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分类整理)

合集下载

论语十二章分类

论语十二章分类

论语十二章分类论语是中国古典著作《论语》的简称,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思想著作,有四书五经之首。

《论语》全书分为十二篇,其中每篇含有多个章节,共123章,主要记载孔子的思想观点和实践经验,也包括孔子的弟子和其他各家的文章。

一、学而篇学而篇是《论语》的第一篇,共有三章,内容涉及孔子的教育理念、道德观念和学习方式。

第一章“学而”,以“为学日益”为开篇,论述了孔子的教育理念。

第二章“为政”,以“学而时习之”为开篇,论述了孔子的道德观念,以及为君主政治服务应有的素养。

第三章“事宗”,以“知为人子者”为开篇,“授之以政”为结语,深刻揭示了孔子关于学习方式的认识。

二、为政篇为政篇是《论语》的第二篇,共有十三章,涉及政治、外交、论仁、论义、论智等诸多内容,是《论语》中最重要的篇章。

第一章“夫子谓”,以“夫子曰”为开篇,用孔子的言论来表达对为政者的高度期望,强调政治素养的重要性。

第二章“要言”,以“夫子曰”为开篇,强调了儒家“仁义”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十九条“要言”,其中有“以仁治国”、“以礼让为本”等重要理念。

第三章“大学之道”,以“大学之道”为开篇,论述了孔子的“大学”的理解,同时还介绍了“四书”的内容。

三、八佾篇八佾篇是《论语》的第三篇,共有五章,是孔子发表关于政治的最重要的论述。

第一章“八佾之什”,以“八佾之什”为开篇,是孔子关于政治的最重要的论述,着重表达了仁义的重要性。

第二章“泰伯之任”,以“泰伯之任”为开篇,阐述了孔子对统治者所拥有的权力及其必须肩负的责任,进一步论证了仁义的重要性。

第三章“国有四分”,以“国有四分”为开篇,进一步揭示了孔子对社会分工、统治分工的理解,同时特别强调了统治者的重要性。

四、里仁篇里仁篇是《论语》的第四篇,共有七章,记载了孔子的教育观点和实践经验,是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论述。

第一章“里仁”,以“里仁”为开篇,谈及孔子关于教育的观点,认为里仁是人们最基本的道德观念,是教育之本。

《论语》分类

《论语》分类

《论语》分类《论语》分类卷一孔子的言论(甲) 关于道德的1.子曰。

苟志于仁矣。

无恶也。

2.君子无终食之闲违仁。

造次必于是。

颠沛必于是。

3.仁远乎哉。

我欲仁。

斯仁至矣。

4.知者不惑。

仁者不忧。

勇者不惧。

5.有德者。

必有言。

有言者。

不必有德。

仁者。

必有勇。

勇者。

不必有仁。

6.志士仁人。

无求生以害仁。

有杀身以成仁。

7.当仁。

不让于师。

8.务民之义。

敬鬼神而远之。

可谓知矣。

9.君子可欺也。

不可罔也。

10.克己复礼。

11.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

在家无怨。

12.爱人。

知人。

举直错诸枉。

能使枉者直。

13.居处恭。

执事敬。

与人忠。

虽之夷狄。

不可弃也。

14.克。

伐。

怨。

欲。

15.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

事其大夫之贤者。

友其士之仁者。

16.孔子曰。

能行五者于天下。

为仁矣。

请问之。

曰。

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

宽则得众。

信则人任焉。

敏则有功。

惠则足以使人。

17.父在观其志。

父没观其行。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

可谓孝矣。

18.事父母几谏。

见志不从。

又敬不违。

劳而不怨。

19.朝闻道。

夕死可矣。

20.吾道一以贯之。

夫子之道。

忠恕而已矣。

21.予一以贯之。

22.人能弘道。

非道弘人。

23.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

吾亦欲无加诸人。

24.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25.德不孤。

必有邻。

26.中庸之为德也。

其至矣乎。

27.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乙) 关于修养的1.君子无所争。

2.内省不疚。

夫何忧何惧。

3.子曰。

君子成人之美。

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4.君子和而不同。

小人同而不和。

5.君子泰而不骄。

6.修己以敬。

修己以安人。

修己以安百姓。

7.君子义以为质。

礼以行之。

孙以出之。

信以成之。

君子哉。

8.君子病无能焉。

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9.君子谋道不谋食。

忧道不忧贫。

10.畏天命。

畏大人。

畏圣人之言。

11.孔子曰。

君子有九思。

视思明。

听思聪。

色思温。

貌思恭。

言思忠。

事思敬。

疑思问。

忿思难。

见得思义。

12.行己有耻。

使于四方。

不辱君命。

13.见利思义。

论语全文及译文

论语全文及译文

论语全文及译文《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经典之一,它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堪称中国古代伦理道德的百科全书,对后世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论语》的全文及译文。

一、《论语》的全文《论语》是一部由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所组成的文集,包含了22篇,约有500余段。

它不是按时间顺序编排的,而是按主题和内容分类整理的,其中包括“学而篇”、“为政篇”、“仁篇”、“义篇”、“礼篇”等。

具体来说,《学而篇》主要探讨的是教育问题,包括学习态度、为人处世等方面的问题。

重要的章节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君子不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为政篇》则主要关注的是政治问题,探讨如何做一位好的领袖,如何治理国家。

重要的章节有“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等。

《仁篇》则论述的是仁爱之道,探讨如何做一位道德高尚的人。

重要的章节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等。

《义篇》则探讨的是如何能做到正直,着眼于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

重要的章节包括“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等。

《礼篇》则关注的是社会文化方面的问题,探讨如何做到礼貌得体。

重要的章节有“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朝闻道,夕死可以矣”、“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等。

二、《论语》的译文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

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深入理解《论语》的思想精髓,本文提供一份《论语》的英文译文供大家参考。

《学而篇》中的几个重要章节的英文译文如下:“Is it not a pleasure to have friends coming from distant quarters?” (Chapter 1)“The wise find pleasure in water; the virtuous find pleasure in hills. The wise are active; the virtuous are tranquil. The wise are joyful; the virtuous are long-lived.” (Chapter 6)“The Master said, "In archery it is not going through the leather which is the principal thing; - because people's strength is not equal. This was the old way." (Chapter 9)“The Master said, "The cautious seldom err." (Chapter 16)《为政篇》中的几个重要章节的英文译文如下:“The Master said, "It is only the man who is possessed of the most complete sincerity that can exist under heaven, who can give its full development to his nature. Able to give its full development to his own nature, he can do the same to the nature of other men." (Chapter 1)“The Master said, "A. youth, when at home, should be filial, and, abroad, respectful to his elders. He should be earnest and truthful. He should overflow in love to all, and cultivate the friendship of the good. When he has time and opportunity, after the performance of these things, he should employ them in polite studies." (Chapter 2)“The Master said, "The man who is fond of daring and is dissatisfied with poverty, will proceed to insubordination. So will the man who is not virtuous, when you carry your dislike of him to an extreme." (Chapter 8)《仁篇》中的几个重要章节的英文译文如下:“Tzu-kung asked about the practice of virtue. The Master said, "The mechanic, who wishes to do his work well, must first sharpen his tools. So must the teacher do likewise." (Chapter 1)“Tsze-lu said, "The ruler of Wei has been waiting for you, in order with you to administer the government. What will you consider the first thing to be done?" The Master replied, "What is necessary is to rectify names." (Chapter 13)“The Mas ter said, "When a man stands in the proper relation to his fellow-men, he has fulfilled the relation to them; when he stands in the proper relation to his ruler, he has fulfilled the relation to his ruler. (Chapter 20)《义篇》中的几个重要章节的英文译文如下:“The Master said, "With coarse rice to eat, with water to drink, and my bended arm for a pillow; - I have still joy in the midst of these things. Riches and honors acquired by unrighteousness, are to me as a floating cloud." (Chapter 7)“The Master said, "The cautious seldom err." (Chapter 16)“The Master said, "A horse is called a faithful beast, and there are others who are faithful without being called so. Li Yi* behaved with conspicuous fidelity to the purposes of his friend." (Chapter 22)《礼篇》中的几个重要章节的英文译文如下:“The Master said, "The object of the superior man is truth. Food is not his object. There is plowing; - even in that there is sometimes want. So with learning; - emolument may be found in it. The superior man is anxious lest he should not get truth; he is not anxious lest poverty should come upon him." (Chapter 1)“Tsze-chang asked, saying, "What is the way of a man?""The Master said, "The way of a superior man is threefold, virtuous; he is free from anxieties; wise; he is free from perplexities; bold; he is free from fear.""(Chapter 16)“The Master said, "Being in a state of superior distress, it is still necessary to have friends." (Chapter 22)三、总结《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经典,它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包含了22篇,约有500余段。

论语分类(12类)

论语分类(12类)

分类《论语》一、“学习”《论语》学而第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

过则勿惮改。

”为政第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里仁第四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公冶长第五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

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雍也第六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述而第七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泰伯第八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论语》关于“学”的论述

《论语》关于“学”的论述

《论语》关于“学”的论述之分类梳理一、学什么?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孔子以四项内容来教导学生:文化知识、履行所学之道的行动、忠诚、守信。

二、怎么学?1.学习态度(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认为,学习应该及时温习和练习,以巩固所学的知识内容,形成能力;学习要善于和朋友交流,不要闭塞自己;学习是自己的事,不是做给别人看的,是修身养性之必须,无须外人知道。

(2)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认为,学习知识不能不懂装懂,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学习知识的正确态度。

(3)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孔子认为,古代学者与今天的学者不一样,古代学者的学习是为了充实提高自己,今天学者的学习是为了装饰给别人看的,我们应该具有古代学者的学习态度。

(4)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孔子认为,追求道之真理比生命还重要,早晨能够得知真理,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什么可遗憾的。

(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子认为,学习应该勤勉好学,要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请教为耻,能者即可为师。

(6)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在孔子看来,学习有三层不同的境界:有知之者,有好之者,有乐之者。

以乐之者为最高境界,爱好者次之。

(7)子曰:“学如不及,尤恐失之。

”在孔子看来,学习要有怕赶不上的态度,即使学到了,也生怕会失去它,应该要发奋地学习,经常运用巩固所学的知识。

(8)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在孔子看来,一个人求学多年,仍没有想到俸禄和名利,这是很难得的。

可见学习不是追求功名利禄,而是修身养性,成为君子。

(9)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在孔子看来,学习就是不止步,不断地努力,这样才有可能成功;哪怕是只差最后一筐土,停下来了,也是失败的。

论语名言句分类

论语名言句分类

论语名言句分类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论语》名言126句(分类整理)学习之道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7.有教无类。

8.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

9.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0.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君子之道11.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3.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1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6.君子下达,小人下达。

17.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

18.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19.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型,小人怀惠。

20.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21.君子思不出其位。

22.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23.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24.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25.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

2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27.君子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28.君子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29.君子五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30.君子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修身之道31.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不患人之不已知,患其不能也。

)32.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3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

34.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35.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36.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刚隐。

《论语十则》分类

《论语十则》分类

第一则: 为人处事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孔子说:"学习后按一定时间去复习,怎么不感到愉快?有志同道合的人来,怎么不开心呢?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怎么算不上是有修养的人呢?"重点字词解释:(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

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

“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

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通假字,音yuè,实意“悦”,愉快的意思。

(5)朋:是指志同道合的人。

(6)乐(lè):与说有所区别。

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

缺少宾语。

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

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拼音:yùn,恼怒,怨恨。

(9)君子:道德上很有修养的人。

补充词解释:而:连词亦(yì):同样、也是乎: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吗”自:从知:了解而:连词第二则:为人处事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守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重点字词解释:(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鲁国人南武城(现在山东嘉祥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

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

(完整版)论语(仁、义、礼、智、信分类整理)

(完整版)论语(仁、义、礼、智、信分类整理)

仁《论语学而》1、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3、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八佾》4、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5、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

”曰:“礼后(于仁)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论语里仁》7、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雍也》16、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17、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仁义之路)也?”18、樊迟问知。

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问仁。

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19、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20、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

’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21、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卫灵公》46、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47、子贡问为仁。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49、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

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义1、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说: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3、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4、“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5、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名言分类整理
学习(10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
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
者而改之。


5.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6.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7.子曰:“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


8.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9.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
也。


10.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凡爱众,而亲
仁。

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君子(12则)
11.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2.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3.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14.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5.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6.子曰:“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


17.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型,小人怀惠。


18.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9.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20.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
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21.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22.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
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修身(10则)
23.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2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


25.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
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26.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27.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28.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29.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30.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
不信乎?传不习乎?”
31.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32.子曰:“知者乐山,仁者乐水;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
仁者寿。


中庸(5则)
33.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34.子曰:“过犹不及。


35.孔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
子。


36.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37.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教育(5则)
38.子曰:“有教无类。


39.子曰:“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
我哉?”
40.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
复也。


4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
知也。


42.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孝道(5则)
43.孟懿子问孝。

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
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44.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45.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
为能养,不敬,何以别乎?”
46.子夏问孝,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
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47.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诚信(5则)
48.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
其何以行之哉?”
49.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50.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51.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
如已者。

过,则勿惮改。


52.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交友(4则)
53.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54.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55.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呼?与朋友交而
不信乎?传不习乎?”
56.颜渊、季路待。

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
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字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仁爱(4则)
57.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58.樊迟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59.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
仁者寿。


60.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
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