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意象及表现手法
意象诗及其写作技巧

意象诗及其写作技巧意象诗是一种以意象为主要表现手法的现代诗歌形式。
它通过对具体形象的描写和联想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以及其对外部世界和内心境界的感悟和体验。
每一个诗人都有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技巧,但是意象诗的写作却有一些共同的规律和技巧。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意象诗的特点及其写作技巧,希望能够给广大爱好者和从事意象诗创作的人士一些启发和帮助。
一、意象诗的特点1. 描写具体形象:意象诗以描写具体形象为其表现手法的核心。
这些形象可以是客观世界中的事物和景物,也可以是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感悟。
通过对具体形象的描写,诗人可以将抽象的情感和思想具象化,使之更加直观和具体。
2. 联想和象征:意象诗不仅仅是简单的描写,还融合了联想和象征的手法。
诗人通过对具体形象的描写和组合,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思考,使诗歌的意义更加深刻而富有内涵。
3. 意蕴丰富:意象诗往往富有意蕴和情感,通过对具体形象的描写和联想,表达诗人对外部世界和内心境界的感悟和体验。
这种意蕴和情感往往是微妙而深刻的,需要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精准的语言来表达和展现。
二、意象诗的写作技巧2. 细腻描写:意象诗要求描写细腻而具体,诗人需要通过对细节的描写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可以是颜色、形状、质地等方面的描写,也可以是气味、声音、触感等方面的描写。
这些细节可以使形象更加生动和具体,也可以使诗歌更加丰富和深刻。
4. 控制语言节奏:意象诗的语言往往特别抽象且富有节奏感,这就要求诗人能够灵活运用语言,控制好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有时候可以使用富有音乐感的词语和句子,使诗歌更加动人而有韵律感;有时候可以使用生僻而新颖的字词,丰富诗歌的意象和表现力。
5. 创造意境:意象诗创作中的一个重要技巧是要能够创造出特定的意境。
诗人不仅仅是要描写,还要能够通过描写和联想来勾勒出一种独特的氛围和情感。
这种氛围和情感往往会贯穿整首诗,让读者在诗歌中感受到一种独特的美感和情感。
6. 意象的运用:意象诗的核心是意象的描写和运用。
关于高中语文诗歌意境,意象,形象的鉴赏技巧和方法

关于高中语文诗歌意境,意象,形象的鉴赏技巧和方法诗歌之美在于意境,通过意境我们可以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诗人的心境以及诗人当时所处周围的环境。
意境让我们更加贴近作者,同样,解析诗歌意境也是高中语文的一大难点。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高中语文诗歌意境,形象,意象鉴赏的解题技巧和方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关于形象类解题方法诗歌作品中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它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三种。
(一)设问方式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2、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3、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二)分析思路1、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种类别,一类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即诗人自己;另一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分析诗中诗人所塑造的人物的行为、神态、心理、性格、情感、观点、处境等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
具体分析思路与方法:(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了解人物当时的情境;(2)分析人物的行为、语言、心理,把握人物特征;(3)抓住表露人物情感或思想的词句;(4)借助意象和典故,展开联想和想象,感知形象。
形象类举: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8、爱恨情长的形象。
常用词语: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慷慨愤世、矢志报国、报国无门、建功立业、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等。
2、事物形象。
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
从全诗看,即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即物象,如咏物诗中常见的松、竹、梅等。
语文诗歌鉴赏常考意象词及诗歌表现手法

语文诗歌鉴赏常考意象词及诗歌表现手法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4、蝉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如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5、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6、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
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7、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典型的陆上送别之所。
8、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
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
9、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
”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
10、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11、梅花“以花贵,自战国始”,到梁、陈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咏梅诗。
诗歌的表现手法总结

诗歌的表现手法总结诗歌的表现手法总结概述:诗歌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通过语言的表达和艺术的创造来传达情感、思想和体验。
诗歌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如韵律、押韵、意象、比喻等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和总结诗歌的各种表现手法,以供参考。
1.韵律手法韵律是诗歌中重要的表现手法之一,通过音节的长短、音调的高低来创造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感。
韵律手法包括:- 抑扬格:一种由长音节和短音节交替出现的韵律模式。
- 对仗:一种通过对称排列相同韵律的词语或短语来创造韵律感。
- 断句:通过在句子中适当的位置停顿,创造出不同的韵律效果。
- 唱和:诗歌中多人参与的对答式韵律演唱。
- 音律:通过特定的音调和节奏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2.押韵手法押韵是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通过词语末尾的音韵相同或相似来创造出音乐感。
押韵手法包括:- 完全押韵:词语的末尾音韵完全一致。
- 半押韵:词语的末尾音韵相似但不完全一致。
- 头韵:诗句中的前几个词语的音韵相同。
3.意象手法意象是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通过生动的形象描绘来唤起读者的感触和想象力。
意象手法包括:- 视觉意象:通过对事物看、听、闻、味、触的描述来创造视觉感知。
- 听觉意象:通过对声音、音乐的描绘来创造听觉感知。
- 嗅觉意象:通过对气味的描绘来创造嗅觉感知。
- 味觉意象:通过对食物味道的描绘来创造味觉感知。
- 触觉意象:通过对物体的质地、触感的描绘来创造触觉感知。
4.比喻手法比喻是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通过将不同事物进行联系和类比来增强表达效果。
比喻手法包括:- 直接比喻:明确地将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以便更好地理解被描述的事物。
- 隐喻:使用具有象征意义的词语或形象来创造一种深层次的比喻关系。
- 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质,使其具有动态和情感。
附件:本文档所涉及的附件可在以下中找到:[附件]法律名词及注释:1.韵律:指诗歌中音节的长短、音调的高低、停顿的位置等音韵结构。
2.押韵:指诗歌中词语末尾的音韵相同或相似。
现代诗歌的意象与表现手法 -- 诗歌艺术的独特魅力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汇报人:XX
目 录
Part One.
添加目录标题
Part Two.
现代诗歌的意象
Part Three.
现代诗歌的表现手 法
Part Four.
现代诗歌的审美价 值
Part Five.
现代诗歌与传统诗 歌的比较
Part Six.
现代诗歌的发展趋 势与未来展望
现状:现代诗歌已经成为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品丰富多样,风格各异,且受到广大 读者的喜爱与追捧。
未来展望: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文学的不断发展,现代诗歌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 更加深入的探索。
现代诗歌的创新与突破
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展现诗歌的 多样性与包容性
关注社会现实与个体经验,以诗歌 为媒介传递人文关怀与思考
审美价值方面的比较
现代诗歌与传统诗歌在审美价值方面存在差异,现代诗歌更加注重个性表达和情感抒发,而传 统诗歌则更加注重形式和韵律的规范。
现代诗歌在审美价值方面更加注重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反思,以及对个人内心世界的探索和表 达,而传统诗歌则更加注重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抒情。
现代诗歌在审美价值方面更加注重创新和实验,不断探索新的表现手法和语言形式,而传统诗 歌则更加注重对经典的传承和发扬。
美和传统美感
意象表达效果:现 代诗歌意象表达更 为复杂和深刻,能 够引起读者更深入 的思考和感悟;传 统诗歌则更加注重 情感的抒发和审美
体验
表现手法方面的比较
现代诗歌与传统诗歌在表现手法上的差异 现代诗歌中意象的运用与传统诗歌的比较 现代诗歌的语言特点与传统诗歌的比较 现代诗歌的结构形式与传统诗歌的比较
现代诗歌与传统诗歌在审美价值方面的比较并不是绝对的,两者之间也有相互影响和借鉴的因 素,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
诗歌意象及表现手法分析

2 长城
《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 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 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 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 已先斑。”
3 楼兰
1
月亮
思乡怀人 烘托情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 舍弟》)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 《十五夜望寄杜郎中》)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
2
菊花 傲霜坚强 隐逸高洁 清高脱俗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离 骚》) 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高尚、纯洁
21
长亭
长亭南浦 送别之所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白《菩萨蛮》)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李叔同《送别》) 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屈原) 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江 淹《别赋》)
22
禾黍 昔盛今衰 痛惜伤感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诗经》) 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许浑《登洛 阳故城》) 麦秀渐渐兮, 禾黍油油,彼狡童兮, 不与我好兮。 麦秀渐渐兮, 禾黍油油,彼狡童兮, 不我好仇。 (殷 箕子《麦秀歌》)
陆游卜算子傲霜坚强隐逸高洁清高脱俗2菊花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高尚纯洁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借菊寄寓诗人精神人格品质备受摧残的遭遇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鉴赏之一
诗歌中常见意象及意义
意境与意象都是情与物的结合体。但它们又有 区别:从形式上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则与全 篇对应。
文学鉴赏:杜甫诗歌的意象与表现手法分析

文学鉴赏:杜甫诗歌的意象与表现手法分析引言杜甫(712年-770年),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被誉为“诗圣”。
他的诗歌作品广泛涉及社会、政治、历史和个人感情等方面,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精湛的艺术表达而闻名。
本文将重点分析杜甫诗歌中的意象与表现手法,揭示其中蕴含的美学价值。
意象在杜甫诗歌中的运用意象是指通过文字进行具体形象描绘,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杜甫巧妙地利用意象塑造自己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
1.自然意象:杜甫常常借助自然景物来抒发自己对生活、人生和社会现实的感慨。
比如《春望》中描绘了春天的景色,表达了对战乱时期社会状况的关切;《秋兴八首·其七》通过描写秋天树木凋零的景象,表现了作者对国家衰败的忧伤之情等。
2.社会意象:杜甫关注社会百姓的苦难和冷暖,他通过描写社会现实中的人物和场景,深刻地展现了社会动荡带来的痛苦和无奈。
比如《登高》中描述了边塞战争的残酷场面,唤起了读者对战乱中平民百姓哀叹之情;《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所描绘的流亡者形象,则通过生动具体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局变迁下普通人艰难困苦生活状态的关注和同情。
3.动态意象:除了表现自然景物和社会现实外,杜甫诗歌中还充满了丰富多样的动态意象。
通过运用形容词、副词等修辞手法,他能够将静止对象赋予动态感,增强作品的生动性。
比如《兵车行》中描述战争车队行进时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冲击耳膜;《新婚别热剧初平侯脱帽观礼送》将新战胜的诸军官归队时的盛况描绘得热闹而庄重。
表现手法对意象的运用和加强除了使用意象来塑造情感,杜甫还通过多种表现手法使意象更加生动有力,进一步加深读者对诗歌的理解和共鸣。
1.对比与衬托:通过对比不同事物或情感的差异,增强意象的冲突感和张力。
例如《登高》中将自然景色和人类悲愁相互对照,使蕴含其中的苦旅之情更加鲜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通过流亡者和丰收景象之间的反差呈现冷暖之别,加深对时局变迁下普通百姓境遇的思考。
诗歌意象表现手法

• 梧桐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 一种凄苦之音。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 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秋日冰冷的雨打在梧桐叶上, 好不令人凄苦。李煜《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 锁清秋。”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 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李 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 滴。”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
• 莲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 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 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 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 水。”“莲子”即“怜子”,“青”即 “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 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 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晋 《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 芙蓉,见莲不分明。”雾气露珠隐去了荷 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 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 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 猿啼 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 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郦道元《小经 注·江水》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 声泪沾裳。”李端《送客赋得巴江夜猿》:“巴水 天边路,啼猿伤客情。”他们都借助于猿啼表达这 种伤感的情绪。 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 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 “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南 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 莹、高洁。 南浦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 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 南浦。”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 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范成大《横塘》:“南浦 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古人水边送别并 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 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 绿杨陌上多别离。(温庭筠)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郑谷 《柳》)
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 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无名氏《送别》) 唐朝,折柳送别更是盛行,长安灞桥,专门种植 了许多杨柳,供人们离别时候攀折。
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周
表现手法
1、比兴/用典/对比 2、衬托:以动衬静 、以声衬寂 、以明衬暗、以乐景衬 哀情 写景方法:衬托渲染 联想想象 3、虚实结合 / 联想和想象运用修辞 /侧面虚写 / 曲写(对写): 如以对方写自己(委婉含蓄) 色彩搭配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诗画结合 4、渲染/烘托 高低远近 动静明暗 虚实结合 点面结合 5、白描/细节描写 工笔细描 粗笔勾勒 乐景写哀 哀景写乐 6、象征/托物言志 7、情与景关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融情入景、景 中含情、直抒胸臆 8、侧面描写:如视觉、触觉、听觉、嗅觉 9、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10、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写实和夸张
总结解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内容解释怎么用这种手法。 3、这种手法如何有效地传达出诗人怎样 的感情。
课堂练习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 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⑵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 要分析。(3分) 明确: (步骤一)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 点是借景抒情。 (步骤二)诗人借助对“青苔”、“虹 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 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步骤 三)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从其他角度(如互文手法)回答,言之成理也可。】
6
梧桐
凄凉悲伤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 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王昌龄《长信秋词》 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 的氛围)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 更后。(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 《更漏子》)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 《声声慢》)
1
月亮
弟》)
思乡怀人 烘托情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
《十五夜望寄杜郎中》)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
2
菊花 傲霜坚强 隐逸高洁 清高脱俗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 《离骚》) 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高尚、纯洁
悲凉伤感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 《登高》)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 元 《江水》) 巴水天边路,啼猿伤客情。(李端 《送客赋 得巴江夜猿》)
17
冰雪
晶莹剔透 心志忠贞 品格高尚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宋张孝 祥《念奴娇》)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
20
羌笛
凄切孤苦 边塞离愁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 《凉州词》)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 满地。(范仲淹《渔家傲》) 中军置酒宴宾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 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学习目标
1 2 3 4 回顾诗歌的艺术手法的类别 了解诗歌艺术手法题的设题方法 学习诗歌艺术手法题的一般解题步骤 规范解答艺术手法类的诗歌鉴赏题
1 表达方式 艺 术 手 法
2 表现手法
3 修辞方法 4 结构技巧
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 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 间接抒情: 1 借景抒情—触景生情 融情入景 情景交融 2 借事抒情/即事感怀 3 托物言志 托物寓理 4 借古讽今 借古喻今 咏史言志 借古鉴今 借古抒怀 怀古伤今 5 用典抒情 描写:白描/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等
如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由“竹林”、“孤 琴”、“长啸”、“明月”等意象构成了清幽绝 俗的意境。 陶渊明《归园田居》描绘出清新自然,安谧美好 的农村劳动生活场景,作者淡泊宁静的心情就蕴 含其中。这种包含着作者感情的场景,就构成了 这首诗的意境。
古典诗词中的意象,一般有相对固定的寓意, 如“梅”是“孤傲”、“寂寞”、“孤芳自赏”、 “高洁”的代名词;“蝉”是“惜时光”、“痛 别离”、“苦远游”、“感身世”的同义语。熟 悉这些经典意象对于我们理解鉴赏诗歌意义重大。
杨花飘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 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 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 莎行》以杜鹃鸟的哀鸣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 情思。)
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 如归。(范仲淹)
例题分析1
早 行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陈与义
参考答案: 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 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 孤独寂寞(步骤三)。
结构技巧
诗歌常见的技巧: 首尾照应 过渡 开门见山 铺垫 层层深入 伏笔 先总后分 照应等 先景后情 卒章显志
设题方法
1、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表 现手法) 2、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怎样的效 果? 3、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4、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 XX这 一手法的?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陈亮《梅花》严寒 中最先开放的特点,敢为天下先的品质)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纯 净洁白,因风布远,香色俱佳)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绝知春意好,最奈客 愁何。(杜甫《江梅 》)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墨 梅》清高守节,决不附应流俗)
7
芭蕉
凄凉之音 孤独忧愁 离情别绪
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葛胜仲《点绛唇 县斋 愁坐作》 )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吴文英《唐多令》)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 心,舒卷有舍情。(李清照)
8
柳枝
惜别之情
思亲之意
怀乡之思
使别离蒙上悲切忧伤痛苦迷茫的情调,尽管春光 无限,也会黯然伤神。“杨柳岸”成了凄苦离愁 的地方,“烟柳断肠处”道明柳的意境就是凄婉 哀怨。
9
蝉
餐风饮露
品行高洁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 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 我亦举家清。(李商隐《蝉》) 得饮玄天露,何辞高柳寒。(刘删《咏蝉诗》)
饮露身何洁,吟风韵更长。(戴叔伦《画蝉》)
12
杜鹃
“望帝啼鹃”哀怨凄悲 “不如归去”乡愁思归
邦彦),表面是爱惜柳树,深层的却是感叹人间 离别频繁,情深意挚,耐人寻味。
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戎昱《途 中寄李二》 ) 年年柳色,灞桥伤别。(李白《忆秦娥》) “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 经攀折,憔悴楚宫腰。”当年幼柳的嫩枝,如今 都已成了衰飒垂老的古柳了,真是历尽沧桑,令 人触目伤怀,词人写折柳送别的人间悲剧,一个 “几”字,把多少人、多少代的共同悲哀一笔写 尽了。
3
4
松柏
傲霜斗雪 孤直耐寒
坚贞不渝
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刘禹锡)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李白《赠书侍御黄 裳》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 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刘桢《赠从弟》勉 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 高洁的品质。)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 更后。(徐再思〈双调水仙子 夜雨〉以梧桐叶落 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白居易 《长恨歌》)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 《相见欢》)
课堂 练习
除 夜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第三句采用了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第三句采用曲写 (对写)/ 侧面虚写的写法 (步骤 一) 。 诗句不直接写自己思念故乡,而写故乡的 亲人在这除夕之夜想念着千里之外的“我”,这 其实正是写诗人自己思念故乡和亲人(步骤 二) 。 这样写,把深挚的情思抒发得更为委婉 含蓄,更显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步骤三) 。
18
沙鸥
清新明快
飘零伤感
舍南舍北皆春水,单见群鸥日日来。(杜甫《客 至》)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书怀》)
19
水
愁思绵绵 情丝不绝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虞美人》)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 《踏莎行》)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李煜《相见欢》) 化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江 城子》)
修 辞 手 法
01、比兴:渲染或导引 02、比喻:突出、化虚为实 03、比拟:形象生动 04、对偶:整齐含蓄 05、对比:鲜明突出 06、用典:言简意丰耐人寻味 07、双关:含蓄委婉、趣味 08、夸张:浪漫、突出醒目 09、借代:简练含蓄 10、互文:言简意赅 11、反问 设问:承启深化、强调 12、反复:强调突出
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 此情难寄。(晏殊《清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