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分期系统的演变
基于 IMRT 时代的第八版 AJCCUICC鼻咽癌临床分期建议(新)

・头颈部肿瘤・基于IMRT时代的第八版AJCC/UICC鼻咽癌临床分期建议潘建基 WaiTongNg 宗井凤 LucyL.K.Chan BrianO’Sullivan 林少俊 HenryC.K.Sze陈韵彬 HoraceC.W.Choi 郭巧娟 WaiKuenKan 肖友平 XuWeiQuynhThuLeChristineM.Glastonbury A.DimtriosColevas RandalS.Weber JatinP.Shah AnneW.M.Lee350014福州,福建省肿瘤医院放疗科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医学院(潘建基、宗井凤、林少俊、郭巧娟),影像科(陈韵彬、肖友平);香港东区尤德夫人那打素医院临床肿瘤科(WaiTongNg、LucyL.K.Chan);多伦多玛格丽特公主癌症中心放疗科(BrianO’Sullivan);香港玛丽医院临床肿瘤科(HenryC.K.Sze);香港城市大学系统工程和工程管理系(HoraceC.W.Choi);香港东区尤德夫人那打素医院影像科(WaiKuenKan);多伦多玛格丽特公主癌症中心生物统计学部(XuWei);美国斯坦福大学放疗科(QuynhThuLe);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临床肿瘤科(ChristineM.Glastonbury);美国斯坦福癌症研究所斯坦福大学临床肿瘤科(A.DimtriosColevas);美国德克萨斯大学MDAnderson癌症中心头颈外科(RandalS.Weber);美国纪念斯隆—凯特林癌症中心头颈外科(JatinP.Shah);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临床肿瘤中心(AnneW.M.Lee)通信作者:AnneW.M.Lee,Email:awmlee@hku.hkDOI:10.3760/cma.j.issn.1004-4221.2016.03.002 【摘要】 目的 准确的分期系统对癌症的治疗至关重要。
随着癌症分期和治疗方法的演变,需要不断评价分期的适用性和改进性。
解读 第八版鼻咽癌-TNM-分期[严选材料]
![解读 第八版鼻咽癌-TNM-分期[严选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bfea0a9b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56.png)
解读第八版鼻咽癌-TNM-分期[严选材料]
1. 引言
鼻咽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发病率较高,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了严
重威胁。
了解鼻咽癌的分期是制定合理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的关键。
本文将解读第八版鼻咽癌TNM分期的严选材料。
TNM分期是根据
肿瘤的大小(T)、淋巴结转移(N)和远处转移(M)来评估肿瘤的严重程度。
2. 第八版鼻咽癌TNM分期的重要变化
- T分期:
- 新增T4c:肿瘤累及视网膜、视神经、底部裂孔或覆盖层。
- 移除T1腺样囊性癌和鼻咽型弥漫大细胞癌。
- N分期:
- 新增N3c:颈静脉、锁骨下淋巴结转移。
- 分N3a、N3b、N3c三个亚分期,根据淋巴结转移程度的差异。
- M分期:
- 移除了不明原因远处转移。
3. 严选材料的应用
鼻咽癌TNM分期的修订和严选材料的应用是为了更准确地评估肿瘤的严重程度,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
严选材料是基于分析大量具体患者的实际数据得出的,能更加精确地区分出不同分期的细微差别,避免了过度或不足分期的情况发生。
它是一种更精准的预测模型,能够为临床决策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严选材料的应用可以提高鼻咽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根据不同的分期,可以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和放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4. 总结
第八版鼻咽癌TNM分期的严选材料是一个重要的进展,它更加准确地评估鼻咽癌的严重程度,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
严选材料的应用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为临床决策提供更可靠
的依据。
我们期待这一进展能够为鼻咽癌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和预后结果。
鼻咽癌分期

鼻咽癌中国2008分期与第7版AJCC分期的比较
中国鼻咽癌2008分期第7版AJCC分期*
T
T1 肿瘤局限于鼻咽腔内局限于鼻咽腔,或肿瘤侵犯鼻腔和
/或口咽但不伴有咽旁间隙侵犯
T2 肿瘤侵犯鼻腔、口咽或咽旁间隙肿瘤侵犯咽旁间隙
T3 肿瘤侵犯颅底、翼内肌肿瘤侵犯颅底骨质和/或副鼻窦
T4 肿瘤侵犯颅神经、鼻窦、翼外肌及以外的咀嚼肌间隙、颅内(海绵窦、
脑膜等)肿瘤侵犯颅内和/或颅神经、下咽、眼眶或颞下窝/咀嚼肌间隙
N
N0 影像学检查及体检无淋巴结转移未触及淋巴结
N1 N1a :咽后淋巴结转移
N1b :单侧Ib 、II、III、Va区
转移淋巴结且直径≤3cm 锁骨上窝以上单侧颈部淋巴结转移,最大直径≤6cm,和/或单侧或双侧咽后淋巴结转移,最大直径≤6cm
N2 双侧Ib 、II、III、Va区转移淋巴结;或直径>3cm;或淋巴结包
膜外侵犯锁骨上窝以上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最大直径≤6cm
N3 IV、Vb区转移淋巴结N3a: 颈部转移淋巴结的最大径>
6cm
N3b: 锁骨上窝淋巴结转移
分期
ⅠT1N0M0 T1N0
ⅡT2N1a-1bM0,T2N0-1bM0 T1N1M0;T2N0-1M0
ⅢT1-2N2M0,T3N0-2M0 T1-2N2M0;T3N1-2M0
Ⅳa T1-3N3M0,T4N0-3M0 T4N0-2
Ⅳb 任何T、任何N、M1 T1-4N3M0
Ⅳc 任何T,任何N,M1
*AJCC分期的定义:①咽旁侵犯指肿瘤向后外侧方向浸润,突破咽颅底筋膜;②锁骨上窝是胸锁关节上缘、锁骨末端上缘和颈肩交界点组成的三角区域。
鼻咽癌AJCC8th分期

III期
T3N0-2M0 T1-2N2M0
T3N0-2M0 T1-2N2M0
IVA期
T4N0-3M0 T1-3N3M0
T4N0-3M0 T1-3N3M0
IVB期
T1-4N0-3M1
T1-4N0-3M1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
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翼外肌以外的肌 肉、腮腺)
侵犯颅神经、鼻窦、
翼外肌及以外的咀嚼
肌间隙、颅内(海绵
窦、脑膜等)
NO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影像学及体检无淋巴
结转移证据
N1
咽后淋巴结转移(无 论单双侧),和/或单 侧颈部淋巴结转移, 最大径w6cm,转移淋 巴结位于环状软骨下 缘以上
N1a咽后淋巴结转移
N1b单侧lb、11、111、
Va区淋巴结转移且
直径w3cm
N2
双侧颈部淋巴结转 移,最大径w6cm转 移淋巴结于环状软骨 下缘以上
双侧lb、II、山、
Va区淋巴结转移且
直径w3cm或淋巴结
包膜外侵犯
N3
转移淋巴结直 径>6cm或转移淋巴 结位于环状软骨下缘 以下
IV、Vb区淋巴结转移
I期
T1N0M0
T1N0M0
II期
T2N0-1M0,T1N1M0
鼻咽癌临床分期
第八版AJCC分期
中国2008分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T1
肿瘤局限在鼻咽,肿 瘤侵及口咽和/鼻腔, 无咽旁受侵
局限于鼻咽
T2
咽旁受侵(包括翼内 肌、翼外肌、头长肌)
侵犯鼻腔、口咽、咽
旁间隙
T3
鼻咽癌AJCC第7版分期

鼻咽癌AJCC第7版分期发表者:杨勇3528人已访问AJCC 7th edition (2009):Tumor• T1 - confined to nasopharynx, or tumor extends to oropharynx and/or nasal cavity without parapharyngealextension• T2 - tumor with parapharyngeal extension (posterolateral infiltration of tumor, i.e. beyond the pharyngobasilarfascia)• T3 - involves bony structures and/or paranasal sinuses• T4 - intracranial extension and/or involvement of cranial nerves, infratemporal fossa, hypopharynx, orbit, ormasticator spaceNodes• N1 - unilateral nodes, 6 cm or less, above the supraclavicular fossa, and/or retropharyngeal lymph nodes 7 cm orless (unilateral or bilateral)• N2 - bilateral nodes, 6 cm or less, above the supraclav fossa• N3a - lymph node greater than 6 cm• N3b - extension to the supraclav fossa (defined as the triangular region described by Ho, bounded by the superiormargin of the sternal head of the clavicle, the superior margin of the lateral end of the clavicle, and the pointwhere the neck meets the shoulder. This includes some of level IV as well as V.)Overall stage• I - T1 N0• II - T1-T2 N1, T2 N0 (i.e. T2 or N1)• III - T3 N0-2, or T1-3 N2 (i.e. T3 or N2)• IVA - T4 N0-2• IVB - N3• IVC - M1Changes from 6th edition• T2a lesions moved to T1. T2b moved to T2.• Stage IIB was moved to II and Stage IIA merged with Stage I• New designation for retropharyngeal lymph nodes (all are N1 nodes)Notes• Shift of more advanced N-stages into lower stage groupings — N1 is stage II instead of III, N2 is III instead of IV• Retropharyngeal nodes staging has been controversial, since CT is often unable to differentiate them fromparapharyngeal involvement of primary tumor. However, MRI appears more sensitive, and patients whoare N0but with positive。
鼻咽癌的TNM分类

鼻咽癌的TNM分类根据鼻咽癌肿瘤的生长范围和扩散的程度,按国际抗癌联盟(UICC,1997)和美国癌症分期联合委员会(AJCC,2002)第五版的方案如下:1.解剖划分(1)后上壁:从软硬腭交界到颅底(2)侧壁:包括咽隐窝(3)下壁:包括软腭上面注:后鼻孔缘属于鼻腔部分。
2.TNM临床分类T:原发癌Tx:原发肿瘤不能确定T0:无原发肿瘤之证据Tis:原位癌T1:肿瘤局限在鼻咽部T2:肿瘤侵犯咽部软组织和/或后鼻孔T2a:无咽旁组织侵犯T2b:咽旁组织侵犯T3:肿瘤侵犯骨质和/或鼻窦T4:肿瘤侵犯颅内和/或颅神经、颞下窝、喉咽或眼眶注:咽旁侵犯指肿瘤突破咽基底筋膜,有咽后、咽侧壁浸润。
N:区域淋巴结转移Nx:区域淋巴结转移不能确定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N1:同侧淋巴结转移,淋巴结直径不超过6cm,位于锁骨上窝以上区域N2:双侧淋巴结转移,淋巴结直径不超过6cm,位于锁骨上窝以上区域N3:一个或数个淋巴结转移N3a:淋巴结直径大于6cmN3b:进入锁骨上窝注:中线淋巴结视为同侧淋巴结M:远处转移Mx:远处转移不确定M0:无远处转移M1:有远处转移3.组织病理学分级G:组织病理学分级Gx:组织分级不确定G1:高分化G2:中度分化G3:低分化4.分期0期: Tis N0 M0I期: T1 N0 M0II期A: T2a N0 M0II期B: T1 N1 M0T2a N1 M0T2b N0 N1 M0III期: T1 N2 M0T2a T2b N1 M0T3 N0 N1 N2 M0IV期A: T4 N0 N1 N2 M0 IV期B:任何TN3M0IV期C:任何T4任何NM1。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鼻咽癌多学科综合治疗组

鼻咽癌诊疗规范附属肿瘤医院鼻咽癌多学科综合治疗组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XX南地区发病率最高。
鼻咽癌的发病因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病毒感染,遗传因素,进食腌制食物和居住受污染空气的环境等有关。
鼻咽腔解剖虽较为简单,但鼻咽邻近的结构较为复杂和重要。
鼻咽部正对后鼻孔,是鼻腔的直接延续,是咽部最宽的一部分。
由后鼻孔到软腭游离缘的平面即为鼻咽腔,横径4cm,垂直径4cm,前后径2cm.鼻咽癌的肉眼形态分为结节型,菜花型,黏膜下型,浸润型和溃疡型.我国的病理组织类型主要是低分化鳞癌(非角化型鳞癌)占85~90%,高分化鳞癌(角化型鳞癌)占5%,未分化癌占5%,其他类型的癌占5%左右,包括腺癌、腺样囊性癌(圆柱瘤)、黏液表皮样癌、恶性多形性腺瘤、恶性混合瘤等.分为三型:I型为角化型鳞状细胞癌;型为非角化型鳞状细胞癌;型为低分化癌或未分化癌.鼻咽癌最常见颈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的发生部位依次为骨、肝和肺等。
【临床表现】鼻咽癌可以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仅以颈部肿块表现,有些仅通过体检时的病毒血清学的普查,怀疑鼻咽癌后经鼻咽组织活检确诊为鼻咽癌.鼻咽癌的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鼻咽肿物和肿物侵犯的部位产生不同的症状和体征以及颈部肿块和颅神经受累产生相应症状和体征。
1、鼻咽局部病变引起的症状:头痛、鼻塞、鼻衄、涕血、耳鸣、听力下降。
2、颈部肿块:颈淋巴结转移率高达6086%,其中以上颈淋巴结转移最多,双颈淋巴结转移也达30%~50%.3、鼻咽肿物局部侵犯与临床表现:(1)口咽受侵:吞咽受阻,呼吸不畅,张口可见肿物或黏膜下隆起。
(2)鼻腔侵犯:从后鼻孔侵入鼻腔,有鼻塞、鼻衄,呼吸不畅。
(3)眼眶侵犯:视蒙、复视、视力下降、眼眶胀痛、眼球外突。
(4)颞下窝受侵:从咽旁蔓延至颞下窝,可致面麻、张口困难和颞区隆起.(5)鼻咽肿瘤局部继发感染:可有脓血涕、臭味、头疼、出血发热等。
(6)副鼻窦,颅底骨和颅内侵犯:主要是以头痛和12对脑神经受累相应部位神经麻痹为临床表现.【诊断要点】1、症状:部分早期病人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和体症。
鼻咽癌护理查房

THANK YOU
感谢观看
病理学诊断
活检或手术后病理切片确诊为 鼻咽癌。
EB病毒抗体检测
血液中EB病毒抗体阳性或滴度 升高,有助于诊断鼻咽癌。
03
鼻咽癌的护理
心理护理
01
02
03
心理疏导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 供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 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情 绪。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 者调整负面思维,提高应 对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
鼻咽癌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鼻咽癌的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 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EB病毒感染 等。
发病机制
鼻咽癌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 结果,涉及基因突变、细胞增殖和凋 亡失衡等机制。
鼻咽癌的分类与分期
分类
鼻咽癌主要分为鳞状细胞癌、腺癌和未分化癌等类型,其中鳞状细胞癌最为常 见。
分期
鼻咽癌的分期主要根据肿瘤的大小、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划分,对 于治疗方案的制定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个人防护
加强个人防护措施,如戴口罩、勤洗 手等,以减少病毒和细菌的传播。
定期复查的重要性
及时发现复发或转移
评估治疗效果
定期复查可以及时发现鼻咽癌的复发或转 移,以便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定期复查可以评估治疗效果,为后续治疗 提供参考依据。
调整治疗方案
提高治愈率
根据复查结果,医生可以调整治疗方案, 以提高治疗效果。
感染的预防与护理
放疗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放疗后可能出现皮肤损伤、口腔黏膜 炎等并发症,需加强皮肤和口腔护理 ,定期检查。
保持患者居住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 消毒,预防感染。
04
鼻咽癌的康复与预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鼻咽癌分期系统的演变
2011-01-12 09:08 稿源:福建省抗癌协会
福建省抗癌协会、福建省肿瘤医院潘建基教授
一个理想的分期系统除具备权威性、稳定性及先进性外,还应对临床医师和研究者同时具有实用性,易于被广泛接受使用。
TNM分期是目前世界范围内通用的恶性肿瘤分期系统,用于评估肿瘤侵犯的范围,是恶性肿瘤最主要的预后指标。
数十年来,基于循征医学的鼻咽癌分期系统不断发展。
西方国家及香港等地区经历了从何氏分期到目前使用的UICC/AJCC分期第七版,国内则经过了从1959年的天津分期到2008分期的更新。
目前,国际上使用的鼻咽癌分期系统是UICC和美国抗癌协会(AJCC)提出的分期标准。
以往,欧洲多使用UICC分期,美国则使用AJCC分期标准,两者分期方法的差异微小。
1988年,应美国的建议,统一了这两个机构的分期系统,形成了鼻咽癌UICC/AJCC分期第四版,二者的融合促进了欧美国家使用相同的分期标准进行学术交流。
由于鼻咽癌好发于我国及东南亚国家,欧美国家为低发区,高发区与低发区鼻咽癌存在着具有不同病理学特点,故而我国内地一直使用自己的分期,而香港及东南亚国家多使用香港何鸿超先生提出的何氏分期。
UICC/AJCC分期第四版将根据鼻咽腔内的肿块累及的鼻咽壁分为T1,T2,未注意到咽旁间隙的意义。
此外,N分期标准与其它头颈部鳞癌相同,未考虑鼻咽癌有别于其它头颈部鳞癌的独特的生物学特征。
当时的研究发现,何氏分期优于UICC/AJCC分期。
1997年,AJCC回顾分析了以往文献,认识到咽旁侵犯、颅神经受损、颅内侵犯等因素对预后的影响意义后,采纳了部分何氏分期的要点,重新制定了新的鼻咽癌AJCC分期标准,即AJCC分期第五版。
自此以后,香港地区及东南亚国家也逐渐接受了AJCC分期标准,停止了何氏分期的使用。
来自鼻咽癌高发区、低发区甚至儿童鼻咽癌的研究资料均表明,AJCC分期第五版较以往的第四版分期及何氏分期在病例分布、预测预后方面具有优越性。
而UICC/AJCC 分期第六版沿袭了1997年制定的第五版标准,仅在T4中增加了咀嚼肌间隙的概念。
由于影像学、放射治疗技术的进步以及临床预后因素的变化等,自2002年以来,世界上各肿瘤中心的研究不断报道,提出了诸多对UICC/AJCC第六版分期修订的建议,UICC分期小组经过对研究论著的谨慎和系统审查后,接受了某些修改意见,形成了鼻咽癌AJCC分期第七版,新的版本在2009年12月的第七届AJCC 肿瘤分期年会上发表,于2010年1月起实施。
1959年天津分期是国内第一个鼻咽癌分期标准,以后经历了1965年的上海分期、1979年的长沙分期以及福州’92分期的不断更新。
鼻咽癌92’分期是1992年中华放射肿瘤治疗学会在福州召开的鼻咽癌第三届学术会议上制定的。
该分期是基于中山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闽华庆教授等回顾性研究1985-1987年分段放疗的421例鼻咽癌资料的研究结果,在分析比较既往国内外分期优缺点的基础上,
结合CT扫描和临床检查结果,将所有的T、N因素纳入统计,使用Cox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分析,分层组合各种因素形成的分期标准。
该分期在国内被广大放疗科医生应用了近二十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与其它国际分期最大的区别在于将鼻旁窦受侵归为T4。
将92’福州分期与1997AJCC/UICC相对比发现,前者的T分期具有更好的预测性,但后者的N分期更合理,两者的肿瘤相关生存率基本一致,相似度达72%。
但随着影像学及放射治疗技术的发展,该分期的局限和不足愈发明显。
鼻咽癌92’福州分期及第六版UICC/AJCC分期都基于CT影像。
但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MRI越来越多地用于鼻咽癌的影像诊断,并显示比CT更好的分辨率,对鼻咽癌分期产生重大影响。
世界上第一台MR商品机于1980年问世,美国学者当即开始对鼻咽及邻近结构的MRI正常表现进行了详尽研究,为鼻咽癌的MRI诊断奠定了基础。
随后,新加坡Chong等前瞻性地对114例鼻咽癌的CT 影像和MRI影像进行了对比研究,发表了一系列的论著,证实在鼻咽癌诊断方面MRI优于CT。
首先,MRI减少了漏诊,明显提高了颅底骨质和颅内等受侵部位的阳性检出率;其次,MRI减少了误诊,明显提高了鉴别诊断的能力,包括副鼻窦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和鼻咽癌茎突后间隙侵犯与咽后淋巴结转移的鉴别等。
MRI影像对鼻咽癌病灶评估准确性的提高有可能转化为临床疗效的提高。
基于上述原因,以CT为基础的鼻咽癌92’分期已无法适应新的要求,不论是92’分期还是现行的鼻咽癌UICC分期都还不是完美的分期标准。
我国的鼻咽癌病例数居世界首位,病理类型绝大数为低分化鳞癌(WHO Ⅲ型),与西方国家有较大差别,理应要有以我国病例资料为基础的、且能得到国际上广泛认可的鼻咽癌临床分期的修订。
2008年12月26日,中国鼻咽癌临床分期工作委员会在广州成立,由福建省肿瘤医院潘建基教授牵头对鼻咽癌92’分期进行了修订,颁布了“鼻咽癌2008分期”方案,并建议停止使用鼻咽癌92’分期。
该方案在《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9年第一期发表,同时建议全国各肿瘤中心从2009年1月起采用2008分期取代92’分期。
2008新分期得到了中华放射肿瘤学会、中华放射学会、中国抗癌协会的认可,目前正在普及和推广之中。
为了进一步证实修订后鼻咽癌2008分期的临床实用性和为今后的分期修订提供科学依据,中国鼻咽癌临床分期工作委员会组织启动了由福建省肿瘤医院牵头的十七家国内肿瘤放射治疗中心参与的多中心前瞻性鼻咽癌分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