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百年》读后感
管理百年读后感范本

管理百年读后感范本
阅读《管理百年》这本书,让我对管理、领导和组织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作
者对历史上伟大企业家们的故事和管理哲学的解读,我学到了许多关于如何塑造一个
成功的企业的重要原则。
首先,作者强调了领导者的重要作用。
一个好的领导者不仅要有经验和专业知识,更
要有清晰的愿景和激励员工的能力。
通过激励员工的积极性,领导者可以带领团队取
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其次,书中还提到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拥有一种积极向上、开放包容的企业文化可
以促进员工团结协作,激发创新和持续发展。
在建立企业文化的过程中,领导者要起
到表率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标准。
最后,作者还强调了持续学习和不断改进的重要性。
管理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领
导者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适应市场变化,不断改进管理方法和策略,才能保持竞争
力和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读完《管理百年》这本书,让我对管理和领导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激发
了我对个人成长和事业发展的动力。
希望能够将书中的思想和原则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成为一个更优秀的管理者。
《管理百年》读书心得

《管理百年》读书心得在阅读《管理百年》的过程中,我不仅对管理学的历史和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对管理的本质和未来发展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这本书的作者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是全球公认的管理学大师,他们的观点和见解不仅具有很强的学术性,而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在书中,作者通过对管理学一百多年来的发展历程的梳理,将管理学的本质概括为“不断演进、充满活力和永不消逝的‘生命体’”。
这个比喻非常贴切,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管理学的持续发展和不断进步。
同时,作者也指出了管理的本质是激发人的潜能,而不是简单地控制和支配。
这个观点让我重新审视了管理的意义,让我更加关注如何发挥团队成员的潜力,而不是单纯地追求效率和成果。
在书中,作者还对未来管理学的趋势进行了预测和分析。
他们认为,未来的管理将更加注重人的因素,注重员工的成长和发展,而不是单纯地追求经济利益。
这个观点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未来的管理将更加注重人的尊严和价值,将更加注重员工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同时,作者也指出了数字化和技术进步对管理的影响,让我更加关注数字化时代的管理模式和技能要求。
在阅读《管理百年》的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管理的历史和发展,还学到了管理的本质和未来趋势。
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和价值,让我更加关注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如何激发团队成员的潜力,如何让管理成为推动企业和个人成长的重要力量。
在实践中,我将运用书中的观点和方法来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让管理成为推动企业和个人成长的重要力量。
具体来说,我将注重以下几点:1.注重人的因素:在管理中,我将更加注重员工的尊严和价值,尊重员工的个性和需求,关注员工的成长和发展。
我将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让员工感受到被关注和重视。
2.激发团队成员的潜力:我将注重激发团队成员的潜力,通过了解每个成员的优势和不足,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培训和发展机会。
同时,我也将注重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关系,让团队成员之间互相支持和协作。
管理百年读书笔记

管理百年读书笔记最近读了一本关于管理的书,叫《管理百年》,这可真是让我大开了眼界!书里讲了这一百年来管理的发展历程,那真是充满了曲折和惊喜。
不过,给我印象最深的,还得是那些管理大师们的奇思妙想和各种企业管理中的真实案例。
比如说,书中提到了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泰勒啊,那可真是个厉害的角色!他通过对工厂里工人工作的细致观察和分析,发现很多时候工人干活儿都是在瞎忙,效率低得让人着急。
于是,他就想出了一套办法,把工作分解成一个个小步骤,计算出每个步骤的最佳时间和方法,然后让工人按照这个标准来干。
这听起来简单,可做起来不容易啊!他得在工厂里蹲上好几天,拿着个小本子,眼睛都不眨地盯着工人的一举一动,记录下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时间。
想象一下那个场景,泰勒就像个侦探一样,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还有呢,法约尔的管理原则也很有意思。
他提出了管理的五大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这就像是给管理者们提供了一本操作手册,告诉他们该怎么做才能把企业管理得井井有条。
不过,这可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他在自己多年的管理经验中总结出来的。
他在管理企业的时候,估计也是操碎了心,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然后不断地琢磨、尝试,最后才得出了这些宝贵的经验。
再来说说韦伯的官僚组织理论。
他认为组织应该像一个精密的机器,每个部件都有自己的职责和规则。
这在当时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人们开始重新思考组织的结构和运作方式。
韦伯为了研究这个,估计也是翻阅了无数的资料,考察了众多的组织,才能够提出这么一套系统的理论。
除了这些理论,书中还讲了很多企业的实际案例。
有一家公司,原本业绩平平,后来新来了一位管理者,他运用了新的管理方法,对公司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他先是和每个员工谈心,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然后重新调整了部门结构,优化了工作流程。
他就像一个巧手的工匠,把公司这块璞玉一点点雕琢成了美玉。
以前员工们上班都无精打采的,现在一个个都充满了干劲儿。
公司的业绩也像坐了火箭一样,蹭蹭地往上涨。
管理百年读后感

管理百年读后感《管理百年》是由徐小平所著的一本关于管理学的书籍。
到目前为止,我已经完成了这本书的阅读,并对其中所表达的观点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认识。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对管理学产生了很多新的思考和启发。
首先,我被书中所强调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重要性所深深震撼。
徐小平认为,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不仅仅取决于其产品和技术的优势,更重要的是企业的文化和价值观。
只有建立了正确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并获得长期发展。
这让我意识到,一个企业不仅要有出色的产品和技术,更要注重培养员工的素质和价值观,建立一种良好的企业文化。
其次,书中还强调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徐小平认为,一个团队的力量要远远大于个人的力量。
只有团队内部的合作和协作良好,才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效能。
这让我明白到,一个企业内部的团队合作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更是为了共同成长和发展。
只有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支持和合作,才能够创造出更好的工作成果和效益。
另外,书中还强调了领导者的核心素质和品格的重要性。
徐小平认为,一个好的领导者应具备清晰的目标、坚定的决策能力、敏锐的观察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这让我意识到,作为一个领导者,不仅要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有高尚的品格和道德修养。
只有领导者具备了这些核心素质,才能够有效地带领团队向着目标前进,取得成功。
最后,这本书还提到了管理学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
徐小平认为,管理学是一门在不断发展和演变的学科,随着社会的变革和科技的进步,管理学也必然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这让我明白到,作为一个学习管理学的人,我们要不断追赶时代的步伐,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以适应新的管理环境和挑战。
总的来说,这本书为我提供了很多关于管理学的有益启示。
我明白了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重要性,团队合作的力量,领导者的核心素质和品格的重要性,以及管理学发展的趋势。
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我对管理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对于将来实践上的管理工作也有了更清晰的思路和方向。
管理百年读书笔记

以下是我对《管理百年》这本书的读书笔记,包括主要内容
和个人观点。
一、主要内容
《管理百年》这本书全面介绍了管理学的历史和演变,以及各种管理理论和实践的诞生和发展。
书中不仅涵盖了各种管理思想、方法和工具,还通过对各个时期管理先驱的访谈和案例分析,展示了管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二、个人观点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管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不同的管理理论和方法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而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管理工具和方法。
同时,我也意识到了管理先驱们对管理学的贡献和影响,他们的思想和经验对现代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此外,我也深刻地认识到了管理的本质和价值。
管理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或方法,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
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实践经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组织和协调团队,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实现组织的目标和价值。
同时,
管理也是一种社会责任和使命,它需要关注人类的需求、价值和尊严,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三、个人思考和启示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仅了解了管理的历史和演变,也深刻认识到了管理的本质和价值。
我认为,未来的管理将更加注重人性化、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
管理者需要关注员工的情感需求和价值实现,通过智能化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也需要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总之,《管理百年》这本书让我对管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为我未来的职业生涯和管理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启示。
《管理百年》读书报告

管理无止境——读《管理百年》开篇伊始,便赫然写着“有趣、创新和进步的100年”,这也是我读过《管理百年》之后最深的感受。
正如斯图尔特·克雷纳所言,其实在文明曙光初现时,人类便已经开始了管理的实践,但管理真正具有一定形式而得以认识、分析和传授也只是在过去的一百年里也就是从1900年开始,但即便是在短短的百年时间里却也发生巨大的突破和飞跃。
斯图尔特·克雷纳所著的《管理百年》是一本关于20C管理与实践的批判性回顾。
本书作者根据历史年表的顺序详细描述了管理史上的重大事件,及对众多历史人物进行了回顾,让我们可以仔细回味在过去的100年里,人类远远不断地创造出的管理艺术,从早期的管理学泰斗,如泰勒的科学管理,亨利·法约尔的14条一般管理原则,到晚近的大人物诸如让日本汽车工业发生革命性变化的全面质量管理思想的提出者爱德华兹·戴明,很多思想和实践如过电影般呈现眼前,虽不如一般的管理书籍有体系,但全篇笔调活泼,极富有吸引力,如小说般耐读。
我主要从三个方面来阐述我读过这本书后的所思所想。
一是管理无止境,成功的理论与实践中总是孕育着失败的潜在可能。
二是浅谈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趋势,由单一向多元发展,由微观向宏观发展。
三是西方自由主义的哲学基础始终贯穿于百年的管理思想与实践当中。
一、管理无止境如克雷纳所言,管理只有恒久的问题,没有最终的答案。
他在描述和赞颂那些管理思想家和企业管理者伟大的智力成果和利益的同时,也毫不留情地在大家欢呼庆幸的时候泼上一壶冷水,直截了当地告诉大家:成功总是要遭遇失败!他在书中这样表述管理的永不止步:“五十岁大的律师完全可以坐下来沉湎于他们所拥有的基础知识,因为他们知道,知识更新只是偶尔发生的事件。
但管理者就不能享受这样的奢侈。
五十岁的管理者也可以回顾过去、沉湎于过去的知识。
但如果这样做的话,他们很快就会发现,他们将失去工作。
管理需要变革和持续的改进。
没有什么地方可以逃避这样的变革。
管理百年读后感

管理百年读后感导语:管理百年读后感(一)管理的历史很显然不是只有这一百年,只是在这过去的100管理得到了更深的认识、实践和学习并形成了一定的体系。
但正如作者克雷纳所告诉我们的,管理没有终结答案可寻,惟有恒久的问题存在,管理需要在不断的学习中发展;因此他就要带我们对20世纪管理思想与实践进行批判性的回顾。
虽然这是个极其严肃的课题,但这本书却是用轻松甚至略带诙谐的笔调,将这百年的管理历史清楚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并且明确的指出了诸多管理名人和理论的可取和不足之处。
对于所过去的管理百年,克雷纳将他们概括为“有趣,创新和进步的100年”。
因为在这百年里涌现了无数的管理名人和各样理论,有对过去的创新、补充以及批判,但无论怎样他们的出现,都使人们对管理的认识更加深入和全面,使管理的实践更加有效。
从泰罗以秒表计时为代表的科学管理,到摩登时代福特的T型车装配线生产,到斯隆对组织的思考和管理,到诸多研究者对人对劳动者的探索,到在二战中吸取教训寻求企业发展,到着名的麦卡锡营销4P组合理论和麦格雷戈的X-Y激励模型理论,到对源于军事的战略的研究和运用,到在面临组织危机时对管理理论和模式的不断创新,到曾帮助日本经济复苏的戴明质量管理理论在西方的风行,直至各种管理模式的实践和兴起。
不难看出,这些理论的产生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这些理论也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时代的难处,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理论存在的不足也被一一的展露出来,就如科学管理中对人性的忽视和流水线生产对人机械化的控制等。
但我想也正是因这些隐藏的不合理让人们对管理有新的认识和补充,并催生了新的理论,就像霍桑实验对人关注的开始和组织的发现与发展。
这也同样可以作为我们现在学习管理,了解管理历史的重要原因。
而且作者也在最末了一章中也讲到,仅仅只有那些高层学习研究管理是不够的,仅仅只有一时的管理知识而不会吐故纳新是不够的,仅仅只会学习只能坐在办公室而没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也是不够的。
《管理百年》读书心得

而她认为领导应当是一种“互惠的领导关系”,“一种追随的合作 关系,追随看不见的领导人--共同的目标的关系“如果追随者必须参与 领导,那么领导者也就必须参与追随。追随关系也是相互合作的。 第五章 战争的教训—质量控制标准和日本战后的重新崛起(19411950)
战争总是能以令人惊叹的程度集中管理思想。它们建立公司,也破 坏公司。第二次世界大战( 更是管理实践和理论发展历程中最重要的 事件之一)。它把新生的人际关系学派和在此前年中已经得到熟练掌握 的大规模生产技术结合在一起。
人际关系学派:按照马斯洛的观点,定义“开明管理”的一些因素 包括:
仔细研究问卷结果后,赫茨伯格可以把工作的激励因素分为两类-一类服务于人的动物需要(保健因素),另一类,也只有这一类能满足 人的需要(激励因素)。
激励三人同盟的最后一位重要人物是道格拉斯-麦格雷戈,他是人 际关系学派最有影响力、观点被引用次数最多的思想家之一。麦格雷戈 以他的激励模型而著称:x理论和y理论----X理论是传统的“胡萝卜加 大棒”式的思维方式,建立在“大众是平庸的”假设基础上。该假设假 定工人天生是懒惰的,需要被监督和激励,把工作看作是为了挣钱而不 得不做的坏事。麦格雷戈认为,X理论的前提是“(1)一般的人天生不 喜欢工作,如果可能就会尽量避免工作(2)因此,为了使工人为了组
没有发现什么错误。但霍桑试验是从一个错误的角度来研究人的行 为的。你必须了解获得授权的工人的想法,赋予他们与其知识相关的责 任,通过持续的价值观教育把那些落后的个人拉回到集体中来。而霍桑 试验则充满了自满的优越感和父亲对孩子式的假设。这是不正确的理 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百年》读后感
大一开学前,姨妈送了我一本关于管理学的书——《管理百年》,恰好就是这学期老师推荐阅读书籍的其中之一,她希望我能在经济管理学院好好学习专业知识,了解管理的历史,理解管理的意义。
但我当时一看书名就觉得这是一本枯燥无味,单调陈述管理发展的“历史书”,索性将书放到了书架最底层,但这学期因为管理学这门课,引起了我对管理学的兴趣,我又将书找了出来,花了三周左右读完这本由著名作家斯图尔特·克雷纳所写的管理学巨著,收获颇丰,受益匪浅。
作者克雷纳通过每十年为一个阶段的形式,用一种批判性思维而非单纯的总结概括,来展现管理思想和形式的发展历史和问题,逐步分析了过去百年来管理理论的发展变迁史,像是一个百年管理学的索引,脉络清晰简单的思想史,按照时间顺序,将比较主流的思想和观点罗列出来,同时期的书籍标注出来,每种管理思想出现的背景给出了简单说明。
时间就是最好的逻辑结构,让我这等小白对管理的历史变迁有了初步的认识,我认为这本书不仅仅可以当作是系统学习管理学的首选读本,更是具有对管理学演变逻辑,或者说是发展轨迹的重要研究价值。
1900年-2000年,是人类经历有史以来最为惨烈的战争灾难的100年,也是科学技术跨越式发展并引领世界走向的100年。
在这100年中,科学和数字史无前例的在组织管理中承担了重要角色,同样也是在这过去的百年里,管理才被人们所真正的认识及定义。
这本书的框架极为清晰,按照时间我认为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去解读。
第一部分:1900年-1930年:前三章,主要讲述了科学管理,组织结构。
这段时间内,所有的管理学方面的研究,和企业做的努力,都是在如何提升生产效率方面,比如掐表计时,装配线技术等等。
第二部分:1931年-1980年:四到八章,在这个时间段内,社会才真正的意识到管理的正确研究方向,那就是对人的研究,在第一部分里面,人人都在谈管理,谈工作,谈生产,但是他们都没有意识到是人在进行工作,是人在进行生产,而生产工作的本质目的,也是为了让人民生活的更好。
这一部分,管理思想收获颇为丰硕,战略,营销,企业文化……但是却没有人意识到,企业将会面临的巨大危机。
第三部分:1981年-2000年:企业遇到了问题,开始寻找解决的办法,很少有企业能够想到在问题出现之前就去规避问题。
质量,是对管理思想的再一次提升,而管理走到了这里之后,似乎人们不知道该从什么地方去继续提升了。
所以管理学的大师们又开始对管理从头开始解释,公司再造、竞争战略、领导力……一切追根溯源的解释,都是对管理思路脉络的一次理清,让我们更清晰的看到管理,这一个难以研究的学科的本质。
并且随着时间的前进,管理这个大千世界慢慢呈现出形态知识化、组织虚拟化、结构扁平化、手段和设施网络化、文化全球化等显著特点,管理思想发展与演变的历史进程也正处于一个流派林立、群星璀璨、成果丰硕的繁荣时期。
这本书还记录了63位管理大师在20世纪舞台上的精彩演绎,梳理了20世纪这个管理黄金时代中管理理论及实践的清晰脉络,还揭示出管理未来的重要线索。
这期间各种管理思想和体系不断交替出现并且推陈出新。
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他们之间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不能否认它们对这个时代来说的意义。
每一个管理理念体系的出现,必定是符合时代潮流发展,以及是对前人管理理念的继承与
发展。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前人的智慧与努力。
在这么多管理体系与管理名人中,最让我记忆深刻的便是泰罗以及他被称为“秒表科学”的管理思想。
泰罗作为那个时代最具管理思想概念的管理学家,他对于管理便像是耶稣对于这个世界的创造般。
他的诸多管理理念即使是现在也是被广泛的使用,即使他在那个时代失败了,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创造了一个让历史进步的学科。
作为一个管理学家,他是成功的,因为他成功的让人们意识到了管理的重要与伟大。
而作为一个管理的实施者,他却是失败的,他的失败在于他对于管理方法过于理论化的狭险定义。
正像他自己说的那样:除非工人们从思想上对自己和对雇主的责任问题发生了完全的革命,除非雇主们对自己本省和对工人们的责任发生了完全的思想革命。
否则,科学管理不能存在,科学管理也不可能存在。
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工人和雇主必定要完全与其身份相吻合才能真正的有科学管理的产生,那么这么做的最直接表现便是,工人必定只能是工人,而雇主狭隘之处。
而事实上,也一定要是雇主,这只能是机器与控制中心的关系,由现在管理体系看来,管理不能是刻板的,而是存在着许而这也正是泰罗管理思想的多人性化的设置,这是为了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实施的基础。
当然此书难免也有缺点,比如限于文本,观点论述得不够深入,对交叉学科的影响介绍不多。
但就总体而言,瑕不掩瑜,它简单扼要地概述了管理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总结了各种管理思想的优缺点与案例,理清事物发生、变化的因果与逻辑,使读者在阅读过程当中能够对学科知识有着一般性的全面了解。
如果我们单单的从理论的角度去评价理论,无疑很难学到真正有用的东西。
套用书中的一个观点来解释这段话:人人往往习惯于用可以量化的数字、数据来评价事情的好坏,而对于不可量化的东西则不愿意去评估。
对于理论也是这样,因为它不可量化,所以我们很多人在细细研究的时候,就忽略了理论,这是不好的习惯。
读《管理百年》,理解的不仅仅是一种对历史以及管理知识的浏览,更是一种对自己人生的启迪,人类一直在进步,管理发展从未停下脚步。
管理是一门大学问,深知自身不足,不断学习,无对错,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