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墒情监测与精准灌溉系统

土壤墒情监测与精准灌溉系统
土壤墒情监测与精准灌溉系统

土壤墒情监测系统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土壤墒情监测系统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农业发展一直是我国的重点之一,如今农业发展的方向是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农业的主要特点是农业信息化,而农业信息化主要体现在农业物联网。 托普云农物联网推出的物联网技术全面打造土壤墒情监测系统,将最前沿的信息技术武装到了延续几千年的劳动生产上。 在系统应用过程中,大量的传感器节点构成了一张张功能各异的监控网络,通过各种传感器采集信息,可以帮助农民及时发现问题,并且准确地捕捉发生问题的位置。如此一来,农业逐渐地从以人力为中心、依赖于孤立机械的生产模式转向以信息和软件为中心的生产模式,从而大量使用各种自动化、智能化、远程控制的生产设备,促进了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关数据显示,农业灌溉是我国的用水大户,长期以来,由于技术、管理水平落后,导致灌溉用水浪费十分严重,农业灌溉用水的利用率仅40%。如果根据监测土壤墒情信息,实时控制灌溉时机和水量,可以有效提高用水效率。而人工定时测量墒情,不但耗费大量人力,而且做不到实时监控。 托普云农物联网结合土壤墒情监测平台和物联网控制技术的应用,使农业种植中的监控管理不再受到时空局限,根据大棚或其他种植区微传感器采集的详实数据,点击手机屏幕便可以有针对性的遥控节水灌溉、施肥、二氧化碳、水泵、风机等田间设施。 总而言之,实现土壤墒情的连续在线监测,农田节水灌溉的自动化控制,既

提高灌溉用水利用率,缓解我国水资源日趋紧张的矛盾,也能为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根据规划,托普云农物联网应用中的管理平台分为墒情信息监测、苗情信息监测、气象数据分析、短信发布、灾情信息发布、图形预警几个部分。未来,围绕系统建立起来的"绿色产业链"将让现代农业朝着绿色可持续的方向迈进。 土壤墒情监测是实施农田有效管理措施的基础,为此,托普云农结合国内外同类产品的优势研发了一种土壤墒情监测系统,它可以实现农田土壤墒情的准确测定和管理,对农业展开合理的生产措施有重要的意义。 TZS-GPRS-I土壤墒情监测系统又可称为墒情与旱情信息管理系统,土壤墒情与旱情管理系统,无线墒情与旱情管理系统,土壤墒情实时监测系统。该系统拥有自己的数据平台(数据无须上传至国家系统)及监测网络,数据可直接发送到管理者的服务器,下级所有被管理站点均可查看。该土壤墒情与旱情监测系统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网络GPRS模式或短信GSM模式两种通讯方式传输。 TZS-GPRS-I与TZS-GPRS的区别在于: TZS-GPRS-I是自有网络平台,即不上传到国家墒情监测网,自己有一套墒情监测网络,数据直接发送到管理者的服务器,下级所有被管理站点均可查看。 托普云农土壤墒情监测系统其他选配的气象要素: 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太阳辐射、风向、风速、降水量、大气压力、光照度、露点、直接辐射、日照、光合有效辐射、紫外辐射、蒸发、二氧化碳等传感器。

供水管网DMA分区定量漏损监控管理系统

供水管网DMA分区定量漏损监控管理系统 供水管网DMA分区定量漏损监控管理系统(Water District Metered Area简称wDMA)是国家十二五水专项课题(供水管网漏损监控设备研制及产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wDMA是基于我国供水企业实际发展状况,参考DMA管理指导要点,融合国内外专家成熟经验,应用夜间最小流量原理,根据ALR理论,利用物联网技术,高端的智能感知设备,对供水管网的流量、压力和噪音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从而实现对供水系统漏损或问题区域快速判断的智能管理系统;该系统同时具有系统中设备故障的在线报警功能,是实现供水企业持续、稳定地降低漏耗,确保安全供水,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高效管理系统。 3、系统特点与主要功能 wDMA系统功能强大,它是目前国际上唯一一套符合中国国情,专门针对我国DMA管理需要、应用物联网技术及专用感知器实现漏损监控的专业化管理系统,也是未来我国实现数字供水、智慧城市的充分必要的关键支撑系统之一。 3.2、主要功能 1 ) DMA分区定义及分级 定义系统中所有的DMA分区信息。其目的是建立分区计量,在线监测流量、压力、噪声和漏损情况,快速定位管道漏损有关信息;实现对DMA分级管理,并对职责进行相应划分。 2 ) DMA分区漏损监控及排序 监测系统中所定义的DMA分区漏损情况。通过此功能可以清楚地掌控各个DMA 是否存在漏损,并根据漏损量从大到小自动排序。 3 ) DMA分区流置与压力动态监测 以曲线图的形式展示系统中DMA分区(可以指定具体DMA分区或全部DMA 分区)当前各个设备(流量、压力、噪声)的最新实际监测数据及数据(流量、压力)的曲线走势图,判断最小流量变化情况,辅助分析、评估各个区域是否存在泄漏。

2019最新范文-水电站集控中心调度管理规定

水电站集控中心调度管理规定 一、总则 1、为了加强四川电网梯级水电站集控中心和所控厂站的调度管理,保证电网运行、操作和故障处理的正常进行,特制定本规定。 2、并入四川电网运行的梯级水电站集控中心设计、建设和调度运 行管理均应遵守本规定。 二、梯级水电站集控中心技术支持系统调度功能要求 1、梯级水电站集控中心设计和建设方案应符合有关规程、规定和 技术标准,涉及电网调度功能要求的设计方案,应通过电网调度机构 的评审。 2、集控中心及所控厂站必须具备完善、可靠的技术支持系统,采 用双机双备份等模式确保监控系统的正常运行,并实现下列基本功能,满足集控中心和调度机构对所控厂站一、二次设备进行实时远方运行 监视、调整、控制等调度业务要求。 (1)应实现“四遥”功能。具备远方操作拉合开关、刀闸等一、 二次设备,远方控制机组开停机、调整有功和无功出力等手段远方控 制机组运行状态,实现PSS装置与机组同步投退等功能,具有为适应 远方操作而设立的防误操作装置。 (2)集控中心及所控厂站应具备自动发电控制(AGC)和自动电 压控制(AVC)功能,具备与系统AGC和AVC一体化运行的功能,同时预 留新业务扩充功能,以满足将来可能出现的电网调度运行及控制新要求。

(3)集控中心应实现对所控厂站的继电保护、PMU、安全自动装 置等二次设备,以及励磁等涉及电网安全运行装置的运行状况、定值、投退状况、跳闸报告等信息进行远方监视。 (4)集控中心应具备对所控厂站的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远方 投退、远方测试(包括通道)、远方修改定值等功能。不具备此功能者,需在现场留有专业人员。 (5)集控中心应具备控制不同厂站、发电机组组合等多种控制运 行模式,调度机构根据各厂站在系统中的地位、电网运行方式和安全 运行要求等进行选择并通知集控中心。 3、梯级水电站集控中心调度自动化系统功能要求 (1)根据直调直采的原则,集控中心所控厂站的调度自动化信息(包括功角测量装置PMU信息)必须直接从各厂站站端系统以串行和 网络通信规约上送调度机构,不经集控中心转发,以确保自动化信息 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2)集控中心监控系统同时须将各厂站调度自动化信息(包括PMU信息)汇集后以串行和网络通信规约上送调度机构,作为各厂站自动化信息的备用数据源。 (3)各厂站和集控中心均应配置调度数据网络接入设备。 (4)调度机构以单机、单电厂及多电厂等值三种控制方式实现集 控中心所控厂站的自动发电控制(AGC)。各厂站或集控中心监控系统 应可以直接接收并及时处理调度机构下发控制命令值。各电厂响应性 能须满足调度机构要求。 (5)调度机构对集控中心所控厂站的自动电压控制(AVC)以下 发各电厂的高压母线电压设定值/增量值的方式实现。各电厂或集控中

机井灌溉控制系统

机井灌溉控制系统 厦门四信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林志强一、系统概述 我国是农业大国,耕地面积20亿亩,农田灌溉成为农业生产中的重中之重。但是传统的农田管理存在较大弊端,机井分散,不便管理。无须取水,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地下水严重匮乏。井房陈旧,安装方式占用较大耕地面积。机井裸露,存在安全隐患。依靠科技创新,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实现灌溉用水管理手段的现代化与信息化,做到适时、适量地供水,是推动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 四信灌区监测系统是在保障系统稳定性、耐久性、安全性的前提下以先进性、信息化的全面性、系统操作的方便性为设计原则来设计的。 二、系统组成 该系统采用IC卡机井控制箱、水位传感器和流量计进行灌区实时信息采集,并将采集数据按照站点以报表和数据等模式显示在远程监控平台,达到“县控额、乡控水、村控电”的建设目的。 系统拓扑图如下:

三、系统功能 ◆24小时不间断监测 可在线实时24小时连续的采集和记录监测点位的温度、湿度、湿度、风速、风向、气压、等各项参数情况,以数字、图形和图像等多种方式进行实时显示和记录存储监测信息,监测点位可扩充多达上千个点◆系统异常报警 报警方式包括:现场多媒体声光报警、网络客户端报警、电话语音报警、手机短信息报警等。上传报警信息并进行本地及远程监测,系统可在不同的时刻通知不同的值班人员。 ◆实时监测 强大的数据处理与通讯能力,实时在线远程查看监控点位的温湿度变 化情况,实现远程监测。

◆可扩展性 系统设计时预留有接口,可随时增加减硬软件设备 ◆易维护性 系统可对远程数据采集终端执行相应的远程操作命令,包括远程参数设置,远程控制、远程数据抄收、远程终端复位、远程终端软件升级等。 ◆强化资源整合 梳理了气象监测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制定数据采集规程、标准化体系与接口技术规范,建立集中存储、共享、分发水务数据的公共数据平台,为决策和业务系统建设提供数据支持 ◆多种通信方式 至少可向5个中心站分发数据和主备信道自动切换, GPRS/CDMA/3G/4G为主传输通道、短信为备份传输通道;可选北斗、卫星、PSTN、超短波、微波、ZigBee等通信方式。 ◆加强顶层设计 有效克服低水平重复建设、信息资源分散、开发利用效率低下、信息资源共享不足等问题,促进水务信息资源的共享,强化业务协同效应。 来源:四信物联网

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检测控制与降损措施及管网改造新技术实用手册

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检测控制与降损措施及管网改造新技术实用手册作者:编委会 出版社:中国知识出版社2005年6月出版 册数规格:全三卷+1CD16开精装 定价:¥880元优惠价:¥400元 详细目录 第一篇管网漏损控制的必要性和效益 第一章管网漏损控制的必要性 第二章管网漏损控制的效益 第二篇管网漏损的主要原因 第一章管材选用不符合要求 第二章管道安装质量差 第三章检漏技术手段落后 第四章管道老化严重 第五章水量计量误差 第六章企业经营管理 第三篇水量计量与漏水修复管理 第一章水量计量管理 第二章提高水表的精度 第三章漏水修复管理 第四章供水管网阀门管理 第四篇管网管理及改造 第一章管网技术档案管理 第二章管网信息系统的建立 第三章管网更新改造方法 第四章供水管网设计新技术 第五章供水管线探测与施工技术 第五篇管网漏损检测方法 第一章主动检漏法 第二章被动检漏法 第三章音听检漏法 第四章区域装表法

第五章区域测漏法 第六章区域装表和测漏复合法 第七章压力检漏法 第八章分析检漏法 第六篇降低管网漏损措施 第一章合理规划和科学管理 第二章管材的选用 第三章排气阀的设计和施工 第四章精确计量 第五章抓好管道工程施工安装 第六章加强维修管理 第七章开展管网漏损研究,提高暗漏检测的准确率第八章加强管网巡检维护工作 第九章成立专业的检漏公司 第十章加强供水监察和执法力度 第七篇管网漏损控制新技术的使用 第一章漏损控制技术 第二章漏点探测 第三章神经网络技术 第四章管线定位技术 第八篇供水行业漏损控制常用技术及标准汇编 第一章供水行业漏损控制常用技术 第二章供水行业漏损控制国家标准 第三章供水行业漏损控制行业标准 第九篇相关政策法规解析

供水管网SCADA在线监控系统

供水管网SCADA 在线监控系统 一、 适用范围: 该系统适用于供水企业远程监测供水管网,工作人员可以在水司调度中心远程监测全市供水管网的压力及流量情况。科学指挥各水厂启停供水设备,保障供水压力平衡、流量稳定;及时发现和预测爆管事故的发生。 二、 系统组成: 供水管网SCADA 在线监控系统是水司供水调度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主要由水司调度中心、通信平台、监测终端、压力变送器和流量仪表组成。 微功耗测控终端 流量计 压力变送器 微功耗测控终端 流量计 压力变送器 测点1 测点N

三、通信平台 水司调度中心、各职能部门之间数据通信在局域网内完成;管网测点与水司调度中心之间采用GPRS无线通信。 四、供水管网SCADA在线监控终端的功能特点、产品结构。 1、终端的功能特点: ◆采集管网压力、流量、流向、电池电压等数据。 ◆将采集数据主动上报到调度中心;支持定时上报和监测数据超限上报。 ◆支持多种供电方式:电池供电、太阳能供电、市电供电。 ◆大容量可充电电池供电、太阳能供电、市电供电条件下支持调度中心随时问询。 ◆采用GPRS、短消息无线通信方式。 ◆现场可存储、显示、查询压力、流量等数据及工作参数。存储数据≥1万条。 ◆数据存储间隔、数据上报间隔可以设置。 ◆防水防潮等级高,测井内安装时:IP68。 ◆ 4节高能电池可数据发送≥1万条,100Ah可充电电池充电1次可使用3-4个月。 ◆为现场压力变送器提供直流电源:5V、12V、24V。 ◆支持远程升级设备程序、设定参数。 2、产品结构 终端设备设计成两种外形结构:测井内型、测井外型。

测井内型:设备安装在测井内。电池供电时采用此结构。有两种电池供电方式,一种是4节高能锂电池组供电,电池组安装在微功耗测控终端内;另一种是大容量可充电蓄电池组供电,可充电蓄电池组独立安装。 测井外型:设备安装在测井外。太阳能供电和市电供电时采用此结构。 五、管网监测点的设备配置及安装方式。 供电方式不同,测点的现场设备配置和安装方式就不同。下面分别介绍。 1、高能锂电池组供电方式测点设备配置、工作原理及安装方式: ◆测点设备配置表 ◆终端设备工作原理示意图

农用灌溉机井管理办法

农用灌溉机井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加强对我区农用灌溉机井的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促进我区机井建设的健康发展,确保机井工程长期发挥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田水利法》和相关条例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一条灌溉农用机井(以下简称机井)是我区农业灌溉的重要设施,是发展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是国家和人民的共同财富。各用水户要管好、用好机井,减少损坏,延长使用年限,降低成本,充分发挥效益。 第二条区水利局负责全区机井管理工作,要协同有关部门,加强机井建设管理,做到全面规划,合理开发,有采有补,保护资源。 第三条成立村、组机井管理机构。各行政村要确定专人(1—2人)负责本村的机井管理工作,每眼机井要明确1名管理人员。各级机井管理机构的主要任务是:建立管理组织,制定规章制度,培训技术队伍,建立管理档案,搞好机井设备和田间工程的养护维修,实行科学用水,节约用水。 第四条由国家集体投资兴建的机井工程,由村委会组织,原则上拍卖或租赁给农户,所得资金用于机井建设或维修。未能拍卖租赁的机井,在确定管护人的同时,划定灌溉范围,单井控制面积原则在40—50亩之间,每眼井涉及的农户为管理小组、井所在地农户为组长,负责机井的运行、维护管理工作,灌溉范围内的用水户用井不收费,范围外的用水户使用时可收取一定的费用。费用用于机井的维护,

不准作其它用途。 第五条由用户自筹资金建设的机井工程,按照“谁投资,谁收益,谁管理”的原则,自觉管好用好机井,对其它农户使用机井可收取一定的费用。 第六条建立健全全区农用井档案,区、乡、村分别保存,以备查考。现有机井无技术档案的要补填,新打井竣工资料要一式三份保存,为统一规划、合理设计打好基础。 第七条控制机井总量,合理开采地下水资源。按单井控制面积40—50亩进行设计,确属特殊需要增加机井的,要由农户向所在村提出申请,村委同意方可建井,并报乡(镇)政府备案。 第八条需要报废的机井,由农户向村委管理人员提出,村委管理人员核实后报乡(镇)政府备案,每年年底乡(镇)政府将报废机井情况报水利局,水利局负责核减上报。 第九条擅自拆除、破坏机井及附属设施的单位和个人,应赔偿全部损失,并负责恢复原状;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供水管网漏损现状及控制措施

摘要:供水管网漏损是供水行业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漏损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水资源,而且还使供水企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就供水管网漏损现状及控制措施进行了探讨,详细分析了我国城市供水管网的漏损现状,并借鉴了国外采取改进漏损的措施提出了几点建议,旨在为类似方面的控制提供参考经验。 关键词:供水管网;漏损现状;控制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供水系统成为了重要的市政基础设施之一,在保证城市经济的稳定发展、保障人民生活安定等方面不可或缺,供水管网的漏损也随着供水系统的建立成为供水企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因此,为了控制供水管网的漏损问题,就要认真分析供水管网漏损的现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治理。 1 管网漏损率 管网漏损率是自来水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是政府对供水企业的一个重要考核指标。管网漏损主要是指因管网材质老化或破损等外部因素造成的实际供水量减少的现象。 1.1 管网漏损率的定义和漏损原因 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是指城市管网漏水量与供水总量之比。有如下计算公式: 漏损率=(年供水量-年有效供水量)/年供水量×100% 城市供水总量是指各水厂供出的经计量确定的全部水量;有效供水量是指水厂将水供出厂外后,各类用户实际使用到的水量,包括收费的(即售水量)和不收费的(即免费供水量)。从计算公式来看,漏损率与产销差密切相关。产销差一方面是由于计量存在偏差,另一方面是部分水量因种种原因未能纳入计量体系。具体影响因素可总结如下: 1.1.1 计量偏差造成 主要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ⅰ)系统误差,包括:①水量统计相关仪器设备自身误差;②由于供水售水周期不匹配造成的水量统计上存有偏差;③水量统计过程中由于采用近似公式造成系统内部误差。 (ⅱ)随机误差。因操作人员在读、记水量过程中的失误引发的偏差。 1.1.2 未纳入计量体系 指当前存在的原本应予以统计但未统计的情况: (ⅰ)消防等城市公用事业领域的无偿用水行为;(ⅱ)私接管道等偷水行为;(ⅲ)公共用水设施水量未能合理分摊到户;(ⅳ)管网日常维护过程中产生的未统计用水量。 2 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现状 供水管网物理性的漏损,主要由规划设计、管道管理、管道材质和施工质量等方面的问题导致的。调查显示,我国于20世纪60~70年代建造的城市供水管网,水压偏低仅为0.2mpa,直至80年代之后,水压才逐步提高至0.4~0.6mpa,管道修建时间长,质量标准低,老化日益严重,很大程度上引发了漏水危机。伴随城市化建设脚步越来越快,房屋、道路及地铁的施工建设亦对管网形成潜在的威胁。其次,部分施工单位在施工作业过程中,未按照法定程序办理审批手续,误伤地下管网,造成管道破裂等事故。管网材质的选择也具有重大的意义,采用易腐蚀的材质容易引发后期漏损。铸铁管由于强度低,易腐蚀,加上接口易渗漏,最容易引发漏损现象;钢管韧性较好,但由于接口部分导电性好,容易造成电化学腐蚀。此外,因涂层问题引发的小孔腐蚀也是常见管道腐蚀之一。施工方面主要有两方面影响,一方面由于地基下沉等地质结构变化破坏管道结构,引发漏损,大口径管道容易在管道承口处发生豁裂,小口径管道发生横向断裂的可能性较大。另一方面,若覆土不按规定进行分层夯实(一般覆土后密实度应大于90%),将使管道受力明显增加,从而大大增加了管道破裂的可能性。 根据原建设部2002年发布的《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和评定标准》规定,我国自来水业的管网漏损率不能超过12%,并且强制性要求必须严格执行,但实际考察发现,大部分省市

光伏电站集控中心监控系统

光伏电站集控中心监控系统(SPSIC-3000)简介 如今光伏电站分布地域广、运行管理人员少、运行管理工作量大。为了减少场站监管的工作量、实现不同类型各光伏电站的统一监管、多层监控、从而实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运营模式,国能日新推出了光伏电站集控中心监控系统的解决方案。 光伏电站集控中心监控系统(SPSIC-3000)是在已有的各光伏电站监控的基础上建立统一的实时历史数据库平台以及集中监控平台来实现对光伏电站群的远程监控和管理的总体目标。集控系统将现有光伏电站本地的监控系统、功率预测系统等相关信息进行整合构建成统一的生产信息系统平台,实现各光伏电站监控系统和统一系统平台之间的数据交互,并能够向各个监控点提供统一的运行相关信息,实现新能源公司在监控层面上的一致性。因此,基于远程的集中监控系统平台能够实现对其区域内的光伏电站进行监控调度功能,实现对光伏电站群的集中运行管理、集中检修管理、集中经营管理和集中后勤管理,通过人力资源、工具和备件、资金和技术的合理调配与运用,达到人、财、物的高效运作和资源的优化利用,保障实现光伏电站群综合利用效益最大化。 集控系统充分总结了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成功运行经验,涵盖了调度主站、变电站、集控中心站运行工作的各种业务需求,可以向用户提供各种规模的调度运行、集控中心、变电站的完整解决方案。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基于厂站一体化综合信息平台,搭建站内各种应用子系统,各子系统相对独立;通过配置的方式改变运行方式,应用子系统可以合并到一台机器/嵌入式工控机上运行,也可以分散到多个机器上运行。在此背景上,紧密跟踪国际上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的最新发展,广泛吸取国内外的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实际经验而产生的新一代平台系统。 光伏电站集控中心监控系统(SPSIC-3000)可实现如下功能: 1、升压站监控系统功能; 2、光功率预测系统; 3、电站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4、故障报警系统; 5、光伏电站生产运营分析系统; 6、能量综合管理子系统; 7、监控中心GPS; 国能日新24小时技术支持服务,为客户的利益保驾护航。

土壤墒情在线监测系统概述

土壤墒情在线监测系统概述 灌溉在农业生产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农事工作,而节水灌溉则是近年来国家所倡导的一种灌溉方式。经实践证明,在田间作物增产灌溉和适时适量节水技术应用与研究中,都离不开田间墒情的监测和预报。通过应用土壤墒情在线监测系统对田间墒情的监测和预报,种植者可以根据土壤墒情在线监测系统提供的数据发现某块田地缺水了,然后及时进行灌溉,而当土壤水分达到过多时,就能提醒种植者进行排水,严格的按照墒情浇关键水,使得灌溉水得到有效利用,从而达到节水高产的目的。 那么,土壤墒情在线监测系统是什么?该系统怎样呢? 土壤墒情在线监测系统就是专业用来监测田间土壤墒情的设备,它可以利用其数据采集、传输和存储技术来实时获取田间的墒情旱情等信息,而工作人员通过这些数据信息,就可以分析出当前田间土壤的墒情情况。土壤墒情在线监测系统和传统土壤监测仪器相比具有很大优势,它可以实现全天24小时对土壤墒情的实时监测,做到每分每秒关注土壤墒情的变化情况,而且不需要工作人员看守,同时还能够将数据传输至平台,实现多点墒情监测,而这些都是过去的土壤墒情监测仪器所不具备的。 不仅如此,土壤墒情在线监测系统的好处远远不止只有这一点,农业种植人人都想作物增产,而作物要想增产,合理的灌溉措施是少不了的,而合理的灌溉离不开田间墒情的监测和预报,即离不开土壤墒情在线监测系统的应用,还有在农业种植过程中,农户也经常会遇到灌溉的问题,比如什么时候灌溉合适,灌溉多少合适,如果灌溉把控不好时间或者灌溉不及时,很容易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影响农作物的产量。所以如何使农作物得到适时、适量的灌溉,提高灌水效率,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而托普云农TZS-GPRS-I土壤墒情在线监测系统是专业用于监测与管理土壤墒情的专业系统。该系统可以通过实时监测,为作物灌溉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提高种植效率。

供水管网监测系统解决方案

供水管网监测系统解决方案 为保证城市供水工作的科学性,依靠现代计算机通信技术和传感技术,实施对供水管道的无人化远程实时监测,并且能够自动传输到上面各级主管部门,实时监测输水管道、城市供水管道的压力、流量等信息;及时发现管网故障,提高维护效率、降低损失,保障输水、供水质量,达到科学预警,减少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 系统结构 监控中心:中心服务器、管网监测系统软件 通信网络:基于移动、电信的通信平台 管网监测RTU:监测管道压力,通过GPRS/CDMA网络传输到监控中心。 测量传感器:压力变送器等 功能特点 准确性:测量数据及时、准确;运行状态数据无丢失;运行资料的可处理,可追踪。 可靠性:全天候运行;传输系统独立完整;维护操作方便。 先进性:扩展性强,成熟稳定的智能化终端、独特的数据处理控制技术和GPRS 数据通信技术。 超低功耗:采用了最先进的低功耗技术,可以采用电池对设备供电,休眠电流<50uA,可以使用一次性锂亚电池工作,只需用户定期更换电池即可。 实时性:实时通过INTERNET/GPRS/CDMA等将采集数据传输到监控中心。 Web发布:使用者可根据授权进行浏览和操作,显示各监测点重要参数(如压力、电池电压、通讯状态等),进行管道数据分析、显示、查询、统计、报表打印等功能,给用户提供一个直观、简单的操作平台。 图表显示:自动生成各测点的压力的历史曲线,并可查询任意时段的历史数据,历史数据和曲线方便转存和打印。 实时警报功能:实时显示并记录系统的各种报警信息,如压力的超限、工作电源不正常、非法闯入、通讯故障等报警信息。 存储功能:可以将所有的实时参数保留3年以上,所存储的数据能够以标准的方

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监测系统)

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监测系统 一、系统概述 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监测系统)是破解供水企业发展难题,降低管网漏损率和产销差率的有效手段。 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监测系统)通过对各DMA(独立计量区域)内的流量和压力节点实施远程实时监测,既可及时发现管网供水异常,又可测算出区域的漏损情况、并辅助查找漏点,有效降低管网漏损率和产销差率。 二、系统构成 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监测系统)示意图 区域流出节点 区域流入节点 关键节点M 关键节点N 监控中心 手机 APP 服务器

三、系统功能 在线监测重要节点的实时流量、压力,科学制订并执行调度方案,使管网流量、水压平稳运行。 及时发现DMA中的流量和压力变化,识别出发生爆管的可能性。根据预判信息第一时间发布管网水量、水压调度指令和阀门远程控制要求,并迅速采取排查和检漏措施。 应用夜间最小流量原理,自动判断、分析各DMA是否泄漏以及当前泄漏水平,为制定检漏方案提供依据。 通过对各区域内流入、流出和实际销售水量的定期分析,有效统计各分区内的供水量、需水量、漏失量等数据,核算产销差。 结合管网长期运行数据,在确保充分、有效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下,适当降低并逐步确立常设供水压力,既可降低当前的泄漏水平,又可减少老化管网的爆管几率。 对各监测点的水表口径和实际用水量进行智能分析,综合判断当前水表是否匹配,并给出配表的合理建议。 通过DATA86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监测系统)长期的监测、分析,可掌握各区域的用水规律,为水量分配、管网改造提供基础数据。

四、软件界面 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监测系统)软件界面

大唐集团公司风电场集控中心建设原则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 风电场集控中心建设原则 (征求意见稿) 2011 年9月

目录 一、建设风电场集控中心的必要性 (1) 二、建设风电场集控中心的目标和条件 (1) 三、区域集控中心的设置原则 (3) 附件:风电场集控中心的技术要求 (4)

一、建设风电场集控中心的必要性 随着集团公司风电项目开发和建设规模的发展,风电场运维管理面临项目位置分散、人员需求增长过快等困难。同时,电网对风电场运维管理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对于异常信号、设备缺陷处理的准确和及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需要有与之匹配的技术手 段、管理机制和系统组织方案,实现强大的告警功能和完善的监视功能。 风电场集中控制中心可以通过为上层电力应用提供服务的支撑 软件平台和为发电和输电设备安全监视和控制、经济运行提供支持 的电力应用软件,实现风电场集中数据采集、监视、控制和优化, 并且可以在线为调度和监控人员提供系统运行信息、分析决策工具和控制手段,保证系统安全、可靠、经济运行。 对风电企业自身来讲,建立集控中心是利用科技手段对区域风 电场及升压站实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一种运行管理模式, 通过远近结合,实现对各风场和受控站进行运行监视、倒闸操作、 事故异常处理、设备的巡视与维护以及文明生产等全面运行管理。同时,减少人员,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建设风电场集控中心的目标和条件 1、满足现代化生产管理要求 满足电网管理的要求,使电网调度和运行人员可以对电网中的 设备状态进行监视、控制、统计、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运行方式和检修计划,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和高质量供电。 满足负荷预测的要求,合理安排风电场的发电计划,降低电能

管网压力监测

管网压力监测 ---适用范围--- 管网压力监测适用于供水企业远程监测供水管网,工作人员在水司调度中心即可远程监测全市供水管网的压力及流量情况;科学指挥各水厂启停供水设备,保障供水压力平衡、流量稳定;及时发现和预测爆管事故的发生。 ---系统组成--- 管网压力监测是水司供水调度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主要由水司调度中心、通信平台、DATA86管网压力监测设备、压力变送器和流量仪表组成。 领导 操作员1 操作员2 水司局域网 服务器 流量计 流量计 压力变送器 压力变送器 方式1:分体式管网监测 方式2:—体式管网监测

---通信平台--- 水司调度中心、各职能部门之间数据通信在局域网内完成;管网监测点与水司调度中心之间采用GPRS无线通信。 ---系统功能--- ◆监测整个城市供水管网监测点的压力、流量、流向等信息。 ◆自动存储压力、流量、设备状态、电池电压等监测数据;历史数据可查询、可对比。 ◆压力超限、设备故障、电压过低、通信中断等故障时自动报警。 ◆生成每个监测点的压力、流量数据曲线;生成每条管线压力分布曲线。 ◆生成各种统计、分析报表。 ◆辅助预测、发现爆管事故;提供辅助决策建议。 ◆辅助管理管网管道、阀门、变送器、流量计等设备。 ---管网监测设备选型--- 管网监测点多为窨井,根据现场情况可灵活选用分体式管网监测设备或一体式管网监测设备。

1、分体式管网监测设备 适合对管网监测数据实时性要求较高,并且附近有墙体或可立杆、能够安装监测设备的监测点。 433M 微功耗测控终端安装在窨井内,采集管网压力、流量、流向等数据后通过433MHZ 发送给井外的无线数传网关。 无线数传网关接收433M 微功耗测控终端发送的管网监测数后通过GPRS 网络远程传送给水司管网监测中心。 (详细了解请点击) 2、一体式管网监测设备 适合对管网监测数据实时性要求不高,且窨井内GPRS 信号质量较好的监测点。 一体式管网监测设备安装在窨井内,采集管网压力、流量、流向等数据后通过GPRS 网络远程传送给水司管网监测中心。(详细了解请点击) 433M 微功耗测控终端 无线数传网关(太阳能供电) DATA-6218 一体式管网监测设备

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 Standard for water loss control and assessment of urban water distribution system CJJ 92-2016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017年3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第1303号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的公告现批准《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为行业标准,编号为CJJ 92-2016,自2017年3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3.0.4、4.4.8、4.5.6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CJJ 92-2002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6年9月5日

前言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4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3]169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了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漏损控制;5.评定。 本标准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名称改为《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2.章节设置作了调整,修订了管网漏损的基本概念、评定指标、水量统计、指标计算和评定标准;3.增加了漏损水量分析、漏水管理、分区管理、压力调控、计量损失和其他损失控制等方面内容;4.删除了“漏水检测方法”的内容。 本标准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9号;邮编:100835)。 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 北京市自来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参编单位: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上海城投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市自来水集团有限公司

全国土壤墒情监测工作方案

全国土壤墒情监测 工作方案

全国土壤墒情监测工作方案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中国旱灾频发重发,干旱缺水问题日益突出。为做好土壤墒情监测工作,应对旱灾威胁,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各级农业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土壤墒情监测,大力推进监测站(点)建设,建立健全国家、省、县三级墒情监测网络体系,扩大覆盖土壤墒情监测规模和范围。要充分利用现代监测和信息设备,全面提升监测效率和服务能力。逐步完善主要农作物墒情评价指标体系,实现墒情评价规范化和科学化。强化现代高新技术应用,提高墒情监测的时效性、针对性和科学性,为指导农业生产、防灾减灾、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土壤墒情监测要以服务农业生产为宗旨,以土壤和作物为对象,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覆盖全国粮食主产区和干旱易发区。经过采用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等现代高新技术手段,突出土壤墒情监测关键技术环节,实现定点、定期监测。分析汇总土壤墒情数据,评价作物需水情况,及时提出应对措施建议。建立墒情定期会商和报告制度,提高时效性和结果表示的可视化程度。 二、基本原则 (一)代表性。土壤墒情监测站(点)要充分考虑区域内主导作物、气候条件、灌排条件、土壤类型等因素合理布局,确保监测数据具有代表性。

(二)及时性。土壤墒情监测要做到及时、快速、准确,出现旱涝灾情,应加大监测频率,旱涝灾情不迟报、不漏报;关键农时季节,应及时汇总相关信息,重大农事活动前有信息;日常监测工作,坚持定期采样,快速分析、及时汇总、按时上报。 (三)规范性。建立土壤墒情监测工作制度和责任制度,做到工作人员相对固定,设施设备配置齐全,监测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确保监测数据可靠、调查内容详实、评价结论科学。 三、重点工作 (一)监测点布设 选择区域范围内代表性强,当地政府重视,土肥水工作基础好,技术力量强,能够长期坚持的县承担土壤墒情监测工作。 以县为基本单元,根据气候类型、地形地貌、作物布局、灌排条件、土壤类型、生产水平等因素,选择有代表性的农田,平均每10万亩耕地设立1个农田监测点(每个县不少于5个)。 农田监测点应设立在作物集中连片、种植模式相对一致的地块。采用统一编号,设立标志牌。开展基本情况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壤类型、种植制度、灌排条件、地力等级、产量水平等;测定不同层次土壤质地、容重、田间持水量等指标;拍摄景观照片,建立监测点档案。 (二)数据采集 1、监测指标。一般按0~20cm、20~40cm、40~60cm、60~100cm四个层次监测土壤含水量,其中,0~20cm、20~

土壤墒情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_刘欣伟

2013年第7期 福建电脑支持基金:吉林省世行贷款农产品质量安全项目“基于物联网的设施蔬菜安全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编号:2011-Z 20 1、引言 我国是农业大国,在农业逐步迈入现代化生产的时期,利用计算机相关技术,对农业的生产进行预测与指导是十分必要的。近些年来旱情的发展严重地制约了我国的经济发展,这对农业灌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们需要长期考虑的课题就是如何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传统灌溉方式会大量的浪费水资源,并且不能针对不同地块和农作物实行不同的灌溉方案,不能使农作物达到最适宜的生长环境。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发展土壤墒情监测技术,建立墒情监测数据数据库和土壤墒情监测系统,实现土壤的适时适量灌溉,达到节约水资源,提高作物产量和提高效益的目的。本文应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网络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建立土壤墒情监测系统,从而解决水资源配置与高效利用等常见问题。 2、土壤墒情 土壤墒情是农田耕作层土壤含水率的俗称,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土壤墒情是不断变化的,所以需要对其进行实时监控,这样采集的信息才有利用价值。土壤水分的变化不仅与土壤特性有关,还受降水、灌溉、蒸发、根系层下边界水分能量等因素影响,而且其动态变化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1]。 3、GIS在土壤墒情中的应用 在全国第三次农业气候区划会议上,土壤水分委员会提出了GIS 技术应用于监测土壤水分的原因。地理信息系统在农业气候区划,主要经济作物适宜种植区划,天气和其他业务领域,提供了土壤水分研究的新工具[2]。 在布置数据采集点的同时布置GPS 装置,利用全 球卫星定位采集监测点的经度和纬度,再结合GIS 软件就可以实现大面积的土壤墒情实时监测。 4、系统总体设计 本系统共有四个模块组成,分别是数据采集模块,数据传输模块,人机交互模块和数据库模块。 数据采集模块利用传感器采集土壤温度、湿度等土壤墒情数据,GPS 装置采集监测点经度、纬度等数据,通过zigbee 网络实现单个监测区域内数据的相互传递。再利用GPRS 技术,实现zigbee 网络之间与zigbee 网络和智能终端之间数据的远距离传送。在智能终端,采用浏览器的形式结合GIS 技术,将数据以不同形式展示给用户,后台数据库则对数据进行加工、 存储和数据的分析,查询与统计。4.1土壤墒情数据采集模块: 土壤墒情数据采集模块是利用土壤温湿度传感器对土壤温度和湿度等数据进行采集。利用GPS 装置对监测点经度、纬度等地理信息数据进行采集。 监测区土壤墒情监测点设置的主要依据包括:地理位置;土壤质地类型及土壤物理特性;所属行政区划、 周边地形地貌;作物种植的种类及范围;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埋深;灌溉条件。土壤含水量监测点布在地块中央平整的地方,避开低洼易积水的地点[3]。监测土壤墒情效果的好坏,取决于监测点的数量。监测点过多虽然会提高监测效果,但会使系统的投资过大。所以合理的选取监测点数量是十分必要的。在布设土壤墒情监测点时,每二十平方米放置一个节点,采样点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采样点的位置一经确定,应保持其相对的稳定。传感器可以埋入土中的不同深度,结合GIS 软件, 就可以全方位立体的对土壤墒情土壤墒情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刘欣伟,司秀丽,蒋小琴 (吉林农业大学吉林长春130118) 【摘要】:本文阐述了信息技术在农业方面应用的必要性,介绍了土壤墒情概念和G I S 技术,对土壤墒情监测系统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设计。本文结合了G I S 技术来构建土壤墒情监测系统,其中包括几大主要模块:土壤墒情数据采集模块,数据传输模块,人机交互模块和数据库模块。 【关键词】:土壤墒情;监测;系统设计33··

远程集中监控中心解决方案

一、解决方案 (一)远程集中监控中心 主要由:管理中心、视频调度指挥中心、MCU流媒体服务器、GIS地理信息(报警中心电子地图)、网络储存服务器和解码终端构成。 (二)监控中心主要功能以下: a)管理中心 对监控地点及操作人员的编辑,包括新建、修改、删除; 对操作员进行权限设置,采用灵活的菜单权限设置方式; 在整个系统中,系统具有精细权限管理功能,能对系统中所有权限用户进行统一、准确、精细的管理和权限划分,保障系统中高级用户和各级领导在重大情况或紧急 情况下对系统的操作控制优先权。 每个对象均可以进行精细权限设置,比如可为每个用户设置对每个摄像头的权限(是否可以实时监控、历史点播、云台控制等)。 支持用户优先级级别管理,对同一个资源,如果两个用户均具备相应的权限,级别高的用户可以抢占级别低的用户的对该资源的拥有权,用户的控制权被抢占时会得 到明显的通知。 对用户的操作请求进行权限认证,当用户不具备相应操作的权限时,此用户的请求被拒绝,反之则接收并允许进行操作,同时将本操作记录至操作日志; 对来自报警管理主机的报警信息进行报警日志记录,同时进行转发,可自动转发至已经设置好的多个目的主机; 操作日志、报警日志的查询。 b)视频调试指挥中心 网络预览:通过多IP的方式,同屏幕可以支持36个视频实时浏览,一台中心机可以同时控制10台以上的解码终端,从而可以形成36*128的数字矩阵监控系统。可以同时实时预览多达36路的图像和声音,每个监控点的图像和声音可以任意切换,。可以在1、 4、6、8、9、10、12、16、24全屏等多种画面分割模式中切换显示。 云台控制:对网络视频服务器所连接的云台及镜头进行控制 远程监听:可把远端声音传送回中心 远程录像文件检索:按日期、时间、类型、服务器、通道检索客户端本地或远程服务器端录像文件。 远程下载: 系统能够通过网络远程备份指定时间的录像数据到本地硬盘上;

城市供水管网监测系统解决方案(图文)

城市供水管网监测系统解决方案(图文) 2019-08-31 21:56 | 人气:2817 分享至:收藏一、概述 为保证供水工作的科学性,依靠现代计算机通信技术和传感技术,实施对供水管道的无人化远程实时监测,并且能够自动传输到上面各级主管部门,监测输水管道、城市供水管道的压力、流量等信息;及时发现管网故障,提高维护效率、降低损失,保障输水、供水质量,达到科学预警,减少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 二、系统组成 1、系统组成 监控中心:(计算机、管网监控系统软件) 通信网络:(基于移动或者电信的通信网络平台) 管网监测RTU:监测管道压力、流量,通过GPRS/CDMA网络传输到监控中心 测量传感器:压力变送器,流量传感器(流量计)。

2、系统结构 系统结构图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结构图 三、系统中主要产品简介 1、ZKMC-300管网监测RTU 1)简介 ZKMC-300微功耗数据采集处理单元采用工业级微功耗处理单元,采用新技术、新工艺设计,功耗极低、存储容量大、处理及通讯功能强大,是专为管网监测而开发的一款产品;非常适合分布范围广、使用市电和太阳能供电困难的管道及管道井实时数据的远程采集与传输。产品功耗极低,有多种工作状态,在休眠状态时电流<50μA,同时采取多种措施降低工作状态时的功耗,大大延长了在使用电池供电时的设备使用时间,在使用一定容量的电池供电时,可以持续工作6至12个月,大幅降低管网监测系统的维护工作量,降低维护成本。 2)功能 自动接入GPRS网络,支持TCP/UDP通讯,具有网络状态检测功能,检测到网络断开后能够自动重新连接网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