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二年级简单推理

合集下载

二年级奥数(教案)第12讲:简单推理

二年级奥数(教案)第12讲:简单推理

二、探索发现授课[40分][一]例题1:[13分]欧拉、阿派、卡尔三个人看比赛,三个人支持的队伍是红队、黄队和蓝队。

请问,他们三人分别支持什么队伍?[][][]师:我们在推理的过程中也是考验我们一些常识性的知识的时候,比如妈妈问你,作业做完了没有,你回答说,还有一题没有做,那你是做完了还是没做完?生:没有。

师:像这样的问题,就算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我们也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这个思考过程就叫做推理。

接下来我们看看下面的这个问题,你能不能通过推理找到想要的结果呢?谁来读一读?生:[读题][请三位同学扮演欧拉、阿派进行对话]师:这里最容易找到的信息是哪一句话?生:欧拉说的“我支持的队伍是大海的颜色。

”大海的颜色是蓝色,所以欧拉支持的是蓝队。

师:找得非常准确,开了一个好头,那么现在还有哪两个队不知道是谁支持的?生:红队和黄队!师:你们推出来了没有?生:推出来了,阿派支持的是黄队,卡尔支持的是红队。

师: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推出来的?生:阿派说他支持的不是红队,只有两个队,那么他支持的只能是黄队。

黄队有阿派支持,那么剩下的红队就一定是卡尔支持的。

师:你们的结果是不是一样的?生:是!师:前面是根据我们的常识推出来的,我们知道大海的颜色是蓝色,那欧拉支持的就是蓝队。

第二个我们用排除的方法,后面两个人,不是支持红队就是黄队,正好阿派说他支持的不是红队,那么就只有是黄队了。

你们除了这个思考方式,还有其他的方式吗?生:还可以先推出欧拉支持的是蓝队,阿派不支持红队,那么支持红队的就是卡尔,剩下的黄队就是阿派支持的。

师:非常棒!别看这么一个小小的推理题,里面也有多种思考方向,接下来咱们就小小地试一下。

做一做练习。

板书:欧拉:蓝队;阿派:黄队;卡尔:红队。

练习1:[6分]三个人考试成绩分别是96分、98分、100分。

[][][]分析:这里的分数只有3个,分别是96分,98分和100分,人也只有3个人,那么这里一定是一一对应的。

二年级数学《简单的推理思维》评课稿

二年级数学《简单的推理思维》评课稿

二年级数学《简单的推理思维》评课稿
本次课是一堂关于简单的推理思维的数学课,主要旨在培养学
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对本节课进行评课。

一、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推理解决问题;
2. 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3.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研究兴趣。

二、教学设计
1. 活动一:引入问题
通过给学生一个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思考欲望。

可以选择一个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如:小明有5个苹果,小红
有3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2. 活动二:分析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通过分析给出的条件及问题要求,进行求解。

学生可以尝试使用图形、公式等方式进行推理。

3. 活动三:展示解决思路
鼓励学生主动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并展示在黑板上。

可以请几个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思路,并进行交流讨论。

4. 活动四:巩固练
通过一些类似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

可以设计一些难度适中的题目,让学生运用推理思维解决。

三、教学反思与总结
本节课通过引入有趣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思考欲望。

通过分析问题、分享解题思路等活动,促进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同时,通过巩固练,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的推理思维方法。

总的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们积极参与,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推
理思维能力,设计更多有趣和具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能力。

二年级数学下册简单的推理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简单的推理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推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等活动,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2、能借助文字、连线等方式整理信息,强化符号意识,并按一定的方法进行推理.3、在简单推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有条理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4、感受推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教学重点:能借助文字、连线、表格等方式整理信息,并按一定的方法进行推理.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初步的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及数学表达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1“瞎”猜师:老师知道同学们喜欢玩游戏,接下来我们就玩个猜一猜的游戏.师:出示课件小明和小亮是一对双胞胎兄弟,他们长得一模一样.请你猜猜谁是哥哥,谁是弟弟学生乱猜有同学猜“小明是哥哥,小亮是弟弟”;有同学猜“小亮是哥哥,小明是弟弟”;也有同学说不能,因为他们长的一模一样;“肯定”这个词你们觉得妥不妥“可能”“应该”这个词用得真好生:小明是哥哥,小亮是弟弟师:这是你的想法.生:小亮是哥哥,小明是弟弟.师:你的想法又不同了.刚才说了两种情况,到底是哪一种呢你们能确定吗2“确定”猜.师:请听老师的提示:小明不是哥哥.现在能猜出来了吗生:小亮是哥哥,小明是弟弟.师:那你能不能用上因为……所以……说说你是怎么猜的吗生:因为小明不是哥哥,就是弟弟,所以小亮是哥哥.师:为什么小明不是哥哥,就一定是弟弟呢生:因为除了哥哥,就是弟弟.小明不是哥哥,就一定是弟弟.师:听明白了吗也就是两个里面排除了一个,只剩另一个了.师:恭喜你,猜对了师:哪位小朋友是从不同角度来想的吗生:因为小明不是哥哥,小亮就是哥哥,所以小明是弟弟.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能根据老师给你的一条线索,可以从两个角度一步步得出正确的结论.2、揭题.师:现在我们回想一下,刚才是怎么从两种不确定的情况变成一种确定的情况的生:通过小明不是哥哥这个信息猜出谁是哥哥,谁是弟弟.师:关键的信息我们要把它圈起来,像这样根据已经知道的信息,逐步推出结论的过程,在数学上称为推理.板书:推理师: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来进行一些简单的推理.二探索新知课件出示例1师:从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请带着这个问题轻声读题,知道后马上举手师:“有语文,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三本书,下面三人各拿一本”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生::他们每人只能拿一本书.师:比如小刚拿了语文书,那她就不能拿数学书和品德书师: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生:比如小刚拿了语文书,那小红和小丽就不能拿语文书了.师:你们理解的真好.师:到底他们三个人分别拿的是什么书呢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把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记录下来,再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开始.师:好,请同学们放下手中的纸和笔,坐端正,我们请这位同学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思考过程其他同学认真地看,仔细地听.预设1:书本和人物对应或是文字记录.生:小红说:她拿的是语文书,小丽说:她拿的不是数学书,那她拿的就是品德书,小刚拿的就是数学书.师:为什么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就是品德书呢师:思路很清晰给他点掌声这位同学直接用文字记录推理的结果.也是用这种方法的同学举手.你们推理的结果都跟她一样吗思考过程也一样吗另一种角度你们真不错,都是推理小能手.预设2:连线法.师:有不同方法的吗请这位同学来跟我们分享他的思考过程.生:小红说:我拿的是语文书,所以把小红和语文连起来,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所以我把小丽和品德连起来,剩下的小刚拿的就是数学书.师:这位同学把人名和书名写成两行,再根据每一个信息分别连线,用的是连线法,用这种方法的同学举手,厉害,真是推理高手师:还有吗预设3:表格法:老师这儿还有种方法,你想知道吗我们先画好一个表格,然后在里面写好有哪几个人小红、小丽、小刚,哪3本书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小红拿的是语文书,在语文书这里打钩,所以她拿的不可能是数学和品德,这里打叉,而小丽和小刚也不可能拿语文书,在这里打叉.看,通过一条数学信息我们能知道这么多.谁愿意上来当当小老师给大家讲解下第二条数学信息呢你真勇敢我们给他一点鼓励生:小丽拿的不是数学,我们可以在这里打叉,语文也打叉了,那么小丽拿的就是品德与生活.小刚拿的就不可能是品德书,所以小刚拿的是数学书.师:说得好不好我们再次给他掌声师:一道题我们用了三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可能现在我们还感觉不到表格法的优点,但在数据比较多、复杂的时候我们用表格法就能更好的理清我们的思路.如果这节课你能掌握表格法,你就非常了不起师:好了,现在我们再来回顾下这三种方法,虽然表达的方式不一样,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推理过程都是从谁开始的生:是从小红开始的.师:为什么从小红开始呢生:因为小红已经告诉我们她拿的是语文书.师:哇,老师要对你们竖起大拇指推理就是要能以最快的速度寻找关键信息.我们把这个关键信息圈起来.师:还有没有其他的重要信息生:有,小丽说他拿的不是数学书.师:为什么呢你觉得这条信息也很重要生:因为根据这条信息我们就能推出另外两个同学拿的各是什么书了.师:你的思维真敏捷老师吧这个信息也圈起来.小结:看来你们都知道推理秘诀了我们一起读一遍.在简单推理时,先找到关键条件,能确定的要先确定,能排除的要先排除,再全面地分析,仔细推敲,判断出正确答案.实际推理的时候方法很多,边阅读边思考是推理的好方法,连线法和表格法能让我们的推理过程简洁、直观,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三巩固提升师:下面我们就利用已经学过的推理知识和方法来闯关吧,你们有信心成功过关吗第1关:小雨、小东、小松三个人进行跳绳比赛.小松说:“我不是最后一名.”小东说:“我也不是最后一名,但是小松的成绩比我好.”他们各得了第几名师:现在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推理过程写在本子上.师:老师收集了几个同学们的方法文字、连线、列表,请这几个同学站起来,说说你是怎么判断的师:先确定哪个小雨生:因为小松不是最后一名,小东也不是最后一名,只剩小雨,所以小雨就是最后一名.小松和小东就是第一名或第二名,那么谁是第一名呢小松,因为她的成绩比小东的好,所以她是第一名.第二名就是小东.师:做对的同学请举起大拇指,恭喜你们闯过了第一关.第2关:四个学生A、B、C、D正在上自习,他们当中有一个人在练字,一个人在画画,一个人在写作业,另一个人在看书,提示:B没有写作业,也没有练字;C不在看书,也不在练字;D不在看书,也没在写作业;A在专心画画.他们各自在做什么师:请你把思考过程写在练习卷上.开始.师:谁来跟大家分享你的思考过程师:这一关你闯过了吗再举起大拇指,表扬自己,现在我们要进入到最后一关了.闯关三:甲、乙、丙三位老师分别教语文、数学和英语.已知:1、每个老师只教一门课.2、甲上课全用普通话.3、英语老师是一个学生的哥哥.4、丙是一位女教师,她比语文老师年轻.请问三位老师各教什么课师:这一关可有点难度哦,请同学们细心地在练习卷上推理出他们各教什么课.生反馈:甲:数学老师.乙:英语老师.欢欢:语文老师.师讲解表格法.第三关你过了吗请给自己再加一颗星.得到三颗星星的同学请举手,我们表扬他们,没有三颗星星星的同学,继续加油四全课总结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稍复杂的推理,老师相信,只要你们从关键信息出发,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一定会利用推理解决更多的问题.。

二年级数学《简单的推理》评课稿

二年级数学《简单的推理》评课稿

二年级数学《简单的推理》评课稿二年级数学《简单的推理》评课稿《简单推理》是二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程老师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日常生活中最简单最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呈现出来,并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

整节课主要以学生为主,小组活动内容多样,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感受推理的过程,从初步感知到自主设计操作,层层深入,学生和教师较好的融为一体,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下面我就本节课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活用素材,激发推理兴趣程老师在这节课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有层次形式多样的活动,通过这些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玩中学,在玩中思。

根据二年级的孩子的年龄特征,在教学中程老师活用素材,创造性的使用素材,设计猜老师的年龄、猜智慧星、猜水果、猜帽子的颜色等有趣贴进学生生活的学习情境,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推理兴趣。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整堂课学生参与积极性高,参与广度,学生学得有味又有效,无论是在知识、能力还是情感上都得到了不同程度地发展。

二、层层递进,渗透数学思想程老师的这节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并运用操作猜测等直观的手段解决这些问题。

这节课引入环节。

就设计了让学生猜想,共分三个层次,首先课一开始让学生猜老师的年龄,“瞎”猜(即随便猜),学生从中意识到这样是猜不到确定的答案的;然后在老师的提示下“犹豫”猜,结果有两种答案,还不能确定,学生从中感悟到有了前提条件,答案的范围缩小了;最后在老师的再次提示下,学生很快猜出了正确的答案,学生从中领悟到了“猜想”要根据前提条件去推理的。

这个猜想环节与本课时内容相关密切,对后面的顺利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让学生能初步领悟到简单逻辑推理其中条件与结果的密切联系,同时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

二年级简单推理

二年级简单推理

二年级简单推理(简单推理1)例1:一头猪的重量=两只羊的重量1只羊的重量=5只兔的重量问:1只猪的重量=()只兔的重量练习1。

一壶水的重量=两瓶水的重量,一瓶水的重量=四杯水的重量,然后一壶水的重量=()一杯水的重量。

练习2、1个苹果换2个椅子,1个椅子换6块糖,想想看,一个苹果可以换成糖果。

练习3、1头牛换4头猪,1头猪换3只羊,1只羊换10只兔,想一想,1头牛能换()只兔子。

例2。

一个黑色球的重量=两个灰色球的重量,一个灰色球的重量=三个白色球的重量,三个黑色球的重量=()白色球的重量。

练习1。

一头猪换两只羊,1只羊换2只兔子,4头猪换()只兔子。

练习2。

一头大象的重量等于四头牛的重量,1头牛的重量等于3匹小马的重量,1匹小马的重量等于3头小猪的重量。

1头象的重量等于()头小猪的重量。

一练习3、2只鸡的重量等于1只兔的重量,一只兔子的重量等于四只鸭子的重量,一只鸡的重量等于()只鸭子的重量。

例3、☆、△、○各代表什么数字?☆+☆+☆=18☆=()△+☆=14△=()△+○+○+○=20○=()练习1,○ + ○ + ○ = 15☆+☆+☆=12△+△+△=18○+☆+△=()练习2。

△ + ○ = 24,○=△+△+△△=()○=()练习3、○=△+△+△+△+△○×△=20○=()△=()例4。

找出由△ 和☆ 在下面的公式中。

☆+☆+☆+△+△=22△+△+☆+☆+☆+☆+☆=30☆=()△=()二练习1、□+□+△+△+△=21□+□+△+△+△+△+△=27□=()△=()练习2、□+□+○+○=14□+□+○=11□=()○=()练习3、春节到了,爸爸买了2只鸭、1只鸡共付33元,如果买2只鸭、3只鸡要付51元,问一只鸡和一只鸭各多少钱?例5。

找出由△ 和□ 在下面的公式中。

△+□=9△ + △ + □ + □ + □ + □ = 25△ = () □ = ()练习1,□ + □ + △ = 16□+△+△=14□=()△=()练习2、○+☆+☆=10○+☆+○=8.○=()☆=()练习3。

二年级奥数举一反三-简单推理(三)

二年级奥数举一反三-简单推理(三)
专题解析
生活中我们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甲比乙长的 高,乙比丙长得高,你知道他们谁最高吗?像这 样一些根据已知的事实,推断出某些结果,就是 推理。
推理时,要充分利用题中已知条件和已经推 断出的结论作为条件,逐一推理,最终做出正确 的判断。得出结论后,还可以吧结论带到原题中 检验,没有矛盾,说明推理正确。
1、有一个正方体,每个面上分别写上数字1,2,3, 4,5,6,有3个人从不同角度观察的结果如图所 示,问这个正方体上相对两个面上的数字各是多 少?
4
2、有一个正方体,每个面上分别写上数字1——6, 有一个人从不同角度观察到如图的情况,问这个 正方体上相对的两个面上的数字各是几?
3、如图,每个正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写着1——6这 六个数字,并且任意两个相对的面上所写的两个 数字之和都等于7,相连的两个数字之和等于8。 图中打“?”的这个面上所写的数字是几?
3.赵、孙、何三个人中,一位是经理、一位是会计、 一位是司机。已经知道何的年龄比会计大,赵和 司机的年龄不相同,司机的年龄比孙小,问:这 三人各是什么职位?
【例题4】
有一个正方体,每个面上分别写上数字1——6,有 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如下情况。问这个正方体相 对的两个面上的数字各是几?
【练习4】
小猪:香蕉比桃重;小龟:苹果比香蕉轻; 小鹿:苹果比桃重。
3.小红帽幼儿园有三个班,中班人数比小班少,中 班人数比大班少,大班人数比小班多。猜一猜, 哪班人数最少?哪班人数最多?
【例题2】
小兰、小明、小英、小丁4个小朋友画鸡,每人画1 只,有黑公鸡、白公鸡、黑母鸡、白母鸡。已知小 兰画的鸡正在啼鸣报晓。她和小明画的鸡都是黑色 的,小英和小明画的鸡都是母鸡,你知道白公鸡是 谁画的吗?
2、刘超、马俊、王凡三个男孩都有一个妹妹,六个 人在一起打球,举行男女混合双打。规定:兄妹 两人不搭伴。第一盘刘超和小丽对王凡和小雅, 第二盘王凡和小华对刘超和马俊的妹妹。问:他 们哪两个是兄妹?

一起学奥数--简单推理(二年级)复习进程

一起学奥数--简单推理(二年级)复习进程

10个李子+8个李子=1个苹果+2个苹果
所以,1个苹果=6个李子
还可以用字母来表示三种水果。试着写出相互的关系。
不平衡:轻的为次品 a和b
平衡:c为次品 不平衡:轻的为次品 a和b 平衡:c为次品
数一数,是否只数了三次就找到了次品件。
答案是3n≥给定的数值,请思考?
例6、已知10个李子的重量等于1个苹果加2个橘子的重量,4个李子和1 个橘子的重量等于1个苹果的重量。问:1个苹果的重量等于几 个李子的重量?
【分析】这类题目,以前往往用实物的形式表示,如下图:
+
=
现在我们要学会用文字来表示这类等量关系:
10个李子=1个苹果+2个橘子……① 4个李子+1个橘子=1个苹果 …… ②
因为题目问的是苹果与李子的关系,因此,我们要把橘子用其它两种水果替换掉。由②知道,1个橘 子=1个苹果-4个李子,因此2个橘子可以用2个苹果替代,并在等式的另外一边放8个李子,即:
试着说说身边的一一对应关系。
二维表格:在二维即左右、上下两个方向,不存在前后。在一张纸上的平
面内容就可以看做成是二维。两维表格可以用来表示数据间的逻辑机构,
它既可以用来表示一一对应关系,也可以用来表示一对多的关系。如下面
的成绩表。
语文
数学
英语
科学
XX
排斥关系:即不相容关系,如果所有的a都不是b,并且所有的b 都不是a,那么a和b这两个概念之间就是不相容关系。
3
5
4
【分析】把已知的三位数填在如左图的表格。题
1
5
7
目给定条件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恰好在同一
1
6
4
数位出现两次”,那么,我们只要找出只出现过

二年级数学下册试题-竞赛培优讲练:3简单推理2(二年级竞赛)教师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试题-竞赛培优讲练:3简单推理2(二年级竞赛)教师版

意义: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条件(前提),推导出未知结论的思维过程。

在生活中,有一些问题是不需要或很少需要计算的,我们只需要通过分析和推理,就能够得到结论,我们把这类问题称为“逻辑推理问题”。

学习简单的推理方法来解答简单的逻辑推理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关键:解答这类问题,需要在认真观察、合理想象、简单计算的基础上,对题中的条件和问题进行认真地思考、仔细地分析,一步步地推理出合理的结论,一般根据推理步骤的多少来界定题目的难易程度。

小红、小刚和小明在聊天。

小红说:“小明没有我高。

”小刚说:“我比小红高。

”小明说:“我比小刚矮。

”你知道他们3人中谁的身高最高,谁是最矮的吗?【答案】:小刚最高,小明最矮。

【知识点:简单推理】【难度:★★】【出处:底稿】小强、小青、小玲和小江四人中,小强不是最矮的;小江不是最高的,但比小强高;小玲不比大家高。

请问谁是最高的?【答案】:小青【知识点:简单推理】【难度:★★】【出处:奥数教程】【分析】小强不是最矮的,小江不是最高的,那么排第二和第三的就是小强和小江,小玲不比大家高,那么小玲排第四,因此排第一的就是小青。

妈妈买了苹果、香蕉、橘子3种水果分给小明、小亮和小楠吃,小明说他不吃苹果,小亮说他不吃苹果,不吃橘子,小楠想让大家猜一猜他们都各自吃了什么水果?【答案】小亮吃香蕉,小明吃橘子,小丽吃苹果。

【知识点:简单推理】【难度:★★】【出处:奥数教程】【分析】小亮不吃苹果不吃橘子,那么小亮吃香蕉,小明不吃苹果,香蕉被小亮选了,所以小明吃橘子,最后,小丽只能选苹果。

有一天,黄先生、蓝先生和白先生一起吃午饭,一位系着黄领带,一位系着蓝领带,一位系着白领带,他们当中没有一个人的领带颜色和他自己的姓相同。

那么,三位先生领带各是什么颜色?【答案】:黄先生白色,蓝先生黄色,白先生蓝色【知识点:简单推理】【难度:★★★】【出处:举一反三】【分析】:这一题有两种答案:一,假设黄先生系着白领带,还剩下蓝、黄两种颜色的领带,蓝先生只能是系黄色领带,则白先生系蓝领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单推理1
推算重量和简单推理,都是通过简单推理解决问题。

此类练习可以提高孩子的观察、分析和简单的推理能力,有利于培养孩子逻辑的思维能力。

推算重量,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确定一个标准重量,一般以最轻的物体的重量作为标准重量,然后把每个物体的重量都换算成几份标准重量,再进行比较得出需要的答案.简单推理,需要运用日常生活经验进行合情推理,从而找出正确结论。

例1、1只猪的重量=2只羊的重量
1只羊的重量=5只兔的重量问:1只猪的重量=()只兔的重量
练习1、1壶水的重量=2瓶水的重量
1瓶水的重量=4杯水的重量
那么,1壶水的重量= ( )杯水的重量。

练习2、1个苹果换2个椅子,1个椅子换6块糖,
想一想,1个苹果可以换()块糖。

练习3、1头牛换4头猪,1头猪换3只羊,1只羊换10只兔,想一想,1头牛能换()只兔子。

例2、1个黑球的重量=2个灰球的重量
1个灰球的重量=3个白球的重量
3个黑球的重量=()个白球的重量
练习1、1头猪换2只羊,
1只羊换2只兔子,
4头猪换()只兔子。

练习2、1头象的重量等于4头牛的重量,
1头牛的重量等于3匹小马的重量,
1匹小马的重量等于3头小猪的重量。

1头象的重量等于()头小猪的重量。

练习3、2只鸡的重量等于1只兔的重量,
1只兔的重量等于4只鸭的重量,
1只鸡的重量等于()只鸭的重量。

例3
一桶油连油带桶重17千克。

把油倒出一半,连油带桶重9千克,请问原来油和桶各重多少千克?
【解析】:
解法一:先求出倒出的一半的油重:17-9=8(千克),那么原来油重:8×2=16(千克);原来桶重:17-16=1(千克)。

解法二:题中告诉我们:“连油带桶重9千克”,也就是说剩下的半桶油和一只桶共重9千克。

先求出一桶油和两只桶的重量:9×2=18(千克),再求出一只桶的重量:18-17=1(千克);一桶油的重量:17-1=16(千克)。

练习4
练习5、有香蕉、苹果、橘子三种水果。

小刚说:“每人只吃一种水果,我不吃橘子。

”小林说:“我既不吃苹果,也不吃橘子。

”猜一猜他们三人各吃什么水果?
练习6.请根据甲、乙、丙三人说的话判断他们年龄的大小。

(1)甲:我比乙大3岁;
(2)乙:我比丙小2岁;
(3)丙:我比甲小1岁。

判断()>()>()
习题2
【题目】:
密西西岛上住着说假话和说真话的两种人,说假话的人句句是假话,说真话的人句句是真话。

有一天,飞飞去岛上探险,碰到甲、乙、丙三个人,互相交谈中,有一段对话:
甲说:“乙和丙两人都说假话。


乙说:“我没有说假话。


丙说:“乙在说假话。


小朋友,你知道他们中有几人说了假话?
【解析】:
这一题的突破口在于乙、丙两人的话里,这两人一个说乙没有说假话,一个说乙在说假话,这两句话互相矛盾,必然是一真一假。

由此可以推出甲说的也是假话。

所以,他们中有两人说了假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