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林业生态工程PPT课件

合集下载

林业与生态环境建设项目-PPT课件

林业与生态环境建设项目-PPT课件

专题2:退耕还林工程




二、下一阶段任务和重点 按照《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的要求,下一步要 坚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与解决退耕农民长远生计相结合,坚持国 家支持与退耕农户自力更生相结合,坚持中央制定统一的基本政 策与省级人民政府负总责相结合的原则,做好退耕还林后续成果 的巩固工作。 国家将继续对退耕农户直接补助,并安排专项资金巩固退耕还林 成果,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西部地区、京津风沙源治理区和享受西 部政策的中部地区,并向特殊困难地区倾斜。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制定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 规划,重点包括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口粮田建设规划、农村能源建 设规划、生态移民规划、农户接续产业发展规划等;安排必要的 退耕还林工作经费。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等部 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和分工,负责指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 政府制定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同时,为加快国土绿化进 程,推进生态建设,今后仍继续安排荒山造林、封山育林的建设 任务。
专题3:退牧还草工程

二、下一阶段目标和任务 “十一五”(2019—2019年)期间,实施 退牧还草7.5亿亩,其中:禁牧3.02亿 亩,休牧4.33亿亩,划区轮牧0.15亿 亩。到2019年,使工程区30%的退化草 原得到有效治理,工程治理区草原生态 恶化的趋势得以有效遏制,天然草原家 畜超载率由34%下降到25%。

三、项目管理办法 各地要进一步总结工程建设经验,按照集中布 局、统一部署、突出资金使用效益的原则,根 据工程建设规划,由各地发展改革委会同林业 厅,提出2009年投资建议计划,联合上报国家 发展改革委和国家林业局。2009年国家拟安排 中央固定资产投资6亿元用于防护林体系建设。

林业生态工程ppt课件

林业生态工程ppt课件

ppt课件ppt课件
27
任务一建设区域综合调查内容
四建设区域内社会经济情况调查的内容
1、人口和劳动力
⑴户数:总户数、农业户数、非农业户数
⑵人口:总人口、男女人口、人口年龄结构、人口
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平均年 龄、老龄化指数、城镇人口、农村人口、农村人口 中从事农业和非农业人口等
ppt课件ppt课件
16
任务二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现状与趋势
四、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重点布局
(一)天然林保护工程
(二)“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 系建设工程
(三)退耕护岸林工程 (四)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 (五)野生动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六)重点地区以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的林业产业 基地建设工程
4、水土流失:水土流失的类型、分类、强度、潜在危险程 度、危害极其成因
5、水土保持:水土保持工作现状,措施的数量、质量及分 布,投人定额、效益、经验和存在问题
ppt课件ppt课件
22
任务一建设区域综合调查内容
二建设区域自然资源调查的内容 1、土壤资源 2、水资源
⑴地表水 ⑵地下水 ⑶水质
ppt课件ppt课件
25
任务一建设区域综合调查内容
二建设区域自然资源调查的内容 5、矿产资源:矿产类别、储量、品种、质量、
分布、开发利用条件等 6、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
特点、开发利用条件及价值等
ppt课件ppt课件
26
任务一建设区域综合调查内容
三建设区域灾害调查的内容 1、地质火焰石方面的灾害 2、水土流失的灾害 3、气象灾害 4、生物灾害

林业生态工程学

林业生态工程学

课程概述之宇文皓月创作林业生态工程学是随着林业发展战略转移、国家生态环境工程建设需求而通过继承、交叉形成的一门新的专业课程,不但是从单一的水土坚持林草措施来研究水土坚持的生物措施,而是从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研究林业发展的理论与技术措施,核心是在对生态理论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通过工程措施进行以生态环境改善为目标的林业生态建设,根据生态理论进行系统设计、规划和调控人工生态系统的结构要素、工艺流程、信息反馈关系及控制机构,以在系统内获得较高的生态与经济效益。

是水土坚持、林学、生态、环境规划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必修或选修的重要课程。

林业生态工程学是水土坚持专业教学的一门骨干专业课,在80年代初期开始形成,经过多年教学实践不竭吸收新的理论与技术到90年代中期完善形成体系。

它以现代生态、水土坚持、森林培育理论为基础,在原“水土坚持林学”、“防护林学”、“农林复合经营”、“森林培育学”、“生态工程学”及“生态学”等课程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之上形成,主要教学内容包含三大部分:防护林学基础、林业生态工程构建技术、林业生态工程效益监测评价,同时配合有一周的教学实习和半周的课程设计。

通过课堂讲授、野外实习与课程设计进行林业生态工程学的理论、实践与实际动手能力等基本素质的培养,达到使学生具有较丰富理论知识又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能独立开展研究与工程设计的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材由林业生态工程学课本、学习指导、实习指导、课程设计指导、多媒体教学课件、习题库等几部分组成,形成了较完整教材体系。

主要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含生态工程的理论基础,中国生态林业工程概况,防护林营造技术措施防护林体系建设技术,综合效益评价方法,工程规划与设计技术等几个方面:林业生态环境工程在生态环境建设、流域治理、农村可持续发展中的位置与作用;林业生态工程学的特点、内容及相关学科的关系;林业生态工程的基本概念、国内外发展趋势及教学方法。

生态工程PPT精品课件

生态工程PPT精品课件

农业生产中解决积温不足和充分利用光照的措施: (1)间种 (2)套种 (3)轮种
庭院生态工程
“四位一体”充分应用了物质循环和生物多样性等原理, 提高了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同时减少了环境污染,大大提高 了农业的综合效益。
“四位一体”生态工程物质循环示意图
农业生态工程
我国农业生态工程的主要技术
(1)物质的良性循环技术 (2)洁净可再生的新能源开发技术 (3)种植业和畜牧业合理优化技术
废水处理 与应用
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生态工程
问题:小流域水 土流失问题
对策:进行综合 治理
案例:甘肃陇南县 “九子登 科”模式
●山顶戴帽子:山头实行封禁管理、营造水土保持林,保
护和恢复植被;
” ●山腰系带子:半山陡坡退耕还林还草,发挥林草拦蓄作 用,减少径流;
九 ●坡地修台子:坡耕地以坡改梯田为突破口,建设基本农 子 田,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供条件;
请同学们欣赏美景,再次体会大自 然之美,以及如何欣赏大自然之美
人类诞生以来,我们的生活和生
命,都有大自然息息相关,在 我们的身边从来不乏美丽的事 物,大自然更是为我们提供了 一个美丽的天地,那么,我们 要怎样才能发现大自然的美呢?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两句诗对我们鉴赏自然风景
什么是自然美?
注意:自然美并不是不经任何 人工改造的
交流亭
鉴赏自然美,要注意距 离、角度、时间。
鉴赏自然美,要发挥 人们的想象力。
●地埂锁边子:充分利用地埂种植经济作物,既获得经济
登 效益,又保护地埂; ●荒地荒沟栽苗子:在荒山、荒沟、荒坡地建设薪炭林;
科 ●山脚种果子:山脚发展经济林果园,促进商品经济发 ” 展;

农业生态工程PPT课件

农业生态工程PPT课件
(3)效果:“四位一体”生态工程模式应用物质循环和生
物多样性等原理,提高了单位面积的产出,同时减少了环境污染, 大大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
第16页/共35页
图5 “四位一体”生态工程物质循环示意图
水葫芦的综合利用
水葫芦也叫凤眠莲、水荷花,是生长于河流、湖泊、 池塘、水库、稻田等水流缓慢水域的多年生浮水草 本植物。20世纪60年代,我国从南美洲引进水 葫芦,最初主要用作猪的饲料。
④ 景观水域遭受视觉污染。衰老腐烂后吸附的有害物质又将再次分解,潜入 水中影及到人民群众的生活安全、生产 安全和当地的生态环境安全。
仅四川省已有80%以上的河流受到水葫芦不同程度 的污染,有50%以上的流域污染严重。据省环保局 统计,遂宁、资阳、南充、广安、自贡、内江、乐山 、眉山、宜宾、德阳、绵阳、成都等12个市水葫芦 覆盖面积达97300多亩,其中乐山市浏沧河水葫 芦覆盖水域面积达70%。
第3页/共35页
➢ 体现的原则:
• 整体性原则:按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进行调 控,实行整体发展。
• 协调发展原则:通过协调发展,建立良性循 环系统。
• 可持续性原则:合理开发,科学运行,兼顾 生态效益。
• 动态调控原则:动第态4页/过共3程5页,不断调整,适应 形势变化。
➢ 农业生态工程模式
• 农户层次 • 农场层次 • 村镇及流域层次 • 县市(区)层次
(1)桑叶用于喂蚕,蚕可以生产蚕丝; (2)桑树的凋落物和蚕沙(粪)落到鱼塘中,作为鱼的饲料, 经过鱼塘内的食物链过程,可以促进鱼的生长; (3)甘蔗可以榨糖,糖渣用来喂猪,猪的排泄物也进入鱼塘; (4)鱼的排泄物及其他未第被6页利/共用3的5页有机物和底泥经过微生物的 分解,又可以作为桑和甘蔗的有机肥料。

林业生态工程

林业生态工程

5.1.3 林业生态工程的主要内容 • 林业生态工程内容十分复杂,目前暂时分为: • 环境调控工程 • 生物种群选择与匹配工程
• 群落建造工程
• 食物链与加工链工程
环境调控工程 • 造林中常讲的整地,沙漠造林采用的人工沙障, 干旱地区的水分富果覆盖保水、吸水剂的应用, 高湿地带的排水,土面增温,防兽网罩的应用, 土壤改良等,都属于环境调控工程。这类工程实 施的目的是要给抗性很弱的新植幼林提供一个较 好的环境,以便确保其成活与迅速生长。
食物链工程 • 食物链工程包括生产性食物链与“减耗”性食 物链。生产性食物链是根据人工植物群落产品来 确定的。这种食物链可以有效利用绿色植物产品 或加工剩余物转化成经济产品。同时,对人工植 物群落有益(起码是无害)。
林业生态工程类型
系统的整体性 • 当系统中某一个组分发生量的变化以后必然影 响到其他组分的反应,最终影响到整个系统。林 业生态工程设计、建造过程中一个重要任务就是 如何通过整体结构的建造而实现人工生态系统的 高功能。
生物种群选择与匹配工程
• 林业生态工程的主要种群选择是什么种群最适
宜、效益最高就选什么种群。次要种群的匹配要 根据与主要种群互利共生原则来选定,这些种群 可以包括乔木、灌木、草木植物甚至于农作物或 低等生物(食用菌类)。
群落建造工程 • 是把选定种群定植的过程,基本属于栽植技术 与平面上的分布结构建造。
内的三大效益同步也是不容忽视的。
• 其三,林业生产是一项社会性大生产,它的一切
技术措施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 其四,林业生态工程根据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原 理,利用环境建设工程来保证生物群落的建造,同 时,也利用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使系统生产力不断提 高,是一种动态的观点。 • 其五,根据结构决定功能的原则。

东北林业大学 林业生态工程学原始课件

东北林业大学   林业生态工程学原始课件

林业生态工程学1 绪论2 林业生态工程学基础理论3 我国林业生态工程规划与布局4 平原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技术5 风沙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技术6 山丘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技术7 沿海防护林工程建设技术1 绪论1.0 森林分类经营1.1 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和特点1.2 林业生态工程的主要内容和类型1.3 我国生态环境问题1.4 林业生态工程的作用生态: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状况的总称。

林业分类经营: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据社会对林业生态和经济的两大需求按照森林多种功能主导利用的不同,相应的将森林划定为公益林和商品林,分别按各自特点和规律运营的一种经营管理体制和发展模式。

公益林:是指以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国土保安等满足人类社会的生态需求为主体功能的森林。

商品林:是指以提供林特产品,获得最大经济产出等满足人类社会的经济需求为主体功能的森林,主要是提供能进入市场流通的经济产品。

森林分类指标:A、生态脆弱性生态脆弱性:是指森林生态系统一经破坏后就难以恢复良性生态环境以及生态环境极易因自然条件改变而造成偶发或多发性自然灾害的程度。

B、生态重要性生态重要性:是指具有重要生态价值以及需要提供森林保护的森林生态系统、濒危动植物种类和人类社会设施的重要程度。

1、已被各级政府部门批准划入各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小区、保护点内的森林和林木,以及未经认为干扰或干扰较轻的地带性顶极群落划定为自然保存林。

2、根据林业生产需要建设或划定的专门遗传和物种基因,繁育良种,培育新品种的物种保护地、植物园、树木园、种子园、母树林和采穗圃等划为种子资源林。

3、列入各级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工程内的所有林木划为防火林。

4、经各级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划定或科研部门建设的用于各种教学、实验和定位观测的森林(林地)划为科教实验林。

5、在历史遗址和人文纪念地(纪念物)周围,以及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森林或林木(含古树名木)划为文化林6、经林业建设部门批准划入各级城市园林、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滑雪场、狩猎场等游憩场所范围内的森林与绿地划为游憩景观林。

林业生态工程

林业生态工程
生 态 工 程
Ecological engineering
林业生态工程

森林的作用
含义 森林的总作用 森林形成适于人类社会存在的自然环境 森林形成适于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条 件与物质条件 第一组作用 森林改善区域空气与水资源状况,维持储水 量,改善矿化水源及可饮用水源的状况,建 立有利于人类健康的气候与环境
林业生态工程 多种类地区
培育目 提高林地生产率、林地的 提供整个系统的经济效益 的 可持续利用与经营 与生态效益,实现系统的 可持续经营 培育类 森林生态系统 人工复合生态系统 型 培育结 以木本植物为主,关系木 以所有物种为对象,关系 构 本植物与环境、木本植物 整个区域所有物种种间关 种间关系,林分结构功能, 系与物质循环,整个系统 物流与能流 的结构功能、物流、能流
长江上游区
位置与范围
三北区
位置与范围
东北区
位置与范围
北方区
位置与范围
南方区
位置与范围
东南沿海及热带区
位置与范围
青藏高原区
位置与范围
国内重大林业生态工程
1 林业生态建设总体布局(构建“点、线、 面”结合的全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

1) 以全国城镇绿化区、森林公园和周边自然保护 区及典型生态区为“点”
培育措 只考虑采用林业的综合技 考虑采用各类土地上采用 施 术措施 的综合措施
2 林业生态工程的作用
2.1 林业生态工程为农业、牧业提供生态屏 障,保证农牧业稳产高产

林业生态工程对周围区域的气候有明显的调节作
用,降低风速、调节温度、提高空气和土壤湿度、
较少蒸发量,增强抵御干热风、冰雹、霜冻等自
然灾害的能力。可减缓风速30%-40%,提高相对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源涵养林
.
.
我国水源涵养林的区划
①东北三大水系水源涵养林; ②西北三个山区水源涵养林区; ③燕山太行山区水源涵养林体系; ④长江中上游水源涵养林体系; ⑤珠江上中游水源涵养林体系; ⑥黄河流域植被建设体系; ⑦其他水系的水源涵养林。
.
(2)山丘区林业生态工程 (山丘区水土保持林体系)
山丘区林业生态工程以防治山丘区水土流失、 增强山丘区水源涵养功能、改善山丘区生态环境 为主要目的,其主体就是山丘区水土保持林体系 。
4.3.2 山丘区林业生态工程 (2)构建特点
.
4.3.3 生态经济型林业生态工程 (1)农林复合生态工程
.
4.3.3 生态经济型林业生态工程 (2)用材林
.
.
4.3.3 生态经济型林业生态工程
(3)经济林
经济林是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 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木。经济林产品,包括果实 、种子、花、叶、皮、根、树脂、树液、虫胶、虫蜡等。发 展经济林生产,不仅可为工业、农业生产提供原料,为人民 生活直接或间接地提供各种产品,发展区域经济;而且可以 使丘陵、山区的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得到合理地利用,是促 进农民脱贫致富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营造经济林还兼 有绿化荒山、美化国土、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因此,经济 林是生态经济型林业生态工程最主要的类型。
.
4.1.3 全国林业生态工程布局及建设
林业生态工程规划与布局的基本原则:
以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为基础 以自然灾害防治为出发点 以工程管理运行整体效益为目标
(设工程
.
(3)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
(4)平原绿化工程
.
(5)太行山绿化工程
③经济林: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 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④薪炭林: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⑤特种用途林: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实验等为主要目 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国防林、实验林、母树林、环境保护 林、风景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林木,自然保护区的 森林。
防护林
.
造船用材林
.
林业生态工程(Forestry Ecological Engineering)是指根据生态学、林学及生态 控制论原理,设计、建造与调控以木本植物 为主体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工程技术。其 目的在于保护、改善与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与 环境。
.
4.1.2 林业生态工程的基本内容
区域总体规划 时空结构设计 食物链结构设计 特殊生态工程设计
.
.
4.3.2 山丘区林业生态工程 (1)配置模式
水土保持林体系配置的组成和内涵,其主要基础 是作好各个林种在流域内的水平配置和立体配置。
所谓“水平配置”是指水土保持林体系内各个林 种在流域范围内的平面布局和合理规划。
所谓林种的“立体配置”是指某一林种组成的树 种或植物种的选择和林分立体结构的配合形成。
山丘区水土保持林体系作为山区的防护林体 系,其体系的组成及林种应根据林种在流域中所 配置的地形部位来划分,应包括坡面水土保持林 、侵蚀沟道与水文网水土保持林、水库河岸(滩) 水土保持林、河川岸滩防护林、牧业防护林等。
.
(3)生态经济型(复合农林业) 林业生态工程
所谓生态经济型林业生态工程是指分布 在各种地貌类型区的。具有确定的经济功能 或明确的经济目标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生态 防护功能的森林、树木、灌丛、草本.以及 它们的复合系统。
.
(6)防沙治沙工程
.
(6)防沙治沙工程
.
(6)防沙治沙工程
.
(7)淮河太湖流域综合治理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
(8)黄河中游防护林工程
.
(9)辽河流域综合治理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
(10)珠江流域综合治理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
.
4.2 林业生态工程体系
4.2.1 林种与林种划分 森林按其不同的效益划分的不同种 类,简称林种。
.
4.3林业生态工程构建
4.3.1 水源涵养林工程 (1)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①大江、大河源头山地、丘陵的原始林和天然次生林; ②内陆、沿海、江河中下游的山地、丘陵区的天然次生林; ③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区的原始林和天然次生
林。
(2)水源涵养林营造
水源涵养林的营造包括3个方面.一是现有水源涵养 林(天然林和人工林)的经营管理,主要是水源涵养林的最 佳(理想的)林型及培育(或作业法);二是水源涵养人工林 的营造,主要是水源区内草坡、灌草坡和灌木林及其他宜 林的人工造林;三是水源区内天然次生林,低价值(指涵养 水源功能低)人工林、疏林的改造。
.
第四章 林业生态工程
鲁向晖
.
本章主要讲述水土保持林业措施,将 山丘区水土保持林体系纳入林业生态工 程的范畴,其中包含了山丘区林业生态 工程的范畴,充分体现了山丘区水土保 持林体系与林业生态工程的协调统一。
.
4.1 概述
4.1.1 林业生态工程的基本概念 (1)生态工程的基本概念 (2)林业生态工程的基本概念
用材林
.
经济林
.
薪炭林
.
.
4.2.2 林业生态工程体系
江河上中游水源涵养林业生态工程 山丘区林业生态工程及其他生态脆弱
区林业生态工程 生态经济型林业生态工程 环境改良型林业生态工程
.
(1)江河上中游水源涵养林业生态工程
水源涵养林:水源涵养林,是指以调节、 改善、水源流量和水质的一种防护林。也称 水源林。涵养水源、改善水文状况、调节区 域水分循环、防止河流、湖泊、水库淤塞, 以及保护可饮水水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 木和灌木林。主要分布在河川上游的水源地 区,对于调节径流,防止水、旱灾害,合理 开发、利用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人工林,不同林种反映不同的 森林培育目的; 对于天然林,不同林种反映不同的 经营管理性质。
.
《森林法》第四条 森林分为以下五类: ①防护林:以防护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丛,
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防 护林,护岸林,护路林;
②用材林: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以 生产竹材为主要目的的竹林;
4.4 森林培育技术
.
.
4.4.1 树种草种的选择
(1)立地分类和立地条件类型划分
立地是指具有一定环境条件综合的空间位置。 立地分类是按一定的原则对环境综台体(通常立地类型是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