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行专题训练
陈太丘与友期行专题训练

《陈太丘与友期行》专题训练一、完成下列各题: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
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
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
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一、解释加点字。
⒈太丘舍去⒉尊君在不⒊下车引之⒋陈太丘与友期行⒌去后乃至⒍相委而去二、翻译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待君久不至,已去。
三、写出下列句中省略的内容过中不至:___________________ 去后乃至: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上文后,你明白了一些什么道理五、回答下列问题:1、作者写元方责客“无信”“无礼”的用意何在2、文中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法是______描写。
六、试揣摩下列句中人物的心理活动。
⑴友人惭,下车引之。
⑵元方入门不顾。
七、《陈太丘与友期》主要写的是哪两个人分别归纳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
八、用一句话概括这两则故事的大意。
⑴《咏雪》:⑵《陈太丘与友期》:二、完成下列各题: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陈太丘与友期行》习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习题精选一、基础知识题1.解释句中画线的字词。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期:行:B.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过:乃:C.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委:去:D.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惭:引:顾:2.补全下面句中的省略成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3.《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________(朝代)人________(姓名)组织编写的。
4.“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________”、地点“________”人物________事件“________”等要素。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B.“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C.“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化做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6.《咏雪》一文结尾谢太傅对两个人的回答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十分耐人寻味,请简要说说你对此的理解。
二、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对划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友人十分惭愧,下车引导陈元方。
陈元方进入家门后不顾友人。
B.友人感到很惭愧,下车引导陈元方。
元方进门后不再看他。
C.友人感到很惭愧,下车去拉陈元方以(表示好感)。
陈元方进入家门后没有回头看(他)一眼。
D.友人十分惭愧,下车去拉陈元方。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陈太丘与友期行》练习题

练习题(人物形象分析——从语言和动作中找线索)我说道,“爸爸,你走吧。
”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
你就在
此地,不要走动。
”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到这边时,我赶忙去搀他。
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
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节选自朱自清《背影》结合选段内容,分析父亲的形象?(语言、动作)。
陈太丘与友期行》精选题(含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行》精选题(含答案)XXX与友期行,约好在日中见面。
过了日中还没来,XXX就离开了,等到后来才到达。
当时元方七岁,在门外玩耍。
有客人问元方:“你父亲在不在家?”元方回答:“他等你等了很久,已经离开了。
”友人听了很生气,说:“这不是人的行为啊!与人约好一起出门,却相信任地离开。
”元方说:“你和我父亲约好在日中见面,如果日中不到,就是没有信用;如果你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友人感到惭愧,下车引元方进门,但元方进门后却不理不睬。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5分)1)与友期行——与朋友约定一起出门2)去后乃至——离开后才到达3)相委而去——互相信任后离开4)下车引之——下车引导他进门5)尊君在不——你父亲在不在家2、翻译句子。
(4分)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这不是人的行为啊!与人约好一起出门,却相信任地离开。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友人感到惭愧,下车引导元方进门,但元方进门后却不理不睬。
3、“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1分)友人惭,是因为元方的话让他感到惭愧。
4、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什么?(2分)友人下车引导元方进门,是为了表示自己的歉意,同时也想让元方进入家中。
5、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2分)元方的“入门不顾”表明他对友人的行为感到不满,但也有点过于冷淡,可以说是有失礼貌的。
6、研究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你获得了哪些为人处世的启示?)(2分)本文告诉我们,约定的事情要遵守,信用和礼貌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同时也要注意表达自己的不满,但也不能过于冷淡。
A.元方认为对子骂父是无礼的行为B.XXX舍去友人是因为过了约定的时间C.元方在门外玩耍,没有准时到达约定地点D.友人对XXX的行为感到惭愧并引他回来5、元方的回答中,表现了他对待人待事的()(2分)A.礼貌和诚信B.刚正不阿C.严格要求D.孩子气XXX与友期XXX与友期行,期日中。
[精]语文文言文8篇《陈太丘与友期行》考试题型专练(含答案)
![[精]语文文言文8篇《陈太丘与友期行》考试题型专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1a68be5a8102d277a22f0c.png)
语文文言文8篇《陈太丘与友期行》考试题型专练(含答案)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注释:①陈太丘:即陈寔(104—186或187),字仲弓,东汉颍川许县(今河南许昌东)人。
曾任太丘长。
太丘,县名,治所在今河南永城西北。
②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
③日中:正午时分。
④舍去:丢下(他)而离开。
舍,舍弃。
去,离开。
⑤乃:才。
⑥元方:即陈纪(129—199),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⑦尊君在不:令尊在不在?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不,同“否”。
⑧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
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委,舍弃。
⑨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⑩引:拉,牵拉。
⑪顾:回头看。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练习】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陈太丘与友期行()(2)太丘舍去()(3)相委而去()(4)元方入门不顾()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陈太丘与友期行练习题

陈太丘与友期一、解释加粗的词⒈太丘舍去舍:⒉尊君在不不:⒊下车引之引:⒋陈太丘与友期行期:⒌去后乃至乃:⒍相委而去委:去:二、翻译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待君久不至,已去。
三、写出下列句中省略的内容过中不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去后乃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上文后,你明白了一些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回答下列问题:⒈作者写元方责客“无信”“无礼”的用意何在《⒉文中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法是______描写。
六、古今异义词。
太丘舍去奋不顾身房舍整齐划一元方入门不顾三顾茅庐\七.试揣摩下列句中人物的心理活动。
(1)友人惭,下车引之。
2)元方入门不顾。
*八.《陈太丘与友期》主要写的是哪两个人分别归纳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
四、阅读探究1. 陈太丘“期日中,过中不至”,陈太丘的朋友反怒责陈太丘,说明朋友是怎样的人:2. 元方面对父亲朋友的粗野语言,针锋相对地指出他的“无信”“无礼”,这说明元方是个怎样的人3. 有人认为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失礼。
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4. 有人认为,陈太丘的朋友也有可取之处,你同意这个看法吗5. 友人为什么能够哑口无言、赔礼道歉【五、迁移拓展1. 面对他人的无礼,你该如何处理2. 如果父母不在家,家中来了客人,你该如何接待3. 有不少成语出自《世说新语》,请写出几个。
4. 古代像谢道韫、陈元方这样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还有很多,你能举出几个这样的事例吗。
七年级语文上册《陈太丘与友期行》精选题含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行》精选题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共16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丘舍去.(离开)B.去后乃.至(才)C.友人惭.(感到惭愧)D.下车引.之(引用)2、下列加点的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太丘舍去.去.后乃至B.与友期.行期.日中C.待君久不至.日中不至.D.元方入门不顾.照顾.周到3、下列各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期/日中,过中/不至B.未若/柳絮/因风起C.左将军/王凝/之妻也D. 与儿女/讲论/文义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在“期日中,过中不至”,这是友人“无信”的表现,然而友人得知太丘已去,不但不反省自己,反而发怒曰:“非人哉”,这是友人“无礼”的表现。
B.友人以“下车引之”表示认错说明友人有知错能改的精神。
C.在本文通过对话描写,着重刻画了主人公元方落落大方,明白事理的性格特点。
D.“君”表示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相当于“您”;“尊君”表示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家君”表示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5、“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论语·为政》中有一句话:“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与《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文,都强调了②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性。
《陈太丘与友期行》试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是()。
A. 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B. 太丘舍去(太丘离开了)C. 门外戏(在门外玩耍)D. 入门不顾(进门后不回头看)正确答案:C(“门外戏”应解释为“在门外游戏”,而非单纯的“玩耍”。
)2.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字词用法不正确的是()。
A. 非人哉(不是人啊)B. 相委而去(互相抛弃而离开)C. 尊君在不(尊敬的君主在不在)D. 则是无信(那就是没有信用)正确答案:B(“相委而去”应解释为“相约的人却离去了”,并非“互相抛弃而离开”。
)3. 下列对《陈太丘与友期行》故事主题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强调诚信的重要性B. 强调礼义之道C. 歌颂陈太丘的聪明才智D. 揭示了友人的无礼与失信正确答案:C(故事主要强调的是诚信与礼义,并非歌颂陈太丘的聪明才智。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陈太丘与友期行》的作者是______刘义庆______,他是______南北朝______时期的文学家。
2. 陈太丘与友人约定的时间是______日中______,友人未按时到达,陈太丘便______舍去______。
3. 陈元方时年______七______岁,他在______家______门外玩耍。
4. 友人怒斥陈太丘“非人哉”,原因是陈太丘______不等友人而先行离开______。
5. 陈元方认为,日中不至则是______无信______,对子骂父则是______无礼______。
三、翻译题(每题5分,共10分)1.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现代汉语翻译:陈太丘和朋友约定一起出行,约定的时间是中午。
过了中午朋友还没到,陈太丘就离开了,他离开后朋友才到。
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现代汉语翻译:朋友就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定一起出行,却抛下别人自己走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太丘与友期行》专题训练一、完成下列各题: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
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
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
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一、解释加点字。
⒈太丘舍去⒉尊君在不⒊下车引之⒋陈太丘与友期行⒌去后乃至⒍相委而去二、翻译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待君久不至,已去。
三、写出下列句中省略的内容过中不至:___________________ 去后乃至: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上文后,你明白了一些什么道理?五、回答下列问题:1、作者写元方责客“无信”“无礼”的用意何在?2、文中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法是______描写。
六、试揣摩下列句中人物的心理活动。
⑴友人惭,下车引之。
⑵元方入门不顾。
七、《陈太丘与友期》主要写的是哪两个人?分别归纳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
八、用一句话概括这两则故事的大意。
⑴《咏雪》:⑵《陈太丘与友期》:二、完成下列各题: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加点词。
(4分)(1)陈太丘与友期行(2)尊君在不(3)去后乃至(4)下车引之2.翻译句子。
(3分)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3.读了这篇文章,你获得了哪些为人处世的启示?请写出两点。
(3分)三、完成下题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言;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这则故事写了陈太丘、友人和陈元方三个人的活动,重点写的是哪两个人的活动?这两个人各有什么特点?2.请按要求写出这则故事下述一些内容。
答:故事的起因:故事的发展:故事的高潮:故事的结局:3.陈元方的言行有对有错,请分别指出对:错:4.故事中友人听了陈元方的话后感到非常惭愧,可是陈元方仍然“入门不顾”,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四、完成下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刘义庆《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 (乙)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日:“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文侯日:“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司马光《资治通鉴·魏文侯书》)【注释】①虞(yǘ)人:侍卫。
②焉之:到哪里。
1、下面各组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待)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约定) 、B.去后乃至(才) 乃往,身自罢之(于是,就)C.元方入门不顾(照顾) 是日,饮酒乐,天雨(这)D.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地方) 天又雨,公将焉之(下雨)2.翻译下面句子。
(4分)①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 (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读两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4分)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完成下题:[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①奉其母。
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
”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
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②。
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
子其去之。
”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
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
《诗》③曰:“宜尔子孙承承兮。
”言贤母使子贤也。
【注释】①镒:二十两。
②馆:这里指家。
③《诗》:这里指《诗经》。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①陈太丘与友期行期行:②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归休:2.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②宜尔子孙承承兮。
3.[甲][乙]两文在为人处世方面各说明了什么道理?文中的“友人”和“田子”在性格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4分)?语病训练题: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当我们来到天安门广场时,望着庄严雄伟的天安门城楼,都非常激动。
B、关于事故的详细情况,以后再作汇报。
C、记者又到学校采访到许多张老师的事迹。
D、在他快走到门口之前,他看见了我。
2、找出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
A、同志们亲手纺的线织的布做成衣服,穿着格外舒适,也格外爱惜。
B、回到故乡,我又看到那阔别多年的老师,那熟悉的可爱的乡音和那爽朗的笑声。
C、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的程度。
D、那时正值三月,春天几乎从山沟里溢出来了。
3、下列病句属于主谓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A、他的崇高精神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B、我的家乡像跨上了骏马,日新月异地奔驰在社会主义大道上。
C、上星期,我们参观学习了兄弟学校开展课外活动的先进经验。
D、这时要防止以偏概全、一叶蔽目的片面、急躁情绪。
4、与“练武术跟练舞蹈,完全是截然不同。
”一句错误相同的一项是()。
A、学习是否努力,是学习成绩好的关键。
B、今天来了几个出版社的编辑。
C、就目前来讲,我国人民的文化素质确切需要大大提高。
D、市纪委严肃处理了天海公司经理贪污腐化。
5、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由于你的艰苦努力,又为国家节省了300万元的损失。
B、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人们引起安静闲适的感觉。
C、因为马克思有广博的知识作基础,因而他能建筑起他的学术的高塔。
D、剧本的结构必须遵循空间和时间高度集中的原则。
6、下列有语病的一项是()。
A、语文教学要牢牢把握语文学科综合性的特点,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职能。
B、公安机关将涉嫌贩买盗版光盘的11人拘留接受调查。
C、死海是一个咸水湖,它的形成是自然界变化的结果。
D、现代科学技术正在经历着一场大的革命。
7、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运动会上,我班男女运动员一共夺得8枚。
B、1960年建成的图书馆,现在几乎成了危房。
C、我看到阔别多年的老师,那充满希望的笑声。
D、今天的青年肩负着把我国建成现代化强国。
《陈太丘与友期》参考答案:一、⒈放弃⒉同“否”⒊拉⒋约定⒌才⒍舍弃、丢失;离开二、真不是人哪!和别人约好一起走,把别人丢下就走了。
三、①那朋友;②太丘那朋友四、为人要言而有信,不讲信用自食苦果。
五、⒈写客人得知太丘已经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语言粗野,不堪入耳;元方则针锋相对,指出对方“无信”“无礼”,义正辞严,副得对方无言可答。
2.对比六、①舍:放弃;②房屋顾:①照顾;②回头看;③拜访七、(1)惭愧。
(2)轻视。
八、元方——聪明、勇敢、识礼、有节。
友人——无信、无义、无礼,但能接受批评。
九、(1)无奕女咏雪的佳句博得谢太傅的赞赏。
(2)元方将父亲的友人驳斥得理屈词穷改。
18.(2分)起因:陈太丘与友期行;发展:友人日中不至乃去;高潮:元方据理驳斥友人;结局:友人惭而致歉。
19.(3分)对:①耐心说明;②据理反驳;错:入门不顾。
20.(2分)略参考答案:8.(2分)B9.(4分)(1)您和我父亲约定在中午。
中午时您没来,就是不讲信用。
(2分)(2)现在即使很乐观,难道不可以相见完成约定吗?(2分)10.(4分)为人一定要讲诚信。
(2分)谈感受(2分。
能围绕诚信谈感想并言之有理、语言通顺即可得满分,其余酌情给分。
)参考答案:7.答案:①相约同行。
期,约定。
②退休回家。
评分:共4分,答对一个词语得2分。
8.答案:①友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②好好教育你的子孙,谨慎小心啊。
评分:共4分。
每个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9.答案:甲文:做人要讲诚信;乙文:为官不贪,忠于国家才能尽孝。
虚心接受批评,知错就改。
评分:共4分。
每问2分,意思对即可。
1、解析D.A、B选项的句子是典型的状语前置而缺少主语的类型,而在口语中又常被滥用,因此易判断错误。
C、句有歧义。
2、解析B.B句的错误属动宾搭配不当,谓语“看到”不能与“乡音”和“笑声”搭配,修改办法是可增加一个谓语“听到”。
3、解析A.A“品质”与“浮现”不搭配,属主谓不搭配;B用“日新月异”修饰“奔驰”不恰当,属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C“先进经验”只能用“学习”来支配,不能用“参观”支配,属动宾不搭配;D也属于修饰语“以偏概全、一叶蔽目”与中心语“急躁”不搭配。
4、解析 D.例句的错误是缺少宾语中心语。
A选项的错误是前后表达不一致,主语包含两方面意思,谓语只有一方面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