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龚自珍 病梅馆记》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病梅馆记》教案

《病梅馆记》教案

《病梅馆记》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清代文学家龚自珍的《病梅馆记》。

该文以梅为喻,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和对个性解放的向往。

教学时,我们将学习课文的内容,理解课文的大意,领会作者的写作手法,并从中体会到作者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能够领会作者以梅为喻的写作手法,理解作者的情感。

3. 能够通过课文的学习,对当时的社会风气有所了解,并能够对个性解放有所思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领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难点:对课文中的比喻手法进行理解,对作者的情感进行体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学具:课本、笔记本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什么是梅吗?梅在中国文化中有何寓意?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朗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理解课文大意。

3. 讲解课文:对课文进行逐句讲解,解释生僻词语,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

4.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作者以梅为喻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

5. 练习: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比喻手法,写一段话,表达自己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病梅馆记梅社会风气作者个性解放七、作业设计1. 请用课文中的比喻手法,写一段话,表达自己的情感。

答案:略2. 请谈谈你对作者以梅为喻的理解。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病梅馆记》,使学生了解了当时的社会风气,体会了作者对个性解放的向往。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有所差异,部分学生对课文中的比喻手法把握不够准确。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阅读其他有关梅的文学作品,如《梅花吟》、《梅兰竹菊》等,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梅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解析《病梅馆记》是清代文学家龚自珍所作的一篇散文。

该文通过描述梅花的病态,比喻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病,并表达了作者对个性解放的渴望。

病梅馆记教学设计5篇

病梅馆记教学设计5篇

病梅馆记教学设计病梅馆记教学设计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病梅馆记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病梅馆记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掌握文言词语"以"、"则"、"之"、"其"、"夭"、"病"、"泣"、"顺"。

2、理解本文内容,体会其"托物言志"的特点。

3、了解作者并认识其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残酷摧残人才的痛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强烈愿望。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词语,疏通文句,理解"托物言志"的特点。

教学难点:掌握文言词语,理解文章的寓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学生齐背龚自珍《己亥杂诗》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1、文学常识龚自珍字_代__家家先驱者。

2、正音、明句读。

明确:①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②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③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④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⑤有/以文人画士孤僻之隐/明告鬻梅者⑥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也三、小组讨论1、课文第一段中有一句话这样说:“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这里的“此”指代什么内容?请用课文原句回答。

2、为什么有人会将文人画士的“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让其赚大钱呢?文人画士的“孤癖之隐”是什么?请作最简要的回答。

3、面对“江浙之梅皆病”的社会现象,作者的表现是什么?4、作者仅仅是为写梅而写梅的吗?四、学生质疑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又为什么要这样写?五、课堂练习下列加点字读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A、有恃无恐(shì)万马齐喑(yíng)B、斫直(zhuó)辟病梅之馆以贮之(zhù)C、以梳为美(shū)明告鬻梅者(yù)D、以欹(qí)为美遏其生气(è)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甘受诟厉(辱骂)明诏大号(告诉,一般指上告下)B、遏其生气(阻碍)夭梅病梅(使动词,使??病)C、斫其正(砍)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开辟)D、以欹为美(倾斜)明告鬻梅者(卖)3、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风姿);以欹(畸形)为美,正则无景(景色)B、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告诉)大号(号召)以绳(用绳捆绑)天下之梅也C、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砍掉)直,删(去掉)密,锄(铲除)正D、予本非(指责)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辱骂),辟(开辟)病梅之馆以贮(存放)之4、对文意的基本理解,准确的一项是()A、文章托物喻人,借梅议政,抨击了“蠢蠢求钱之民”压抑、摧残人才的罪恶,并反映了作者要求广开才路,反对严酷思想统治的强烈愿望。

《病梅馆记》语文教案

《病梅馆记》语文教案

《病梅馆记》语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用《病梅馆记》,选自清代文学家龚自珍的同名文章。

文章通过对病梅的描绘,比喻当时社会人才被束缚、压抑的现象,表达了作者对人才的珍惜和对社会的批判。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病梅馆记》全文。

2. 学生能够掌握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象征意义,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的理解和背诵,重要词语和句式的运用。

难点:文章的象征意义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的领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图片展示病梅的景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梅会变成这样,引发学生对文章主题的兴趣。

2. 课文朗读:让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韵律美,同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 课文解析:逐句解析课文,解释生僻词语,分析句式结构,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象征意义探讨: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中的病梅象征着什么,作者通过病梅的描绘想要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进行情景对话或小作文写作。

6. 课后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并进行相关练习。

六、板书设计1. 《病梅馆记》2. 病梅象征意义3. 作者思想感情七、作业设计1. 背诵《病梅馆记》。

2. 解释下列词语:病梅、压抑、象征。

3. 运用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写一篇小作文,题目自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病梅的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通过课文朗读、解析和象征意义的探讨,使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也有部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研究龚自珍的其他作品,了解他的文学思想和历史地位。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当前社会是否存在类似病梅现象,如何解决。

龚自珍《病梅馆记》优秀教案

龚自珍《病梅馆记》优秀教案

龚自珍《病梅馆记》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古代文学作品鉴赏》第四单元,具体内容为龚自珍的《病梅馆记》。

该篇文章为清代文学家龚自珍所写,通过描写病梅馆的兴衰,反映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病梅馆记》的文学背景、作者简介及文章主题。

2. 分析并鉴赏文章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他们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文章的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重点:文章的结构、修辞手法及作者的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病梅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病梅馆的好奇心,进而引入课文。

2. 自主学习: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文章背景和作者简介。

3. 课堂讲解:b. 讲解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拟人等,并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c. 深入剖析作者的情感表达,解读文章的爱国情怀。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结合实际,讨论如何关注国家和社会发展,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

5. 例题讲解:分析文章中的重点句子,讲解答题技巧。

6. 随堂练习:针对文章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并阐述理由。

b. 选取文章中的一段描述,分析其艺术特色。

c.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爱国情怀的理解。

2. 答案:a. 文章主题:反映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b. 艺术特色:运用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病梅馆的兴衰。

c. 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龚自珍的其他作品,了解其文学成就,提高文学素养。

板书设计:1. 文章结构:《病梅馆记》a. 引子:病梅馆的兴衰b. 主体:作者的忧虑与爱国情怀c. 结尾:对未来的期望2. 修辞手法:对比、拟人等3. 情感表达:爱国情怀4. 作业布置:概括主题、分析艺术特色、谈谈爱国情怀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分析并鉴赏文章的艺术特色。

高一语文教案:病梅馆记

高一语文教案:病梅馆记

高一语文教案:病梅馆记高一语文教案:病梅馆记【一】教学目的1.认识龚自珍反对束缚人才,追求个性解放的积极意义及其局限性。

2.体会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掌握活用实词及积累相应的实词、虚词。

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

2.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初中时我们学过“九州生气恃风雷”一诗,诗作想象奇异,奔放豪迈,富有浪漫色彩,热切盼望新兴社会力量出现,一扫死气沉沉的政治场面,这首诗的作者就是近代出色的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

今天,我们来学习龚自珍的一篇小品文《病梅馆记》二、作家作品略三、解题从题目字面上看,本文写作对象是“梅”,落笔重点在“病”字上,引起读者深思。

作者采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以梅议政,含意隽象。

四、整体感知1.老师范读正音欹(qī)蟠(pán)诏(zhào)鬻(yù)诟(gòu)遏(è)暇(xiá)2.学生对照原文书下注释,疏通文意。

第1段:剖析产生病梅原因。

第2段:说明自己病梅的行动和决心。

第3段:抒写自己辟馆病梅的苦心。

3.学生齐读课文,深化体会。

4.找出文中所用比喻,进展分析^p 。

梅花:人才。

斫其正:对正直人才进展摧残。

删其密:大批人才遭到压抑。

夭其稚枝:新生力量被扼杀。

锄其直:忠负之士受扼杀,迫害。

五、布置作业1.课后练习二、三。

第二课时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疏通了文章大意,这节课我们就一些重点语句、段落进展讨论。

二、讨论学习1.为什么文章开头起笔先写梅的产地?明确:产梅之地多,喻天下人才多,“皆”字隐示产梅之盛。

2.将梅的“曲和直”,“疏和密”,“欹和正”对照着写有什么作用?明确:这几句话道出了病态社会的病态的评梅标准,实那么是统治阶级选择人才的标准。

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当局者忌恨和扼杀那些正直的,有骨气的,生气勃勃的人才,而要人们变为委曲,邪侫,毫无生气的庸才和奴才。

病梅馆记精品教案设计教学设计(精选14篇)

病梅馆记精品教案设计教学设计(精选14篇)

病梅馆记精品教案设计教学设计(精选14篇)病梅馆记龚自珍[教学目标]1.了解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2.理解本文的比喻意义和写法。

3.认识作者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残酷摧残压抑人才的愤慨、痛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愿望。

[教学重点]文言词语的用法。

[教学难点]比喻意义和写法。

[媒体设计]多媒体课件以声音画面渲染气氛,突出教学目标。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课题:由龚自珍的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引入新课。

二.介绍作者作品。

龚自珍(一qi92~1841),字璱人,号定盦,清代仁和(现浙江杭州市)人。

自幼崭露才华,38岁中进士后在北京担任国史馆校对、内阁中书、礼部主事、宗人府主事等。

48岁辞官回南方。

《病梅馆记》是南归后寓江苏昆山时所作。

后来他先后在杭州紫阳书院和江苏丹阳的云阳书院讲学。

1841年逝世于云阳书院。

龚自珍是清代后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之一。

他生当清代“乾嘉盛世”的后期。

当时清朝统治的衰败现象已日益显露。

他最早预感到清皇朝的末日即将来临。

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支持林则徐查禁鸦片。

他对清朝严酷的思想统治和腐败的政治深感不满,力主“更法”,“改图”,废科举,重真才,以1微挽救危局。

他同林则徐、魏源等人组织宣南诗社,讲求经世致用之学,宣传改良主义思想。

但即使是改良主义也为保守派所不容,所以他一再遭受排挤打击。

在北京展转十年,都只是当小官,最后还被迫弃官归乡。

但他的革新思想在当时曾产生很大的社会影响,并对后来的维新派政治改良运动起了推动作用。

龚自珍著作丰富,有散文三百多篇,诗词近八百首,在这两方面都有出色的成就。

他的散文大都表现他的政治主张和社会思想,才气横溢,意气飞扬,但由于看不到变革现实的社会力量,散文中也反映出一些消极退隐的思想。

他的诗词表象了对黑暗现实的深刻不满和要求改革的渴望,气势磅礴,色彩瑰丽。

他的作品收集在《龚定盦全集》里。

龚自珍《病梅馆记》优秀教案

龚自珍《病梅馆记》优秀教案

龚自珍《病梅馆记》优秀教案《病梅馆记》是清代文学家龚自珍创作的一篇散文。

作者托梅议政,形象地揭露和抨击了清朝封建统治者束缚人们思想,压抑,摧残人才的罪行,表达了作者要求改革政治,打破严酷的思想统治,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

教学目标1.认识龚自珍反对束缚人才,追求个性解放的积极意义及其局限性。

2.体会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掌握活用实词及积累相应的实词、虚词。

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

2.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清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先驱者龚自珍有一首诗几乎人人能背诵,这就是?。

(齐背《己亥杂诗》其一百廿五):“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这首诗表达了对清朝统治者扼杀人才的强烈不满,喊出了要“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强烈呼声。

今天,我们来学习龚自珍的一篇与这首诗异曲同工的小品文《病梅馆记》。

二、解题《病梅馆记》又名《疗梅说》,选自《龚自珍全集》,是一篇政治性的讽刺杂文或政治小品。

这篇文章巧妙地运用了借喻的手法,托物言志,以梅议政,含意隽永。

从表面上看,字字句句都是在讲梅花,没有一句题外的话,但实际上处处都含有寓意,比喻十分自然贴切,充满了强烈的感情。

“记”是一种文体。

三、作家作品龚自珍(1791─1841),号定庵,字瑟人,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是我国晚清时代进步的思想家、文学家和诗人,是提倡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先驱人物之一。

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对小学(隋唐以后,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统称为小学)、经学、史学、散文、诗词等,都很有研究和成绩。

他写的散文有三百多篇,诗词近八百首,作品集《龚自珍全集》。

他生活的时代是封建社会急剧解体,资本主义刚刚萌芽,外国帝国主义加紧对我国进行侵略,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锐的时代。

他在政治上主张打破现状,变法图强,他对外来的侵略,主张坚决抵抗,反对妥协投降。

《病梅馆记》教案(通用17篇)

《病梅馆记》教案(通用17篇)

《病梅馆记》教案(通用17篇)《病梅馆记》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以梅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2、把握、积累文言实词“使、病、解、本、穷”等、文言虚词“以”和复习使动用法。

3、理解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的愤恨之情和要求改良的剧烈愿望。

教学重点:1、诵读、文言实词的积累、复习使动用法。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难点: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方法:诵读—积累—领悟—表达课时支配: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学校时我们曾学过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大家能不能齐声背一背这首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首诗表达了对清朝统治者扼杀人才的剧烈不满,喊出了要“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剧烈呼声。

今日我们要学的是龚自珍在同一年写的控诉残害人才的另一篇作品:《病梅馆记》。

(板书课题、)二、简介。

(下面我们请一位同学简洁介绍一下”)龚自珍,字璱人,号定盦,浙江仁和人。

我国近代杰出的的思想家、文学家。

三、了解完之后,我们一起来看看本课的学习目标,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本文的学习目标有三个:1、学习本文以梅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2、把握、积累文言实词“使、病、解、本、穷”等、文言虚词“以”和复习使动用法。

3、理解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的愤恨之情和要求改良的剧烈愿望。

四、为达到这几个学习目标,本节课我们将采纳“诵读—积累—领悟—表达”的四步法来学习这篇课文。

五、诵读。

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也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

诵读时必需留意三点基本要求:就是要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还要读出语气。

1、同学们听录音范读,听的时候留意以上三个要领,并划出在预习过程中发觉的理解有困难的文言词语。

2.录音听过之后我们检查一下预习状况:生字的读音、解释,请一位回答。

欹qī(倾斜)诏zhào(告知)斫zhuó(用刀斧砍)遏è(阻碍)诟gòu(辱骂)贮zhù(贮藏)3.结合我们刚才讲的字音,请同学们来集体朗读课文,读的过程中要留意诵读的三要基本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梅馆记》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http://1:了解作者龚自珍及其散文的风格特色2:正确理解“曲,欹,疏,绳,斫,删,夭,遏,缚,纵,顺,毁”等实词的含义。

能力目标1:根据语境补充省略成分,做到准确翻译。

2:培养准确把握文意,理解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德育目标:1:体会作者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情感,并能在深层次上领会作者积极要求改革的政治热情。

【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准确理解文意,把握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2:掌握文言句式“以……为……”及省略句,能够根据具体语境补出省略成分。

【教学难点】结合清历史背景,体会作者积极要求改革,大力疾呼重视人才的政治热情。

【教学方法】1:以形象思维的方法,整体把握和理解课文。

2:师生共同质疑解决疑难,达到准确翻译3:组织课堂讨论,理解文意寓意,进行延伸阅读,强化知识要点。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及内容】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简单了解有关信息及写作背景,并了解龚自珍及其散文特点。

2:熟读课文,教师辅助学生利用注释整体把握文意。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鲁迅先生笔下那个站着喝酒唯一穿长衫的人吗?(孔乙己)还有那个连考不中,老年得举却喜极发疯的人?(范进)当我们思考他们可笑行为的根源时,我们就会把问题的焦点指向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和摧残。

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篇批判封建科举制度的清代散文,那就是龚自珍的《病梅馆记》(书写课题及作者)二:了解有关信息及写作背景(可用投影仪)·有关信息清代的文字狱是清反动统治者为了防范和镇压下属、知识分子,故意从作品中摘取片言只语,捕风捉影,罗织罪名,制造冤狱,借以钳制思想,巩固统治。

文字狱古已有之,明清两代为甚。

·写作背景清朝封建统治者为了加强思想统治奴役人ﰑ,一方面以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选用人才的标准以束缚人们的思想;另一方面大兴文字狱,镇压知识分子。

在长期严酷的思想统治之下,人才遭受严重的压抑和摧残。

龚自珍生活在这样的时代,敏锐地预感到封建王朝的新危机,对统治阶级扼杀人才、禁锢思想表示了极大的愤慨,强烈地呼吁社会改革与个性解放,殷切地希望“不拘一格降人才”以扫除“万马齐喑究可哀”的局面。

《病梅馆记》就采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通过谴责人们对梅花的摧残,形象地揭露和抨击了清朝封建统治阶级束缚人民思想,压制、摧残人才的罪行,表达了要求改革政治、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

三:龚自珍的思想怎样?在文学创作上有什么成就?龚自珍,(1792-1841),字尔玉,又字璱人,号定盦,浙江仁和(今杭州)人。

近代思想家、文学家,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改良主义的先驱。

由于他的祖父是清代经学家、岳父段玉裁为著名小学家,母段驯是诗人,父龚丽正官江南苏、松、太兵奟道署江苏按察使,也通经学,他出身于世代官宦学者家庭,从小就有一个优越的环境。

龚自珍在文学上的成就是对旧诗文(复古诗,桐城文)进行了冲击与改革,很多诗文反映了革新精神,使他成为近代文学中伟大的诗文革新家。

龚自珍散文300篇中杂感、随笔、专论均佳。

《病梅馆记》含蓄地揭露亇封建专剶主义统治摧残人才的罪行,表现了作者不怕挫折,愿毕生为解除封建束缚,挽救人才的决心。

以梅喻政,立意新颖,是一篇优秀的杂文。

四:教师范读一遍课文后,学生反复自读课文,并口译课文,疏通文意。

(一)教师范读课文,学生积累重点字词龙蟠(p án ) 欹(q ī)枝 斫(zhu ó)直 鬻(y ù)梅 孤癖(p ǐ) 诟(g òu )骂 稚(zh ì)枝 抖擞(s ǒu ) 恃(sh ì)倚 喑(y īn )哑 广贮(zh ù) 遏(è)止(二)学生自主翻译课文,疏通文意。

翻译要求:1:下列实词“曲,直,正,疏,密,绳,斫,删,夭,遏,缚,纵,顺,毁,解,贮,诟, 厉,祸,烈”必须落实。

2:省略句要根据语境补出省略成分3:学生口译,教师指导,注意一些重难点句子的翻译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一方面,简单了解了作者龚自珍及文章写作背景后,熟悉了课文内容;另一方面,在熟读课文之后的翻译过程中,具体掌握了一些重点实词的用法,并梳理出文章病梅馆记大意。

同时,同学们也对文章从整体上有所感受:A:文章在写疗梅,实质是在呼吁挽救人才。

B:文章通过描写人对梅的摧残,实质在写封建科举制度对人才的毒害C:文章表达了疗梅的决心,实质在写作者积极要求变革和个性解放。

六:作业设置(1)课后熟读并背诵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思考:本文是一篇典型的托物言志散文,请同学们深切体会文章中都有哪些寓意?第二课时【教学要点】通过讨论,明确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文章的写作特点【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上节课,我们结合写作背景,通过翻译课文,从整体上理解了全文内容。

这一节课,我们来重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并领会文章作为一篇托物言志散文的深刻寓意。

二:具体研习,突破重点。

提问:本篇文章篇名为《病梅馆记》,文中写的又是“病梅”,为何又说是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抨击?明确:(结合写作背景)文章是以梅喻人,借梅议政,寓意深刻。

提问:那么,梅喻的是何人?文中还有哪些寓意?明确:(部分同学展示上节课作业)梅,即人才。

病梅:比喻受摧残毒害的人才。

鬻梅者:以文人画士的喜好为标准来“养”梅,从而,“曲”梅,“欹”梅,“疏”梅,使自然生长的梅饱受摧残。

明告鬻梅者:正是文人画士的帮凶,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帮凶;文人画士:比喻封建统治集团的顽固派。

他们作为思想文化的主流,他们的喜好就代表了当时处在主导地位的掌权者用人的标准。

鬻梅者:比喻封建统治者的帮凶。

为了讨好或者从文人画士那里获取利益,他们以文人画士[统治者]的喜好[用人标准]为原则,来“养梅”,使梅(人才)皆病(受摧残和毒害)。

提问:为什么要用“曲”和“直”,“疏”和“密”,“欹”和“正”对照着写?有什么作用?明确:这三组意义相反的形容词,准确简练,对比鲜明地点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审美观:曲,欹,疏为美,真,正,密为丑。

这里是托梅写人,来影射封建统治阶级选用人才扭曲的不合理的标准。

结合板书,体会文章的深层寓意托 物 言 志(1)泣梅:三 日——————痛惜人才遭扼杀 疗梅:纵,顺,毁—————破除人才的束缚 理,解,复,全 贮梅:穷予生之光阴————恢复人才的本性 (2—3)三:结合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总结文章主题。

龚自珍在写作《病梅馆记》的同一年,写了《己亥杂诗》,其中有一首很著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此诗揭露了清统治集团大肆摧残、迫害人才造成的严重局面,发出了“不拘一格降人材”的强烈呼声。

《病梅馆记》主题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

可见本文的梅实喻人才,病梅喻人才遭摧残、迫害,其罪魁祸首的文人画士是指清统治集团的顽固派,他们及其心腹,爪牙是评梅标准的制造者和舆论者,组成了一支有形无形的扼杀人才的巨大的反动社会力量。

(龚自珍)也在清政府里做过官,由于遭到排挤打击而郁郁不得志。

因此,他从当时的现实及自己的遭遇出发,痛感拯救人才之重要,才在文章里提出疗梅的措施。

作议疗梅记病记为一个进步的思想家文学家,一个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者,能在“文字狱”恐怖气氛笼罩下用这种曲笔揭露时弊,大声呐喊,提出改良措施,是难能可贵的,是有进步意义的,但他的良好愿望毕竟是无法实现的。

四:课后习题(一):根据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固也。

(引用的话有什么作用?作者为什么说“固也”?)②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矢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这几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③. 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这段话寄托了作者什么理想?)【解题指导】通过回答问题,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三句引用的话,表面是说明一些人对梅的审美标准,实际上是影射封建统治阶级选用人才的标准。

他们扼杀那些有才能、有骨气的正直的人,专门选用那些邪佞、毫无生气的庸才。

“固也”是“固然如此”的意思,表示前后部分的让步转折关系:先退一步,然后逐步转入作者要表达的同这引用的话相反的意思,直揭“文人画士”利用这种审美观的险恶用心和摧残梅花的罪恶行径。

(2).这里,“明告鬻梅者”的人实际正是文人画士的帮凶,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帮凶;“斫其正……遏其生气”,这些残梅病梅的手段,也正是封建统治阶级扼杀人才的卑鄙伎俩,他们迫害有才能、有骨气的人才,所企求的则是一些卑鄙无耻、唯唯诺诺的奴才。

(3).作者明知他的思想行为不容于封建统治阶级,会受到他们的攻击和迫害,但他毫不畏惧,决心迎接斗争,衬托出他坚定地追求个性解放的政治理想。

(二):辨析下列多义词的意义【解题指导】了解多义词的不同义项。

使病1: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疾病,重病)2: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有病)3: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使……病)4:向吾不为私役,则久已病矣(困苦)5: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担心,忧虑)解本穷五:作者最后希望“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并曾呼吁“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试就这个话题写一篇心得。

【解题指导】结合课文及相关诗句,理解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战斗意志。

提示: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典型的写作手法———托物言志,并能在写作训练中学会运用。

1:悉埋于地,解其棕缚(解开,解下)2:后虽经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解释) 3:有不解处,望请指教(明白,理解) 4:太后之色少解(缓和) 1:予本非文人画士(本来,原本) 2:故有舍本而问末者焉(根本,基础) 3: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考察,推究) 1: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使穷尽,用尽) 2: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完结、终了)3: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走到尽头) 4: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不得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