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微生物检验中菌落总数测定的注意事项

合集下载

食品微生物检验中菌落总数测定的注意事项说课讲解

食品微生物检验中菌落总数测定的注意事项说课讲解

食品微生物检验中菌落总数测定的注意事项食品微生物检验中菌落总数测定的注意事项1菌落总数及测定菌落是指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而形成的能被肉眼识别的生长物,它是由数以万计相同的细菌集合而成。

当样品被稀释到一定程度,与培养基混合,在一定培养条件下,每个能够生长繁殖的细菌细胞都可以在平板上形成一个可见的菌落。

菌落总数就是指食品检样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如需氧性质、培养基成分、pH、培养温度和时间等) 1 mL ( g)检样中所含菌落的总数。

菌落总数测定是用来判定食品被细菌污染的程度、食品的新鲜度及卫生质量,它反映食品在生产、加工、销售过程中是否符合卫生要求,以便对被检样品做出适当的卫生学评价。

也可以应用这一方法观察食品中细菌的性质以及细菌在食品中繁殖的动态,菌落总数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食品卫生质量的优劣[ 1 ] 。

2菌落总数测定中的注意事项2. 1所用器皿及稀释液2. 1. 1检验中所用玻璃器皿,如培养皿,吸管、试管、移液器的吸头等必须是完全灭菌的,并在灭菌前彻底洗涤干净,不得残留有抑菌物质。

2. 1. 2用作样品稀释的液体,每批都要有空白对照。

如果在琼脂对照平板上出现几个菌落时,要查找原因,如可通过追加对照平板,以判定是空白稀释液,用于倾注平皿的培养基,还是平皿、吸管或空气可能存在的污染。

2. 1. 3检样的稀释液一般用灭菌盐水,如果对含盐量较高的食品(如酱品等)进行稀释,则宜用蒸馏水。

做醋时用20% ~ 30%碳酸钠调pH 至中性。

2. 2检样的稀释2. 2. 1检样稀释时,应以无菌操作称取(或量取)有代表性的样品25 g (或mL ) , 剪碎放于含有225 mL灭菌稀释液的玻璃瓶内(瓶内预置适当数量的玻璃珠) ,经充分振摇作成1: 10 的稀释液。

如系肉、鱼等固体样品,先用自来水把表面冲洗干净,取可食部分(即鱼肉)剪细加入稀释液后,置均质器中以8 000 ~ 10 000 r /min 速度处理1 min,使做成均匀的1: 10稀释液。

食品微生物检验中菌落总数测定的注意事项

食品微生物检验中菌落总数测定的注意事项

食品微生物检验中菌落总数测定的注意事项一、什么是菌落及菌落总数菌落是由单个细菌细胞或者一群同种细胞在适宜的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落,即数以万计的细菌的集合。

在食品微生物的检验过程中所检测到的1ml(g)样本中含有的菌落的数量称为菌落总数。

二、为什么要在食品微生物检验中测定菌落总数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国家层面对食品微生物的检测精度和力度也逐步加强,食品微生物的检验中菌落总数测定是其中的重要一项。

菌落总数是食品安全评判的重要指标,菌落总数测定可以用来评价食品被细菌污染的程度、食品的新鲜度和卫生质量,判定食品在加工过程中是否严格遵守国家相关规定。

食品安全与大众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国家相关部门也不断出台相关的法规政策,应用现代科技规范检测方法,更好的保障食品安全。

三、测定菌落总数有哪些注意事项食品微生物检测中菌落总数的测定能够表明细菌的繁殖情况。

菌落检测的具体过程是:处理、培养被检样品,测定1ml(g)被检样品中菌落总数。

为保障食品的衛生安全,在检测过程中要严格把控、格外注意检测事项。

具体注意事项如下:1.样品的前期处理(1)取样前:在对被检食品取样之前,首先应该确保在整个测定过程中使用到的仪器例如玻璃器皿、培养皿、吸管、试管、液器的吸头等都已经经过灭菌处理,而且不得残留抑菌物质。

工作人员也要严格遵守佩戴无菌手套、口罩的规定,这是为了保证在操作过程中不会使样品人为地感染细菌。

(2)制备稀释液:用于稀释样品的液体必须保留空白对照实验组。

对于盐含量较高的食品样本一般使用蒸馏水稀释;对于醋含量较高的食品一般使用碳酸钠溶液来稀释;其他的样本大多采用灭菌盐水来稀释。

稀释时,将无菌操作得到的25ml样品放在225ml制备好的灭菌稀释液中,充分混合均匀得到稀释液。

在加入样本的操作中应将样本沿试管壁缓缓滴入,注意整个过程不能使吸管触碰到瓶口,避免接触污染物,从而导致检测不准确。

食品微生物检验中菌落总数测定的注意事项

食品微生物检验中菌落总数测定的注意事项

食品微生物检验中菌落总数测定的注意事项发表时间:2019-05-06T15:59:27.560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02期作者:刘继东[导读] 本文就食品微生物检验中菌落总数测定进行研究,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食品的安全性。

北安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测中心 164000【摘要】近几年,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也在逐渐提升。

因此,相关部门要想提高食品的安全性,就要加大对食品卫生检验的重视,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对食品微生物检验设备进行优化。

本文就食品微生物检验中菌落总数测定进行研究,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食品的安全性。

【关键词】食品微生物;检测;菌落;测定一直以来,食品安全问题都是人们非常管心的问题,食品的新鲜程度、卫生情况和污染情况都是人们关注的重点。

近几年,随着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的不断提升,国家对食品检验的重视度也在不断提升,现在我国食品微生物检验中,菌落总数测定仍旧存在很多问题,相关人员要加大对注意事项的重视。

1相关分析食品安全事件的不断出现,比如:瘦肉精、三聚氰胺、染色馒头等,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民众对食品安全检测体系的信任度,为了缓解这种状况,提高民众饮食的安全性,相关部门要加大对相关食品安全政策的重视,提高食品的安全性,改善其的检测方法,对食品中的微生物菌落总数进行科学的测定。

能够被肉眼观察到、在培养基上繁殖和生长的细菌被称之为菌落,一般情况下,菌落都是数以万计细菌的结合体。

在对食品进行检测时,能够检测到的菌落都是经过系统处理过的,在对菌落总数进行检测之前,菌落都是在一定条件下经过培养的。

菌落总数测定对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能够检测出食品是否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进行加工、生产,对食品是否达标进行科学的检测,并且在进行检测完成之后,还能对食品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

在对食品中的细菌的生产和繁殖进行科学测定时,可以根据细菌的生长情况,对食品的质量优劣进行检测,这个过程中对检测人员专业能力要求非常高。

食品微生物检测:菌落总数测定标准要点解析

食品微生物检测:菌落总数测定标准要点解析

食品微生物检测:菌落总数测定标准要点解析一、称样(1)一般称量25g,由于称样量较大,标准中对于称样的准确性未作出明确规定,微生物室常用称样的电子天平最大允许误差为±0.1g,一般遵循“宜多不宜少”的原则,即实际称样时可根据样品情况称取超出25g(如硬质糖果等,检验人员应依据样品实际情况决定如何称样);(2)对于部分食品添加剂已明确须称取1.0g的,则须严格精确称量。

二、样品稀释(1)固体或半固体:称取25g样品于均质袋中,加入已灭菌的生理盐水225g,稍捏碎(特别是糕点/面包及其他淀粉制品),放入拍击式均质器均质1min,此时即制备成1:10的样品匀液。

以移液器或灭菌吸取该液体至9mL灭菌生理盐水试管中,换上新的灭菌移液器枪头,缓缓吸取液体后反复吹打2次,此时即制备成1:100的匀液,以此类推,制备10倍系列稀释匀液。

(2)液体样品:直接吸取原液进行检验,稀释时可直接吸取1mL原液到9mL灭菌生理盐水试管中按照“固体或半固体”的方式稀释。

三、稀释度的选取液体样品可直接取原液进行检验;固体或半固体则必须依据检验经验,选取2-3个适宜稀释度进行检验(一般样品选取1:10,1:100,1:1000三个稀释度进行检验。

若遇到不常做的样品,可适当延长稀释度至1:100000甚至1:1000000)。

四、质量控制空白对照:分别吸取1mL灭菌生理盐水到平皿中做空白对照。

(若空白有菌落生长则该实验无效)。

五、平板计数琼脂(PCA)灭菌条件为121℃、15min。

一般情况下于500mL敞口锥形瓶(三角瓶)中配制400mL/瓶。

六、有时样品基质比较特殊,样品匀液有细小的颗粒与菌落不易区分,此时可采用如下方法进行区分:(1)配制1%的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溶液(又称红四唑或红四氮唑,简称TTC),高压灭菌后避光冷藏备用。

红四唑灭菌条件为:121℃、20min;(2)待PCA琼脂培养基冷却至适宜倾注温度时,无菌加入上述TTC溶液2mL,充分摇匀(此时PCA中TTC浓度为0.005%)。

食品微生物检验中菌落总数测定的注意事项

食品微生物检验中菌落总数测定的注意事项
1 样品前期处理时的注意事项
1.1 取样前需要注意的问题
做任何检测实验的第一步都是将 各种仪器进行杀菌处理,以防止之前 便存在的菌落影响了实验的准确性。 由此,在菌落总数测定实验中,在取 样前,便需要对所需要使用的实验器 材进行杀菌处理。同时,相关的技术 人员在进入实验室时,应按照要求穿 戴好防护服、无菌帽、无菌口罩等, 并且通过清洗等办法对手进行杀菌, 确保不会有外来细菌对实验结果造成 影响。
在取得的灭菌稀释液中加入样品稀 释液时,样品稀释液的加入要沿着试管 壁慢慢滴入,且为了防止吸管外残存的 少量样品液与管内的稀释液混合而使得 实验结果受到影响,在滴入的过程中, 要避开装有样品稀释液的吸管与装有 灭菌稀释液的试管壁相接触 [3]。
2 平板接种与培养基倾注时的 注意事项
在对样品选择合适的稀释度并且 以递增幅度为 10 的稀释过程中,要将 稀释液注入 1 mL 的平皿中,在进行注 入操作时,避免将平皿的盖子完全敞 开,而应该从侧面揭开平皿的一部分 盖子之后,从产生的小缺口中注入,
分析与检测
食品微生物检验中菌落总数测定的注意事项
□ 吴 青 马 芳 洛阳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上升,人们由曾经的注重能不能吃得饱到现在注重能不能吃 得健康。由此,社会各界便对于食品安全性检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食品微生物检验中,菌落总数测定能够判断食品 是否新鲜以及食品是否受到了污染,能够满足人们对于食品安全性检测的更高需求。由此笔者将对食品微生物检验中的菌 落总数测定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和阐述,希望能对相关从业者的工作起到一点积极作用。
关键词:食品微生物检验;菌落总数;注意事项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近 些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人们对于 食品的安全性的检测有了更高的要求, 而在食品微生物检验中,菌落总数的 测定可以通过菌落的数量进一步对菌 落的繁殖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判断食 品的新鲜度以及受污染程度,从而满 足人们对于食品安全性检测的更高需 求 [1]。笔者将从样品菌落总数测定的 前期处理、平板接种与培养基的倾注、 菌落计数结果三个流过程中所需要注 意的事项进行分析。

食品中菌落总数的国标法测定注意事项及微生物快速测试卡法检测

食品中菌落总数的国标法测定注意事项及微生物快速测试卡法检测

发生变化。采好样品后 , 哚 、N . 甲基 吲 哚 、p 一 硝 基 苯 酚、O ( P )一 硝基酚等的化合物。微 生物和这些化 学物质之 间 的相互作用的反应 物质 进入培 养基 中并 形成 特定 的颜
室进行检验 ,最 好 不超 过 3 h ,若样 品保存 于 4  ̄ C条 件
细菌污染程度 的标记 。目前 ,食 品菌落总数的检测一般
琼脂容易凝 固,从 而与稀释液混合不充分 ,导致菌落无 法均匀生长 ;温度过 高则 会使 冷凝水 滴 落在 培养基 表
面 ,导致细菌蔓延生长 ,还可能会杀灭部分细菌 。 培养基性能的控制主要包括物理和生物学要求两方
是按照 G B / T 4 7 8 9 . 2 —2 0 l 0规定 的倾 注平板计数法进行 ,
其准确性 、灵敏性均较高 ,但涉及 的实验较多 、操作繁
琐 、耗时长。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快 速测试卡 ,是 一种简
便 、快捷 、准确的快速微生物检测方法 ,以滤纸为载体
面 ,培养基的物理性状 主要是透 明度 、p H等。培养基 应有较好的透 明度 ,如有浑浊、沉淀 ,则直接影响对细 菌生长情况 的观察 ;培 养基应严 格按照要 求校 正 ,p H 的正误 直接影响细菌的反应结果 和对其进行判断。生物 学要求培养基除了对非 目的菌有抑制作用外 ,对 目的菌 或多或少也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就必须 了解 目的菌对该
食品安全问题 日 益受到人们的关 注。为了确保食 品
安全 ,政府部门除了要 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外 ,更要加强
结果准确与否的基本保证 。
1 . 2 培养基的要求
培养基应冷却至 4 6  ̄ C 左右再倾注平皿 。温度过低则
科学高效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建立 。食 品中菌落总数 是食 品卫生检测中的一项很重要 的指标 ,是判定食 品被

浅谈食品微生物检验中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测定注意事项

浅谈食品微生物检验中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测定注意事项

理论研究·34· 食品安全导刊 2019年9月THEORY浅谈食品微生物检验中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测定注意事项摘要:当今,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健康利益的重大问题,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形势严峻,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其中食品微生物污染问题历年来居于食品不合格问题的前列。

本文就食品微生物学检验中常检项目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测定应注意的事项进行分析与探讨,希望对同行有所借鉴。

关键词: 食品微生物检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注意事项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食物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吃得好”已经成为大家的普遍需求,而食品质量安全又是“吃得好”的前提。

然而,食品企业在生产加工过程如果未能严格按照要求控制卫生条件,或者包装容器清洗消毒不到位,亦或储运过程不当,极易引起产品的微生物指标超标,从而使食用者健康受到危害。

当前,在我国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中微生物检验项目主要有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致病菌4类。

菌落总数反映食品被细菌污染的程度;大肠菌群反映食品是否有被粪便污染;霉菌和酵母可使食品腐败变质,并产生真菌毒素危害人体健康;致病菌可能引起食物中毒。

其中,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项目为科学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是绝大部分食品的必检项目。

在2019年上半年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的不合格食品中,菌落总数超标和大肠菌群超标占微生物超标总数比例分别为60.78%和11.76%[[[] 王 嘉. 2019年上半年市场监管总局共公布不合格食品256批次,这七大类问题企业要关注 [N]. 中国质量报, 2019-06-28(6).]]。

因此,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必须提高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检测的准确性。

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食品中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测定应注意的事项进行阐述,希望对同行有所借鉴。

检验方法选择选择正确的检验方法是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前提。

目前,食品中菌落总数测定的方法主要是GB 4789.2-2016,但是生活饮用水菌落总数测定方法却为GB/T 5750.12-2006。

食品微生物检验中菌落总数测定的注意事项

食品微生物检验中菌落总数测定的注意事项

Apr. 2020 CHINA FOOD SAFETY 121分析与检测1 检验前的准备事项1.1 器皿灭菌处理为了保证测定结果的精确性,应当对检验所用的各类器皿、设备(如吸管、移液器等)做严格的消毒处理,避免这些器皿、设备携带细菌、微生物而影响检验结果。

另外,检验人员进入实验室前,应当换上经过严格消毒的防护服,戴上无菌口罩等,排除外界干扰因素[1]。

1.2 材料准备待检测的食品种类多样,有的是固体,还有的是液体;在固体中有的是溶于水的,还有的是不溶于水的。

为了方便检验,需要对这些样品材料提前做好准备。

例如将固体食品研磨成粉,提高其溶解性,避免菌落堆积,使菌落总数测定结果更加精确。

对于一些液体样品,还要检验其pH 值,如果pH 值明显偏酸性或偏碱性,也有可能会导致菌落难以在培养基上存活。

针对这种情况,检验人员应提前调节样品溶液的pH 值,使其尽量保持中性,为下一步的菌落培养与微生物检验提供良好的条件[2]。

2 制备稀释液的注意事项在制备稀释液之前,首先要准备好25 mL 的样品以及225 mL 经过灭菌处理的稀释液,将这两者进行混合并且搅拌均匀。

而后结合样品受污染程度以及食品卫生标准,来判断选择何种稀释度,并且围绕这一稀释度进行连续的递增稀释,其递增的幅度为10倍,在稀释时,为了保证稀释倍数的准确性,使用1 mL 的灭菌吸管进行稀释。

3 平板接种与培养的注意事项3.1 注入稀释液选取一个带盖的平底器皿,将制备好的稀释液注入到器皿中。

注意不要将器皿的盖子完全打开,而是打开一个小口。

先使用量筒,量取2 mL 稀释液,然后使用吸管吸取量筒内的稀释液,将吸管的一端从缺口处插入,约1 cm,让稀释液从缺口位置沿着器皿侧壁流下[3]。

3.2 加热琼脂块琼脂块是制作培养基的主要材料,需要将固体琼脂块加热融化。

高温会破坏琼脂块的营养,因此加热时应当选择50 ℃的水浴,保证温度适宜。

升温过程要缓慢,温度升高的过快会造成水汽凝结,这些冷凝水滴入培养基上,会加速细菌的繁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微生物检验中菌落总数测定的注意事项
1菌落总数及测定
菌落是指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而形成的能被肉眼识别
的生长物,它是由数以万计相同的细菌集合而成。

当样品被稀释到一定程度,与培养基混合,在一定培养条件下,每个能够生长繁殖的细菌细胞都可以在平板上形成一个可见的菌落。

菌落总数就是指食品检样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如需氧性质、培养基成分、pH、培养温度和时间等) 1 mL ( g)检样中所含菌落的总数。

菌落总数测定是用来判定食品被细菌污染的程度、食品的新鲜度及卫生质量,它反映食品在生产、加工、销售过程中是否符合卫生要求,
以便对被检样品做出适当的卫生学评价。

也可以应用这一方法观察食品中细菌的性质以及细菌在食品中繁殖的动态,菌落总数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食品卫生质量的优劣[ 1 ] 。

2菌落总数测定中的注意事项
2. 1 所用器皿及稀释液
2. 1. 1 检验中所用玻璃器皿,如培养皿,吸管、试管、移液器的吸头等必须是完全灭菌的,并在灭菌前彻底洗涤干净,不得残留有抑菌
物质。

2. 1. 2 用作样品稀释的液体,每批都要有空白对照。

如果在琼脂对照平板上出现几个菌落时,要查找原因,如可通过追加对照平板,以判定是空白稀释液,用于倾注平皿的培养基,还是平皿、吸管或空气可能存在的污染。

2. 1. 3 检样的稀释液一般用灭菌盐水,如果对含盐量较高的食品(如酱品等)进行稀释,则宜用蒸
馏水。

做醋时用20% ~ 30%碳酸钠调pH 至中性。

2. 2 检样的稀释
2. 2. 1 检样稀释时,应以无菌操作称取(或量取)有代表性的样品25
g (或mL ) , 剪碎放于含有225 mL灭菌稀释液的玻璃瓶内(瓶内预置适当数量的玻璃珠) ,经充分振摇作成1: 10 的稀释液。

如系肉、鱼等固体样品,先用自来水把表面冲洗干净,取可食部分(即鱼肉)剪细
加入稀释液后,置均质器中以8 000 ~ 10 000 r /min 速度处理1 min,使做成均匀的1: 10稀释液。

2. 2. 2 根据食品卫生标准要求或对标本污染情况的估计,将上述1: 10的检样稀释液再做成几个适当的10 倍递增稀释液,每递增稀释一次,必须另换1 支1 mL 灭菌吸管或吸头,这样所得检样的稀释倍数方为准确。

2. 2. 3 从吸管筒内取出灭菌吸管时,不要将吸管尖端触及其他仍留在容器内的吸管的外露部分;而且吸管在进出装有稀释液的玻璃瓶和试管时,也不要触及瓶口及试管口的外侧部分;因为这些部分都可能
接触过手或其他沾污物。

当用吸管将检样稀释液加至另一装有9 mL
稀释液的试管内时,应小心沿管壁加入,不要触及管内稀释液,以防吸管尖端外侧部分黏附的检液也混入其中。

2. 2. 4 对吸管体积的要求是取1 mL的样品匀液使用的吸管的最小刻度应该不低于
0. 1 mL。

2. 3 平板接种与培养
2. 3. 1 在作10倍递增稀释的同时,即以吸取该稀释度的吸管移lmL 稀释液加入皿内(从皿侧加入,不要揭去皿盖) ,最后将吸管直立使液体流毕,并在皿底干燥处再擦一下吸管尖将余液排出,而不要吹出。

每个稀释度应作2 个平皿。

2. 3. 2 用于倾注平皿的营养琼脂应预先加热使其融化,并保温于( 45 ±1) ℃恒温水浴中待用。

温度太高影响细菌生长,太低琼脂易凝固不能与检液充分混匀, 倾注平皿时, 每皿内倾入约15 mL,平板过厚可影响观察,太薄又易干裂,最后将琼脂底部带有沉淀的部分弃去。

为了防止细菌增殖及产生片状菌落,在检液加入平皿后,应尽
快倾注培养基并旋转混匀,可正反两个方向旋转,检样从开始稀释到倾注最后一个平皿所用时间不宜超过20 min[ 2 ] 。

琼脂凝固后,在数分钟内即应将平皿翻转予以培养,这样可避免菌落蔓延生长。

2. 3. 3 为了控制污染,需做空白对照实验,在取样进行检验的同时,于工作台上打开一块琼脂平板,其暴露的时间,应与该检样从制备、稀释到加入平皿时所暴露的最长的时间相当,然后与加有检样的平皿一并置于温箱内培养,以了解检样在检验操作过程中有无受到来自空气的污染。

2. 3. 4 培养温度,应根据食品种类而定。

一般用36 ℃培养,培养温度和时间有不同的区分,是因为在制定这些食品卫生标准中关于菌落总数的规定时,分别采用了不同的温度和培养时间所取得的数据,同
时水产品因来自淡水或海水
,水的温度较低,因而制定水产品细菌方面的卫生标准时,系用30 ℃作为培养的温度[ 3 ] 。

2. 3. 5 加入平皿内的检样稀释液(特别是10- 1的稀释液) ,有时带有食品颗粒,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与细菌菌落发生混淆,可作一检样稀释液与琼脂混和的平皿,不经培养,而于4 ℃环境中放置,以便在计数检样菌落时用作对照。

2. 4 菌落记数与报告
2. 4. 1 到达规定培养时间,应立即计数。

如果不能立即计数,应将平板放置于0~4 ℃,但不得超过24 h。

从温箱内取出平皿进行菌落计数时,应先分别观察同一稀释度的两个平皿和不同稀释度的几个平皿内平板上菌落生长情况。

平行试验的2 个平板与菌落数应该接近,不同稀释度的几个平板上菌落数则应与检样稀释倍数成反比,即检样稀释倍数越大,菌落数越低,稀释倍数越小,菌落数越高。

如果稀释度大的平板上菌落数反比稀释度小的平板上菌落数高,则系检验工作中发生的差错,属实验室事故[ 4 ] 。

此外,也可能因抑菌剂混入样品中所致,均不可用作检样计数报告的依据。

2. 4. 2 如果平板上出现链状菌落,菌落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这是在琼脂与检样混合时,一个细菌块被分散所造成。

一条链作为一个菌落计不要把链上生长的各个菌落分开来数。

2. 4. 3 检样如系微生物类制剂(如酸牛乳、酵母制酸性饮料) ,则平板计数中应相应地将有关微生物(乳酸杆菌、酵母菌)排除,不可并入检样的菌落总数内作报告。

一般在校正检样的pH 7. 6后,再进行稀
释和培养
,此类嗜酸性微生物往往即不易生长。

2. 4. 4 当检样的菌落数为1~100 时,按实有数报告;大于100时,只记录左面头两位数字(用两位有效数字作报告,可避免产生虚假的精确概念) ,左面第三位数字则用四舍五入法计算,从第二位数字之后都记为0,为了缩短数字后面的0数,也可用10 的指数来表示,固体检样以克( g)为单位报告,液体检样以毫升(mL)为单位报告,表面涂擦则以平方厘米( cm2 )报告。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