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硕士(MT)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科目《433税务专业基础》税收学原理-一节至四节
全国税务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基础考试大纲

全国税务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基础考试大纲1.税收制度的基础知识。
1.1税收的定义和性质。
1.2税收制度的组成。
1.3税制演进和分类。
1.4税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2.税收法律法规。
2.1税收法律法规的概念和分类。
2.2税法的层次和结构。
2.3税收法律法规的解释和适用。
3.税收征收与管理。
3.1税务机关的组织结构和职责。
3.2税务稽查和税收管理。
3.3税收征收的程序和实施。
3.4纳税人权利和义务。
4.税务会计与审计。
4.1税务会计的概念和重要性。
4.2税务会计核算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4.3税务审计的定义和职责。
4.4税务审计程序和实施。
5.税收经济学。
5.1税收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范畴。
5.2税基和税率的关系。
5.3税收对经济行为的影响。
5.4税收改革的理论和实践。
6.国际税收。
6.1国际税收的概念和分类。
6.2国际税收的政策和实践。
6.3国际税收的规则和协定。
6.4国际税收的趋势和影响。
7.税务筹划与管理。
7.1税务筹划的概念和方法。
7.2税务筹划实施的基本步骤。
7.3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方法。
7.4税务合规性的必要性和技巧。
8.实务案例分析。
8.1税务实务案例的选取和分析。
8.2税务实务案例的解决思路和方法。
8.3税务实务案例的总结和归纳。
8.4税务实务案例的应用和推广。
注:以上仅为参考,具体考试科目和内容以招生学校或招生单位网站为准。
433税务专硕参考书目

433税务专硕参考书目在税务领域,想要成为一名专业的从业者,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了解行业内最新的政策法规和实务操作。
为此,那些准备报考“433税务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考生们需要在备考过程中选定一些合适的参考书目。
以下是对“433税务专业硕士”参考书目的一些详细介绍:第一步:税法方面税法是税务行业的核心内容。
准备参加税务专业硕士考试的考生们需要掌握税法法规的相关知识。
以下书籍可以给考生们提供帮助:1.《税法》张一鸣财政经济出版社2.《税务法与实务》黄海春九州出版社3.《税收法律实务》韩振国吉林大学出版社4.《税法学》邢录祥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二步:会计学方面税务行业在执行整个财务进程中必须娴熟掌握财务会计知识。
考生需在此领域强化掌握技巧,以下是在该方面的建议书籍:1.《会计学原理》贺红梅清华大学出版社2.《会计学》杨宇红北京大学出版社3.《会计学概论》倪振宇清华大学出版社4.《高等会计学》杜征征经济科学出版社第三步:管理学方面税务行业新进从业者也需要掌握管理学相关知识,提高执行税务政策的能力,改善其自己的科学组织过程能力。
以下是值得推荐的书籍:1.《管理学》大学教材组清华大学出版社2.《现代企业管理》张志延浙江财经大学出版社3.《管理学通论》邢录祥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4.《组织行为学》罗勇复旦大学出版社第四步:税务会计方面税务会计在税务行业中是重要的知识领域。
考生需要在税务会计的技能和方法方面有所提高,以下是值得推荐的书籍:1.《税务会计学》赵树达清华大学出版社2.《税务会计》孙小燕北京大学出版社3.《税务会计与审计》邓小华人民邮电出版社4.《税务会计原理与实务》陈军峰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最后,成功通过税务专业硕士考试需要沉潜在学习中,把握学习重点,在考前的冲刺阶段更要加倍努力。
希望上述的参考书目对考生选择备考资料有所帮助,为考生们未来职业发展打好基础。
433税务专硕科目代码

433税务专硕科目代码433税务专硕科目代码是指在税务专业硕士学位教育中所涉及的一系列课程代码。
作为税务专业的学习内容,这些科目代码涵盖了税收政策、税务法律、税务会计、税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一、税收政策类科目1. 433001:税收政策与法规2. 433002:税收概论3. 433003:税务经济学4. 433004:国际税收政策与法规二、税务法律类科目1. 433101:税法总论2. 433102:税收征管法律3. 433103:税务稽查法律4. 433104:税务争议解决法律三、税务会计类科目1. 433201:税务会计理论2. 433202:税务会计实务3. 433203:税务审计4. 433204:税务会计信息系统四、税务管理类科目1. 433301:税务管理理论与实务2. 433302:税务筹划与风险管理3. 433303:税务信息管理4. 433304:税务稽查与执法以上仅为部分科目代码的示例,实际的税务专业硕士课程内容可能会有所不同。
这些科目代码旨在培养学生的税务专业能力,使他们能够掌握税收政策和法规,进行税务会计和税务管理工作,同时具备税务筹划和风险管理的能力。
税务专业硕士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将通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方式,深入学习税收相关的理论和实务知识。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税收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原则,了解税法的具体条文和适用规则,熟悉税务会计的核算方法和报表编制要求,掌握税务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除了课程学习,税务专业硕士还需要进行实践实习和论文写作。
通过实践实习,学生将有机会接触真实的税务案例,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而论文写作则是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学生需要选择一个税务研究课题,进行深入分析和论证,并撰写一篇符合学术要求的论文。
税务专业硕士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
2021税务专业基础税务硕士专硕433考研真题

2021税务专业基础税务硕士专硕433考研真题一、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433税务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考试科目:税务专业基础(433)注意:本试题所有答案,应按试题顺序写在答题纸上,不必抄题,写清题号。
写在试卷上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A.税目是区分不同税种的主要标志B.税率包括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和定额税率C.纳税人就是缴纳税款的法人和自然人D.征税对象就是税收法律关系中征纳双方权利义务所指的物品【答案】B查看答案【解析】A项,征税对象是区别不同税种主要标志;C项,纳税人即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D项,征税对象不仅包括物品,还包括应税劳务。
2.纳税人将所缴纳的税款,通过提高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价格的方式,转嫁给商品或生产要素的购买者或最终消费者负担的税负转嫁方式是()。
A.前转B.后转C.税收资本化D.混转【答案】A查看答案【解析】B项,后转又称逆转,是指纳税人以压低原材料进价的方式,以将税款向后转移给原材料供应商的方式。
C项,税收资本化也称为资本还原,是指生产要素购买者通过预期,将所购买生产要素未来应缴纳的税款,从其购入价格中作一次扣除以压低购进价格,从而税负全部或部分向后转嫁给生产要素出卖者,它是税收后转的一种特殊形式。
D项,混转又称散转,在税款不能完全向前顺转,又不能完全向后逆转时采用的将自己缴纳的税款分散转嫁给多方负担的方式。
3.我国税收收入分为中央政府固定收入、地方政府固定收入和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共享收入,属于中央政府固定收入的包括()。
A.消费税、增值税B.关税、城镇土地使用税C.车辆购置税、消费税D.增值税、营业税【答案】C查看答案【解析】A项,消费税属于中央税,增值税属于中央和地方共享税;B 项,关税属于中央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属于地方税;D项,营业税属于地方税。
4.一般纳税人销售下列货物中,不适用13%税率征收增值税的是()。
433税务专业基础考纲

税务专业基础部分包括税收原理、中国税制实务和中国税收征管制度三部分。
第一部分:税收原理掌握税收的涵义、本质与特征;掌握税收原则;理解税收负担及税负转嫁的理论分析;理解税收效应的概念、分类和效应分析;掌握税制要素的基本内容、税制结构及其分类;了解中央与地方的税收关系;掌握国际税收的基本知识、包括税收管辖权、国际税收协定、国际避税反避税等内容。
一、税收的涵义1.税收的产生与发展2.税收的涵义与本质3.税收的特征二、税收原则1.税收的公平原则2.税收的效率原则3.税收的财政原则三、税收负担1.宏观税负与微观税负2.影响税收负担的因素3.税负转嫁与税负归宿四、税收效应1.税收效应的概念与分类2.税收的经济影响五、税制要素及税收分类1.税制要素2.税收分类六、税制结构1.税制结构的概念及其分类2. 税制结构的决定因素3. 商品税基本理论(1)商品税的特点与功能(2)增值税基本理论(3)消费税基本理论4. 所得税基本理论(1)所得税的特点与功能(2)企业所得税基本理论(3)个人所得税基本理论5.财产、行为税基本理论七、国际税收1.税收管辖权(1)税收管辖权的概念与分类(2)我国居民身份的判定(3)我国所得来源地的判定2.国际重复征税(1)国际重复征税的涵义(2)我国消除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及应用3.国际避税与反避税(1)国际避税的含义(2)国际避税的主要手段(3)转让定价税务管理4.国际税收协定(1)国际税收协定的概念(2)常设机构的判定第二部分中国税制实务了解现行中国税制的现状及其改革;掌握现行中国税制主要税种的基本规定及计算征缴方法;了解财产行为税各税种的基本规定及计算征缴方法。
一、商品税制度1.增值税制度2.消费税制度3.营业税制度4.关税制度二、所得税制度1.企业所得税制度2.个人所得税制度三、财产行为税制度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印花税、契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车船税、车辆购置税、烟叶税等第三部分中国税收征管制度掌握税收征管的概念、目的和原则;掌握税收征管制度的内容,包括税务管理制度、税款征收制度、税务检查制度、税务行政处罚制度、税务争议处理制度等;了解税务代理的主要内容。
复旦大学433税务专业基础考研专硕考研真题

复旦大学433税务专业基础考研专硕考研真题复旦大学433税务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与解析一、单选题20分1比较简单的税收理论2有一道税收历史(有关唐朝租庸调制)3后面有几题是征管法里面“天数”的问题二、多选题20分(税收理论、实务以及征管法)三、判断题20分(税收理论和征管法)四、计算题30分1有关国际重复征税三种避免办法(杨斌《税收学原理》第十二章322页的原题);2有关增值税的(比较简单,某年注会原题);3税收征管方面的:(1)算欠税滞纳金;(2)算罚款。
五、综合题30分1证明斯特恩线性所得税模型为什么是累进及随着税率的降低累进程度越高?(《税收学原理》106页)2增值税(2010年注会税法考试计算题第1题)六、论述题30分1论述拉姆塞等比例规则和逆弹性规则及其贡献和缺陷(《税收学原理》第五二章102页)。
答:1927年拉姆塞(Ramsey,又译拉姆齐)在其论文《对税收理论的贡献》中提出最优商品税。
拉姆塞的目标是如何设置商品税税率使“效用减少最小”即额外负担最小。
他假定货币的边际效用是常数(忽略分配问题),经济体系为没有对外贸易时的完全竞争状态并且生产总是等于消费,私人和社会纯产品总是相等(即不存在外部性问题,不考虑国家干预),税收只是取得一定的财政收入而不考虑用税收进行财政支出而产生的影响。
(1)等比例规则和逆弹性规则①等比例减少规则拉姆塞指出,整个税制应当使应税商品的生产按照相同的比例减少。
要通过对既定的商品征收比例税来获得无穷小的税收收入,那么,税收应当使每一种应税商品的生产等比例地减少。
筹措税收收入最合理的办法是对某些商品予以补贴,而对另一些则予以征税。
如果征税使后者减少的比例超过前者减少的比例,那么就要求对后者予以补贴。
如果应税商品在需求方面有替代性或者具有互补性,那么,应当遵循的原则是:征税应当使它们的消费比例保持不变。
上述结论可以概述为等比例减少规则:要使税收的额外负担最小,税率的设置应当使各种商品的生产数量以相等的百分比减少。
税务专硕考研科目

税务专硕考研科目税务专硕考研科目主要包括税务理论、税收法律法规、税收政策、税务会计、税务实务等内容。
税务专业硕士(Master of Taxation,简称MTax)是一门研究税收学理论和税务实务技术的专业学位。
在我国,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税务工作涉及到国家经济发展、财政收支平衡以及税收制度设计等重要方面。
作为税收管理的专业人才,税务专业硕士需要掌握税务理论、法律法规以及税务实务方面的知识。
首先,税务理论是税务专业硕士考研科目的基础。
税务理论主要包括税收原理、税制比较、税收政策等内容。
税收原理是研究税收的基本原则和规律,包括税收目的、税收对象、税收方式等方面内容。
税制比较是研究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税收制度和政策的异同,通过比较分析不同税制对经济的影响,为我国税制改革提供参考。
其次,税收法律法规是税务专业硕士考研科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税收法律法规主要包括宪法、税法、税务行政法规等方面内容。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对税收的法律地位和原则进行了规定。
税法是对税收制度和税收征收管理等方面进行规定的法律。
税收行政法规是指为了保证税收的正常征收和管理而制定的行政规章和办法。
再次,税收政策是税务专业硕士考研科目的重点内容之一。
税收政策是国家对税收制度和税收征收管理等方面所采取的政策措施。
税收政策直接关系到国家的财政收入和经济发展,对稳定经济增长、调整收入分配、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除了以上三个方面的内容,税务专业硕士考研科目还包括税务会计和税务实务。
税务会计是指企业在履行税务义务的过程中所需的会计核算和申报工作,主要包括税务会计准则、税务会计核算、纳税申报等内容。
税务实务主要指税务管理的具体操作,包括纳税服务、税务审计、税务查处等方面内容。
总之,税务专业硕士考研科目涵盖了税务理论、税收法律法规、税收政策、税务会计、税务实务等多个方面。
掌握这些知识,可以使税务专业硕士掌握税收的理论和实务,为国家税收管理和税制改革提供专业的支持和建议。
2021年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税务专业基础》433考试大纲【模板】

2021年**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税务专业基础》433考试大纲第一部分考试说明一、考试目的《税务专业基础》是税务硕士专业学位入学初试考试的科目。
其考试目的在于科学、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税收学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具体考察考生对税收基础理论、中国税制实务与税收管理制度的掌握与运用,注重考查考生应用税收学基本原理与方法分析现实税收现象与解决税收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范围(一)税收学原理(二)中国税制实务(三)中国税收征管制度三、考试基本要求本考试旨测试考生对税收学原理、中国税制实务、中国税收管理制度等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运用能力。
测试体现在三个层次,基本要求分别为:(一)熟悉记忆对税收理论与制度规定的记忆方面的考核。
(二)分析判断用税收基本理论与制度规定来分析判断某一具体观点和问题。
(二)综合运用运用所学的税收理论和制度规定来综合分析具体实践问题。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答卷方式答卷方式:闭卷,笔试(二)答题时间答题时间:180分钟(三)满分满分:150分(四)各部分内容考查比例税收学原理考核的比例为30%,分值为45分;中国税制实务考核的比例为60%,分值为90分;中国税收征管制度考核的比例为10%,分值为15分。
(五)题型及分值简答题、计算题、材料分析题、论述题共计四个题型。
1.名词解释(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2.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3.计算题(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4.材料分析题(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5.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五、参考书目1.刘颖,何辉,孟芳娥主编,《中国税制》(第三版,2019年8月第4次印刷或2019年8月第5次印刷(2019年最新版)),电子工业出版社。
2.王玮编著,《税收学原理》(第3版,2016年8月出版),**大学出版社。
3.曹静韬,郝如玉著,《税收理论研究》(2018年3月出版),经济科学出版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税收学原理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权利中作为国家征税依据的是()。
[中央财经大学2019研]
A.管理权力
B.政治权力
C.社会权力
D.财产权力
【答案】B
【解析】税收是国家为满足社会成员的共同需要,凭借政治权力无偿地获取货币或实物,以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分配关系。
2.下列说法中,规定具体征税范围、体现征税广度的是()。
[中央财经大学2019研]
A.税率
B.纳税环节
C.税目
D.纳税对象
【答案】C
【解析】税目是在税法中对征税对象分类规定的具体的征税项目,反映具体的征税范围,
是对课税对象质的界定,体现了征税的广度。
3.我国现行税制中,下列属于中央税的是()。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2019研改编]
A.资源税
B.车辆购置税
C.个人所得税
D.企业所得税
【答案】B
【解析】我国的中央税具体包括消费税、关税、车辆购置税等税种。
A项,属于地方税;CD两项,属于中央和地方共享税。
4.税收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是()。
[中央财经大学2013研,四川大学2016、2015研]
A.事权的划分
B.财权的划分
C.收入的划分
D.税权的划分
【答案】D
【解析】税收管理体制是在各级国家机构之间划分税权的制度,故其核心是税权的划分。
正确地确定税收管理体制,划分税收收入,对于恰当分配中央与地方政府以及地方政府之间
的财权和财力,调动各级政府管理税收的积极性,正确贯彻执行税收政策和税收法规等具有重要意义。
5.我国中央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以及与全国统一实行的地方税的立法权在()。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2019研]
A.中央
B.地方
C.中央或地方
D.中央和地方
【答案】A
【解析】税收管理体制上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税种的开征与停征权力集中在中央,地方没有税收立法权。
6.德国财政学家瓦格纳指出,税种的选择应考虑税负转嫁问题,尽量选择难于转嫁或转嫁方向明确的税种,这是()。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8研]
A.财政收入原则
B.国民经济原则
C.社会正义原则
D.税务行政原则
【答案】B
【解析】A项,财政收入原则包括充分原则和弹性原则,即税收的最基本的职能是筹集财政收入。
B项,国民经济原则包括两项:①慎选税源原则,是指税源的选择应有助于保护
资本,主张以国民所得为税源,而不能以资本所得和财产所得为税源;②慎选税种原则,是指税种选择应考虑税负转嫁问题,尽量选择难于转嫁或转嫁方向明确的税种。
C项,社会正义原则是指税收负担分配于纳税人时,应遵循普遍和平等的原则。
D项,税务行政原则又具体分为税收确实原则、税收便利原则、最少征收费用原则。
7.考虑税收对居民储蓄的影响时,同时存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8研]
A.作用方向相同,且收入效应占优
B.作用方向相同,孰强孰弱不确定
C.作用方向相反,且替代效应占优
D.作用方向相反,孰强孰弱不确定
【答案】D
【解析】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征税后减少了个人可支配收入,促使其为维持既定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而减少或放弃闲暇,增加工作时间;税收的替代效应是指由于征税使劳动和闲暇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劳动收入下降,闲暇的相对价格降低,促使人们选择闲暇以替代工作。
即收入效应会提高劳动力的供给,而替代效应会减少劳动力的供给,二者的作用方向相反,而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的强弱取决于现实中的不同经济情况。
8.在商品市场或劳动力市场里,()多负担税收。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8研] A.富有弹性的一方
B.缺乏弹性的一方
C.本地居民
D.本地厂商
【答案】B
【解析】商品或要素的需求弹性的大小与税负向前转嫁的程度成反比,与税负向后转嫁的程度成正比。
消费者的需求弹性越小,税负越容易转嫁,税负更多的由消费者承担;供给弹性的大小与税负向前转嫁的程度成正比,与税负向后转嫁的程度成反比,供应者或生产要素的提供者的供给弹性越小,税负越难转嫁,税负更多的由其承担。
即缺乏弹性的一方会更多地承担税收。
9.下述对拉弗曲线表述不正确的是()。
[中央财经大学2018研]
A.由凯恩斯学派提出
B.说明税率与税收收入之间的关系
C.存在一个最佳税率点
D.超过最佳税率点会伤及经济
【答案】A
【解析】拉弗曲线由供给学派的代表人物阿瑟·拉弗提出,描述了税率水平与税收收入之间的关系。
从图1-1可以看出,较高的宏观税负水平不一定都会使税收收入增加,有时反而会减少税收收入,即存在一个最佳税率点,超过最佳税率点会加重税收负担,限制经济主体活动的积极性,削弱劳动和资金的投入量,造成生产下降,最终伤及经济。
图1-1拉弗曲线
10.为了消除国际重复征税,本国企业和个人在境外所缴纳的税收可以抵免国内对应的税收,这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8研]
A.免税法
B.扣除法
C.抵免法
D.豁免法
【答案】C
【解析】A项,免税法是指居住国政府对其居民来源于非居住国的所得额,在一定条件下放弃行使居民管辖权,免于征税;B项,扣除法是指一国对本国居民纳税人因取得国外所得而缴纳的外国税款,允许在汇总计算其世界范围所得的应纳本国所得税款时,将其作为一项费用扣除;C项,抵免法是指对跨国纳税人的国内外全部所得课征所得税时,准许以其在国外已纳的所得税款,抵充应缴纳的税款,只就抵充后的余额纳税;D项,免税法也称为豁
免法。
11.关于税负转嫁说法不正确的是()。
[中央财经大学2017研]
A.自由的价格机制是税负转嫁的客观条件
B.纳税人通过提高商品价格的方式将所纳税款转嫁给消费者称之为“税负后转”
C.商品的供求弹性是制约税负转嫁的因素
D.课税范围越广,越有利于实现税负转嫁
【答案】B
【解析】A项,自由价格机制的存在是税负转嫁存在的客观条件。
在自由价格机制运行条件下,国家征税后,由于纳税人有自由定价权,可在商品和要素的市场供求弹性的制约下决定价格变动幅度,进而决定是全部转嫁税负,还是部分或无法转嫁税负。
B项,税负转嫁的一般方式有前转和后转以及这二者的混合。
前转也被称为“顺转”,即纳税人通过提高其所提供商品的价格,将其所应交纳税款,向前转移给商品的消费者。
后转也被称为“逆转”,即纳税人通过压低购入商品价格的方式,将其应交纳的税收转给商品或生产要素供给者。
C 项,商品供给弹性影响税负归宿,是税负转嫁的制约因素。
D项,课税范围越是宽广,越不易对商品或生产要素的购买者产生替代效应,从而需求也就越缺乏弹性,有利于税负转嫁。
12.我国税收收入分为中央政府固定收入、地方政府固定收入和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共享收入,属于中央政府固定收入的包括()。
[中央财经大学2014研改编] A.消费税、增值税
B.关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C.车辆购置税、消费税
D.增值税、企业所得税
【答案】C
【解析】A项,消费税属于中央税,增值税属于中央和地方共享税;B项,关税属于中央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属于地方税;D项,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均属于中央和地方共享税。
13.在调整转让定价的主要方法中,采用可比非受控纳税人的营业利润即净利指标对受控交易的价格进行评价和调整的方法是()。
[厦门大学2012研]
A.可比利润法
B.交易净利法
C.利润分割法
D.可比非受控价格法
【答案】B
【解析】交易净利法,是指按照没有关联关系的交易各方进行相同或者类似业务往来取得的净利润水平确定利润的方法。
14.在税收管理和税收执法过程中,对法律效力的判断上,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广东财经大学2017研]
A.实体法从新,程序法从旧
B.同一层次法律中普通法优于特别法
C.国内法优于国际法
D.层次高的法律优于层次低的法律
【答案】D
【解析】在确定税务检查法律依据时,要严格遵循高一级法律优于低一级法律,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国际法优于国内法,实体法从旧、程序法从新的原则。
15.下列关于国际税收抵免,说法正确的是()。
[中央财经大学2016研]
A.跨国纳税人在国外缴纳的预提所得税不适用直接抵免方法
B.直接抵免是指居住国政府对其居民纳税人在非居住国直接缴纳的所得税款,允许冲抵其应缴本国政府的所得税款
C.对于跨国自然人来说,直接抵免的范围还包括个人在国外缴纳的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等个人所得税
D.限额抵免法是指居住国政府对其居民纳税人的国内和国外所得汇总计征所得税时,允许将其向外国政府缴纳的所得税税款从中予以全部扣除
【答案】B
【解析】A项,跨国纳税人在国外缴纳的预提所得税适用于直接抵免法;C项,直接抵免一般是指居住国政府对其总公司所属的外国分公司所缴纳的外国政府公司所得税,允许总公司在应缴本国政府的公司所得税内给予抵免。
不适用于个人所得税;D项,限额抵免是指居住国政府将本国纳税人的国外所得汇总征税时,允许本国居民(或公民)就其境外所得或财产已向有关政府缴纳的税收充抵在本国的应纳税额,但允许充抵的数额不能超过同项所得财产按照本国税法计算的应纳税款。
二、多项选择题
1.从效率角度分析,为使超额负担极小化,在选择性商品税的情况下,应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