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辨析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语文:高考复习《词语辨析》课件

语文:高考复习《词语辨析》课件

28.空中而多窍 .空中而多窍 古义:中间是空的。今义: 古义:中间是空的。今义:指“天空 中”。 33.来归 . 古义:女子出嫁。今义:常指回来。 古义:女子出嫁。今义:常指回来。 37.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行为士先者 .吾社之行为 古义:品行。今义:举动。 古义:品行。今义:举动。 38.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古义:心腹之人。今义: 古义:心腹之人。今义:个人和个人 之间的或属于个人或以个人身份从事的; 之间的或属于个人或以个人身份从事的; 非公家的。 非公家的。
如“大规模地兴修水利,占一点农田是 大规模地兴修水利, 难免的” 难免的”。 难免” 注:“未免’’与“不免…‘难免”意义 未免’’与 不免 难免 ’’ 不同。 未免” 不同。“未免”指人对过分的事情不以 为然,委婉地给以否定的评价。如“这 为然,委婉地给以否定的评价。 样说,未免太简单了” 样说,未免太简单了”。
22.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古支: 今义: 古支:到。今义:①表示达到某种程 一事。 度,②表示另提起 一事。 2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 . 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 所以,古义: 所以’’ ’’是特殊的指 所以,古义:“所以’’是特殊的指 示代词“ 与介词“ 的结合, 示代词“所”与介词“以”的结合,相 当于“ 的缘故” 今义: 当于“……的缘故”。今义:常用作表 的缘故 连词。 学者,古义: 因果关系的 连词。 学者,古义:泛指求 学的人,读书人。今义: 学的人,读书人。今义:特指有专门学 问的人。 问的人。
一、通假字 1.《(诗经 三首》 . 诗经 三首》 诗经)三首 于嗟鸠兮 “脱”。 说怿 女美 说,通 “悦” ;“女 ” 通“汝”。 于,通“吁”。 说,通 士之耽兮,犹可说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词语成语辨析》课件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词语成语辨析》课件

5、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接着我就大用其功,将这个国家的地理状况记得滚瓜烂熟。 B. 那个报告实在太精彩了,至今大家还在热情洋溢的讨论,真让人回味无穷。 C. 我忽然爬起来,模模糊糊地往外走。 D. 我们俩形影不离,语文老师管我俩叫“合二为一”。
01 看语意
学有所获
02 看语法
①几房的本家大约已经搬走了,所以很

②上帝久久地伫立凝视着。随后深沉地
着离去了。[
③这种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及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
对它反复推敲, 充实。

④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

A 安静 思考 逐步 诬蔑
B 寂静 思索 逐渐 诬蔑
C 寂静 思考 逐渐 污蔑
限时考场模拟
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学校准备组织教职工去西藏旅游,大家兴致勃勃,小张更是推波助澜,积极鼓动年轻
人搞生态自助游。
B.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信手拈来古人古事入词,达到了天衣无缝的境地,
四、注意避免意思重复和矛盾 如“我们学校有许多莘莘学子。”“莘莘”含有众多的意思,与“许多”重复;如
“他有难言之隐的苦衷。” “难言之隐”中“隐”就是苦衷的意思,“苦衷”与“隐” 重复;如“玩具店里挂满了各种形形色色的玩具,像轮船、飞机、坦克等。”“形形色色” 指各种各样种类很多,与句子“各种”重复;如“对于我们这些普通的芸芸众生来说,生 命也可以闪光。”“芸芸众生”原指世间一切生灵,后指平凡普通的人,句中“平凡普 通”与之重复。这一类的成语还有“忍俊不禁”等。
3、选出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八级上册语文第二讲教案:词语辨析鄂教版

八级上册语文第二讲教案:词语辨析鄂教版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写作或口语表达的影响,以及如何运用词语辨析提高表达效果。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词语辨析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难点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答:美丽
例2:他感到_______,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个词语在这个句子中使用不恰当?
A.他画龙点睛的发言让整个会议达到了高潮。
B.即使错了,我们也要亡羊补牢,改正错误。
C.她的作品中的角色栩栩如生,让人仿佛置身其中。
答:C
3.改错题:
例1:将下面这个句子中的错误词语改正。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学情,我选择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研究和项目导向学习等教学方法。
讲授法:在课堂上,我将以讲解为主,系统地传授词语辨析的知识,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辨析方法。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3.素质层面:大部分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具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但部分学生在面对文学性较强的课文时,可能会感到枯燥乏味,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
4.行为习惯方面: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集中程度不同,部分学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在小组讨论和分享时,部分学生可能过于依赖他人,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
答:将“大概”改为“大约”
4.连线题:
例1:将下列词语正确地连线。
美丽——形容词
高兴——形容词
漂亮——形容词
悲伤——形容词
答:美丽——形容词;高兴——形容词;漂亮——形容词;悲伤——形容词

高考复习正确使用词语教案

高考复习正确使用词语教案

高考复习正确使用词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高考常见词语的用法和搭配。

2. 提高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词语运用的敏感度,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高考常见词语的用法和搭配。

2. 词语辨析和运用的技巧。

3. 典型例题解析。

三、教学过程1. 讲解高考常见词语的用法和搭配。

2. 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3. 分析词语辨析和运用的技巧。

4. 讲解典型例题,让学生熟悉解题思路。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让学生掌握词语的用法和搭配。

2.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实践巩固所学内容。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词语辨析和运用的技巧。

五、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检验对词语用法的掌握情况。

2. 课堂练习:通过即时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对词语辨析和运用的掌握情况。

3. 长期跟踪:观察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正确使用词语的情况,评估教学效果。

教学资源:1. 教学PPT:展示教学内容和例题。

2. 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的练习题。

3.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词语的用法和搭配信息。

教学时长:1. 讲解词语用法和搭配:2课时2. 练习和例题解析:1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讲解词语用法和搭配1. 引入:介绍高考词语题的考查重点。

2. 讲解:分析高考常见词语的用法和搭配。

3. 练习: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

第二课时:练习和例题解析1. 复习:回顾上节课讲解的词语用法和搭配。

2. 练习:让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3. 例题解析:讲解典型例题,让学生熟悉解题思路。

六、教学案例分析1. 通过具体例句分析词语的用法和搭配,让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

2. 提供一些常见的错误案例,让学生识别并改正。

七、词语辨析技巧1. 介绍词语辨析的方法和技巧,如从词义、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等方面进行辨析。

2. 通过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辨析技巧,提高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八、练习与反馈1. 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内容。

词语辨析高考复习用课件

词语辨析高考复习用课件

对未来高考词语辨析命题的预测
增加词汇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语言的演 变,高考对于词语辨析的考 察将更加注重词汇量的积累

强调语境理解
在未来的高考中,词语辨析 题将更加注重语境的创设, 要求学生根据上下文理解词
语的含含着丰富的文 化内涵,未来的高考词语辨 析命题将更加注重对文化内 涵的考察,以检验学生对汉 语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VS
形近词辨析是高考语文复习中的一个 难点,因为形近词的字形相似容易造 成视觉上的混淆。例如,“辩”和“ 辨”,虽然字形相似但意义不同,前 者表示“辩论、辩解”,后者表示“ 辨别、辨认”。
多义词辨析
多义词是指一个词具有多个意义。
多义词辨析也是高考语文复习中的一个重要 内容,因为一个词的不同意义往往会在不同 的语境中出现。例如,“地道”这个词有两 个基本意义,一是表示“地面下的通道”, 二是表示“真正的、纯粹的”。在复习时需
增强阅读理解能力
在阅读过程中,正确辨析词语能够帮助读 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义和内涵。
提高写作水平
通过辨析词语,能够选择更恰当的词语来 表达思想,使文章更加生动、有力。
词语辨析的方法
语义分析
比较词语的语义特征,包括词义的侧重点 、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等。
语用分析
比较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情况,包括 搭配关系、语体风格等。
要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辨析和记忆。
03
高考常见词语辨析题解析
历年高考词语辨析真题回顾
总结词
了解高考词语辨析题的出题形式和难 度。
详细描述
分析近五年高考语文试卷中的词语辨 析真题,总结出题规律和特点,为考 生提供备考指导。
高考常见词语辨析题解题技巧
总结词

语文专题复习 词语辨析

语文专题复习 词语辨析
分析语境可知,最后两处必须选择动词短语,在①、③两项中选择,而“古雅”限定了“文言”,“活泼”照应着“口语”,顺序是①、③。“偶句”整齐,“排比”有气势,“反复”则照应“一唱三叹”。备选各项都是被解释的对象,正文则是加以解释、限制的内容。顺序是⑤④②⑥①③。
识含义:辨析词语的语境义(特定意义或临时意义),不能简单看其字面用语,而应根据上下文的特定接受对象、人物关系、情感氛围等多种因素来辨析其词义。如: a.我国大型深水港——山东石臼港的建设进展顺利, 九月中旬,已完成年施工计划的90%。( ) A 、截至 B、截止 b.两个人为一件小事吵了半天,旁边一个人叹息说:“太有意思了,太有意思了。” c.繁漪(喝一口):苦得很,谁煎的? d.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摘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一)从意义上看,同义词的词义有的轻,有的重;有的范围大,有的范围小;有的表个体;有的表集体,如“懊丧”与“沮丧”比,“懊丧”意义轻, “沮丧”意义重;“边境”与“边界”比,“边境”范围大,“边界”范围小;“灯火”与“灯”比,“灯火”表集体,“灯”表个体。
定范围: 有很多近义词词义范围的大小是不相同的,我们可以通过留同析异,确定词的适用范围,来推断正确的选项。如时代与时期,边疆与边境,局面与场面,年龄与年纪等。再如: a.本词典共收词六万多条, 了现代汉语绝大多数语词。( ) b.在2003年春季运动会上,这个队 了田赛的全部冠军。( ) A、囊括 B、包括
B,A。“留传”就是遗留下来传给后代,搭配的对象是具体的物品,如田地、房产、秘方等;”流传”意为传下来或传播开,对象是神话传说、故事、消息等。
析词性: 有的词词性不同,其语法功能也不同。如突然与猛然(形容词,作状语、定语和谓语—副词,只作状语)、刚毅与毅力(形容词,作谓语—名词,作主语、宾语)、艰苦与坚苦(常作定语—常作状语)等。再如: a.北京和东北的两位历史学教授都在回信中 他执著追求,并向他介绍了一些考研读书目和学习方法。( ) b.乡邻的冷言冷语,生活的艰难困苦,都没有动摇他考研的决心,他在逆境中 苦学,终于在40岁时考上了研究生。( ) A、勉力 B、勉励

词语辨析专题(课堂PPT)

词语辨析专题(课堂PPT)
无旁贷的责任。
10
考点三:重复赘余
• 准确掌握成语词义和词性,注意成语前后文字眼,如:
• 例句1:她一语道破了他的隐私,使他好像如芒在背。 • 例句2:他画的画,在我们这里很有名,可一拿到大地方,就显
得相形见绌了。 • 例句3:只有密切接触社会,联系群众,才能对国家安定和人民
忧乐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意见。 • 例句4:一个让人看不懂的店名,能招徕顾客吗?其实,只能让
2
考点一:形近误用
• 一、注意不同语素
• 学会去体会字义间的差异,如: • 例句:曹操四言诗的雄浑,陶渊明田园诗的恬淡,
自然受人称誉;而张旭草书的奇伟飞动,颜真卿 楷书的厚重雄伟,也同样令人_____(赞扬 、赞 叹) • 例句:这些反映20世纪二三十年代广州风貌的老 照片,是他用了近十年的时间千辛万苦才_____ (收集、搜集)到的。最近,他决定举办一个小 型展览。
拙 薄舍小敢愚敝鄙不承家见酒弟女烦处佞蒙兄::谦味称用没受称淡弟 于 自 有 到兄自的弟麻己才某长己酒;烦的能人的,对见;照见常女方解房顾解用儿 做 。 屋。在;某也、作事可处待。单所客独;时用的“谦愚辞”;谦称自己。
薄舍小敝鄙不家礼妹人校薄敢姐:当:不称地谦:丰妹 位 称 谦姐厚妹低自辞姐的;己,礼人所的表物自在浅示,称 的 陋 承多;学微当用校薄不于。起谦(称对自方己的送招的待礼夸物奖;等);
鼎力相助 率先垂范 高足子弟
洗耳恭听 虚左以待 艰难玉成
20
敬辞的使用规律
敬辞常带的字有:令(令尊)、
拜(拜读)、奉(奉陪)、 惠(惠存)、恭(恭迎)、 垂(垂青)、贵(贵姓)、 高(高见)、大(大驾)、 敬(敬候)、请(请坐)、 屈(屈就)、光(光顾)、 俯(俯察)、华(华堂)、 叨(叨扰)、雅(雅正)、

词语辨析二教案

词语辨析二教案

同学个性化教学设计年级:教师: 宋晓飞科目:语文班主任:日期: 时段:课题词语辨析二熟练掌握此与意义和用法教学目标重难点透视近义词考点基础知识知识点剖析序号知识点预估时间掌握情况123教学内容51.留传/流传【例句】①这幅名画是祖上留传..下来的。

②英雄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到处流传..,影响深远。

【辨析】“留传”是遗留下来传给后代,大多指物。

“流传”是传下来或传播开,大多指事或作品。

52.曼延/漫延/蔓延【例句】①这一带的山脉曼延..起伏。

②沙漠一直漫延..到遥远的天边。

③那时候,革命风暴已蔓延..到边境各省。

【辨析】“曼延”,连绵不断的意思;曼,长或远。

形容词,可作形容词谓语或定语。

“漫延”是指水过满向外流,喻像水过满向外流一样向外扩展。

动词,常作谓语中心语。

“蔓延”像蔓草一样不断延伸、滋长,引申为传播、散布。

动词,也常作谓语中心。

“漫延”和“蔓延”有所不同,前者强调像水流一样向外延展,后者则指像蔓草一样向外延展,且能引申为传播、散布。

53.囊括/包括【例句】①这本词典共收词6万余条,包括..了现代汉语的绝大多数词汇。

②在校运会上,高二(5)班囊括..了所有的径赛奖牌。

【辨析】“囊括”指全部包罗在内。

“包括”指包含(或列举各部分,或着重指出某一部分)。

54.内涵/内含【例句】①他是个内涵..很深的青年。

②新鲜蔬菜内含..叶绿素、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

【辨析】“内涵”是概念的内容,又指人的内在涵养,使一个名词。

“内含”是内部含有的意思,使一个短语。

55.年轻/年青【例句】①这门年轻..的学科有宽广的发展前途。

②这里高楼林立,绿树成荫,古老的城市变得年青..了。

【辨析】“年轻”对年纪而言,意谓年纪不大,既可指人,又可指物,如年轻人、年轻力壮、年轻的国家、年轻有为。

“年青”是处在青少年时期,一般指人;指事物时,可用于精神面貌或活动。

56.偶尔/偶然【例句】①山区人烟稀少,沿途偶尔..能见到几处炊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希望 渴望 迫切地希望 重
轻视 同:视 异 轻视 不看重 轻 蔑视 否定,看不起 蔑视 根本不放在心上 重
显著 同:著 异 显著非常明显 轻
卓著 显著
卓著卓,高而直。特别显著 重
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分别是什么?请从词义的轻重的角 度分析。
震荡 震撼 震动
A、这时外边电光一闪,突然一个响雷当头打下,似乎那
三、同义词的辨析方法
(一)基本法(二法互补)
1、语素辨析法 (借助《现代汉语词典》) 2 、造句法:多造几句,看其语境特点有何差异 语素: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构词材料)
原则:求同辨异,看其表意的侧重点
如: 恬静
一种轻松的安静
同:静 异
肃静
严肃的安静
发现 同:发 异 本来存在 发明 (探索) 本来不存在
履行——诺言、合同、手续、条约 执行——命令、任务、路线、政策
(3)词性和语法功能不同
突然 猛然
同:变化快,出人意料
指具体的事物。
贯串:指从头到尾穿过一个或一系列事物,一般 用于抽象事物。贯穿 贯穿 贯串
又如:窜改 篡改
(1)《孔子家训》的内容有一部分被_____了。
(2)_____历史的人决不会有好下场。
窜改
窜 改动(文字)
同:改 异
篡改
改动
篡 夺取,多指篡位
窜改:改动(成语、文件、古书等)。
篡改: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经典、理论、 政策、历史等)。(贬)窜改 篡改
又如:草率 轻率
(1)做工作要认真对待,不能
从事。
(2)我也没有这么随便,对于一位素不相识的 投稿者,会 地写信去叫他。
草率 同:率
草 马虎 异
轻率 不假思索,不慎重 轻 轻视
草率:多指做事不认真、不细致,粗枝大叶,马 虎敷衍。
轻率:多指说话、做事、态度、作风等不严肃随 随便便。草率 轻率
(二)辨异的切入角度
文言文 恐吓—吓唬
父亲—爸爸
3、从用法角度切入
(1)适用对象不同 爱护:用于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或同级同辈之间。 爱戴:用于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
关怀:只用于人。上对下,长对幼 关心:用于人、事、物。平辈、同志关系
(2)词语的习惯搭配不同
在语言实践中,词和词组的搭配有一定的限度, 不能任意组合。
时候 时期 时代 局面 场面
同:时 异 时间
同:面 异
较大的范围
时候 时期 时代 局面 场面
时间中的某一段 小 具有某种意义特征的 一段时间 中 一定的历史时期 大 形势 大 一定场合下的情景 小
(3)个体(具体)与集体(概括)
信——信件 布——布匹 枪——枪支
树——树木 船——船只 书——书籍
河——河流 人——人口
如:才干 才能 才华 才智
A、要让他们做,在做的中间得到教训,增长

B、他的学生中间不少是有国际声誉的,但这样年轻而
Hale Waihona Puke 又有的学生却还是第一个。C、幻想,这是一种重要的文学

D、自从陈景润被调到数学研究所以来,他的

蓓蕾一朵朵地烂漫开放了。
才干
才干 办事、组织的实践能力
才能
同:才
才能 实践活动的技能

公布——法令、方案、账目、结果 发布——命令、指示、新闻、通知 宣布——开幕、开会、戒严、破产
交换——礼物、意见 交流——思想、经验、文化、
发扬——优点、作风、传统、精神、民主; 发挥——创造性、积极性、作用、威力、干劲
改进——工作、方法、技术; 改善——生活、关系、条件
侵犯——主权、利益、领海、人权 侵占——土地、财产、领土、公款
才华
才能
才华 文艺方面的技能
才智
才智 思维活动方面的智能
(A、才干 B、才华 C、才能 D、才智)
又如:贯穿 贯串
(1)大京九铁路 ______全国好几个省。
(2)团结互助的精神______在我们整个车间里。
(3)这部小说的各篇各章都______着一个基本思 想。
贯穿 同:贯
穿 异
贯串
穿过

贯穿:着重指穿过,连通,可指抽象事物,还可
1、从词义角度切入 (1)词义轻重:一组词的意义基本相同,但是有的适用于重
要的、较大的事物,有的适用于一般的事物,有的表示的程度深、 性质重,有的程度浅、性质轻。
请求
请求说明要求,望得满足 轻
同:求 异
恳求
请求
恳求恳切地请求 重
希望 盼望 渴望
希望 想达到某种目的 轻 同:望 异 盼望 急切地希望 中
房间都有点

B、教堂近邻的房屋受到了强烈的 也死了不少。
;房子垮了,人
C、一声巨雷,
着山谷。
震荡
震荡 震动,动荡 中
震撼 震动
同:震 异 震撼 震动,摇撼 重
震动
震动 颤动 轻
(震动 震荡 震撼)
(2)范围大小
战斗 战役 战争
同:战 异 战斗
战斗 敌对双方的武装冲突小 战役 一系列战斗的总称 中 战争 由若干战役组成 大
1、语素辨析法(组词法) 基本法
2、造句法
3、词义辨析(轻重、大小、具体概括) 辨异角度 4、色彩辨析(感情、语体)
5、用法辨析(词性、功能、搭配) 关键:把握语境 原则:求同辨异
同 义 等义词:意义相同 父亲 —爸爸 词 近义词:意义相近 思念 —怀念
土豆 —马铃薯 清楚—明白
反 绝对反义词:肯定A须否定B。 生—死 有—无 义 词 相对反义词:AB间有中间状态。黑—白 苦—甜
同义词辨析
同义词辨析
对应考点: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识记、理解、表达应用 D
一、概念解释:
正确使用词语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正确使用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2、正确使用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 3、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成语、谚语、格言、歇后语 ※重点:近义词的辨析;多义词的辨析;成语
2、从色彩角度切入
褒义词:肯定、喜悦、称赞 (1)感情色彩 贬义词:否定、贬斥、憎恶
中性词:纯客观表述
褒 成果 团结
中 结果 结合
贬 后果 勾结
书面语:严肃、庄重、典雅 (2)语体色彩 口 语:随便、通俗(日常对话)
公文用语
专门用语 科技术语
书面语
政治术语
文学语体:生动形象
头部—脑袋 诞辰—生日
和熟语意义的把握
※难点:在语境中理解词义;虚词用法的把握。
※热点:成语和熟语的正确运用
二、考查形式、题型
形式:在具体语境中选择词语或判断正误。
题型:①选择题型 ②修改病句型
实词: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意义实在的词。 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 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 词 虚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只有语法意义的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