下沙校区电工、电路、信号与系统综合实验室筹建、扩建等工作。
先后从事〈〈电工学实验〉〉、〈〈电路分析实验〉〉、〈〈电路电子学实验〉〉、〈〈模拟电子线路实验〉〉、〈〈线路实习〉〉、〈〈电子线路CAD〉〉、〈〈信号与系统实验〉〉、〈〈电机修理〉〉、〈〈中国竹笛〉〉等课程教学。
教学责任心强,教学效果良好。
陈瑾女,硕士学位,讲师,通信电子电路课程负责人。
毕业于杭州电子工业学院,获电路与系统专业工学硕士,研究方向为模拟集成电路故障诊断。
毕业留校任教至今,主讲《通信电子电路》、《模拟电子电路》和《电子测量》等课程,并指导《电子线路CAD》和《通信电子电路实验》、毕业设计等实践性环节。
曾负责校级“电子类专业基础课程群建设”课题中《非线性电子线路》课程的建设,制作并完成该课程的网上辅导系统、答疑系统及题库的建设等。
有十多年高校教学经验,教学责任心强,教学作风严谨、细致,教学效果优良,曾在原三分院主办的“青年教师讲课基本功比赛”中荣获二等奖中第一名,03年在国家教委本科教学评估中受到听课专家的好评。
参与完成1项国家“八五”攻关项目及多项横向课题,编著并由浙大出版社出版25万字教材《电子测量自学指导书》。
程知群男,1964年3月出生。
1986年和1995年在合肥工业大学半导体器件与微电子学专业分别获学士和硕士学位,2000年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并获所长奖学金和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称号。
2001年8月和2002年8月分别在清华大学微波专业进修“微波集成电路和射频子系统设计”专题;2003年10月在法国巴黎UMS 公司进修“MMIC设计与制造工艺”专题;2004年2月到2006年8月在香港科技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现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微电子CAD研究所研究员,电路与系统方向研究生导师,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先后从事半导体器件(如GaAs和GaNHEMT等)研究、射频/微波集成电路与系统研究。
已在国家一级期刊、国际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60 余篇论文,发明专利3项。
目前主要研究领域为:应用于无线通信领域射频单片集成电路(如:低噪声放大器,混频器,压控振荡器,锁相环,频率合成器,功率放大器,滤波器,调制解调器等),新型半导体器件(如:基于GaN材料的PHENT器件)的大信号建模建库研究,特殊应用的超宽带电路研究,射频收发前端的系统集成研究。
高惠芳女,1965年8月生,浙江省嘉兴市人,电子信息学院副教授。
1986年毕业于郑州工学院,获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学士学位,1986年9月至1989年3月在天津大学自动化系读研究生,获理论电工专业硕士学位。
毕业后一直在高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讲“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数字电路”、“电子设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等课程,主持和参加校级、浙江省科技厅、横向课题多项,在《电子技术应用》、《仪表与检测》、《电力电子技术》、《电工技术》、《电工杂志》等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主编和参编教材各1部。
研究方向为单片机控制技术,电子设计技术等,2006年获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
高明煜1963年生,男,毕业于浙江大学电力电子技术专业,获硕士学位。
现为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电子系统集成研究所副所长,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浙江赛区专家组副组长,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类学科竞赛组委会副主任兼专家组组长,浙江省电源学会理事。
曾主持研究开发浙江省科学技术厅重大科技攻关项目2项、面上科技攻关项目4项,另外为企业研制的横向课题10多项,目前致力于汽车电子技术、嵌入式系统应用、电子系统集成等应用研究,目前正在进行的研究项目有:车辆行驶综合信息系统、车载多功能GPS导航器、车载D类功率放器、汽车前照灯控制系统等项目,2007年实到科研经费近100万元。
讲授的专业课程有:《电子系统设计》、《电力电子技术》、《集成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现代电子技术》等。
顾梅园女,1979年12月出生,浙江普陀人。
毕业于杭州电子工业学院,获硕士学位、讲师。
曾经主讲过《电路分析》、《模拟电子电路》、《电路分析实验》和《脉冲与数字电路实验》等课程。
现负责全院的《电子技术仿真软件使用》短学期实践环节。
曾荣获校第四届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一等奖。
发表教学科研论文数篇。
至今在电子信息学院系统集成研究所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主要研究领域为:无线数据通信。
官伯然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
曾主讲本科生《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波器件与电路》、《微波技术基础》,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矩量法》、《电磁场数值分析》、《高等微波网络》、《高等电磁场理论》和《微波系统工程》等课程。
有26年高校教学经验,注重教学法研究和教材建设,注重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和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70余篇。
科研成果先后获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及其他奖励。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电磁场理论与微波技术、移动通信与微波通信技术、电磁孤子理论及其应用、超导电子技术等。
胡体玲女,1977年5月生,河南潢川人,讲师。
1998年参加工作,主要从事教学活动。
2004年获得南京理工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工学硕士学位。
2007年获得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毫米波精确探测与目标识别、电路与系统方面的研究,已发表论文10余篇。
现主要承担《模拟电子电路实验》、《线性电子线路实验》的教学工作。
华柏兴男,1952年6月出生,浙江省龙游县人, 高级实验师,现任模拟电子电路实验室主任,线性电子电路实验课程负责人。
77年3月毕业于本校的电子技术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到至今。
其中84年9月至87年7月在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在职就读电气工程专业,并于87年7月毕业。
在高校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已经31年,具有丰富且广泛的实践教学经验与技能,曾独立主讲和任教的课程有:“电路与电子学实验”、“线性电子电路实验”,“模拟电子电路实验”、“数字系统课程设计”、“电子系统综合课程设计”等15门课程。
还担任电子信息工程等6个专业的本、专科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
教学责任心强,教学效果良好。
主编并出版了《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电路与电子学实验》、《线性电子电路实验》等教材5部,参编教材一部。
长期从事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技术的应用与研究的科研和教学以及相关实验室的建设、实验教学的改革与研究以及纵向和横向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主持和参加的研究课题20项,其中有省部级及以上的课题6项,厅局级及以下的课题14项。
在核心期刊或杂志上发表了学术论文6篇。
被学校评为2006年度毕业设计优秀指导教师,所主持的“电子电路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项目荣获了2006年度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所主编的《线性电子电路实验》和参编的《电子线路实习指导教程》两部教材获选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黄海云男,硕士,讲师。
曾主讲课程有“微电子概论”、“电子设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导论”。
指导本科学生工程实践和毕业设计数十人。
主要研究方向为模拟/射频集成电路设计、主持浙江省教育厅项目1项,主要参与国家基金2项,主要参与省自然基金与省科技计划项目3项,2005年被评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优秀指导教师,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黄继业,男, 讲师,杭州电子工业学院电子工程专业毕业。
主讲课程有:EDA技术、单片机、电子设计、嵌入式系统应用、SOPC技术及其应用、传感器原理及其应用等;指导单片机课程设计、电子设计实验;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及工程训练;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学生竞赛;与潘松老师合著《EDA技术实用教程》、《现代DSP技术》、《SOPC技术实用教程》、《EDA技术与VHDL》、《EDA技术实用教程(Verilog版)》;发表论文多篇,主持或参加多项省科技厅重点科研项目,参与完成多项企业项目,涉及遥测遥控、深海探测、航空电子、便携式或手持设备、光通信等方面。
胡冀男,1977年7月出生,硕士,讲师,毕业于杭州电子工业学院,研究方向智能传感器及传感器网络。
在国内外各级刊物上发表了数篇中、英文学术论文;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技重点科研项目研究。
已讲授课程:数字电路、可编程控制器、单片机原理、现代电子技术等课程。
李训根男,工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已在《电路与系统学报》等国内外杂志上发表十余篇论文。
目前承担着浙江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一项、浙江省教育厅高校科研计划项目一项、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一项及多项横行课题等课题。
作为主要参与者参与了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武器装备预研基金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研究工作。
讲授的专业课程有:《集成电路设计原理》、《电路与电子学》、《嵌入式系统设计原理及应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布图理论和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