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中员工不良心理现象、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正式)
安全生产中员工不良心理现象、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安全生产中员工不良心理现象、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在发电企业的平安生产过程中,还存在着员工不良心理现象,其行为轨迹直接或间接演化为事故,是一个极需引起重视的问题。
为杜绝平安事故的发生,本文试就员工不良心理现象、产生缘由、如何实行预防措施,笔者进一步探讨。
一、影响平安生产不良心理的常见现象企业职工的心理现象,随着时代变迁而渐渐变化,它对平安生产产生很大的影响。
当前,影响企业平安生产最常见的不良心理现象,列举其中十种:1、疲惫心理。
疲惫是人体组织器官乃至整个机体工作力量临时降低的现象。
员工疲惫心理主要有:精神恍惚,工作失误。
人的疲惫使神经活动机能减退,兴奋与抑制过程失调。
员工带着疲惫心理,从事发电生产工作,存在平安隐患,简单发生事故。
2、厌烦心理。
厌烦是人的心情受到影响,大脑对工作失去爱好,兴奋程度降低的现象。
员工厌烦心理主要有:消极对待,抵触心情。
工作任凭,不细致,缺乏主动性,没有挑战性。
心情取代理智,埋怨人解决不了的问题,没有人为我解决的问题。
3、浮躁心理。
浮躁是人的心情轻浮急躁,内心焦躁担心的现象。
员工浮躁心理主要有:行为任凭,过者为灾。
担心心本职工作,片面追求荣誉、地位和待遇,缺乏踏实工作的耐性。
内心显得特别脆弱,心绪不宁而浮躁,表现为过急期望转变命运的欲望。
4、麻痹心理。
麻痹是人的神经系统引起的知觉力量降低的现象。
员工麻痹心理主要有:丢失警觉,事故频发。
麻痹心理者,对平安第一,预防为主的平安意识,持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不当回事,得过且过,凭自己过去习惯阅历去工作。
5、糊涂心理。
糊涂是对事物的熟悉模糊或混乱的现象。
员工糊涂心理主要有:盲目操作,造成事故。
工作关系糊涂不清,对工作任务不清晰,生产过程不熟识,我行我素,难于应付各种简单多变的状况。
6、侥幸心理。
侥幸是偶然的缘由,得到胜利或免去困苦的现象。
员工侥幸心理主要有:习惯违章,自演悲剧。
在工作中投机取巧,一次违章不出事,再次故技重施,抱有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的心态,认为违章不肯定出事,出事不肯定伤人,伤人不肯定伤已。
安全生产中员工不良心理现象、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标准范本

解决方案编号:LX-FS-A73701安全生产中员工不良心理现象、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标准范本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安全生产中员工不良心理现象、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标准范本使用说明:本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未来要做的重要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
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在发电企业的安全生产过程中,还存在着员工不良心理现象,其行为轨迹直接或间接演变为事故,是一个极需引起重视的问题。
为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本文试就员工不良心理现象、产生原因、如何采取预防措施,笔者进一步探讨。
一、影响安全生产不良心理的常见现象企业职工的心理现象,随着时代变迁而逐渐变化,它对安全生产产生很大的影响。
当前,影响企业安全生产最常见的不良心理现象,列举其中十种:1、疲劳心理。
疲劳是人体组织器官乃至整个机体工作能力暂时降低的现象。
员工疲劳心理主要有:精神恍惚,工作失误。
人的疲劳使神经活动机能减退,兴奋与抑制过程失调。
员工带着疲劳心理,从事发电生产工作,存在安全隐患,容易发生事故。
员工不良心理状态及纠正措施

主要表现为:
逞能好胜,冒险蛮干
“逞能好胜”心理,往往反映在一些青年员工身上
A
冒险蛮干”心理,往往反映在性格较粗鲁的员工身上
B
还有一类人,自以为技术好,有经验。违章习以为常,
C
满不在乎。虽然预见到违章可能发生危险,但是轻信可
以避免
针对“逞能好胜”心理、“冒险蛮干”的不安全行为,应对其进行安全法制教育和劳动纪
向上的情绪
04
自主性地遵守相关 的现场安全操作规 程,规范地进行各 项操作,科学、冷 静、理智地处理安 全生产中的问题
主要表现:
不懂装懂,自以为是
A
B
C
03 01
02
04
主要表现:
依赖别人,存在侥幸
与别人共同作业或操作时,自己主观
A 上不积极努力,不严格按照自己承担
的作业项目和操作程序进行工作
主要表现:
盲目无知,藐视规程制度
这种心理状态往往有些是反映在新入厂、
A 新转岗的员工和刚刚走上管理岗位的生产
管理人员身上
对本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孰视无睹;对
本岗位的各项生产技能及管理知识缺乏经
C
验
这类人常表现为不懂装懂,自以为是,还 善于投机取巧,对一切规章制度满不在乎
E
这些人员对各项安全规程制度掌握得不够
A
生消沉的不良心理,对社会和企业有一定的负
面影响
有时还具有一定的破坏性,甚至使人做出
越轨或不道德的行为,也可能导致人的心理 状态畸变,使安全生产受到人为因素造成
B
的威胁
例如,生活中婚姻破裂、失恋、孩子没考上
C
大学;工作中和同事闹别扭,出现了差错受
到领导的批评或罚款等
企业员工不良安全生产行为原因分析与对策

企业员工不良安全生产行为原因分析与对策摘要:安全管理工作一直是企业管理的重点工作,而安全事故是否发生是鉴别管理成败的决定性因素,造成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可以说是多种多样,经过各种统计分析,归根结底无外乎都集中在人的不良安全生产行为上。
安全会议讲安全,安全检查查安全,安全员督查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还现场巡视安全行为,可即使这样,不安全行为仍难以彻底杜绝。
本文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解析,从不安全生产行为产生的不同形态入手,寻找员工不安全行为的成因及对此解决的对策。
为石油企业员工行为管理提供经验性参考意见。
关键词:行为,事故,意识引言美国海因里希法则提出的事故致因理论认为,事故的发生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引起的,但人的因素是首要的,因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归根结底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
如果说违章是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本质原因,那么不良的安全生产行为就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前兆。
因此,避免事故的发生我们就要从人的行为入手,以人为本,找到根本原因,形成有效的管理对策与手段。
“以人为本”最早出现在《管子?霸言》篇中“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
本理则国强,本乱则国危。
”表明“人”在成就霸王之业中同样起到了根本性作用。
《管子》重“人”的思想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与“王霸天下”一致,员工是支持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因素,是企业产生、存在、发展、壮大的根本动力。
也是开展任何一项工作的主体力量,既是开发者也是享受着,既是事故隐患的缔造者,也是杜绝隐患保平安的守护者。
对于企业管理者在管理中要确立员工的主体地位。
那么,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就要从企业主体入手,从无意识不良安全生产行为,有意识不良安全生产行为,受心理因素影响的不良安全生产行为三方面入手,从根本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杜绝任何事故发生的理想目的。
1.不良安全生产行为内容及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不良生产行为的基本特征是与员工公认并且遵守的企业规范相对立,不受企业规范的约束并试图打破这种约束,具有扰乱行为准则、扰乱是非观念、破坏生产秩序、破坏企业安全的潜在危害性和现实危害性,成为事故的先兆和基础。
员工不安全心理分析及对策(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员工不安全心理分析及对策(正式)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文件编号:KG-AO-2364-76 员工不安全心理分析及对策(正式)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进入21世纪,为适应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生存,企业加快了迈向现代化管理的步伐,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工艺的不断优化,生产节奏的不断加快,如何使安全管理与企业的发展相适应是摆在我们面前最急于解决的问题。
企业的安全工作的根本目的在于防止员工身体伤害事故的发生,保证员工生命安全与健康,从而促进企业生产的安全的和谐发展。
事故致因论证明:造成事故的原因在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无的不安全状态,影响安全生产的四大要素是人、物、环和管理,在这四个要素当中,人是最主要、最积极的因素,他即能决定个人,又可影响他人状态外因包括设备情况、预防措施、保护用品、环境温度、照明条件等,内因则包括操作人员的技术、心理活动或精神状态等方面不符合作业要求等。
这就可用从在同样的设备、同样的作业环境、同样的保护措施下,为什么有的作业人员就很少或不出事故,但是有的作业人员常出事故,甚至是严重事故。
人的行为是由人的心理状态支配的,所以,要防止事故的发生必须从发生事故的源头-人的不安全心理着手分析。
员工不安全行为成因及对策

员工不安全行为成因及对策研究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员工不安全行为是主因。
要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必须改善员工的不安全行为,深入探讨影响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因素及其原因,从而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
一、不安全行为概念不安全行为是指引发事故的人的行为差错,是指员工在生产过程中,违反劳动纪律、操作规程和方法等具有危险性的行为所产生的不良后果。
针对不同的用途和目的,人的不安全行为分为有意的和无意的两大类,即有意的不安全行为和无意的不安全行为。
有意的不安全行为是指有目的、明知故犯的不安全行为,属故意的违章行为,如酒后上岗、醉酒驾车等。
这些不安全行为尽管其表现形式各有不同,但是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冒险”。
无意的不安全行为指非故意的或无意识的不安全行为。
人们一旦认识到其危险性,就会及时地加以纠正。
不管是有意的不安全行为,还是无意的不安全行为,均可能带来极大的危害。
二、安全行为理论与机理无论是有意识的不安全行为还是无意识的不安全行为,都是人的行为的表现,都具有一定的共性。
一般说来,人的行为是由人与环境及组织的相关关系决定的,它是受心理支配的外部活动的具体表现:简单地来看,人的行为模式如图l所示:图1 人的行为模式实际上,个体O在受到刺激S做出反应R的过程中,需要经历一个复杂的信息处理过程,才使不安全行为有了发生的可能性。
人的行为机理见图2.图2 人的行为机理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机理包括:人感知环境信息方面的失误,信息刺激人脑;人脑处理信息并做出决策的失误;为输出时的失误等方面。
由此得出人员在企业安全生产过程中的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机理(见图3):图3 安全生产中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机理三、影响员工不安全行为的主要因素在实证调研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性总结和归纳,明确了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分析的对象即4个主因素(员工个体因素、组织因素、环境因素及领导因素)和14个子要素,具体见表1。
表1 员工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四、员工不安全行为对策研究针对企业员工的个体特征、心理健康及安全素质等个体内部因素以及企业中与个体不安全行为产生具体相关性的组织因素、环境因素及领导因素等个体外部因素,探索并提出一套有针对性及实用性的对策。
安全生产中员工不良心理现象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安全生产中员工不良心理现象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安全生产已成为企业经营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安全生产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然而,安全生产工作中员工的不良心理现象常常会影响企业的安全生产形势,导致安全隐患和事故的发生。
本文将分析员工不良心理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员工不良心理现象的产生原因1.经济方面的压力员工的经济压力常常是导致不良心理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
许多员工努力工作,但工资很低,难以满足基本生活需求。
这种经济压力可能导致员工抱怨、心情不好,并且可能会影响员工对工作的态度和效率。
经济压力也可能导致员工不愿意遵守安全规定和流程,从而存在安全隐患。
2.工作环境的不安全工作环境的不安全往往会使员工感到不安,对他们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
例如,工作场所存在安全隐患,工作器材过期损坏,或者管理混乱,缺乏易于访问的安全信息资料等,都会是员工产生不安全感的原因。
3.领导与同事互动关系不良员工的心理健康和工作效率常常受到团队互动关系的影响。
不良的人际关系可能导致员工对工作失去热情,也可能导致员工对安全事故的关注不足。
员工可能感到虚伪或受到排挤,从而影响工作的积极性和心态健康。
4.缺乏安全意识教育员工缺乏对安全事故的认识和理解,也容易导致不良的心理现象。
他们可能无法预测和识别安全隐患,也可能不了解如何有效地减少事故发生。
没有必要的安全教育,员工可能会觉得安全不重要,从而放松警惕,进一步提高了安全事故出现的风险。
员工不良心理现象的预防措施1.加强员工对职业安全的重视企业应该通过向员工提供更好的经济福利和安全工作环境来减轻他们的经济压力。
建立安全培训,向员工介绍安全意识、安全技能和危险情况,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
2.加强领导能力和人际协调能力培训领导应该加强同伴之间的沟通和协调。
领导者需要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利于压力释放的工作环境,从而能够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并减少员工不良的心理现象的产生。
安全生产中员工不良心理现象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安全生产中员工不良心理现象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在安全生产中,员工的不良心理现象可能会对工作环境和工作效率产生负面影响。
这些不良心理现象的产生原因各不相同,但可以通过一系列的预防措施来减少其发生。
一、员工不良心理现象的常见原因:1.工作压力:员工在高压力的工作环境下往往容易产生不良心理现象。
工作压力可能来自于工作量过大、工作时间过长、任务难度高等。
2.技能不足:员工如果没有得到足够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机会,很容易感到自卑和无能,进而产生不良心理现象。
3.薪酬不公平:如果员工觉得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公平的回报,他们会感到失望和愤怒,从而产生不满和不良情绪。
4.工作环境问题:恶劣的工作环境,如噪音、恶臭、高温等不良条件,会导致员工心理压力增加,从而产生不良心理现象。
5.组织文化和管理问题:如果组织缺乏良好的管理制度和文化氛围,员工很容易感到不被重视、疏于沟通和不安全感,进而产生不良情绪。
二、预防措施:1.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组织应该提供舒适、安全的工作环境,确保员工的身心健康。
如果存在不良工作环境问题,及时解决,提高员工满意度。
2.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组织应该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机会,帮助他们提高工作能力,增强自信心和责任感。
3.建立公平的薪酬制度:组织应该建立公平的薪酬制度,确保员工的付出得到公正的回报。
此外,还可以提供其他形式的激励和奖励,鼓励员工积极工作。
4.健全管理制度:组织应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确保决策公正、合理,沟通畅通,员工能够参与决策和表达自己的意见。
此外,定期组织员工交流和培训活动,增强团队凝聚力。
5.倡导安全文化:组织应该倡导安全文化,强调安全的重要性,提供必要的安全培训和设备,确保员工在工作中的安全。
同时,组织应进行安全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
6.关注员工情绪:组织应积极关注员工的情绪和心理状态,与员工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及时解决员工的困扰和问题,避免不良心理现象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安全生产中员工不良心理现象、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正式)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文件编号:KG-AO-6022-13 安全生产中员工不良心理现象、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正式)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在发电企业的安全生产过程中,还存在着员工不良心理现象,其行为轨迹直接或间接演变为事故,是一个极需引起重视的问题。
为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本文试就员工不良心理现象、产生原因、如何采取预防措施,笔者进一步探讨。
一、影响安全生产不良心理的常见现象企业职工的心理现象,随着时代变迁而逐渐变化,它对安全生产产生很大的影响。
当前,影响企业安全生产最常见的不良心理现象,列举其中十种:1、疲劳心理。
疲劳是人体组织器官乃至整个机体工作能力暂时降低的现象。
员工疲劳心理主要有:精神恍惚,工作失误。
人的疲劳使神经活动机能减退,兴奋与抑制过程失调。
员工带着疲劳心理,从事发电生产工作,存在安全隐患,容易发生事故。
2、厌烦心理。
厌烦是人的情绪受到影响,大脑对工作失去兴趣,兴奋程度降低的现象。
员工厌烦心理主要有:消极对待,抵触情绪。
工作随便,不细致,缺乏主动性,没有挑战性。
情绪取代理智,埋怨人解决不了的问题,没有人为我解决的问题。
3、浮躁心理。
浮躁是人的情绪轻浮急躁,内心焦躁不安的现象。
员工浮躁心理主要有:行为随便,过者为灾。
不安心本职工作,片面追求荣誉、地位和待遇,缺乏踏实工作的耐性。
内心显得异常脆弱,心绪不宁而浮躁,表现为过急期望改变命运的欲望。
4、麻痹心理。
麻痹是人的神经系统引起的知觉能力降低的现象。
员工麻痹心理主要有:丧失警觉,事故频发。
麻痹心理者,对“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意识,持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不当回事,得过且过,凭自己过去习惯经验去工作。
5、糊涂心理。
糊涂是对事物的认识模糊或混乱的现象。
员工糊涂心理主要有:盲目操作,造成事故。
工作关系糊涂不清,对工作任务不清楚,生产过程不熟悉,我行我素,难于应付各种复杂多变的情况。
6、侥幸心理。
侥幸是偶然的原因,得到成功或免去灾害的现象。
员工侥幸心理主要有:习惯违章,自演悲剧。
在工作中投机取巧,一次违章不出事,再次故技重施,抱有“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的心态,认为违章不一定出事,出事不一定伤人,伤人不一定伤已。
7、紧张心理。
紧张是人的脑神经活动的兴奋与抑制丧失平衡,难以控制的心理现象。
员工紧张心理主要有:处事慌乱,操作失误。
在处理紧急事故时,心理慌慌张张,手忙脚乱,指挥不当或处理失误,造成事故扩大的严重后果。
8、依赖心理。
依赖是做事依靠别人,不能独立自主的现象。
员工依赖心理主要有:放弃主宰,遭遇不幸。
在工作中完全依靠别人的支配做事,不能形成独立人格,自我防范能力差。
工作没有主见,容易听信他人。
9、逞能心理。
逞能是显示自己能力强、能干的现象。
员工逞能心理主要有:工作错位,顾彼失此。
自居有工作经验,技术高人一等,自以为是,不懂装懂,盲目蛮干,一知半解充内行,忽视自身职责和安全责任,去做自己不该做的事情。
10、逆反心理。
逆反是一种无视行为规范或管理制度,我行我素的心理现象。
员工逆反心理主要有:明知故犯,后悔莫及。
视标准化工作程序流于形式,应付检查,为图方便,嫌麻烦,简化工作程序。
你让我这样,我偏要那样,越不许干,我越要干,违章作业造成事故。
二、影响安全生产不良心理现象的产生原因产生影响安全生产的不良心理现象,分析其原因,既有工作中的客观因素,又有员工认识上的偏差,还有员工心理素质不适应的原因,主要是员工心理因素所致。
1、产生疲劳心理的原因:一是生活无规律,身体疲劳。
业余时间不注意休息,体力或脑力消耗过多等,造成注意力不集中,感知不清晰,记忆和思维障碍。
二是不顺心的事情,身心疲惫。
与同事间人际关系紧张、事业受挫折或情感危机等,造成情绪低落,意志衰退,动作紊乱失调。
2、产生厌烦心理的原因:一是员工对工作缺乏新鲜感,消极懒惰。
工作地点偏远,人际交往少,内心寂寞。
在工作中缺乏热情,敷衍了事,长期重复单调的工作。
二是员工职业生涯的发展空间受限,没机会晋升,个人价值得不到实现。
3、产生浮躁心理的原因:一是攀比地位。
员工个人价值取向产生偏差,追求私欲,与人攀比。
身边同事升任领导了,自己还在生产一线工作,不满工作现状。
二是攀比待遇。
生产一线工作辛苦,管理人员工作舒服,心里不平衡。
4、产生麻痹心理的原因:一是思想放松警惕。
自认为从事电力工作多年,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从未造成安全事故,自认为技术水平过硬,不重视学习,思想麻痹。
二是安全意识淡薄。
对必要的安全知识、工作规程、规章制度的培训教育等,视为老生常谈,抛于脑后。
5、产生糊涂心理的原因:一是工作不思进取。
平时不努力学习,不钻研专业知识,不熟悉设备性能,持混日子的态度。
思维混乱,不知道什么是违章。
二是疲劳心理的升级。
现场工作时,心不在焉,精力不集中,忽视安全规程,工作盲目性和随意性。
6、产生侥幸心理的原因:一是习惯违章成自然。
试图应用旧的习惯做法,侥幸处理新问题,侥而不幸。
二是急于求成违章。
为了求简、求快,省事,常把安全看作是多余的,明明要注意的安全事项,不去注意,明令禁止的违章行为,照样去做,出了事故才后悔莫及。
7、产生紧张心理的原因:一是员工技术素质低。
工作生疏,缺乏专业技能,对工作任务能否完成,心里没数,心理压力大,引起心理紧张。
二是“违章受罚”阴影的干扰。
习惯性违章被严重处罚的阴影,难以消除,心理特别紧张,心跳加快恐惧,工作能力降低。
8、产生依赖心理的原因:一是教育不当。
不愿意独立思考,习惯于接受现成的观念。
思想上存在“安全生产靠领导,安全措施靠班长,操作过程靠监护,何必自己去操心”的思想。
在工作中过分依赖他人,把自己放在配角的位置上。
二是自卑衍生。
知识贫乏,自卑心理严重,认为自己不如他人,缺乏独立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9、产生逞能心理的原因:一是个人英雄主义,表现欲强。
在他人面前显示自己的工作能力水平,表现很自信、有把握,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二是安全意识淡薄。
不遵守《安规》和规章制度,“走捷径、找窍门”,有意漏项或跳项,简化工作程序。
10、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一是不适应规范化安全管理。
思想上对标准化工作程序,消极对待;行为上不遵章守纪,图快图简;工作中不按工作要求,凭过去的经验进行工作。
二是心理负荷重。
各种文件规章多、培训考试多、各级检查多、工作考核多等,过多的预防措施,负荷过重,产生抵触情绪。
三、影响安全生产不良心理现象的预防措施人的心理现象是客观现实的反应。
企业员工随着工作特点、社会环境、价值观念的变化,产生各种不良心理现象,已构成事故的主要因素。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员工的心理素质,应采取有效地预防措施。
1、预防疲劳心理,实施心理疏导。
一是要与员工心理接触。
关心爱护员工生命,了解疲劳心理的症结,抓住问题的实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二是要深入生产班组,与员工和谐相处,了解身心疲惫的原因,做到相互理解和信任,逐步调适员工心理状态,让员工舒展心情,缓解心理疲劳现象。
三是要注意员工身体健康。
在工闲期间,组织员工参加轻松愉快的文体活动,外出疗休养,改善工作的精神状态。
2、预防厌烦心理,实施人本管理。
一是实施人文关怀。
要与员工交流思想,了解他们所需所想的心理,与员工之间缩小心理距离。
尊重员工的个人兴趣和志向,结合实际,合理调整岗位或交换工作环境,增强新鲜感。
二是制定生产员工倾斜政策。
要生活上多关心、待遇上多优惠,合理调整工资待遇和劳保福利,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
三是创建员工事业发展的平台。
要鼓励生产员工参加技术职称的考试、技能等级的鉴定、技术能手的评选和“专家”的评聘,并将取得的资格,直接与职称晋升或职务待遇挂钩,激励他们对期望的目标充满信心。
3、预防浮躁心理,矫正价值取向。
一是思想价值观导向。
要调适心理状态,运用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做好员工的心理疏导工作,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为个人前途与本职工作的绩效相联系,晋升机会总是为企业安全生产,踏实工作作出贡献的员工。
二是行为价值观导向。
结合安全生产管理要求,制定规章制度,规范员工安全工作行为,矫正员工的价值观取向。
三是建立岗位竞争机制。
要实行公开竞争上岗,能者上,庸者下,使员工磨掉浮躁,涵养踏实,自觉控制浮躁心理。
4、预防麻痹心理,强化安全教育。
一是加强安全责任教育。
运用“例证法”说明电力安全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和家庭带来多大的损失,培养员工安全生产的责任感。
二是加强安全常识教育。
要以“安全生产文化”教育,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让文化力潜移默化影响员工良好行为的习惯,增强“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
三是加强安全警示教育。
运用“安全警示教育片”和“安全通报”宣传资料等,培养员工自觉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工作规程等,提高员工安全生产的警惕性。
5、预防糊涂心理明确工作关系。
一是对班组成员明确工作现场相关知识。
工作负责人针对现场工作要求,采取现场问答与解答相结合的方式,明确必须掌握的技术知识、安全知识和工作规程等。
二是明确交待工作现场的信息。
工作负责人对工作班成员明确交待系统运行方式、设备运行状态和检修工作任务,明确交待现场安全措施和技术措施,并确认知晓。
三是明确安全责任。
工作负责人重申工作班成员的岗位职责、工作要求和注意事项,明确安全生产与工作要求相关的知识、信息和责任,确保安全生产工作。
6、预防侥幸心理,安全现身说法。
一是再现血的教训。
引用人为造成的伤亡事故案例分析,通过录像资料,再现事故的情景,让员工认识到,有章不循带来的后果。
本人痛苦:死亡、肢残,痛不欲生等。
家庭痛苦:一人遭难,全家遭殃。
警示员工要以科学的态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
二是请原事故当事人家属或本人现身说法事故悲剧。
讲述事故发生的原因、违章操作的经过和思念亲人的痛苦,触动员工的心灵,警示侥幸心理者遵章守纪,使他们认识到,安全不是靠侥幸和运气,只有遵章守纪,才能确保安全。
7、预防紧张心理,强化教育管理。
一是实施岗位培训目标管理。
要根据员工的岗位要求,制定各层次的岗位培训目标,强化教育培训考试,激励员工岗位成才,熟练掌握操作技能,遇事才能沉着,应付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