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及其化合物复习课件
苏教版教学课件元素与化合物单元理论复习课件

巩固练习
1.生物体内主要贮能物质、最终能源、主要能源、直接能源依次是 B A 淀粉、阳光、葡萄糖、ATP C 脂肪、ATP、糖类、阳光 B 脂肪、阳光、糖类、ATP D 蛋白质、阳光、脂肪、葡萄糖
2. 从分子水平鉴定物种不能依据( C ) A. 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B. 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C. DNA分子中磷酸和脱氧核糖的排列顺序 D、RNA分子中含氮碱基的排列顺序
巩固练习
2.下列叙述中,哪项是对蛋白质功能的高度概括
(
D)
A.细胞和生物体重要的结构物质 B.收缩、运输、免疫等活动的物质基础 C.调节细胞和生物体新陈代谢的重要物质
D.生命活动的主要体现者
3.蛋白质和多肽的主要区别是在于蛋白质( A.含有的氨基酸更多
B
)
B.空间结构更复杂
C.相对分子质量更大
D.能水解成多种氨基酸
脂质:
主要由C、H、O构成,有的含有N、P
蛋白质:基本元素组成C、H、O、N,大多数含有S
核酸:
基本元素组成C、H、O、N、P
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的区别主要是什么?
当堂训练
1.下列各组物质中,由相同种类元素组成的(B)
A.胆固醇、脂肪酸、脂肪酶
B.淀粉、半乳糖、糖原 C.氨基酸、核苷酸、丙酮酸 D.性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
深化四
1.脂肪与脂质 类脂与磷脂
基础知识整合
固醇与胆固醇
2.DNA与RNA在化学组成上的比较
DNA
主要存在部位 基本组成单位 碱基种类 五碳糖种类 核苷酸链 细胞核 脱氧核苷酸 A、G、C、T 脱氧核糖
RNA
细胞质 核糖核苷酸 A、G、C、U 核 糖
两条脱氧核苷酸链 一条核糖核苷酸链
元素化合物及其应用复习ppt课件演示文稿

第三单元 │ 考情分析预测
2.所涉及的物质都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物质,相关的性 质也是比较核心的内容,但要求有较深入的理解,能够灵活运 用。 3.考点覆盖面大,近三年《考试大纲(课标版)》中明确列举的 11种代表元素(非金属有:H、C、O、Si、N、Cl、S及其化合 物;金属有:Fe、Cu、Al、Na及其化合物)全部考查到,甚至 还少量涉及Ca、Mg、P等,严格遵循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而 对有机化合物的考查则以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和重要用途为 主题,涵盖有机物的组成、结构和反应类型等基础知识,涉及 化学与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联系,但考查形式较为简单、 内容单一,综合性不强。
氧、硫及 其化合物
第三单元 │ 近年高考纵览
课标全国7;北京27;江苏3; 山东13;上海 安徽28;北京9; 氮及其化 广东15;上海4,7,31;全国 13,18 合物 江苏4、6 Ⅰ29;全国Ⅱ6;四川27
钠及其化 合物、碱 金属 课标全国27;海南3,15;天津 2,10;浙江12;上海10;全国 Ⅰ11;全国Ⅱ8;四川29 安徽25;北京 福建9;山东 11;全国7、12; 13;四川26 重庆7、9
第三单元 │ 考情分析预测
考情分析预测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是化学最基础的主干知识,是学习其他化 学知识的载体,在高考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高考中既可以进 行单独考查,也可以渗透到概念题、基本理论题、实验题中进 行考查。 本部分近几年高考命题有以下特点: 1.为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化学实验的考查提供背景和载体; 在化学工业的真实背景下寻找中学化学可以解释或解决的设问 点。
第三单元 其应用
元素化合物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专题十一 要化合物 专题十二 化合物 专题十三
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点复习

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点复习化学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化合物是由两个或更多不同元素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在化学中,理解和掌握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命名规则以及反应特性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对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知识点进行复习。
1.元素和其性质元素是指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即原子核中质子数目相同)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元素的性质基本上由其原子的结构所决定。
常见的元素有氢、氧、碳、金、铁等。
元素有一些重要的性质,包括原子序数、原子量、电子结构、化学惰性等。
2.元素的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一个将所有已知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起来的表格。
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排列,并按照元素的性质进行组织。
元素周期表提供了元素及其性质的重要信息,有助于理解元素的趋势和规律。
周期表可划分为周期和族,周期表示元素的主能级,而族表示元素的化学性质。
3.化合物和化学键化合物是由两个或更多不同元素的原子以化学键连接而成的物质。
化学键是保持原子之间结合的力。
常见的化学键有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共价键是由两个非金属原子共享电子而形成的,离子键是由正负离子吸引力而形成的,金属键是由金属离子的排列而形成的。
4.化合物的命名化合物的命名是为了标识和区分不同的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命名通常遵循一定的规则,如化合物的正离子在前,负离子在后,离子的比例用最简单的方式表示。
有机化合物命名则采用一定的命名规则和前缀,如碳原子数、取代基等。
5.化合物的性质化合物的性质受到组成元素和它们之间的化学键性质的影响。
化合物可以分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它们的性质和用途也有所不同。
化合物可以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如溶解度、电导率、燃烧性等。
6.化合物的反应特性化合物可以进行各种化学反应,如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酯化反应等。
不同的化合物会有不同的反应性质和反应机制。
了解化合物的反应特性对于理解反应机理和预测反应产物是非常重要的。
7.物质的摩尔质量和化学计量法则摩尔质量是一种用来表示化学物质质量的单位,它以克/摩尔(g/mol)为单位。
高中化学 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复习 课件.ppt

2007全国II理综-13
在一定的条件下,将钠与氧气反应 的生成物1.5克溶于水,所得溶液恰好 能被80ml 浓度为0.50mol/ L-1的HCl溶 液中和,则该生成物的成分 是 …………… (C) A.Na2O B. Na2O2
C. Na2O和Na2O2
D. Na2O2和NaO2
【试题分析】采用元素守恒法
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复习
克拉玛依第五中学
化学组
2005年-2007年全国卷I理综化学元素化合物板块
时间 知识板块 元素 化合物 元素 化合物 元素 化合物 题号 分值 所占比重(化学 卷108分)
2005年
26
15
13.89%
2006年
27
15
13.89 % 11.11%
2007年
6. 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电离和水解的 知识,应该根据题目中的条件逐个排除。 利用“既能跟酸反应又能跟碱反应的物 质”排除掉A和D;在NH4HCO3中存在 NH4+的水解——呈酸性、HCO3-的电 离——呈酸性、HCO3-的水解——呈碱性, 水解大于电离,水溶液整体呈弱碱性; 在NaHCO3水溶液整体呈碱性;根据过 程很显然,NaHCO3 的碱性强于 NH4HCO3的碱性,所以选C. 【高考考点】正盐与酸式盐的性质,盐 类水解知识的应用。
主要步骤如下: ①按图组装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将ag试样放入锥形瓶中,加适量蒸馏 水溶解,得到试样溶液 ③称量盛有碱石灰的U型管的质量得bg ④从分液漏斗滴入6mol· L-1的硫酸,直 到不再产生气体时为止 ⑤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 ⑥再次称量盛有碱石灰的U型管的质量 得到cg
⑦重复步骤⑤和⑥的操作,直到U型管 的质量基本不变,为dg 请填空和回答问题: (1)在用托盘天平称量样品时,如果 天平的指针向左偏转,说明样品重,砝码轻 (2)装置中干燥管B的作用是
【课件】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_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考向 2 重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 (2021·盐城等 G4 学校调研)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A.糖原、纤维素酶和脂肪酸的组成元素都主要是 C、H、O B.细胞中合成淀粉、蛋白质及核酸的过程都会产生水 C.dATP 可为 DNA 分子复制提供原料和能量 D.通过“食盐补碘”可以有效预防“大脖子病”的发生 解析:糖原和脂肪酸的组成元素都是 C、H、O,纤维素酶是蛋白质,组成元素主 要是 C、H、O、N,A 错误;细胞中合成淀粉、蛋白质及核酸的过程是脱水缩合,故 都有水产生,B 正确;dATP 水解能释放能量,还能产生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故可为 DNA 分子复制提供原料和能量,C 正确;碘是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原料,故通过“食盐补碘” 可以有效预防“大脖子病”(形成原因是甲状腺分泌不足)的发生,D 正确。
素,利用多种模型图理解组成细胞的主要化合物及其含量的差异
考点1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概念落实 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1)统一性: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环境中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体所特有的。 (2)差异性: 尽管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环境中都可以找到,但与无机环境中的相应 元素的含量又有一定的差别。 (3)细胞中的统一性和差异性的体现: 不同生物体内所含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基本相同,但在 不同生物体内同种元素的含量差别较大;同一生物体内不同组织细胞中各元素的含量也不 相同。
体情况,具体到某一种生物可能有差别。如人体含Na
(3)组成生物体的常见的20多种化学元素是指必需元素, 生物体内可能含一些非必需元素。如人体可能含Pb。
深挖教材
思考: 生物体内含量很少的元素都是微量元素吗?
不都是。 微量元素是生物体内含量很少但又不可缺少的元素。生物 体还有一些元素如Pb含量少,但不是必需的,这些元素不属于 微量元素。
人教版高中化学复习课件-钠及其化合物(共45张PPT)

解析:把Na2CO3溶液逐滴滴加到鹽酸中,開始時鹽酸過 量,則發生反應Na2CO3+2HCl===2NaCl+H2O+CO2↑,開始 就有氣體放出且鹽酸始終過量,直至鹽酸被消耗完。向 Na2CO3 溶 液 中 逐 滴 滴 入 鹽 酸 , 發 生 分 步 反 應 : ① Na2CO3 + HCl===NaHCO3 + NaCl ; ② NaHCO3 + HCl===NaCl + CO2↑ + H2O,開始時Na2CO3過量,只發生反應①,無氣體放出,只有 在Na2CO3全部轉化成NaHCO3後再滴加鹽酸才有氣體放出。又 通過計算可知兩種操作生成的CO2的量不等。
NaHCO3過量: 2_N__a_H_C_O__3_+__C_a_(O__H_)_2_=_=_=_ C__a_C_O_3_↓__+__N_a_2_C_O__3+__2_H__2O
(續表)
性質
相互轉化
Na2CO3
NaHCO3
用途
用在玻璃、肥皂、合成洗滌劑、
造紙、紡織、石油、冶金等工 發酵粉的主要成分之
鈉的化學性質極__活__潑____,具有強__還__原____性,在反應中
易___失__去___一個電子變為鈉離子。自然界中鈉只以_化__合__態___存
在。
(1)與非金屬單質反應。 ①常溫下鈉在與空氣中的 O2 接觸時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 式為:_____4_N__a+__O__2_=_=_=_2_N_a_2_O______;在空氣或者氧氣中燃燒 時,產生__黃__色__火焰,生成_淡__黃__色___固體,化學方程式為:
2023届高三化学高考备考二轮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及其应用课件

K5=K1·K2/(K32·K4)= 107> 105
(4)向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或过量CO2的离子方程式。 。
(5)向NaClO溶液中通入过量SO2的离子方程式。
ClO- + H2O + SO2 ═ SO42- + 2H+ + Cl-
。
(6)向FeBr2溶液中通入等物质的量Cl2的离子方程式。
2Fe2++2Br-+2Cl2===2Fe3++B①r②2+HH2CC4OOC33- l-
。 HCO3- +H+
CO32- +H+
③HClO
ClO- +H+
(7)S将OS2+O2C和l2C+l22混H合2O,==漂=4白H+性+减S弱O24的⑤-④ ⑤+原CH=a2①2CC因COO+33l(+(-②用sC) a-2离+③+2子CC×OlO2方32-。--=(④aC程qa)C+式OC3a表↓2++(2a示Hq)C)lO。
Na2CO3+Ca(OH)2===CaCO3↓+2NaOH 。
(3)向NaOH、Na2CO3、NaHCO3溶液中逐滴滴入少量盐酸,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 程式。
O_H__-_+__H_+_=_=_=__H_2_O_;__C_O__23_-_+__H_+_=_=_=_H__C_O_- 3_;__H_C_O__-3_+__H_+_=_=_=__H_2_O_+__C_O__2_↑____ 。
Fe(OH)2制备常用方法:
方法一:有机覆盖层法将吸有NaOH溶液的胶头滴管 插到液面以下,并在液面上覆盖一层苯或煤油(不能 用CCl4),以防止空气与Fe(OH)2接触发生反应,如图 1所示。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元素化合物价类二维图 课件

Fe+NO3−+4H+ Fe3++NO↑+2H2O • 过量铁与氧化性酸少量稀硝酸反应:
3Fe+2NO3−+8H+ 3Fe2++2NO↑+4H2O • 铁(与量无关)与非氧化性酸盐酸反应:
Fe+2H+ Fe2++H2↑ • 铁与FeCl3溶液反应:Fe+2Fe3+ 3Fe2+ • 湿法炼铜:Fe+Cu2+ Fe2++Cu
HCO3−+H+ H2O+CO2↑ • 小苏打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HCO3−+OH− CO32−+H2O • 小苏打与少量澄清石灰水反应:
2NaHCO3+Ca(OH)2 CaCO3↓+Na2CO3+2H2O • 小苏打与过量澄清石灰水反应:
NaHCO3+Ca(OH)2 CaCO3↓+NaOH+H2O
Na元素价类二维图
第3页
• 过氧化物Na2O2的歧化反应
•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 •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4NaOH+O2↑
2Na2O2+2CO2 2Na2CO3+O2 • 少量过氧化钠投入盛有足量硫酸铝溶液的烧杯中:
2Na2O2+2H2O 4NaOH+O2↑ Al2(SO4)3+6NaOH 2Al(OH)3↓+3Na2SO4
• 酸性氧化物CO2
• 碳完全燃烧:C+O2 点燃 CO2 • 碳不完全燃烧:2C+O2点燃 2CO • 澄清石灰水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碳和碳 的氧化物
可燃性
一氧化碳
还原性 毒性
碳的氧化物
制取 二氧化碳 性质 用途
原理 收集和验满
CO2的检验和吸收 也是应掌握的知识
几种重要 的金属 定义
合金
6.金属和 金属材料
常见的合金
与氧气反应 金属的性质 与酸反应
记忆 应用 金属资源的保护 防止金属锈蚀;回收废旧 金属;合理、有计划的开 采;寻找金属代用品
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插入锌片,有气泡产生。以下判断正确
的是 A 滤渣中一定含有铜 C 滤渣中可能含有氧化铜 ( A) B 滤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铜 D 滤液中不一定含有硫酸锌
11.下列是小亮同学整理的有关知识,其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C)
A 酸能与所有的金属反应制取H2 B 皮肤上蘸上酸可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 C 熟石灰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D 用酚酞可用来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4.CO2是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只用C、CO、CuO、CaCO3和
稀盐酸五种物质,进行单一或两两反应,能生成的化学方程式 有( C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5.用空气、氧气、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五种气体的化学
式填空:
(1)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的是
H2
;(2)能支持燃烧
W √
×
√ (A )
AY ﹥ W ﹥ X ﹥ Z
CY﹥ X﹥ W﹥Z
BY﹥W﹥Z﹥X
DX﹥Y﹥W﹥ Z
9.现有①磁铁矿,②黄铁矿,③赤铁矿。若它们的含量相同, 请你分析三种矿石中,最不适合用来炼铁的是
②
, 。
原因是 黄铁矿的含铁量低,还会产生有害气体SO2
10.往氧化铜和锌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微热,充分
12.下列连线前后关系不正确的是
A 限制使用塑料袋 B 杜绝非法开采矿山 C 开采海底石油 D 研制自清洁玻璃 减少污染 保护资源
(C )
开发新能源 研究新材料
溶解的/g
7.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回答: (1)t2 ℃时A、B、C三种物质由大到小的 顺序是 A ﹥B ﹥C ;(2)将t2 ℃时等质 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低到0 ℃, 有晶体析出是 A B ;(3)若将t2 ℃三种物 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低到t1 ℃时,则三种溶 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 是 B ﹥A ﹥C 。
3.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很多,如图:
透镜 红磷 水
图1
图1是通常测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实验结束时,(1)集气瓶 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 氮气 ;(2)集气瓶中的水往往不到容 积的1/5,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红磷量不足;装置漏气 ;
图2
(3)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图2的改进装置,你认为改 进后的优点是 装置始终密闭,空气没有逸出,实验结果准确 。
硬水和软水
鉴别 硬水的软化: 污染途径
3.水
水体污染与防治 水净化的方法
防治
组成 溶质 特征
溶剂
4.溶液
饱和溶液和 三个要点 饱和溶液 相互转化: 饱和溶液
概念四要点 溶解度 影响的因素 表示方法
? ?
不饱和溶液
溶质的 质量分数 相关计算
表示方法
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 X100%
种类 碳的单质 性质和用途
一.知识网络
氧气
空气
二氧化碳 碳
水
溶液 合金 铁 铝
常见 物质
金属 材料
酸: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常见 酸碱盐
碱: 盐: 化肥:
二.重难点问题
组成成分:
途径
1.空气
空气的污染
主要污染物 防治
4P+5O2
点燃
2 P2O5
氧气
空气成分的测定
消耗氧气,形成压强差
二氧化碳
2NaOH+CO2
Na2CO3+H2O
消耗二氧化碳,形成压强差
A B
C
0 t1 t2 温度/℃
8.为比较四种金属X、Y、Z、W的金属活动性,小刚进行了一系
列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其中能反应的记为“√”,不能反应 的
记为“×”,无标记的表示未做实验。 Y 参加反应的物质 X
W(NO3)2 ZNO3 稀盐酸 则它们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 √ × √ √ √
Z ×
物理性质: 性质
P25
掌握碳、硫、铁在氧气中燃烧的 化学性质 现象和化学方程式;了解氧气是 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三个化学方程式 原理:
2.氧气
制取 装置
两套装置:固体加热的、固 制取 液反应的
收集 用途 P26
排水法:原因 向上排空气法:原因
工业制法:了解原理
电解水 水的组成
实验现象
结论 你能说出几条? 区别
O2 ;(3)具有还原性的是H2
CO;(4)属于氧化
CO2 ;
物的是 CO CO2 ;(5)不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是 (6)燃烧发出蓝色火焰的是 CO 。
6.下列清洗方法错误的是
A 用肥皂水久装石灰水的试剂瓶 C 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 A)
B 用酒精清洗残留碘的试管 D 用汽油清洗粘在手上的油漆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意义
石蕊 指示剂
酚酞
酸 碱 酸
碱
红 蓝 无色 红
确定溶液 的酸碱性
测溶液的酸碱度
7.酸碱盐
pH试纸
范围:0~14 测定方法
﹤7酸性 ﹦7中性 ﹥7碱性
确定溶液 的酸碱度
中和反应
酸和碱的反应。例:
AB+CD CB+AD 定义: 复分解反应 反应物:溶于水或溶于酸 酸碱盐的性质及各类物质的 条件 生成物:↓、↑或水 相互关系也是本课题的重点
一.考考你
1.为了延缓食品变质,食品包装袋内不会充入( A) A 氧气 B 氮气 C 细铁粉 D 二氧化碳 (A )
2.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鱼能在水中生成,说明氧气极易溶于水
B 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
D 动植物的新陈代谢、金属的锈蚀等都有氧气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