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名称各种各样的鱼
中班科学教案:各种各样的鱼(通用7篇)

•••••••••••••••••中班科学教案:各种各样的鱼中班科学教案:各种各样的鱼(通用7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各种各样的鱼,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班科学教案:各种各样的鱼篇1活动目标:1.欣赏图片,感受各种各样的鱼的美丽形态。
2.能撕出各种图形来装饰小鱼,体验创造的乐趣。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活动重点难点:能撕出各种图形来装饰小鱼。
活动准备:海洋背景一块;各色彩纸;各种各样的小鱼图片。
活动过程:一、出示图片1.教师出示各种各样的鱼的图片,幼儿欣赏。
2.师:小朋友,你觉得这些鱼漂亮吗?你觉得哪条鱼最漂亮?二、我来撕一撕1.师:你最喜欢的那条鱼是什么形状的,它身上的花纹是怎么样的呢?2.请个别幼儿上来尝试撕一撕自己觉得最漂亮的那条鱼。
三、幼儿进行撕贴教师投放材料,幼儿进行撕贴。
四、作品展示1.教师将海洋背景图片贴在黑板上。
2.幼儿将自己撕贴好的鱼随意贴在背景图上。
3.师:给你们自己撕贴出来的小鱼取个好听的名字吧。
活动反思:本次活动中孩子在观看各种各样图片的小鱼时都惊叹“:哇!好漂亮啊!”一下子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氛围一下子就上来了。
在第二环节个别幼儿上来撕自己的鱼,导致后面幼儿都照着上来幼儿的方法撕出很多同样的鱼。
小百科:鱼是最古老的脊椎动物。
它们几乎栖居于地球上所有的水生环境——淡水的湖泊、河流到咸水的大海和大洋。
中班科学教案:各种各样的鱼篇2学习目标:观察和了解鱼类共同的外部结构和不同的外形特征。
观察、比较不同鱼类的颜色和外形特征,了解鱼的多样性。
活动准备:一幅大鱼的图画。
活动过程学习领域:形式:小组1. 老师在白板上一笔一笔画出一条鱼,每画一笔,请幼儿猜一猜老师要画的是什么。
2. 与幼儿一起阅读有关鱼的图书,请幼儿描述鱼的外形特征,活动进行时,可运用关键词,例如鱼尾、鱼头、鱼鳍、鱼鳃、鱼鳞、鱼眼等。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教案《各种各样的鱼》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教案《各种各样的鱼》一、教案目标•让幼儿了解各种各样的鱼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培养幼儿对自然界生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通过观察和讨论,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二、教学准备•课件:幻灯片、图片•教具:模型鱼、鱼类图鉴•实物:各种鱼类标本、鱼缸•材料:绘画纸、水彩颜料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认识鱼类1.引入:通过展示图片和模型鱼引起幼儿对鱼类的兴趣,让幼儿说说自己见过怎样的鱼。
2.学习重点:介绍一些常见的鱼类,比如金鱼、斗鱼、鲤鱼等,让幼儿观察它们的特点,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3.活动设计:让幼儿围绕“各种各样的鱼”展开绘画创作,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绘制自己心目中的奇妙鱼类。
第二课时:鱼类的生存环境1.引入:通过观察水族箱中的各种鱼类,让幼儿了解鱼类生活的环境。
2.学习重点:介绍不同种类鱼类的生活环境,比如淡水鱼、海水鱼,让幼儿认识到鱼类的多样性。
3.活动设计:设置仿真环境,让幼儿在水育显微镜下观察各种鱼类,体验不同种类鱼类的生存环境。
第三课时:保护海洋生物1.引入:通过观看相关视频和图片,让幼儿了解海洋生物遭受垃圾污染的情况。
2.学习重点:介绍海洋生物的重要性,呼吁幼儿爱护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生物。
3.活动设计:组织幼儿团体亲近大海,收集海滩上的垃圾,并进行垃圾回收再利用的活动,培养幼儿爱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幼儿的绘画作品、听取幼儿的观察和思考成果,评估教学效果。
同时,可以设置简单的小测验,检查幼儿对鱼类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与改进通过教学过程中的观察和评估,总结教学经验,找出不足之处并制定改进计划,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
六、延伸拓展可以邀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海洋环境保护主题的交流活动,进一步加深幼儿对保护自然环境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以上为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教案《各种各样的鱼》,希望能够帮助幼儿在探索自然世界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各种各样的鱼》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

《各种各样的鱼》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认识各种各样的鱼,培养幼儿对海洋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通过观察、讨论和创作,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幼儿的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各种各样的鱼,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学习绘画和剪纸技巧,创作出自己喜欢的鱼。
3. 通过小组合作,装饰和布置“海底世界”。
三、教学准备:1. 收集各种鱼的图片、视频或实物,用于教学展示。
2. 准备绘画和剪纸所需的材料,如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3. 准备“海底世界”的背景布或墙纸。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鱼的图片、视频或实物,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鱼的特点,激发幼儿对鱼的兴趣。
2. 讲解:简要介绍各种各样的鱼,包括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让幼儿了解鱼类的基本知识。
3. 创作:指导幼儿绘画和剪纸技巧,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出自己喜欢的鱼。
4. 合作: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装饰和布置“海底世界”,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5. 展示:让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引导幼儿互相欣赏、交流和评价,提高沟通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创作过程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2. 关注幼儿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 搜集幼儿的剪纸和绘画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幼儿进行鱼的知识竞赛,巩固所学内容。
2. 带领幼儿参观海洋馆或水族馆,实地了解鱼类的生活环境。
3. 邀请家长参与活动,共同评价幼儿的作品,增进亲子关系。
七、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教学过程中幼儿的安全,特别是使用剪刀和胶水等工具时。
2. 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进度和情绪变化,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3. 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以满足不同幼儿的学习需求。
八、教学资源:1. 鱼类图片、视频或实物。
2. 绘画和剪纸材料: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大班美术公开课教案《各种各样的鱼》集合3篇

大班美术公开课教案《各种各样的鱼》集合3篇百度百科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网络百科全书,旨在创造一个涵盖所有领域知识,服务所有互联网用户的中文知识性百科全书。
在这里你可以参与词条编辑,分享贡献你的知识。
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大班美术公开课教案《各种各样的鱼》集合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 大班美术公开课教案《各种各样的鱼》设计意图:鱼是日常生活中较常见的动物,不光通过电视、图片或者去动物园,生活中处处可见,我们吃的食物中也有鱼类,所以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各种各样的鱼》。
收集大量的废旧材料,也让他们了解到废物利用,不浪费。
平时都是以画画为主,今天让孩子动作操作这些废旧材料,使得它们变成一条条美丽的鱼,提升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目标:1.利用各种废旧材料,设计制作自己喜欢的`小鱼,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2.乐于大胆尝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1.废旧材料、鱼的图片、操作工具。
2.幼儿在活动前观看鱼的视频和鱼的实物。
活动过程:环节一,出示图片,让幼儿欣赏,在欣赏的过程中并让幼儿着重观察鱼的外形特征,每条鱼都是不一样的,要仔细观察,从鱼的头部、身体、身体两侧、尾巴等来观察鱼。
反思:幼儿看到鱼后都很兴奋,在讲解时也表达的很清楚,正对自己喜欢的鱼在那不停的说,我在看的过程中也加以讲解鱼的不同点,和他们的形状,让幼儿更好的记住自己喜欢的鱼。
环节二,观看好图片后,出示废旧材料,直接主题,用废旧材料制作各种各样的鱼,教师用两个不同形状的盒子问小朋友可以做什么鱼,幼儿说出了很多种类,根据盒子的形状差异,教师做出了两条不一样的鱼,再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手上的材料是什么形状的,能做什么鱼,了解后再请幼儿动手做。
反思:这一环节,我在制作上还是讲解的比较仔细的,但在让幼儿发言时,请的幼儿不是很多,而且幼儿说出来的种类并不是很多,我就这样一带而过了。
环节三,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完成自己的作品。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各种各样的鱼》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各种各样的鱼》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教材第四章《动物世界》,详细内容为《各种各样的鱼》。
通过该章节的学习,让幼儿了解鱼的特征、种类和生活习性,培养幼儿对海洋生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知道鱼的基本特征,如生活在水中、有鳞片、用鳃呼吸等。
2. 使幼儿能够辨别不同种类的鱼,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3. 培养幼儿爱护海洋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掌握不同种类鱼的特点和区别。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鱼的基本特征,培养保护海洋生物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鱼类图片、PPT、视频、实物模型。
2.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各种鱼类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2)邀请幼儿分享他们见过的鱼类,讨论鱼的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PPT和视频,讲解鱼的基本特征,如生活在水中、有鳞片、用鳃呼吸等。
(2)教师展示实物模型,让幼儿观察并辨别不同种类的鱼,引导幼儿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分发画纸和画笔,让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鱼。
(2)幼儿用彩泥制作鱼的模型,加深对鱼类特征的理解。
(1)教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各种各样的鱼》2. 内容:(1)鱼的基本特征:生活在水中、有鳞片、用鳃呼吸等。
(2)不同种类的鱼及其特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最喜欢的鱼,并写出它的特点。
答案示例:我最喜欢的鱼是金鱼,它有圆圆的身体、大大的眼睛和长长的尾巴。
2. 拓展延伸:和家人一起去海洋馆或鱼市,观察不同种类的鱼,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鱼的基本特征和不同种类的鱼。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对鱼类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进行拓展延伸,如组织亲子活动,让幼儿在现实生活中感受鱼类的魅力。
大班《各种各样的鱼》教案

大班《各种各样的鱼》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主题活动“海底世界”,主要围绕教材第五章《奇妙的海洋生物》中的第二节“各种各样的鱼”进行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鱼的种类、特征、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掌握不同种类的鱼及其特点,提高他们对海洋生物的认知。
2. 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合作的能力,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3. 培养幼儿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使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鱼的种类繁多,特征各异,记忆难度较大。
教学重点:掌握鱼类的基本特征,了解不同鱼类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鱼类图片、视频、挂图、模型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鱼类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鱼的特点。
(2)邀请幼儿分享自己见过的鱼,激发他们对鱼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PPT展示不同种类的鱼,讲解鱼类的基本特征(如鳞片、鳍、鳃等)。
(2)以问答形式引导幼儿了解各类鱼的特点,如鲨鱼、鲤鱼、金鱼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画纸和彩笔,让幼儿根据所学知识绘制自己喜欢的鱼。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纠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与合作(10分钟)(1)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相互交流自己绘制的鱼。
(2)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展示,分享各自绘制的鱼的特点。
六、板书设计1. 鱼类的基本特征:鳞片、鳍、鳃等。
2. 不同种类的鱼:鲨鱼、鲤鱼、金鱼等。
3. 鱼类与人类的关系:食物、观赏、生态保护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绘制一种自己喜欢的鱼,并介绍它的特点。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反思,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海洋馆,让他们实地观察各种鱼类,加深对鱼类知识的理解。
大班科学活动各种各样的鱼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各种各样的鱼教案【含教学反思】活动简介这是一堂适合幼儿园大班的科学活动教案,主要围绕“鱼”展开。
通过观察鱼、制作鱼和了解鱼的生活习性,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启发其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热爱。
活动内容及流程活动一:观察鱼并了解其基本特征1.活动准备:准备一些活鱼,水族箱,放大镜;2.活动步骤:1.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活鱼的外貌、颜色、大小,并询问孩子们对鱼的印象;2.引导孩子们使用放大镜观察鱼并了解其中基本特征,例如鱼鳞、鳃、鱼鳍等;3.简单介绍鱼的基本生活习性和种类,并结合图片或实物展示。
活动二:制作手工鱼1.活动准备:彩纸、剪刀、胶水、颜料、画笔、鱼鳍模板;2.活动步骤:1.引导孩子们先将鱼的轮廓用颜料或画笔画出,再将鱼鳍模板贴在彩纸上、剪出鱼鳍,并粘贴在画好的鱼身上;2.引导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创意,在鱼的身上添加其他装饰,如眼睛、嘴巴、鳞片等;3.引导孩子们分享自己的作品、欣赏其他同学作品。
活动三:了解鱼的家园1.活动准备:图片或视频展示材料、地图;2.活动步骤:1.引导孩子们通过图片或视频了解鱼的生活环境,例如河流、湖泊和海洋等;2.引导孩子们通过地图展示和比较不同生活环境对鱼的影响,如温度、水质等;3.结合图片或实物让孩子们了解人类如何保护和利用水域资源。
教学反思活动优点1.活动内容生动丰富,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2.通过观察鱼和制作手工,启发了幼儿的艺术美感;3.活动中掌握的基本知识,有助于幼儿提高对大自然的认知。
活动不足1.活动中针对具体鱼的认知还不够深入;2.在观察活鱼环节中,部分幼儿可能会不适应或感到害怕。
改进方案1.在活动中引导孩子们了解具体鱼的特征和生活习性;2.对于可能害怕的幼儿,老师可以进行个别引导和疏导。
总结通过这堂科学活动,幼儿们对鱼的了解更加全面和深入,同时也启发了他们的艺术美感和对大自然的认知。
在今后的活动中,应该更加注重细节,更好地满足幼儿的探究欲和好奇心,开发幼儿的潜力。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各种各样的鱼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各种各样的鱼一、活动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鱼的特点,知道鱼的生活习性。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和交流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鱼类的喜爱,培养保护海洋生物的意识。
二、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各种鱼类的图片、视频、玩具鱼。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鱼类图片和视频。
三、活动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各种鱼类的图片,引发幼儿对鱼的兴趣。
2. 主体部分:a) 教师向幼儿介绍各种鱼类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b) 幼儿观察视频中的鱼,了解鱼的运动方式和捕食习性。
c) 幼儿分组讨论,交流自己观察到的鱼类特点。
d)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鱼类分类游戏,巩固幼儿对鱼类的认识。
3. 总结与拓展:教师带领幼儿总结本次活动,强调鱼类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鼓励幼儿保护海洋生物,关爱地球。
四、活动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鱼类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幼儿在交流、讨论环节的表现,评估他们的观察、表达和合作能力。
3. 搜集幼儿在鱼类分类游戏中的表现,分析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五、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活动内容,鼓励家长带领幼儿参观水族馆或观看鱼类纪录片,加深幼儿对鱼类的认识。
2. 环境创设:利用废旧材料,让幼儿制作属于自己的鱼类玩具,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
3. 区域活动:在科学区设置鱼类主题展示,引导幼儿自主探索鱼类知识。
六、教学内容1. 学习鱼类的主要特征,如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等。
2. 认识不同种类的鱼,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外形特点。
3. 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七、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幼儿通过观察实物和视频,了解鱼的生活习性和特征。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幼儿主动思考和探索鱼类的世界。
3. 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幼儿在小组内交流观察到的鱼类特点,培养合作意识。
4. 采用实践活动法,让幼儿动手制作鱼类模型,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媒体教学活动设计记录表
活动名称各种各样的鱼班级
大二
活动目标
1、运用点、线、形来装饰鱼和表现鱼不同的外形特征。
小精
灵儿童资讯站出品
2、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想象大胆创作,发展幼儿的初步的创
新能力。
3、向幼儿进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保教育。
活动重点:学习用点、线、形来装饰鱼。
活动难点: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创作。
设计者
张海珍
活动准备1、投影机、下载各种鱼的照片
2、白纸、记号笔。
3、各种点、线、面的范例,教师画好的鱼的范例若干。
时间
7.20
活动设计
一、猜谜导入
(1)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猜个谜语?
有嘴不说话,没脚会玩耍。
小孩见了它,心里乐哈哈。
小猫见了它,伸手就要抓。
(鱼)
生:小鱼
(2)教师语:在美丽的大海里,生活着许多快乐的鱼宝宝,他们和鱼妈妈自由自在的在海洋里嬉戏玩耍,一会儿在珊瑚里捉迷藏,一会儿在比赛游戏,一会儿又凑在一起说着悄悄话,可幸福了。
(3)通过投影,让幼儿更仔细观看各种鱼的照片,让幼儿进一步感知鱼的外形和花纹。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美丽的鱼,让我们也一同来看看它们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样的花纹?
(4)引出海底世界背景图(珊瑚,水草及一条哭泣的鱼妈妈),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引入课题。
小精灵儿童网站出品
教师语:可是突然有一天,海洋里的鱼都消失了,只剩下鱼妈妈和漂浮着的塑料袋,饮料瓶,为什么会这样呢?(请幼儿说一说,我们应该怎样做,向幼儿进行环保知识教育。
)那我们一起来帮助鱼妈妈找回她的孩子好吗?二、教师展示线描画的(点、线、面)的范例,引导幼儿观察思考,提出自己不懂和不会画的(点、线、面),并做一些简单的介绍。
1、点画法。
展示点的种类:圆点、短点、雨点、正方形点、三角形点、空心点、沙点、十字点
2、勾线画法。
线的种类:横线、竖线、斜线、交叉线、波浪线、折线、凹凸线、卷曲线、弧线、鱼鳞线、三角螺旋线、方螺旋线
3、面的画法。
(点和线的排列组合)
面的种类:正方形组成的面、圆形组成的面、半圆形组成的面、三角形组成的面、长方形组成的面。
摘自小精灵儿童资讯站
三、欣赏教师画的鱼的范例,请幼儿互相说一说,这些鱼的形状及装饰的线条,看一看,说一说它们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样的花纹。
师:老师画的这条鱼是什么形状的?用了什么样的线条进行装饰?
四、示范讲解如何对鱼进行装饰?如何处理分割画面?处理画面中点、线、面的疏密关系的画法:
(1)教师出示小朋友的作品讲解如何在鱼身上分割画面的块,画出各种形状的
线条,并重点讲解如何处理画面中点、线、面的疏密关系。
(2)引导幼儿讨论,你准备画一条什么样的鱼?用什么线条来装饰?
五、师提出作画要求:
(1)在作画前先想一想:自己要画什么样的鱼?可以看看周围鱼的照片,要用什么线条装饰?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出各种奇形怪状的鱼,看谁想的和别人不一样,要求构图大。
(3)启发幼儿用不同的花纹装饰鱼,并注意点、线、面的疏密变化。
(4)安静作画,不影响别人,注意坐姿。
六、幼儿分小组创作,教师给予及时指导,对幼儿创造性表现的作品及时给予肯定。
(1)鼓励幼儿在绘画中大胆尝试用不同的点、线、面的运用。
引导孩子自由发挥,提高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验到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内容来自] (2)帮助能力差的幼儿变化各种线条花纹。
七、观赏评析作品:小精灵儿童网站出品
(1)请幼儿自由互相讲述自己所画的鱼,把自己想对鱼宝宝说的话和自己画画中的感受,告诉老师写成“悄悄话”的形式粘贴在作品上。
(2)请个别幼儿谈谈自己喜欢哪一条鱼,为什么?
(3)教师小结:今天,小朋友帮助鱼妈妈找回了鱼宝宝,并且鱼宝宝身上的花纹都非常漂亮,点、线、面的疏密也很好,鱼妈妈谢谢你们了,现在我来当鱼妈妈,小朋友来当鱼宝宝,我们一起游到大海里去做游戏吧。
教学反思活动一开始我就用故事把握住孩子的注意力,孩子们有的说:鱼妈妈看到鱼走了伤心的;有的说:水太脏了,鱼都死了;有的说:水里都是塑料袋和牛奶瓶……我没有否定孩子的回答,一直根据孩子的问题启发幼儿,每个环节环环相扣,为后面的环节作好铺垫。
我向幼儿展示大量不同的图片,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导者,孩子在观察电视、投影等多种图片的直观感知下,对鱼的形态和线条能很好的把握,活动兴趣一次比一次高涨。
在绘画前我的要求明确,对线描画的技法和点、线、面讲解清楚,孩子在绘画时能很好地运用,并向我们展示不同形态的鱼。
虽然整节课的授课时间较长,但孩子的完成情况和热情高涨,尤其在活动结束,孩子们都有很多的话对小鱼叮咛,有的幼儿说:小鱼你要和妈妈在一起不要乱跑,不然会被大鱼吃掉。
有的幼儿说:小鱼我下次到海底世界和你一起玩。
本次活动不仅将主题与班级布置结合,美化班级环境,让孩子自己成为班级的主人,参与其中,而且对孩子进行人与动物的和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