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过程分析与综合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化工类专业理论综合试题及参考答案(0402)

化工类专业理论综合试题及参考答案(0402)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6页,第Ⅱ卷7至11页。

满分2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00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S: 3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选出)1.下列物质中,分子数最多的是A.22gCO2B.2molNH3C.标准状况下11.2LH2D.64gSO22.相同条件下,22g CO2气体与N2气体具有相同的体积,则N2气的质量为A.11gB.14gC.22gD.28g3.与0.1molAgNO3完全反应的MgCl2的物质的量是A. 0.2molB. 0.1molC. 0.05molD. 4.75mol4.配制1 mol·L-1的HCl溶液200mL,需量取12 mol·L-1的盐酸为A.4mLB.8mLC.16.67mLD.18 mL5.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HCl + OH- = H2O +Cl-B.HCO3-+ H+=CO2↑+H2OC. CaCO3 + 2H+ = Ca2+ +CO2↑+H2OD.Cu2++ S2- = CuS↓6.下列物质中具有强氧化性的是A. 钠B.氧化钠C.氢氧化钠D.过氧化钠7.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备氧气后,要除去残留在试管内壁上物质应该用A.二硫化碳B.氢氧化钠溶液C.稀硫酸D.浓盐酸8.对于H2O2性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弱酸性B.只有强氧化性C.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D.仅存在于水溶液中,没有纯的H2O29. 某溶液滴入酚酞试剂时呈无色,滴入甲基橙变黄色,则该溶液PH值范围为A.4.4<PH<5B. 3.1<PH<5C. 3.1<PH<8D. 4.4<PH<810.用一种试剂即能将Na2CO3、Na2SO4、Na2SO3、Na2S四种无色溶液鉴别开,该试剂是A.BaCl2溶液B.H2SO4溶液C.AgNO3溶液D.NaOH溶液11.对于CO + 2H2 = CH3OH(l)+Q ,要提高CH3OH的产率,可采用的措施是A.升温B.加压C.减压D.使用适当的催化剂12.氨分解反应在一密闭容器内进行,已知氨气的起始浓度为2 mol·L-1,5秒钟后为1.2 mol·L-1,当用氨气浓度的变化来表示该反应速率时,反应速率为A.0.8 mol·L-1·s-1B.1.6 mol·L-1·s-1C.0.016 mol·L-1·s-1D.0.16 mol·L-1·s-113.在0.1 mol·L-1的HAc溶液中,要使HAc的电离度和PH值都减少,同时又使Ac-离子浓度增大,可加入的试剂是A. 1 mol·L-1 HAcB.浓氨水C. 固体NaAcD. 1 mol·L-1 H2SO414.在1L溶液中分别溶有下列物质,其PH值最大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LNH3B.1molNH4Cl和1molNH3C.36.5g的HCl气体D.40g NaOH固体15.已知Fe3+/Fe2+, Br2/Br-, I2/I-的标准电极电位分别为0.77V、1.06V、0.54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Br2能氧化Fe2+B.Fe3+能氧化Br-C. I2能氧化Br-D. I2能氧化Fe2+16.下列反应均能正向自发进行:2A-+B2= 2B-+A2 ,2B-+C2=2C-+B2,2C-+D2=2D-+C2。

化工专业综合试题(带答案)

化工专业综合试题(带答案)

化工专业(二)综合试题(分析化学第1-6章,化工原理1.2章、第3章前3节)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2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卷一(选择题,共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5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字母代号选出)1.下列分析方法,不属于化学分析法的是()A.酸碱滴定法B.配位滴定法C.吸光光度法D.称量分析法2.某组分含量大约为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常量组分B.微量组分C.痕量组分D.仪器分析法3.分析测定中出现下列情形对误差判断正确的是()A.试样未经充分混匀:偶然误差B.天平零点稍有变动:系统误差C.滴定管读数最后一位总是偏小:偶然误差D.分析天平砝码生锈质量变大:偶然误差4.在以下各项措施中,可以减小分析中的偶然误差的是()A.进行仪器校正B.增加平等测定的次数C.对照试验D.空白试验5.酸碱滴定中指示终点的指示剂变色时,酸碱并没有恰好完全反应,引起的误差属于()A.方法误差B.仪器误差C.试剂误差D.操作误差6. 下述情况中,使分析结果偏低的是()A.用HCl标准溶液滴定碱含量时,滴定管内壁挂留有液珠B.用以标定溶液的基准物质吸湿C.测定H2C2O4·2H2O摩尔质量时,H2C2O4·2H2O失水D.测定HAc含量时,滴定前用HAc溶液淋洗了锥形瓶7.用T(K2Cr2O7/Na2S2O3)=0.004903g •mL-1的Na2S2O3标准溶液测定试样中K2Cr2O7的含量时,消耗25.00mL,则试样中K2Cr2O7的质量是()A.0.1225g B.0.1226g C.0.3677g D.0.7354g8.现需要配制0.1000mol·L-1K2Cr2O7溶液,下列量器中最合适的是()A.容量瓶B.量筒C.刻度烧杯D.酸式滴定管9.已知在1mol·L-1H2SO4介质中,ϕ'Ce4+/Ce3+=1.44V,ϕ'Fe3+/Fe2+=0.68V。

《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习题

《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习题

《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习题第一章1.化工过程分析的含义是什么?化工过程合成的含义是什么?2.常见化学反应过程的类型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3.化工PID是什么请解释DCS的含义和作用。

4.稳态模拟和动态模拟的特征分别是怎样的?5.人工智能技术的含义是什么?6.人工神经网络的含义和用途。

第二章1.过程系统模拟有哪几类问题?2.过程系统的模拟分析是指什么,用流程框图画出其示意图。

3.过程系统设计的含义是怎样的?用流程框图画出其示意图。

4.过程系统参数优化的含义是怎样的?用流程框图画出其示意图。

5.请解释过程系统模拟的序贯模块法含义,特点,适用范围。

6.请解释过程系统模拟的面向方程法含义,特点,适用范围。

7.请解释过程系统模拟的联立方程法含义,特点,适用范围。

8.在计算再循环物流时,需要对某些物流进行“断裂”,此处“断裂”的含义是什么?9.判断最佳断裂的准则是什么,如何用数学表达式表示?10.请解释有效断裂组、多余断裂组、非多余断裂组。

11.请描述搜索断裂组的替代规则。

12.解释断裂族的概念。

13.再循环物流断裂处设置收敛单元,其功能有哪些?14.适合于收敛单元的数值计算方法一般应满足哪些条件?15.直接迭代法的原理和优缺点是什么?16.阻尼迭代的含义是什么,请用公式表达,阻尼因子的选择对迭代收敛有何影响?17.一个大型稀疏方程组,阶数为60,非零系数个数为240,求稀疏比和方程中为零的单元有多少个?18.请画出下面不可分割子系统的回路矩阵,并寻求最优断裂组。

19.直接迭代法求解下列方程组。

20.直接迭代法求解下列方程组。

2X 1+X 23X 12-2 第四章1. 某工厂甲、乙两种产品,每件甲产品要耗钢材2kg 、煤2kg 、产值为120元;每件乙产品要耗钢材3kg ,煤1kg ,产值为100元。

现钢厂有钢材600kg ,煤400kg ,试确定甲、乙两种产品各生产多少件,才能使该厂的总产值最大?2. 某工厂在计划期内要安排甲、乙两种产品。

化工过程分析与综合习题答案

化工过程分析与综合习题答案

化工过程分析与综合习题答案
Q1.分析原料氧化铝的工艺:
A.将原料氧化铝通过氧化物催化剂在氧气中加热,实现氧化反应,生成氧化铝和水蒸气。

Q2.化工过程中分子筛的使用:
A.分子筛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精细化工制造的物料,用于过滤污染物,除去杂质,或用于分级、萃取和精制的过程。

Q3.用化学药品控制水质:
A.一般使用氯化,钙离子添加剂或碱性物质来控制水质,使水质符合饮用标准,并确保水中没有有害有机物,抗生素等。

Q4.分析化工中热反应器的作用:
A.热反应器是在固定温度、压力和时间内将物质反应,转变为新的物质的装置,它可以将物质分解、结晶、混合和催化。

Q5.分析化工中活性炭的作用:
A.活性炭可以将有毒物质从水或其他溶液中净化出来,同时也可以去除水中可溶性有机物,保护水质。

Q6.分析化工中烘干的工艺:
A.烘干是一种化学处理过程,利用加热溶剂将水份直接从物料中移除的方法,常用于一些物料的熔融、均质和蒸发处理等。

Q7.分析化工中冷冷凝的工艺:
A.冷凝是一种化工过程,用于精细提纯液体溶剂,是一种经济的分离方法,可以从液体中获得高纯度的成分。

Q8.分析化工中熔融加工的工艺:。

化工过程分析与综合习题答案

化工过程分析与综合习题答案

绘该流股,试举例说明。
∆H Q C W T T
W=1 Ts=10 Cp=10
若 Cp 不随 T 变化 ∆H 10 T 10
若C 10 0.05T 则∆H 0.05T 9.5T 100
若C 10 0.05T 则∆H 0.05T 9.5T 100
可见,若 Cp 不随 T 变化,图形为一直线; 若 Cp 随 T 增大,图形
进料变量数 c+2
合计
c+N+M+5
Nau 串级单元数 4
回流分配器 4
侧线采出单元数 1
传热单元数 4
合计
10
Nvu= c+N+M+5+10= c+N+M+15
d= c+N+M+15
2-5
2-6
2-7 简捷算法:Reflex Ratio:-1.3 Light Key:Methanol 0.95
Heavy Key:Ethanol 0.1585 Pressure:Condenser:1.9 公斤 Reboiler:1.8 公斤 最小回流比为:3.529 实际回流比:4.588 最小理论板数:14.47 实际板数:26.18 进料板:10.47 逐板计算:27 块塔板,11 板进料,塔顶采出:31.67kmol/hr,回流比:4.6
(2)1,(2,3,4,6),9,1-----(1,(2,3,4,6),9)
(3)(1,(2,3,4,6),9),8,3-----(1,(2,(3,4,8),6),9)
在(1,2,3,4,6,8,9)中有 3 个回路分别是(1,2,9),(3,4,8),(2,3,4,6)
(4)5 不在任何回路中,可首先计算。

化工过程分析与综合习题答案

化工过程分析与综合习题答案

T
T
H
纯组分 4-4 什么是过程系统的夹点? 过程系统中传热温差最小的地方或热通量为 0 的地方。 4-5 如何准确的确定过程的夹点位置? 混合物
H
有两种方法: 1.采用单一的△Tmin 确定夹点位置。 (1)收集过程系统中冷热物流数据。 并得到 QH,min 及 QC,min。 (2)选择一△Tmin 用问题表格法确定夹点位置, (3)修正△Tmin,直至 QH,min 及 QC,min 与现有的冷、热公用工程负荷相 符,则得到该过程系统夹点的位置。 2.采用现场过程中各物流间匹配换热的实际传热温差进行计算。 (1)按现场数据推算各冷、热物流对传热温差的贡献值。 (2)确定各物流的虚拟温度。 因为在计算中采 (3)按问题表格法进行夹点计算, 注意△Tmin 为 0, 用虚拟温度,已经考虑了各物流间的传热温差值。 4-6 如何合理的设计过程的夹点位置? 设计合理的夹点位置, 可以改进各物流间匹配换热的传热温差以及优 化物流工艺参数,得到合理的过程系统中热流量沿温度的分布,从而 减小公用工程负荷,达到节能的目的。确定各物流适宜的传热温差贡 献值,从而改善夹点。 具有一个热阱(或热源)和多个热源(或热阱) ,满足: i— 第 i 台换热器。 多个热源与多个热阱匹配换热:
3-1
8 6 5 1 3 4 7 2 16 15 17
13 11 12
14
10
9
3-2 2 4 5 12
1 11 6 7
3
8
9
10 3-3 1.单元串搜索法 (1)1,2,3,4,3---合并 3,4---1,2, (3,4)
(2)1,2, (3,4) ,6,5,2---合并 2,3,4,5,6---1, (2, (3)1, (2,

化工过程分析和合成计算题

化工过程分析和合成计算题
冷流股 34
3
45
Qi
0 10 107.5117.5 10
最小加热量为107.5 kW,最小冷却量为40kW,夹点位置在90-70℃.N1 ≤ N3 + N4, FCp1 ≤ FCp3 ,FCp1 ≤ FCp4
Q = 2×(150-90) = 120 kW Q = 2.5×(125-70) = 137.5 kW
例3 既有一五组分碳氢化合物旳混合物,其构成和各组
分旳相对挥发度如下表所示:工艺要求得到高纯度旳单
组分产品,试用有序直观推断法进行分离序列旳综合。
分离易度系数计算公式:CES = f*△,
f = D/W或W/D,f 取接近 1旳数值,△ = (α-1)*100。
序号 构成(摩尔分率)
相邻组分相对挥发度 原则沸点(ºC)
热流量(kw) 360 275 420 220
[解] 根据所给数据作出问题表格(1)
1
2
3
45


流股与温度
最大允许
区 热流股
T,℃
冷流股 Ti- ∑CPC- Di
Ii
Qi 热流量,
T1 T2
C1 C2 Ti+1 ∑CPH
kW
170
输入 输

1
160 150
20
3.5 +70 0 -70 +10 +30
6/3/F/Fmax问题,阐明Johnson规则在特殊旳n/3/F/Fmax问题上旳应用
产品 1
实际加工时间
M1
M2
M3
4
1
3
虚拟二单元加工时间
第一单元ai 第二单元bi
5
4
2

化工过程综合与分析考试题库

化工过程综合与分析考试题库

2 / 39

过程系统模拟方法有




化工过程系统分解可分为



试判断图 a 中换热匹配可行性 1 , 2 , 3 ,4 。

在过程系统夹点分析中,随着夹点上方热物流的热负荷提高,则Qhmin将随之 ,
系统热回收QRmax则随之


精馏塔与系统热集成,如图 b 所示,则在总组合曲线中,塔 T-102 的合理位置
法和
法;
4 一个含有 C 组分的独立流股具有
个自由度;
5 当一过程系统只需要一种公用工程物流,这样的系统不存在夹点,称为
问题;
6 过程系统的总组合曲线就是过程系统中
的分布在 T—H 图上的标绘;
7 分离序列综合的主要目的是选择
和确定

8 动态规划的最优化原理为:作为整个过程的最优策略具有这样的性质,即无论前面的状




作业 论文 总分
标 准 25
10
15
10
10
30
100

一、基本概念(25 分)
(1)名词解释(10 分)

过程系统综合

夹点的意义

过程用能一致性原则

过程系统自由度

过程系统模拟
(2)判断以下问题是非(N,Y)(4 分)
( )1. 对于冷热流股换热系统,传热量一定的前提下,传热温差愈小,过程不可逆程度愈
S4
S1
S2
S3
1
2
S5 3
S8 4
S9
S10
5
6
S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2
x2i
T1
P1
T2
P2
4-1 如何理解 T-H 图中横坐标 H(焓)的物理意义? T-H 图上横坐标 H 的物理意义不同于物理化学中的焓,其物理意 义为每秒钟流过管横截面(与流体流动的方向垂直的截面)的流体所 具有的焓(热量) 。 4-2 当一过程流股的比热容随其温度变化较大时, 如何在 T-H 图上标 绘该流股,试举例说明。 ∆H Q C W T T ∆H 10 T W=1 10 9.5T 9.5T 100 100 Ts=10 Cp=10
9
8
A
1 5
Loop Matrix:
B
2 3 4 7
C
6
S2 S3 S4 S5 S6 S7 S8 S9 S10 R A B C f 1 1 1 1 1 1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3 3 4
S2, S7 包含于 S8 S9, S10, S3, S5, S6 包含于 S4 所以断开 S4,B,C 回路打开,断开 S8,A 回路打开。 计算顺序用单元串搜索法: (1)1,2,3,4,6,2---------1, (2,3,4,6) (2)1, (2,3,4,6) ,9,1-----(1, (2,3,4,6) ,9) (3) (1, (2,3,4,6) ,9) ,8,3-----(1, (2,(3,4,8) ,6) ,9) 在 (1,2,3,4,6,8,9) 中有 3 个回路分别是 (1,2,9) , (3,4,8) , (2,3,4,6) (4)5 不在任何回路中,可首先计算。 所以计算顺序为:5, (1,2,3,4,6,8,9) ,7 2.
6
S2,S6,S7,S8,S9,S10 包含于 S3 S5 包含于 S4 断开 S3,A,B 回路打开,断开 S4,C 回路打开。 2 系统的邻接矩阵:
0 1 0 0 0 0 0 0 0 1 0 0 0 1 0 0 0 1 0 1 0 R= 0 0 0 0 0 0 1 0 1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1 0 1 0 0 0 0 0 0 1 0 0 0 1 1 0 1 1 0 1 0 0 0 0 0 1 0 1 2 R = 1 0 1 0 0 0 0 0 0 1 0 0 0 1 0 1 0 0 0 0 0 0 1 0 1 0 1 0 1 0 1 1 0 1 0 0 1 0 1 1 1 1 1 1 1 0 0 0 0 3 R = 0 1 0 1 0 1 0 1 0 1 1 0 1 0 0 0 1 0 0 0 1 0 0 1 0 1 01 1,2,3,4 看做一个拟节点,所得的邻接矩阵为: 0 0 1 1 1 0 0 0 R= 0 1 0 0 1 0 0 0 7 为一步循环回路,去掉,则邻接矩阵为: 0 0 1 R= 1 0 0 0 1 0 0 1 0 2 R = 0 0 1 1 0 0 1 0 0 3 R = 0 1 0 0 0 1 所以计算顺序表为:
ω5
F1
F2
F3
F4
F5
F6
F7
ω1
x1 ω2
Hale Waihona Puke x2 ω3x3 ω4
x4 x5
t
p
s
局部度为 1:x1,t,p,s (2) 消去 x1,t,s,F2, F4, F7 F1 F3 F5 F6
ω1
ω2
x2 ω3
x3 ω4
x4 x5 p
局部度为 1:ω1 ,x3 ,x4 ,x5 (3)消去ω1 ,x3 , F3 F5
d= c+N+M+15 2-5 2-6 2-7 简捷算法:Reflex Ratio:-1.3 Light Key:Methanol 0.95 Heavy Key:Ethanol 0.1585 Pressure:Condenser:1.9 公斤 Reboiler:1.8 公斤 最小回流比为:3.529 实际回流比:4.588 最小理论板数:14.47 实际板数:26.18 进料板:10.47 逐板计算:27 块塔板,11 板进料,塔顶采出:31.67kmol/hr,回流比:4.6
ω2
x2
ω3
ω4
x4
x5
p
局部度为 1:ω2 ,ω4 (4)消去ω2 ,ω4 x2 ,ω3,x4 ,x5,p 求解顺序如下: ω4 ω3 F5 F6 F3 局部度均为 0,选为设计变量。
X4
F4
t
F1
ω1
F2
X1
F7 3-6
S
描述过程系统的独立方程有: 物料平衡:V1y1i= V2y2i+ L2x2i F1(V1,V2,L2,y1i,y2i,x2i)=0 V1= V2+ L2 F2(V1,V2,L2)=0 能量平衡:V1H1= V2H2+ L2H3+Qc F3(V1,V2,L2,Qc,T1,P1,T2,P2)=0 相平衡:y2i=kx2i F4(y2i,x2i,T2,P2)=0 (1) 该系统的双图层为: F1 F2 F3 F4
6
B
1 2 C 5
注意:回路 C 是指回路(1,5,4,3,6) Loop Matrix: S2 S3 S4 S5 S6 S7 S8 S9 S10 R A B C f 1 1 1 1 1 1 2 1 1 1 1 1 1 1 1 1 1 2 1 1 2 2 4 6
3 A
4
S9 和 S10 之间断开 S10(考虑权因子 2<5),回路 B,C 打开 S4 和 S5 之间断开 S4(权因子 1<2),回路 A 打开 用邻接矩阵法确定计算顺序: 0 1 0 0 1 0 0 0 1 0 0 0 0 0 0 1 0 1 R= 0 0 1 0 0 0 0 1 0 1 0 0 1 0 0 0 0 0 将 3.4 看做一个节点:
0 1 0 1 0 0 0 1 0 0 R= 0 0 0 0 1 0 1 1 0 0 1 0 0 0 0 0 1 1 0 0 0 0 0 0 1 2 R = 1 0 0 0 0 0 0 1 0 1 0 1 0 1 0 0 0 1 0 1 1 0 0 0 0 3 R = 0 1 0 1 0 1 0 0 0 1 0 1 1 0 0 1 0 0 0 1 0 1 0 1 0 4 R = 0 1 1 0 0 1 1 0 1 0 0 0 1 0 1 计算顺序为: (3,4) , (1,2,3,5,6) 3-5 变量数:ω1——ω5,x1——x5,s, t, p 方程数:7 个 自由度 d=13-7=6 个 工艺给出ω5,还需五个设计变量。 (1) 该系统的双层图为: 13 个变量。
hj aj T j
(P115)
Ui ai
Ti
j— 第 j 个物流
找到一参照物流 r,则:T j
hr a j h j ar Tr
每一物流的传热温差贡献值都确定以后, 按确定夹点位置的两种方法,
确定改进后的夹点位置,进行热回收系统的设计。 4-7 过程系统总组合曲线的物理含义是什么?如何使计算结果符合 现场生产工况? 总组合曲线表达了温位与热流量的关系。 形象的描述了需要补充热量 的温位以及可以回收热量的温位;夹点上方即热阱,只需要热公用工 程;夹点下方即热源,只需要冷公用工程。 可以确定出不同温位的共用工程用量的大小。 在实际工况中有指导意 义。 4-8 如何诊断一过程系统的用能状况? 分析过程系统的夹点, 看现有的夹点位置与最优的夹点位置是不是在 同一个位置。绘制总组合曲线,确定不同温位的公用工程用量,与实 际所用的公用工程相比较,确定有没有用能的浪费。举例略。
若 Cp 不随 T 变化 若C 若C 10 10 0.05T 0.05T
则∆H 则∆H
0.05T 0.05T
可见,若 Cp 不随 T 变化,图形为一直线; 若 Cp 随 T 增大,图形 为一下弯曲线;若 Cp 随 T 减小,图形为一上弯曲线; 4-3 当一过程流股被加热时由液态变为气态,试举例说明如何在 T-H 图上标绘该流股?
习题解答 2-1 (1)d=n-m n=4(c+2) m=c+c+1+1=2c+2 d=4(c+2)-(2c+2)=2c+6 给定流入流股:2(c+2) 平衡级压力:1 所以没有唯一解 (2)存在热损失 n=4(c+2)+1 m= =2c+2 d=2c+7 给定 2c+5 所以没有唯一解 (3)n=2(c+2)+2+2+1=2c+9 m=1+c+2=c+3 d=c+6 给定进料:c+2 冷却水进口温度:1 所以没有唯一解 2-2(1)Nv=3(c+2) (2)物料衡算:FiZFi=VyFi+LxFi (i=1,2……c) 热量衡算:FHF=VHV+LHL 相平衡:yFi=kixFi (i=1,2……c) 温度平衡:TV=TL 压力平衡:PV=PL (3)Ne=2c+3 (4)d= Nv- Ne=c+3 (5)进料(c+2)和节流后的压力(1) 2-3 Nxu 压力等级数 1 进料变量数 2(c+2)=4+3=7 合计 9 u Na 串级单元数 1 回流分配器 2 侧线采出单元数 2 传热单元数 5 合计 15 u Nv =9+15=24 d=24 给定的不满足要求,还需给定入塔混合物的温度,两塔的操作压力,塔 2 的回流比。 2-4 Nxu 压力等级数 N+M+1+1+1(N 和 M 为两个塔的塔板数) 进料变量数 c+2 合计 c+N+M+5 u Na 串级单元数 4 回流分配器 4 侧线采出单元数 1 传热单元数 4 合计 10 u Nv = c+N+M+5+10= c+N+M+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