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人教部编版
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件-9.2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人教部编版 (共14张PPT)

思考: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有什么意义?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以毛泽东为代 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井冈山创建了第一块农村 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 取政权”的道路,培育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
(2)到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原因。
材料1:井冈山地处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 中段,海拔多在800-1000米之间,地势险要, 易守难攻。这里的几个县都建立过共产党组 织和农民协会,群众基础好。井冈山远离国 民党控制的大城市,敌人的统治力量在这个 地区比较薄弱。
推荐2个同学讲故事,其他同学听故事,学 习先辈不怕艰苦进行革命斗争的精神。
故事示例。
贺页朵的入党宣誓书 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保存着这样一份入党宣誓书:入党宣 誓是在他工作的榨油坊进行的。在桐油灯光的照耀下,他在一块 红布上写下了“牺牲个人、严守秘密、阶级斗争、努力革命、服 从党旗、永不叛党”6句入党誓词,并在布片顶端写下了“CCP” 3个英文字母。他识字不多,在这张布质的入党宣誓书里,24个 字中别字就有5个,但这更让人感受到他灵魂深处的忠诚和信念, 具有强烈的震撼力。 1934年红军主力长征后,他因身负重伤留下来坚持斗争,在 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下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在以后的漫长岁月里, 他冒着生命危险将入党誓词藏在榨油坊的屋檐下。 1951年,中央派慰问团到南方老革命根据地慰问时,贺页朵 才将这份珍贵的入党誓词亲手交给慰问团负责人,后经中宣部转 存至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复制陈列了这 份珍贵的革命文物。
道德与法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评课稿 (32)

道德与法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本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五年级下册第9课中国有了共产党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本节课所讲到的相关内容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开始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新阶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本课教学内容较多,但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很好的把握课堂的难易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进行了重新建构,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
而且利用本节涉及的革命家故事较多,对红军长征内容学生已有所了解这些特点,布置学生课前搜集资料、练习讲述故事等,课堂中指导学生将这些故事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地串连起来,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尝试,由浅入深步步引导,帮助学生有效突破难点和掌握重点。
并且能关注到课堂上的多个细节。
课堂上上课教师能巡视关注多个角落的学生,及时掌握他们学习情况。
及时掌握他们学习情况;及时把学生遇到的共性、突出问题,进行反馈,组织学生开展相互讨论、合作探究把问题解决;对于学生的亮点上课教师页及时进行展示和点评组织学生互评互学,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
上课教师通过设置不同层次和要求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和情况去完成,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
关注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关注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课堂上上课教师除了关注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还关注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例如通过一些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汇报,从而培养学生动口表达、动脑思考的能力,使学生的三维目标得到落实。
课堂上上课教师能巡视关注多个角落的学生,及时掌握他们学习情况。
及时把学生遇到的共性、突出问题,进行反馈,组织学生开展相互讨论、合作探究把问题解决;而对于学生的亮点上课教师也及时进行展示和点评组织学生互评互学。
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
上课教师通过设置不同层次和要求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也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故事性、趣味性,效果很好。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井冈山道路开辟的意义,知道在井冈山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井冈山道路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2.学习、感悟、继承井冈山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了解井冈山道路开辟的意义,学习井冈山精神。
三、教学内容本课内容来自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第9课《中国有了共产党》,本课为第二课时《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通过看图和谈话引出南昌起义的故事和八一建军节的由来。
1.谈话: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五四运动的相关史实,知道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
2.提问(1)你知道这是什么旗帜吗?(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2)为什么旗面上有八一两个字?(3)你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由来吗?3.南昌起义和革命军队创建(1) 观看视频,边看边思考,说一说你对南昌起义有了哪些了解?体会到了什么?说一说南昌起义的时间、地点、经过和感受。
(2) 观看油画根据画面描述当时的场景,说一说画中有哪些人物,他们的神情有什么不同?(3) 阅读《南昌起义和八一建军节的由来》小资料,体会其意义【设计意图】本课以谈话引入,通过看图和谈话引入话题,从学生熟悉的事物由浅入深开始学习探索;通过观看视频和油画欣赏创设情景,了解南昌起义的故事和八一建军节由来,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二)环节二:通过观看视频,阅读图片等资料了解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提问: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在什么情况下创建的?2.观看视频《转战井冈山》,说一说:工农革命军进军途中发生了什么事?3.阅读《毛泽东竭力说服大家转战井冈山》小资料,说一说:毛泽东为什么要带领队伍转移?4.观察井冈山图片、阅读有关毛泽东选择井冈山作为根据地的小资料,说一说:在井冈山建根据地有什么优势?5.观看视频井冈山会师的视频和小资料,说一说:井冈山会师的经过是怎样的?6.阅读国内革命发展形势的小资料,说一说:如何理解“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素材

一、教案简介教案名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素材适用年级:五年级学科领域: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主题思想,体会其中所蕴含的哲理。
2.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教学重点:1. 课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主题思想。
2. 课文中生字词的学习。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哲理。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二、教学准备教材:《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等相关教材。
教学辅助材料:PPT、视频、图片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PPT或视频,引导学生回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文章的韵律美。
3. 理解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什么意思?你从课文中体会到了什么哲理?(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总结并强调“团结就是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
4. 情感教育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是如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经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5. 小结作业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哲理和爱国情感。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写一篇关于如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作文。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以及是否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五、拓展活动组织学生开展以“热爱祖国”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让学生通过演讲、歌唱、舞蹈等形式,表达对祖国的热情和祝福。
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将爱国情感付诸实践。
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课件统编版(54张ppt)

看一看
井冈山会师后,红军革命 武装力量不断壮大,井冈山革 命根据地得以扩大。
读一读 想一想
如何理解“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
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后,各地党组织也抓住有利时机, 建立革命根据地。星星之火,渐成 燎原之势。
说一说
我认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就是星星之火, 各地党组织也抓住有利时机,建立革命根据地 就是燎原之势。
井冈山精神
资料
坚定执着追理想
实事求是闯新路
艰苦奋斗攻难关
依靠群众求胜利
说一说
新时代如何看待井冈山精神?
资料
新时代 井冈山精神 依然存在, 依然闪耀。
做一做
新时代如何践行井冈山精神?
我希望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参观井冈山纪 念馆,祭奠革命英烈,实地走一走挑粮之路,吃 一吃红米饭南瓜汤,体验井冈山精神。
我想推荐油画《南昌起义》, 同学们可以到中国国家博物馆观看 这幅油画。
看一看
油画中有哪些人物,他们的神情有什么不同?
油画《南昌起义》
说一说
画中有五位重要领
资料
导者,从左至右分别是 刘伯承、叶挺、朱德、
周 叶恩 挺来
周恩来和贺龙。 他们神态自若,显
朱 刘德 伯
贺 龙
承
得沉着冷静。
说一说
战士们整装待发, 聚精会神地听着。
他们表情严肃, 紧紧地聚在一起。
读一读
南昌起义和八一建军节的由来
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承担领导中国革命 责任的开始,也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 革命军队的开始。
后来,中央人民政府把8月1日这一天定为中国人民 解放军的建军节。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说一说
工农革命军进军途中发生了什么事?
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人教部编版

二、主题探究活动
主题探究活动(一)人民军队的创建
1.八一南昌起义。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中国大地陷入一片 血雨腥风之中。据不完全统计,仅一年时间, 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被杀害的就达31万多人, 其中共产党员2.6万多人。面对国民党反动派要 将革命者斩尽杀绝的屠杀政策,中国共产党只 剩下唯一的选择,那就是高举起革命的大旗, 进行武装抵抗。
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人教版)
第三单元 第9课
第二课时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从生活情景走进课堂
1933年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 政府批准了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建议,决 定将8月1日作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 1949年6月,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 令,颁发经毛泽东审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 旗和军徽式样,规定以“八一”两字作为中 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军徽的主要标志。8月1 日被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南昌成 为人民军队“军旗升起的地方”。
推荐2个同学讲故事,其他同学听故事,学 习先辈不怕艰苦进行革命斗争的精神。
故事示例。
贺页朵的入党宣誓书 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保存着这样一份入党宣誓书:入党宣 誓是在他工作的榨油坊进行的。在桐油灯光的照耀下,他在一块 红布上写下了“牺牲个人、严守秘密、阶级斗争、努力革命、服 从党旗、永不叛党”6句入党誓词,并在布片顶端写下了“CCP” 3个英文字母。他识字不多,在这张布质的入党宣誓书里,24个 字中别字就有5个,但这更让人感受到他灵魂深处的忠诚和信念, 具有强烈的震撼力。 1934年红军主力长征后,他因身负重伤留下来坚持斗争,在 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下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在以后的漫长岁月里, 他冒着生命危险将入党誓词藏在榨油坊的屋檐下。 1951年,中央派慰问团到南方老革命根据地慰问时,贺页朵 才将这份珍贵的入党誓词亲手交给慰问团负责人,后经中宣部转 存至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复制陈列了这 份珍贵的革命文物。
《中国有了共产党》说课第2课时《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说课稿道德与法治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中国有了共产党》第2课时《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9课《中国有了共产党》第二课时《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八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阐述。
一、说教材《中国有了共产党》是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的第三课,本课设置了三个部分的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开天辟地的大事。
本部分帮助学生了解了从马克思主义的传人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尤其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五四运动的重要影响,以及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伟大意义,歌颂革命烈士,宁可不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和五四青年的爱国情怀。
第二部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本部分介绍了南昌起义的情况,引导学生认识南昌起义与中国共产党创建革命军队的关系,了解在以城市为中心开展的武装斗争相继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经验教训,开创了符合本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同时引导学生学习伟大的井冈山精神。
第三部分:红军不怕远征难。
安排这部分内容,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长征这一中国革命史上的壮举,知道长征的利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同时记住,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本部分还强调了在新时代传承长征精神的重要性。
二、说学情分析从革命传统教育的角度,学生对本课时的有关内容会有片段性了解,受学生知识范围和理解能力的限制,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建立革命根据地的作用,长征精神的理解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说教学目标1.了解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毛泽东领导中国中产党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知道“八一”建军节的由来。
2.知道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承担领导中国革命责任的开始,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井冈山胜利会师,红军革命武装力量不断扩大。
3.学习共产党人从实际出发的实事求是的井冈山精神。
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统编版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红军在长征途中面临的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探究红军不怕远征难的原因。
2.懂得红军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感悟长征精神,在生活中学习、传承长征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了解红军长征及其伟大意义,感悟长征精神。
三、教学内容本课内容来自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第 9 课《中国有了共产党》。
本课为第三课时。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1.观察图片:请同学们观察这些图片,说说人们都在纪念什么?2.学生交流3.提问:你了解长征吗?关于长征大家还想了解什么呢?(1)生1:红军为什么要长征?(2)生2:红军在长征的路上都遇到了什么困难?(3)生3:红军战士是怎么在艰苦的远征中坚持下来的。
(4)生4:为什么红军“不怕”远征难?4.叙述: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那段征程,探究问题的答案!。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各地纪念长征的活动图片拉近学生与这段历史的距离。
由于学生对于长征不是一无所知,所以首先引导学生回忆起对长征的初步印象,在此基础上从学生的未知入手,为之后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感受长征之“难”。
1.叙述:我们首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长征?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革命根据地,都被红军粉碎。
然而,第五次反“围剿”由于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红军与优势兵力的敌人硬打硬碰,损失惨重,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踏上了战略转移的漫漫征程。
2.提问:这场远征“难”在哪呢?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
拿出课上学习单,一起看看红军战士们都遇到了哪些困难?3.材料分析:(1)呈现材料(2)学生交流(3)小结:正如大家所说,长征路上,红军战士们不仅要在漫长的行军中适应缺衣少食的艰苦生活,还要和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更要时刻与数十倍于己的敌人进行战斗。
长征,是在极端艰苦的情况下进行的一场历经艰险的远征!(板书:历经艰险路途遥远环境险恶敌人围堵生活艰苦)4.叙述:然而,红军遇到的困难远不止这些,在长征初期,红军还面临着极其危急的局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课时活动总结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开辟了“农 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革命 战争时期形成的井冈山精神,永远是激励中 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板书设计 南昌起义——中国共产
党独立领导中国革命
井冈山根据地——“农村 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的道路
培育了伟大的 井冈山精神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 德等率领两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打响了武 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思考:南昌起义有什么重要历史地位?
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承担领导 中国革命责任的开始,也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 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
2.欣赏教材第61页油画《南昌起义》。
思考: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有什么意义?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以毛泽东为代 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井冈山创建了第一块农村 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 取政权”的道路,培育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2)到农村建立革Fra bibliotek根据地的原因。
材料1:井冈山地处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 中段,海拔多在800-1000米之间,地势险要, 易守难攻。这里的几个县都建立过共产党组 织和农民协会,群众基础好。井冈山远离国 民党控制的大城市,敌人的统治力量在这个 地区比较薄弱。
主题探究活动(二)中国革命的摇篮
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1)创建过程。
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湖南领导工农革命军 举行秋收起义。起义军在进攻长沙时,遭到数倍 敌人的围攻,损失严重。毛泽东当机立断,率部 队向井冈山进军,开始创建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 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部队辗转来到 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部队胜利会师。两支部 队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中国工农 红军第四军。
材料2: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 么能够存在》一文中指出:中国是一个政治经 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 反革命营垒内部不统一并充满矛盾,因而使许 多农村小块革命根据地能够在反革命政权的包 围下产生、坚持和波浪式地向前扩大。
农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可以保存、发 展、壮大革命力量。
2.井冈山革命斗争的故事。
推荐2个同学讲故事,其他同学听故事,学 习先辈不怕艰苦进行革命斗争的精神。
故事示例。
贺页朵的入党宣誓书 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保存着这样一份入党宣誓书:入党宣 誓是在他工作的榨油坊进行的。在桐油灯光的照耀下,他在一块 红布上写下了“牺牲个人、严守秘密、阶级斗争、努力革命、服 从党旗、永不叛党”6句入党誓词,并在布片顶端写下了“CCP” 3个英文字母。他识字不多,在这张布质的入党宣誓书里,24个 字中别字就有5个,但这更让人感受到他灵魂深处的忠诚和信念, 具有强烈的震撼力。 1934年红军主力长征后,他因身负重伤留下来坚持斗争,在 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下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在以后的漫长岁月里, 他冒着生命危险将入党誓词藏在榨油坊的屋檐下。 1951年,中央派慰问团到南方老革命根据地慰问时,贺页朵 才将这份珍贵的入党誓词亲手交给慰问团负责人,后经中宣部转 存至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复制陈列了这 份珍贵的革命文物。
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人教版)
第三单元 第9课
第二课时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从生活情景走进课堂
1933年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 政府批准了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建议,决 定将8月1日作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 1949年6月,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 令,颁发经毛泽东审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 旗和军徽式样,规定以“八一”两字作为中 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军徽的主要标志。8月1 日被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南昌成 为人民军队“军旗升起的地方”。
画面描绘了战斗结束的黎明时分,南昌起义的领导者之一周 恩来召集军队所有将士,在总指挥部大楼前宣布战斗胜利的情景。 人物紧握的拳头和慷慨激昂的神态极大地鼓舞士气、振奋人心。 作品通过凝重的笔触和色彩冷暖的强烈对比强化了当时的气氛, 以史诗般的宏大场面再现了“八一起义”这个庄严而具有纪念意 义的历史瞬间。
思考:为什么把8月1日定为建军节?
二、主题探究活动
主题探究活动(一)人民军队的创建
1.八一南昌起义。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中国大地陷入一片 血雨腥风之中。据不完全统计,仅一年时间, 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被杀害的就达31万多人, 其中共产党员2.6万多人。面对国民党反动派要 将革命者斩尽杀绝的屠杀政策,中国共产党只 剩下唯一的选择,那就是高举起革命的大旗, 进行武装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