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人体奥秘-研究气(炁)的功能和本质

合集下载

人体之“气”到底是什么?来看看中医学对人体之气的理解

人体之“气”到底是什么?来看看中医学对人体之气的理解

人体之“气”到底是什么?来看看中医学对人体之气的理解气之为用无所不至一有不调则无所不病。

——明-《景岳全书-诸气》人体之气的概念含义:气是人体内活力很强运动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意义:①气运行不息,推动和调控人体内的新陈代谢,维系人体的生命进程。

气的运动停止,则意味着生命的终止。

②气是激发和调控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源泉,还是感受和传递各种生命信息的载体。

中医学气的概念:人体之气是人体中的能流动的细微物质,既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又对生命活动起着推动和调控作用。

精与气的概念在中医学中的区别:①精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是由精化生的运行不息的极细微物质。

②精为脏腑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是推动和调控脏腑生理机能的动力。

③精是人体生命的本原;气是人体生命的维系。

分类:人体之精化为人体之气,人体之气含有阴气、阳气两部分。

①阴气是气中具有寒凉、抑制等特性的部分;②阳气是气中具有温热、兴奋等特性的部分。

意义:气中的阴阳两部分对立互根,协调共济,共同推动和调控机体的生命进程。

人体之气的生成《内经》:'’阳气从何而来'’。

人体之气,由精化生,并与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相融合而成。

一身之气的生成,是脾、肾、肺等脏腑综合协调作用的结果。

(一)生成之源来源:先天之精所化生的先天之气(即元气)、水谷之精所化生的水谷之气和自然界的清气,后两者又合称为后天之气(即宗气),三者结合而成一身之气,《内经》称为“人气”。

①先天之精化生先天之气,成为人体之气的根本和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难经》称之为“原气”或“元气”。

②来源于饮食物的水谷精微,被人体吸收后化生水谷之气,简称为“谷气”,布散全身后成为人体之气的主要部分。

另外,水谷精微化生的血和津液,也可作为化气之源。

③来源于自然界的清气需要依靠肺的呼吸机能和肾的纳气机能才能吸入体内。

(二)相关脏腑功能从气的来源而言,人体之气的充足与否有赖于全身各个脏腑的综合协调作用,其中与肾、脾胃和肺的生理机能尤为密切。

【原创】带你认识传统养生最神秘的概念-“气”(一)

【原创】带你认识传统养生最神秘的概念-“气”(一)

【原创】带你认识传统养生最神秘的概念-“气”(一)元气、真气、精气……,说到中医、和中华传统养生,“气”是一个最基本的概念,也是喜欢中医和传统养生的人必须了解和回避不了的一个概念。

说到“气”,中国人都感觉自己知道、了解,因为它已经深深渗透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每个人都可以随口说出几个跟“气”有关的词。

但若要真问你到底什么是“气”,恐怕每个人又都会瞪眼和无言以对。

但如果你是真心喜欢中华传统养生理念和方法,并希望利用这些瑰宝让自己健康长寿,那花点时间和精力了解一番还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要搞明白一个问题,中医所说的元气、武术家所说的真气、气功师锻炼的内气、外气到底是什么?真的存在吗?对大部分人来说,内气、真气看不见,摸不着,虽然口耳相传、经常听到,却似乎只存在于中医古籍和武侠小说的精彩描述中,甚至连中医师有时候也回避提及。

虽然用西方现代科技来解释中医之“气”可能有点南辕北辙,因为根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

但毕竟现代科学占据主导地位,而很多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却日渐式微,所以,在前几年的“气功”热中,还是有很多人尝试用现代科技手段来研究“气”的物质基础问题,作了大量的试验,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证明中医之“气”确有其物质基础,对传统养生理论的研究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这类实验最早见诸报道的是上海中国科学院原子核研究所的顾涵森同志与上海中医学院的林厚省同志合作,用近距红外测量装置、电荷增量测量器测量出运气疗法中的“外气”之一是受低频涨落调制的红外幅射,并测得功后劳宫穴位静电荷富集。

顾涵森与赵伟等同志合作又测试到外气的微粒流效应,并证明其中某些微粒带有正负电荷。

此后,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与上海中医学院、上海中医研究所合作还从“外气”中测得磁信号、次声信息。

后来,上海复旦大学用自动光子测试仪在底数是四千的情况下,测得气功师黄仁忠手掌发射的光子数平均为十八万,最高达二十四万。

中国科技大学从黄仁忠外气中测得了从七百毫微米(红光)至三百六十毫微米(近紫外线)的可见光和红外线。

人体炁脉之谜:各个年龄段的人,体内真炁层次都是不同的!

人体炁脉之谜:各个年龄段的人,体内真炁层次都是不同的!

人体炁脉之谜:各个年龄段的人,体内真炁层次都是不同的!人体内炁受到体内的病炁、病毒和脱落死亡的细胞的影响很大,病炁、病毒和细胞的代谢物可让纳米级的小生命体死亡;这些病毒、病炁和代谢物不能排除体外的原因是炁脉堵塞造成的。

因人体不同的地方炁脉堵塞程度不同,人体各处受到的伤害不同,所以人体内各处的真炁大不一样。

经络决人生死,经络畅通与否意义重大。

经络通畅与真炁多少、真炁的层次、穴开的程度有关。

真炁的多少和真炁的质量、层次与生殖系统和炁脉有关;穴开的程度与炁的质量和数量有关。

人的一生中,每一个年龄段的体内真炁层次是不同的;一个病人和一个常人体内真炁层次是不同的;一个炼炁功有成就、有特异功能所谓的神人,他们体内真炁层次是很高的。

一、人的一生中,各年龄段体内炁脉层次的变化:1·1~10岁左右:人生下来后,全身充满先天真炁.自从呼吸天地之气,有了新陈代谢,体内真炁分为四象;幼儿时期,体内真炁是先天之炁,是父母所给。

体内炁脉随父母身体情况而定,多数是母亲炁脉堵塞的,孩子对应的炁脉也堵,但是,孩子体内充满真炁,在他(她)生长的过程中,完全可以自然地打开闭塞的炁脉。

2·10~20岁:这时期,人的性功能逐渐成熟—后天真炁产生,后天真炁可冲开堵塞的和不通畅的炁脉。

这时人的脸面上的青春豆等的一些变化,就是从炁脉中顶出的先天性的病炁造成的。

这时人体内炁的程次是最好的。

这个时期是用后天之炁顶出先天病炁的最好时期。

3·20~30岁:人体内真炁在炁脉中运转最快,炁血最旺盛时期。

人体内炁脉全部打开,是生儿育女最好时期。

炁脉也是最好时期。

4·30~40岁:人过30天过午,人的精液有些稠;人体炁脉功能开始衰弱,后天之炁由顶盛时期开始走下坡路。

这时期的炁脉功能衰弱原因:是饮食起居、房事过度等,七情六欲所累,使真炁层次开始下降。

真炁层次下降,炁化能力不足,炁脉中开始滞留一些病炁、病毒等。

5·40~50岁:精液稠密,已有部分炁脉堵塞,表现在掉发、白发、闭经和更年期现象。

人体之气的生成和功能

人体之气的生成和功能

人体之气的生成和功能人体之气的生成和功能是一个深奥的中医概念,涉及到人体的健康和生命的维持。

以下是有关人体之气生成的详细解读:一、气的生成人体之气的生成主要受到两方面的影响: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

先天之气,指的是人出生之前,从父母遗传而来的元气,也称为“先天之精”。

它在人体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生命的正常运转提供了原动力。

后天之气,则是人在出生后通过饮食水谷获得的。

饮食中的营养物质经过脾胃的消化吸收,转化为气、血、津液等物质,这些物质是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保障。

二、气的功能1、推动作用:气是人体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能推动人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等。

气的充足与否直接影响到人体的健康状况。

2、温煦作用:气能温暖全身,维持人体的正常体温,并使身体的各部分得到充分的营养供给。

如果气的温煦作用出现异常,可能会导致畏寒怕冷、四肢不温等症状。

3、防御作用:气能护卫全身的肌表,防御外邪的入侵。

一旦气的防御作用受损,人体的抵抗力就会下降,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

4、固摄作用:气能固摄体内的血、精、津液等物质,防止其流失。

如果气的固摄作用减弱,可能会导致出血、自汗、遗精、遗尿等症状。

5、气化作用:气通过自身的运动和变化,将体内的物质转化为气、血、津液等营养物质,供给人体各部分的需求。

如果气的气化作用出现异常,可能会导致代谢障碍、水液代谢紊乱等症状。

三、气的分类人体之气有多种分类方法。

根据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和卫气。

元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主要分布在肾脏;宗气是水谷精气与自然界清气相结合而成,主要分布在胸中;营气是营养物质中的精华部分,能营养全身并化生血液;卫气则具有防御外邪入侵、温养全身和调节体温等功能。

此外,根据分布的不同,人体之气还可以分为五脏之气、六腑之气等。

五脏之气主要分布在心、肝、脾、肺、肾等五脏中,分别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六腑之气主要分布在胆、胃、小肠、大肠、膀胱和三焦等六腑中,各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

气 气 炁 身体里的气

气  气  炁 身体里的气

气(乞氣気炁暣)身体里的气
星哥:咱们的生命就是气血和灵魂组成,气血动物有,植物也有灵魂据说是植物也有这个不考察了咱们古中医认为:聚而成形散而成气。

形和气只是物质不同的存在形式我们人体,最先存在的是父母和天地给我们的生命之本叫元气也有叫真气的。

卵细胞结合后就存在了那时是无极状态然后太极分阴阳,元气一直在那里保存着指挥着生命系统的运行直到生命的终结。

元气能不能补呀?如果可以补的话那么皇帝们真的就不会死了。

那些大补元气的话根本就是悄悄话屁话不可能的事。

如果能补的话只有极极少数人叫上古真人提携天地把握阴阳之人。

等娘胎出来大哭一声肺气开张后天之气运行然后全身的生命活动,元气只起指挥生命运动的作用了。

咱们的肺一哭一张,卫气就开始运气了。

卫气就是保护皮肤不受外来邪气的侵害。

身体内的气主要就是卫气营气和宗气,这些都是后天之气。

后天之气都是脾胃将水谷精微化成的。

我们调脾胃就是让先天之气尽量的少消耗,养生和治病都要尽量的调理后天。

先天是在后天回天乏力的时候再用,就是救命的时候再用。

所以我提倡保健的第一大穴是什么?足三里是调理后天脾胃的第一要穴。

长寿穴小孩就不要灸小孩阳气升发到30到顶了30开始阳气衰退所以可以灸足三里了。

30以前灸特别是小孩,会助热搞不好就会骨蒸影响生长发育。

完。

气的生理功能

气的生理功能

气的生理功能气的生理功能2017-05-17慧福生命文化气,既是构成人体生命的基础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它对于人体生命活动具有多种十分重要的生理功能。

张景岳曾说:“人之有生,全赖此气。

”(《类经·摄生类》)《难经,八难》中指出:“气者,人之根本也。

”修身内功之所以能够发挥去病疗疾,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作用,正是以此“气”为本,从人体的最基本的也是最广泛无处不在的组织成分上进行调整、补充加强。

人体生命活动中,隐态质元物质气的生理功能,是多维性、整体性、人体性、全息性的,炁为万物之母,它无处不在,如同每个细胞中都有DNA和双螺旋结构一样,炁的特性是有质无形,更为精徽和广泛。

在三元(源)学说中,炁也是涵盖统驭三元(源)的,可以说是三元一炁,一炁三源。

前人是整体性地研究人体生命,从根本上、本源上进行研究,以简驭繁,以一统万。

所以以气为本,以气为纲进行人体生理病理阐述和研究。

气的生理功能,按照前人的总结,分而言之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功能:1营养作用人体内的气,是天德地气和人体本身先天元气的聚合物质,这正如《灵枢·本神》中指出的:“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

”人体内的德一能量流动和地气的汇化交融,是生命的源动力。

天德养精神,地气养命形。

摄入人体的天德地气,最终汇化为人体内的一种有质无形之气,成为生命之气,供给人体的精神系统和命体系统使用,发挥营养性和命两大系统的作用。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天德能使人体内的无形体液和有形体液不断地健康生成,人体内天地中的“天”,在获得天德能量后,才能产生体内的先天水(肾元炁)。

而人体内的“地”在获得地气以后,五添一为六,先天肾水与脾胃之气相合,则能滋养成就有形有质的各种生理组织器官,使它们具有活力机能。

如果人体主动摄入天德地气的能力丧失,并且体内的库储匮乏时,性和命的葡养缺乏,则疾病容易丛生。

如果同时经食物摄入而转化的水谷精气也不足时,性和命的双重营养会都入不敷出时,也就极为容易发生性命的分离,生命的终结。

中医说的气为何物?气的来源,气的作用,气的组成,一篇读懂

中医说的气为何物?气的来源,气的作用,气的组成,一篇读懂

中医说的气为何物?气的来源,气的作用,气的组成,一篇读懂气,作为一个常用中医字眼,却很好被说清楚来龙去脉,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下:中医常说的气为何物?历史上关于气最早的描述是这样的:春秋时期的询子《天论》:“不见其事,但见其功,俗人谓之神,君子谓之气”。

不见其事就是说,自然万物的发展变化,是由某些物质在起作用,但人们无法看见是什么作用,也看不到作用的过程。

中医认为,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均可以用气的运动变化来解释。

气的来源先天之精气受之于父母的先天禀赋之气。

其生理功能的发挥有赖于肾藏精气水谷之精气饮食水谷经脾胃运化后所得的营养物质吸入之清气由肺吸入的自然界的清气气的作用推动作用气可以促进人体生长发育,激发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推动经气的运行、血液的循行,以及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温煦作用气的运动是人体热量的来源。

气维持并调节着人体的正常体温,气的温煦作用保证着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及经络的生理活动,并使血液和津液能够始终正常运行而不致凝滞、停聚。

防御作用气具有抵御邪气的作用。

一方面,气可以护卫肌表,防止外邪入侵;另一方面,气可以与入侵的邪气作斗争,以驱邪外出。

固摄作用气可以保持脏腑器官位置的相对稳定;并可统摄血液防止其溢于脉外;控制和调节汗液、尿液、唾液的分泌和排泄,防止体液流失;固藏精液以防遗精滑泄。

气化作用气化作用即在通过气的运动可使人体产生各种正常的变化,包括精、气、血、津液等物质的新陈代谢及相互转化。

实际上,气化过程就是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的过程。

气的分类元气元气又称原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元气由先天之精所化生,并受后天水谷精气不断补充和培养。

元气根源于肾,通过三焦循行于全身,内至脏腑,外达肌肤腠理。

元气的功能是推动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温煦和激发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

因此,可以说元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物质。

宗气宗气即胸中之气,由肺吸入之清气和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结合而生成。

“炁”与“气”

“炁”与“气”

卫气
“卫气”是由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所化生,是水谷精气中慓悍滑疾的部分。
“卫气”活动力强,流动迅速,不受脉管的约束,运行于脉外。
“卫气”运行于皮肤、肌肉之间,能温养肌肉、皮肤,调节体温。
“卫气”熏于肓膜,散于胸膜,使五脏六腑得到温养。
“卫气”不但能温养人体内外的一切脏器组织,而且具有滋养腠理,开阖汗孔,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调节全身的免疫功能的作用。
“炁”指的是先天之气,“氣”指的是后天之气。
“炁”来源于先天,是一切生命与事物的本源。
“氣”来源于后天,是维持生命基本活动和资助先天之“炁”的来源。
“氣”功修炼主要是通过后天的“呼吸、吐纳、导引、药饵”来资生先天的“炁”。
氣功、吐纳、导引、禅坐,就是将后天之氣,通过修炼转化为“炁”的能量,在动作与意识的相互配合下,对人体进行治疗修复,从而达到养生健身、益寿延年的效果。
“卫气”运行于脉外,但不离于脉,依傍着脉道而运行。其运行与昼夜变化及寤寐有关。白昼人寤,则行于阳;黑夜人寐,则行于阴。
“卫气”行于阳,运行于体表手足三阳经脉。
“卫气”行于阴,运行于内在五脏。卫气行于阴,是从足少阴经注于肾,而后至心、肺、肝、脾,复还于肾。
《素问·痹论》:“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慓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膛。”
随着人的生命活动,在供应着人体的生长、发育中,“元炁”会逐渐损失耗散;伴随着生命的运动,“元炁”也会逐渐损失耗散;两性房事,性交房劳,“元炁”也会逐渐损失耗散。
最后,到了人体生命终结之时,“元炁”耗尽,油尽灯枯,身死精灭。
“元炁”的盈亏,关系着生命的长短,生命质量的优劣。死生取决于“元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筑梦中国——探索人体奥秘,研究气(炁)的功能和本质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褚德萤引子当一个孩童仰望美丽的夜空看到无数闪烁的星星时,他会感到冲动产生无限的遐想,他梦想能到天上去遨游,他梦想自己爬到月亮上去玩耍,他梦想遥远的星星上也有和人类一样的小伙伴。

因为这些梦想,就有了嫦娥奔月的故事,有了牛郎织女的传说,为了让美丽的传说变成可能,人们发明制造火箭飞船。

十九世纪的俄国人齐奥尔科夫斯基创作了《康爱齐星》,在梦想中构建人类在太空生存的空间站,设计了完美的生态自循环系统,梦想为人类在太空提供空气和食物。

这些梦想通过人类不断地探索研究和科技进步,已经一步一步成为现实,国际空间站正在太空轨道上运行,建设生态循环系统的梦想在不远的将来一定能实现。

载着中国人对嫦娥的憧憬,我们的月球车已经登上了月亮,中国人的足迹也将在月球上留下印记。

人类的探测器不但登上了火星,还飞向了太阳系以外的遥远空间,梦想寻找人类未来宜居的星球。

在探索宇宙空间的同时人们没忘记探索地球的奥秘,十九世纪法国作家凡尔纳把他的梦写成《地心游记》《海底两万里》等少年人耳熟能详的故事,激发人们一代代去探索海洋奥秘和地心的热情,我们的蛟龙号已经载着中国人潜入了七千米的深洋。

在不断向更深的宇宙和海洋探索的同时,中国人还有一个古老的梦,去探索更神秘的领域——人体自身的奥秘。

一.古老弥新的中国梦,探索人体之气人在离开娘胎后眼睛就一直向外看,看自己身体以外的世界、看我们生存的星球、看我们能看见的星空和看不见的宇宙,而当人类把目光转向看自身时,发现在人身上的许多现象令我们震惊、令我们赞叹!也令我们迷茫。

由此也产生许多梦想,梦想着不生病,梦想着长生不老。

人类面对自身的生、老、病、死和一些不可思议的事件,不断地自问“我是谁?”“我是什么?”“我来自哪里,我将要到哪里去?”人们从古至今用宗教和科学不断地探索、去寻求答案。

科学发展至今,从解剖学到分子生物学,从生物物理到生物化学,从器官、组织、细胞到DNA,人们已经做到极致,把人体结构从宏观到微观研究到无可再分,从宏观医学到分子医学,科学越发展人们却发现我们对人类自身还有许多不解之谜。

除却具有结构的肉体,人还有精神层面的东西,人会思想,会做梦,有意识、有主观意念,中华传统文化用“精、气、神”给以高度概括的,或西方文化以“灵与肉”概括的“灵”,其本质是什么,我们认识了多少?人类关于自身的梦想还表现在古今中外浩瀚的传说、野史、小说、典籍、经典,甚至正史里,记载着许多关于人的超能力的不可思议的故事,涉及到透视,遥视、返观内视、隔空取物,思维传感、意念致动,肉体抗击打、刀枪不入,赴汤蹈火、水面凌波飞渡,穿越时空等等。

还有人们对长寿的追求,历代帝王到草根平民追求长生不死,梦想得道成仙。

很多事迹在古代经典中都有记载。

最有代表性,影响最大的如《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古圣贤“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集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记载着古人在某种状态下具有人体潜能,使之能“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1】。

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在《奇经八脉考》中写下了“内景隧道,唯返观者能照察之,其言必不谬。

”记录了他练功时内视到体内的景象,“内景隧道”指人体内气在体内运行时的通道,即经络,他指出只有具备反观能力的人,才能”照察之”,指出“内景隧道”的存在确定无疑。

李时珍通过自身的体验证实经络的存在,这是对经络学说的巨大贡献【2】。

关于古代名医具有透视功能的事例,甚至在以严谨真实记录史实著称的《史记》里都有记载,据吕炳奎先生考证【3】《史记·扁鹊仓公传》记载:“扁鹊能视垣见一方人,以此视病,尽见脏腑症结,特以诊脉为名耳。

”即扁鹊能隔墙观人,何况人的体内情况呢,用他的透视功能给人看病诊病,对患者脏腑的病症当然一目了然,名义上把脉诊病,其实心中早已有数。

中华先祖何以在两千多年前就能制作出标示人体经络的铜人,沿袭至今还被应用?上述记载说明古人在气功态下激发人体潜能,体察和“看到”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路,在体验和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中医的经络理论。

现代许多气功家对此亦有体验,如当代的武当山道医祝华英在其1998年发表的著作《黄帝内经十二经─揭秘、应用》【4】(p.6)中,称自己在修炼静功时进入“胎息状态”,体察到体内左右两侧各12条经脉的运动和方向,呈现人体左右对立的“双向正负运行规道”,并将其应用到临床实践为人治病。

祝华英的亲身体验证明人体确能体察到气在体内运行的规律。

遗憾的是在儒家文化占统治地位的历史长河中,这些关于人体超能力的事迹不入正统,不被重视,只当作茶余饭后猎奇的谈资,更有甚者将其贴上“怪力乱神”或“迷信巫术”的标签予以封杀,更谈不到严肃地研究。

但是,中华文化的传统是扼杀不死的,以武术、医家、佛家、道家等名目代代流传着各种修炼的流派,在民间行医治病、传授武术,甚至变戏法、玩魔术来养家糊口,在草根大众中隐藏着异士能人,卧虎藏龙,从未间断。

当时光来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后半期,文革的十年浩劫终于结束。

被压抑的民众热情在全民健身中得到释放,出现了空前的全民练气功的热潮,人们通过练功自我调治疾病,气功师发功给别人治病,还搞组场治病,同时为上万人调理身体等等,短时间内各种功法竞相媲美,几乎一天出现一个“大师”,这期间许多人体的特异现象也纷纷曝光。

全民练气功,本来是件好事,有利于改善和提高民众的身体素质,大大减轻了国民医药费用的开支。

但是大潮之下沉渣泛起,鱼目混珠,良莠不分、真假难辨。

有人受益,有人受骗,一些所谓大师趁机敛财,宣传封建迷信,搞自己的利益圈子名利双收,把本来朴实无华,利国利民的一种传统养生法搞得面目俱非,引起社会上乃至学术界对于气功议论纷纭。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对气功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到本世纪初甚至有谈气色变之况了。

比如气功是不是科学,外气是不是伪科学,气功治病不过是心理效应,气功表演是魔术等等。

很多涉及什么是科学,什么是伪科学,气功的定义等概念,以及气功的发展历史,气功和佛家道家中医的关系等方方面面的问题,争论甚为热烈。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不少自然科学界人士以各种实验方式参与探讨气功的曲折是非。

作为自然科学工作者之所以涉足气功的研究,不外乎个人的兴趣和客观的需要两方面。

笔者个人80年代初由于外科手术后遗症,走不了路,习练一段时间的站桩后丢掉了拐杖,因营养性浮肿致20几年的肝肿大在习练几年鹤翔桩后也不知不觉恢复正常;后遭外伤致脑震荡,亦经当时的名师赵光先生调治恢复正常。

这些经历使从事物理化学研究工作的我自然会思考:这类慢性病西医很难解决,为什么练练气功就好了呢?气功师能给人治病,是什么机理?於是开始关注气功在国内的动态,还作了一些实验。

开始是个人兴趣,后来由于对气功的争论越演越烈,以至于转变为有责任感的研究。

1978年5月《自然杂志》创刊号上,报道了中国科学院原子核研究所顾涵森等用科学仪器测试气功的外气,记录下它的某些红外线信号物理属性,成为气功科学实验研究之发端。

此后大批科学家开展了多样的实验研究,至九十年代中期形成高潮。

同时对人体的超能力现象的报道也引发了对特异功能的研究热情。

1979年3月11日,《四川日报》报道了大足县少年唐雨能用耳朵认字的消息,引起了全国各地的连锁反映,随后,《北京科技报》、《安徽科技报》等相继公布了当地的同类现象,引起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十余所大学的专家、学者的关注,并分别进行严密的实验,验证了人体特异功能的存在。

钱学森先生以一个卓越科学家的敏感和智慧对气功、特异功能的研究及时提出了“人体科学”的概念。

他指出:“气功的研究会使我们找到一把打开人体科学大门的钥匙”【5】。

面对种种人们不能理解和尚未认识的人体现象,激发了科学人的好奇心和责任感,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有一批科技工作者投身人体奥秘的探索研究,这些研究在当时是不被“正统”理解的,涉及气功和特异功能的研究不被承认为学术成果,提升职称时是不计入考评的,九十年代后期甚至不允许学术刊物发表这类研究论文,但是他们义无反顾,不顾社会的非议,不看别人的眼色,不考虑职称评定的升迁,摒弃个人名利的得失,有的因此被单位解聘也无怨无悔。

2008年初复旦大学从事人体科学研究的邵来圣老师临终的愿望就是把他们多年的研究成果集册再版,给后人留下攀登人体科学圣坛的足迹【6】。

真可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他们是可敬可叹的人体奥秘探索的先驱者。

现在老一辈探索者或已退休,如北京大学陈守良、贺慕严教授夫妇、蔡益鹏教授,复旦大学方林虎、沈云虎、虞惠华教授【6】等;有的已作古,如北京海军医院冯理达将军、清华大学陆祖荫、朱润生教授夫妇,上海的邵来圣先生,广州的夏双全教授等都对气功或特异功能研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1995年,举行过五次全国性的气功科研学术论文报告会,出版了四集《气功科学文集》(胡海昌、吴祈耀主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第五届会议的论文由于客观形势而未能集册出版。

总数超过150篇的实验报告留下了极其珍贵的历史文献记录。

老一辈科学人为什么要做气功和人体特异功能研究?最主要的是来自内心的动力!在这个未知领域没有人布置任务,没有人非要你去做,相反各种客观的议论和眼光以及遭遇的各种困难都说“你不要去做”,那么他们为什么要去做?答案是:人体科学的巨大的魅力,吸引你去做、去探索!许多现代科学不能解释的新现象令你激动!超出现代物理学和科学认识水平的实验现象激发你产生探索的冲动!人体表现的超常功能,“不可思议”的未知现象,逼着你去思考,推动你去寻寻觅觅!这就是科学人的根本素质,科学人,始终保持一颗单纯的童心,对新鲜事物怀有一种孩童似的好奇心,刨根问底,去探寻事物的真相,去追求真理,这就是探索新事物或创新的动力。

如果他不再对新鲜事物感兴趣,不再让思想自由地翱翔,他的科学生命也就终止了。

作者个人因病或意外事件和气功结缘已30多年,而涉足气功的实验研究亦已二十多年。

其中由1989年至2004年做了15年科学实验,因而对有关领域具有感性和理性的认识和思考。

考察20世纪下半叶的气功研究,发现其涉及面很广,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各个方面,作者将气功效应的研究归纳为六个层次:分子水平——蛋白质及其结构、DNA结构,分子间反应等;细胞水平——免疫功能细胞、癌细胞,内分泌等;组织水平——肌肉、血管、神经等;脏器水平——对各种脏器功能的影响;循环系统——呼吸、消化,血液及微循环等;整体生理效应——人体各种生化指标、血压、血脂、血糖、脑电波、脑电图等在气功作用下的变化。

那个阶段对人体气功效应的研究几乎无所不包,由此可见上世纪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是以何等的热情与责任感加入到那场世纪气功大潮的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