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塑料电镀质量五大问题

合集下载

ABS塑料与电镀层结合力差的原因分析及其控制

ABS塑料与电镀层结合力差的原因分析及其控制

ABS塑料与电镀层结合力差的原因分析及其控制摘要:分析了ABS塑料在电镀铜/镍/铬时镀层出现起泡及终合力测试时镀层脱落的主要原因,包括塑件基体状态不良,注塑成型参数欠佳,电镀前处理不当,相邻镀层表面活性差等。

给出了提高ABS塑件镀层结合力的措施,如选择优质的电镀鲴ABS塑料,控制成型工艺参数,改善前处理粗化及电镀工序中的活化处理等。

强调了采用正确的结合力测试方法的重要性。

关键词:丙烯腈一丁二烯一苯乙烯共聚物;塑料;电镀层;结合力;成型;前处理;测试方法中图分类号:TQl53.1 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4—227X(2009)02—0013—03Causes for poor adhesion strength of electroplated coating to ABS plastic and their controls//WU Shui —gouAbstract:The main reasons for blistering of deposit durinl electroplating of Cu/Ni/Cr on ABS plastic and for fallin9—off of deposit in adhesion strength testing were analyzed.including unsatisfactory state of plastic substrate,unfavorabk injection molding parameters,improper pretreatment fol electroplating and insufficient surface activity of adjacenl deposits.Some measures for improving the adhesion strength of electroplated coating to ABS plastic were presented,such as selecting high—quality electroplating-grade ABS plastics,controlling molding process parameters,and improving the roughening process in pretreatment as well as the activating process in electroplatin9.The impogance oi using correct method for testing adhesion strength was emphasized.Keywords:poly(acrylonitrile—C0—butadiene—C0—styrene);plastic;electroplated coatin9;adhesion strength;moldin9;pretreatment;test method Author’s address:Benli Plastic Plating Factory,Shenzhen 518105,China1前言ABS塑料电镀由简单的装饰用品已发展到高要求的电子、卫浴、汽车配件等工业领域。

塑料电镀过程中常出现的缺陷及原因分析

塑料电镀过程中常出现的缺陷及原因分析

塑料电镀过程中常出现的缺陷及原因分析01.镀层脱落镀层与塑料件之间或镀层之间的附着力不够。

一般是粗化不足或过度,铜层或镍层氧化引起的。

02.烧焦在镀件尾部和边缘一带产生了粗糙或其它不满意的镀层,颜色暗或灰黑。

一般因为电流过大造成的。

03.露黄没有镀上铬,露出淡黄色的镍层。

一般是镀铬电流偏低,或挂具导电不良引起。

04.白雾电镀件表面缺少光泽,呈现白雾状外观。

主要原因为镍层夹带杂质、污染,或被钝化形成。

05.起泡电镀层里有空气,镀层局部被氧化,或塑料件含有水份及杂质,一般以小面积形状出现。

06.镀层粗糙、毛刺电镀件表面粗糙,夹带颗粒状疵点,指甲能感觉到。

一般为固体杂质、粉尘、挂具上金属结瘤带入镀液中,沉积在镀层中形成。

07.漏镀塑料件局部没有镀上金属。

一般是粗化不足或过度,钯活化不充分,局部化学镍未镀上造成。

08.花斑镀层表面呈现的条纹状、圆环状或不规则、不平滑的花斑。

形成原因主要有:铜缸添加剂比例失调,整平性不足。

09.开裂由于镀镍有机杂质偏高使镀层脆性较大,或铬层厚度太厚引起。

10.麻点主要形成原因:①注塑件表面缺陷(麻点,油污/灰尘等污染);②溶液杂质较多,杂质净化不彻底;③厂房内粉尘及其它污染物;④清洗水杂质;⑤厂房内酸雾易腐蚀镀层产生麻点;⑥设备故障造成零件掉落,产品长时间浸泡于药水中,镀层溶解,生成杂质;⑦搅拌空气源有尘埃及其它污染物;⑧挂具结瘤溶解于溶液,挂具破胶不易清洗,污染药水等。

11.露底麻点镀件微小的漏镀部分,如针孔一样大小。

主要形成原因:挂具结瘤带入杂质而溶解在钯缸及化学镍溶液;厂房内铬酸雾、盐酸雾污染零件表面;粗化,钯缸,解胶,化学镍等前处理溶液杂质。

12.针孔主要是镀镍层表面张力偏高,湿润剂量偏低而在镀层表面形成微小的孔穴,但不露出塑料基体。

ABS塑料电镀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ABS塑料电镀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ABS塑料电镀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近年来,塑料电镀已被广泛用于塑料工件的装饰性电镀上。

ABS 塑料是塑料电镀中应用最广的一种。

ABS塑料是丙烯腈(A)、丁二烯(B)、苯乙烯(s)的三元共聚物,丁二烯的含量对电镀的影响很大,一般应控制在18%.23%。

由于ABS是非导体,所以在电镀前必须使其表面金属化,即以化学法在塑料件表面上形成与基体有一定结合力的金属镀层.1工艺流程与配方本文中的工艺流程为:超声波除蜡一化学除油一水洗一表面活化一化学粗化一水洗一中和一水洗一敏化一钯缸一解胶一化学镍。

其中我们乐将分享给大家化学镀镍的配方为:硫酸镍 30g/L次亚磷酸钠 25g/L柠檬酸钠 20g/L三乙醇胺 20ml/L碳酸钠 4g/L氨水 20ml/L香豆素 0.03g/L温度55℃pH值 9.32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2.1漏镀漏镀是ABS塑料化学镀镍生产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由于ABS塑料工件漏镀的部位不导电,所以在以后的电镀生产中漏镀的部位无金属沉积,导致产品质量不合格。

一般漏镀可分为片状漏镀与针孔漏镀两种类型,两者的成因有所不同,在此分别进行讨论。

2.1.1片状漏镀本工艺粗化液采用的是高浓度的铬酸与浓硫酸溶液,有时候由于粗化工序后水洗及中和过程不彻底,或者是因为工件形状复杂,其内部容易贮藏粗化溶液,导致在敏化工序过程中工件局部表面无法“抓”钯,甚至在进行化学镀镍时,工件内部残留的粗化液渐渗出将已沉积的化学镀镍层溶解,最终导致工件局部位置无化学镀镍层,这种由于工件上残留的粗化液导致的漏镀就是片状漏镀。

解决这种片状漏镀的方法主要是加强粗化后水洗与中和过程,尽量将工件上的粗化液冲洗或中和掉;对于某些因形状复杂容易贮藏粗化液的工件,应该改进其挂具设计,使其所贮藏的粗化液能迅速排出,必要时应在粗化后的水洗过程中将挂具从自动生产线支臂上取下,在水洗槽中做上下/右/前后剧烈摇动,或将挂具从水洗槽中取出并在空气中用力甩动,把挂具上工件贮藏的粗化液摇/甩出后再将工件放回原支臂上。

电镀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电镀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电镀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电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如下:
1.针孔或麻点:这是由于前处理不良、有金属杂质、硼酸含量太少、镀液温度太低等原因造成的。

可以使用润湿剂来减小影响,并严格控制镀液维护及流程。

2.结合力低:如果铜镀层未经活化去氧化层,铜和镍之间的附着力就差,会产生镀层剥落现象。

因此,在电镀前应对基材进行适当的预处理,如酸洗、活化等。

3.镀层脆、可焊性差:这通常是由于有机物或重金属物质污染造成的。

添加剂过多会使镀层中夹带的有机物和分解产物增多,此时可以用活性炭处理或电解等方法除去重金属杂质。

4.镀层发暗和色泽不均匀:有金属污染可能是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

应尽量减少挂具所沾的铜溶液,并在发现污染时立即处理。

5.镀层烧伤:这可能是由于硼酸不足、金属盐的浓度低、工作温度太低、电流密度太高、PH值太高或搅拌不充分等原因造成的。

需要检查并调整相关工艺参数,确保其处于合适的范围。

6.沉积速率低:PH值低或电流密度低都可能导致沉积速率低。

应检查并调整镀液的PH值和电流密度,以优化沉积速率。

7.其他问题:如辅助阳极的铜条未与生产板长度一致或已发粗,不允许再使用。

全板及图形镀后板需在24小时内制作下工序。

图形镀上板戴细纱手套,下板戴棕胶手套,全板上板戴橡胶手套,下板戴干燥的粗纱手套。

在处理电镀问题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镀液成分、设备状况、操作条件等。

如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建议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塑胶电镀不良分析及改善对策(五)

塑胶电镀不良分析及改善对策(五)

塑胶电镀不良分析及改善对策(五)
现代电镀网4月29日讯:
常见塑胶电镀不良(五):毛刺/烧焦
一、产生不良的可能原因:
1、挂具不良;
2、电流密度偏大;
3、上挂方式不正确;
4、生产安排不合理;
5、素材设计缺陷。

二、改善对策及处理方案:
1、挂具不良:
a、挂具未清洗干净;
改善对策:按照规定进行彻底清理,特别是铬层要退镀干净。

b、挂具有破损(破损处累计颗粒);
改善对策:上挂前检查挂具是否破损?对于破损的挂具挑选出来返工处理。

c、挂具未上满,挂钩掉镀层造成;
改善对策:用报废产品或水口料补满挂具
2、电流密度过大:
改善对策:调整电流密度。

3、上挂方式不正确:
a、未按照正确的上挂方式上挂;
改善对策: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进行上挂,定期培训员工。

b、挂具弹力太小,造成产品掉落;
改善对策: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进行上挂,定期培训员工。

4、生产安排不合理:
a、对于大小差异偏大的产品不能同时安排生产;
b、对于易烧焦的产品要安排专项生产。

5、素材设计缺陷:
a、设计专用的挂具或象形阳极,弥补设计的缺陷;
b、对于尖角的产品,要设计辅助的水口,予以分散电流。

ABS塑料电镀的常见故障

ABS塑料电镀的常见故障

ABS塑料电镀的常见故障ABS塑料电镀想要获得完美的镀层,就得从模具的设计、制造和ABS塑料的选用、注塑成型等一系列因素上用功夫。

这里主要是从化学镀和电镀的角度给出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

①化学镀层沉积不全。

有规律的固定部位沉积不全是内应力集中的表现。

制品应该进行去应力处理。

无规律、随机地出现沉积不全,第一要从粗化找原因,再可能是活化不够,最后是化学镀效率下降,针对找出的原因给予纠正。

_②电镀层连同化学镀层起皮。

粗化不足,常可见化学镀层光亮,局部固定部位起皮,则属于内应力集中点。

应加强粗化和去应力。

③镀层之间起皮。

光亮镀层、特别是光亮镀镍内应力大,有可能光亮剂失调。

也可能是镀镍pH太高或者中间镀层氧化或钝化引起表面镀层结合不良。

调整镀液和注意加强中间镀层的工序问活化。

经常更换活化液。

镀铬时制件在镀槽内稍稍停留预热后再通电电镀。

④制件局部发生镀层溶解。

挂具导电不良,发生“双极”现象,使局部成为阳极而溶解。

注意挂具与制件要有两个以上接点,并且一定要保证接触良好。

⑤ABS镀层上有毛刺、麻点。

镀液不干净引起的物理杂质在表面沉积,也可能是铜粉影响和镀镍阳极泥影响。

对镀液要定期过滤。

阳极一律要采用阳极袋加以保护。

生产过程中不打捞掉件或从底部搅动镀液。

平时不用镀液时要加盖。

G;^}, %< 出现麻点多半是光亮镀镍的pH值偏低,使析氢加剧,还有表面活性剂不足。

调整镀液pH值到正常范围,添加表面活性剂如十二烷基硫酸钠等来减少氢的吸附。

⑥镀后制件发生变形。

在ABS塑料电镀完成后,有时会发现有些制品有变形,影响装配或使用。

比如外框、罩壳、铭牌、有配合的构件等,如果发生变形,就会无,法安装使用。

产生这种质量问题的原因有三类。

一类是设计本身就不合理,存在设计缺陷。

另一类是挂具设计不合理。

还有就是工艺控制不严格和操作不当。

模具设计要充分注意制品厚度和收缩率的关系,并考虑强度要求。

在过薄的地方要有加强筋,还要有抵消应力的应变筋。

ABS塑料电镀质量五大问题

ABS塑料电镀质量五大问题

ABS塑料电镀质量五大问题塑料电镀质量的好坏不仅与电镀工艺及操作密切相关,塑料件的选材、结构设计、塑料模具、塑料成形工艺及后处理工艺这5个方面也有很大影响。

1.1 内应力测试将试件在25℃下于冰醋酸中浸3min,视试件表面“发白”程度判断内应力大小,内应力越大,“发白”现象越严重。

这种方法能大致说明内应力的状况。

1.2 镀层剥离强度测定用剥离法测定剥离强度:在试片上切出10mm宽的条,撬起端头30~40mm,在垂直于镀层表面的方向(90&#176;&#177;5&#176;)上用拉力机进行剥离。

1.3 高低温冲击法检验镀层结合力该方法由西德塑料电镀工作者协会提出,方法简单易行,重现性较好。

具体操作过程是:在80℃&#177;5℃的高温热水浴中保温1h,取出后在不超过30s的时间内放入5℃&#177;5℃的低温水浴中浸30s,再转入高温热水浴中,经过3个循环周期,如镀层无起泡、脱皮、发皱等缺陷即视为合格。

2.1 选材可用于电镀的塑料很多,但各种材料的加工性能、机械性能、材料成本、电镀成本、电镀的难易、尺寸精度等方面有很大差别。

ABS塑料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用途十分广泛,且易于成形,表面易于浸蚀而获得较高的镀层结合力,所以目前在电镀中用得最多。

此外,通过红外光谱检测发现,化学粗化过的塑料表面存在活性基团如—COOH,—CHO,—OH,—SO3H等极性基团,这些极性基团能与金属镀层产生化学结合力,从而提高了镀层的结合强度。

ABS塑料中丁二烯含量越高,镀层的结合力越大。

电镀型ABS塑料中丁二烯含量达22%~24%。

试验表明,电镀型ABS树脂301M的镀层结合力比非电镀型ABS树脂PA-757的镀层结合力高1倍以上。

2.2 塑料件结构对电镀的影响试验件(旋钮)原结构直角、锐边较多,在作高低温冲击试验时发现零件起泡部位主要集中在靠近直角、锐边处及浇口周围。

在测试中发现这些部位都有内应力,这对镀层结合力有不良影响。

ABS电镀工艺及其常见问题分析

ABS电镀工艺及其常见问题分析
目前 多数 使用 碱 性 或 酸 性 去油 剂 进 行 除 油 , 属 于 化 学 除油 ,前 者 含 有苛 性 钠 、磷 酸 三钠 、碳 酸 钠和 其 它一 些 助 剂 ,操作 温 度 7O℃ 左 右 ,去油 效 率较 高 _5 ;后者 含 有铬 酸盐 ,其 去油 后 不 必 洗 涤 制 品就可 以直 接放 置于 酸性 的粗化 液 中 。碱性 和 酸性 去油 剂作 用 时间约 为 3~5 min。
收 稿969一),男 ,山东梁 山人 ,工学博 士 ,教 授级高级工程 师 ,主要从事 丁二烯 系乳液 聚合 、聚合 物乳 液 和功 能高分子材 料 的研究 和技 术 开发 工作 ,以及乳 聚 丁苯橡胶 、ABS树脂新 产品技术开发工作 ,已发表 论文 5O 余篇 。
有 时除油 后 ,还 需 用硫 酸溶 液来浸 泡 ,进 行表 面调 整 。这是 由于除油 过程 中的高温 浸泡会 使制 品表 皮部 分含 有 的空气 因膨 胀 而 形 成 气泡 ,这 样 就会 使粗 化处 理 不 够 完 全 ;同时 由于 去 油 剂 的作 用 ,会 在 制 品表 面 生成 硅 酸 、盐 酸皮 膜 ,或 者 由于 表 面活性 剂 与树 脂 的亲 和 力过 强 等 ,影 响粗 化处
除油的主要 目的是脱脂去油 ,同时降低其表 面张力 ,赋予 其 表 面亲 水 性 。制 件 在加 工 或 者 运 输 过 程 中 ,难 免 沾 到 油污 、脱 模 剂 和一 些 杂 物 ,这 些 影 响后续 操作 的 因素 必 须 通过 除油 操 作 去 除 。 除油操 作对 促使 粗化 均匀 、提 高镀层 结合 力 、延 长 粗化液 的使用寿命均有一定的作用_4]。
技 术 交 流
弹性体C,H2I0N13A-0 6—E2L5A,2S3T(3O)M:5E9R ̄IC62 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S塑料电镀质量五大问题
本文来自: 辅助论坛Proe教程作者: 超米日期: 2010-8-24 23:33 阅读: 105 人打印收藏ABS, 塑料电镀, 质量
塑料电镀质量的好坏不仅与电镀工艺及操作密切相关,塑料件的选材、结构设计、塑料模具、塑料成形工艺及后处理工艺这5个方面也有很大影响。

1.1 内应力测试
将试件在25℃下于冰醋酸中浸3min,视试件表面“发白”程度判断内应力大小,内应力越大,“发白”现象越严重。

这种方法能大致说明内应力的状况。

1.2 镀层剥离强度测定
用剥离法测定剥离强度:在试片上切出10mm宽的条,撬起端头30~40mm,在垂直于镀层表面的方向(90&#176;&#177;5&#176;)上用拉力机进行剥离。

1.3 高低温冲击法检验镀层结合力
该方法由西德塑料电镀工作者协会提出,方法简单易行,重现性较好。

具体操作过程是:在80℃&#177;5℃的高温热水浴中保温1h,取出后在不超过30s的时间内放入5℃&#177;5℃的低温水浴中浸30s,再转入高温热水浴中,经过3个循环周期,如镀层无起泡、脱皮、发皱等缺陷即视为合格。

2.1 选材可用于电镀的塑料很多,但各种材料的加工性能、机械性能、材料成本、电镀成本、电镀的难易、尺寸精度等方面有很大差别。

ABS塑料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用途十分广泛,且易于成形,表面易于浸蚀而获得较高的镀层结合力,所以目前在电镀中用得最多。

此外,通过红外光谱检测发现,化学粗化过的塑料表面存在活性基团如—COOH,—CHO,—OH,—SO3H等极性基团,这些极性基团能与金属镀层产生化学结合力,从而提高了镀层的结合强度。

ABS塑料中丁二烯含量越高,镀层的结合力越大。

电镀型ABS塑料中丁二烯含量达22%~24%。

试验表明,电镀型ABS树脂301M的镀层结合力比非电镀型ABS树脂PA-757的镀层结合力高1倍以上。

2.2 塑料件结构对电镀的影响
试验件(旋钮)原结构直角、锐边较多,在作高低温冲击试验时发现零件起泡部位主要集中在靠近直角、锐边处及浇口周围。

在测试中发现这些部位都有内应力,这对镀层结合力有不良影响。

将直角、锐边改为圆弧过渡后作电镀试验,镀层与基体结合良好。

航空工艺技术另一方面,直角、锐边处在电镀时易引起尖端电流密度过大,致使镀层疏松而结合不佳,甚至烧焦或击穿化学预镀层。

2.3 塑料模具对塑料件电镀的影响
试验中发现原来的旋钮表面有流痕,电镀后遮盖不住,影响表观质量。

同时,由于塑料模具模腔粗糙度不好,使旋钮表面不够光亮,最后也会影响镀层的光亮度。

而用于测定剥离强度的镀件(试片)注塑成形后外观质量较好,镀层外表光亮。

另一方面,设计塑料模具(如浇注系统和脱模机构)时应注意使待镀件的内应力尽量小。

2.4 塑料成形工艺对塑料电镀的影响
(1)应选用螺杆式注射机,以保证ABS塑料中B组分分布均匀。

此外,还应注意所选用的注射机是否会使制件产生内应力而影响镀层的结合力。

(2)原材料的干燥。

ABS塑料颗粒易于吸潮,如不进行干燥,成形时会在制件表面产生气泡、银丝、缺乏光泽等缺陷,影响镀层外观和结合力。

(3)注射工艺参数的选用。

注射工艺参数的选择应使制件的内应力尽量小,并克服流痕、波纹等外观缺陷。

如适当提高加工温度和模具温度、降低注射压力、缩短保压时间、适当降低注射速度等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减小制件的内应力。

(4)不允许用油作脱模剂,否则会使粗化不均匀,无法保证镀层金属的结合力。

必要时,可用滑石粉或肥皂水作脱模剂。

2.5 后处理对塑料件电镀的影响
由于注塑条件、注射机的选择及制品的形状、模具设计不当等原因,会使塑料件在不同部位存在内应力,它会造成局部粗化不足,使活化和金属化困难,最终会造成金属化层不耐碰撞和结合力下降。

试验表明,热处理和整面剂处理都可以降低、消除内应力,使镀层结合力提高20%~60%。

对ABS塑料件进行热处理,其内部分子发生重排,使分子排列均匀,特别是使丁二烯粒子呈球形结构,显著降低了内应力。

适当延长热处理时间,可使内应力减小到最低限度。

采用整面剂对塑料件进行处理,既可消除内应力,又能脱脂,因而提高了镀层的结合强度。

在高低温冲击试验中,未作任何后处理的零件有起泡现象,而后处理过的零件均无明显变化,说明后处理能大大降低制件的内应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