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类别代码表(供专业学位研究生参考)

合集下载

专业学位类别名称(代码)会计(1253)

专业学位类别名称(代码)会计(1253)

专业学位类别名称(代码):会计(1253)一、专业特色1.专业特色。

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简称MPAcc)教育直接面向职业需求,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能够熟练运用现代会计、财务、审计等相关领域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素质、高层次、应用型的会计专门人才。

培养人才所服务的行业领域涵盖政府部门,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银行、证券、投资、保险等金融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咨询公司、资产评估公司及其他中介机构等各行各业。

申请单位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并根据自身专业优势和定位,明确在办学理念、培养模式、行业领域、服务区域、人才规格等方面的特色。

二、师资队伍2.人员规模。

专任教师2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不少于15人;行业教师3不少于15人。

根据《全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参考性培养方案》对学分和课程的要求,制定授课计划。

拟开设的每门专业必修课4应至少配备2名专任教师,且每名教师为同一班级只能讲授1门课程。

3.人员结构。

专任教师中各年龄段教师比例应比较均衡。

获得副高及以上职称的比例不低于60%;具有会计相关专业博士学位的比例不低于50%,且获外单位会计相关专业博士学位的比例不低于30%;具有实践经验5的比例不低于70%,每名专任教师近5年内应至少参加2次校外组织的会计教育相关的培训、专业研修、课程研讨、考察交流和出国进修等活动。

行业教师中,在国家机关、大中型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等担任中高级管理人员的比例不低于80%。

4.骨干教师。

近5年,骨干教师在高水平期刊上发表的会计、财务、审计专业的学术论文与主持的省部级(含)以上科研课题的数量之和人均不少于3项6。

每门专业必修课的骨干教师应不少于2位。

三、人才培养5.课程与教学。

申请单位已开展8年及以上本专业或相近专业(财务管理、审计)本科教育工作,培养总人数超过200人,具有5届以上的毕业生;或已开展5年及以上会计学研究生教育工作,具有3届以上的毕业生。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类别代码表(供专业学位研究生参考)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类别代码表(供专业学位研究生参考)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类别代码表
序号
专业学位类别代码
专业学位类别名称
专业领域代码
专业领域名称
1
0454
应用心理
045400
应用心理
2
1051
临床医学硕士
105101
内科学
3
1051
临床医学硕士
105102
儿科学
4
1051
临床医学硕士
105103
老年医学
5
1051
临床医学硕士
105104
神经病学
6
1051
临床医学硕士
105105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7
1051
临床医学硕士
105106
皮肤病与性病学
8
1051
临床医学硕士
105107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9
1051
临床医学硕士
105108
临床检验诊断学
10
1051
临床医学硕士
105109
外科学
11
1051
临床医学硕士
105110
妇产科学
12
1051
临床医学硕士
105111
105127
全科医学
20
1051
临床பைடு நூலகம்学硕士
105128
临床病理学
21
1052
口腔医学
105200
口腔医学
22
1053
公共卫生
105300
公共卫生
23
1054
护理
105400
护理
24
1055
药学
105500

最新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学科、专业代码表

最新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学科、专业代码表

最新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学科、专业代码表一、工学0101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10102 计算机应用技术010103 软件工程010104 信息安全010105 物联网工程010106 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010107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010108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010109 通信与信息系统010110 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010111 电子信息工程010112 控制科学与工程010113 电气工程010114 自动化010115 光学工程010116 测控技术与仪器010117 电磁场与无线技术010118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010119 数字通信与信息传输010120 网络工程010121 信息对抗技术010122 电子科学与技术010123 软件工程010124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010125 网络与信息安全010126 物联网工程010127 电子信息工程010128 通信与信息系统010129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010130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010131 海洋技术二、理学020201 应用数学020202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020203 数学与应用数学020204 信息与计算科学020205 理论物理020206 材料物理与化学020207 光学020208 红外物理020209 聚变科学与工程020210 核物理020211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020212 器械物理020213 原子分子与光物理020214 激光物理与技术020215 凝聚态物理020216 等离子体物理020217 地震学020218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020219 地球物理学020220 生态学020221 环境科学与工程020222 天文学020223 天体物理020224 信息与计算科学020225 理论与计算化学020226 环境科学与工程020227 理论与计算物理020228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三、经济学030301 理论经济学030302 应用经济学030303 经济统计学030304 国际贸易学030305 人力资源经济学030306 信息经济学030307 城市与区域经济学030308 区域经济学030309 金融学030310 固定收益证券030311 投资学030312 证券投资学030313 金融工程030314 保险学030315 金融工程030316 保险学四、文学040401 汉语言文学040402 汉语言文学040403 汉语言文学040404 对外汉语040405 汉语国际教育040406 汉语言数据科学与技术五、法学050501 法学050502 法律硕士(法学)050503 经济法学050504 国际法学050505 法医学六、教育学060601 教育学060602 心理学060603 英语教育060604 学前教育060605 小学教育060606 科学教育060607 人文教育060608 专业学位硕士(领导力开发与研究)060609 体育教育七、哲学070701 哲学070702 逻辑学070703 宗教学070704 伦理学070705 美学070706 美学070707 建筑史与理论070708 艺术学理论八、历史学080801 历史学080802 考古学080803 人文地理学080804 文物与博物馆学080805 文物保护技术九、管理学090901 工商管理090902 法学硕士(工商管理)090903 会计学090904 工商管理与工程管理090905 农业经济管理090906 电子商务090907 国际商务090908 人力资源管理090909 旅游管理090910 监狱学090911 管理科学与工程090912 教育管理090913 工程管理090914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090915 电子商务090916 管理科学与工程090917 会计学090918 国际商务090919 人力资源管理090920 工程管理090921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十、农学100100 农学100200 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100300 农学(农业经济管理)100400 农学(动物科学)100500 农学(植物保护)100600 农学(农业生态)100700 农学(农产品贮藏与加工)100800 农学(畜牧学)100900 农学(兽医学)十一、医学110101 基础医学110102 临床医学110103 口腔医学110104 中医学110105 中西医结合110106 医学影像学110107 医学检验专业110108 医学检验专业110109 医学实验技术110110 医学美容技术110111 医学美容技术110112 医学信息工程110113 医学信息工程110114 中药学110115 康复医学110116 康复医学110117 医学信息工程110118 西医学110119 基础医学110120 生物医学工程110121 临床医学110122 口腔医学110123 中医学110124 医学影像学110125 医学检验技术110126 医学实验技术十二、军事学120101 军事思想及军事历史120102 军事技术基础学科120103 军事后勤学及军事装备120104 军事系统工程120105 方阵学及军队指挥学120106 军队指挥学120107 联勤保障学(含后勤装备与保障工程)120108 联勤保障学(含后勤装备与保障工程)本代码表仅供参考,请以各高校公布的招生专业代码为准。

专业代码(080502)

专业代码(080502)

材料学专业代码(080502)本学科设有金属材料、无机材料和高分子材料三个学科方向,主要研究方向有金属及合金的固态相变及应用,金属基复合材料、功能材料腐蚀与防护金属电化学钝化,功能金属纤维及应用;先进结构陶瓷、功能陶瓷;金属基复合材料、树脂基导电复合材料;功能材料腐蚀与防护、金属电化学钝化;功能高分子材料、高分子膜材料、高分子纳米材料和高性能高分子复合材料。

着重于合成方法、合成工艺、结构与性能关系及其相关合成机理的研究。

本学科现有教授6名,副教授8人,其中博士后2人,博士9名,形成了具有较强实力的教学及科研师资队伍,多年来为国家输送了大量高层次人才。

近几年先后承担科研项目30余项,省、部级项目15项,包括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人事部归国人员重点基金、河北省科技厅基金和石家庄市重大攻关项目等。

取得了多相重要研究成果,在新型材料结构研究与分析、高强度导电材料研究、耐磨管道、金属纤维、膜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等离子体聚合与改性、原位复合材料研究、电厂用耐热钢、陶瓷内衬钢管、表面工程、无损检测技术、环保、清洁能源、汽车和电子等领域,产生了很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多项研究成果填补国内空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目前,已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SCI和EI收录50余篇。

并获得了多项省部级科学进步奖。

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实验室现有力学性能分析和测试设备、大型精密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RD、各种热处理设备以及各种材料成分检测仪器设备、显微硬度计等。

材料学学科已经形成了以中青年教师为主、梯度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队伍。

一、培养目标材料学学科的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科技人才,具体目标如下:1.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修养,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工作和学习作风严谨,身体健康。

2.有坚实的数学、计算机基础,并能熟悉运用到本学科的理论和实践中;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研究生招生有关国家标准代码表一`行政区划(省市)代码

研究生招生有关国家标准代码表一`行政区划(省市)代码

附件9:研究生招生有关国家标准代码表一、行政区划(省市)代码省市代码省市名称省市代码省市名称省市代码省市名称11北京市35福建省53云南省12天津市36江西省54西藏自治区13河北省37山东省61陕西省14山西省41河南省62甘肃省15内蒙古自治区42湖北省63青海省21辽宁省43湖南省64宁夏回族自治区22吉林省44广东省6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3黑龙江省45广西壮族自治区71台湾31上海市46海南省81香港32江苏省50重庆市82澳门33浙江省51四川省34安徽省52贵州省表二、政治面貌代码政治面貌码政治面貌政治面貌码政治面貌01中国共产党党员08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02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09中国致公党党员03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10九三学社社员04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会员11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盟员05中国民主同盟盟员12无党派民主人士06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13群众07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表三、民族代码民族码民族民族码民族民族码民族民族码民族01汉族16哈尼族31达斡尔族46崩龙族02蒙古族17哈萨克族32仫佬族47保安族03回族18傣族33羌族48裕固族04藏族19黎族34布朗族49京族05维吾尔族20傈僳族35撒拉族50塔塔尔族06苗族21佤族36毛难族51独龙族07彝族22畲族37仡佬族52鄂伦春族08壮族23高山族38锡伯族53赫哲族09布依族24拉祜族39阿昌族54门巴族10朝鲜族25水族40普米族55珞巴族11满族26东乡族41塔吉克族56基诺族12侗族27纳西族42怒族97其他13瑶族28景颇族43乌孜别克族98外国血统14白族29柯尔克孜族44俄罗斯族15土家族30土族45鄂温克族表四、学位码学位码学位名称学位码学位名称学位码学位名称学位码学位名称100名誉博士301哲学硕士学位341法律硕士专业学位401哲学学士学位201哲学博士学位302经济学硕士学位342教育硕士专业学位402经济学学士学位202经济学博士学位303法学硕士学位343工程硕士专业学位403法学学士学位203法学博士学位304教育学硕士学位344建筑学硕士专业学位404教育学学士学位204教育学博士学位305文学硕士学位345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 405文学学士学位205文学博士学位306历史学硕士学位346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406历史学学士学位206历史学博士学位307理学硕士学位347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407理学学士学位207理学博士学位308工学硕士学位348兽医硕士专业学位408工学学士学位208工学博士学位309农学硕士学位349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409农学学士学位209农学博士学位310医学硕士学位350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410医学学士学位210医学博士学位311军事学硕士学位351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411军事学学士学位211军事学博士学位312管理学硕士学位352军事硕士专业学位412管理学学士学位212管理学博士学位353会计硕士专业学位444建筑学学士专业学位245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354体育硕士专业学位248兽医博士专业学位355艺术硕士专业学位250口腔医学博士专业学位356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000无学位357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900境外学位358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表五、行政区划(区县)代码:(参见国家统计局网站)毕业单位代码及名称、毕业专业代码及名称、独立学院代码及名称见学校研究生招生网。

专业学位硕士学位信息表(代码查询手册)

专业学位硕士学位信息表(代码查询手册)

附件:学位授予信息年报数据结构及代码手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2008年10月目录第一部分学位授予信息采集类别划分及填报注意事项 ------------------- 11.1学位授予信息采集类别划分 ------------------------------------------------------------ 11.2 有关说明及填报注意事项-------------------------------------------------------------- 2第二部分学位授予信息年报数据结构------------------------------------- 32.2.3 硕士专业学位 --------------------------------------------------------------------------------------------------------- 3第三部分学位授予信息年报数据结构对应代码表 ------------------------ 63.1国家标准代码--------------------------------------------------------------------------- 63.1.1 GB/T2261-1981《人的性别代码》 ---------------------------------------------------------------------------- 63.1.2 GB/T2659-2000《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 ------------------------------------------------------------ 63.1.3 GB/T3304-1991《中国各民族名称罗马字母拼写法和代码》 ---------------------------------------- 83.1.4 GB/T4762-1984《政治面貌代码》 ---------------------------------------------------------------------------- 93.2自定义代码 ----------------------------------------------------------------------------- 93.2.1 身份证件类型代码 ------------------------------------------------------------------------------------------------- 93.2.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省市)代码-------------------------------------------------------------------- 93.2.3 高等学校及科研机构代码 ------------------------------------------------------------------------------------- 103.2.4 学位类别代码 ------------------------------------------------------------------------------------------------------- 413.2.5 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 ---------------------------------------------- 423.2.6 学习方式代码------------------------------------------------------------------------------------------------------ 473.2.7 攻读类型代码------------------------------------------------------------------------------------------------------ 473.2.8 论文类型代码------------------------------------------------------------------------------------------------------ 473.2.9 论文选题来源代码 ----------------------------------------------------------------------------------------------- 483.2.10 获学位后去向代码 ----------------------------------------------------------------------------------------------- 483.2.11 工作单位性质类别代码----------------------------------------------------------------------------------------- 483.2.12 工作性质代码------------------------------------------------------------------------------------------------------ 483.2.13 专业技术职务级别代码----------------------------------------------------------------------------------------- 483.2.14 干部职务级别代码 ----------------------------------------------------------------------------------------------- 483.2.15 专业学位领域代码 ----------------------------------------------------------------------------------------------- 493.2.16 考试方式代码------------------------------------------------------------------------------------------------------ 503.2.17 前置学历代码------------------------------------------------------------------------------------------------------ 503.2.18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学生类别代码--------------------------------------------------------------- 503.2.19 高等学校本、专科专业代码 ---------------------------------------------------------------------------------- 503.2.20 学习形式代码------------------------------------------------------------------------------------------------------ 573.2.21 留学生培养方式代码-------------------------------------------------------------------------------------------- 57第一部分学位授予信息采集类别划分及填报注意事项1.1学位授予信息采集类别划分学位授予信息采集分为博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学士学位三个层次,十个类别,类别具体划分情况如下:1.1.1博士学位(1)学历教育博士学位:指除同等学力人员申请博士学位以外的所有博士学术型学位获得者。

计算机技术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5404授予工程硕士学位

计算机技术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5404授予工程硕士学位

计算机技术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5404授予工程硕士学位)一、培养目标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 .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学风严谨,具有实事求是、不断追求新知、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 .掌握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等方面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任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 .熟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研究前沿和发展现状,具有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及较好的外语听说和科技论文写作能力。

4 .具有专业知识获取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及沟通能力,能在电力、金融、教育等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科学研究及应用方面的工作。

二、研究方向1 .智能信息处理及电力应用2 .电力物联网与信息安全3 .分布式计算与电力大数据挖掘4 .计算机视觉与图像理解三、学习年限与时间分配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为全脱产学习3年,包括课程学习(]年)、专业实践(0.5年)和学位论文(1.5年)等培养环节,各培养环节根据需求可交叉进行。

四、培养方式与组织管理1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采用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以工程能力培养为导向,采用导师组指导制,指导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全过程。

导师组包括来自培养单位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丰富指导经验的教师,以及来自企业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专家。

2 .指导教师应按专业培养方案要求,在正式确定指导关系后两周内,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结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经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批后报研究生院备案。

3 .导师在研究生攻读学位期间,应以高度的责任心,严格要求、认真指导、全面关心学生成长,特别应注意在各个环节上培养研究生严谨、诚实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培养方案 - cczueducn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培养方案 - cczueducn
四、培养方案与培养计划
(一)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是根据培养目标、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等各项要求所制订的培养规范, 它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主要依据,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各级部门必 须加强对制订培养方案工作的监督。
1. 培养方案的制订 培养方案按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制定,具体与招生归口 一致。以专业学位类别招生的按专业学位类别制定培养方案,以专业学位领域招生 的按专业学位领域制定培养方案。新增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必须在制订招生计划 的同时提交培养方案。培养方案的制订应由招收硕士研究生的学院主管领导召集有 关指导教师,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我校专业学位类别(领域)特点以及 现有条件制订,并报研究生院备案。
1
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常州大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
一、 培养目标
常大〔2017〕228号
为把立德树人作为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务,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研究和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应
用型专门人才。要求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达到如下目标:
作(含项目或课题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坚持校企合作培养,实行校内外双导师组
指导模式,鼓励海内外合作培养。
培养工作遵循以下原则:
(一)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导师组)共同指导,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
师充分发挥职业优势,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
作。
(二)导师(导师组)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在研究生入学
3
系统,并填写培养计划一式二份。一份留研究生本人,一份交所在学院。 研究生培养计划是指导研究生学习的依据。培养计划确定后,研究生和导师均
应严格遵守,按以下要求执行: 1. 培养计划课程部分中的学位课程必须是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学位课程。 2. 培养计划课程部分中不得安排与本学科相应的大学本科课程。 3.培养计划制订后要严格执行,若有特殊原因提出修改者,必须于授课学期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类别代码表
序号
专业学位类别代码
专业学位类别名称
专业领域代码
专业领域名称
1
0454
应用心理
045400
应用心理
2
1051
临床医学硕士
105101
内科学
3
1051
临床医学硕士
105102
儿科学
4
1051
临床医学硕士
105103
老年医学
5
1051
临床医学硕士
105104
神经病学
6
1051
105127
全科医学
20
1051
临床医学硕士
105128
临床病理学
21
1052
口腔医学
105200
口腔医学
22
1053
公共卫生
105300
公共卫生
23
1054
护理
105400
护理
24
1055
药学
105500
药学
眼科学
13
1051
临床医学硕士
105112
耳鼻咽喉科学
14
1051
临床医学硕士
105113
肿瘤学
15
1051
临床医学硕士
105114
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16
1051
临床医学硕士
105115
运动医学
17
1051
临床医学硕士
105116
麻醉学
18
1051
临床医学硕士
105117
急诊医学
19
1051
临床医学硕士
临床医学硕士
105105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7
1051
临床医学硕士
105106
皮肤病与性病学
8
1051
临床医学硕士
105107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9
1051
临床医学硕士
105108
临床检验诊断学
10
1051
临床医学硕士
105109
外科学
11
1051
临床医学硕士
105110
妇产科学
12
1051
临床医学硕士
1051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