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验收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原材料取样、检测安全操作规程

原材料取样、检测安全操作规程

原材料取样、检测安全操作规程1. 引言原材料的取样和检测是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

本操作规程旨在确保原材料取样和检测的安全性,以及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2. 术语和缩略语•原材料:指用于生产过程的物质或组分。

•取样:从原材料中获取样本。

•检测:对样本进行分析和测试。

•安全性:保护人员、设备和环境免受潜在危害的能力。

3. 原材料取样的安全操作规程3.1 取样区域准备1.在取样区域周围标明警示标志,提醒人员进入该区域需采取适当的措施。

2.确保取样区域干净整洁,并清除可能导致污染的物质。

3.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设备,例如手套、护目镜等。

3.2 取样容器准备1.使用符合相关标准的取样容器,确保容器无杂质和污染。

2.在容器上标明原材料名称、取样日期和取样点信息。

3.3 取样工具选择1.根据原材料属性和取样要求选择适当的取样工具。

2.保证取样工具的清洁,并在不同原材料之间使用不同的工具,以防止交叉污染。

3.4 取样过程1.在取样前,确保取样工具和容器已彻底清洁和消毒。

2.使用合适的方式从原材料中取样,避免接触其他污染物。

3.确保取样数量足够,以满足后续检测的要求。

4.将取样容器密封,并在表面标明取样编号。

3.5 取样后处理1.将取样容器妥善存放于适当的环境中,避免污染和损坏。

2.清洗和消毒取样工具,并储存于干燥和整洁的地方。

3.根据取样程序的要求,进行取样记录和文件的归档。

4. 原材料检测的安全操作规程4.1 检测区域准备1.在检测区域设置必要的警示标志,并限制非授权人员进入。

2.确保检测区域干净整洁,以防止样品污染。

3.定期进行设备检测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4.2 检测工具和试剂准备1.选择适合的检测工具和试剂,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

2.检查检测工具和试剂的保质期和适用范围,并遵循使用说明。

4.3 样品准备1.根据检测要求,准备样品并确保样品的代表性。

2.遵循正确的样品处理步骤,以防止污染和误差。

4.4 检测过程1.确保检测人员熟悉检测方法和仪器操作。

原材料进场检验及储存管理制度

原材料进场检验及储存管理制度

原材料进场检验及储存管理制度为了保证用于广清城际施工的原材料质量,指导现场材料人员对进场材料的验收、储存、保管,按城轨工程施工技术规范和质量验收标准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1)物资验收1)数量的验收,对螺纹钢、圆钢采用理论计算,对盘条、钢绞线、散装水泥等过磅计重,对地材采用过磅和收方结合的方法。

2)质量验收。

2.1外观验收:首先要对物资外观质量进行检验,检查外观有无变质、残破、锈蚀、变形、缺陷:检查包装是否完好,有无破损、油污、潮湿,核对产品名称、牌号、型号、规格是否与合同、规范相符。

2.2理化检验:其次对物资的物理、化学性能等内在质量要通知驻地监理见证取样,并填写试验委托单送试验部门检测,试验部门书面出具的试验报告单是判断物资是否合格的最终标准。

3)验收程序3.1钢材、钢铰线等从材料厂供应基地送到工地的材料,由材料厂负责取样检验,材料员在收料时,要向材料厂索要质保书和试验报告,并检查是否与实物相符,同时请现场监理验收及办理《进场材料/构配件/设备报验单》。

3.2由厂商直接供应到工地的结构性材料,到货时材料员要按第2.3条所规定的批次,通知试验室联系驻地监理旁站取样,并填写试验委托单,到监理认可的试验室检验。

同一批次物资经验收合格后,材料员及时作须监理确认的一式五份的《物资进货验收合格记载清单》,自留一份,监理单位一份,报物机部一份,工地材料厂二份。

依据见证试验委托单和试验报告,请监理签认《进场材料/构配件/设备报验单》。

3.3数量验收和外观质量检验必须在1个作业日内完成,理化检验由物资人员通知试验室共同取样,合格与否以试验报告单为准。

3.4数量或质量的验收出现与合同、到货单据、规范等不符时,立即对该批物资单独存放,单独标识,并报物机部。

3.5物资经验收后要填写入库物资验收登记簿,不同批次物资的出厂合格证、质量证明书、检验报告等质量记载文件要相应进行编号、登记。

4)物资的标识4.1物资经验收后,要有正确、清楚的标识。

原材料质量控制标准

原材料质量控制标准

原材料质量控制标准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最终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为了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标准和控制措施。

本文将从原材料采购、验收、储存和使用等方面探讨如何建立和执行原材料质量的控制标准。

一、原材料采购1. 供应商评估为保证原材料的质量,首先需要对供应商进行评估。

根据供应商的资质、生产能力、资金实力、管理水平等进行综合评估,筛选出合格的供应商。

2. 采购合同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时,应明确原材料的技术要求、数量、交货期限、价格和质量标准等关键信息。

合同中应包含有关原材料质量控制的条款,明确供应商的责任和义务。

二、原材料验收1. 规范验收流程建立完善的原材料验收流程,明确验收人员的职责和要求。

包括对外观、尺寸、重量、包装完整性等方面进行检查,确保原材料符合技术要求。

2. 严格抽样检测对每批原材料进行抽样检测,确保样品与整批原材料的质量相符。

检测项目应涵盖原材料关键指标,如化学成分、物理性能等。

三、原材料储存1. 区分存放将不同种类的原材料进行分类存放,避免相互污染。

另外,在存放时要注意通风、防潮、防火等要求,确保原材料的质量不受环境影响。

2. 质量追溯建立原材料的质量追溯制度,记录原材料的生产日期、批次、供应商等关键信息。

一旦发现质量问题,能够及时查找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四、原材料使用1. 校准设备确保使用的设备具备合适的校准标准,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对常用设备进行定期校准,确保其精度和可靠性。

2. 严格操作规程员工需要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原材料的使用,避免出现操作失误,导致原材料质量问题。

3. 环境要求为确保原材料使用过程中的质量稳定性,需要控制相关的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灰尘等,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

五、质量记录和分析建立完善的质量记录系统,记录原材料的质量信息、使用情况和质量分析结果等。

通过对质量数据的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不断改进原材料质量控制。

总结:原材料质量控制是确保最终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

工程原材料验收制度

工程原材料验收制度

工程原材料验收制度一、目的和范围为了规范工程原材料的验收流程,确保原材料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特制定本验收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参与工程建设的原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钢材、水泥、砂石、木材、电气材料等。

二、组织机构1. 成立专门的原材料验收小组,由项目负责人担任组长,技术负责人和质量监督人员为成员。

2. 验收小组负责制定验收计划,组织验收工作,并对验收结果负责。

三、验收程序1. 原材料到货前,供应商需提供产品合格证明、检测报告等相关证明材料。

2. 到货后,验收小组应对原材料进行外观检查,确认包装完好无损,标识清晰。

3. 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对原材料进行抽检或全检,确保其性能指标符合要求。

4. 对于关键原材料,应进行追溯性检验,以确保来源可靠。

5. 验收合格的原材料方可入库使用;不合格原材料应立即隔离并通知供应商处理。

四、记录与报告1. 验收过程中的所有检验数据和结果应当详细记录,并由验收小组成员签字确认。

2. 若发现原材料不合格,应形成书面报告,明确不合格原因和后续处理措施。

3. 定期对原材料验收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验收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五、责任与奖惩1. 严格执行原材料验收制度,对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原材料擅自使用的单位和个人,将依法追究责任。

2. 对于在原材料验收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或单位,给予表彰和奖励。

3. 对于因原材料质量问题导致的工程质量事故,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六、其他事项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项目负责人负责解释。

2. 各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本制度进行适当调整,但不得违背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原材料、构配件和设备开箱验收规定范本

原材料、构配件和设备开箱验收规定范本

原材料、构配件和设备开箱验收规定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原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开箱验收工作,确保质量安全,提高工作效率,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原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开箱验收工作应遵循科学、公正、准确和高效的原则。

第三条开箱验收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业务知识和技能,并严格按照本规定执行开箱验收工作。

第四条开箱验收人员应保证开箱验收记录的真实、完整、准确,并及时将结果通报有关部门。

第五条开箱验收人员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对开箱验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异常情况进行处理和报告。

第六条开箱验收人员应保护原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知识产权,严禁泄露商业秘密。

第二章开箱验收流程第七条原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开箱验收应按照以下流程进行:(一)接收原材料、构配件和设备并查验封条和包装情况;(二)开箱检查原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外观是否完好无损;(三)检查原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标识和说明书是否齐全、准确;(四)查验原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质保书和检验证书是否符合要求;(五)进行必要的检测和试验,确认原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质量;(六)填写开箱验收记录,并签字确认。

第八条开箱验收人员应仔细核对开箱验收记录,确保准确无误。

第九条开箱验收人员应及时将开箱验收记录上报有关部门,并按照要求妥善保管相关文件和资料。

第三章相关责任和教育培训第十条有关单位应明确原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开箱验收责任人,确保开箱验收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第十一条开箱验收人员应接受相关部门的培训,提高开箱验收的专业水平。

第十二条开箱验收人员应严格遵守相关工作纪律和规章制度,确保开箱验收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第十三条开箱验收人员应自觉接受监督和检查,主动改进工作不足,提高工作质量。

第四章附则第十四条本规定由有关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

第十五条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以上为原材料、构配件和设备开箱验收规定范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原材料验收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原材料验收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原材料验收岗位安全操作规程1. 岗位背景原材料验收岗位是一个重要的岗位,主要负责对公司所引进的原材料进行检验、核对、登记等工作,以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公司的要求,同时也保障了生产过程的良好运行。

因此,在进行原材料验收工作时,需要遵守严格的操作规程,保障岗位的安全。

2. 岗位要求•岗位人员应具有相关领域专业技术或经验,并接受过相关在线或离线的安全培训。

•岗位人员应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岗位人员应仔细、耐心、负责任地处理原材料验收工作。

•岗位人员应全天候保持高警惕状态,及时发现和处理岗位安全事故和问题,保障自身安全和公司的正常运转。

3. 安全操作规程3.1 安全防护用品及设备在操作前,必须佩戴下列安全防护用品:•贴身衣物及鞋子:穿戴安全、防护性能好的衣、带、鞋,不穿短裤,不穿遮阳帽。

•手套:应按岗位要求选用防护用手套。

•呼吸器:在储存潮湿的原材料、有毒或有化学气味的原材料的地方工作时,应佩戴呼吸器。

3.2 原材料检验操作1.送样检验在工作中,遵循以下要求:•将原材料样品单独放在样品袋内,并标记清楚,应先验证样品标签和样品名称。

•确认不含有有害物质及符合检验的标准后方可收取样品进入实验室。

2.检验操作•检测设备使用前,应进行仔细检查,确保所有设备运转正常且符合安全规定。

•检测时,要根据现成的操作规范操作,比较检测结果,并标记检测结果。

•如有异样,及时报告领导,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紧急措施。

3.原材料存储•储存地点应防护热、潮湿、通风、干净等合适的条件。

•储存区域要分类管理,能够区分一般货物放置区、危险原材料放置区域、不同原材料的放置区域等。

•储存物品要仔细核对,二次确认储存物品标签;储存物品应易于分类管理。

4. 安全事故处理•如果出现问题,首先要立即戴上安全帽,通知领导并紧急报警和紧急停机。

•遇到较大的问题,要以现场为中心,迅速扩展到周边地区,并立即启动公司的紧急计划。

5. 紧急情况处理流程在应对急难险重突发情况时,要按照以下提示规范处理流程:•立即与领导或安全负责人联系通报;•拨通安全报警电话,及时通知相关应急部门和领导及时到场;•在最短的时间内采取受控的措施,保证人员及物质的安全;•停止不安全的工作方式和存在的隐患。

检验规程

检验规程

原辅材料检验规程1 目的规范原辅材料进厂的检验方法,从源头上确保产品质量和保障生产的顺利进行。

2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质检员、仓管员和相关部门对原辅材料的进厂检验。

3 操作规程3.1抽样方法:对于每批购进的原辅材料,原材料检验员对质量证明文件、合格证等标识进行验证。

如需进厂化验,由原材料保管员通知检测中心到现场取样化验。

3.2检验和试验方法进货产品按原材料有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企业标准中规定的方法及本标准、附件所规定的检验项目进行检测,符合标准规定判断为合格,允许进库。

不合标准规定的,判断为不合格,不合格品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

3.3检验和试验记录3.3.1 对不需要抽样化验进货产品,经检验员验证合格后填写“进货产品检验报告单”。

3.3.2 对需要抽样进行化验分析的进货产品,由原材料进货检验员验证后,根据“化验报告单”填写“进货产品检验报告单”,并将“化验报告单”附后。

3.3.3 进货产品检验报告单一式两份,一份作为入库或退货依据,另一份报品管部存档。

3.3.4 “进货产品检验报告单”判定合格由原材料保管员入库,并查点进货的数量和重量,不符合要求立即报告。

附录一:原辅材料验收方法附录二::顾客来料加工进厂检验与合格判定表4相关文件4.1《铝合金挤压圆铸锭内控标准》4.2《进货产品检验报告单》5 附件(无)挤压用圆铸锭检验规程1 目的规定挤压用圆铸锭抽样规则、检验频次、检验方法、使用仪器和判定原则等,确保投入使用的圆铸锭符合内控标准,满足使用要求。

2 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本公司生产或外购挤压用圆铸棒的检验。

3 职责品管部——按照本检验规程的内容对公司生产或外购的圆铸锭进行严格检验。

铸棒供应商——按照圆铸锭内控标准的要求和本规程严格控制铸锭质量,并做好自检工作。

4 检验规程6 相关文件6.1 《铝合金挤压圆铸锭内控标准》6.2 《原辅材料检验记录》6.3 《铝合金成分分析原始记录》6.4 《低倍检测原始记录》7 附件(无)挤压过程检验规程1 目的为提高公司产品质量,增强顾客满意,减少质量问题的批量报废,特制定本规程。

(整理)原材料检验操作规程

(整理)原材料检验操作规程

目录山香圆叶检验操作规程SX—JS—ZB—02—001 (1)大青叶检验操作规程SX—JS—ZB—02—002 (4)大黄检验操作规程SX—JS—ZB—02—003 (7)石膏检验操作规程SX—JS—ZB—02—004 (12)薄荷脑检验操作规程SX—JS—ZB—02—005 (15)板蓝根检验操作规程SX—JS—ZB—02—006 (17)磷酸苯丙哌林检验操作规程SX—JS—ZB—02—007 (20)盐酸小檗碱检验操作规程SX—JS—ZB—02—008 (25)甲氧苄啶检验操作规程SX—JS—ZB—02—009 (30)对乙酰氨基酚检验操作规程SX—JS—ZB—02—010 (34)马来酸氯苯那敏检验操作规程SX—JS—ZB—02—011 (37)双氯芬酸钠检验操作规程SX—JS—ZB—02—012 (40)盐酸吗啉胍检验操作规程SX—JS—ZB—02—013 (43)牛黄(人工)检验操作规程SX—JS—ZB—02—014 (45)穿心莲检验操作规程SX—JS—ZB—02—015 (48)土霉素碱检验操作规程SX—JS—ZB—02—016 (52)糊精检验操作规程SX—JS—ZB—02—017 (54)乙醇检验操作规程SX—JS—ZB—02—018 (56)滑石粉检验操作规程SX—JS—ZB—02—019 (59)淀粉检验操作规程SX—JS—ZB—02—020 (61)硬脂酸镁检验操作规程SX—JS—ZB—02—021 (64)聚乙二醇6000检验操作规程SX—JS—ZB—02—022 (67)聚丙烯酸树脂Ⅳ检验操作规程SX—JS—ZB—02—023 (69)明胶检验操作规程SX—JS—ZB—02—024 (72)二甲硅油检验操作规程SX—JS—ZB—02—025 (76)聚山梨酯80检验操作规程SX—JS—ZB—02—026 (78)羟丙甲纤维素检验操作规程SX—JS—ZB—02—027 (81)感冒茶干浸膏检验操作规程SX—JS—ZB—02—028 (84)二氧化钛检验操作规程SX—JS—ZB—02—029 (85)丙二醇检验操作规程SX—JS—ZB—02—030 (88)蔗糖检验操作规程SX—JS—ZB—02—031 (91)蓖麻油检验操作规程SX—JS—ZB—02—032 (93)川蜡检验操作规程SX—JS—ZB—02—033 (95)附录药品及成方制剂显微鉴别法 (1)薄层色谱法 (3)干燥失重测定法 (4)灰分测定法 (5)高效液相色谱法 (6)重金属检查法 (8)砷盐检查法 (9)熔点测定法 (10)旋光度测定法 (11)杂质检查法 (12)水分测定法 (13)浸出物测定法 (14)炽灼残渣检查法 (15)紫外分光光度法 (16)相对密度测定法 (17)PH值测定法 (18)凝点测试法 (19)黏度测定法 (20)折光率测定法 (22)气相色谱法 (23)溶液颜色检查法 (24)脂肪与脂肪油测定法 (25)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山香园叶的性状、鉴别和检验方法的操作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材料验收操作规程
1、原辅料入厂后,将送货单及检验报告单交于仓库管理员。

2、仓库管理员通知采购质检员,并将原辅料检验报告单交于采购质检员。

3、采购质检员对到货的原辅料依据《原辅料验收标准》进行抽样检查。

4、抽好样后,采购质检员将依据《原辅料验收标准》的具体内容对样品进行外观质量的检查,检查的内容主要是原辅料的规格、型号、尺寸和表面质量,还有嗅觉以及味觉的检验,并对所有到货的原辅料填写《进货检验记录》,并注明检验结果。

5、采购质检员检验原辅料出现不合格时,在填写进货检验记录时注明不合格标识以及原因。

并按《原辅料不合格控制程序》联系厂家并进行退货处理。

6、未检验和未检验合格的原辅料不得入库以及投入生产使用。

7、采购质检员对原辅料进行抽样检验合格后,仓库管理人员根据到货原辅料供货单进行规格、型号、数量上的确认,确认无误后并在供货单上签字。

8、仓库管理人员对抽验合格以及规格、型号、数量都正确的原辅料进行最后入库存储。

采购部
2015年12月25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