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有译文)
文言文短篇及注释六篇(课外积累)

文言文短篇及注释六篇(课外积累)以下是六篇文言文短篇及注释,这些文章均选自课外读物,旨在增加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1. 《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注释】罔:迷惘,陷入困境。
殆:疑惑,危险。
【译文】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陷入迷惘,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产生疑惑。
”2. 《孟子·告子下》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注释】苦、劳、饿、空、拂乱、动、忍:均为使动用法。
曾:通“增”。
【译文】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体肤挨饿,使他的身受贫困之苦,使他的所作所为都不如意,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变得坚韧,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3. 《庄子·逍遥游》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注释】坳堂:屋中的低洼处。
芥:小草。
胶:粘住。
夭阏:阻塞。
图南:计划向南飞。
【译文】再说水汇积不深,它浮载大船就没有力量。
倒杯水在庭堂的低洼处,那么小小的芥草也可以给它当作船;而搁置杯子就粘住不动了,因为水太浅而船太大了。
风聚积的力量不雄厚,那么它托负巨大的翅膀便力量不够。
所以,鹏鸟高飞九万里,狂风就在它的下方向它托着翅膀,然后才能往南飞。
4. 《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
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
”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
”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
”【注释】属:通“嘱”。
委托,托人转告。
存:活下去。
好:喜好。
能:能力。
诺:答应。
【译文】齐国有个叫冯谖的人,穷得没法养活自己,托人告诉孟尝君,希望能在他门下寄居求食。
课外文言文翻译

课外文言文第12页王冕好学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亡其牛。
或牵牛蹊田,父怒,挞之。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第子,学遂为通儒。
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
时冕父已卒,即迎父母越城就养。
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
乡里小儿竟遮道讪笑,冕亦笑.译文:王冕是诸暨县人。
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地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
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
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有人牵着牛来责骂他们家的牛践踏田地,踩坏了庄稼。
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
事情过后,他仍是这样。
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从此以后就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
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借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
佛像大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
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安阳的韩性听说以后对此感到很惊讶,收他做弟子,后来他成了大学问家。
韩性死后,他的门人像侍奉韩性一样的侍奉王冕。
那时王冕的父亲已死,王冕便将母亲带入越城供养。
时间久了,母亲想念故乡,王冕就买了头白牛驾着母亲,自己穿戴着古式的帽子衣服跟随在车子后面,乡里的小孩都聚集在道两旁笑,王冕也笑。
第26页原文: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
少习骑,长而益精。
值可汗点兵,因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
其父以老病不能行。
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
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译文:木兰是古时候的一位民间女子。
从小练习骑马,随着年龄的增长技术不断精深。
时值可汗点兵,她的父亲也在名册上,和同村的许多年轻人都在此次出征中。
初中课外文言文并带译文20篇

初中课外文言文并带译文20篇(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
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
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
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二)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
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
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
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
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
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
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
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
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
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四)司马光好学《三朝名臣言行录》【原文】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语文翻译课外文言文

《与朱元思书》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游动的鱼儿在细小的石头间穿梭,可以直接看到,毫无阻碍。
湍急的水流像箭一样快,凶猛的波浪像奔腾的骏马。
两岸的高山,都长满了青葱的树木。
山峦凭借自身的气势竞相向上,相互之间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争着往高处直插云霄,形成了千百座山峰。
泉水冲击着石头,发出清脆的声音。
美丽的鸟儿相互鸣叫,声音和谐动听。
蝉儿不停地鸣叫,猿猴不停地啼叫,声音此起彼伏。
那些像鸢鸟一样追求功名利禄的人,看到这些雄伟的山峰,就会平息心中的欲望;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就会忘记回头。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显得昏暗;稀疏的枝条相互交错,有时还能看到阳光。
这篇文言文描绘了一幅山水画卷,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事务的超脱。
在翻译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忠实于原文的意思,还要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和韵味。
以下是对原文的逐句翻译: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游动的鱼儿在细小的石头间穿梭,可以直接看到,毫无阻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水流像箭一样快,凶猛的波浪像奔腾的骏马。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两边的山峦,都长满了青葱的树木。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山峦凭借自身的气势竞相向上,相互之间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争着往高处直插云霄,形成了千百座山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泉水冲击着石头,发出清脆的声音。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美丽的鸟儿相互鸣叫,声音和谐动听。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蝉儿不停地鸣叫,猿猴不停地啼叫,声音此起彼伏。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那些像鸢鸟一样追求功名利禄的人,看到这些雄伟的山峰,就会平息心中的欲望;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就会忘记回头。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及翻译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及翻译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译文】孔子说:"学习后按一定时间复习,不也喜悦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了,不也快乐吗?别人不理解你但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译文】有子说:"他的为人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却喜欢犯上的人,这种人很少;不喜欢犯上,却喜欢作乱的人,这种人从来没有过。
做人首先要从根本上做起,根本树立了,‚道‛就出现了。
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就是做人的根本吧!"3.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论语〃为政》)【译文】哀公问:"怎样做百姓才心服?"孔子说:"把正直的人提拔起来,放到不正直的人上面,这样百姓就心服;把不正直的人提拔起来,放到正直的人上面,这样百姓就不心服;"4.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论语〃为政》)【译文】季康子问:"要使百姓严肃认真、尽心竭力和勤勉,应该怎么做?"孔子说:"你对待百姓的事情严肃认真,他们对待你的事情也严肃认真;你孝顺父母,慈爱幼小,他们就会对你尽心竭力和勤劳努力;你任用德才兼备的人,教育能力弱的人,他们就勤勉。
"5. 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论语〃里仁》)【译文】孔子说:"同品德高尚的人住在一起,是最好的事。
选住处没有仁德高尚德人,怎么能算聪明呢?"6.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论语〃里仁》)【译文】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居于贫穷,不能长久地居于快乐。
初中生课外文言文精选阅读,附译文!

初中生课外文言文精选阅读,附译文!一、邴原泣学《初潭集》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
”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译文: 邴原幼时丧父,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听见书声琅琅)忍不住哭了,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小孩子为啥哭泣?”邴原答道:“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
那些读书的,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
我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
内心感伤,因此而哭泣。
老师怜悯屿地说:“你想读书就来吧!”邴原进了学堂,学习异常努力。
一个冬天,就读熟了《孝经》和《论语》。
二、董遇“三余”读书《三国志》(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
兴平中,关中扰乱,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
采稆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闲习读,其兄笑之而其兄笑之而遇不改。
……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
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从学者云:“苦渴无日。
”遇言:“当以‘三余’。
”或问“三余”之意。
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译文:董遇,字季直。
为人朴实敦厚,从小喜欢学习主。
汉献帝兴平年间,关中李榷等人作乱,董遇和他哥哥便投朋友段煨处。
董遇和他哥哥入山打柴,背回来卖几个钱(维持生活),每次去打柴董遇总是带着书本,一有空闲,就拿出来诵读,他哥哥讥笑他,但他还是照样读他的书。
董遇对《老子》很有研究,替它作了注释;对《春秋左氏传》也下过很深的功夫,根据研究心得,写成《朱墨别异》。
附近的读书人请他讲学,他不肯教,却对人家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请教的人说:“(您说的有道理),只是苦于没有时间。
”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时间”。
课外文言文(有译文)

1、灵隐寺僧灵隐寺僧某,以茶得名,铛臼皆精。
然所蓄茶有数等,恒视客之贵贱以为烹献;其最上者,非贵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
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甚恭,出佳茶,手自烹进,冀得称誉。
贵官默然。
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
饮已将尽,并无赞语。
僧急不能待,鞠躬曰:“茶何如?”贵官执盏一拱曰:“甚热。
”灵隐寺有一位僧人,他以会茶道而出名,精通茶具.而且他收藏的茶有几等,看客人的贵贱而分别煮不同的茶给他;那最好的茶,若不是贵人或识茶之人,是不会给他的.一天,有一贵客来到,僧人待他很恭敬,给出好茶,亲自冲茶给他,等待客人的称赞.贵客一直沉默不言.僧人很疑惑,再拿出最好的给客人.茶快喝完了.僧人等不急了,鞠了一个躬,说:"这个茶味道如何?"贵客拿着茶杯拱手,说:"有点热了."疑人窃履原文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
适使其仆市履于肆,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
他日,友人来过,见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骇曰:“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
”遂与之绝。
逾年而事暴,友人踵楚人之门,而悔谢曰:“吾不能知子,而缪以疑子,吾之罪也。
请为以如初。
”译文从前有个楚国人夜宿在朋友的家里,他的仆人偷了他的朋友的鞋子回来,楚国人不知道。
恰好他让仆人到集市上去买鞋,仆人私藏了买鞋的钱把偷来的鞋子交给他,楚国人也不知道。
有一天,他的朋友来拜访他,看见自己的鞋子穿在楚国人的脚上,很惊讶,说:“我本来就怀疑是你,果然是你偷了我的鞋。
”于是和他断绝了联系。
过了几年有关这个仆人的事情暴露,他的朋友来到这个人的家里,向他道歉说:“我不够了解你,才错误地怀疑你,这是我的过错。
请让我们和好如初吧。
”2陶侃惜分阴侃性聪敏恭勤,终日敛膝危坐,军府众事,检摄无遗,未尝少闲。
常语人云:“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
岂可但逸游荒醉⑤,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陶侃在广州任刺史,在州内闲著无事,于是就每天早上把很多砖瓦搬到屋外去,到了晚上又搬进屋内,人家问他这样做的原因,他回答说:“我正尽力恢复中原,如果过份悠闲放逸的话,恐怕到时候会没有能力来从事复兴中原这件大事,所以我要训练我的体力罢了。
课外文言文

1.苏轼《与范子丰书》之“临皋亭下八十数步”翻译临皋亭下八十数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闻范子丰①新第园池,与此孰胜?所不如者,上无两税及助役钱耳②。
[注释]①范子丰:苏轼的儿女亲家。
②两税及助役钱:新法规定,农民要交春秋两税,外加青苗助役钱。
苏轼反对之,以此讥讽。
翻译:临皋亭下不远处就是长江,长江水友很大一部分是峨眉山上的雪水,我平时吃喝洗涮都是从江里打水,何必要去人多的地方住呢.江山风月,本来是没有主人的,谁在用便可以说是主人。
听说范子丰新买了园子,不知和我这里比怎么样?我比他差的,也就是我这不能缴税吧3.原文《史记》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欲使范蠡治国政,蠡对曰:“兵甲之事,种不如蠡;填抚国家,亲附百姓,蠡不如种。
”于是举国政属大夫种,而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为质于吴。
二岁而吴归蠡。
译文吴王(已经)赦免了越王,越王勾践回国后,深思熟虑,苦心经营,把苦胆挂到座位上,坐卧即能仰头尝尝苦胆,饮食也尝尝苦胆。
还说:“你忘记会稽的耻辱了吗?”他亲身耕作,夫人亲手织布,吃饭从未有荤菜。
从不穿有两种颜色以上的的衣服,对贤人彬彬有礼,能委屈求全,对待宾客热情城诚恳,能救济穷人,悼慰死者,与百姓共同劳作。
越王想让范蠡管理国家政务,范蠡回答说:“用兵打仗之事,种不如我;镇定安抚国家,让百姓亲近归附,我不如种。
”于是把国家政务委托给大夫种,让范蠡和大夫柘稽求和,到吴国作人质。
两年后吴国才让范蠡回国。
4.<旧唐书.柳宗元传> 之"叔文败"原文及翻译原文: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
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为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堙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灵隐寺僧灵隐寺僧某,以茶得名,铛臼皆精。
然所蓄茶有数等,恒视客之贵贱以为烹献;其最上者,非贵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
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甚恭,出佳茶,手自烹进,冀得称誉。
贵官默然。
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
饮已将尽,并无赞语。
僧急不能待,鞠躬曰:“茶何如?”贵官执盏一拱曰:“甚热。
”灵隐寺有一位僧人,他以会茶道而出名,精通茶具.而且他收藏的茶有几等,看客人的贵贱而分别煮不同的茶给他;那最好的茶,若不是贵人或识茶之人,是不会给他的.一天,有一贵客来到,僧人待他很恭敬,给出好茶,亲自冲茶给他,等待客人的称赞.贵客一直沉默不言.僧人很疑惑,再拿出最好的给客人.茶快喝完了.僧人等不急了,鞠了一个躬,说:"这个茶味道如何?"贵客拿着茶杯拱手,说:"有点热了."疑人窃履原文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
适使其仆市履于肆,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
他日,友人来过,见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骇曰:“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
”遂与之绝。
逾年而事暴,友人踵楚人之门,而悔谢曰:“吾不能知子,而缪以疑子,吾之罪也。
请为以如初。
”译文从前有个楚国人夜宿在朋友的家里,他的仆人偷了他的朋友的鞋子回来,楚国人不知道。
恰好他让仆人到集市上去买鞋,仆人私藏了买鞋的钱把偷来的鞋子交给他,楚国人也不知道。
有一天,他的朋友来拜访他,看见自己的鞋子穿在楚国人的脚上,很惊讶,说:“我本来就怀疑是你,果然是你偷了我的鞋。
”于是和他断绝了联系。
过了几年有关这个仆人的事情暴露,他的朋友来到这个人的家里,向他道歉说:“我不够了解你,才错误地怀疑你,这是我的过错。
请让我们和好如初吧。
”2陶侃惜分阴侃性聪敏恭勤,终日敛膝危坐,军府众事,检摄无遗,未尝少闲。
常语人云:“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
岂可但逸游荒醉⑤,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陶侃在广州任刺史,在州内闲著无事,于是就每天早上把很多砖瓦搬到屋外去,到了晚上又搬进屋内,人家问他这样做的原因,他回答说:“我正尽力恢复中原,如果过份悠闲放逸的话,恐怕到时候会没有能力来从事复兴中原这件大事,所以我要训练我的体力罢了。
”陶侃聪慧灵敏,对人谦逊有礼,做事尽心尽力。
整日盘腿正坐,军中府中所有的事情,陶侃自上而下检查管理,从不遗漏,没有一点空闲。
他常对他人说:“大禹是圣人,还如此珍惜很短的时间,对于一般人来说,就更应当珍惜时间。
怎么可以只游乐宴饮。
活着的时候不能对国家有所贡献,死了以后不能被后人传颂,这是自己糟蹋自己啊!”原文永之氓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
有顷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
遂溺死。
吾哀之。
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于是作《哀溺》。
永州的百姓都善于游泳。
一天,河水突然上涨,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渡湘江。
渡到江中时,船破了,都游起泳来。
其中一个人尽力游泳但仍然游不了多远。
他的同伴们说:“你最会游泳,现在为什么落在后面?”他说:“我腰上缠着一千文钱,很重,所以落后了。
”同伴们说:“为什么不丢掉它呢?”他不回答,摇摇他的头。
一会儿,他更加疲惫了。
已经游过河的人站在岸上,又呼又叫:“你愚蠢、蒙昧到了极点,自己快淹死了,还要钱财干什么呢?”他又摇摇他的头。
于是淹死了。
我对此感到十分悲哀。
如果像这样,难道不会有大利淹死大人物的事情吗?我于是写下了《哀溺文序》。
3公输刻凤公输之刻凤也⑪,冠距未成⑫,翠羽未树⑬,人见其身者,谓之鹲鵄⑭;见其首者,名曰鴮鸅⑮。
皆訾其丑而笑其拙⑯。
及凤之成,翠冠云耸⑰,朱距电摇⑱,锦身霞散⑲,绮翮焱发⑳,翙然一翥⑴,翻翔云栋⑵,三日而不集⑶。
然后赞其奇,而称其巧。
――节选自刘昼⑷《刘子·知人》⑸鲁班(公输般)雕刻凤凰,凤凰的冠和爪还没有雕成,翠绿的羽毛也没有刻好,别人看见那凤凰的身子,说它像鹲鵄;看见它的头,称它是鹈鹕。
(别人)都耻笑凤凰的丑陋和鲁班的笨拙。
等到凤凰雕刻成功,翠绿的凤冠像云彩一样高耸,朱红的爪子像电一样闪动,锦绣一样的身子像云霞一样放光,绸缎一样的羽毛像火花一样灿烂,翙的一声腾飞,在耸入云天的楼房上翻飞,三天不落下来。
这样以后人们又称赞它的神奇和他的技巧。
欣赏评点本篇寓言故事,通过工匠鲁班雕刻凤凰成功前后人们的不同态度,说明事业成功前难以得到别人的赞同,甚至会受到非议和讽刺,只有将事业坚持下去并取得成功,才会得到别人的敬佩和赞同。
鲁班在受到讽刺挖苦时,顶着压力,克难求进,精神可嘉。
同样,一个人的才智被认识和肯定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当这个过程尚未最后完成时,不能“皆訾其丑而笑其拙”,否则,像鲁班这样著名的能工巧匠,也会遭到扼杀。
在对人的评价、使用和处理上,不能凭自己的喜好而感情用事,既要重视关键时刻、重大问题面前的表现,又要看全部历史和全部工作,为人才提供一个平等竞争的良好环境,让他们在自己的位置上发挥出自身最大的潜能,做出最大的贡献。
目不见睫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
”庄子曰:“臣患之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
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
”庄王乃止。
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
故曰:“自见之谓明。
”楚庄王想要讨伐越国,庄子劝谏道:“大王为什么要讨伐越国呢?”楚庄王说:“因为越国政事混乱,军队软弱。
”庄子说:“我深为此事担忧。
智慧如同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却看不到自己的睫毛。
大王的军队被秦、晋打败后,丧失土地数百里,这说明楚国军队软弱;庄蹻在境内做强盗,官吏无能为力,这说明楚国政事混乱。
可见楚国在兵弱政乱方面,并不比越国强,您却要讨伐越国。
这样的智慧如同眼睛看不见眼睫毛一样。
”楚庄王便打消了伐越的念头。
所以了解某件事的困难,不在于看见别人(如何),而在于看见自己(如何)。
所以《老子》上说:“自己能认识到自己(的缺陷)才叫做明察。
”4教帝学书太宗①朝②,有王著学右军③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④。
帝听政⑤之余,留心笔札,数遣内侍⑥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益刻意临学。
又以问著,对如初。
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⑦称善,恐帝不复用意。
”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⑧益⑨也。
译文太宗在位的时候,有个名叫王著的人学习王羲之书法,很是得其要领,被太宗任命为翰林。
太宗在朝政的空余时间也爱好练习书法,每有心得都派内侍去送给王著看,但每次王著都说不行,太宗又去尽量的模仿的更像。
然后又去问王著,王著的回答还是像原来一样。
有人询问为什么呢,王著说“皇上的书法外形固然是好,但匆忙的说好,恐怕皇上并不明白书法的深意。
”后来太宗的书法已是精妙绝伦,超过了很多以前的著名书法家,世人都说这得益于王著的劝戒。
原文:昔有医人,自媒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
"一人信焉,而使治驼,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即()焉,驼背随直,亦复随死。
其子欲鸣诸官,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那管人死!"译文:从前有个医生,自吹能治驼背。
他说:"无论驼得像弓那样的,像虾那样的,还是弯曲像铁环那样的,请我去医治,管保早晨治了,晚上就如同箭杆一般直了。
"有个人信以为真,就请他医治驼背。
这个医生要来两块门板,把一块放在地上,叫驼背人趴在上面,又用另一块压在上面,然后跳上去使劲地踩。
这么一来,驼背倒是很快就弄直了,但人也被踩断了气。
驼背人的儿子要到官府去告他,这个医生却说:"我的职业是治驼背,只管把驼背弄直,那管人是死是活!"寓意:办事如果只讲主观动机,不管客观效果,那就只能把事情办糟。
期中测试赵简子有两白骡而甚爱之。
阳城胥渠处广门之官,夜款门而谒曰:“主君之臣胥渠有疾,医教之曰:…得白骡之肝病则止,不得则死。
‟”谒者入通。
董安于御于侧,愠曰:“嘻!胥渠也,期吾君骡,请即刑焉。
子曰:“夫杀人以活畜,不亦不仁乎?杀畜以活人,不亦仁乎?”于是召庖人杀白骡,取肝以与阳城胥渠。
处无几何,赵兴兵而攻翟。
广门之官,左七百人,右七百人,皆先登而获甲首。
人主其胡可以不好士?(《吕氏春秋·爱士》)赵简子①有两匹白骡而又特别喜欢它们,阳城胥渠在广门任小官,夜晚叩门求见,说:“主君的家臣胥渠得了病,医生告诉他说:…得到白骡的肝脏,病就可以治好。
不能得到就得死了。
‟”门人进去通报,董安于正在旁边侍侯,听说后气愤地说:“嘿——,胥渠啊,竟想得到我们主人的白骡!您让我这就去杀了他吧。
”简子说:“杀人却是为了保存牲畜,不也太不仁义了吗?杀牲畜以便救活人,不是非常仁义的吗?”于是召来厨师杀死白骡,取出肝脏拿去送给阳城胥渠。
过了没有多长时间,赵简子发兵攻打狄人。
广门的小官左边带七百人,右边带七百人,都最先登上城头,并获取敌人带甲武士的首级。
君主怎么能不爱护人呢?9甘戎使于齐(原文)甘戎使于齐,渡大河。
船人曰:“河水间耳,君不能自渡,能为王者之说乎?”甘戎曰:“不然,汝不知也。
物各有所长,谨愿敦厚,可事主不施用兵;骐骥【马录】(一个字)【马耳】(一个字),足及千里,置之公室,使之捕鼠,曾不如小狸;干将为利,名闻天下,匠以治木,不如斤斧。
今持楫而上下随流,吾不如子;说千乘之君,万乘之主,子亦不如戎矣。
”译文:甘戎出使齐国,要渡过一条大河。
船夫说:“河水在这边隔着,你都不能自己渡过,有能力替大王做说客吗?”甘戎说:“不是这样的,你不知道。
万物各有其长处和短处,谨慎老实,可以用来侍奉君主而不消用兵;良马,能驾驭千里,放在宫室让它捕老鼠,不如小猫;干将这把剑很锋利,名闻天下,用它来砍伐数目,不如斧头(斤也是一种斧头)。
现在摇着船桨过河,我不如你;说服千乘(相当于现在的发达国家)之国的君主,你又不如我啊!严明执法濮州刺史庞相寿坐贪污解任。
自陈尝在秦王幕府。
上怜之,欲听还旧任。
魏征谏曰:“秦王左右,中外甚多,恐人皆恃恩私,足使为善者惧。
”上欣然纳之。
谓相寿曰:“我昔为秦王,乃一府之主;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
大臣所执如是,朕何敢违!”赐帛遣之。
相寿流涕而去。
濮州刺史庞相寿因为犯了贪污罪被罢免了官职。
庞相寿便陈述自己曾经在秦王府当过幕僚。
唐太宗知道了这件事很是同情,准备让其官复原职。
大臣魏征便向太宗进谏道:“当年秦王的老部下,天下有很多呀,如果都像庞相寿这样,恐怕会让天下正直的人心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