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stern blot实验步骤
western blot 实验步骤

Western blot 之生理宝典样品的制备1. 收细胞1.1 从-20℃取出细胞裂解液和蛋白溶解酶抑制剂片剂,每2毫升细胞裂解液加四分之一片蛋白溶解酶抑制剂片剂,置于4℃冰上,此步骤需新鲜配制;1.2 取出灭菌EP管,做好标记,置于4℃冰上;1.3 取出六孔板(含有培养细胞),去培养基,每孔用10ml移液管加入4℃PBS 1ml,移去,每孔用移液枪加入60-100微升细胞裂解液(已加入蛋白溶解酶抑制剂),吹打,用细胞刮将贴壁细胞刮下,吹打,用移液枪吸到已标记的EP管中,置于4℃冰上,注意细胞刮每次刮完一孔用纸巾擦净,再刮下一个,刮的时候要保证各个方向都刮到。
1.4 如需保存,将EP管置于-80℃。
2. 收组织2.1 向放有组织的EP管中加入细胞裂解液(含PMSF),每250mg组织加入1ml裂解液,不足100µl的,补至100µl。
2.2 将含有裂解液的组织用干净镊子或小剪刀剪碎,越碎越好。
(冰上操作)3. 提蛋白3.1 将含有裂解液的细胞液或组织悬浊液用超声仪裂解(4℃冰上操作),每支离心管超声10次,每次1s。
每管超声后,超声仪金属头部需用PBS或蒸馏水清洗(洗瓶清洗),再用滤纸吸干。
超声仪金属头部不可插入EP管过深,否则会有细胞液溅出。
3.2 充分裂解后,4℃、12000r离心10min,取上清,快速加入到已标记的EP管中。
4. 测蛋白浓度4.1细胞蛋白液细胞密集时,则从原液中抽出5µl,再加30µl PBS,稀释7倍;细胞稀疏时,则从原液中抽出7µl,再加28µl PBS,稀释5倍。
剩余母液放入4℃。
4.2 组织蛋白从原液中抽取2µl,再加38µl PBS,稀释20倍。
剩余母液放入4℃。
4.3 用倍倍稀释法,制作标准蛋白梯度,即0.5、0.4、0.3、0.2、0.1、0.05、0.025µg/µl标准蛋白4.4 在96孔板内加入BCA工作液,每孔100µl,再将各浓度标准蛋白和稀释样品点入含有BCA液体的孔内,每孔10µl(BCA工作液配制时需要多配,以防不够用)。
westernblot法

Western blot,也称为蛋白质印迹或免疫印迹,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化学技术,用于分析样品中特定蛋白质的存在、细胞中特异蛋白质的半定量分析以及蛋白质分子的相互作用研究等。
下面是Western blot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一、实验步骤蛋白样品制备:从细胞或组织中提取蛋白质样品,常用的方法有细胞裂解、组织匀浆等。
蛋白定量:使用BCA蛋白浓度测定法等对蛋白质样品进行定量,以便后续的Western blot分析。
凝胶电泳:将蛋白质样品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电泳分离,根据蛋白质的大小和电荷进行分离。
转膜:将电泳分离后的蛋白质样品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膜上,以便进行后续的免疫检测。
免疫检测:使用特异性抗体对转移后的蛋白质样品进行免疫检测,抗体与目标蛋白质结合后,通过显色反应呈现阳性结果。
数据分析:对免疫检测结果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如条带大小、灰度值等。
二、注意事项实验前要充分了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流程,确保实验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蛋白样品制备过程中要保证细胞或组织充分裂解和匀浆,以获得更纯的蛋白质样品。
在进行Western blot分析前,要对蛋白质样品进行定量,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在转膜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转移缓冲液和转移时间,以保证蛋白质样品的完整转移。
在免疫检测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抗体和显色试剂,以保证免疫检测结果的特异性。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和软件,以保证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Western blot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化学技术,在蛋白质分析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在进行Western blot实验时,要严格遵守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western blot实验步骤

一、提取组织蛋白新鲜肺组织取20-30mg,减去气管,组织匀浆机研磨,100W超声3S,12000r/min离心37℃孵育30min,测OD562。
按所得结果定量到50微升计算上样量,将20微升上清分装到一个1.5ml的EP管,加5微升上样缓冲液,-20℃冻存。
二、煮样95℃,煮10min,待温度降到室温关闭机器,煮后的组织离心7500r/min,1min备用三、安装玻璃板,倒入电泳缓冲液,拔梳子,用进样针吸取计算的上样量上样,装好正负极,倒满电泳液,设置80V,30min跑条带,结束后100V,60min,没跑到底酌情延长时间(30min),准备转膜所需工具:1.剪好6片滤纸,转膜液湿润海绵及滤纸,赶气泡。
2.PVDF膜,准备甲醇激活膜2min,蒸馏水5min电泳时间到关闭电源,取出玻璃板,准备切胶,切好后,按形状切稍大一圈的PVDF膜,覆盖到切好的胶上,标记好上下。
安好夹子,放入电泳槽准备转膜,转膜需冰浴。
四、转膜结束后,将膜取下,TBST清洗3遍,每遍5min。
五、7%牛奶(1.75g,加TBST 25毫升),封闭2小时,慢摇。
六、封一抗内参:β-actinα-SMA:1:10000配制波形蛋白:1:5000制备杂交袋,放入膜,滴入抗体,封口,4℃过夜七、将过夜的膜放入37℃恒温箱中孵育30min,结束后回收一抗,标记好第几次用,TBST清洗膜3遍,每遍10min。
八、封二抗:羊抗兔HRP(1:5000)稀释,配制10ml,慢摇1小时后回收二抗,标记好第几次。
TBST清洗膜3遍,每遍15min。
九、1:1配制发光液(避光保存),准备眼科镊、滤纸、托盘、曝光,先曝背景再报条带,先自动后手动。
Western blot实验步骤

1.9/ 4× 分 离 胶 缓 冲 液 3.61 (mL) 10% 过硫酸氨( L ) 112/
168
TEMED(L) 分离范围(kDa)
5.0/7.5 36-150
3.7/5.5 5 1.9/ 3.61 112/ 168 5.0/7.5
SDS-PAGE 蛋白电泳试剂
1. 丙烯酰胺和甲叉双丙烯酰胺单体溶液(Acr和Bis):
丙烯酰胺30g ,甲叉双丙烯酰胺0.8g,加水100ml ,滤 纸过滤后储存于棕色瓶中,4℃避光保存,pH不得超过 7.0。(光催化或碱催化其发生脱氨基反应)
• 2. 4x分离胶缓冲液 :Tris 18.17g, 10% SDS 4ml, HCl调pH至8.8, 定容到100ml。
• 7.染色液:称取考马斯亮蓝R-250 2.5g,加入
甲醇450ml,冰乙酸100ml、水650ml。
• 8.脱色液 :甲醇100ml,冰乙酸700ml,加水 830ml。 • 9.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溶液:10%(w/v) 1g SDS,10ml去离子水配制,室温保存。
SDS-PAGE 电泳采用 Tris- 甘氨酸系统,即按分子克隆 中Sambrook等的方法(Sambrook, 1989)进行
• PVDF膜( 聚偏二氟乙烯,polyvinylidene fluoride)的预处理 : 在甲醇浸泡10秒湿润膜,转移缓冲液浸泡10-15 分钟,除去甲醇。PVDF是疏水性的,在转膜缓冲 液里很难浸透,甲醇处理后使更容易浸润,且甲 醇处理活化PVDF膜上面的正电基团,使它更容易 跟带负电的蛋白质结合; • PVDF膜是一种高强度、耐腐蚀的物质,PVDF膜 可以结合蛋白质,而且可以结合小片段的蛋白质, 最初是将它用于蛋白质的序列测定,虽然PDVF膜 结合蛋白的效率没有硝酸纤维素膜高,但由于它 的稳定、耐腐蚀使它成为蛋白测序理想的用品;
Western blot实验技术全攻略!附详细操作步骤

随着生物学领域的不断发展,Western blot(蛋白质印迹)实验技术已成为研究蛋白质表达和相互作用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Western blot实验技术全攻略,附详细操作步骤,希望对大家的科研工作有所帮助。
Western blot实验技术全攻略第一步:制备样品Western blot实验需要使用蛋白质样品,因此首先需要制备样品。
一般来说,可以从细胞、组织或生物液中提取蛋白质。
提取蛋白质的方法有很多种,例如细胞裂解、超声波破碎、切片法等。
提取后的样品需要通过蛋白质定量方法确定蛋白质的浓度。
第二步:电泳分离蛋白质将制备好的样品经过蛋白质电泳分离,将蛋白质分离成不同的带状条带。
电泳分离可以采用SDS-PAGE或非变性PAGE方法。
SDS-PAGE适用于大多数蛋白质,这种方法可以将蛋白质分离成不同的分子量带状条带。
非变性PAGE则适用于大分子蛋白质和蛋白质复合物的分离。
第三步:转移蛋白质将分离好的蛋白质转移到聚丙烯酰胺凝胶膜(PVDF)或硝酸纤维素膜(NC)上。
转移蛋白质可以采用湿式电转移或半干式电转移方法。
湿式电转移适用于小分子蛋白质的转移,而半干式电转移则适用于大分子蛋白质的转移。
第四步:阻断和孵育将转移膜放入含有牛血清白蛋白(BSA)或非脂类干奶粉的TBST中,进行阻断。
然后将膜孵育于含有一定浓度的一抗体的TBST中,以便与目标蛋白结合。
第五步:检测和成像将膜孵育于含有适量的二抗体的TBST中,以便与一抗体结合。
二抗体通常被标记为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或碱性磷酸酶(AP)。
在使用HRP的情况下,将膜浸泡在ECL底物中,然后用射线或荧光成像系统观察蛋白质的信号。
在使用AP的情况下,将膜浸泡在BCIP 和NBT底物中,然后用射线或荧光成像系统观察蛋白质的信号。
下面是Western blot实验的详细操作步骤:1. 蛋白质提取:将待测样品(如细胞、组织等)进行裂解,以获得蛋白质样品。
2. SDS-PAGE电泳:将蛋白质样品进行电泳分离,以分离不同大小的蛋白质。
WB实验步骤

Western blot 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1.细胞蛋白提取1)25ml培养瓶弃干净培养基,可倒置于吸水纸或正立使液流至瓶底,用枪头吸净;再用预冷的PBS清洗3次,枪头吸净。
2)配制细胞裂解液RIPA:PMSF=100:1(PMSF使用浓度为1mM,由17.4mg PMSF粉末和1ml异丙醇配制),每培养瓶加200μl细胞裂解液。
于冰上裂解30min,为使细胞充分裂解,培养瓶要经常来回摇动。
3)裂解完后,用干净的刮棒将细胞刮于培养瓶的一侧(动作要快),然后用枪将细胞碎片和裂解液移至 1.5ml 离心管中。
(整个操作尽量在冰上进行)4)于4℃下 12000rpm 离心 15min。
(提前开离心机预冷)5)将离心后的上清分装转移至0.5min 的离心管中放于-80℃保存。
6)蛋白变性:蛋白上清与5x SDS蛋白上样缓冲液按4:1混合(即每100μl蛋白中加25μl缓冲液),置于100℃水浴箱中水浴5min使之充分变性,置于-20℃保存。
2.制胶与上样1)清洗玻璃板:扣紧玻璃板用洗洁精轻轻擦洗。
两面都擦洗过后用自来水冲,再用蒸馏水超纯水冲洗干净后立在筐里晾干。
a 测漏实验(那个玻璃板装好,再整体装在板子上)2)灌胶与上样:(从一侧加入胶液9混匀,匀速加入)①10% SDS--- SDS 10g+水100ml (将10g SDS加到90ml水中,加热溶解,然后定容至100ml,室温保存;常温放置若出现沉淀,可放37℃水浴箱中温浴)②10%过硫酸铵(AP)---过硫酸铵 0.1g+超纯水10ml (溶解后,4℃保存,保存时间为1w)③根据分离胶及浓缩胶表的浓度制胶,分离胶灌胶后用无水乙醇或水压胶,灌浓缩胶后马上放梳子。
(胶一定要平,不留气泡)④配制电泳液:1L纯水+3.03g Tris+18.77 Glycine+1g SDS,溶解后室温保存。
⑤将玻璃板放入电泳槽中(小玻璃板向内,大玻璃板向外)。
加入足够电泳液,最少没过小玻璃板,两手捏住梳子两边轻轻拔出。
Western blot(蛋白印迹法)详细步骤

Western blot(蛋白印迹法)详细步骤一、组织的研磨准备:研钵、研磨棒、EP管、药匙、液氮、液氮匙、自封袋、一次性手套、棉手套步骤:①用研磨棒将装有冻存组织的EP管敲碎,取出组织,在研钵中盛满液氮,用力敲碎组织,研磨。
②研磨过程中一旦液氮干了,立即加入液氮,保持研磨在液氮中进行,直至组织呈干粉状。
③用在液氮中浸泡过的药匙将研磨好的粉末盛入新的EP管中。
④装有组织粉末的EP管现在液氮中保存,待所有组织都研磨结束后装入自封袋,于-80℃保存。
注意:1.研钵使用前要用锡纸包口、研磨棒用锡纸包头,在烘箱中烘烤180℃至少3h 以上。
2.组织研磨成粉末后待液氮全部挥发后再将组织粉末装管。
3.每种样品都最好留有副管,备用。
二、裂解提蛋白准备:裂解液配制比例RIPA:PMSF=1000:10=100:1若需要加入蛋白酶抑制剂,则比例一般为1:1000(即1ml裂解液加1μl蛋白酶抑制剂)步骤:①将RIPA和PMSF按比例混匀,加入到装有组织粉末的EP管中,一般加入300~500μl左右(浓度尽量高点)。
②盖好盖子,在冰上裂解30~40min.③到时间后于4℃,12000rpm离心10min,取上清液转移到新的离心管中,于-20℃保存。
注意:1.裂解液加入后用手指弹一下混匀,当加入量很少时,成粘稠状,有必要时应用枪头混匀。
三、BCA法测定蛋白浓度(BCA试剂盒)准备:BCA试剂盒(BCA试剂A、BCA试剂B、蛋白标准液)、酶标板、酶标仪、摇床步骤:①按1:15或1:30稀释待测样品,即取1μl样品+14μl水。
③按50体积BCA试剂A加1体积BCA试剂B(50:1)根据样品数量配制BCA工作液。
④每个标准品孔加入200μl BCA工作液,样品孔加入待测样品10μl和200μlBCA工作液,充分混匀,在摇床上震荡30s,37℃放置30min,于492nm下测定OD值。
⑤标准曲线以蛋白含量(μg)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根据样品的吸光度可以在标准曲线上查得相应的蛋白含量。
Western Blot实验详细步骤

Western Blot实验技术一、制胶SDS-PAGE分离胶配方表1、检查制胶器是否漏水,吸干玻璃中水分2、配置分离胶,加入玻璃板中(注意:不能有气泡和杂物),距离玻璃上口1.5mL 停止加胶。
3、再加ddH2O或异丁醇水封除去气泡,凝胶后倒掉水,吸干水到浓缩胶插梳。
二、上样1、先在内槽加满电泳液才可以拔梳子。
2、拔梳子时垂直向上拔出,不可左右摇晃梳子。
3、拔完梳子后观察梳子孔,是否有缺口和歪,用针头拨正。
4、上样时从左到右依次上样。
5、若上样组不多时,左右第一孔不加样。
6、要预留Marker的上样孔。
三、电泳四、转膜PVDF膜即聚偏二氟乙烯膜(polyvinylidene fluoride)是蛋白质印迹法中常用的一种固相支持物。
PVDF膜是疏水性的,膜孔径有大有小,随着膜孔径的不断减小,膜对低分子量的蛋白结合就越牢固。
(转膜缓冲液:需4度预冷,现配现用,不能放太久。
)1、转印滤纸:全胶长8.5cm,宽5.5cm,需剪裁成7层滤纸,压平后约3mm。
需在转膜缓冲液中平衡浸泡备用。
2、海绵垫:在转膜液中平衡浸泡备用。
3、PVDF膜:剪裁8.5cm*5.5cm ,需在甲醇中浸润2min(活化膜上正电基团),然后在转膜缓冲液中平衡浸泡备用。
4、凝胶:凝胶也需要在预冷的转膜转膜缓冲液中平衡浸泡3-5分钟。
否则在转膜过程中会出现皱缩,导致出现转移的条带变形。
三明治夹心法:负极(黑)-海绵垫-滤纸-胶-PVDF膜-滤纸-海绵垫-正极(白)转膜时间:通电恒流,60V,一个槽100mA左右,1h(注意:在操作过程中用玻棒赶走气泡。
装置转膜仪时注意黑对黑(负对负),白对红(正对正)。
装置运行时需冰浴。
)五、封闭在进行抗体杂交之前,需要先对转印膜进行封闭,以防止抗体对非转印蛋白区域的非特异性吸附。
封闭一般采用异源性蛋白质或去污剂,本实验室常用的有5%BSA,10%脱脂奶等,至于选择哪一类封闭液,首先应考虑与检测目的相适应(做l酪氨酸磷酸化时不推荐non-fat milk 封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estern bolt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了解western blot技术的原理和操作。
二、实验原理
SDS-PAGE是最常用的定性分析蛋白质的电泳方式,特别是用于蛋白质纯度检测和测定蛋白质分子量。
PAGE能有效的分离蛋白质,主要依据其分子量和电荷的差异,而SDS-PAGE的分离原理则仅根据蛋白质的分子量的差异。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系统中引进SDS(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会与变性的多肽,并使蛋白带负电荷,由于多肽结合SDS的量几乎总是与多肽的分子量成正比而与其序列无关,因此SDS多肽复合物在丙稀酰胺凝胶电泳中的迁移率只与多肽的大小有关,在达到饱和的状态下,每克多肽可与1.4g去污剂结合。
当分子量在15KD到200KD之间时,蛋白质的迁移率和分子量的对数呈线性关系,符合下式:logMW=K-bX,式中:MW为分子量,X为迁移率,k、b均为常数,若将已知分子量的标准蛋白质的迁移率对分子量对数作图,可获得一条标准曲线,未知蛋白质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电泳,根据它的电泳迁移率即可在标准曲线上求得分子量。
硝酸纤维素膜(nitrocellulose filter membrane,简称NC膜),在胶体金试纸中用做C/T线的承载体,同时也是免疫反应的发生处。
NC膜是生物学试验中最重要的耗材之一。
第一抗体就是能和特异性抗原特异性结合的蛋白。
第二抗体是能和抗体结合,即抗体的抗体,其主要作用是检测抗体的存在,放大一抗的信号。
化学发光HRP底物(辣根过氧化物酶底物,也常被称为ECL试剂)是目前Western blot检测中最为灵敏的试剂。
显影液的A液主要成分为鲁米诺(Luminol)及发光增强剂,B液主要成分为过氧化物溶液。
二抗上含有HRP(辣根过氧化物酶),可以催化A液和B液反应发光。
三、实验器材
1.电泳槽,胶板架子
2.转膜仪
3.NC膜
4.电泳电源
5.滤纸
6.摇床
7.X射线摄影暗匣
8.X射线胶片
9.塑料薄膜
四、实验试剂
1.runningbuffer
5xrunningbuffer(1L)
Tris 15.1g
Glycine 94.0g
SDS 5.0g
ddH2O 定容至1L
使用前稀释5倍
2.Transfer buffer
10×Transfer buffer(1L)
Tris 30.3g
Glycine 144.0g
ddH2O 定容至1L
使用前稀释10倍,加入1/4体积的甲醇
3.TBS
10×TBS(500mL)
Tris 12.1g
Nacl 40.0g
ddH2O 定容至500mL
用HCl调节溶液的pH值至7.6
4.TBST(1L)
1×TBS:Tween-20=1000:1
ddH2O定容至1L
5.5%的脱脂奶粉溶液(50ml)
脱脂奶粉 2.5g
TBST 定容至50ml
6.一抗溶液
7.二抗溶液
8.显影液现配现用,溶液A:溶液B=1:1配置。
9.SDS-PAGE(配方见下一页)
五、操作步骤
1.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1.1SDS-PAGE胶的配置
①先清洗胶板,用去离子水冲洗后放在架子上待干。
②准备好试剂。
③计算所需要使用试剂的量。
例:6%的分离胶,每块胶板分离胶约需要7ml,10块胶,共需要70ml
④将胶板安装在架子上,较低的板朝外,注意底部要平,以防漏胶。
较高的板有正反之分,上面的“up”朝上。
⑤准备配胶按照上面配方依次添加。
注意:1.添加量少的试剂要注意混匀
2.TEMED,APS要最后加
⑥配好分离胶,将胶液注入胶板缝隙中。
注意速度不能太慢,否则胶液会凝,越是浓度高的胶液凝的越快。
⑦分离胶加入后,用异丙醇或水封平胶面,注意在加入异丙醇或水的时候要缓慢
不要过分冲击胶,否则容易导致分离胶的液面两边凹陷或不平整。
⑧半小时后观察分离胶是否凝结,左右轻轻倾斜胶板看是否有出现胶面晃动。
凝结后,将异丙醇或水到掉,将架子倒置去除多余的异丙醇或水。
⑨配置浓缩胶,同配置分离胶相似,配方不同。
配好后倒胶。
每块胶用约3ml。
注意不要到过多的浓缩胶,以防插梳子后胶会溢出,倒置在之后用胶前拔梳子的时候出现上扬孔破损现象。
且倒胶后应尽快插梳子,注意梳子有正反。
A.分离胶
B.浓缩胶
1.2 凝胶电泳
①将电泳槽和胶板架子用去离子水清洗干净,把事先准备好的胶板和电泳槽与胶板架子组装好。
注意:胶板较短的一侧朝内。
②往电泳槽内注入running buffer,如果胶板架子和胶板组装的不是很严密需要将running buffer加超过上样孔,但也不要漫过胶板最上方。
③根据自己需求上样。
④盖上电泳槽的盖子,注意电极的正负。
插上电源,打开电源,设置时间和电压。
一般需要设置两次时间,浓缩胶100v,0.5h;分离胶要根据分离胶的浓度和实验的需求而定。
分离胶浓度越低,蛋白样跑的越快。
⑤开始电泳。
2.转膜(半干转)
①转一张膜需准备2张比分离胶部分略大的滤纸和1张与滤纸相同大小的NC 膜。
切滤纸和膜时一定要戴手套,因为手上的蛋白会污染膜。
在转膜前要将NC 膜先放在去离子水中浸泡几分钟,因为直接将NC膜泡在Transferring buffer 中会导致NC膜变的很皱。
(用镊子捏住膜的一边轻轻置于有超纯水的平皿里,要使膜浮于水上,只有下层才与水接触。
这样由于毛细管作用可使整个膜浸湿。
若膜沉入水里,膜与水之间形成一层空气膜,这样会阻止膜吸水。
)
②在加有Transferring buffer 的搪瓷盘里放入转膜用的夹子、一支试管、滤纸和浸过的膜。
③将转膜仪打开,在上面垫浸泡过的滤纸,用试管取一些Transferring buffer
轻轻倒在上面,再用试管来回擀几遍以擀走里面的气泡。
④在滤纸上摆放好NC膜,注意膜的中间先与滤纸接触,然后两边慢慢放下。
⑤将玻璃板撬掉才可剥胶,撬的时候动作要轻,要在两个边上轻轻的反复撬。
撬一会儿玻璃板便开始松动,直到撬去玻板。
(撬时一定要小心,玻板很易裂。
)除去小玻璃板后,将浓缩胶轻轻刮去(浓缩胶影响操作),要避免把分离胶刮破。
记住正反面,切去一角已标记方向。
⑥小心剥下分离胶去离子水中清洗掉上面的废胶,后用手拿着胶的轻轻置于NC 膜上,注意胶的中间要先与NC膜接触,然后慢慢放下,以防有气泡。
用手调整使其与NC膜对齐,轻轻用玻棒擀去气泡。
⑦在最上面铺上最后一层滤纸。
⑧用纸吸取多余的Transferring buffer。
⑨盖上转膜仪的盖子,插上电源,打开电源,设置时间和电压,25v,45min。
3.免疫反应
1.取出NC膜于,用剪刀减去多余的NC膜部分,用同样的方法剪去一个角,标记正反。
将NC膜置于TBS中在摇床上摇3次,10分钟/次,倒去TBS液。
2.封闭:加入5%的脱脂奶粉溶液,1h,倒去。
3.一抗(1:10000)孵育4℃过夜。
4.取出NC膜,用TBST在摇床上洗三次,每次15min。
5.封闭:加入5%的脱脂奶粉溶液,1h,倒去。
6.用同样的方法,二抗(1:10000)孵育,1h。
7.取出NC膜,用TBST洗三次,每次15min。
4.显影
①取两张塑料膜,剪成比膜大的相同的大小。
将其中一张铺在X射线摄影暗匣里。
②按照1:1配制好显影液,混匀。
③将NC膜平铺在第一张塑料膜上,将显影液均匀的铺在NC膜上,左右摇晃X射线摄影暗匣使显影液尽量铺满NC膜。
④将第二张塑料膜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铺在最上面,用胶布粘住四边固定。
盖好夹子。
⑤在暗室里,打开夹子,取四张X射线胶片将其小心盖在塑料膜上,覆盖住NC 膜。
注意当X射线胶片盖上后就不能再横向移动,否则荧光会错位影响结果。
⑥在暗室里观察荧光情况,若所用的标签蛋白比较亮,就计时1min;否则,计时10min。
盖上夹子,计时。
⑦小心取出X射线胶片,减掉一个角以表明正反。
然后放入自动显影机中显影。
⑧拿到显影后的X射线胶片,用标签笔标记时间,Marker大小,上样信息等必要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