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12--平行与相交、观察物体的复习
相交线与平行线期末复习课课件(精细版)

进阶练习题
详细描述
这些题目难度适中,需要学生具备一 定的推理和证明能力。通过这些题目 ,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详细描述
这些题目适合用于课堂上的深入练习 或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加深对相交线 与平行线性质和判定方法的理解,提 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综合练习题
总结词
涉及多个知识点,难度较大
感谢观看
01
02
03
建筑结构
相交线与平行线在建筑设 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梁、柱、墙等结构的 布局和连接。
空间规划
利用平行线和相交线的原 理,合理规划室内空间, 实现功能分区和视觉美感 。
建筑美学
平行线和相交线的组合可 以创造出独特的建筑美学 效果,如对称、平衡和节 奏感。
交通规划中的应用
道路设计
道路交叉口、高速公路互 通等交通设施的设计中, 相交线和平行线的原理被 广泛应用。
计算角度时出现误差
在计算与相交线和平行线相关的角度时,学生容 易出现计算错误,导致角度关系判断不准确。
易混概念解析
混淆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
对顶角和邻补角是相交线和平行线中常见的两种角的关系 ,学生容易将它们混淆,影响对角度关系的判断。
误认为同位角一定相等
在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中,同位角相等是平行线的一个重 要判定条件,但学生容易误认为所有同位角都相等,导致 判断错误。
距离判定
如果两条线之间的距离小于某一特定值,则这两条线一定相交。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同位角相等判定
01
如果同位角相等,则两条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判定
02
如果内错角相等,则两条线平行。
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人教版七年级《平行线与相交线》全章复习与巩固

《平行线与相交线》全章复习与巩固知识点一、相交线1.对顶角、邻补角图形顶点边的关系大小关系对顶角有公共顶点∠1的两边与∠2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对顶角相等即∠1=∠2 邻补角有公共顶点∠3与∠4有一条边公共,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邻补角互补即∠3+∠4=180°2.垂线及性质、点到直线的距离(1)垂线的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如图1所示,符号语言记作: AB ⊥CD,垂足为O.1 2∠1与∠2(2)垂线的性质:垂线性质1: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与平行公理相比较记).垂线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称:垂线段最短.(3)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如图2:PO⊥AB,点P 到直线AB的距离是垂线段PO的长.要点诠释:垂线段PO是点P到直线AB所有线段中最短的一条.知识点二、平行线1.平行线的判定判定方法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方法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方法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要点诠释:根据平行线的定义和平行公理的推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还有:(1)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没有交点(不相交),那么两直线平行. (2)如果两条直线都平行于第三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平行线的传递性). (3)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4)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2.平行线的性质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要点诠释:根据平行线的定义和平行公理的推论,平行线的性质还有:(1)若两条直线平行,则这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且没有公共点.(2)如果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直线垂直,那么它必与另一条直线垂直.3.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如图3,直线AB∥CD,EF⊥AB于E,EF⊥CD于F,则称线段EF的长度为两平行线AB 与CD间的距离.知识点三、命题及平移1.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每个命题都由题设、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2.平移: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探究:问题:已知线段AB∥CD,在AB、CD间取一点P(点P不在直线AC上),连接P A、PC,试探索∠APC与∠A、∠C之间的关系(1) 端点A、C同向:如图1,点P在直线AC右侧时,∠APC-(∠A﹢∠C)=_________度如图2,点P在直线AC左侧时,∠APC﹢(∠A﹢∠C)=_________度(2) 端点A、C反向:如图3,点P在直线AC右侧时,∠APC与(∠A-∠C)有怎样的等量关系?写出结论并证明如图4,点P在直线AC左侧时,∠APC-(∠A-∠C)=_________度【典型例题】类型一、相交线1. a、b、c是平面上任意三条直线,交点可以有()A.1个或2个或3个B.0个或1个或2个或3个C.1个或2个D.都不对【变式】如图所示,已知∠AOD=∠BOC,请在图中找出∠BOC的补角,邻补角及对顶角.2.已知:如图,直线a、b、c两两相交,且∠1=2∠3,∠2=86°,求∠4的度数.类型二、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3.如图,已知∠ADE = ∠B,∠1 =∠2,那么CD∥FG吗?并说明理由.【变式】如图,已知∠1+∠2=180°,∠3=∠B,试判断∠AED与∠ACB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如图,已知AB∥CD,EF与AB、CD分别相交于点E、F,EP⊥EF,与∠EFD的平分线FP相交于点P,且∠BEP=50°,则∠EPF=________度.如图,直线l∥m,将三角形△ABC(∠ABC=45°)的直角顶点C放在直线m上,若∠1=20°,则∠2的度数为()A.20°B.25°C.30°D.35°如图,将一张矩形纸片ABCD沿EF折叠,使顶点C,D分别落在点C′,D′处,C′E交AF于点G,若∠CEF=70°,则∠GFD′=_________类型三、命题及平移4.如图所示,请你填写一个适当的条件:________,使AD∥BC.【变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1)在同一平面内,a、b、c是直线,a∥b,b∥c,则a∥c(2)在同一平面内,a、b、c是直线,a⊥b,b⊥c,则a⊥c(3)在同一平面内,a、b、c是直线,a∥b,a⊥c,则b⊥c(4)在同一平面内,a、b、c是直线,a⊥b,b⊥c,则a∥c.A.1 B. 2 C. 3 D. 45.如图(1),线段AB经过平移有一端点到达点C,画出线段AB平移后的线段CD.【变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B.平移中图形上每个点移动的距离可以不同C.经过平移,图形的对应线段、对应角分别相等D.经过平移,图形对应点的连线段相等类型四、实际应用6.如图,107国道a上有一个出口M,想在附近公路b旁建一个加油站,欲使通道最短,应沿怎样的线路施工?如图,在一块长为a米,宽为b米的长方形地上,有一条弯曲的柏油马路,马路的任何地方的水平宽度都是2米,其它部分都是草地.求草地的面积.。
平行与相交整理与复习

付芸
复习目标 • 知道线段、射线、直线的区别和联 系;掌握垂直与平行的定义。 • 会正确画垂线、平行线; • 能正确判别垂直、平行。
知识点回顾之一 看书56页,回忆线段、射线、直线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有几个端点 线段 2个 1个 没有 是否可以度量 可以度量 无法度量 联系
射线
直线
无法度量
线段和射线 都是直线的 一部分,直 线上任意两 点间的部分 是线段。
线
射
联
知识点回顾之二
看书56-57页,想一想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 置关系有哪两种?怎样知道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互 相垂直?
互相垂直 同一平面内两条 直线的位置关系 相交
┓
不垂直 平行 (不相交)
回顾垂线和平行线的画法
平 垂
分 一 分
下面各组直线, ③④ 组互相平行,
①⑥ 组互相垂直?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画一画
1、过a点分别画出已知直线的 平行线和垂线。 a
2、画出A点到它对边的距离。 A
数一数
在下面图中可以数出几条线段?
A
B
C
D
E
10条线段
实践应用
(1)要修一条水渠,将河水引入村子。 怎样修距离最短?请你画出来。
村子
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
把线段向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
线段有两个端点,可以度量。 射线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 无限延长,无法度量。 直线没有端点,可以无限延长, 无法度量。
线段和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直线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是线段。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 线的平行线。
初一数学平行线与相交线期末复习

初一数学平行线与相交线期末复习初一数学平行线与相交线期末复习1. 同一平面内,两直线不平行就相交。
2. 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相邻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特点是两个角共用一条边,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邻补角互补;相对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特点是它们的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性质是对顶角相等。
3. 垂直定义: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为90度,则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外一条直线的垂线,他们的交点称为垂足。
4. 垂直三要素:垂直关系,垂直记号,垂足5. 垂直公理: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6. 垂线段最短;7. 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8.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a.同位角:在两条直线的同一方,在第三条直线的同一侧。
b.内错角:在两条直线的内侧,在第三条直线的两侧。
c.同旁内角:在两条直线的内侧,在第三条直线的—同侧。
9. 平行公理: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10.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如果b//a,c//a,那么b//c11. 平行线的判定。
结论: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平行线的性质:a.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b.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c.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相交线与平行线中重要的考点考点一,相交线。
相交线指的是两条直线相交,其中特殊的情形为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在相交的过程当中会出现对顶角和邻补角这时对对顶角的定义和零补角的计算所用到的技巧是我们在看到这一内容时,要形成条件反射的重要结论,能够熟练地了解对顶角的概念,使用对顶角相等这一性质来求解角度。
这其中涉及到邻补角,对顶角或周角这些不同的角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是我们求解角度时的隐藏条件,希望大家在做题时一定要快速的结合这些知识点,有助于解题思路的形成。
考点二,点到直线的距离。
精编版平行线与相交线知识点整理总复习

精编版平行线与相交线知识点整理总复习平行线与相交线是几何学中重要的概念,它们在平面几何、解析几何以及立体几何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对平行线与相交线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整理总复习。
一、平行线的定义与性质:1.定义:在平面上的两条直线,如果它们没有交点,就称为平行线。
2.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同一条直线上的两条直线,如果与另一条直线平行,则它们互相平行。
(2)用直角板判定法:如果两直线上各取一点P和Q,再通过P、Q各画一条与给定直线垂直的直线,则这两条垂直线相交的点连同P、Q四点是否共线,如果共线,则给定直线与这两条垂直线平行;否则,不平行。
(3)用平行线定理判定:如果两直线上各取一点P和Q,并通过Q画一条与给定直线平行的线段,则通过P和平行线段的直线相交的点与P、Q、两直线上平行线段的两个端点是否共线,如果共线,则给定直线与平行线段平行;否则,不平行。
3.平行线性质:(1)平行线具有等斜率。
(2)平行线的判定是对称的,即如果直线l与直线m平行,那么直线m与直线l也平行。
(3)平行线的传递性。
(4)平行线的交线和倾斜度。
(5)两个平行线与同一直线的交线上的对应角相等。
(6)两个平行线分别与同一直线的两条截线上的对应角相等。
二、相交线与交角的定义与性质:1.定义:在平面上的两条直线如果有一个交点,就称为相交线。
2.存在且唯一:平面上任意两条不平行的直线都有一个且仅有一个交点。
如果两条直线有两个或多个交点,则它们必定重合。
3.交角的定义:两条相交线之间的夹角。
三、平行线与相交线的相关知识点:1.平行线的判定与构造:可以通过几何推理来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也可以通过构造垂直线段或平行线段等方法来构造平行线。
2.平行线于直线的夹角:直线与平行线的夹角为0度。
3.平行线与截线的夹角:一条直线与平行线的截线上的各个角的和等于180度。
4.形成平行线的条件:如果两个直线分别与一条第三条直线相交,在交点两侧所夹的内角或外角相等,则这两个直线平行。
人教七年级数学平行线与相交线总复习知识点归纳和例题精讲

平行线与相交线期末考试总复习考点1:余角、补角、对顶角一、考点讲解:1.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2.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3.对顶角:如果两个角有公共顶点,并且它们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4.互为余角的有关性质:①∠1+∠2=90°,则∠1、∠2互余.反过来,若∠1,∠2互余.则∠1+∠2=90○.②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如果∠l十∠2=90○,∠1+∠3= 90○,则∠2= ∠3.5.互为补角的有关性质:①若∠A +∠B=180○则∠A、∠B互补,反过来,若∠A、∠B互补,则∠A+∠B=180○.②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如果∠A+∠C=18 0○,∠A+∠B=18 0°,则∠B=∠C.6.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二、经典考题剖析:【考题1-1】如图l-2-1,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AB于点O,OF平分∠AOE,∠1=15○30’,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2 =45○B.∠1=∠3C.∠AOD与∠1互为补角D.∠1的余角等于75○30′解:D 点拨:此题考查了互为余角,互为补角和对顶角之间的综合运用知识.三、针对性训练:1._______的余角相等,_______的补角相等.2.∠1和∠2互余,∠2和∠3互补,∠1=63○,∠3=__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个互补的角中必有一个是钝角B.一个角的补角一定比这个角大C.互补的两个角中至少有一个角大于或等于直角D.相等的角一定互余4.轮船航行到C处测得小岛A的方向为北偏东32○,那么从A 处观测到C处的方向为()A.南偏西32○B.东偏南32○C.南偏西58○D.东偏南58○5.若∠l=2∠2,且∠1+∠2=90○则∠1=___,∠2=___.6.一个角的余角比它的补角的九分之二多1°,求这个角的度数.7.∠1和∠2互余,∠2和∠3互补,∠3=153○,∠l=8.如图l-2-2,AB⊥CD,AC⊥BC,图中与∠CAB互余的角有()A.0个B.l个C.2个D.3个9.如果一个角的补角是150○,那么这个角的余角是______10.已知∠A和∠B互余,∠A与∠C互补,∠B与∠C的和等于周角的13,求∠A+∠B+∠C的度数.11.如图如图1-2-3,已知∠AOC与∠B都是直角,∠BOC=59○.(1)求∠AOD的度数;(2)求∠AOB和∠DOC的度数;(3)∠A OB与∠DOC有何大小关系;(4)若不知道∠BOC的具体度数,其他条件不变,这种关系仍然成立吗?考点2: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认识及平行线的性质一、考点讲解:1.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相交或平行.2.“三线八角”的识别:三线八角指的是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而成的八个角.正确认识这八个角要抓住:同位角位置相同,即“同旁”和“同规”;内错角要抓住“内部,两旁”;同旁内角要抓住“内部、同旁”.3.平行线的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2)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3)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是指在一条直线上任意找一点向另一条直线作垂线,垂线段的长度就是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二、经典考题剖析:【考题2-1】如图1―2―4,直线a ∥b,则∠A CB=________解:78○点拨:过点C作CD平行于a,因为a∥b,所以CD∥b.则∠A C D=2 8○,∠DCB=5 0○.所以∠ACB=78○.【考题2-2】(2004、开福,6分)如图1―2―5,AB∥CD,直线EF分别交A B、CD于点E、F,EG平分∠B EF,交CD于点G,∠1=5 0○求∠2的度数.解:65○点拨:由AB∥CD,得∠BEF=180○-∠1=130○,∠BEG=∠2.又因为EG平分∠BEF,所以∠2=∠BEG=12∠BEF=65°(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三、针对性训练:1.如图1-2-6,AB∥CD,AC⊥BC,图中与∠CAB互余的角有()A.l个B.2个C.3个D.4个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1)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必平行;(2)在同一平面内不平行的两条直线必相交;(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所得的同位角相等;(4)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一对内错角的平分线互相平行。
平行线与相交线知识点整理总复习

1、邻补角与对顶角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存在几种不同关系的角,它们的概念及性质如下表: 图形 顶点 边的关系大小关系对顶角∠1的两边与∠2的两边邻补角∠3与∠4有一条边公共,另一边注意点:⑴两直线相交形成的4个角的位置关系有:(2)∠α与∠β是对顶角,那么一定有 ;反之如果∠α=∠β,那么∠α与∠β不一定是对顶角 ⑶如果∠α与∠β互为邻补角,则一定有 ;反之如果∠α+∠β=180°,则∠α与∠β不一定是邻补角。
⑶两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中,每一个角的邻补角有 个,而对顶角只有 个。
(4) 两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中,共有 组邻补角, 组对顶角。
2、垂线⑴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符号语言记作:如图所示:记作: 垂足为⑵垂线性质1:⑶垂线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简称:3、垂线的画法:⑴一靠:用三角尺一条直角边靠在已知直线上,⑵二移:移动三角尺使一点落在它的另一边直角边上,⑶三画:沿着这条直角边画线。
注意:①画一条线段或射线的垂线,就是画它们所在直线的垂线;4、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 ,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5、如何理解“垂线”、“垂线段”、“两点间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这些相近而又相异的概念 分析它们的联系与区别⑴垂线与垂线段 区别: 联系:具有垂直于已知直线的共同特征。
⑵两点间距离与点到直线的距离 区别: 联系:都是线段的长度;1 2 4 3 A B C DO⑶线段与距离 区别6、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直线a 与直线b 互相平行,记作a ∥b 。
7、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8、平行公理――平行线的存在性与惟一性经过 一点, 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9、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 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如左图所示,∵b ∥a ,c ∥a ∴b ∥c注意符号语言书写,前提条件是两直线都平行于第三条直线,才会结论,这两条直线都平行。
平行线与相交线的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平行线与相交线的知识点总结与归纳一、平行线的定义平行线是在同一个平面上,永远也不会相交的两条直线。
平行线的特点是它们的斜率相等,且不相交。
若两条直线平行,则可表示为l,m。
平行线的性质:1.平行线具有等于90°的斜角。
2.平行线与同一条直线垂直的直线也是平行线。
这一性质被称为垂直平行线定理。
3.如果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相交,则它与另一条平行线的交角与第一条直线与第二条直线的交角相等。
4.平行线的反身性质:如果l,m,则m,l。
二、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高度差法:通过计算两线间的垂直距离和斜率判断是否平行。
2.点斜式法:通过两点确定的直线斜率相等来判定。
3.斜率法:两直线斜率相等,则平行。
4.三角形内角和法:若两直线被一条直线所截,则截线两侧内角和相等,则平行。
三、相交线的定义相交线是指在同一个平面上,会相交的两条或更多条直线。
相交线两两相交于一点,称之为交点。
相交线的性质:1.相交线之间的交角之和等于180°,即交角互补。
2.两条相交线总有一对互为垂直的直线。
3.相交线的交点称为顶点,可以通过顶点来判断直线相交的情况,包括内角和外角。
四、平行线与相交线的关系1.平行线切割相交线定理:当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相交时,它切割的两条平行线与该直线所夹的两对内角互补。
2.内错角定理:当两条平行线被一条截线相交时,直线截线所夹的内错角相等。
3.同位角定理:同位角为同侧的内角,当两直线被另一直线切割时,同位角相等。
4.外错角定理:当两条平行线被一条截线相交时,直线截线所夹的外错角互补。
五、应用举例1.在平行四边形中,对角线互相平分。
2.平行线截割三角形:当一条线段与两条平行线相交时,它将三角形切割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3.测量高度:通过测量两个平行线之间的垂直距离来确定垂直高度。
4.道路设计:在公路设计中,平行线可以将车道分隔开,并引导交通流向。
在几何学中,平行线与相交线是解决问题和证明定理中经常用到的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6
判断
1、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就一定平行。( × )
2、过直线外一点可以画出无数条已知
直线的平行线。( × )
3、过直线外一点可以画出无数条已知
直线的垂线。( × )
h
7
4、直线a垂直直线b,那么直线b一定
垂直于直线a 。(√ )
5、字母H中既有互相平行的线段,也
有互相垂直的线段。( √ )
6、工人在砌强时用铅锤来检验墙与地
1.从正面看 2.从上面看 3.从侧面看 4.从侧面看
的是____
的是____
的是____
的是____
h
26
数一数
h
27
a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
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点到这条直线
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最短。
h
4
在两条平行线之间画几条与平行线垂 直的线段。
量一量这些线段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
平行线间所有垂直线段的长度相等。
h
5
在既有平行线段,又有垂直线段的 图形下面画“√”。
()
(√ ) (√ )
()
(√ )
h
1
什么是平行?
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互相平行,
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
平行线.
h
2
什么是垂直?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
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
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垂足。
h
3
过 a 点向已知直线画一条垂直的线段和 几条不垂直的线段,量一量这些线段的长 度,你有什么发现?
面是否平行。( × )
h
8
Hale Waihona Puke 用三角板、直尺画平行线h
9
想办法画两条互相垂直的线段, 在小组内交流。 你能用下面的方法经过直线上的A 点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吗?
h
10
过a点分别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 线和垂线。
a
h
11
过a点分别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 线和垂线。
a. a.
h
12
过c点分别画出对边的平行线,过 a点画对边的垂线。
a
b
c
h
13
分别量出A点到它对边的距离。 A
A
h
14
在下面平行线之间画一个最大的 正方形。
h
15
下面两条直线表示两幢大楼,现在煤气 工人要从M点处修煤气管道到两幢楼, 要使管道长度最短,请你画出管道的位 置,并量出管道的长度(图上1厘米代 表实际1米)
A幢
M
h
B幢
16
要划船从A点到河的对岸,怎样划路 线最短?
A
h
17
先摆一摆,再连一连。
h
18
先摆一摆,再连一连
h
19
看一看,连一连
上面 正面 左侧面 右侧面
h
20
正面 左侧面 上面 右侧面
h
21
先摆一摆,再看一看。
这三个物体从正面看到的形状相同吗? 从侧面和上面看呢?
h
22
(1)
(2) (3)
(4)
(5)
(6)
1、(1)和(3)从正面看形状相同, 3(、2()4和)(和4()6 从)正从面上看面形看状形也状相相同同。。
42、、((1))从和上(面3看)到从的侧面看形状相同,
是(4)和,((6 ))从从侧上面面看看形到状的也是相。同。
h
23
添一个正方体,使下面的物体从上
面看形状不变,有( )种摆放的 方法。
h
24
看一看,画一画
从正面看:____ 从左侧看:____
从上面看:____ 从右侧看:____
h
25
看一看,选一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