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莫言

合集下载

解读莫言魔幻与现实

解读莫言魔幻与现实

解读莫言魔幻与现实莫言,是一位享誉世界的中国当代文学巨匠,他的作品充满了魔幻与现实的元素,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那么,如何解读莫言的魔幻与现实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魔幻与现实的相互渗透莫言的作品中,魔幻与现实并不是严格分离的,而是相互渗透的。

在他的小说《红高粱家族》中,人与鬼魂、妖怪共生存在一个家族中,形成了独特的生存方式和文化习惯;而在《天堂蒜薹之歌》中,则是以一个听起来荒诞不经的故事,表现了农民群众奋斗、生存的现实主题。

这种相互渗透关系,使得莫言的小说更富有趣味性和戏剧性,也更加丰富多彩。

二、魔幻与现实的区别魔幻与现实之间的区别,在莫言的小说中也得到了体现。

若以小说《蛙》为例,小说中的“蛙”虽然具备人类的思想、感情和行为能力,但它却是一只蛤蟆,这也是魔幻元素的表现。

而故事情节中,反映出的是工业化进程对农村的影响、人性的扭曲等社会现实问题,这是小说的现实主题。

因此,莫言的魔幻元素并不是为了搞怪或者制造热闹效果,而是要通过将奇幻与现实相结合,进一步探究社会生活和人性的内涵。

三、魔幻与现实的共性尽管魔幻与现实之间有明显的区别,但二者却也有共性。

莫言的作品大多着重表现人的内心情感和成长历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往往需要面对一些超越常规的事物,这就是魔幻中的元素。

如《丰乳肥臀》中的女主角——排长兔,就了解到了自己在上一世中被割去了乳房同时因婴儿扼死,使得悲剧重演。

面对这些荒诞的问题,人们往往需要面对情感、理性、责任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是现实生活中需要处理和解决的。

魔幻与现实在莫言的小说中,形成了相互印证和互为关联的关系。

四、魔幻与现实的表达手法莫言的魔幻与现实之间的关联,是通过独特的表达手法得以体现的。

如《蛙》中出现的蛤蟆和《红高粱家族》中出现的妖鬼,都是小说中的形象重点。

这些魔幻的元素很快便能够刺激读者的想象力,快速引起他们的兴趣。

而对于现实主题的表达,则是在这些魔幻元素之上展开的。

这种将奇幻与现实结合的的手法,可使读者在阅读的时候,既有着奇妙的感觉,又能够领悟更加深层的意义。

关于莫言的人物分析

关于莫言的人物分析

诺贝尔委员会给莫言的颁奖词为: 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2012 was awarded to Mo Yan "who with hallucinatory realism merges folk tales, history and the contemporary" (将魔幻现实主义 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 一起)。
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莫言
莫言
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 当代著名作家。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 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 1980年代中以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 “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 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作品深 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
莫言
他在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 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的 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 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 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 2006年荣登中国作家富豪 榜第20位,2007年问鼎中 国作家实力榜第1名,2011 年凭长篇小说《蛙》获第 八届茅盾文学奖,2012年 10月11日获得2012年诺贝 尔文学奖。
3、社会型—在回答“您作品中的什么地方
打动了评委”时,莫言说:“我想最主要 的是我的作品中的文学素质。这是一个文 学奖,授予的理由就是文学。我的作品是 中国文学,也是世界文学的一部分,我的 文学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生活,表现了中国 独特的文化和风情。同时我的小说也描写 了广泛意义上的人。一直是站在人的角度 上,一直是写人,我想这样的作品就超越 了地区、种族、族群的局限。”
2、现实性—此前,莫言在接受
一次媒体采访时表示:如果依 靠写作去买房子,现在真的是 很难的事。靠写作过上像郭敬 明样的生活,全国估计也就只 有郭敬明了。然后莫言在接受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专访时笑 说:“我准备在北京买套房子,大房子,后 来提醒我说也买不了多大的房子,5万多一 平米,750万也就是120多平米。”网友调侃, 真不愧是魔幻现实主义啊!

浅谈莫言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浅谈莫言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浅谈莫言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莫言是中国著名作家,也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位华人,他的作品中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精髓,同时也呈现了许多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

在莫言的小说中,人物形象备受关注,可以说是其小说的一大特色。

在本文中,我们将浅谈莫言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首先,莫言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生动鲜活,具有强烈的个性特征。

比如《红高粱家族》中的少奶奶阿兰,她风情万种、深具魅力,成为了全村男人的梦中情人。

在《生死疲劳》中,主人公小朱是一个天真、善良、可爱的男孩,他的坚持和追求成为了小说的主题。

而在《蛙》中,主人公史铁生则是一个善良、心智成熟的青年,他的性格特征清晰鲜明,让人过目难忘。

其次,莫言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具有多样性和深度。

比如在《光荣与梦想》中,作者通过讲述三个老兵的故事展示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同时也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到老年人的内心世界。

在《檀香刑》中,主人公拐子三和他的对手檀香刑都是一个充满复杂性的人物,他们身上展现的人性弱点和缺陷让人们更加真实地感受到了小说中的社会现实。

另外,莫言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代表了中国社会的一个侧面,同时也呈现了人性的不同面向。

在《天堂蒜薹之歌》中,作者描绘了一幅农村生活的画卷,其中的人物形象富有民间色彩,充满了浓郁的土地气息。

在《丰乳肥臀》中,主人公祝福与他的家人剖析了一个中国传统家庭的生活,展示了中国家庭的内部结构和人际关系。

总体而言,莫言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其小说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展示中国文化和人性的重要手段。

这些人物形象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展示了中国社会的多样性和深度,同时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和社会现实。

因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莫言的小说在国内外都备受关注,并成为中国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名人故事】莫言的故事:成名前不为人知的故事

【名人故事】莫言的故事:成名前不为人知的故事

【名人故事】莫言的故事:成名前不为人知的故事莫言,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是继莉普明后第二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华人作家。

他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创作主题广受赞誉,被公认为是中国当代文学的瑰宝。

在他成名前的岁月里,莫言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的日子。

莫言生于1955年,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

由于家庭贫困,他只上完了九年级的学校,然后就辍学回到了家乡。

在家乡,莫言曾干过各种各样的工作,从搬运工到电器修理工,甚至还当过伐木工。

这些工作不仅让他体验到了人生的辛酸和困苦,也为他后来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莫言内心深处一直怀有文学梦想。

在他辗转于各种劳动之余,他利用零碎的时间阅读大量的文学书籍,不断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

他看了很多世界经典文学作品,也深入研究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优秀作品。

他通过勤奋学习和不断思考,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思想主题。

直到1981年,莫言才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小说《帐篷》,这是他成为作家的第一步。

尽管有了第一次发表,莫言仍然没有立即获得广泛的认可。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的作品经历了许多失望和挫折。

有的作品被编辑部直接退回,有的连投了几家出版社都没有人问津。

莫言并没有因此而灰心丧气,相反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文学信仰。

和许多作家一样,莫言也曾陷入了困境。

他的作品在成名之前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发表渠道,他也没有得到编辑们的认可。

莫言并没有被这些困境击垮,他坚持不懈地创作,并通过自费出版了自己的作品。

他的作品《红高粱家族》自费出版后,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他依然没有放弃,继续努力。

终于,在1986年,《红高粱家族》被上海文艺出版社接受出版,并迅速获得了评论界的好评。

这部小说以河北农村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家族的悲喜荣辱,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残酷和挣扎。

这部小说一经问世,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被誉为中国当代文学的里程碑之作,为莫言赢得了文坛的声誉和读者的喜爱。

莫言在成名后的创作生涯中一直坚持着对农村题材的执着追求,秉持着对民间的关注和对人性的探索。

谈谈大家对作家莫言的看法作文

谈谈大家对作家莫言的看法作文

谈谈大家对作家莫言的看法作文莫言,这个名字在文学界可谓是如雷贯耳。

说起他,大家的看法那可是五花八门,各有各的观点和想法。

我还记得有一次和朋友们聚在一起谈论莫言,那场面简直比菜市场还热闹。

有人对他赞不绝口,说他的文字就像一把锋利的刀,能把社会的种种问题剖析得淋漓尽致;有人则觉得他的作品太过沉重,读起来让人心里沉甸甸的。

先来说说那些对莫言称赞有加的朋友吧。

他们觉得莫言的文字有着一种独特的魔力,能把那些隐藏在生活深处的真相给挖出来,摆在大家面前。

就拿他的来说,讲的是计划生育的那些事儿。

那细节描写,简直绝了!就比如说书中描写的那个小乡村里,负责计划生育工作的干部为了完成任务,挨家挨户地做工作,那种紧张的氛围,还有人们的无奈和抗争,被莫言写得活灵活现。

我的朋友小李就说,读完这本书,感觉自己就像是亲身经历了那个时代一样,对那段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还有他的,那里面的高密东北乡,那一望无际的红高粱地,那充满血性和野性的人物,让人读起来热血沸腾。

朋友小王就特别喜欢这种充满生命力和原始力量的描写,他说感觉莫言的文字能让人感受到土地的呼吸,能听到那些人物的心跳声。

不过,也有朋友对莫言的作品表示不太能接受。

他们觉得莫言写的东西太沉重了,看了之后心情会变得很压抑。

比如说,里面描写了一个家庭在动荡年代的种种磨难,那种苦难和悲剧让人喘不过气来。

朋友小张就说,他看完这本书之后,好几天都缓不过神来,总觉得心里堵得慌。

我自己呢,对莫言是又爱又“恨”。

爱的是他的才华,他的创造力,他那种敢于直面现实、敢于挑战传统的勇气。

“恨”的是他的书有时候真的太虐心了,让人读得心里难受。

但是仔细想想,这不正是莫言的伟大之处吗?他不回避生活中的苦难和黑暗,而是用他的笔去记录,去揭示,去让我们思考。

他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看到了历史的沧桑,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就像我们生活中,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有阳光也有风雨。

莫言的作品就是那风雨,虽然会让我们感到寒冷和不适,但也能让我们更加坚强,更加懂得生活的真谛。

莫言演讲稿观点

莫言演讲稿观点

莫言演讲稿观点莫言是中国著名作家,他以其作品《红高粱家族》而获得了国际声誉。

莫言的演讲稿通常围绕着对文学、历史和人类命运等主题而展开,他的观点也常常引起广泛讨论。

以下是对莫言演讲稿观点的一些解读:首先,莫言强调文学的力量和作用。

他认为文学是一种追求真理的艺术形式,能够揭示并思考人类的内心世界、现实生活和历史。

他相信文学能够对人们的思想和观念产生重要影响,帮助人们认识世界和自己。

他的作品常常以写实的手法展示了中国历史和社会的现实,使读者对这一历史和现实产生深刻思考。

其次,莫言关注历史的重要性。

他坚信历史对于人类的发展和进步至关重要。

莫言的作品常常以历史事件为背景,探讨历史对当代社会的影响以及人类在历史面前的选择。

他通过文学作品传达了对历史的敬畏和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呼吁人们不要忘记历史,从中学习和思考。

此外,莫言观察和思考了人类的命运和尊严。

他关注社会中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和命运,批判社会中的不公平和不公正现象。

他通过文学揭示人类的孤独、痛苦和渴望,试图唤起人们对人类尊严的思考和关注。

他的作品中经常出现的“红高粱”象征着人类的坚强和抵抗力量,代表着对尊严和自由的追求。

最后,莫言倡导个人的自由和独立思考。

他强调人们应该拥有思考的权力,不被他人的观点和权威所束缚。

他鼓励人们审视自身和社会,思考真理和伦理问题。

他认为个人的自由和独立思考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的重要基石。

总之,莫言的演讲稿观点主要涉及文学的力量和作用、历史的重要性、人类的命运和尊严以及个人的自由和独立思考。

他通过文学作品和演讲,试图唤起人们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并推动社会的进步和改变。

谈谈你对莫言的理解和认知论述题

谈谈你对莫言的理解和认知论述题

谈谈你对莫言的理解和认知论述题莫言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作家,他以其深刻的观察力、饱满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叙事风格成为文坛的瑰宝。

在我的理解和认知中,莫言是一位拥有独特思想和文学天赋的作家,他的作品深深吸引着读者并引发了许多深刻的思考。

莫言的作品展现了对普通人生活的真实描绘。

他以农村为背景,通过描写农民、乡村故事和历史事件,呈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变迁的细微之处。

他深入人物内心,展现了他们的生活琐碎、痛苦、欢乐和追求,引发了读者对生活本质的思考和触动。

莫言的作品充满了奇思妙想和独特叙述手法。

他善于运用幻想和夸张的元素,将现实与虚构融合,塑造出各种离奇的形象和情节。

这种独特的叙事风格使他的作品充满了想象力和趣味性,给读者带来阅读的乐趣和思考的启迪。

莫言的作品也常常涉及历史和社会议题,通过对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的再现和反思,挖掘出了深层次的价值观和人性的辩证性。

他对历史的关注和对人性的思考,使他的作品具有了更深层次的内涵和思想的意蕴。

莫言是一位重要的作家,他的作品集中展现了对普通人生活的真实描绘、奇思妙想的叙事风格和对历史与社会的反思。

他的作品通过文学的力量触动了读者的心灵,并引发了对人生、社会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莫言的作品为中国文学增添了独特的光彩,也为读者带来了很多的乐趣和启发。

名家对莫言的评价

名家对莫言的评价

名家对莫言的评价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

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名家对莫言的评价,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名家对莫言的评价 1中国作家终于走进了诺奖行列,我觉得这不仅是莫言的荣耀,更是整个中国文学的荣耀,必将对中国文坛产生持久而广泛的影响。

莫言是位非常优秀的作家,他的独特思维、艺术个性,都已在中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摘取诺贝尔文学奖可谓实至名归。

(陈忠实评)很多人说他受马尔克斯的影响,我觉得他是形似神异。

他作品中博杂的叙事传统,不是移植过来的,而是他从民间土壤中自然生长出来的,阎连科和陈忠实也是这种接地气的作家。

(张大春评) 莫言是我最爱的作家。

他对中国文学的贡献在于告诉大家作家是人。

49年之后国家统一意志造成作品中作家个人意志的渺小,但莫言不是意识形态的对抗,而是内心巨大生命力按捺不住。

(毕飞宇评) 莫言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作家,而且这才华是很早就被大家认可了。

在我印象中,莫言很刻苦努力,是一个非常纯粹的人。

莫言对于小说的专注是非常绝对的。

我跟莫言是当年鲁迅文学院作家班的同班同学。

当时一家杂志请他写一篇杂文,他说“除了小说我什么也不会写”。

后来杂志社找到我,我就写了(笑)。

说明他是十分单纯和纯粹地在写小说,这个奖项,他当之无愧。

(严歌苓评)莫言是汉语写作群体辉煌星辰中最明亮的一颗,是一个深通艺术辩证法的文化魔术师,是一个将汉语的文学魔力发挥到更高境界的语言魔术师。

莫言在汉语文学面临艰难境地的关键时刻,以自己的探索和成就,向世界、也向汉语文学自身,证明了汉语文学的发展前景和远大前程。

(澳大在颁授莫言荣誉博士学位的赞辞)【延伸阅读】莫言的家庭生活莫言经常说他的成功不在写作上,而是有个幸福的家庭。

莫言的妻子杜勤兰,也是“高密东北乡”的孩子,两人识于儿时,感情深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莫言
首位中国籍华语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何等大事,自然引得各方热潮,要奉莫言入教材的有之,要送莫言房子车子的有之,挖出陈年签名捧为至宝的有之。

因此,评论界既有呼吁停止恶俗消费,还作家以清静的呼声,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莫言热引发了严肃文学在读者心中再一次自底层翻至湖面,可以说是好事一件。

人:追踪莫言挖掘莫言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政府立即颁发巨额奖金,开发商奖励一套海景别墅,山东高密县修建莫言纪念馆和塑像,莫言就读的小学更名为…莫言小学‟……”在诺贝尔文学奖揭晓后,立即有网友贴出这样的微博。

没想到短短几天里,这一调侃式的“预言”在不同方面逐一兑现。

网友们之所以有如此预测,完全是根据前一阶段奥运冠军和去年李娜法网夺魁后狂揽荣誉奖励的翻版。

莫言获诺奖的里程碑意义远高于前者,其产生的“连锁效应”甚至超出网友的想像之外。

至于建莫言纪念馆,高密县本来已经有一个莫言文学馆,但仅有两层小楼,展览面积也就千米左右,地方太小已无法满足接待需求。

现在,其家乡政府已经设计出二期规划,欲将其重新建设成莫言纪念馆,打造红高粱文化品牌。

而一些与莫言有关无关的产品也搭便车贴上了标签。

莫言获奖的纪念邮戳、纪念T恤一时走俏;茶具、钢笔、炭雕摆件、文房四宝、手工刺绣等等一时间都打起了“莫言牌”。

而更进一步,附加在莫言身上的恶俗消费亦让人汗颜。

童年的莫言“掉过粪坑,相貌奇丑,喜欢尿床”;“高密火烧”和烤鸡被标注“莫言故乡”,与莫言无关的产品也牵强附会,“送老师”、“送领导”的广告被抛弃,代之以“送莫言”。

莫言个人的身价亦在暴涨:手稿一夜飙升百万,升级成“中国最贵作家”;传言《百家讲坛》力邀莫言加盟,开价750万元的天价;以莫言旧居为基础,红高粱文化品牌开发已在推进中;某白酒网站也不甘落后,在其软文中称,“莫言作品多有对中国白酒的描写,可以说,白酒是他文学作品里的一种文化象征。


文:追买莫言追看莫言
至于莫言的作品本身,更是引发了普通大众的追买、追看热潮,一些出版社加紧排印莫言的作品,堪称“印刷机为你轰鸣”,许多书店马上辟出专柜销售莫言小说。

“还有莫言的书吗?哪本都行。

”这样的读者询问,每天都发生在各大书城、书店里。

上海书城在莫言获奖次日开门半个小时内,莫言作品被抢购殆尽。

记者点击卓越亚马逊和当当两家售书网站看到,莫言的所有作品都在热卖中,《丰乳肥臀》甚至被当当网列为新书热卖榜榜首。

但这些作品均无现货。

卓越亚马逊预售的莫言作品最早要6至9天才可发货,有的甚至要3至4周才可发货。

书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莫言获奖之前,其作品属于不温不火的常销书,《蛙》的销售量较大,一般每月售出10本左右,其它作品如《丰乳肥臀》、《红高粱家族》等每月售出量只在4、5本左右,如今,都已向出版社加紧订货,预期订货量是往年10倍左右。

除了据传作品将被收入高中教材,高校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也将因此改写。

苏州大学中文系教授朱栋霖透露,明年年初,高等教育出版社和北京大学出版社都将出版现代文学史的修订本,他会将莫言的介绍、评价立为专章。

水涨船高的还有签名本。

在“孔夫子旧书网”上,莫言亲笔签名的《透明的红萝卜》要价10万元,签名的《金发婴儿》要价25888元,签名的《道神嫖》、《酩酊国》要价19888元,签名的《十三步》、《欢乐十三章》、《食草家族》要价10000元。

弊:浮躁时代消费为先
大众似乎已经习惯了对一个取得某种巨大成就的人致以集体礼赞,而不管礼赞的频率有多高,礼赞的方式多么别扭。

刚从奥运会归来的冠军们,其收获的层层加码的各种精神和物质奖励,之所以让公众反感,其原因盖在于此。

在莫言身上所发生者,不过证明即使是在相对高雅点的文学领域,某些人仍然遵循着他们习惯的思维方式,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大戏正在上演。

让评论界痛心的是,文学家莫言正被搬上舞台,“我们消费的不是文学。

一个被期待赋予永恒价值的文学家,正被强行拉进偶像的流水线,他正在被加工,被装扮,被想入非非。

我们从未像今天这样离文学这么近,也从未像现在这样离文学那么远。


昨天,读者阅读莫言,莫言是朋友、导师、偶像;今天,社会消费莫言,莫言是商品、英雄、图腾。

诺贝尔文学奖重新丈量了普通人与莫言的距离,近是因为很多人对文学的热爱仍在,文学的信仰与责任从未抛弃;远是因为奖杯吸引了更多陌生人,他们一同站在了莫言面前,阻隔了真正的文学爱好者与莫言、与文学的距离。

另有媒体表示,对一个伟大作家的热爱,不能以其获奖项目大小来决定,更不是以舍得花大价钱给他树碑立传、修馆塑身能体现的。

将赶浪潮、追时髦的方式来追捧文学,不仅领悟不到文学的真谛,反而是对文学的亵渎与扭曲。

对此,莫言本人有着较为清醒的表现,“莫言反对家乡政府修缮其旧居,称劳民伤财”,在密不透风的众多凑趣式新闻中,这是一条让人眼前一亮的消息。

同时他呼吁:“希望突如其来的…莫言热‟尽快冷却下来。


利:严肃文学再受关注
当然,就严肃文学而言,对莫言的作品文本的研读热潮,却是利大于弊的,莫言获奖,无异于久旱逢甘霖,中国文学享受与读者的重逢,时间回到了上世纪80年代,回到了高密东北乡的土地与乡情,读者重温莫言的文学世界,回顾莫言的另一种人生;中国作家还享受鼓励,想像下一个莫言,庆幸莫言让世界了解了中国文学,期待莫言成为后来者走向世界的“护照”。

此外,莫言获奖,对影视界对严肃文学的关注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经典的文学作品从来都是影视创作取之不竭的精神宝库。

上世纪改编潮黄金时期时,莫言、余华、苏童的作品改编与王朔成犄角对立之势。

前三位作家都在“文化输出”,让导演们借其强大的原创力在国际上获奖,让世界能够更加了解中国本土文化。

王朔则独立支撑,挖掘都市生活,探索市井语言,雅俗共赏,对于国内影视市场来说,影响深远。

但近期中国电影在严肃文学改编上多是扬短避长,少量尝试如最近的《白鹿原》也被对原著熟知的观众大呼“亵渎”。

20多年前,张艺谋导演的《红高粱》横空出世,但此后,令人尴尬的是,尽管莫言一系列高质量的长篇小说问世,但能改编成影视作品的却无一部,迄今为止,除《红高粱》外,只有三部文学改编电影问世:《幸福时光》、《暖》、《白棉花》,均来自莫言早中期的中篇和短篇小说,电影评价也是毁誉参半。

但莫言的此次获奖无疑会带动国内公众短暂地对文化精神方面的追求,纯文学改编即使不是将来电影创作的中心,至少也要弥补那些粗制滥造,不太会讲故事的导演的短板。

经典语录
1、无论多么落寂和苍茫,那些身影总会过目不忘。

2、总在不经意的年生,回首彼岸,纵然发现光景绵长了十六个年头。

3、因了命途中的你们,我才没有荒芜了青春。

4、我把你们的故事收入我的音筒,放在生活之上,我的记忆之下,
5、提笔伏案之年,窗边,是心灵奔向青春的黑色河流,突兀的世界。

6、有些人,在不经意间,就忘了;有些人,你想方设法,都忘不了。

7、我总喜欢逆着时光,寻找我青春的足迹。

8、当笔下肆意挥洒的心情化为文字,我将用它记录永生。

9、黄昏是青春短暂的悲伤。

10、所以,兵荒马乱也要轻装简从。

11、回首,才看见我们是以快乐的心情写悲伤的青春。

12、满腹经纶是黔驴之技,易于迁延与迟滞。

13、当时光碾过青春,我将以快乐注解悲伤。

14、在年生里,我们因无知荒唐而美丽。

15、年月里,五味杂陈。

16、把每一个句子后面加一个完结的句号,记作虚无而迷惘的守候。

17、久远是迷途里酝酿的酒,愈陈愈香。

18、安然的在被窝中躺过一世春秋,浑噩自知。

19、极度的顺从是悖逆。

20、呆坐在眼睛里的空洞和茫然,凝结成氤氲的哀伤,在青春的天空渐渐延伸和漫散。

21、我们总是以诗般的语言刻画自己在青春的罅隙中的那般狼狈。

22、我在河之彼岸,守望曾经归来,归来无望。

23、月光下,我用繁冗拖沓的文字祭奠我的青春,纪念我死去的友情和迟到的爱情。

24、因此,在那个习惯于悲春伤秋的年代,你陪我看了多少个日薄西山的景致,我陪你看了多少个破晓阑珊的夜,我们彼此静默的坐着,不言朝夕。

25、即使世界遗忘了你,也总会有那么几个人在你生命的伊始之日,道一声:生日快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