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梅馆记》教案
《病梅馆记》语文教案

《病梅馆记》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病梅馆记》。
(2)理解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翻译并解释重要句子。
(3)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领悟文章的主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病梅馆记》。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语文素养。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梅花的热爱和珍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病梅馆记》。
(2)理解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翻译并解释重要句子。
(3)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领悟文章的主旨。
2. 教学难点:(1)生僻词语和句式的理解与翻译。
(2)作者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病梅馆记》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知文本。
(2)学生通过工具书或网络资源,查找并学习文中生僻词语和句式。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点评、总结。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进行讲解。
(2)重点讲解生僻词语、句式及作者的写作手法。
5. 实践环节:(1)学生进行课堂练习,翻译并解释重要句子。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或背诵。
6. 总结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3)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病梅馆记》。
2. 整理课堂学习的生僻词语和句式,编制学习笔记。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病梅馆记》语文教案

《病梅馆记》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病梅馆记》。
(2)理解《病梅馆记》的文言文表达和意境。
(3)分析作者通过梅花的描绘,表达自己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感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解读《病梅馆记》的主题思想。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的美,培养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梅花的喜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2)认识梅花所象征的高洁、坚韧的品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病梅馆记》。
(2)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意境。
(3)分析作者通过梅花的描绘,表达的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
(2)对作者批判社会现象的深入剖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与梅花相关的诗词,如《梅花》、《梅花香自苦寒来》等。
(2)简要介绍《病梅馆记》的作者、背景及文学价值。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病梅馆记》,体会作者对梅花的赞美之情。
(2)引导学生关注文中对梅花的描绘,理解梅花所象征的高洁、坚韧品质。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作者通过梅花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现象的哪些批判和感悟。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知识拓展(1)介绍其他文学作品中的梅花形象,如《梅花吟》、《梅花》等。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梅花会成为文人墨客喜爱的题材?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病梅馆记》。
2. 写一篇关于梅花的小作文,可以是抒发自己对梅花的喜爱,或是以梅花为喻,表达自己对某一品质的追求。
五、教学反思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病梅馆记》的理解和欣赏程度如何,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道德情操的培养,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思考。
《病梅馆记》教案共3篇

《病梅馆记》教案共3篇《病梅馆记》教案1一、教材分析《病梅馆记》是清代杂剧大师、文学家、评论家陈廷敬的代表作之一,全剧分为“病梅馆”、“宰相府”、“秋香庵”三幕,全剧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上的丑恶现象。
二、教学目标1.了解文学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家的生平经历;2.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主要人物以及人物性格特点;3.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4.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演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主要人物的刻画;2.社会背景对话剧的影响;3.情节的丝丝入扣和情感的变化。
四、教学方法1.讲述法:老师讲解剧情和人物形象;2.演示法:老师和学生表演段落;3.分析法:分析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4.讨论法:开展小组讨论,探讨主题思想和情感动机。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和学前预测1.导入:向学生介绍“病梅馆记”的作者——陈廷敬,了解他的生平背景和文学成就。
2.学前预测:让学生看一下本剧的封面,让学生根据封面推测故事情节。
第二课时:剧情讲解和人物剖析1.剧情讲解:讲述本剧的主要情节,包括三个幕的情节内容,以及三幕情节之间的联系。
2.人物剖析:介绍本剧的主要人物形象,包括梅香、商纣、殷蛟、秋香等人物形象的特点,以及这些人物的性格特点,探讨剧中人物的情感动机和性格特点。
第三课时:情感展现和表演演练1.情感展现:以一段情节为例,讲述情感展现的方法,探讨人物情感的变化和情感动机。
2.表演演练:让学生在小组内练习表演,然后在班级上进行表演,让学生体验人物性格的表现和情感的变化。
第四课时:主题思想分析和小组讨论1.主题思想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本剧的主题思想,从人性、社会问题、政治制度等方面分析。
2.小组讨论:开展小组讨论,探讨主题思想和情感动机。
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六、教学评估1.教师通过观看学生的表演,评价学生的语言表现能力、情感展现和形象刻画的能力;2.开展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分析主题思想的能力;3.组织测验,检测学生掌握剧情、人物和主题思想的程度。
龚自珍《病梅馆记》优秀教案

龚自珍《病梅馆记》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古代文学作品鉴赏》第四单元,具体内容为龚自珍的《病梅馆记》。
该篇文章为清代文学家龚自珍所写,通过描写病梅馆的兴衰,反映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病梅馆记》的文学背景、作者简介及文章主题。
2. 分析并鉴赏文章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他们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文章的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重点:文章的结构、修辞手法及作者的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病梅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病梅馆的好奇心,进而引入课文。
2. 自主学习: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文章背景和作者简介。
3. 课堂讲解:b. 讲解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拟人等,并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c. 深入剖析作者的情感表达,解读文章的爱国情怀。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结合实际,讨论如何关注国家和社会发展,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
5. 例题讲解:分析文章中的重点句子,讲解答题技巧。
6. 随堂练习:针对文章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并阐述理由。
b. 选取文章中的一段描述,分析其艺术特色。
c.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爱国情怀的理解。
2. 答案:a. 文章主题:反映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b. 艺术特色:运用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病梅馆的兴衰。
c. 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龚自珍的其他作品,了解其文学成就,提高文学素养。
板书设计:1. 文章结构:《病梅馆记》a. 引子:病梅馆的兴衰b. 主体:作者的忧虑与爱国情怀c. 结尾:对未来的期望2. 修辞手法:对比、拟人等3. 情感表达:爱国情怀4. 作业布置:概括主题、分析艺术特色、谈谈爱国情怀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分析并鉴赏文章的艺术特色。
病梅馆记精品教案设计教学设计(精选14篇)

病梅馆记精品教案设计教学设计(精选14篇)病梅馆记龚自珍[教学目标]1.了解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2.理解本文的比喻意义和写法。
3.认识作者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残酷摧残压抑人才的愤慨、痛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愿望。
[教学重点]文言词语的用法。
[教学难点]比喻意义和写法。
[媒体设计]多媒体课件以声音画面渲染气氛,突出教学目标。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课题:由龚自珍的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引入新课。
二.介绍作者作品。
龚自珍(一qi92~1841),字璱人,号定盦,清代仁和(现浙江杭州市)人。
自幼崭露才华,38岁中进士后在北京担任国史馆校对、内阁中书、礼部主事、宗人府主事等。
48岁辞官回南方。
《病梅馆记》是南归后寓江苏昆山时所作。
后来他先后在杭州紫阳书院和江苏丹阳的云阳书院讲学。
1841年逝世于云阳书院。
龚自珍是清代后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之一。
他生当清代“乾嘉盛世”的后期。
当时清朝统治的衰败现象已日益显露。
他最早预感到清皇朝的末日即将来临。
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支持林则徐查禁鸦片。
他对清朝严酷的思想统治和腐败的政治深感不满,力主“更法”,“改图”,废科举,重真才,以1微挽救危局。
他同林则徐、魏源等人组织宣南诗社,讲求经世致用之学,宣传改良主义思想。
但即使是改良主义也为保守派所不容,所以他一再遭受排挤打击。
在北京展转十年,都只是当小官,最后还被迫弃官归乡。
但他的革新思想在当时曾产生很大的社会影响,并对后来的维新派政治改良运动起了推动作用。
龚自珍著作丰富,有散文三百多篇,诗词近八百首,在这两方面都有出色的成就。
他的散文大都表现他的政治主张和社会思想,才气横溢,意气飞扬,但由于看不到变革现实的社会力量,散文中也反映出一些消极退隐的思想。
他的诗词表象了对黑暗现实的深刻不满和要求改革的渴望,气势磅礴,色彩瑰丽。
他的作品收集在《龚定盦全集》里。
《病梅馆记》教案设计教学教案

《病梅馆记》精品教案设计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病梅馆记》的作者、背景和文学价值;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1.2 教学内容1.2.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韵味;1.2.2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课文中的难点、重点词汇和句子;1.2.3 作者背景介绍:介绍作者的身世、思想和文学成就;1.2.4 文学鉴赏:分析课文的文学特点,如韵律、修辞等。
第二章:教学过程与方法2.1 教学过程设计2.1.1 课堂导入:以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1.2 新课呈现:让学生朗读课文,感知语言魅力;2.1.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词汇和句子;2.1.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2.2 教学方法2.2.1 讲授法:讲解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词汇和句子;2.2.2 互动式教学:让学生朗读、讨论,增强课堂活力;2.2.3 任务驱动法: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提高实践能力。
第三章:教学评价3.1 评价方式3.1.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3.1.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速度;3.1.3 单元测试:进行单元测试,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3.2 评价标准3.2.1 课堂表现:积极发言、认真听讲、主动参与;3.2.2 作业完成情况:书写工整、答案正确、按时完成;3.2.3 单元测试:成绩达到预期目标。
第四章:教学资源与工具4.1 教学资源4.1.1 教材:《病梅馆记》文本;4.1.2 参考资料:有关作者的背景资料、文学鉴赏资料等;4.1.3 网络资源:相关网站、论坛等。
4.2 教学工具4.2.1 投影仪:展示课文、作者背景资料等;4.2.2 计算机:查找网络资源、制作课件等;4.2.3 教学黑板:板书重点内容。
《病梅馆记》详细教案

《病梅馆记》详细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病梅馆记》的文言文内容,掌握其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结构。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1.2 教学内容1.2.1 课文原文:讲解《病梅馆记》的原文,包括诗句的翻译和解释。
1.2.2 词语解析:分析文中的重点词语,解释其含义和用法。
1.2.3 句式分析:分析文中的句式结构,讲解其特点和用法。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课文原文的理解和记忆。
2.1.2 词语解析和句式分析的能力。
2.2 教学难点2.2.1 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
2.2.2 文中一些特殊的句式结构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3.1.1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1.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1.3 教师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
3.2 教学手段3.2.1 多媒体教学: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和相关图片。
3.2.2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提供更多的学习材料和信息。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4.1 教学步骤4.1.1 导入新课:介绍《病梅馆记》的作者和背景。
4.1.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4.1.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1.4 教师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
4.1.5 课堂练习: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4.2 时间安排4.2.1 导入新课:5分钟4.2.2 自主学习:15分钟4.2.3 合作探讨:15分钟4.2.4 教师讲解:20分钟4.2.5 课堂练习:10分钟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5.1.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5.1.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的质量。
高二语文 《病梅馆记》教案

《病梅馆记》教案束缚人才,追求个性解放的积极意义及其局限性。
写作手法。
积累相应的实词、虚词。
法的运用。
意图,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感情。
九州生气恃风雷”一诗,诗作想象奇异,奔放豪迈,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热切盼望新兴社会力量出现,一扫死气沉沉家,文学家龚自珍。
今天,我们来学习龚自珍的一篇小品文《病梅馆记》本文写作对象是“梅”,落笔重点在“病”字上,引起读者深思。
作者采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以梅议政,含意隽)诏(zhào))遏(è)暇(xiá)下注释,疏通文意。
病梅原因。
病梅的行动和决心。
辟馆病梅的苦心。
深入体会。
喻,进行分析。
才进行摧残。
遭到压抑。
量被扼杀。
受扼杀,迫害。
通了文章大意,这节课我们就一些重点语句、段落进行讨论。
起笔先写梅的产地?,喻天下人才多,“皆”字隐示产梅之盛。
”,“疏和密”,“欹和正”对照着写有什么作用?了病态社会的病态的评梅标准,实则是统治阶级选择人才的标准。
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当局者忌恨和扼杀那些变为委曲,邪侫,毫无生气的庸才和奴才。
心知其意”却不敢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的原因是什么?默许这一标准,却不敢出开用这一标准云衡量“天下之梅”,实际是不敢把自己的政治目的直接暴露出来。
的帮凶的具体做了什么?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
作者发出了“誓疗”的决心,具体是怎样疗梅的呢?,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文的“誓”呼应,表达了作者疗梅必见成效才罢休的决心。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无不表现作心情,这也正是他民主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
句有力结束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面对强大的反动势力,作者有“疗梅”的决心却自责能力渺小,以感叹领起,抒发了自己的有余而力不足的感慨、培养人才,这几点是有积极意义的,龚自珍在《已亥杂诗》中写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正是社会奋斗不息的决心。
”志”?常见的、具体的、浅显的事物来讲抽象的、深刻的道理,“志”在“物”中,写的是“物”实则读“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梅馆记》教案龚自珍一、教学目标1、认识目标:了解作者并认识其反对束缚人才,追求个性解放的积极意义及其局限性。
2、能力目标:①理解本文借梅议政、托物言志的写法,并背诵全文。
②理解文言词语:夭、病、绳、锄、斫、删、遏。
③提高学生诵读和欣赏文言文的水平。
二、教学重点:把握文章主旨,理解文言词语,疏通文意,掌握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感情并背诵全文。
四、教学说明:诵读法、探讨法五、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要求:让学生掌握本、文的文言字词,理解作者的理想和借“梅”寄于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二、教学过程:㈠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鲁迅先生笔下那个站着喝酒唯一穿长衫的人吗?(孔乙己)还有那个连考不中,老年得举却喜极发疯的人?(范进)当我们思考他们可笑行为的根源时,我们就会把问题的焦点指向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和摧残。
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篇批判封建科举制度的清代散文,那就是龚自珍的《病梅馆记》(书写课题及作者)㈡背景介绍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又为什么要这样写?我们先来听个小故事。
从前有一个书生,一天他正在读书,突然一阵清风袭来,书生来了雅兴,随口吟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这件事传到朝廷,结果书生被砍了头。
罪名是攻击朝廷统治者不懂文化(同学们很快就会反应到这个故事发生在清朝。
“清风”中的“清”与清朝中“清”是一个字)仅仅这样的一件小事,就足以表明清朝统治者实行的思想文化专制达到了一个怎样的残酷境地。
龚自珍就生活在这样的年代里。
由于清政府长期以来大搞文字狱,压抑、摧残知识分子,堵塞才路,形成了“万马齐喑”的局面。
作者以先觉者的敏锐预感到清王朝的危机。
他认为要使国家振作起来,靠的是一场变革,而变革则需要大批的人才。
龚自珍要疗救社会的病态,要拯救天下的英才,要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个性的解放。
《病梅馆记》正是反映这种思想的代表作。
然而,作者在当时的社会又不能直言,于是他就巧妙地借用于梅,以梅喻人,托梅议政。
这也正是我们熟知的—托物言志的写法。
㈢作者简介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庵,清代浙江仁和(杭州)人。
龚自珍是清代后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之一。
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支持林则徐查禁鸦片。
他同林则徐、魏源等到人组织宣南诗社,讲求经世致用之学,宣传改良主义思想。
因此为保守势力所不容,一再遭到排挤打击。
㈣自主、合作、探究现在有很多同学都喜欢玩闯关游戏吧?那么今天我们也一起来玩玩勇士闯关的游戏,我们的任务是:“闯四关”,看哪些同学能顺利地闯过“四关” !1.展示目标:闯四关⑴初读有印象⑵再读无障碍⑶三读明主旨⑷四读涌气血(板书)2.品读探讨先让学生预习课文,后我会让学生“猜一个谜语”,“找一个句子”,如果这两项任务完成了,第一关就算闯过了。
⑴初读有印象①检测一:(猜谜语)谜面:梅花“三弄”,猜《病梅馆记》中弄梅的三个动词。
(学生可以自由讨论)谜底:(斫直,删密,锄正)②检测二:(找句子):诗圣杜甫有诗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表达了作者心忧天下的胸怀。
本文中哪一句跟此句类似。
谜底:(“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⑵再读无障碍这一关我们的任务是::①无字、词读音障碍;②无句读障碍;③无字、词、意义障碍。
④翻译课文,疏通文意。
⑤概括文章大意。
①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听他读音是否准确?句读是否清楚?②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把握文中的重点字词的读音。
例:龙蟠(pán)欹(qī)枝斫(zhuó)直鬻(yù)梅孤癖(pǐ)诟(gòu)骂稚(zhì)枝抖擞(sǒu)恃(shì)倚喑(yīn)哑广贮(zhù)遏(è)止③教师设障碍并通过师生共同探讨彻底扫除障碍。
障碍一:“以欹为美”中“欹”为何义?假使没有句解,你能解释这个字吗?欹:倾斜(对应法“以欹为美,正则无景” )障碍二:文中句子“以夭梅病梅为业”中“病”字与题目《病梅馆记》中“病” 意思是否相同?不相同。
①“使……病” ,动词;②病态的,形容词。
生活中如“愚人节”中的“愚”,可以有两种理解①愚弄,动词②愚笨的,形容词。
障碍三:请指出“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其钱也。
”一句中两个“以”字的意义和用法。
①介词“把”②连词,表目的,“来”。
障碍四:请指出“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一句中两个“之”字的意义和用法。
①助词“的” ;②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如“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
”(《捕蛇者说》)积累:课后请把文中含有“以”(14个)和“之”(23个)的句子按意义和用法分类抄在自己的笔记本上。
④让学生自主翻译课文,疏通文意,教师指导,注意一些重难点句子的翻译。
⑤让学生分组讨论,概括文章大意。
教师再以板书形式进行解说。
(板书)揭疗梅的根源病写疗梅之行动梅表疗梅之决心馆显疗梅之意志记三、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已成功的闯过了两关,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一方面,简单了解了作者龚自珍及文章写作背景,熟悉了课文内容;另一方面,在熟读课文之后的翻译过程中,具体掌握了一些重点实词的用法,并梳理出文章大意。
同时,同学们也对文章从整体上有所感受:A:文章在写疗梅,实质是在呼吁挽救人才。
B:文章通过描写人对梅的摧残,实质在写封建科举制度对人才的毒害C:文章表达了疗梅的决心,实质在写作者积极要求变革和个性解放。
四、布置作业为了让同学们能更好更快的突破最后两关,做以下要求:(1)课后熟读并背诵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思考:本文是一篇典型的托物言志散文,请同学们深切体会文章中都有哪些寓意?第二课时一、教学要求:通过讨论,明确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文章的写作特点。
二、教学过程㈠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成功的闯过了本文的两个难关,结合写作背景,通过翻译课文,从整体上解了全文内容。
这一节课,我们来进行最后的突破,重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把握文章的主旨,并领会文章作为一篇托物言志散文的深刻寓意。
㈡具体研习,突破重点。
1.三读明主旨⑴一读:我们通过初读、再读,订正了字音,也疏通了文意。
现在请大家齐读一遍课文,看看能不能明白这篇文章的主旨。
⑵一议: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用下面几个问题去启发学生)?①文所谈的对象是什么?本文所谈的对象是“病梅”。
(“梅”和“病梅”的区别是很大的。
“梅”是自然的,“病梅”是被摧残的,不健康的。
)②是怎么被弄成病态的?请用文中的六个动词加以概括。
板书:斫、养、删、夭、锄、遏(写出了对梅的摧残多么地狠毒)③人画士并没有种植梅为什么说是他们在摧残梅呢?文人画士用自己的标准引诱养梅的人摧残梅。
在“文人画士”的心目中,梅虽然“以曲为美”“以欹为美”“以疏为美”。
但是,一“未可明诏大号”;二不能让人“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三,从客观上说“那些种梅者”不能“以其智力为也”。
所以,他们只好暗通关节,让“鬻梅者” 来转告自己的“孤癖之隐” 。
④对“江浙之梅皆病”的情况,作者的表现是什么?请在文中找出三个动词。
泣、疗、贮(泣:哀悼梅;疗:拯救梅;贮;保护梅)⑤者苦苦找寻病梅的病因还发誓要疗梅,他的目的是什么?仅仅是为写梅而写梅吗?表面上是写梅,写疗救病梅,解除对梅的束缚,让梅自由自在地生长。
实际上是呼吁解除对人才的束缚,拯救被摧残的人才。
不仅仅是为写梅而写梅。
教师引导学生从知人论世的角度去体味本文主旨。
资料一:龚自珍其人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庵,清代浙江仁和(杭州)人。
龚自珍是清代后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之一。
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支持林则徐查禁鸦片。
他同林则徐、魏源等到人组织宣南诗社,讲求经世致用之学,宣传改良主义思想。
因此为保守势力所不容,一再遭到排挤打击。
资料二:《已亥杂诗》及创作背景道光十九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夕。
当时朝政日非、边事日紧,而举国上下却“人心混混”。
针对这一时代新状况,龚自珍曾说过这个意思的话这是一个人心混混,朝廷无“才相”,兵营无“才将”,学校无“才士”,田野无“才农”,工场无“才工”,街市无“才商”,甚至连“才偷”、“才盗”也没有。
痛感于这种“衰世” 之际才乏人庸的情形,胸怀大志而又无地施展的龚自珍只得仰天叹息,向苍天发出“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呼吁,希望打破这种人材匮乏、万马齐喑”的局面。
资料三:八股取士明清科举——八股取士。
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制度所规定的文体。
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
每部分的写法都有规定。
题目主要摘自《四书》、《五经》,所论内容也要根据宋·朱熹的《四书集注》等书,不许作者自由发挥。
⑥然疗梅是拯救人才,那作者为什么不直说,为什么要借梅来说明这个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看““资料四:文字狱”资料四:旧时统治者往往故意从文人的作品中摘取字句,罗织罪名,构成冤狱,以镇压知识分子,叫“文字狱”。
清康熙、雍正、乾隆三帝大兴文字狱,刑罚残酷,株连众多。
清朝统治者大兴文字狱,使士大夫思想遭受严厉的桎梏,为了避免杀身之祸,龚自珍以梅为寄托,托梅言志,借梅议政。
这种手法叫做“托物言志,以物喻人”。
小结:本文提到了那些事物,它们分别有什么寓意?托梅言志借梅议政梅————————————(人才)文人画士————————(封建统治者)病梅————————————(被摧残的人才)鬻梅者------------------统治者的帮凶品梅标准:-----------选拔人才标准——奴才、庸才、歪才疗梅的举动---------破除对人才的束缚,让人才自由发展恢复梅的自然本性------要求个性解放,呼唤人才的心情一种手法:托物言志,一腔愤怒: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束缚人民思想,压制和摧残人才的满腔愤怒。
一个愿望:改革政治,追求个性解放1.读涌气血⑴想一想现在我们该用怎样感情去读这篇文章?⑵中哪些句子读起来会让人气血俱动,请读一读。
⑶让学生再次朗读课文体味情感。
三、总结课文:本文以“病梅”为话题,以“疗梅”为中心。
表面上句句说梅花,实际上是句句说人才。
文章托物言志,以梅喻人,借梅议政,表达了作者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束缚人民思想,压制和摧残人才的愤怒和强烈要求改革政治,追求个性解放的愿望。
四、拓展迁移:1.“固也”一词,除了课本上的“原来是这样”这个解释外,还有多种理解,你同意哪一种(或者说你还有不同的理解),并说说理由。
(1)“本来是这样”,运用“固也”这一让步句式,以引起下文转折;(2)“原来如此”的意思,表示了龚自珍对文人画士“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这种“孤癖之隐”的惊讶,对他们这种丑美颠倒、以非为是的审梅标准的难以言状的吃惊和愤怒,对“江浙之梅皆病”这种现状的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