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验收操作规程实用版
药品验收管理操作规程

药品验收管理操作规程
《药品验收管理操作规程》
一、目的
为了规范药品的验收工作,确保药品的品质和安全,制定本操作规程。
二、适用范围
本操作规程适用于医疗机构内各部门对药品的验收管理工作。
三、工作程序
1. 药品验收人员应在验收前进行认真查阅药品的配送单据,包括药品名称、规格、批号、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
2. 验收人员应在货物抵达时进行验收,首先检查包装是否完好无损。
3. 然后按照配送单据检查药品的信息是否与之相符,如厂家、规格、批号、生产日期、保质期等。
4. 对于液体制剂和注射剂,验收人员还需检查药品的外观和颜色是否正常。
5. 验收过程中,如发现药品有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上级并进行记录。
6. 验收完成后,验收人员应在配送单上签字确认,并将相关信
息记录在验收台账中。
四、质量管理
1. 验收人员应严格按照要求对药品进行验收,并对药品进行合理分置、妥善保管。
2. 发现问题情况时,应及时上报,并参与问题的处理和整改工作。
3. 定期对验收工作进行检查,对验收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确保质量安全。
五、责任追溯
1. 对于验收工作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应及时进行责任追溯,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2. 对于故意或严重疏忽的验收人员,医疗机构将进行严肃处理。
综上所述,药品验收管理操作规程对医疗机构的药品管理工作起到了重要的规范和指导作用,有助于确保药品的品质和安全,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
药品验收操作规程

药品验收操作规程药品验收是医疗卫生机构与药品供应商之间的一项关键环节,对于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医疗卫生机构需要制定药品验收操作规程,以下是一个大致的药品验收操作规程,供参考。
一、总则1.1 本操作规程的编制目的是为了规范医疗卫生机构对药品的验收工作。
1.2 本操作规程适用于医疗卫生机构的药品验收工作。
1.3 本操作规程的内容包括对供应商提供的药品进行外观检查、性状鉴别和含量测定等方面的要求。
1.4 本操作规程的执行人员应经过相应的药品验收培训,并了解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
二、药品验收前准备2.1 药品验收前,应准备好验收记录表、验收工具和设备,并进行必要的校准。
2.2 验收记录表应包括药品名称、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限、供应商名称、数量和验收结论等信息。
三、药品外观检查3.1 药品外观应符合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如颜色、形状、气味等。
3.2 对于外观有疑问或缺陷的药品,应按规定进行详细记录,并视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如退货、报废等。
3.3 对于液体制剂,应注意其悬浮物、杂质等。
四、性状鉴别4.1 对药品的性状进行鉴别,包括外观、质地、溶解性等。
4.2 通过对药品性状的鉴别,判断其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
五、含量测定5.1 对药品的含量进行测定,包括定量测定和溶解度测定等。
5.2 定量测定应采用合适的方法和仪器设备,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3 对于未达到规定标准的药品,应按规定进行退货或报废处理。
六、验收结论6.1 根据药品的外观检查、性状鉴别和含量测定等结果,对药品的验收结论进行判断。
6.2 验收结论应准确、明确,并在验收记录表上进行记载。
七、验收结果处理7.1 对于合格的药品,应按照其规定的保存条件进行储存。
7.2 对于不合格的药品,应按规定进行退货或报废处理,并进行相应的记录和报告。
7.3 针对药品验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进行整改,并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
以上是一个大致的药品验收操作规程,医疗卫生机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制定和调整。
药店药品验收操作规程

药店药品验收操作规程目的:为检验和验证药品质量,保证从合法渠道进货,按合同要求,使入库药品质量合格而制定本操作规程。
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本公司所订购的所有药品的验收入库管理。
依据:根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
责任人:验收员内容1、收货请验药品到货,收货员通过查询采购记录,对照随货同行单及实物确认相关信息确认收货后系统自动生成购进记录,通知验收员验收。
2、验收员凭收货员签字的随货同行单,严格按照《药品验收管理制度》的规定对到货药品进行验收。
2.1验收员点击{采购管理-验收管理-质量验收},打开窗口选择需验收的品种,对照实物逐项检查验收,录入药品的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到货数量、验收结果等内容,按验收情况确认合格品数量、不合格品数量、复验品数量、拒收数量,点击{采购管理-验收管理-进货单验收确认},确认后系统自动生成验收记录。
2.2直接判定不合格的药品有:未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生产的、整件包装无出厂检验合格证的、标签说明书内容不在批准范围内的、购自不合法企业的、性状外观与合格品有明显差异的、内外包装有明显破损或封口不严的药品。
2.3检验结果的判定:验收员按规定验收合格的药品,可直接判定合格结论;凡判定不合格的或有疑问时,应报质管部确定,必要时送法定认可的检验部门检验,为假药、劣药则报当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2.4验收药品应按照药品批号查验同批号的检验报告书,加盖公司质检专用章扫描到计算机系统中储存。
2.5验收时应对药品的包装、标签、说明书及有关要求的证明或文件进行逐一检查。
对于相关证明文件不全或内容与到货药品不符的,不得入库,并交质管部门处理。
2.5.1包装质量检查:外包装应检查包装箱是否牢固、干燥;封签、封条有无破损;包装箱有无渗液、污损及破损;外包装上应清晰注明品名、规格、产品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贮藏、包装、批准文号及运输注意事项或其他标记,如非处方药品标识等。
药品验收操作规程

药品验收操作规程药品验收是指对药品进行质量、安全、合法性等方面的鉴定判断,任何药品在入库前都必须进行标准化验收,以确保药品的质量安全、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
药品验收操作规程如下:一、验收前准备1. 合理的布局:药品验收区应该设在单独的房间,避免杂物干扰,保证验收工作顺利进行。
2. 验收工具和设备:验收工具应该准备酒精、药检盒、手套、放大镜、药事秤、药事计算器、验收记录表等。
3. 验收人员准备:验收人员需熟悉国家相关药品标准和验收要求,懂得药品外观和包装瑕疵的鉴别。
二、药品验收流程1. 检查药品标签:在验收过程中,首先要检查药品的包装是否完整,生产厂家是否可靠,药品标签是否完整、内容是否清晰,以基本确认这批药品的安全性和合法性。
2. 观察药品外观:观察药品的外观是否一致,药品是否有异味或变色,是否有斑点或成分沉淀等瑕疵。
3. 检查药品质量指标:检查药品的质量指标是否达标,如相关药品需要进行颗粒度、酸度、有机杂质等指标检测,验收人员应该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检测。
4. 检查药品包装:检查药品包装是否完整、密封,是否有破损、渗漏等缺陷。
5. 鉴别药品真伪:验证药品真伪,需进行外观检查、颜色比较、字迹鉴定、药材香味鉴定、疏松度查看等操作。
6. 清点药品数量:清点药品数量,确认是否与发货单上所列数量相符。
如有疑问,需及时与供应商联系查明原因。
三、验收后处理1. 合格药品:对于经过严格检测验收的药品,核对检测结果无误,应及时分门别类地放到库房储存。
2. 不合格药品:若有所发现药品不符合验收标准,应采取退货/置换等操作,并将不合格药品的情况及处置情况记录在药品验收记录表中。
3. 验收记录:药品验收人员应及时将药品的质量指标、数量、日期、批号等信息记录在“药品验收记录表”上,并妥善保存。
通过按照上述操作规程进行药品验收,能够有效保障药品的质量和安全,合理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药品验收是药品使用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工作人员应该认真按照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每批药品的品质都经受严密的检验和鉴定。
药品入库验收操作规程

药品入库验收操作规程1. 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药品入库验收操作流程,确保药品入库的质量和安全。
2. 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药品入库验收环节。
3. 定义•药品:指各类药物及医药制剂。
•入库:指将药品从供应商处转移到仓库中的过程。
•验收:指对进货的药品进行检查、确认合格与否的过程。
4. 药品入库验收操作流程以下为药品入库验收的详细操作流程:4.1 到货确认1.仓库管理员在供应商发货前,提前与供应商确认预计送达时间。
2.收到供应商送来的药品时,立即与送货单进行对照,确认药品种类、规格、数量是否与订单一致。
3.如有差异,及时与供应商联系并记录。
4.2 外观检查1.检查药品包装是否完好、密封是否完好,是否有明显的变质、污染等现象。
2.观察药品外观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如有任何疑问或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通知质量控制部门。
4.3 标签核对1.核对药品标签与送货单的信息是否一致,包括药品名称、规格、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等。
2.如发现标签与送货单信息不符,应及时与供应商联系并记录。
4.4 药品数量检查1.对每一种类的药品进行数量检查,确保与送货单上所列的数量一致。
2.如发现药品数量与送货单不符,应记录并与供应商确认。
4.5 质量检查1.根据药品的特性,选择合适的质量检验方法进行检验,包括外观、质量指标等。
2.如发现药品质量存在问题,应立即通知质量控制部门并记录。
3.如需要对药品进行取样检验,应按照相应标准进行采样,并将样品送至质量控制部门处理。
4.6 入库处理1.经过以上检查合格的药品,按照规定的位置和要求进行分类、归档。
2.药品应储存在规定的温度、湿度和环境条件下,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
5. 记录与报告1.所有药品入库验收情况应及时记录,包括到货确认、外观检查、标签核对、数量检查、质量检查等内容。
2.如发现药品质量问题,应及时通知质量控制部门,并按照相关程序进行处理。
3.报告所有入库情况及问题给相关部门,以便进一步分析和处理。
药品质量验收操作规程

药品质量验收操作规程药品质量验收操作规程为保障药品质量和安全,药品质量验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药品质量验收的操作规程必须严格遵循GMP要求,以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一、验收前准备工作1、药品质量验收前,必须进行准备工作,包括检查验收设备、工具和资料是否准备完整。
2、验收人员必须对药品质量验收的标准有充分的了解,并掌握验收操作规程的要求,遵循GMP要求严格执行。
3、药品质量验收前必须对验收装置、设备、仪器进行校准,并保证准确可靠。
4、严格执行验收操作流程,确保每道工序的验收结果都符合质量标准。
5、验收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GSP规定,做到合理保存验收记录和文件。
二、验收的具体流程1、药品质量验收的流程包括:货物进仓、货物检验、货物验收。
2、药品进仓时必须进行检查,检查货物是不是符合验收标准并且没有破损和误报,确认货物是否正确放置。
3、检查货物外观,是否合规,检查药品的包装是否完整,是否符合规定,确认是否被污染。
4、药品检验包括多个环节:首先进行一般性质量检验,包括:外观、颜色、气味、味道是否正常,是否有异味或者变质痕迹。
5、对药品要按标准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和生物学测试。
化学成分分析是指对药品的药物成分进行检测和识别,检测药品的有效成分是否满足质量标准。
生物学检测则是对药品的理化特征进行检测和验证。
6、对于有机食品或者是保健品等特殊药品需要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质量检验,对于这些药品,质量检验将非常重要,必须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测试。
三、验收后处理工作1、药品质量验收后,必须做好验收记录,记录验收结果,包括验收人员、验收时间、验收标准、验收结果、验收结论等内容。
2、验收结果如存在问题,必须及时进行整改和修正,并记录到验收记录中,并及时上报上级领导。
3、验收合格的药品必须立即入库,注意分类和区别储放,保证储存环境整洁卫生。
四、验收注意事项1、药品质量验收前必须对验收规程仔细研读,对验收要求和标准要充分了解。
药品质量验收操作规程

目的:制定药品质量验收操作规程,严防不符合质量标准或疑似假、劣药品流入本公司。
范围:适用于所有采购到货和销后退回药品的验收。
责任:验收员、质管部负责实施本规程。
规程内容:一、验收检验抽样原则1、验收抽取的样品应具有代表性,采用随机原则逐批号抽取。
2、抽样方法及数量:2.1.应按药品的堆码情况随机抽取整件药品;2.2.抽取整件数量:2件以下,全部抽取;2件至50件以下的至少抽取3件,50件以上,每增加50件,增加抽取1件,不足50件按50件计;2.3.整件药品存在破损、污染、渗液、封条损坏等包装异常的,要开箱检查至最小包装;2.4.对抽取的整件药品,从每件上、中、下的不同位置随机抽取3个最小包装进行检查,对存在封口不牢、标签污损、有明显重量差异和外观异常等情况的,至少再增加加一倍抽样数量,进行再检查;2.5.非整件药品应逐箱检查,同一批号的至少随机抽取一个最小包装进行检查;2.6.生产企业有特殊质量控制要求或者打开最小包装可能影响药品质量的、外包装及封签完好的,实施批签发管理的生物制品,可不开箱检查。
3、销后退回药品验收抽样:整件包装完好的,数量在2件及以下的全部抽样检查;数量在2件以上至50件以下的至少抽取6件;整件数量在50件以上的每增加50件,至少增加抽样检查2件,不足50件按50件计,从每整件上、中、下位置随机抽取6个最小包装检查,对存在封口不牢、标签污损、有明显重量差异或外观异常等情况的,至少再加一倍抽样数量进行检查,零货及拼箱的,每件须抽样检查至最小包装;必要时送药品检验机构检验。
二、验收依据1、供货单位销售票单、销后退回凭证;2、《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3、《药典》、药品法定质量标准、《药品注册批件》或《再注册批件》;4、进口药品依据《进口药品注册证》、《进口药品检验报告单》或《进口药品通关单》;5、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规定。
三、药品质量验收内容与要求1、验收药品时按照批号逐批查验药品的合格证明文件:1.1.按照药品批号查验同批号加盖了供货单位质量管理专用章原印章的药品检验报告书,或索取批发企业电子数据形式的药品检验报告书(确定其合法性和有效性);1.2.验收实施批签发管理的生物制品时,必须有加盖供货单位药品检验专用章或质量管理专用章原印章的《生物制品批签发合格证》复印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另有规定的除外。
药品验收管理操作规程

药品验收管理操作规程药品验收管理操作规程一、目的和范围本操作规程的目的是规范药品验收管理工作,确保药品质量安全,适用于医疗机构、药店等单位进行药品验收工作。
二、资质和人员要求1. 药品验收人员应具备药学专业知识,具备相关工作经验;2. 药品验收人员应具备相关考核合格证书;3. 药品验收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不定期进行专业知识的更新。
三、验收前准备工作1. 制定验收计划,明确验收范围和要求;2. 完成验收所需的验收设备和工具的准备;3. 完成验收文件的准备,包括药品验收记录表格、药品验收标签等。
四、药品验收流程1. 接受供货商送来的药品,核对送货单与实际药品数量是否一致;2. 核实药品包装是否完好无损,无任何异常现象;3. 检查药品标签和说明书,核对药品名称、规格、生产日期、有效期等信息;4. 检查药品外观,确保药品颜色、形状、气味等与正常情况一致;5. 针对特殊药品,如冷藏药品、易变质药品等,需进行相应的温度、湿度监测;6. 进行抽样检验,根据相应的验收规范和标准进行质量检查;7. 做好药品验收记录,包括供货商信息、药品信息、验收结果等;8. 对不合格的药品进行相应处理,如退货或报废;9. 完成验收工作后,对验收区域进行清理和消毒。
五、质量控制要求1. 验收前应充分了解所需验收的药品的性质、规格和质量要求;2. 药品应按照规定的条件储存和运输,确保药品质量;3. 药品的包装和标签应完好无损,标签应清晰可读;4. 药品应正确存放,避免与其他药品混淆;5. 药品应定期进行质量监测,确保质量符合要求;6. 验收人员应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手部交叉污染;7. 验收结果应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确保及时处理问题。
六、不合格处理1. 对不合格的药品,应立即向供货商报告,并请求相关处理;2. 不合格的药品应标示出来,避免误用;3. 对不合格的药品应记录详细信息,包括品名、批号、数量、不合格原因等;4. 不合格药品的处理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进行,包括退货、报废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F-ED-J7901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药品验收操作规程实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药品验收操作规程实用版
提示:该操作规程文档适合使用于工作中为保证本部门的工作或生产能够有效、安全、稳定地运转而制定的,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设备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
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1.药品到货时,验收人员应当检查运输工
具是否密闭,如发现运输工具内有雨淋、腐
蚀、污染等可能影响药品质量的现象,应当通
知采购人员并报质量管理人员处理。
2.验收人员根据运输单据所载明的启运日
期,检查是否符合协议约定的在途时限,对不
符合约定时限的,应当报质量管理人员处理。
3.供货方委托运输药品的,企业采购人员
应当提前向供货单位索要委托的承运方式、承
运单位、启运时间等信息,并将上述情况提前
告知验收人员。
4.验收人员在药品到货后,要逐一核对承运方式、承运单位、启运时间等信息,不一致的应当通知采购部门并报质量管理人员处理。
5.药品到货时,验收人员应当查验随货同行单(票)以及相关的药品采购记录。
6.药品到货时,无随货同行单(票)或无采购记录的应当拒收。
7.药品到货时,随货同行单(票)记载的供货单位、生产厂商、药品的通用名称、剂型、规格、批号、数量、收货单位、收货地址、发货日期等内容与采购记录以及本企业实际情况不符的,应当拒收,并通知采购人员处理。
8.应当依据随货同行单(票)核对药品实物。
随货同行单(票)中药品的通用名称、剂
型、规格、批号、数量、生产厂商等内容与药品实物不符的,应当拒收,并通知采购人员进行处理。
9.收货过程中,对于随货同行单(票)内容中除数量以外的其他内容与采购记录、药品实物不符的,经采购部门向供货单位核实确认后,由供货单位提供正确的随货同行单(票)后,方可收货。
10.收货过程中,对于随货同行单(票)与采购记录、药品实物数量不符的,经供货单位确认后,应当按照采购制度由采购人员确定并调整采购数量后,验收人员方可收货。
11.收货过程中,供货单位对随货同行单(票)与采购记录、药品实物不相符的内容不予确认的,到货药品应当拒收,存在异常情况
的,报质量管理部人员处理。
12.验收人员应当拆除药品的运输防护包装,检查药品外包装是否完好,对出现破损、污染、标识不清等情况的药品,应当拒收。
13.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规范》要求,制定药品收货与验收标准。
14.对药品收货与验收过程中出现的不符合质量标准或疑似假、劣药的情况,应当交由质量管理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必要时上报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15.企业应当根据不同类别和特性的药品,明确待验药品的验收时限,待验药品要在规定时限内验收,验收合格的药品,应当及时入库,验收中发现的问题应当尽快处理,防止对药品质量造成影响。
16.验收记录包括药品的通用名称、剂型、规格、批准文号、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生产厂商、供货单位、到货数量、到货日期、验收合格数量、验收结果等内容。
17.验收记录包括验收人员姓名和验收日期。
18.验收不合格的药品,需注明不合格事项及处置措施。
19.冷藏、冷冻药品到货时,查验冷藏车、车载冷藏箱或保温箱的温度状况,核查并留存运输过程和到货时的温度记。
20.对未采用规定的冷藏设备运输或温度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拒收,同时对药品进行控制管理,做好记录并报质量管理部门处理。
21.验收药品应当按照批号逐批查验药品合
格证明文件。
22.对于相关证明文件不全或内容与到货药品不符的,不得入库,并交质量负责人处理。
23.验收药品应当按照药品批号查验同批号的检验报告书。
24.检验报告书应当加盖供货单位药品检验专用章或质量管理专用章原印章。
25.从批发企业采购药品的,检验报告书的传递和保存可以采用电子数据形式,但应当保证其合法性和有效性。
26.验收实施批签发管理的生物制品时,应当有加盖供货单位药品检验专用章或质量管理专用章原印章的《生物制品批签发合格证》复印件。
27.验收进口药品应当有加盖供货单位质量
管理专用章原印章的相关证明文件:《进口药品注册证》或《医药产品注册证》;《进口药品检验报告书》或注明“己抽样”字样的《进口药品通关单》;进口国家规定的实行批签发管理的生物制品,必须有批签发证明文件和《进口药品检验报告书》。
28.验收特殊管理的药品应当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29.对验收合格的药品,应当由验收人员写锰或营业人员办理入库或陈列手续,由仓储或营业人员建立库存或陈列记录。
30.对实施电子监管的药品,企业应当按规定进行药品电子监管码扫码,并及时将数据上传至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网系统平台。
31.企业对未按规定加印或加贴中国药品电
子监管码,或因监管码印刷不符合规定要求,造成扫描设备无法识别的,应当拒收。
32.监管码信息与药品包装信息不符的,要及时向供货单位进行查询、确认,未得到确认之前不得入库或上架,必要时向当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33.对于不符合验收标准的,不得入库或上架,并报质量管理人员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