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博物馆运营

合集下载

1963年修订的《大英博物馆法》

1963年修订的《大英博物馆法》

1963年修订的《大英博物馆法》1963年修订的《大英博物馆法》是英国国会通过的一项法律,旨在规范和管理大英博物馆的运作。

本文将介绍该法案的主要内容和对大英博物馆的影响。

根据《大英博物馆法》,大英博物馆被确认为国家级博物馆,享有特殊的地位和权益。

该法案规定了博物馆的管理机构、职责和运作方式,确保其能够有效地履行其收藏、展示和研究的使命。

根据该法案的规定,大英博物馆的管理机构为董事会,由一位主席和一些董事组成,其中包括政府任命的代表和博物馆内部人员。

董事会负责制定博物馆的政策和战略,监督博物馆的运营和财务情况。

大英博物馆的职责主要包括收藏、保护、展示和研究。

根据该法案的规定,博物馆有权收藏和保护各种文物和艺术品,包括考古遗物、古代文物、艺术品和其他相关文化遗产。

博物馆还有责任将这些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向公众展示,以促进人们对历史、文化和艺术的理解和欣赏。

大英博物馆还致力于各种研究活动,以推动学术和文化领域的发展。

根据该法案的规定,博物馆应积极参与学术研究项目,支持学者和研究人员的工作,并促进知识的传播和分享。

《大英博物馆法》还规定了博物馆的开放和访问政策。

根据该法案的规定,大英博物馆应对公众免费开放,并提供适当的服务和设施,以方便公众的参观和学习。

此外,博物馆还应积极开展教育和社区项目,向公众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和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大英博物馆法》还规定了博物馆的合作与交流事项。

根据该法案的规定,大英博物馆应积极与其他博物馆、机构和个人合作,开展交流与合作项目,以促进文化交流和合作。

总的来说,1963年修订的《大英博物馆法》为大英博物馆的管理和运作提供了法律依据。

它确立了博物馆的地位和职责,规范了其管理和运营,保证了文物和艺术品的保护和展示,促进了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

通过这项法律的支持,大英博物馆得以更好地履行其使命,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博物馆之一。

西方博物馆市场化运作及启示

西方博物馆市场化运作及启示
西方博物馆市场化运作及启示
以卢浮宫和大英博物馆为例
博物馆涉足商业早就是一股无法阻挡的潮流
• 2001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大会上,时任法国国立博物馆联合 会主席的菲利普·迪雷为此做过专题演讲。他指出,20年 来,西欧及北美的博物馆全都忙于馆舍更新、扩建,以及 藏品的修复和收购;不断提高接待、服务水平,策划各种 赢利项目。19世纪以来逐渐形成的博物馆三大传统功能: 收藏、科研和教育正在发生变化。在“知识经济”的冲击 下,博物馆不但需要继续扮演文化橱窗、科研阵地的传统 角色,还要充当经济发展的媒介。因此,博物馆人员面临 一个近乎两难的课题,用直白的话说,他们不但是学者, 是教师,还要是商人。
不只是直接收入,更多的间接经济效益
• 法国索邦大学经济中心近日公开的一份研究报告称,卢浮 宫博物馆每年带动的消费可以高达6亿至10亿欧元。与此 相比,国家每年对卢浮宫的补贴只有1.1亿欧元,卢浮宫 每年的运转资金也仅有1.75亿欧元。凭着一座卢浮宫,法 国政府“一本十利”。卢浮宫已经成为一家名副其实的文 化企业,法国的一个增收亮点。
卢浮宫就会为法国经济带来每年3.91亿欧元的收入。
注意市场调查,培养潜在消费群
• 卢浮宫对包含 26 岁以下的青年人在内的与博物 馆有着“遥远的距离”和“讨厌博物馆的人”尤为重视 ,认为能使他们成为博物馆的观众非常重要。
• 为此,除设定免费参观日外,还对残疾人开辟了 触摸式展厅;与较为“贫困”的学校建立联系,命 名该校的班级为“卢浮宫班”,定期组织学生们参 观;最大限度地对外开放馆藏品。此外,博物馆 除在画廊为青年人提供素描、临摹条件外,特在 每周五开办包含舞蹈艺术表演等活动内容的夜场 免费招待他们。
• 卢浮宫向社会开放, 为各类临时性的艺术展览、学术报告 会和其它文化活动有偿提供场地和服务

浅谈英国博物馆

浅谈英国博物馆

浅谈英国博物馆浅谈英国博物馆产业摘要: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并对那些有科学性、历史性或者艺术价值的物品进行分类,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的机构、建筑物、地点或者社会公共机构。

英国有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英国博物馆能闻名于世除了馆藏的丰富外,也离不开博物馆自身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战略,因此,借鉴和学习英国博物馆的管理模式对我国博物馆发展大有裨益。

关键词:博物馆运行模式经营战略位于英国伦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大罗素广场的大英博物馆,成立于1753年,1759年1月15日起正式对公众开放,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与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巴黎的卢浮宫同列为世界三大博物馆。

它收藏了世界各地的许多文物和图书珍品,藏品之丰富,种类之繁多为全世界博物馆所罕见。

此外,以大英博物馆为例的英国博物馆管理模式也闻名于世。

一.英国博物馆的历史沿革1753年收藏夹汉斯·斯隆爵士逝世后,按照其遗嘱将遗留下来的71000件个人藏品及大批植物标本及书籍、手稿全部捐赠给国家。

这些藏品被交给了英国国会。

在通过公众募款筹集建筑博物馆的资金后,大英博物馆最终于1759年1月15日在伦敦市区附近的蒙塔古大楼成立并对公众开放。

博物馆在开放后通过英国人在各地的各种活动攫取了大批珍贵藏品,早期的大英博物馆倾向于收集自然历史标本,也有大量文物、书籍,因此吸引了大批参观者。

二.英国博物馆与社会教育英国各地的博物馆大多以自身博物馆的优势资源为基础,组织丰富多彩的社会教育活动。

如大英博物馆对于学校观众所开展的教学支持包括直接教学、对由教师引导的参观的支持、对教室教学的支持和特殊的计划。

在大英博物馆进行的教育活动包括车间、谈话、研究班和表演等形式。

坐落于伦敦市南部的霍尼曼博物馆,成立于1901年,藏品以乐器、自然历史标本和文化文物为主。

从大英博物馆看横向传播与纵向传承

从大英博物馆看横向传播与纵向传承

从大英博物馆看横向传播与纵向传承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博物馆之一,它收藏了世界各地各个历史时期的珍贵文物和艺术品。

这些文物和艺术品不仅展示了人类历史的丰富多样性,还承载着横向传播和纵向传承的文化价值。

从大英博物馆的藏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也可以感受到文化传承的力量和魅力。

横向传播是指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影响,而纵向传承则是指文化在历史长河中代代相传的过程。

大英博物馆所收藏的文物和艺术品正是这两种传播方式的生动写照。

通过观察这些展品,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横向传播与纵向传承对于文化交流和文明进步的重要性。

博物馆中的埃及展品展示了古埃及文明的独特魅力。

在古埃及时期,埃及与古希腊、古罗马等文明进行了密切的交流,这种横向传播不仅在艺术、宗教、技术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促进了这些文明的相互融合和发展。

观赏这些展品,可以让人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古埃及文明的独特魅力和其与其他文明之间的交流互动。

大英博物馆的藏品也展示了纵向传承的重要性。

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要代代相传的力量,这种力量植根于历史的沉淀和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珍视。

这种纵向传承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过去的文明和历史,还能够让今人在传承中找到对于生活的启示和感悟。

在大英博物馆的中国藏品中,可以看到许多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艺术品。

这些艺术品不仅在设计和工艺上展示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独特风貌,更重要的是,它们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的纵向传承。

观赏这些展品,可以让人们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其对于后世文化的深远影响。

除了展览藏品,大英博物馆还通过一系列举办展览、教育活动等方式,致力于传播和弘扬文化传统,让更多的人们参与到文化传承和交流的过程中来。

这种以博物馆为中心的文化传播方式,不仅能够让更多的人们了解和关注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还能够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为建设一个更加包容和和谐的世界贡献力量。

大英博物馆的文创产品是如何开发设计的

大英博物馆的文创产品是如何开发设计的

大英博物馆的文创产品是如何开发设计的?文化产业评论:上世纪80年代,在“新博物馆学运动”开始兴起的大背景下,欧美博物馆开始塑造一个以“人”为中心的展览环境,更加注重参观者的感受,开始创新出艺术衍生品的开发理念,以求推广博物馆的永续经营,赢得广大受众的喜爱。

本文特别介绍了大英博物馆在文创产品开发和经营方面的做法。

自2001年底起,大英博物馆向观众免费开放。

没有了门票收入,取而代之的是博物馆自身经营,衍生品的收入,而这项收入逐步成为了如今大英博物馆的主要收入来源。

当我们走进博物馆内,这些纪念品商店一般都会设在进入博物馆大门的显眼位置。

在大英博物馆等大型场馆中,类似的商店、书店往往不止一处,有大有小,但都货品丰富,以利于满足沿不同路线参观的观众的购买需要。

这些文创产品以其最著名的藏品为主轴,制作各式价位各有区隔的纪念品。

从复制品、精品、收藏品,到老少咸宜的日用文具、配饰、不能免俗的钥匙圈,也有食品,可让游客带回与家人共用。

那么,大英博物馆是怎么做到的?就让我们到大英博物馆一探究竟吧!我们眼前所看到的这只毛绒绒玩具狗不知道大家有没意愿将它抱回家呢?大家可不要小嘘了这只狗,认为它与普通毛绒玩具一般无二。

要知道它可是大英博物馆的名狗——阿努比斯狗。

阿努比斯狗?古埃及传说中,阿努比斯是引导亡灵的神,他通常被描述成一位有着胡狼头的男性,但有时也以一只戴着缎带的胡狼形象出现,职责是保护坟墓。

人们认为,它在阴间制作木乃伊,并监督“审判称量”——就是在秤的一边放置正义女神玛特(Maat)的羽毛,另一边放置死者的心脏,如果心脏与羽毛重量相当的话,那么这个人就可以升上天堂,与众神永生,如果心脏比羽毛重的话,这个人就有罪了,将会被打入地狱,被魔鬼吃掉。

阿努比斯在埃及是最古老、同时也是被提及最多的神灵之一。

而这个毛绒玩具狗就是以阿努比斯的形象设计的。

它的绒毛躯体上用金线细致地绣上了眼睛、口鼻,还戴着金亮亮的缎带,很适合作为礼物馈赠亲友。

国外的博物馆是怎样赚钱的?

国外的博物馆是怎样赚钱的?

116
国外的博物馆是怎样赚钱的?

知半

近年来,由故宫文创产品的大卖,到民营博物馆的关闭,博物馆资金运营的话题讨论,引发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博物馆虽为非盈利机构,但运营问题已成为遏制其发展的很大因素。

因此,能否开创新的运营和创利模式,成为其长效发展的必要条件。

据了解,中国多数博物馆采用的是收支两条线的方式,主要款项都来自于政府财政拨。

但也不代表博物馆只能坐等外援,开发盈利性的项目才是自救根本。

在这点上,国外的博物馆、私立博物馆,在政府财政拨款不足的情况下,研发了许多值得肯定的创收方法。

论如何,国家或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还是
公有博物馆的强大后盾。

以大英博物馆为例,
大英博物馆由英国文体部门赞助,每三年通过
一次财政预算案,预算案需要涉及博物馆未来
三年的各项计划,以支持博物馆的日常维护、
策展以及教育开销。

同时,博物馆方面,支出
及收入状况也会做成详细的报告递交相关部门。

除去文化艺术部门拨款,还有许多博物馆
墨西哥巴洛克国际博物馆
1
国家财政支持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从大英博物馆看横向传播与纵向传承

从大英博物馆看横向传播与纵向传承

从大英博物馆看横向传播与纵向传承
大英博物馆位于伦敦市中心,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之一,收藏了丰富而珍贵的文物
和艺术品。

这个博物馆不仅仅是一个展示文化遗产的场所,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地方,体
现了横向传播和纵向传承的重要性。

横向传播是指不同文化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影响。

大英博物馆的收藏品来自世界各地,涵盖了几千年的历史和多种文化。

这些文物通过展示和解释,使人们能够了解和欣赏不同
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影响。

博物馆中收藏的古埃及艺术品展示了古埃及文化对希腊和罗马文
明的影响。

这种横向传播帮助我们认识到文化之间的共通性和相互依存性,促进了文化的
多样性和包容性。

大英博物馆的横向传播和纵向传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横向传播促进了文物的纵
向传承。

通过横向传播,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可以分享和传播文物和艺术品。

这些文物可
以成为纵向传承的基础,帮助人们了解过去的文化,并将其传递给下一代。

纵向传承有助
于横向传播的理解。

通过对文物和艺术品的研究和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化之间的
交流和影响。

这种理解可以促进更多的横向传播,帮助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的进一步发
展。

在大英博物馆,横向传播和纵向传承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共同构成了博物馆的
使命,即保护、展示和传承人类文化的宝藏。

通过横向传播和纵向传承,博物馆为人们提
供了一个学习和探索世界文化的场所,为文化交流和理解做出了重要贡献。

大英博物馆:一个帝国文化空间的建构

大英博物馆:一个帝国文化空间的建构

结论
结论
总之,大英博物馆作为一个帝国文化空间的建构,是英国殖民扩张和全球影 响力的象征。通过对其空间结构、展示内容和思想文化基础的深入分析,我们可 以看到这个文化空间所具有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为了更好地发挥其文化空间的作 用,大英博物馆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和改进,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满足观众 的需求。
背景
背景
大英博物馆的建立背景可以追溯到18世纪中期,当时英国在海外殖民扩张达 到了顶峰,大量的珍贵文物和艺术品被带回英国。为了将这些文物和艺术品进行 分类、整理和展示,一群英国学者和收藏家建立了大英博物馆。随着时间的推移, 大英博物馆不断丰富和扩展,逐渐成为了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博展示、重新审视历史展示、加强文化交流合作、提供更多 教育机会以及改善游客体验等措施的实施,大英博物馆必将在未来继续发挥其全 球影响力,为推动世界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观看
大英博物馆:一个帝国文化空 间的建构
01 引言
目录
02 背景
03
内容一:空间结构与 展示内容
05
内容三:优势、不足 与改进
04
内容二:思想文化基 础
06 结论
引言
引言
大英博物馆位于英国伦敦,自1753年成立以来,一直是全球最重要的博物馆 之一。它不仅展示了英国的丰富历史文化,还通过其独特的空间结构、展示内容 和思想文化基础,建构了一个帝国文化空间。本次演示将探讨大英博物馆如何成 为一个帝国文化空间的建构,并分析其背后的文化意义,以及如何更好地发挥其 文化空间的作用。
3、加强文化交流合作:与全球各地的博物馆、艺术机构等加强合作,共同推 动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内容三:优势、不足与改进
4、提供更多教育机会:为各年龄段的观众提供更多教育活动和课程,帮助他 们深入了解世界文化遗产和多元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最好的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国家画廊(英国美术馆)、泰特现代美术馆、格林尼冶天文台等都免费向公众开放。

追溯它们免费向公众开放的曲折历程,归根结底一句话,靠政府的新观念、大决心和大投资。

这个历程谨慎地分了三步走。

1999年,首先实现了所有儿童可免费参观博物馆。

2000年,退休人士亦得免费。

2001年,在《增值税法》中增加一个补充条款:凡被政府指定的免费向公众开放其永久收藏的国家博物馆,返还其全部增值税。

以大英博物馆为例,这笔返还的增值税每年可高达200万至300万英镑。

当年年底,英国最好的国家博物馆和美术馆相继向所有人免费开放。

英国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办事讲究尊重操纵市场的那只“看不见的手”。

但显而易见,在发展社会文化公益事业上,英国政府一直当仁不让地扮演着“发动机”和“财神爷”的角色。

不仅如此,虽然它显然也把“博物馆免费”当成其“政绩工程”(去年秋,记者出席工党年会,主席台大屏幕上滚动出现工党1997年以来各项政绩,名列前茅的便是博物馆免费这一条)来抓,但采取的方式是首先想方设法地解决博物馆因门票收入流失而带来的财政困难。

现在,国内对世遗景点门票大幅涨价多有愤慨之词,说的也都很有道理。

但是,不提高门票价格,又如何解决这些世遗景点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却似乎没有见到什么人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在英国,对这些国家级的大博物馆和美术馆来说,门票收入也只是财政收入的一个小头,大头首先是政府拨款;其次是社会、公司和私人捐助,再次是举办各种活动和特展等。

其次,英国有相当发达成熟的社会捐助机制,有相当浓郁的全民支持文化和教育事业的氛围。

人们如今当然可以长驱直入这些大博物馆和美术馆,但只要驻足观察,总能看见不少参观者自觉止步于大门口的捐款箱前,把钱币投入其中。

上个月在大英博物馆,记者甚至在捐款箱里看见一张50英镑的纸币,10英镑、20英镑的纸币也很多,大大高于正常门票的价格。

许多英国人在遗嘱里,往往把毕生财产或收藏捐助给博物馆和美术馆等文化机构。

相形之下,中国这方面的情况又如何呢?
总之,假如对中国的世遗景点来说,门票收入就是它的主要收入来源,那么不解决这个问题,一味要求它不涨门票价格,对世遗的保护是否会带来危险呢?
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英国政府趋向于让博物馆也加入商品经济的大潮。

但到了21世纪,想法却已大大改变。

现任英国文化大臣特莎.乔韦尔曾经表示,国家博物馆与美术馆免费开放,是政府关于“建设一个更美好的英国”的承诺之一,“我们想要每个人都能够免费享受我们国家博物馆和美术馆里的伟大收藏”。

有英国人说,博物馆现在已经取代了教堂在英国社会的地位,是绝大多数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文化体验。

事实上,博物馆在英国也被视为最重要的教育机构之一。

参观博物馆是英国中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发展文化公益事业,令每个人都有机会享受、理解和热爱我们国家的美和历史,整个国家也将因此受益。

这,应当是一个可以通过努力而接近的理想。

(记者徐剑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