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生态工程
林业生态工程

务 , 其 是林 区 多 为 贫 困落 后 地 区 , 去 传 统提 法 中 的“ 尤 过 为 子 孙 万 代造 福 ” 须 与现 实 生 产 中 的“ 贫 致 富 ” 当 地结 必 脱 恰 合 在 一起 ,林 业 生产 周期 长 ”的提 法 是 不 完整 的 。实 践证 “ 明 ,很 多 造林 绿化 成效 显 著 的典 型往 往 都 是采 取长 短 结合
因此 , 业 生态 工程 建 造 可以 分阶 段进 行 , 林 尤其 是在 生 态环
统 。森林 生物 不仅 仅 只是 乔木 , 时 , 包括 与 其伴 生 的 灌 同 还
木 、 本植 物 、 等植 物 , 草 低 也包 括 森林 动物 。这 些组 分结 构 和
谐 , 们 之 间以 食物 链 形式 不断 进 行着 物 质 、 量 的授 受 和 它 能
境 恶 劣地带 更应如 此 。利 用 人工 种群 的建 造逐 步 改善 环境 质 量 , 系统 由低 级 向高级 逐步 过渡 , 使 形成 螺旋 上升 趋势 。
2 林 业 生 态 工 程 的 基 本 原 理
应立 即 灌 溉 , 以促 进 药 物 分散 , 免 光 分解 和 挥 发 损 失 ; 避 对 地表 害虫 常用 喷雾 法 。
是 不可 忽视 的。我 国是 一 个人 口众 多而 可耕 地 资源 相对 贫
乏 的 国家 。不管 是任何 一项 事 业都 必须 为 国民经 济 建设 服
生态 工程 原 理 。针 对 自然 资源 环境 特 征 和社 会经 济 发 展现 状 所进 行 的以 木 本植 物 为主 体 , 并将 相 应 的 植 物 、 动物 、 微
的方针 来达 到 的 。
世界四大生态工程

还有北非五国的绿色坝工程(绿色坝项目是世界级造林工程。为防止撒哈拉沙漠的不断北侵,北非的阿尔及利亚从1975年起沿撒哈拉沙漠北缘大规模种植松树。该工程延伸到邻国摩洛哥和突尼斯,绵延1500公里。理论上讲,该工程能使阿尔及利亚林地面积每年扩展10%。但实际上由于在没有弄清当地的生态水和生产水资源状况和环境承载力之前盲目用集约化的方式和单一外来物种搞高强度的生态建设,结果使生态建设反而变成生态灾难:缺水多病虫害的松树纯林有一半未能保存,另有30%成为残次林,沙漠依然在向北扩展。现在该国每年损失的林地超过造林面积。
三北”防护林体系东起黑龙江宾县,西至新疆的乌孜别里山口,北抵北部边境,南沿海河、永定河、汾河、渭河、洮河下游、喀喇昆仑山,包括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北京、天津等13个省、市、自治区的559个县(旗、区、市),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我国陆地面积的42.4%。从1979年到2050年,分三个阶段、七期工程进行,规划造林5.35亿亩。到2050年,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将由1977年的5.05%提高到15.95%。
在总体规划中的三北地区,有八大沙漠、四大沙地,面积为133万平方公里,大于全国耕地面积的总和。这里曾经是水草肥美的农、牧区,如今已是遍地黄沙,年风沙日达30~100天,下游河床已高出地面10米以上。干旱、风沙和水土流失,带了严重的生态危机,“十年九旱、不旱则涝”制约着这一带地区的经济发展。建设防护林工程对三北地区生态平衡的重建、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保护好现有森林草原植被基础上,采取人工造林、飞机播种造林、封山封沙育林育草等方法,营造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体、农田防护林、牧场防护林以及薪炭林和经济林等,形成乔、灌、草植物相结合,林带、林网、片林相结合,多种林、多种树合理配置,农、林、牧协调发展的防护林体系。
浅议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及其信息系统的现状

网络 信息平 台为基础 的系统 ; ( 2 ) 基 于地 理信息 系 统 技 术 和数据 库技 术 及 计算 机 环 境 的 系 统 , 这 也 是 当
1 林 业 生 态工 程 及 其 信 息 系 统 的现 状
2 0 1 3年 6 月
J u n e , 2 0 1 3
第 6期( 总 l l 7期)
文章 编 号 : 1 0 0 5 —5 2 1 5 ( 2 0 1 3 ) O 6
No . 6 ( S u m No . 1 1 7 )
浅 议 我 国 林 业 生 态 工 程 及 其 信 息 系 统 的 现 状
( 2 ) 湿 地与 自然保 护 区工程 及 其 信 息 系统 ; ( 3 ) 京 津 风 沙 源治理 工程及 其信 息 系统 ; ( 4 ) 长 江 中下游 与三 北 防护林 体 系工程 及其 信息 系统 ; ( 5 ) 退 耕还 林工 程 及 其信 息系 统 。下 面 就这 5 个 方 面 的信 息 系统 的现 状 做简单 介 绍 。
求 为 根 本 目的 。 对 划 人 生 态 公 益 林 的 森 林 实 行 严 格
管护 , 坚决 停 止 采 伐 , 对 划 人 一 般 生 态 公 益林 的 森
林, 大 幅度 调 减 森 林 采 伐 量 ; 加 大 森 林 资 源 保 护 力
度, 大力 开 展 营 造 林 建 设 ; 加 强 多 资 源 综 合 开 发 利 用, 调整 和优 化林 区经 济 结构 ; 以改 革 为 动 力 , 用 新
控 制论 原理 , 设计 、 建造 与调 控 以木本植 物 为主体 的
h
“三北”防护林工程科技

“三北”防护林工程科技“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指在中国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和东北)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
中国政府为改善生态环境,于1979年决定把这项工程列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项目。
工程规划期限为73年,分八期工程进行,已经启动第六期工程建设。
工程建设范围囊括了三北地区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25个县(旗、区),总面积435.8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国土总面积的45%,在国内外享有“绿色长城”之美誉。
[14]2018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三北工程建设作出重要指示。
习近平强调:坚持久久为功、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措施、巩固和发展祖国北疆绿色生态屏障。
2018年11月30日,三北工程建设40周年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
[1-2]2020年8月18日,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五期即将完成。
三北工程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3014万公顷,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5.05%提高到13.57% [3] 截止2020年底,三北工程累计完成营造林保存面积达3174.29万公顷。
背景情况“三北”防护林体系东起黑龙江宾县,西至新疆的乌孜别里山口,北抵北部边境,南沿海河、永定河、汾河、渭河、洮河下游、喀喇昆仑山,包括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北京、天津等13个省、市、自治区的559个县(旗、区、市),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中国陆地面积的42.4%。
从1979年到2050年,历时73年,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进行 [5] ,规划造林5.35亿亩。
到2050年,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将由1979年的5.05%提到14.95%。
[6]建设三北工程是改善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维护生存空间的战略需要。
三北地区分布着中国的八大沙漠、四大沙地和广袤的戈壁,总面积达149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风沙化土地面积的85%,形成了东起黑龙江西至新疆的万里风沙线。
林业生态工程学知识讲解

林业生态工程学课程概述林业生态工程学是随着林业发展战略转移、国家生态环境工程建设需求而通过继承、交叉形成的一门新的专业课程,不仅是从单一的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来研究水土保持的生物措施,而是从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研究林业发展的理论与技术措施,核心是在对生态理论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通过工程措施进行以生态环境改善为目标的林业生态建设,根据生态理论进行系统设计、规划和调控人工生态系统的结构要素、工艺流程、信息反馈关系及控制机构,以在系统内获得较高的生态与经济效益。
是水土保持、林学、生态、环境规划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必修或选修的重要课程。
林业生态工程学是水土保持专业教学的一门骨干专业课,在80年代初期开始形成,经过多年教学实践不断吸收新的理论与技术到90年代中期完善形成体系。
它以现代生态、水土保持、森林培育理论为基础,在原“水土保持林学”、“防护林学”、“农林复合经营”、“森林培育学”、“生态工程学”及“生态学”等课程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之上形成,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三大部份:防护林学基础、林业生态工程构建技术、林业生态工程效益监测评价,同时配合有一周的教学实习和半周的课程设计。
通过课堂讲授、野外实习与课程设计进行林业生态工程学的理论、实践与实际动手能力等基本素质的培养,达到使学生具有较丰富理论知识又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能独立开展研究与工程设计的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材由林业生态工程学课本、学习指导、实习指导、课程设计指导、多媒体教学课件、习题库等几部分组成,形成了较完整教材体系。
主要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生态工程的理论基础,中国生态林业工程概况,防护林营造技术措施防护林体系建设技术,综合效益评价方法,工程规划与设计技术等几个方面:林业生态环境工程在生态环境建设、流域治理、农村可持续发展中的位置与作用;林业生态工程学的特点、内容及相关学科的关系;林业生态工程的基本概念、国内外发展趋势及教学方法。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监理实施办法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监理实施办法(试行)主编部门:国家林业局批准部门:国家林业局实施日期:2002年10月1日国家林业局发布2002北京国家林业局关于颁布《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监理实施办法》(试行)及《林产工业工程建设监理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林计发【2002】13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农业)厅(局),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国家林业局各有关直属单位;现将《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监理实施办法》、《林产工业工程建设监理实施办法》颁布,自2002年10月1日起试行。
试行中有何问题和意见请及时反馈我局计资司。
两“办法”由国家林业局计资司解释。
国家林业局二○○二年六月十一日编制说明本办法是根据国家林业局林计财建字[2000]008号文《国家林业局发展计划与资金管理司关于下达2000年林业工程建设标准、定额工作计划的通知》要求,依据国家有关法规、规范和技术标准编制的,并经多次征求专家意见,经反复修改后而形成的。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监理开始于1997年,随着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三北和长江中下游等防护林体系、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建设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重点地区以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工程的建设,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监理正在全面启动实施,如何用好工程项目建设资金,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倍受社会各界的关注。
实行林业生态工程项目监理制,目的在于提高工程建设的投资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领域实行工程建设监理制已形成共识。
但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项目普遍存在着施工对象中的乔灌草受自然条件影响,呈现不稳定因素,施工季节性强,施工时间不连续,作业面广、地块分散的特点,因此,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监理工作区别于其它行业的工程建设监理工作。
本办法在认真总结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监理经验的基础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联合发布的《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00)》等法律、法规,结合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特点编制的。
抓好四个关键环节 搞好林业重点生态工程

长 的一段 时期 内 ,林 业 重 点 工程 建 设 将 会 得 到 党
林 资 源 清 查 与第 六 次 清 查 相 比 ,森 林 面 积 净 增 204 3 i m ,森 林 覆 盖 率 上 升 2 1 百 分 点 ; 5 . Z h . 5个
和国家以及全社会 的高度重视 ,建 业 工 程 和 建 设 成 效 显 著 。2 0 09年 1 1 月 1 日第 七次 全 国森林 资 源清查 结 果 显示 :全 国 7 森林 面 积 19 .5亿 h m ,森 林 覆 盖 率 2.6 ,活 03 %
立木 总 蓄积 19 1 4 .3亿 m ,森林 蓄 积 172 亿 3.1 m ;天然林面积 12亿 h . m ,天然林蓄积 140 1.2
我 国林业 重 点 工 程建 设 为世 界 森林 面 积 增 加
程质量、提高投资效益 ,国家林 业局和各级林业 主管 部 门及 时制 定 了工 程 管 理 技 术 规 程 ,财 政 部 和国家林 业局联合 制定 了工 程资金管 理 的规定 。 各 级 审计 、纪 检 监 察 部 门加 大 了林 业 重 点 工程 资 金的审计和监督力度 。这一 系列规 章制度 的出台
2 1 年 第9期 00
●群 言 堂
抓
个 键 环
。共 青 团北京 市委 员会 刘 震
中国林业血防生态工程建设

。
【国赫业血昕生态工程建i l 】
l = : 文
彭镇华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北京 10 9 ) 01 0
P NG Z e - a Isi t o o t C E h nHu ( tue fF ms ̄, AEB in 0 0 1 n t e ig10 9 ) j
维普资讯
W ETIA ND SCI EN CE &
V 2 No 4 No 2 0 ol v 0 6
M A NA G EM ENT
≮ F 。j 2 l 0 j i 《
。“ i
r
f∥ ;
? ; i
s a lc t o n c i t s m i s s p e e to n l p s l o e t r n i on r la d s h s o o a i r v n i n a d D ‘ o a S f r b te o
及其抑螺防病机 理进} r系统I ,埘即 喇述 将启动蛮施的全 国林 , ̄ 防 I 建设j 行 I t i k ± E r 介绍 ,并就 ̄Hq 好林 、 血防 li '搞 I 提 出 r几点建 议。 建设
i mplme tto f h r g a weeito u e ntep p r e naino epo r m r nr d c d i h a e t Ke r c it s m iss lv n in F rsr c lgc l r g a , n i ywo ds S hso o a i p’ e t , o e tye oo ia o r m S al e o p c to n c it s m issp e e t n n Sc jt s m iss onr I ds hso o a i r v n i S a a o h so o a 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2021年3月5日星期五
三北防护林的基本概况
§ 三北防护林,是一项在中国北方实施的生态建设 工程,是中国林业发展史上的一大壮举,开创了
中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先河。工程地跨东北西
部、华北北部和西北大部分地区,包括中国北方 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1个县(旗、市、区 ),建设范围东起黑龙江省的宾县,西至新疆维 吾尔自治区乌孜别里山口,东西长4480公里, 南北宽560—1460公里,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 里,占中国国土面积的42.4%。
境也将得到有效改善。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林业生态工程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林业生态工程
§ 截至目前,三北工程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 2647万公顷,工程区27.8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 得到治理 ,营造农防林253万公顷,工程区农田 林网化程度达68%以上,2248万公顷农田得到 有效庇护,每年粮食因此增产100亿公斤。三北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林业生态工程
三北防护林全景图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林业生态工程
中国林业生态工程
三北防护林的背景历史
§ 历史上,三北地区曾是森林茂密、 草原肥美的富庶之地上,由于种种 人为和自然力的作用,使这里的植 被遭到破坏。土地沙漠化、水土流 失十分严重。区域内分布着八大沙 漠、四大沙地,沙漠、戈壁和沙漠 化土地总面积达149万平方公里, 从新疆一直延伸到黑龙江,形成了 一条万里风沙线。
目前,嫩江沙地仍然是一个危害严重的风沙源,在沙 区,每年有460多万亩的农田和近千公里公路、铁路会不 同程度遭受风沙威胁。由风沙带来的经济损失每年高达亿 元以上。随着沙区的不断蔓延,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 等大中城市的生态安全也受到严重威胁。嫩江沙地现已被 列入全国防沙治沙总体规划之中。按照《全国防沙治沙规 划》,“十一五”期间,我省将完成259200万公顷的沙区治 理,如果这一任务能够顺利完成,届时嫩江沙地的生态环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2004年7月12日19时20分左右,一场罕见的沙尘
暴从甘肃省嘉峪关市上空刮过。据甘肃酒泉市气
象局徐殿祥科长介绍,当日下午17时左右,这场
罕见沙尘暴在内蒙古额纳旗形成后,在4个多小时
内席卷包括甘肃省酒泉市和嘉关市16万平方公里
的面积。沙尘暴卷过之处最小能见度只有200米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林业生态工程
封沙育林的简述
封沙育林,就是利用乔灌木更新能力和自 然演替能力,采取拉网围栏、立宣传牌、 指定专人护林等措施,实行定期封禁,禁 止垦荒、放牧、樵采等人为干扰和破坏, 使疏林、灌丛、宜林地或其它有成林希望 的林地恢复森林植被的一种育林方式。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林业生态工程
从1978年正式实施以来,三北防护林工程已经 走过了28年的历程。我省地处这一宏大工程的
东北端。近三十年来,我省已累计完成三北工程 造林任务190多万公顷。这些伫立在村边、地头
的树木如今已经枝繁叶茂,它们维护着农田、村 庄的生态安全。
"三北"防护林体系
建设的启动实施,
三北工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植树造林工程和我国生态建设 的重要载体与平台,生动地反映了我国探索经济与生态协调发 展的奋斗历程。专家估算,三北工程结束后,工程区森林蓄水 量相当于4个三峡水库。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林业生态工程
程。省林业厅三北林业建设指导站站长潘凌安介绍,三北四 期工程开展至今,我省在沙区已累计完成人工造林6万多公 顷,使沙区的森林覆被率提高了1个百分点,在沙区全面推 广实施了生态经济型防沙治沙造林模式,既治理了土地的荒 漠化和沙化,又取得了比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像泰来县 庄园式生态治沙、甘南县兴久生态村治沙模式等都是选择了 生态经济型防沙治沙之路。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林业生态工程
三北规划整体图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林业生态工程
三北防护林的发展历程
§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是一项正在我国北方实施的 宏伟生态建设工程。包括我国北方13个省(自 治区、直辖市)的551个县(旗、市、区),建 设范围东起黑龙江省的宾县,西至新疆维吾尔自 治区乌孜别里山口,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 占国土面积的42.4%。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不仅是中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大工程,也是全球 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中国的 绿色长城”、“世界生态工程之最”。经过近三十年 的艰苦努力,重点治理区的环境质量有了较大改 善,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 平的提高。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林业生态工程
3、封沙育林对象为沙区的灌木林地、灌 丛地和宜林地,荒漠灌木经过自然选择, 抗逆性强,而且根系发达,生命力强,自 身繁殖快,具有“小灌木,大生态”的特点 。
柴达木地区灌木林地、灌丛地和宜林地占林业用地的93.4%,在该 地区加大封沙育林力度,走“小灌木,大生态”的发展路子,无疑是 发展绿洲林业的一大方向和重要途径。这既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实际,又符合当地林业建设实际。
,因平均风力在6级左右,最高风力8级。新华社
记者刘泉龙摄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林业生态工程
三北防护林规划
§ 从1978年开始,中国就决定在西北、华北北部 、东北西部风沙危害、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建 设大型防护林工程。依照工程计划,国计划用 73年的时间,即到2050年完成这一庞大的工程 ,预计共需造林5.34亿亩。目前,这一工程项目 称之为中国的“绿色长城” 。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林业生态工程
三北防护林的实践成就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创造了人类生态建设史上的奇迹 。党的十六大以来,三北工程顺利推进,成为我国推进生态文 明建设的探索性和标志性工程,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
1978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地 区13个省(区、市)启动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工程建设期 限长达73年,分三个阶段、八期进行,工程范围占我国陆地总 面积的42.4%,规划造林3508万公顷,力争到2050年,三北 地区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5%,林木蓄积量增加到42.7亿立方米 。1988年,邓小平同志亲笔为三北工程题词“绿色长城”。
开创了我国林业生
态建设的先河,成
为我国政府高度重
视生态建设,坚定
不移实施可持续发
展战略的标志性工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程
中国林业生态工程
初步的三北防护林局部图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林业生态工程
三北防护林体系的内涵是在保护管理 好现有林草植被的基础上,采取人工造林 、封山(封沙)育林(育草)和飞播造林 种草等多种方法,不断恢复、扩大林草植 被,建立起符合自然条件,满足社会经济 多样化需求的生态系统;其外延则是合理 调节人们的经济活动,科学利用土地、森 林、草原和水、光、热等自然资源,力求 农林牧各业协调发展。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林业生态工程
2、封沙育林主要依靠植被自然的自我恢 复能力,辅之以人工修复,是培育森林植 被的有效途径,具有生物种群丰富,生态 稳定性好的特点。
封沙育林形成的林分一般为灌、草结合的复层结构,与人工林相比 ,结构合理,生态稳定性好,抵抗病虫害能力强。都兰县宗巴滩地 区坚持封沙育林育草10 年多,使破坏殆尽的1.2 万公顷沙区植被得 到恢复,植被覆盖率由原来的0.4%提高到15.8%,有效地保护了沙 区植被,增加了生物多样性,减少了风沙危害。德令哈市在沙漠化 对铁路危害严重的尕海路段周边实施封沙育林1 万公顷,通过保护 性措施,增加了植被盖度,已初步遏制了沙漠化对铁路运输的危害 。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林业生态工程
4、综合治理,科学封育。
根据各封育区的植被类型及经营目的,采取实施封、造 、育等方式,促进植被恢复。一是在依靠天然下种繁殖 的封育区,在落种范围内,进行块状或带状松土、开沟 ,截留种子,创造种子与土壤接触的条件;二是在种源 缺乏的宜林荒地,引洪进行灌溉,并进行人工补植补播 ,来增加植被盖度;三是对依靠根蘖繁殖的树种,在母 树周围距树冠半径3- 5 倍范围内,开挖环状沟切断近地 根系,促进其生长;四是对天然结实少的老龄林分,进 行抚育改造,促其多结实,恢复天然下种更新能力;五 是根据柽柳落种期与洪水期一致的特点,用绳子拉落种 子,随洪水自由飘落,天然落种育林;六是做好封育区 森林病虫害防治和防火工作。组织护林员及有关人员进 行病虫害防治技术和防火技能培训,认真贯彻“预防为 主”的原工程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林业生态工程
三北防护林存在问题及对策
§ 曾被誉为中国绿色长城的“三北防护林”, 现在已经是坍塌的“绿色长城”。种植树种 的单一(杨树),在发生虫害时,一倒一 大片,几十亿株杨树毁于一旦。这些惨痛 的教训足以说明,大范围植树,尤其违背 自然规律的造林是得不偿失的。这就是导 致治理赶不上退化的根本原因,因此人们 更加注重森林的生态建设。
方政府应协调有关部门,明确权属,划定四至,力求作
到公平、公开、公正,维护林地、草地所有者的切身利 益。三是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通过“牧繁农育”、“ 舍饲圈养”发展农区畜牧业,缓解生态环境压力。四是 有条件的地区,采取生态移民的措施,将国有林区内的
群众迁移到其他适合放牧的地区定居,较好地解决群众 放牧的实际困难和因封沙育林而影响牧业生产的问题。
中国林业生态工程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林业生态工程
封沙育林特点
1、封沙育林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效益 高的特点。
封沙育林,既“封”又“育”;既加快了国土绿化步伐,又有效地遏制 了风沙危害;既提高了森林覆盖率,又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2001~2005 年,柴达木地区实施的“三北” 防护林建设工程封沙育 林4.6 万公顷, 已成林0.67万公顷,总投资1661 万元,平均每公顷 投资361.1 元;同期“三北”防护林工程人工造林5740.2 公顷,总投 资949万元,平均每公顷投资1653.2 元;封沙育林每公顷投入仅相 当于人工造林的21.8%。可见,在现阶段林业发展资金不足,林业 科学水平不高的情况下,特别是经济基础较差、沙化危害严重的柴 达木地区,大力开展封沙育林是防治沙漠化的有效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