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技术的优缺点

合集下载

转基因技术的利与弊

转基因技术的利与弊

转基因技术的利与弊转基因技术的利与弊基因工程,是指将生物体内控制特定性状的基因作为外源基因,按照人类的意愿在体外进行加工操作后,再引入受体生物,使其在受体生物体内稳定存在并表达,从而生产出人们所期望得到的产物或者达到某种目的的过程。

基因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技术就是转基因技术,它可以克服物种之间的遗传屏障,按照人的意愿创造出自然界里原来没有的生命形态或者稀有物种,以满足人类的需求。

转基因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技术,为人们解决了诸多方面面临的困难,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问题。

(一)应用1.农业抗病虫害的农作物目前已经发现了多种杀虫基因,其中应用最广的是Bt毒蛋白基因和蛋白酶抑制剂基因。

Bt毒蛋白基因来源于苏云金芽孢杆菌,将该基因转移到植物体后,植物体内能合成Bt毒蛋白,被害虫吞食后可导致害虫死亡;蛋白酶抑制剂基因最早从菜豆中分离,害虫食入它的表达产物后会无法消化某些必需蛋白质从而导致死亡。

另外,动物的毒素基因以及植物凝集素基因也被应用于杀虫并且成绩斐然。

在抗病害方面,人们将病毒的外壳蛋白基因、病毒的卫星RNA基因、异种植物编码的抗病基因导入植物体内,利用它们的表达产物对付病毒的侵害;将植物抗毒素基因、几丁质酶基因等导入植物体内使植物获得抗真菌的能力等等。

利用植物生产疫苗在人生的旅途中,人类时时刻刻在与疾病做着顽强的斗争,而疫苗是人类在斗争中的重要武器之一。

传统的生化方法生产疫苗成本高、危险性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利用转基因技术,使得某些植物具备了产生人类需要的疫苗的能力。

细胞生物学家米奇海因正在培育可以防止霍兰产生的苜蓿苗。

他将霍乱的抗原基因切下来,把这些基因导入到能够引起植物冠瘿病的土壤杆菌细胞中,让苜蓿感染这种带有外来基因的冠瘿病毒。

通过这种方法将霍乱抗原基因带入苜蓿苗中,当人们食用这些苜蓿苗后,就可以获得对霍乱的免疫力。

种植这种植物来生产疫苗成本低、产量大、危险系数小,而且食用植物疫苗不需要注射器,可以避免注射器传染疾病的威胁。

转基因技术的利弊

转基因技术的利弊

转基因技术的利弊当今社会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的一些需要以及人类自身的需求发展出了一种新技术“转基因技术”。

伴着转基因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人们对它的争论也从没停止过,有人认为转基因技术解决了当前人类社会的许多难题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应该大力继续研究和发展。

也有人认为转基因技术带来了许多健康和伦理上的问题,应该停止研究并且禁止应用。

那么到底什么是“转基因技术”,它有着哪些应用和怎样的发展历史呢?“转基因技术”又有哪些利弊呢?通俗的说,“转基因技术”就是一种生物体内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或同种生物的不同品种中的过程。

一般来说转基因是通过有性生殖过程来实现的。

例如,植物的花粉 (含有雄配子)通过不同的媒介由一个植物“跑”到另一种植物,或“跑”到同一种植物的另一个品种花朵里边的雌蕊(含有雌配子)上并与其杂交,这种杂交的过程就产生了基因的转移。

同样,例如在猫这种动物中,不同品种和类型的猫进行交配后产生了与父母都不—样的仔代,就是由于产生了基因的转移。

因此,转基因是大自然中每天都在发生的事情,只不过在自然界中,基因转移没有目标性,好的和坏的基因都可以一块转移到不同的生物个体。

同时,通过自然杂交进行的转基因是严格控制在同一物种内(特别是在动物中),或是亲缘关系很近的植物种类之间。

(二)“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人类为了要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改善农作物的品质和增强农作物的抗病虫、抗逆的能力,常常采用人工杂交、远缘杂交等方法来育种,希望将不同品种,甚至是野生近缘种中间的有益基因,转移到推广品种中间去。

这种以人工杂交的方式进行转基因,增大了目的性,也培育出了成千上万的优良品种供人类食用。

但是人工杂交的方法——转基因仍有许多局限,例如:不能在亲缘关系较远的物种之间转移基因,已转移的基因中仍有大量不需要的基因甚至是有害的基因,转基因的效率较慢等等。

(三)“转基因技术”的利弊。

(1)优点转基因技术的直接成果就是产生新的物种。

比如说,把西红柿的基因嫁接到土豆的基因上去,就会产生这样一种植物,地面之上结西红柿,地面以下长土豆,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日益稀缺的土地的利用效率。

转基因技术的优缺点分析

转基因技术的优缺点分析

转基因技术的优缺点分析转基因技术是近年来科技领域中备受关注的话题,它通过改变生物基因的方式来实现特定目的。

尽管存在着广泛讨论的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转基因技术在农业、医药等领域中带来了诸多的优点和好处。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转基因技术的优缺点展开一番分析,以期更好地认识这一领域。

一、优点1. 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转基因技术通过向植物中加入有益的基因,如耐旱、耐虫等基因,可以使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得到提高。

这种技术能够使植物更加耐受环境变化,不易遭受病虫害的侵害,从而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 保护环境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常用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它们会对环境和生态产生不良影响,而转基因作物中有些基因可以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从而降低农业对环境的污染。

3. 帮助人类更好地应对全球的饥荒问题全球饥饿问题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转基因技术的出现为缓解饥荒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通过向作物中加入高产量、抗病虫害等基因,可以使作物产量大幅提高,满足人类粮食需求。

二、缺点1. 可能对人体造成潜在的危害虽然经过各种测试和试验,应用转基因技术的食品没有发现对人体的明显危害,但是无法排除潜在的危险性。

研究表明,转基因食品可能会影响人体免疫力和生殖力等方面的健康问题。

2. 基因污染的风险转基因植物和传统植物的交叉影响可能会导致基因污染。

如果转基因植物沾染到传统植物上,有可能导致传统植物的品质发生变异,从而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3. 单一化风险大规模种植同一种转基因作物会让农作物生产的过程过于单一化,一旦出现问题会造成生产的大面积失败。

因此,需要采取科学化、多样化的种植方式,来保证种植过程的可持续性。

综上所述,转基因技术在农业、医药等领域中具有较大的优势和潜力。

面对目前的转基因技术,我们需要更多地了解它的科学特性,从而更加准确地做出判断。

同时,政府和科研机构应该在科学安全和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充分考虑社会利益和民众安全,加强监管,确保转基因技术的安全原则得到贯彻。

转基因利大于弊

转基因利大于弊

转基因技术的利与弊辩论:正方:转基因技术的利大于弊:1、转基因技术的优点:1)解决粮食短缺问题2)减少农药使用,避免环境污染3)节省生产成本,降低食物售价4)增加食物种类,提升食品品质5)促进生产效率,带动相关产业发展2、转基因技术的优势:1)转基因技术有可能改变植物的某些遗传特性,培育高产、优质、抗病毒、抗虫、抗寒、抗旱、抗涝、抗盐碱、抗除草剂等的作物新品种。

2)转基因技术可用来生产外源基因的表达产物,如人的生长素、胰岛素、干扰素、白介素2、表皮生长因子、乙型肝炎疫苗等基因已在转基因植物中得到表达。

3)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变动物的某些遗传特征,可能育成生长周期短,产仔、生蛋多和泌乳量高,生产的肉类、皮毛品质与加工性能好,并具有抗病性的动物。

如:以转基因小鼠生产凝血因子IX、组织型血纤维溶酶原激活因子(t-PA)、白细胞介素2、α1-抗胰蛋白酶,以转基因绵羊生产人的α1-抗胰蛋白酶,以转基因山羊、奶牛生产LAt-PA,以转基因猪生产人血红蛋白等。

这些基因产品具有高效、优质、廉价与相应的人体蛋白具有同样的生物活性,且多随乳汁分泌,便于分离纯化。

4)提高了抗逆性,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提高了单位面积的产量,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如:培育抗病虫、抗除草剂、抗旱、耐盐碱、养分高效利用等的转基因新品种,将显著减少农药、化肥和水的使用,缓解养殖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由于转基因新品种在增产、优质优价、低耗等方面的优势,已使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农户累计获得纯经济效益340亿美元,农民增收25%左右。

5)丰富了食品的种类,提高相关产业的发展。

如:目前,功能性和治疗性转基因食品、转基因生物能源和环保产品相继研制成功,部分转基因药物上市销售,使转基因品种正在由简单性状改良向复杂性状改良,由农业领域向医药、加工、能源、环保领域拓展等方向发展。

6)运用转基因技术培育高产、优质、多抗、高效的新品种,能够降低农药、肥料投入,对缓解资源约束、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产品品质、拓展农业功能等具有重要作用。

转基因技术的利与弊

转基因技术的利与弊

转基因技术的利与弊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转基因技术无疑是一个备受关注和争议的话题。

转基因技术是指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从而引起生物体性状的可遗传的修饰。

这项技术自诞生以来,在农业、医药等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但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担忧和质疑。

先来说说转基因技术带来的好处。

在农业方面,转基因作物具有显著的优势。

通过转基因技术,农作物可以获得抗病虫害的能力。

这意味着农民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减少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例如,转基因棉花能够抵抗棉铃虫的侵害,大大减少了农药的喷洒量,保护了生态环境。

转基因技术还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通过引入特定的基因,使作物具有更好的生长特性,如更强的光合作用能力、更高效的养分吸收等,从而增加单位面积的产量。

这对于解决全球不断增长的人口粮食需求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转基因作物还可以增强其抗逆性,比如耐旱、耐盐等。

在一些气候条件恶劣、土地资源有限的地区,种植转基因作物能够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作物的适应性,保障粮食的稳定供应。

在医药领域,转基因技术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生产出大量的药用蛋白和疫苗。

例如,通过将特定的基因导入微生物中,可以大规模生产胰岛素等药物,为糖尿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转基因技术在环境保护方面也有潜在的价值。

例如,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培育出能够分解有害物质的植物,用于修复被污染的土壤和水体。

然而,转基因技术也并非完美无缺,它带来的一些问题同样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转基因技术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潜在的风险。

转基因作物的基因可能会通过花粉传播等方式扩散到野生植物中,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此外,如果转基因作物具有超强的生存能力和竞争优势,可能会导致一些本土物种的减少甚至灭绝。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也是公众关注的焦点之一。

虽然目前的科学研究尚未发现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有直接的危害,但由于转基因技术改变了食物的基因组成,长期食用是否会产生潜在的健康风险仍存在不确定性。

转基因技术的利与弊

转基因技术的利与弊

转基因技术的利与弊摘要:转基因技术正在越来越多地走进人们的生活之中,与我们的生活中的制药、遗传病诊治、农业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么,转基因技术对于人类来说,到底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呢?以下我将从不同的方面去剖析转基因技术的利、弊,以求在将来更好地运用这项技术。

关键词:转基因技术利与弊正文:转基因技术正在越来越多地走进人们的生活之中,与我们的生活中的制药、遗传病诊治、农业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么,转基因技术对于人类来说,到底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呢?以下我将从不同的方面去剖析转基因技术的利、弊,以求在将来更好地运用这项技术。

转基因技术是20世纪引发了生命科学领域的一场大的技术革命,从1953年由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开始,这项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在人们的生活领域,在制药、农业、环保等诸多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作为一项尖端的技术,转基因技术已经在以下方面取得比较大的成就:一、转基因技术可以制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饮食种类日益丰富,糖尿病患者也随之日益增加,如果但是从动物胰脏中提取胰岛素,一个病人一年的用量相当于从40头牛的胰脏中提取的胰岛素量,造成胰岛素价格昂贵且供不应求。

后来,科学家尝试利用细菌合成人胰岛素,将胰岛素基因插入到细菌的质粒中,通过细菌繁殖开始生产人胰岛素,由于短时间内细菌繁殖速度快,所以能生产出大量的人胰岛素,解决胰岛素供不应求、价格昂贵的问题。

不仅仅是胰岛素,人们后来根据类似的方法,成功生产了人生长激素、干扰素、凝血因子及血清白蛋白,目前,转基因技术在生物制药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转基因技术在医学上派上了用场。

众所周知,目前医学领域中人体器官移植尚需要活体捐献来完成医学诊治,但是每年可以捐献器官用以他人治病的活体十分稀少,使大部分患者在等待中难圆生命之梦,抱憾而终。

那么,为什么不能应用转基因技术从其它动物身上寻求可捐献的器官呢?通过上网查找相关资料,我发现一则这样的报道:“美国每年等待心脏移植的人有近五万,可一年至多只有两千两百多人可以享受到换心的造化,因为没有心脏来源,每年至少有多达二万人在等待中抱憾终生。

转基因技术的利与弊

转基因技术的利与弊

转基因技术的利与弊人类在不断地追寻食物生产和医疗领域的新技术。

转基因技术作为这些努力的一部分也成为了当今一个热门的话题。

转基因是指将一种生物体的基因从其原来的位置移入到另一个物种或品种去,从而创造出新的物种。

虽然转基因技术带来了许多有益的影响,但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本文将探讨转基因技术的利与弊。

利:延长食物保质期和增产转基因技术带来了许多在农业方面的好处。

它可以改善作物的质量,例如增加一个作物的营养价值,或增加对病虫害的抵抗力。

作物转基因使得农民可以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仍然得到一个令人满意的收成。

转基因农作物还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

因为它们在贮藏期间不易腐烂,在超市和商店可以存留更长的时间。

这意味着转基因技术可以延长食品保质期,减少浪费,并为许多穷困的地区提供更多的食物和营养。

转基因技术在避免食物短缺问题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因为农作物被设计成更加强大并且更加抗病虫害,在逆境(例如灾荒,干旱)下仍然可以实现高产量。

这对于那些因干旱或其他极端气候条件而无法产生足够的食物的国家来说,是比较有益的。

弊:食品安全让公众感到疑虑的是,长期食用转基因食品的潜在健康风险。

对转基因食品的健康风险仍然有待研究。

某些研究已经表明,转基因技术可能会增加食品中毒素的含量,以及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

我们需要对小鼠的喂食试验产生了一些不确定的结果,这些不确定的因素在持续研究中应得到进一步评估。

相较于吸引人的商品和减少生产成本,食品安全应该是我们主要的关注点。

另一个争议点是基因漂移(gene flow)。

这是指转基因作物中的基因在周围的非转基因作物中散播,从而对非转基因作物产生影响。

如果在邻近地区种植的转基因玉米或大豆的花粉飘到传粉的或风媒植物的花中,可能会改变那些非转基因植物的遗传信息。

这不仅仅是对那些无意中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农民的问题,而且是生态系统的整体问题。

没有一项技术能适用于所有场合和人口。

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方便生产和使用,同时保证安全和环境可持续的方法。

转基因技术利与弊

转基因技术利与弊

• 肺炎双球菌(Diplococcus pneumoniae)是一种 病原菌,存在着光滑型(Smooth简称S型)和 粗糙型(Rough简称R型) 两种不同类型。其 中光滑型的菌株产生荚膜,有毒,在人体 内它导致肺炎,在小鼠体中它导致败血症, 并使小鼠患病死亡,其菌落是光滑的;粗 糙型的菌株不产生荚膜,无毒,在人或动 物体内不会导致病害,其菌落是粗糙的。
• 格里菲斯以R型和S型菌株作为实验材料进行遗 传物质的实验,他将活的、无毒的RⅡ型(无荚 膜,菌落粗糙型)肺炎双球菌或加热杀死的有 毒的SⅢ型肺炎双球菌注入小白鼠体内,结果小 白鼠安然无恙;将活的、有毒的SⅢ型(有荚膜, 菌落光滑型)肺炎双球菌或将大量经加热杀死 的有毒的SⅢ型肺炎双球菌和少量无毒、活的 RⅡ型肺炎双球菌混合后分别注射到小白鼠体 内, 结果小白鼠患病死亡,并从小白鼠体内分离出 活的SⅢ型菌。格里菲斯称这一现象为转化作用, 实验表明,SⅢ型死菌体内有一种物质能引起 RⅡ型活菌转化产生SⅢ型菌,这种转化的物质 (转化因子)是什么?格里菲斯对此并未做出回 答。
(一)转基因技术的好处

• 现在转基因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医药、工业、农业、
环保、能源、新材料等领域 。
(1)在药用领域,已有基因工程疫苗、基因工
程胰岛素和基因工程干扰素等药物。解决了很多医学方 面的难题,制作出许多疾病的疫苗,对人类有重大贡献。 例如利用酵母菌的转基因乙肝疫苗的大量生产、以及全 面和免费疫苗接种的开展,使我国5岁以下儿童慢性乙
(3)转基因技术是一种现代高科技技术,正在逐渐发 展成熟阶段,许多未知的事情还需要科研工作者仔细研 究探索,有缺点在所难免,世上无完美人,也无完美技 术,凡事有利有弊,不能因为一些隐患就阻挡科技进程。 目前人类又有哪项发展和发明不是在一定程度破坏环境 以及影响人类健康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基因食品的优缺点【专题】转基因食品【专题】转基因食品(2)优点:1.解决粮食短缺问题。

2.减少农药使用,避免环境污染。

3.节省生产成本,降低食物售价。

4.增加食物营养,提高附加价值。

5.增加食物种类,提升食物品质。

6.促进生产效率,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缺点:1.可能对蝴蝶等昆虫造成伤害。

2.可能影响周边的植物的生长。

3.可能使昆虫或病菌在演化中增加抵抗力,或产生新的物种,之后一样有可能会伤害作物。

安全性评估:对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目前国际上没有统一说法,争论的重点应在转基因食物是否会产生毒素、是否可通过DNA蛋白质过敏反应、是否影响抗生素耐性等方面。

转基因食品安全吗弗兰肯斯坦是英国作家玛丽·谢利1918年所著小说中的生理学研究者,他最后被自己创造的怪物所毁灭。

现在欧洲人把基因改良作物提供的食物称作“弗兰肯斯坦食物”,意谓转基因植物将造成生态灾难,威胁人类的生存。

这种譬喻固然夸张了一点,但他们的担忧不是全然没有道理。

生命科学产业的发展是近20年的事,由于其孕育着巨大的希望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西方国家在1990年还没有正式种植转基因作物,到了1999年种植面积已达4000万公顷。

全世界转基因种子的销售额在1995年仅为7500万美元,而1998年已飚升至15亿美元。

但另一方面,虽然各国目前已经试种的转基因植物超过4500种,可是获得政府批准上市的品种仅40个,不到1%。

这说明各国政府对此仍采取谨慎的态度,在技术因素之外,还有生态健康和社会伦理等因素需要权衡。

美国和加拿大的公众对基因改良食物的接受程度比较高。

市场上的一些加工食品如软饮料、啤酒和早餐麦片等都已含有基因改良作物的成分,并没有遇到多少质疑。

但欧洲的情况却不一样,阻力很大。

公众对政府批准的食品新品种将信将疑。

自从发生了疯牛病、二恶英污染事件后,公众更是心有余悸了。

一项民意调查显示,79%的英国公众反对试种基因改良作物。

欧盟在去年4月暂停批准新的转基因农产品投放市场,今年又进一步作出决定,暂停转基因农作物的种植和销售。

少数自愿试种基因改良作物的农场主受到其他农场主的抗议,试种的作物常常遭到毁坏。

今年八月下旬以后的一段时间,法国的农民把水果蔬菜,甚至牛粪倾倒在一些麦当劳快餐店门前,抗议他们出售的牛肉面包和土豆中含有转基因食物。

美国认为欧洲的行动比“香蕉战”和“牛肉战”更为严重,扬言要报复。

反对转基因食品的人涉及范围较广的各种利益集团,从绿色和平组织到农场主协会到基督教会等等,他们的反对意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转基因违反自然,因而是有害的。

支持派则反驳说,现今的各种庄稼早已不是原始品种,否则人们吃的蔬菜就该跟动物吃的草一样。

第二,植物里引入了具有抗除草剂或毒杀害虫功能的基因后,它们所提供的食物对人体是否安全?对这一点,支持派强调,迄今为止并无够资格的研究机构发现转基因食品危害人体健康的证据,但他们对长远的影响还只能作推论,一时难以取得全面的证据以服人。

第三,过于勿忙地推广转基因植物是否可能影响农业和生态环境?推广抗除草剂的转基因作物可能助长农民过量使用除草剂,从而使一些非主要作物受到伤害甚至灭绝。

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农民一直把这类非主要作物当作补充食物或作为饲料。

美国渔类和野生动物管理署已发现有74种植物品种受除草剂影响而濒临灭绝。

另外,转基因技术有可能造成生物污染。

有的生物技术公司为了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对销售给农民的转基因种子作了“绝育”处理。

印地安那大学生物系副教授玛莎·克劳奇的研究表明,这种绝育基因有可能在无意中使其他作物也变成不育。

此外,有特殊功能的基因“流窜”到相近的野生植物品系中去,使之具有抗除草剂的能力而难以控制;或者使害虫体内产生抵御杀虫剂的抗体。

另外,有些小生物吃了具杀虫功能的转基因植物可能灭绝。

支持派则指出,农业生产本身是一种有损环境的活动,转基因作物对环境的损害不会比传统农业更大。

植物自身具备了抗虫能力,农民可以减少喷洒杀虫剂,对环境和生物保护是有利的。

这类争论在短时间内不易得出结论。

关于转基因作物的争议应该说是一种正常现象。

首先是新开发的品种本身还不完善,其于人体和环境的中长期影响尚待观察,人们表示担忧是有正当理由。

其次,总会有一些意识保守的人对新科技产物不习惯,拒绝接受。

再有就是受贸易利益冲突的影响,一些国家的政府和利益集团利用转基因食品的不够完善而大打贸易战,使事情变得更复杂了。

但科学前进的脚步不会因此而停顿。

上述种种社会压力将促进高新技术不断发展,科学家必将会向人类奉献更完满的基因改造食物。

什么是“转基因食品”?“转基因食品”(GM FOOD)如今已经在世界上多个国家成了环境和健康的中心议题。

并且,它还在迅速分裂着大众的思想阵营:赞同它的人认为科技的进步能大大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而畏惧它的人则认为科学的实践已经走得“太快”了。

那么,什么是“转基因食品”呢?转基因食品,就是指科学家在实验室中,把动植物的基因加以改变,再制造出具备新特征的食品种类。

许多人已经知道,所有生物的DNA上都写有遗传基因,它们是建构和维持生命的化学信息。

通过修改基因,科学家们就能够改变一个有机体的部分或全部特征。

不过,到目前为止,这种技术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并且没有一种含有从其它动植物上种植基因的食物,实现了大规模的经济培植。

同时许多人坚持认为,这种技术培育出来的食物是“不自然的”。

世界上第一种基因移植作物是一种含有抗生素药类抗体的烟草,1983年得以培植出来。

又过了十年,第一种市场化的基因食物才在美国出现,它就是可以延迟成熟的番茄作物。

一直到1996年,由这种番茄食品制造的番茄饼,才得以允许在超市出售。

为什么一些人认为转基因技术或许对人类健康有害呢?批评者认为,目前我们对基因的活动方式了解还不够透彻。

我们没有十足的把握控制基因调整后的结果。

批评者担心突然的改变会导致有毒物体的产生,或激发过敏现象。

另外还有人批评科学家所使用的DNA会取自一些携带病毒和细菌的动植物,这可能引发许多不知名的疾病。

我们应该相信我们所吃的食物吗?为了确保消费者的安全和维持信心,所有食品都必须经过一系列的检测管理程序。

检测程序的目的是在食品上市前就发现问题。

如果消费者不幸因为所吃的食品而得病,这往往是因为食品生产线存在问题。

转基因食品沉默“非转基因”大旗高举收藏到和讯网摘[ 作者: 日期:2006-4-4 14:35:00 来源: 编辑:周文国点击:193 ]正当转基因食品仍“犹抱琵琶半遮面”之时,昨日,沪上多家超市悄然出现一种“非转基因食用油”标识,引得一些市民议论纷纷:“转基因食品至今还没有贴标签,‘非转基因食品’倒急吼吼地抢先亮明身份了。

”“非转基因食用油”标识堪称上海“非转基因第一标”。

推出这一标识的商家毫不隐讳自己的目的:“我们就是要与其它产品区分开来。

”而就在不久前,另一家企业也举起“非转基因食品”大旗,作为进军京城食用油市场的敲门砖。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应该按规定贴上“转基因”标签的转基因食品在上海市场上未见踪迹。

“非转基因”缘何成标识?昨天下午,当记者赶到徐家汇汇金超市食用油摊位时,一位老太太正拿着一瓶××牌玉米油横看竖看。

旁边的营业员指着瓶上的“非转基因”小标识热情地介绍说,这种胚芽油是完全天然的。

老太太问,转基因油对健康有没有副作用?营业员笑笑答道:“这个我就讲不清了。

”这位营业员告诉记者,昨天上面关照要贴标识,本来以为要贴转基因标识,想不到贴的却是“非转基因”。

有了标识后,由于上午下雨,客流量小,销量影响还看不出。

不过,确有几位买油的客人问过:“这真不是转基因的?”记者与推出“第一标”的商家取得了联系,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公布后,几十家客户来电询问:你们的油是不是转基因的?“我们之所以贴上‘非转基因’标识,就是想让消费者有一个选择权———到底是买转基因的,还是买非转基因的。

”商家私自贴上“非转基因”标识,主管部门允许吗?国家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有关人士表示,今年3月20日开始实施的《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只要求被列入目录的转基因生物产品必须进行标识,对“非转基因食品”他们管不着。

“转基因阵营”为何沉默?正当“非转基因第一标”粉墨登场时,记者昨日在一些超市采访时发现,所有食品油都没标注“转基因产品”或“以转基因原料制成”等标识。

有些产品倒是在精美的标签上印了“不含胆固醇”等字样。

巧克力、蕃茄酱等可能含有转基因成分的食品,也只是在标签中印上了“不含防腐剂”、“不含黄曲霉素”。

“转基因”阵营为何沉默?推出“非转基因第一标”的企业负责人分析,转基因食品对许多消费者来说是一个新生事物,很多人对此还没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能有一种恐惧感。

商家如果贴出转基因标识,可能对自身销量有影响。

目前,一些国家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看法不一。

这种不确定性决定了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问题抱“宁信其有,勿信其无”的观望态度。

商家在目前的状况下自然对转基因遮遮掩掩,甚至与它划清界限。

据了解,国内自3月20日起实施标识管理的第一批农业转基因生物有17种农产品,其中直接进入零售市场的有大豆、大豆粉、大豆油、玉米、玉米油、玉米粉、油菜籽油、鲜蕃茄、蕃茄酱共9种食品。

市农委科教处刘春华先生透露,目前有很多企业向市农委咨询相关情况,但国家农业部尚未公布一套完整的检测办法和指标体系,相关的检测机构也正在筹建之中。

美国××油一位代理商告诉记者,中国转基因标识管理办法自3月20日实施后,从海外市场的态势来看,还真让一些转基因食品销售商慌了神。

眼下不少人都闷声不响争淘最后一桶金,因为有一点明摆着:非转基因食品的市场份额趋增。

市场上有转基因食品吗?上海市场上未见转基因标签,那到底有没有转基因食品呢?市农科院生物技术中心张大兵研究员显得非常谨慎:“我们没有专门调查过,市场上哪些食品是转基因食品,哪些食品是非转基因食品,这我们也不知道。

”据报道,我国每年要从美国、加拿大等国进口1000多万吨、价值几十亿美元的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如大豆、油菜籽、玉米等。

对诸如大豆色拉油、蕃茄酱、薯片、奶粉及巧克力等最有可能是转基因食品的说法,张先生说:“这是很多人的推测,但没有科学证据。

我们也没有做过这方面的调查。

”很多专家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争论较多,这方面的报道也很多。

研究员张先生说,许多老百姓并不知道转基因是什么意思,不知道哪些是安全的,哪些是不安全的。

今后,政府还要在这方面加强宣传力度,让百姓增加了解,不过这需要一个过程。

张先生证实,一些企业已将一些委托检测样品送到市农科院生物技术中心检测,但他不愿透露具体送检的数量,只说“很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