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 维生素》word 公开课获奖教案 (14)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下册《蛋白质和维生素》教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蛋白质和维生素》教案

1. 让学生了解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概念、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等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蛋白质的概念、生理功能、食物来源。

2. 维生素的概念、生理功能、食物来源。

3. 蛋白质和维生素在人体内的作用及重要性。

4. 食物中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测定方法。

5. 如何在日常饮食中合理摄入蛋白质和维生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概念、生理功能、食物来源,以及在人体内的作用及重要性。

2. 难点: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来源,以及在日常饮食中如何合理摄入。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蛋白质和维生素的基本知识。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蛋白质和维生素在人体内的作用及重要性。

3.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交流如何在日常饮食中合理摄入蛋白质和维生素。

4. 利用实验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测定食物中蛋白质和维生素的含量。

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有关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知识。

2. 讲解:详细讲解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概念、生理功能、食物来源,以及在人体内的作用及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蛋白质和维生素在人体内的作用及重要性,如缺乏症、适宜摄入量等。

4.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日常饮食中合理摄入蛋白质和维生素,分享各自的见解。

5.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测定食物中蛋白质和维生素的含量,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蛋白质和维生素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概念、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蛋白质和维生素在人体内的作用及重要性的理解。

3. 评价学生日常饮食中合理摄入蛋白质和维生素的能力。

七、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教案、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资源。

2. 收集各种食物样本,用于实验测定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量。

八、教学拓展:1. 邀请营养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蛋白质和维生素的作用。

九年级化学下册《蛋白质和维生素》教案设计

九年级化学下册《蛋白质和维生素》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概念、作用和食物来源。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关注身体健康,养成科学饮食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概念、作用和食物来源。

2. 难点:蛋白质和维生素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蛋白质和维生素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多媒体展示,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直观理解。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四、教学内容:1. 蛋白质的概念、作用和食物来源。

2. 维生素的概念、作用和食物来源。

3. 蛋白质和维生素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蛋白质和维生素在人体内的作用,引发学生对这两类营养素的兴趣。

2. 讲解蛋白质:介绍蛋白质的概念、作用和食物来源,引导学生了解蛋白质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

3. 讲解维生素:介绍维生素的概念、作用和食物来源,引导学生了解维生素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

4. 课堂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所学知识,解答疑惑。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蛋白质和维生素概念、作用和食物来源的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吸收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介绍了蛋白质和维生素的相关知识。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参与度。

3. 反思教学效果: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八、课后作业:2. 描述蛋白质和维生素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

3. 举例说明如何合理安排饮食,保证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

九、拓展活动:1. 调查身边的人对蛋白质和维生素的认识,了解他们的饮食生活习惯。

2. 搜集有关蛋白质和维生素的科普文章,进行分享和讨论。

3. 邀请营养师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蛋白质和维生素的了解。

九年级化学下册《蛋白质和维生素》教案设计

九年级化学下册《蛋白质和维生素》教案设计

九年级化学下册《蛋白质和维生素》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概念、性质和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营养学的认识,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教学内容1. 蛋白质的概念、性质和作用。

2. 维生素的概念、分类和作用。

3. 蛋白质和维生素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概念、性质和作用。

2. 难点:蛋白质和维生素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蛋白质和维生素的奥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蛋白质和维生素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采用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引出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介绍蛋白质的概念、性质和作用。

3. 案例分析:分析蛋白质在人体健康中的作用,如蛋白质不足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蛋白质在生活中的摄入途径,如肉类、豆类、奶制品等。

5. 新课导入:介绍维生素的概念、分类和作用。

6. 案例分析:分析维生素在人体健康中的作用,如维生素C缺乏可能导致坏血病、抵抗力下降等。

7.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维生素在生活中的摄入途径,如水果、蔬菜、肉类等。

8.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蛋白质和维生素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性。

9.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探究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途径及合理搭配。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概念、性质和作用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评价学生对营养学的认识,以及健康生活方式的实践情况。

七、教学拓展1. 邀请营养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蛋白质和维生素在人体健康中的作用。

2. 组织学生参观食品加工厂,了解蛋白质和维生素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变化。

3. 开展家庭作业实践活动,让学生设计一份合理的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计划。

九年级化学下册《蛋白质和维生素》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下册《蛋白质和维生素》教案、教学设计
4.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指出蛋白质和维生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蛋白质和维生素”。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简要介绍蛋白质的基本概念、分类(如植物蛋白、动物蛋白)和功能(如构成细胞、调节生理功能)。
2.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解释蛋白质在人体中的作用,如肌肉的生长、免疫系统的维护等。
(二)教学设想
1.采用生活情境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蛋白质和维生素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
2.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蛋白质和维生素的功能及作用;
3.设计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突破难点,提高实践能力;
4.利用图表、思维导图等形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强化重点;
5.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见的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图片,如鸡蛋、牛奶、水果、蔬菜等,引发学生对这些食物的思考。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食物中为什么对我们的身体有益吗?”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解释。
3.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蛋白质和维生素的已有认识,无论对错,都给予鼓励。
5.教师对每个小组的汇报进行点评,总结讨论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给予鼓励和建议。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一系列有关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以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辅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学生互评练习题,共同分析错误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4.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自我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5.学生在课后进行复习,整理课堂笔记,巩固所学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蛋白质和维生素知识,特布置以下作业:

沪教初中化学九下《8第3节 蛋白质 维生素》word教案 (14)

沪教初中化学九下《8第3节 蛋白质 维生素》word教案 (14)

第三节蛋白质和维生素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知道如何用简单的实验方法检验蛋白质。

⑵知道蛋白质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多渠道、多手法地加工信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保持和增强对生命活动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蛋白质的特性三、教学难点:用实验的方法区别某些有机物四、课型:观察与思考教学过程:【讲述】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重要营养成分之一,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础物质。

【阅读】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小结】蛋白质来源:鱼、虾、肉、蛋、大豆、牛奶……【教师讲述】食物中的蛋白质在胃、肠中的酶及体内水的作用下分解成氨基酸被人体吸收后,再重新结合成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蛋白质,组成肌肉、血液、毛发、激素和各种酶等,可见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拓展视野】蛋白质和氨基酸【活动与探究】蛋白质的性质【实验1】蛋白质的盐析:在鸡蛋清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现象:有固体析出,加水后又溶解,是物理变化,是可逆的。

【实验2】蛋白质变性:在3支试管中装入3mL鸡蛋清溶液分别加热、加入硝酸汞溶液、浓硝酸现象:变为固体,是化学变化,是不可逆的。

【小结】蛋白质与浓硝酸、重金属盐、甲醛等反应——使蛋白质变性【实验3】对比灼烧蛋白质和棉线现象: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气味【练习】在鸡蛋白的水溶液中分别加入饱和Na 2SO4溶液和CuSO4溶液,都会产生固体物质,这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讨论】鸡蛋白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向鸡蛋白溶液中加入饱和 Na2SO4溶液后,Na2S04能使鸡蛋白的溶解度降低而凝结为沉淀,该沉淀能重新溶于水,该反应是可逆的。

向鸡蛋白溶液中加入CuS04溶液后也析出了沉淀,该沉淀不再溶于水,CuS04使蛋白质变性,该反应是不可逆的。

【解】第一种变化,蛋白质没有失去原有的生理功能,是可逆的;第二种变化,蛋白质已失去原有的生理功能而变性,是不可逆的。

【你知道什么?】你知道哪些食品中富含维生素?缺乏维生素可引起什么疾病?【教师讲述】维生素维来源水果、蔬菜、糙米、面包……类别V A——促进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防止视力下降生素及作用V B——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防止神经炎、消化不良、口腔溃疡等V C——维持骨骼、肌肉和血管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强抵抗力,防止牙龈出血、感冒等V D——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防止骨质疏松、骨折等V E——抗衰老,防止腿抽筋等【板书】一、蛋白质1、蛋白质的盐析2、蛋白质变性:蛋白质与浓硝酸、重金属盐、甲醛等反应——使蛋白质变性3、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气味二、维生素1、来源:水果、蔬菜、糙米、面包……2、类别及作用【布置作业】225页课后习题227页本章作业(都做在书上)【教后小结】豆腐的做法、高温杀菌、区别棉线和毛线等问题放在新课过程中讲解。

蛋白质教学设计一等奖公开课

蛋白质教学设计一等奖公开课

蛋白质教学设计一等奖公开课《蛋白质》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知道蛋白质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由碳、氢、氧、氮等元素组成,水解会生成各种氨基酸。

2.探究蛋白质的性质(盐析、聚沉、显色反应等)。

3.激情投入,体验学习和探究化学科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蛋白质的结构特点和性质【学习方法】实验探究、分析思考、归纳总结【课型】新授课【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重要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蛋白质。

【板书】第三节蛋白质【解读学习目标】1.知道蛋白质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由碳、氢、氧、氮等元素组成,水解会生成各种氨基酸。

2.探究蛋白质的性质(盐析、聚沉、显色反应等)。

3.激情投入,体验学习和探究化学科学的乐趣。

【设问】恩格斯说:“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呢?【学生1】蛋白质是生命存在的一种形式,是组成细胞的基础物质。

【学生2】在人体中,蛋白质约占除水分以外剩余物质质量的一半。

【学生3】蛋白质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他可以调节电解质与水的平衡,是生成抗体的必需物质,还是提供人体活动所需能量的物质之一。

【教师】既然蛋白质对人体具有这么重要的作用,所以人体每天必须摄取一定量的蛋白质,那她存在与哪些物质中呢?【板书】1.蛋白质的存在【讲述】1、鱼肉蛋奶富含蛋白质2、各种谷类豆类也含有丰富的蛋白质3、细菌、病毒、各种酶是蛋白质生物体。

【设问】我们每天摄取的蛋白质是不是人体所需要的蛋白质呢?【学生】人体从食物中摄取的蛋白质不能被直接吸收,而是在胃蛋白酶和肠蛋白酶的作用下水解成各种氨基酸,这些氨基酸被人体吸收后,重新结合成人体所需要的蛋白质。

【教师】常见的三种氨基酸为:甘氨酸、丙氨酸、谷氨酸。

【学生】背过三种氨基酸的结构简式。

时间是一分钟。

【过渡】蛋白质既然如此重要,同学们想不想小组合作探究它的性质呢?【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想。

【学生分组实验和教师指导相结合】【实验1】向盛有2ml鸡蛋清溶液的试管中滴加饱和(NH4)2SO4溶液,纪录实验现象;再加适量的蒸馏水,继续观察现象并纪录。

蛋白质维生素-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

蛋白质维生素-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

蛋白质维生素-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1.了解蛋白质和维生素的基本概念;2.掌握蛋白质和维生素在生命体内的作用;3.学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分类、结构和检验方法;4.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

2. 教学重难点1.蛋白质和维生素的分类、结构和检验方法;2.学生实验操作技能。

3. 教学过程3.1 导入随机请两名志愿者,用几种食材制作小点心,让他们做完后与同桌分享做法,引入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概念。

3.2 讲解1.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概念、作用和分类;2.蛋白质结构和检验方法;3.维生素分类和检验方法;4.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日常摄入量。

3.3 探究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以下实验:1.蛋白质的检验:将清水、蛋清、石灰水和硫酸盐混合,观察混合物的变化,判断其中是否含有蛋白质;2.维生素C的检验:将几种不同的食物切碎,挤出汁液,加入三氧化二铁溶液,观察颜色变化,判断其中是否含有维生素C。

3.4 总结1.总结蛋白质和维生素的分类、结构和检验方法;2.强调蛋白质和维生素在生命体内的作用和日常摄入量。

4. 练习1.选择题:从以下选项中选择正确的答案。

1.维生素C最容易被破坏的方式是: A. 光照 B. 加热 C. 酸性 D. 碱性2.下面哪种食物富含蛋白质: A. 水果 B. 肉类 C. 面包 D. 奶油3.维生素D的摄入途径不包括: A. 日光浴 B. 奶类 C. 鱼肝油 D. 新鲜蔬菜2.简答题:简述维生素B1和蛋白质的结构特点。

5.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蛋白质和维生素的基本概念、分类、结构、检验方法和日常摄入量。

学生还通过实验探究,提升了科学实验能力。

在未来的生活和学习中,我们要注意合理摄入蛋白质和维生素,保持身体健康。

九年级化学下册《蛋白质和维生素》教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蛋白质和维生素》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蛋白质和维生素的定义、特性、功能和食物来源。

2. 培养学生掌握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测定方法、生理作用以及缺乏症。

3.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蛋白质的定义、特性、功能和食物来源。

2. 维生素的定义、特性、功能和食物来源。

3. 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测定方法、生理作用以及缺乏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蛋白质和维生素的定义、特性、功能、食物来源、测定方法、生理作用以及缺乏症。

2. 难点: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测定方法、生理作用以及缺乏症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蛋白质和维生素的特性、功能、食物来源等。

2. 利用实验、案例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测定方法、生理作用以及缺乏症。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介绍蛋白质和维生素在人体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蛋白质:介绍蛋白质的定义、特性、功能和食物来源,引导学生了解蛋白质在人体中的作用。

3. 讲解维生素:介绍维生素的定义、特性、功能和食物来源,引导学生了解维生素在人体中的作用。

4. 实验演示:进行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测定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测定方法。

5. 案例分析:分析蛋白质和维生素缺乏症的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缺乏症的危害。

6.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蛋白质和维生素的生理作用以及缺乏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重要性。

8.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后反思: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10. 课后评价:学生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六、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蛋白质和维生素的基本概念、特性、功能、食物来源的理解程度。

2. 作业批改:批改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蛋白质和维生素测定方法、生理作用以及缺乏症的掌握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

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
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
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0年8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

包含本课对应
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佳选择。

第三节蛋白质和维生素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如何用简单的实验方法检验蛋白质。

⑵知道蛋白质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多渠道、多手法地加工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保持和增强对生命活动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蛋白质的特性
三、教学难点:用实验的方法区别某些有机物
四、课型:观察与思考
教学过程:
【讲述】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重要营养成分之一,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础物质。

【阅读】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小结】蛋白质来源:鱼、虾、肉、蛋、大豆、牛奶……
【教师讲述】食物中的蛋白质在胃、肠中的酶及体内水的作用下分解成氨基酸被人体吸收后,再重新结合成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蛋白质,组成肌肉、血液、毛发、激素和各种酶等,可见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拓展视野】蛋白质和氨基酸
【活动与探究】蛋白质的性质
【实验1】蛋白质的盐析:在鸡蛋清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
现象:有固体析出,加水后又溶解,是物理变化,是可逆的。

【实验2】蛋白质变性:在3支试管中装入3mL鸡蛋清溶液分别加热、
加入硝酸汞溶液、浓硝酸
现象:变为固体,是化学变化,是不可逆的。

【小结】蛋白质与浓硝酸、重金属盐、甲醛等反应——使蛋白质变性
【实验3】对比灼烧蛋白质和棉线
现象: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气味
【练习】在鸡蛋白的水溶液中分别加入饱和Na 2SO4溶液和CuSO4溶液,都会产生固体物质,这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
【讨论】鸡蛋白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向鸡蛋白溶液中加入饱和 Na2SO4溶液后,Na 2S04能使鸡蛋白的溶解度降低而凝结为沉淀,该沉淀能重新溶于水,该反应是可逆的。

向鸡蛋白溶液中加入CuS04溶液后也析出了沉淀,该沉淀不再溶于水,CuS04使蛋白质变性,该反应是不可逆的。

【解】第一种变化,蛋白质没有失去原有的生理功能,是可逆的;第二种变化,蛋白质已失去原有的生理功能而变性,是不可逆的。

【你知道什么?】你知道哪些食品中富含维生素?缺乏维生素可引起什么疾病?
【教师讲述】维生素

生素来源水果、蔬菜、糙米、面包……
类别
及作

V A——促进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防止视力下降
V B——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防止神经炎、消化不良、口腔溃疡等
V C——维持骨骼、肌肉和血管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强抵抗力,防止牙龈出血、感冒等
V D——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防止骨质疏松、骨折等
V E——抗衰老,防止腿抽筋等
【板书】一、蛋白质
1、蛋白质的盐析
2、蛋白质变性:蛋白质与浓硝酸、重金属盐、甲醛等反应——使蛋白质变性
3、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气味
二、维生素
1、来源:水果、蔬菜、糙米、面包……
2、类别及作用
【布置作业】
225页课后习题
227页本章作业(都做在书上)
【教后小结】
豆腐的做法、高温杀菌、区别棉线和毛线等问题放在新课过程中讲解
本课教学反思
英语教案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综合运用的能力。

写作是综合性较强的语言运用形式, 它与其它技能在语言学习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因此, 写作教案具有重要地位。

然而, 当前的写作教案存在“ 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 教师和学
生都把写作的重点放在习作的评价和语法错误的订正上,忽视了语言的输入。

这个话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比较贴近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将本单元情感目标融入其中,即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同时要珍惜生活的点点滴滴。

在教授语法时,应注重通过例句的讲解让语法概念深入人心,因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概念相当于一个简单的定语从句,一个清晰的脉络能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此教案设计为一个课时,主要将安妮的处境以及她的精神做一个简要概括,下一个课时则对语法知识进行讲解。

在此教案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辅导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再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案效果,才能避免在以后的学习中产生两极分化。

在教案中任然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在“说”英语这个环节还有待提高,大部分学生都不愿意开口朗读课文,所以复述课文便尚有难度,对于这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还有待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