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林业生态工程

合集下载

林业重点生态工程方案(3篇)

林业重点生态工程方案(3篇)

第1篇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森林是地球生态系统的核心,对于维护地球生态平衡、保障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改善我国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强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林业生态工程建设。

本方案旨在提出林业重点生态工程的具体实施措施,以实现林业生态建设的目标。

二、工程目标1. 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

2. 优化森林结构,增强森林生态系统功能。

3. 增加森林碳汇,减缓气候变化。

4. 保障生态安全,维护生物多样性。

5. 促进林业产业转型升级,提高林业经济效益。

三、工程范围本工程范围涵盖全国范围内,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退耕还林、退牧还林工程。

2. 森林抚育工程。

3. 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

4. 生态公益林建设。

5.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

6. 森林资源管护与执法。

四、工程实施措施(一)退耕还林、退牧还林工程1. 严格执行退耕还林、退牧还林政策,确保退耕还林、退牧还林任务落实到位。

2. 加强退耕还林、退牧还林后续管理,确保林草植被成活率和保存率。

3. 实施生态补偿机制,调动广大农民参与退耕还林、退牧还林的积极性。

(二)森林抚育工程1. 优化森林抚育措施,提高森林生长量和质量。

2. 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确保森林健康。

3. 推广森林抚育新技术、新方法,提高森林抚育水平。

(三)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1. 选择适宜的速生丰产树种,提高基地建设质量。

2. 加强基地管理,确保基地稳定发展。

3. 推广速生丰产林生产技术,提高木材产量和品质。

(四)生态公益林建设1. 合理规划生态公益林布局,确保生态公益林覆盖范围。

2. 加强生态公益林保护,维护生态平衡。

3. 探索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提高生态公益林保护水平。

(五)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1. 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法律法规宣传,提高全民保护意识。

2. 严格自然保护区管理,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

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论文

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论文

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探讨摘要:生态建设是林业建设的首要任务。

本文就我国林业生态建设的必要性及林业生态建设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林业;生态建设;必要性;建议abstract:forestry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is the primary task in the construction of. in this paper, the ecological forestry construction in china and the necessity of ecological forestry construction are discussed.key words: forestry;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necessity; suggestion中图分类号: x17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0-0000-00随着国家六大林业生态工程的相继启动,我国的林业生态体系建设步入了快速发展轨道,近年来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治理成效显著,生态环境整体恶化的趋势得到了初步遏制,局部乃至区域性的生态环境开始好转。

但是,由于经济社会的调整发展生态建设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森林生态基础还十分脆弱,生态建设的速度与高速发展的经济不相协调,部分地区水土流失仍呈上升趋势,洪涝、干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发,极端性天气增多。

为此,我们要加快实施以追求生态经济最佳平衡为核心目的的林业生态工程,使其所具有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一、林业生态工程概述1、内涵林业生态工程是随着林业发展战略转移、国家生态环境工程建设需求而通过继承、交叉形成的一门新的工程。

它是根据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系统科学与生态工程原理,针对自然资源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从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的以木本植物为主题,并将相应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群人工匹配结合,进而形成一种稳定而高效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过程。

新时期防沙治沙的现实意义分析

新时期防沙治沙的现实意义分析

新时期防沙治沙的现实意义分析摘要:在国家林业局提出的五大林业战略转型中,沙漠化问题是最为突出的问题,而实施防沙治沙工程起着改善这一问题的全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

防沙治沙是我国“三北”防护林工程和京津地区风沙源治理工程中的主要工作,同时也是我国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和自然保护区的重点工程。

因此,防沙治沙是我国林业六大重点项目之一,对我国的林业发展、生态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新时期;防沙治沙;意义引言:土地荒漠化是一种不可控制的自然和人为的双重作用。

农垦、过度放牧、滥砍滥伐、全球变暖、环境变迁,都加快了荒漠化的进程,使荒漠化的范围不断扩大。

沙尘暴的成因有多种,其中包括作为基础的沙尘颗粒物质,是地表本身所具有的;作为动力源的大风,能够保证沙尘暴长距离输送;作为依托的气候环境,长期处于干旱且空气状态不稳定。

一、防沙治沙工程实施的重要性1、有利于维护我国生态安全土地荒漠化是我国最为突出的生态问题,目前已有4亿多人受灾,不仅对国家生态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也蚕食了珍贵的土地资源,使中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越来越小。

防沙治沙是一项关乎国家生态安全、保障广大沙区人民切身利益的重要工作“十一五”期间,基本控制了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是造福于当今、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

我们要以维护中华民族的生存基础和促进可持续发展为中心,把全部精力放在防沙治沙上。

2、有利于促进沙区经济的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的基本方针,坚持多种政策扶持,将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生产方式转换、治理荒漠化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大力发展具有鲜明特色的沙地经济。

各地在防沙治沙方面,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大力发展林业和沙化工业。

发展特色林果业,带动了当地的种植、加工、贮藏、运输等,是促进沙区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

沙区林药、灌木林木材加工产业迅速发展[1]。

3、有利于提高社会对防沙治沙工作的积极性通过防沙治沙,使人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得到了加强,全民积极投身防沙治沙事业,造就了一支防沙治沙的专家科研团队和关注民生的优秀干部队伍。

抓好四个关键环节 搞好林业重点生态工程

抓好四个关键环节 搞好林业重点生态工程
和贯彻 落 实 ,确 保 了林 业 重 点 工 程 的有 序 、高 效 推进 。在工 程 实施 和 管理 过 程 中 ,县 级 人 民政 府 林业 主 管部 门担 负着 重要 职 能 ,承担 着 宣传 发 动 、 组织 实施 、项 目监 管 和检 查 验 收 的 职 责 。总 结 起 来 ,抓好 林业 重 点 生 态 工 程 建 设 ,县 级 林 业 主 管
长 的一段 时期 内 ,林 业 重 点 工程 建 设 将 会 得 到 党
林 资 源 清 查 与第 六 次 清 查 相 比 ,森 林 面 积 净 增 204 3 i m ,森 林 覆 盖 率 上 升 2 1 百 分 点 ; 5 . Z h . 5个
和国家以及全社会 的高度重视 ,建 业 工 程 和 建 设 成 效 显 著 。2 0 09年 1 1 月 1 日第 七次 全 国森林 资 源清查 结 果 显示 :全 国 7 森林 面 积 19 .5亿 h m ,森 林 覆 盖 率 2.6 ,活 03 %
立木 总 蓄积 19 1 4 .3亿 m ,森林 蓄 积 172 亿 3.1 m ;天然林面积 12亿 h . m ,天然林蓄积 140 1.2
我 国林业 重 点 工 程建 设 为世 界 森林 面 积 增 加
程质量、提高投资效益 ,国家林 业局和各级林业 主管 部 门及 时制 定 了工 程 管 理 技 术 规 程 ,财 政 部 和国家林 业局联合 制定 了工 程资金管 理 的规定 。 各 级 审计 、纪 检 监 察 部 门加 大 了林 业 重 点 工程 资 金的审计和监督力度 。这一 系列规 章制度 的出台
2 1 年 第9期 00
●群 言 堂

个 键 环
。共 青 团北京 市委 员会 刘 震

现代农业概论教学辅导第二章

现代农业概论教学辅导第二章

现代农业概论教学辅导第二章现代农业概论教学辅导:第二章现代林业学习目标:掌握:森林的作用;主要造林营林技术;熟悉:我国森林资源现状及特点;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现代林业的内涵及特点;了解:林业发展历程;现代林业信息技术及应用。

本章要点: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森林对于维护地球生态环境的平衡,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森林的作用林业是经营森林的事业,是一项促进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协调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和社会公益事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重要任务。

1.维护国土安全、改善生态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1)固碳增汇,缓减地球温室效应大气中CO2浓度升高引起的“温室效应”已成为各界最为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

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森林固碳具有投资少、代价低、综合效益大等优点。

加快培育森林,增强森林碳汇功能,成为缓解温室效应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

(2)防风固沙,防治荒漠化荒漠化被列为世界十大环境问题之首。

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仍呈扩展态势。

我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实现荒漠化综合治理的根本在于发展林业,建立农、林、牧、水有机结合的综合防治体系。

(3)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森林植被有蓄水保土的重要功能。

我国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由于森林覆盖率低,加上盲目开垦和乱砍滥伐,使森林涵养水源的作用削弱,加剧了水土流失。

(4)防灾减灾,确保农业高产稳产自然灾害频发,与森林覆盖率低,生态环境脆弱密切相关。

森林的林冠、枯枝落叶层可以减弱降水对土壤的冲刷,使林地可在连续降雨中蓄积降水,森林土壤的渗水速度是裸露地的10倍以上。

森林在减弱风速、提高空气相对湿度、改善农田小气候等方面功能十分显著。

(5)保护生物多样性森林是陆地生物多样性最大的载体,是绝大多数生物依存的必要环境。

以森林为主体建立的各级保护区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卓有成效。

林业生态建设项目监理工作的探讨

林业生态建设项目监理工作的探讨

构 对 项 目建 设 、 工验 收 、 评估 的全 过 程 进 行 舱 理 和评 估 。 竣 后
二 、 业 生态 工程 规 模 和 等 级 划 分 林
林 业 生态 建设 分 为经 营类 和公 益类 , 以维护 和 改善 生 态 对 环境 为 主要 功能 的造林 、 营和管 理属 于生 态公 益林 。 经 林业 生 态 l_ 的 建设 一般 以造林 面积的大 小作 为划 分 和规 划 的依据 。对 程
(BT 8 3 . 2 o ) 规 定 , G /1 3 71 o 1的 — 以项 目为 单 位 . 照 国家 基 本 按 建 设 程 序 进 行 前 期 规 划 , 行 可 行 性 研 究 初 步 设 计 、 业 设 进 作 计 , }建 设 施 工 实行 招投 标 制 。 实 施 过 程 中实 行 分 级 、 项 | 在 分 阶 段 的 技 术 质 量 督 , 定 须 由相 应 资 质 等 级 的专 业 中介 机 规
备这些 条件 , 只有专门注册成 立咨询或 监理公 司 。 才能 申请
资质 , 立 企 业 运 作 。 独
大 。 此 在 监 理 人 员 配 备 上 廊 允 分 考 虑 项 目所 涉 及 的 主 要 专 因 业 , 齐各类专业人员 , 般应配备水 土保持 、 业 、 原 、 配 一 林 草 水 利 、 境 、 济 等专 业 人 员 。 环 经 以适 应 开 展 工 作 的 实 际 需 要
小 流 域 应 有 2 3名 监 理 员 ,在工 地 一 线 直 接 从 事 工 程 监 理 , 监 理 信 息 员 、 计 员 , 项 目区 的大 小 聘 用 。 统 视
f 监理 人 员专 业 配 备 3 ) 由 于 生 态 工 程 涉 及 专业 多 .有 些 专 业 面 和 领 域 相 差 很

林业生态修复工程方案

林业生态修复工程方案

林业生态修复工程方案1. 引言林业生态修复工程是为了解决林业生态环境问题而实施的一系列措施和工程的总称。

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的加剧,林业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破坏和扰动。

为了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林业生态修复工程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介绍林业生态修复工程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2. 目标林业生态修复工程的主要目标是恢复受损的林业生态系统,提供生态系统服务,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水土保持和防治沙化、水土流失等问题。

具体目标包括: -恢复森林植被覆盖率,增加碳汇能力; - 保护和修复水源涵养功能,提升水质; -提供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保护物种多样性; - 改善土壤质量,增加土壤肥力; - 预防和控制自然灾害(如洪水、滑坡等)。

3. 方案设计3.1 森林种植与植被恢复为了恢复受损的森林生态系统,应通过合理的森林种植和植被恢复措施来实现。

具体方案包括: - 优化树种选择,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能够快速生长的本地树种; - 种植多层次的植被,包括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以更好地模拟天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 清除外来入侵物种,防止其对恢复工作的影响; - 合理采用人工种植和自然更新相结合的方式,提高种植效果和更新速度。

3.2 水土保持与水资源管理水土保持是林业生态修复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保护土壤和水资源,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 构建植被覆盖系统,包括植物根系对土壤的固持作用,减轻土壤侵蚀; - 建设防护林带和护坡措施,防止坡面土壤冲刷和水土流失; - 建立水资源保护区,限制水资源的使用和开发; - 加强水土保持技术的培训和推广,提高农民对水土保持的意识和能力。

3.3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栖息地修复为了保护和恢复受损的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应采取以下措施: - 建立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保护和恢复物种多样性;- 保护关键物种,重点保护濒危和特殊物种; - 提供足够的食物和栖息地,促进野生动植物的繁衍和生存; - 防止非法捕捉和盗猎,加强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管理和监控。

林业生态工程学整理(可编辑修改word版)

林业生态工程学整理(可编辑修改word版)

复制粘贴无脑,仅供参考林业生态工程学1.什么是林业生态工程?它与传统的造林和森林经营有何区别?它的功能和效益有哪些?(1)林业生态工程是根据防护林学、生态学、林学及生态控制论原理设计,制造,与调控以木本植物为主,主要起防护作用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工程技术,其目的是保护、改善和持续应用自然资源与环境。

(2)与传统的造林和森林经营相比,有如下特点:①对象不同:传统的造林与森林经营以林地为对象,在宜林地上造林,在有林地上经营;而林业生态工程是在特定的、需要防护的地段上,设计、建造与调控人工复合生态系统。

②着眼点不同:传统的造林与森林经营主要关心木本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林地上木本植物的种间关系及林分的结构、功能、物流与能流;而林业生态工程主要关心整个区域人工复合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关系与物质循环再生过程,以及整个复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物流与能流。

③技术手段不同:传统的造林与森林经营在设计、建造与调控森林生态系统过程中,只考虑在林地上采用综合技术措施,而林业生态工程要考虑在复合生态系统中的各类用地上采用综合措施,人们常说的“ft水林路综合治理”就是这个意思。

④目的不同:传统的造林与森林经营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林地生产力,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经营。

而林业生态工程的目的主要在于,提高整个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经营。

(3)功能和效益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②调节气候,增加降水;③降低风速,防风固沙;④固结土壤,改良土壤;⑤净化空气,改善环境;⑥提供林副产品,促进多种经营;⑦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a.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陆地四大生态系统:森林、农田、湿地和草原;b.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基础;c.生物能源的主体-能量基础。

2.如何理解森林的水文效应?一般情况下(指降雨强度为中雨,即 10~20mm/h),由于森林的存在,林冠可截留降雨量的 15%~30%,但大部分降落到林内,一部分被林内枯枝落叶吸收,一部分则渗透到土壤内变成地下径流,两者之和为 50%~80%,还有 5%~10%从林内蒸发,只有 0%~10%形成地表径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3.工程措施
• 1.对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工程区全面停止天然林采伐。 • 2.对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在森林分类区划的基础上,大幅度调减木材采伐
量。 • 3.大力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强化资源和林政管理,杜绝超限额采伐。 • 4.大力推行个体承包,落实森林资源管护责任制。 • 5.积极开发林下资源。 • 6.加快工程区内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种草。 • 7.妥善解决企业富余人员分流、安置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等问题。 • 8.加快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步伐。
(自治区、直辖市);黄河上中游地区以小浪底库区为界,包括陕西、 甘肃、青海 、宁夏、内蒙古、山西、河南等7个省(自治区)。总共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工程区土地总面积343670万亩(2.291亿公顷),林业用地面积134316万 亩(0.895 亿公顷)。
• 2.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的天保工程 • 包括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含大兴安岭)、海南、新疆共5个省(自治区) 境内的
林业生态工程
2016.10.25
目录
1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2
退耕还林工程
3
“三北”及长江流域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
工程
4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
5
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6
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
(一)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 我国于 20世纪 90年代末推出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这是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 生态资源保护工程(已经投入和准备投入的资金将超过 1000亿元)。1998年特大洪水 之后,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灾后重建、整治江湖、兴修水利的若干意见》( 中发[1998]15号)关于“全面停止长江、黄河流域上中游的天然林采伐,森工企业转 向营林管护”, 1999年2月27日温家宝副总理主持会议对《方案》进行了审查,并作 了重要指示,根据会议纪要精神和各部门意见,国家林业局对《方案》作了进一步修 改和完善。2000年7月7日国务院第 71次总理办公会议审议并原则同意了这两个方案。 2000年 12月1日,国家林业局、国家计委、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出《关 于组织实施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和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资源保 护工程的通知》。至此,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全面启动。
(一)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1.工程背景
• 1.1 我国天然林资源概况 • 天然林资源是我国森林资源的主体,在维护生态平衡、提高环境质量及保护 生物多样
性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主体作用,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 第五次全国森 林资源清查结果表明,我国有天然林16亿亩(1.07亿公顷),其 中有11亿亩(0.73亿 公顷)天然林分布在长江、黄河流域和东北、内蒙古及海 南、新疆等17个省(自治区 、直辖市)。
(一)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2.工程概况
•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简称“天保工程”,下同)共涉及17个省(自治区、 直辖市 ),分为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和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两大区域。
• 1.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的天保工程 • 长江上游地区以三峡库区为界,包括云南、四川、贵州、重庆、湖北、西藏 等6个省
•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是我国投资最大的生态工程,主要解决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 区,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和其他地区的天然林资源保护、修养生息和恢复发 展的问题。应当提及一下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资源消耗量大的时期,保护现有的天 然林地有着特殊的意义,在某一地区,天然林的存在对于我们研究当地环境,保护地 区基因库的完整,探究生态环境内部的发展变化演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正因 为我们对环境的理解不够,保护它们我们责无旁贷。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是2000年10 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实施。
86个国有重点森工企业、16个地方森工企业、23个县及12个县级林业 局(场)。工 程区林业用地面积51272万亩(3418.13万公顷),其中:有林地42122 万亩( 2808.13万公顷)(其中天然林39077万亩‹2605.13万公顷›),疏林灌木林地1780万 亩(118.66万公顷),未成林造林地2090万亩(139.33公顷),无林 地5159万亩( 343.93万公顷),其它林地122万亩(8.13万公顷)。
• 1.2 我国天然林资源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 由于历史上战争、自然灾害、人为砍伐等因素的长期影响,我国逐渐成为一个森林资
源总量较少、天然林比例较低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后,为满足经济建设的需要,一批 森工企业的主要任务就是采伐利用木材,从而导致天然林面积急剧减少,质量下降, 水源涵养能力、水土保持能力、生物多样性、非木质林产品供应能力普遍下降,对经 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明显削弱。目前,每年因上游水土流失而进入长江、黄 河的泥沙量达 20多亿吨,导致江河湖库淤积不断抬高,水患不断加重,而西北地区则 风沙肆虐,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危害,而且这种危害还在日益加 剧。及效益
• 进展: • 1工程投资情况。从1998年试点到2004年底,累计完成投资488.3亿元 。 • 2木材产量调减情况。2000年以来,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全面停止了天然林商品性采
伐,实际调减商品材产量1351.8万m;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木材产量已按计划调减 到位,木材停伐和调减任务按年度计划完成。 • 3森林资源管护情况。截至2004年底,工程区9800多万hm森林得到了有效管护。 • 4公益林建设情况。生态公益林建设按年度计划完成。截至2004年底,生态公益林建设任务 按计划完成 。 • 5富余人员分流安置情况。截至2004年底,已有69.3万富余人员得到妥善分流安置 。 • 6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和政社性政策落实情况。实施工程近7年来,专项安排了职工养老 保险及社会统筹经费61.15亿元。 • 7种苗、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支撑情况。工程区共建母树林6.8万hm,种子园6634 万hm,采种基地10.2万hm,苗圃1.7万hm,配备苗圃喷灌设施6886套;森林防火基本建设得 到改善,其中瞭望台1955个,道路58147km,隔离带87652km,设备313851套,车辆1926辆 ;建立技术示范林14459hm,技术推广林23992hm,技术繁育苗圃638hm,其他科技项目林 2033hm。 • 效益:1生态效益。森林资源长期过量消耗得到了有效控制,森林资源呈现逐年增长趋势。 • 2社会效益。增强了全社会保护天然林的意识,确保了林区社会稳定,工程建设带来的社会 效益是空前的、巨大的。 • 3经济效益。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深入实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特点 的天然林保护与林区经济发展的路子,林区经营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