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基础心理学与安全生产

合集下载

安徽理工大学安全心理学复习资料

安徽理工大学安全心理学复习资料
案例: 2000 年 7 月,某矿工人朱广河开始检修煤机下滚筒,工人刁光才在煤机附近维修架子,
案例二: 2006 年 3 月 2l 日,铁法煤矿某制氧车间班长李伟在充装时发现一出租气瓶瓶头 上没有车间标志环,于是把该瓶推到打压间,向负责车间气瓶检查的刘军说明情况。刘军马 上对该气瓶进行检查,没有发现质检科打压印记,经过仔细辨认,பைடு நூலகம்定这是一个氨气瓶。氨 气瓶在外形上与氧气瓶无差别,但氨气—工作压力只有 3 MPa;而氧气的工作压力是 14.7 MPa,是氨气充装压力的 4.9 倍,如果充装工人不认真负责,稍—疏忽,把氨气瓶当做氧气 瓶来充装,无疑会发生气瓶爆炸,后果不堪设想。由于充装工人的高度警觉和责仟心,才避 免了一次气瓶爆炸事故的发生。
错觉:人的知觉不能正确地表达外界事物的特性,而出现种种歪曲。
错觉产生的原因 1 事物本身的显现条件方面 2 环境方面 3 生理方面 4 心理方面
怪坡现象 一条西高东低走势的斜坡。各种车辆到此下坡不开(加油)不走,而上坡不用开(加油) 却自然向坡上滑行。
怪坡现象原因 怪坡路面上的很多石柱都不是垂直的,而是倾斜了一定的度数。而在生活习惯中,我们 总是习惯把柱子视为垂直的。一条水平的路如果柱子一律向右倾斜,我们便会感觉到这 是一条左高右低的下坡路;而柱子如果向左倾斜,我们便会感觉这是一条右高左低的上 坡路。
预防不注意产生差错的措施如下: ①建立冗余系统,为确保操作安全,在重要岗位上,多设 1~2 个人平行监视仪表的工作; ②为防止下意识状态下失误,在重要操作之前,对操作内容确认后再动作; ③改进仪器、仪表的设计,使其对人产生非单调刺激或多样的信号,避免误解。
能力:心理学上把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具备的那些心理特征 气质:俗称脾气,是心理活动的动力体系。气质无好坏判断。 也就是说气质无所谓好无所 谓坏 性格:对现实事物的固定态度和习惯化行为方式称之为性格。

心理与安全生产培训课件

心理与安全生产培训课件
某大型制造企业
该企业针对新员工开展了一系列心理与安全生产技能培训,包括压力管理、安全 意识培养、操作规程讲解等。通过培训,新员工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减少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某石油化工企业
该企业在员工入职前进行心理与安全生产技能培训,并在工作中定期开展复训。 通过培训,员工能够更加熟悉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措施,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
如何进行技能培训
制定培训计划
根据员工需求和实际情况,制定 合理的培训计划,包括培训内容
、时间、方式等。
开展培训课程
通过讲座、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等 方式开展培训课程,使员工更好地 掌握相关技能。
实践操作训练
在模拟场景或实际工作场所进行实 践操作训练,使员工更加熟悉操作 规程和应急措施。
技能培训的实践案例
自然灾害应急处理
通过介绍自然灾害的应急处理流程和方法,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和讲解,让员工了解如何应对自然灾害。
CHAPTER 06
总结与展望
本次培训的总结与收获
总结
本次心理与安全生产培训课件内容丰 富,涵盖了心理安全、生产安全、应 急处理等多个方面,为参与者提供了 全面的知识和技能。
收获
通过本次培训,参与者可以更好地了 解心理与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掌握相 关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的心理素 质和安全生产意识。
CHAPTER 02
心理与安全生产基础知识
心理与安全生产的定义与关系
心理与安全生产的定义
心理与安全生产是指在生产过程中,运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 ,通过提高人的心理素质,促进安全生产。它是一种以人为 本的管理理念,强调人的因素在安全生产中的重要性。
心理与安全生产的关系
心理与安全生产密不可分。人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生产过 程中的行为和决策,而安全生产的要求又会对人的心理状态 产生影响。因此,通过改善人的心理状态,可以提高生产效 率,减少事故发生率,实现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应讲点心理学(三篇)

安全生产应讲点心理学(三篇)

安全生产应讲点心理学安全生产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涉及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因此,对于安全生产问题我们不仅需要关注技术和管理层面的解决方法,还应当关注心理学的应用。

心理学在安全生产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它能够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特点,从而制定出更有效的安全策略和管理措施。

下面,我将就安全生产中心理学的应用进行详细阐述,以期提高大家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

首先,心理学在安全生产中的应用最重要的一点是了解人的心理状态。

人的心理状态是影响其行为的重要因素,在安全生产中,心理状态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员工的注意力、判断力和决策能力等方面。

了解员工的心理状态,可以制定出与其心理状态相适应的工作安排和管理措施。

例如,在繁忙的工作期间,员工的压力可能会很大,他们的心理状态可能会紧张和焦虑。

这时候,管理者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缓解员工的压力,如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组织员工集体活动等,以提高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减少因心理问题导致的安全事故。

其次,心理学在安全生产中的应用还包括对员工行为的预测和干预。

通过对员工行为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员工在安全生产中的行为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从而可以制定出相应的干预措施和培训方案,以减少因员工行为不当导致的事故发生。

例如,在一些高危职业中,由于工作环境所限,员工容易出现疲劳、厌倦和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这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意识。

针对这一问题,管理者可以通过定期对员工进行心理状态的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通过开展相关的培训和指导工作,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安全意识,减少因疲劳导致的事故风险。

再次,心理学在安全生产中的应用还包括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风险意识。

安全意识和风险意识是人们对工作和生活中潜在危险的感知能力,它直接关系到人们在面对危险时的反应和应对能力。

通过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我们可以制定出一系列的方法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风险意识。

例如,可以通过组织培训、宣传和教育活动,向员工普及安全生产的相关知识,提高他们对潜在危险的认知和判断能力,并培养他们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安全生产应讲点心理学范本

安全生产应讲点心理学范本

安全生产应讲点心理学范本
标题:安全生产中的心理学原理与应用
摘要:
安全生产是企业运营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而心理学在安全生产中的应用也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在安全生产中的原理与应用,包括心理健康、风险认知、员工动机、领导风格等方面,并提出一些心理学范本,以指导企业实际操作,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第一部分:引言
第一节: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第二节:心理学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与意义
第二部分:心理健康与安全生产
第一节:心理健康的概念与要素
第二节:心理健康与事故预防的关系
第三节:促进员工心理健康的措施
第三部分:风险认知与安全生产
第一节:风险认知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风险认知与警觉性的关系
第三节:培养员工正确的风险认知
第四部分:员工动机与安全生产
第一节:动机理论的概述
第二节:动机与职业安全的关系
第三节:激励机制与员工动机相结合
第五部分:领导风格与安全生产
第一节:领导风格的种类与特点
第二节:领导风格与员工安全行为的关系
第三节:建立适合安全生产的领导风格
第六部分:心理学范本在安全生产中的应用案例
第一节:公司X: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第二节:公司Y:利用风险认知模型预测事故概率
第三节:公司Z:采用激励机制提高员工安全行为
第七部分:结论
第一节:心理学在安全生产中的重要性与意义
第二节:心理学范本在企业安全生产中的应用建议
关键词:安全生产、心理学、心理健康、风险认知、员工动机、领导风格。

安全生产与心理学

安全生产与心理学

安全生产与心理学
安全生产与心理学是紧密相关的两个领域。

安全生产是指通过防范和控制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障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而心理学则是研究人类心理及其行为的学科,包括认知、情感、社会行为等方面。

在安全生产方面,心理学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心理学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员工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特征,从而预测和预防潜在的安全事故。

例如,对于容易产生焦虑和压力的员工,企业可以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其心理负担,从而提高其工作效率和安全意识。

其次,心理学还可以帮助企业开展安全培训和教育。

通过心理学的知识,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员工的学习方式和心理特点,制定更加有效的培训计划。

此外,心理学还可以帮助企业提高员工对于安全事故的认知和理解,从而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

最后,心理学还可以帮助企业处理安全事故的后续工作。

当员工遭遇安全事故后,常常会出现心理创伤和情绪波动。

此时,企业需要做好心理援助和治疗工作,帮助员工尽快恢复正常的心理状态,避免出现长期心理问题。

总之,安全生产与心理学是密不可分的两个领域。

企业需要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充分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技能,从而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 1 -。

安全生产应讲点心理学

安全生产应讲点心理学

安全生产应讲点心理学在现代社会中,安全生产是任何企业和组织都非常重视的一项工作。

无论是工厂、建筑工地还是交通运输等行业,都需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员工和公众的安全。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仅仅依靠物质设备和管理制度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关注到人的心理状态对于安全生产的影响。

因此,本文将探讨安全生产中心理学的应用。

一、心理学在安全生产中的重要性1.1员工心理状况直接关系到安全生产员工的心理状况直接关系到其对工作任务和安全规定的接受程度以及对风险意识和应急能力的拥有程度。

如果员工在心理上处于压力、疲劳或不安全感的状态下,他们容易出现疏忽大意、决策不当等问题,从而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风险。

因此,通过心理学的研究和应用,可以帮助员工正确地对待工作和安全生产,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应对能力。

1.2心理学在预防和管理安全风险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心理学研究可以帮助企事业单位找出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通过对员工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的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和排除潜在的安全隐患,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同时,心理学还可以帮助企业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培训计划,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二、心理学在安全生产中的应用方式2.1建立安全文化心理学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建立良好的安全文化,提高员工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

通过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意识培训等活动,增加员工对安全生产的认知和理解,培养积极的安全行为习惯,形成共同关注安全的氛围。

只有当企业内部形成了浓厚的安全文化,员工才能主动遵守安全规定,自觉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2.2关注员工心理健康心理学在安全生产中的应用还包括对员工心理健康的关注。

企业可以通过心理咨询、职业压力管理等手段,帮助员工缓解压力、消除情绪障碍,提高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

只有员工心理健康,才能更好地应对安全生产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减少错误决策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2.3建立健全的安全教育培训体系安全教育培训是确保员工具备必要安全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手段。

心理与安全生产培训课件ppt

心理与安全生产培训课件ppt

应对工作压力的策略
时间管理
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时间,避免 过度疲劳和压力积累。
沟通与协作
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提高团队 协作能力,减轻工作压力。
工作负荷控制
根据能力和资源合理分配工作任 务,避免超负荷工作。
保持积极心态的途径
正面思考
培养乐观、积极的心态,关注问题的解决和成长 机会。
自我激励
通过自我肯定、目标设定等方式激发内在动力, 增强自信心。
培养应对压力的能力
教授员工应对压力的方法和技巧,如时间管理、沟通技巧等。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鼓励员工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和支持 。
05
CHAPTER
安全生产中的心理教育与培 训
心理教育的内容与目标
培养员工安全意识
通过心理教育,使员工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提高安全意识 ,预防事故发生。
员工需要具备强烈的安全生产意 识,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自觉遵守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
工作态度
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有 助于减少工作中的疏漏和错误,提 高工作效率和安全生产水平。
团队协作
良好的团队协作有助于员工之间的 相互支持和配合,共同应对工作中 的挑战和问题,提高整体的安全生 产水平。
03
心理与安全生产的共同发展。
THANKS
谢谢
降低生产事故和员工 心理健康问题给企业 带来的风险和损失。
帮助员工掌握应对工 作压力、焦虑、抑郁 等心理问题的策略。
培训内容概述
01
相互关系。
分析常见心理问题对安全生产 的影响。
探讨如何通过心理干预提高员 工的安全意识和行为。
分享实际案例和经验,增强培 训效果。

安全生产与心理PPT课件

安全生产与心理PPT课件

05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安全生产与心理的关系
安全生产与心理因素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心理状态、情绪和认知过程对人的行为和决策产 生影响,进而影响生产过程中的安全。
心理因素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心理因素如压力、疲劳、情绪波动等都可能影响人的判断力和反应速度,从而增加事故发 生的可能性。
应对策略和措施
为了提高安全生产水平,需要采取一系列应对策略和措施,包括员工心理健康管理、培训 和教育、安全文化培育等。
04
安全生产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企业安全事故的心理因素分析
总结词
心理因素在安全事故中的作用
详细描述
在某企业发生的安全事故中,心理因素被认 为是一个重要原因。员工的心理状态、情绪 和认知偏差可能影响他们的判断和行为,从 而增加事故的风险。例如,过度疲劳、工作 压力过大、情绪波动等都可能导致员工在工 作中出现失误或疏忽。
THANKS
感谢观看
安全文化培育
总结词
营造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文化氛围。
详细描述
通过建立安全文化培育机制,倡导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价值观,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使员工 自觉遵守安全生产规定,积极参与安全管理工作。
心理疏导与干预
总结词
关注员工心理健康,缓解工作压力和不 良情绪。
VS
详细描述
针对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问 题,提供心理疏导与干预服务,帮助员工 缓解工作压力、调整心态,增强心理承受 能力,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状态。同时, 有助于预防因心理问题引发的安全事故。
展望
未来研究方向
随着研究的深入,未来将进一步 探讨心理因素如何影响安全生产, 以及如何更有效地解决心理问题 以提高生产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人的神经系统的机能特征与安全生产
2.时间知觉和空间知觉 1.时间知觉 时间知觉是人脑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时间 知觉往往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有下列因素: (1)人脑的状态; (2)活动的内容;(3)情绪状态。 时间知觉的这种不稳定性有时也会成为一起事故多种致因中 的一个因素。 2.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是对物体的形状、大小、远近和方位等空间特性的 知觉。空间知觉一般是通过多种感觉,如视觉、听觉、触觉、动 觉及平衡觉等的分析器共同活动来获得的。
第三节 人的神经系统的机能特征与安全生产
3.感觉的种类 我们要认识周围世界,同外界保持接触和联系,首先要通 过感觉。人们通过各种不同感觉器官来获得包括自身机体状态在 内的各种信息。接受机体外部刺激,反应外部属性的感觉有视觉 、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皮肤觉);接受机体内部刺激,反映 躯体位置和运动平衡及内脏不同状态的感觉有运动感觉(对身体 各部分运动和位置的感觉,其感受器在肌肉、肌腱和关节中)、 平衡感觉(反映我们身体在空间的位置,其感受器分布在内耳前 庭器官中)、内脏感觉(反映内脏的活动信息,如饥饿、温、痛觉 等)等。这里,我们主要介绍前一类感觉。其包括:1.视觉; 2.听觉;3.嗅觉和味觉;4.触觉和动觉。
一、感觉 1.感觉的概念
感觉是指客观事物作用于感觉器官,在脑中对这个事物的个别属 性的直接反映。感觉是最初级的心理现象,我们认识世界首先要从感 觉开始。人借助于感觉,感知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如颜色、气味、 形状和温度等。感觉也使人知道自己身体所发生的变化,如躯体的运 动和位置以及内部器官的状态——疼痛、饥饿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二章 基础心理学与安全生产
第一节 心理及心理学概述
一、人的心理及心理学 二、心理的来源和实质 1.脑与心理 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第一节 心理及心理学概述
一、什么是人的心理及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简 称心理,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注意、思维、情绪和情感、需要 和动机以及能力、气质和性格等。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可分 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三类。心理过程是心理现象的动态表现 形式,包括知、情、意三个方面,具体指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 想象、言语等认知活动以及情绪活动和意志活动。心理状态指在一段时间 里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如认知过程中的聚精会神状态和注意涣散状态, 情绪过程中的心境状态和激情状态,意志过程中的信心状态和犹豫状态等 。心理特征指心理活动进行时经常表现出的稳定特点。这些差异体现个体 在能力、气质和性格上的不同。在人的心理生活中,心理过程、心理状态 和心理特征三者联系紧密。 除了以上所说的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注意、思维、情绪和情感 、需要和动机以及能力、气质和性格等心理现象外,生理心理、社会或群 体心理等也是基础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所有这些包括了人的心理的基 本方面,是心理学研究的最基本、最一般的心理现象。
第二节 人的神经系统的机能特征与安全生产
五、人的信息输出与 反应时间
触 觉 听 觉 视 觉
117——182 120——182 150——225
1.反应时间的概念
2.不同感觉通道的反 应时间
冷 觉
温 觉 嗅 觉
150——230
180——240 210——390
痛 觉
味 觉
400——1000
308——l082
第二节 人的神经系统的机能特征与安全生产
3.反应时间的个别差异与事故 反应时间随人的不同而不同,有的人反应快些,有的人 则反应慢些,并且同年龄性别都有关系。在运动员、飞行员 等的选拔和训练中,经常用反应时间作指标。在对车辆驾驶 人员的司机资格和驾驶适宜性测验中,反应时间也是一项重 要的指标,许多国家都用测量反应时间的仪器对司机加以能 力测定。 对于与安全质量有关的监视和控制人员以及操作人员来 说,反应时间快慢也很重要,反应时间快有可能防止事故的 发生和少出废品。 下面是日本对一些驾驶员在九个月中的事故数与反应时 间的关系调查情况(表2—2)。 从表2-2中可以看出,9个月中发生事故13~17件的司机 反应时间达0.89秒,而发生0~l件事故的司机反应时间,平 均为0.57秒,两者相差0.32秒。我们可不能低估这0.32秒, 如果汽车3.反应时间的个别差异与事故反应时间随人的不同 而不同,对于与安全质量有关的监视和控制人员以及操作人 员来说,反应时间快慢也很重要,反应时间快有可能防止事 故的发生和少出废品。
第三节 人的神经系统的机能特征与安全生产
二、知觉 1.知觉的概念 知觉则是在客观事物的直接作用下,人脑对事物整体的反映。 在实际生活中,事物的个别属性并不是单独被反映的,总是作为事物的一个方 面和事物的整体一起被反映的。如我们看到的红色(物体的个别属性)总是某种物 体的颜色,如红旗、红花等。 知觉是运用多种感觉器官、综合多种感觉而产生的。如一个桔子,我们既看到 它的橙红的颜色、球状的形体,又闻到它的香味,用手一摸它则有桔子的特有的 软硬度,再剥开皮一吃确实是桔子,或者说这才对桔子有了整体的知觉。如果我 们单独用视觉只看到和桔子一样的颜色和形状,而不再运用别的感觉去了解它, 就有可能造成知觉错误(如我们把桔子模型错当成桔子)。 知觉具有整体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和知觉的恒常性等基本特征。
树突 胞体 细胞核
神 经 纤 维
轴 突
髓鞘
神经末梢 图 2-1 神经元及其结构
第二节 人的神经系统的机能特征与安全生产
2.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1)中枢神经系统由神经组织构成的粗的传导通路。 它是脑神经传入与传出的中转站,并有许多先天的无条件 反射中枢位于其中,它调节着人体和四肢的肌肉运动以及 内脏器官的活动。脑位于脑颅中,由脑干、间脑、小脑及 大脑两半球组成,在枕骨大孔处向下与脊髓相延续,颅骨 保护着大脑而不使它受到损伤。在整个神经系统中,脑是 最主要的部分,复杂的心理活动都与脑密切相关。
第三节 人的神经系统的机能特征与安全生产
2.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感受性是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它是以感觉阈限的大小来 度量的。我们的感觉并非对所有的刺激都能感受到。
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感受性的 大小与感觉阈限成反比,这个最小刺激量(感觉阈限)越小,说 明感受性越高。
然而,在生产作业过程中,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劳动者感受 性和感觉阈限,其中,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①生理因素; ②情绪因素; ③工作环境;④劳动者的特 点;⑤疲劳。
第二章 基础心理学与安全生产
本章学习目标 1.掌握人的心理现象的本质与心理学的一般概念; 2.熟悉人的神经系统的结构与机能特征,掌握人的信息加工、反应 时间、条件反射和行为强化概念及其与安全生产的重要关系; 3.掌握感觉和知觉、记忆和思维、情绪和意志、注意和个性心理特 征等人的一般心理现象的特征、规律及其与安全生产的关系; 4.能对事故与人的一般心理现象的关系有比较深入的认识; 5.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训掌握人的信息—行为反应特征。
(2)周围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是将脑、脊髓与身体 其它部分连结起来的神经系统。它分为躯体神经系统和植 物神经系统。
1)躯体神经系统 遍布头面、躯体及四肢肌肉和关节 内。上述各部位的肌肉属骨骼肌。骨路肌的运动都是由躯 体神经系统所支配。躯体神经系统接受来自皮肤、肌肉、 关节等处的信息(神经冲动),将它们传到中枢神经系统, 从而使人们感到痛、压力和温度等的变化。也将中枢神经 系统的冲动送到身体的肌肉组织,在那里引起运动活动。 2)植物神经系统 是指控制腺体、内脏和血管等的神 经系统,人体内多数器官受交感、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 而且两类神经往往在同一器官起拮抗作用,即交感神经使 某器宫活动减弱时副交感神经使它加强;反之交感神经使 某器官活动加强时,副交感神经使它减弱。因此对某一器 官来说它们是相辅相成、协调统一的。
第一节 心理及心理学概述
在社会发展和人类需求的强力推动下,心理科学在近半 个多世纪以来发展很快,当代心理学已成为一个庞大的学科 体系,拥有上百个分支学科。现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已深 入应用到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为人们的工作、生活、安全 和健康服务。 在心理学的体系中,可分为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两大类 其中与安全心理学的研究关系比较密切的有普通心理学、实 验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心理统计学、医学心 理学、工程心理学、劳动心理学、管理心理学、职业心理学 等,安全心理学属于心理学体系中的应用学科。
第一节 心理及心理学概述
二、心理的来源和实质 1.脑与心理
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第二节
人的神经系统的机能特征与安全生产
一、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二、生产作业中的主要生理心理活动
三、人在作业活动中的信息加工处理过程
四、条件反射和行为的强化与安全生产 五、人的信息输出与反应时间
第二节 人的神经系统的机能特征与安全生产
一、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神经元 神经细胞(树突)在受到刺激后,产生一种以生物电活 动为基础的兴奋过程,并以不同于普通电流的特殊的神经 生物电流的方式进行传导,速度约每秒120米。神经冲动 由一个神经元向另一个邻近的神经元传递,是以某种特殊 的接触形式进行的,通常是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与另一个神 经元的树突进行接触式传递。在它们接触的部位称为突触 。突触是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细胞之间传递信息 的结构。它通过电化学变化的方式完成神经元之间的信息 传递。 神经元按其不同的功能可分为三种:感觉神经元、中 间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 感觉神经元:直接与感受器相联系,并把信息从感受 器传递到中枢的神经元,称为感觉神经元, 也叫传入神 经元。 中间神经元:也称连接神经元,它是介于传入神经元 和运动神经元之间的神经元,称为中间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也叫传出神经元,它是直接和效应器官 相联系,并把神经冲动从中枢传到效应器官(肌肉或腺体) 的神经元。它们位于脊髓中,其轴突大多数很长,可达1 米多,且多有髓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