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课文8《蒲柳人家》(节选)知识点
九下语文第8课《蒲柳人家》(节选)重点词语注音及解释

九下语文第8课《蒲柳人家》(节选)重点词语注音及解释1.烟囱yān cōng : 建造在屋顶上的竖立构筑物,包括建造在屋内的排除烟难闻的烟气或气体的一个或几个烟道;尤指其伸出屋顶的部分。
2.招架 zhāo jià: 抵挡;承受。
3.驾驭 jiàyù : 比喻掌握控制;支配
4.熏陶xūn táo : 被一种思想、品行习惯所濡染而渐趋同化。
5.隐匿yǐn nì: 隐瞒;隐藏。
6.憋闷biēmen : 指心里烦闷
7.掂量diān liang : 思考事情可行性、话语深意等。
diān liáng:〈动〉1.用手托着东西上下晃动来估量轻重。
8.礼聘 lǐpìn : 以尊敬的方式聘请。
9.一气呵成yīqìhēchéng : 1.比喻文章的气势首尾贯通。
2.比喻完成整个工作的过程中不间断,不松懈。
10.不知好歹bùzhīhǎo dǎi : 多指不能领会别人的好意。
11.妙手回春miào shǒu huíchūn : 比喻将快死的人救活。
指医生医术高明。
也说着(zhuó)手成春。
12.两肋插刀 liǎng lèi chādāo : 比喻承担极大的牺牲。
13.如坐针毡rúzuòzhēn zhān : 形容心神不定,坐立不安。
14.天伦之乐 tiān lún zhīlè: 泛指家庭的乐趣。
15.望眼欲穿wàng yǎn yùchuān : 形容盼望殷切。
11.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8 蒲柳人家(节选)(优质课件)

一、四面楚歌——项羽
•比喻陷入四面受 敌,处于孤立无 援的窘迫境地。
煮豆燃萁——曹植
《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魏武帝曹操的第四个儿子曹植,和曹丕是同母兄弟,从小聪 明,深受得曹操的宠爱。
曹操的次子曹丕做了皇帝后,常想借口除掉曹植。一次,他 为难曹植,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时间内作出一首诗,并要以兄 弟为题,但诗内不许出现兄弟二字,不然就要被处死。曹植被迫 答应。七步还没走完,曹植的诗已吟出来了:煮豆燃豆箕,豆在 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听后,又惭愧又心酸, 只得罢休。后来,曹丕对曹植的监视迫害并未减少,曾经六次变 更其爵位,使其三次迁徙封地。
本文节选的是小说的前两节。这两节浓笔重彩描写的正 是书中三个主要人物:六岁男孩何满子是小说的主要线索人 物,作者正是通过这样一个机灵顽皮、充满稚气的孩子的眼 睛,串起了整个故事,为我们勾勒出了几个世代栖息于北运 河边的农民的性格和命运。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 则是小说的两个主要描写对象。作者以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 运用语言、动作、外号等描写,生动地刻画出他们的音容笑 貌、喜怒悲乐,使人读来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蒲柳人家(节选)
1.理清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性格,领会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 2.学习小说中精彩的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揣摩精彩的语言。 3.感受小说人物的美好品德和高尚情操,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蒲柳人家:
用蒲草和柳树枝搭起 房屋的人家,这里指代普 通贫苦农家。
刘绍棠(1936—1997)北京人, 当代作家,中国著名乡土文学作家, “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创立者。
何满子的奶奶,人人都管她叫一丈青大娘。你知道 “一丈青”出自何处、有什么含义吗?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部编版说课稿《8蒲柳人家(节选)》(说课稿)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部编版说课稿《8 蒲柳人家(节选)》(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蒲柳人家(节选)》是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本文通过讲述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的生活琐事,展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友情和爱情,以及他们在生活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课文以真实、感人的情节,细腻、生动的描写,吸引了无数读者。
在学习这篇课文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同时也能够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对于生活中的情感、人际关系等也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但同时,他们对于一些深刻的情感和人生哲理的把握可能还不够成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会鉴赏文学作品,分析人物形象和情节安排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课文中所展现的亲情、友情和爱情,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关爱他人,珍惜身边的人。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深入分析人物形象和情节安排的作用。
2.原因:课文情节曲折,人物关系复杂,需要学生仔细阅读、反复品味,才能理解其中的深意。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农村生活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激发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概括主要人物和事件。
3.合作探讨: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和情节安排的作用,分享自己的观点。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八课《蒲柳人家(节选)》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八课《蒲柳人家(节选)》教案《蒲柳人家》是当代作家刘绍棠的代表作,它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的许多表现技巧和艺术手法,透过几户普通农家的故事,表现了京东北运河边农民的独特风貌,充满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
篇一【教学目标】1、欣赏小说中刻画的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感受小说中人物的美好品德2、学习课文多角度塑造人物的方法,写出有血有肉的”立体”人物3、扩大阅读视野,领会小说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学习重点】以小说的人物形象为学习重点。
【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学1、介绍作者及作品:刘绍棠(_36~_97)当代作家。
河北通县(今北京市通州区)人。
_49年读中学时开始发表短篇小说。
_51年到河北文联工作半年,阅读了大量文学名著,深受孙犁作品熏染。
他的《蒲柳人家》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二等奖,《蛾眉》获_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他的作品还有《中秋节》、《蛾眉》、《狼烟》、《京门脸子》,《豆棚瓜架雨如丝》等.他的作品格调清新淳朴,文笔通俗晓畅,描写从容自然,结构简洁完整,乡土色彩浓郁。
2、读准字音:烟囱梆他纤夫腌臢捯气唿哨拗不过隐匿戏谑荣膺断壁残垣蓬蒿作揖礼聘嘬着嘴唇剜肉梢马子3、问题思考:⑴ 何满子这个人物在文中起何作用?⑵ 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说说理由.二、教学过程1、完成预习导学3。
2、何满子的奶奶,爷爷为什么叫”一丈青大娘”和”何大学问”(畅所欲言)3、文中写了何满子的奶奶,爷爷和何满子的哪些事?从中体现出他们哪些美好的品质?一丈青大娘:何大学问:何满子:他们身上的共同点:4、体会多角度塑造人物的方法.文章写了他们哪些不足,为什么要写他们各自的不足?5、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的方法来表现文中三个人物的性格,请举例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一丈青大娘:除以上正面描写外,小说还运用了,通过纤夫无力招架的狼狈形态来反衬一丈青大娘的刚直不阿、疾恶如仇、威武勇猛。
何大学问:这些描写刻画出了何大学问,的性格。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蒲柳人家》教学课件

刘绍棠(1936—1997)当代作家。河北通县(今
北京市通州区)人。1949年读中学时开始发表短篇小 说。1951年到河北文联工作半年,深受孙犁作品熏染。 擅长乡土文学的创作,作品反映农村的浓郁历史和风 土人情,格调清新淳朴,文笔通俗晓畅。
作品有短篇小说《青枝绿叶》《中秋节》;中 篇小说《运河的桨声》《蒲柳人家》(获首届全国优 秀中篇二等奖);长篇小说《春草》《京门脸子》等。
外貌: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 铜肤色,嗓门也亮堂,有一双长 满老茧的大手。
语言:
嗓门也亮堂,骂起人来,方圆二三 十里,敢说找不出能够招架几个回合的 敌手。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 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 气呵成,也不倒嗓子。
动作:
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 了扇过去;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二二 整体感知——生字正音
烟囱 招架 驾驭 掂量 熏陶 隐匿 憋闷 礼聘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二二 整体感知——生字正音
一气呵成 不知好歹 妙手回春 两肋插刀 如坐针毡 天伦之乐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三 深入探究——文章精讲 2.何满子的奶奶为什么号称“一丈青大娘”?
奶奶一丈青大娘个高脚大,身强 体健,性格豪爽,泼辣大胆、刚直不 阿,爱打抱不平,这种女中豪杰的形 象,与《水浒》中的著名女将一丈青 扈三娘颇为神似,所以得名。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蒲柳人家》知识小结及试题汇编(附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蒲柳人家》知识小结及试题汇编(附答案)1.走近作者刘绍棠(1936—1997)当代作家,河北通县(今北京市通州区)人。
读中学时开始发表作品,成名作短篇小说《青枝绿叶》,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蒲柳人家》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二等奖。
2.主题解说本文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三个人物:机灵顽皮的六岁男孩何满子,爱憎分明、刚直不阿的一丈青大娘,侠肝义胆、仗义疏财、爱打抱不平的何大学问。
通过对这三个人物的描写,展示了运河岸边的民俗风情,歌颂了他们重情重义、锄奸助良、扶危济困的崇高品格。
3.难点攻克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说说你的理由。
提示一:六岁男孩何满子是小说的主要线索人物,作者正是通过这样一个机灵顽皮、充满稚气的孩子的眼睛,串起了整个故事,为我们勾勒出了几个世代栖息于北运河边的农民的性格和命运。
提示二:奶奶一丈青大娘是小说中的主要描写对象之一。
她个高脚大,身强体壮,种地、撑船、打鱼、扎针、接生,样样是行家。
性格更是爱憎分明,提得起放得下。
提示三:爷爷何大学问则是小说中的另一个主要描写对象。
他侠肝义胆,仗义轻财,慷慨豁达,爱打抱不平,甘为朋友两肋插刀。
当然,他也有自己的弱点,好说点大话,喜欢戴高帽。
4.拓展延伸一丈青一丈青是《水浒传》中扈三娘的绰号。
扈三娘是独龙冈扈家庄扈太公的女儿,宋江攻打祝家庄时,扈家庄派兵救援,扈三娘于阵前俘获了梁山的王英,但又被林冲所擒。
三打祝家庄后,她成了宋江的义妹,又被指婚给王英,成为梁山一员女将。
梁山大聚义时,排名59,星号地慧星(或地彗星)。
梁山受招安后南征北战,征讨方腊时,王英战死,扈三娘前往接应时,被方腊部下郑彪所杀。
被追封为花阳郡夫人。
01积累运用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隐匿.( ) 捯.气( ) 断壁残垣.( )腌臜..( )( ) 唿.哨( ) 呱.呱坠地( )咯.吧( ) 荣膺.( ) 如坐针毡.( )2.根据意思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形容心神不宁。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8课《蒲柳人家》原文及赏析

8.《蒲柳人家》原文及赏析介绍作者及背景掌握文中生字词的音形义问题一:本文是什么文体?问题二: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问题三:还涉及到哪几个人物?问题四:概括原文两节的内容。
问题五:分析何满子的形象。
“晒得两道眉毛只剩下淡淡的痕影”意在表现什么?何满子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哪些句子体现何满子的性格特征,请试着描述一下?问题六:分析何满子的奶奶,一丈青大娘的形象。
何满子的奶奶,人人都管她叫一丈青大娘。
你知道“一丈青”出自何处、有什么含义吗?何满子的奶奶为什么号称“一丈青大娘”?写一丈青大娘“一双大脚”有什么文化内涵?单单是表现她脚大吗?你觉得关于一丈青大娘的哪些文字富有鲜明的个性特点?问题七:分析何满子的爷爷,何大学问的形象。
何大学问的相貌——何大学问的性格——何大学问的经历——问题八:分析本文的写作手法问题九:理解文章主题。
(答案附后)一1.七月天,中伏大晌shǎng午,热得像天上下火。
何满子被爷爷拴在葡萄架的立柱上,系jì的是拴贼扣儿。
2.那一年是1936年。
何满子六岁,剃个光葫芦头,天灵盖上留着个木梳背儿;一交立夏就光屁股,晒得两道眉毛只剩下淡淡的痕影,鼻梁子裂了皮,全身上下就像刚从烟囱cōng(烟筒)里爬出来,连眼珠都比立夏之前乌黑。
3.奶奶叫东隔壁的望日莲姑姑给何满子做了一条大红兜肚,兜肚上还用五彩细线绣了一大堆花草。
人配衣裳马配鞍ān,何满子穿上这条花红兜肚,一定会在小伙伴们中间出人头地。
可是,何满子一天也不穿。
4.满子整天在运河滩上野跑,头顶着毒热的阳光,身上再裹起兜肚,一不风凉,二又窝汗,穿不了一天,就得起大半身痱子。
再有,全村跟他一般大的小姑娘,谁的兜肚也没有这么花儿草儿的鲜艳,他穿在身上,男不男,女不女,小姑娘们要用手指刮破脸蛋儿,臊sào得他得找个田鼠窝钻进去;小小子儿们也要敲起锣鼓似的叫他小丫头儿,管叫他一辈子抬不起头。
5.何满子不穿花红兜肚,奶奶气得咬牙切齿(形容极端愤恨或仇视)地骂他,手握着擀面杖要梆他,还威吓要三天不给他饭吃。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蒲柳人家》知识点梳理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蒲柳人家》知识点梳理【文学常识】㈠作者资料刘绍棠,当代著名乡土文学作家,“荷花淀派”代表作家之一。
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私访记》《山楂村的歌声》等;中篇小说集《鹧鸪天》《烟村四五家》《小荷才露尖尖角》等;长篇小说 《春草》 《地火》《狼烟》《京门脸子》《豆棚瓜架雨如丝》等。
㈡写作背景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花鞋杜四家的童养媳望日莲和周檎相爱,可阴险邪恶的杜四夫妇另有打算。
河防局的巡长麻雷子勾结杜四,要把望日莲卖给董太师做小老婆,并要以“抗日”的罪名把周檎抓走。
于是矛盾激化,以何大学问、一丈青大娘、柳罐斗、吉老秤等为首的父老乡亲一起出现,挫败麻、杜阴谋,檎、莲顺利完婚。
《蒲柳人家》全篇共12节,其中主线故事只占不到2节的篇幅,其余10节随意分叉,记述了运河边十来个乡间人物的逸闻趣事。
作品的重心在于放笔为古运河的民俗风情和父老乡亲画像,为他们的多情重义、锄奸助良、扶危济困的美德立碑。
㈢解题蒲柳,指水杨,一种入秋就凋零的树木。
这里以蒲柳人家代指普通贫苦农家。
题目用借代手法,点明文章的写作内容。
【重点字词】㈠字音字形。
(79个)1.晌.午(sh ǎng );2.兜肚;3.人配衣裳马配鞍;4.出人头地;5.臊.得(s ào );6.擀.面杖(g ǎn );7.勾魂索命;8.招架;9.雨打芭蕉;10.一气呵.成(h ē);11.打尖;12.镯.子(zhu ó);13.纤.夫(qi àn );14.戳.(chu ō);15.腌臢..(ā za );16.不知好歹;17.乍.篷(zh à);18.唿哨..(h ū sh ào );19.咯吧..(g ē b ɑ);20.驾驭.(y ù);21.妙手回春;22.呱.呱坠地(g ū);23.眉开眼笑;24.拗.不过(ni ù);25.熏陶;26.言谈举止;27.斯文;28.鸡吵鹅斗;29.筵.席(y án );30.提心吊胆;31.隐.匿(n ì);32.烙.(l ào );33.嘟哝..(d ū nong );34.憋闷;35.官讳.(hu ì);36.两肋插刀;37.驿道;38.温驯.(x ùn );39.保镖;40.贩子;41.三顾茅庐;42.礼贤下士;43.腰缠万贯;44.荣膺.(y īng );45.咿.咿哦.哦(y ī)(é);46.不耻下问;47.咬文嚼.字(ji áo );48.崇山峻岭;49.威风凛.凛(l ǐn );50.滑稽.可笑(j ī);51.坍塌..破败(t ān t ā);52.断壁残垣.(yu án );53.蓬蒿..荆棘(h āo );54.鸟兽栖.聚(q ī);55.作揖..(zu ò y ī);56.望影而逃;57.房无一间,地无一垄.(l ǒng );58.花甲;59.掂.量(di ān );60.聪慧灵秀;61.礼聘.(p ìn );62.枯燥乏味;63.闷闷不乐;64.如坐针毡.(zh ān );65.芒刺在背;66.莺啼燕啭.(zhu àn );67.嘬.(zu ō);68.锥.子(zhu ī);69.剜.肉(w ān );70.不打不成材;71.森严;72.忿.忿而去(f èn );73.形影不离;74.天伦之乐;75.胡茬.(ch á);76.磨蹭..(m ó ceng );77.疙瘩..(g ē da );78.噘.(ju ē);79.望眼欲穿. ㈡词语释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课文8《蒲柳人家》(节选)知识点一、在阅读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词语
擀(gǎn) 剜(wān) 腌赞(āzā) 到气(dáo)
唿(hū)哨咯(kā)吧呱(gū)呱坠地
荣膺(yīng):光荣地获得。
膺:承受,承当。
隐匿(nì)隐藏、躲起来。
一气呵成:①比喻文章的气势首尾贯通。
②比喻整个工作过程中不间断、不松懈。
妙手回春:称赞医生医术高明,一下子就能把垂危的病人治好。
如坐针毡(zhān):形容坐立不安,像芒和刺扎在背上一样。
影影绰绰(chuò):模模糊糊,不真切。
望眼欲穿:形容盼望殷切。
一脑门子官司:形容心中含着怒气,不满的情绪流露在脸上。
二、整体感知
1.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一丈青大娘”威镇八方却管不了何满子
第二部分:“何大学问”盼何满子真有学问。
2.课文的结构有何妙?
设置悬念。
故事从何满子被爷爷拴在葡萄架下那个中午开始,设置了悬念。
以何满子作为线索人物,串起了有关“一丈青大娘”与“何大学问“的有关故事。
三、深度解读
1.“一丈青大娘”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课文分析。
口苦心甜,宠爱孙子;身强体壮,能干泼辣;信神拜佛,思想守旧;直肠直性,爱憎分明;性格豪爽,勤劳善良。
“一丈青大娘”个高脚大,身强体健,性格豪爽,爱打抱不平,因为年轻纤夫的无理,她大打出手,赶得纤夫纷纷落水。
她那刚直不阿、如火如荼、危急相扶、困厄相济的性格,透出了庄稼人的凛然正气。
2.“何大学问”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课文分析。
侠肝义胆仗义轻松慷慨豁达爱打抱不平
他貌似关公,脾气性格也像关老爷一样,侠肝义胆,仗义轻松,慷慨豁达,
爱打抱不平,甘为朋友两肋插刀。
同时善于讲故事,想象力丰富,编起故事来生动曲折,引人入胜,因此得了“何大学问”的外号。
而为了和这一外号相称,他还真穿起了长衫,说话也咬文嚼字起来,让人忍俊不禁。
3.何满子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好动玩劣,聪慧灵秀;好学好问,伶俐可爱;疼爱爷爷,有爱憎立场,有男子汉气;何大学问:刚正不阿,仗义轻财;慷慨豁达,侠肝义胆;能说会道,嫉恶如仇。
4.作者用了哪些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请画出有关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奶奶:“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嗓门也亮堂,骂起人来,方圆二三十里,敢说找不出能够招架几个回合的敌手。
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
”
“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抡圆了”“扇过去”充分写出了奶奶的怒气和力气,泼辣无比的性格跃然纸上)
“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
爷爷:“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
”
“他这个人,不知道钱是好的,伙友们有谁家揭不开锅,沿路上遇见老、弱、病、残,伸手就掏荷包,抓多少就给多少,也不点数儿;所以出一趟口外挣来的脚钱。
到不了家就花个精光。
”
5.小说语言具有什么特色?
明确:一方面,作者采用活灵活现的民间口语与俗语,并加以提炼,形成一种活泼伶俐.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的语言。
写天气之热,“热得像天上下火”;写一丈青大娘溺爱孙子,“要天上的星星,奶奶也赶快搬梯子去摘”,“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形象生动而又准确传神。
另一方面,作者又继承了说唱艺术的特点,讲究压韵和对偶,用词造句文白相间,读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
如“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
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何大学问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
这样的句子在文中比比皆是,增加了小说的文采和趣味性。
6.小说的民族气派和民族作风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首先,从人物形象来说,小说的人物具有中华民族独有的性格特点和传统美德。
这从“一丈青大娘”的外号和爷爷何大学问“一副关公相貌”,乃至为人做事的方式上,都显示了作品的民族本色。
其次,在艺术上,小说不仅情节富有传奇色彩,而且塑造人物性格时也多借鉴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说唱艺术的表现手法。
小说中如一丈青大娘大闹运河滩、何大学问威震占北口等传奇笔墨正是典型的占典传统的继承。
另外,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也是民族的。
小说的结构得《水浒》神韵,即前几节分别介绍一位人物,最后由望日莲的故事将人物串联一起。
再如多用语言和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用外号概括人物性格特点等,也正是我国古典小说和说唱艺术常见的表现手法。
图文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