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雷雨赏析

合集下载

《雷雨》语言赏析

《雷雨》语言赏析

下面让我们以来赏析《雷雨》的语言艺术特点:为剧中人物性格的创造,主要依赖于人物的语言。

戏剧语言的个性化,要求剧中人物的语言必须符合人物的身份、性格,有益于表现人物独特的个性。

曹禺笔下的人物个性化语言,非常突出。

如第一幕中对鲁贵语言的刻画,那奸猾的笑容,委琐的语言,把一个奴才的嘴脸表现的淋漓尽致。

给观众们内心刻上了很深的印象。

又如后面的周萍与的对话:繁你父亲对不起我,他用同样手段把我骗到你们家来,我逃不开,生了冲儿。

十几年来像刚才一样的凶横,把我渐渐地磨成了石头样的死人。

你突然从家乡出来,是你,是你把我引到一条母亲不像母亲,情妇不像情妇的路上去。

是你引诱我的! 萍引诱!我请你不要用这两个字好不好?你知道当时的情形怎么样? 繁你忘记了在这屋子里,半夜,我哭的时候,你叹息着说的话么?你说你恨你的父亲,你说过,你愿他死,就是犯了灭伦的罪也干。

萍你忘了。

那时我年青,我的冲动叫我说出来这样糊涂的话。

周萍正觉得这个家自己已经不能再呆下去了,他想用自己的逃避来远离着一切。

但是他是蘩漪唯一的一根救命的稻草,她怎么会轻易放过呢?于是她将乱伦的事情怪罪到周萍身上,然后紧接着就是威逼利诱……在第二幕中的这段对话为我们诠释了这母子二人乱伦的关系,进一步证实了鲁贵曾经说过的闹鬼的故事。

但是面对这样的事实,周萍的懦弱和虚伪,不负责任和推脱;繁漪的果敢阴鸷,为了挣脱牢笼不择手段的决心便完全的暴露出来了。

作家曾说:“在《雷雨》里的八个人物,我最早想出的,并且也较觉真切的是周繁漪”。

作者用力刻划了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

她对周家庸俗单调的生活感到难以忍受,对阴沉的气氛感到烦闷,对精神束缚感到痛苦,她要求挣脱这一切。

在一定意义上她也是一个被侮辱与被损害者。

而剧本又使她在难以抗拒的环境中走向变态的发展:爱变成恨,倔强变成疯狂。

作家曾说:“这类的女人许多有着美丽的心灵,然为着不正常的发展,和环境的窒息,她们变为乘戾,成为人所不能了解的。

受着人的嫉恶,社会的压制,这样抑郁终身,呼吸不着一口自由的空气的女人,在我们这个现社会里不知有多少吧。

《雷雨》写作特点赏析

《雷雨》写作特点赏析

《雷雨》写作特点赏析《雷雨》是由曹禺创作的话剧,于1934年首次演出。

该剧通过三个家庭的故事,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冷酷。

下面将从题材创新、人物形象塑造以及语言表达等方面,详细分析《雷雨》的写作特点。

首先,题材创新是《雷雨》的突出特点之一、传统话剧常常围绕着爱情、家庭、婚姻等题材展开,而《雷雨》将焦点放在了普普通通的小人物身上,揭示了封建家庭的命运与结局。

无论是吕家、冯家还是武家,每个家庭都代表着当时社会中的普通一员,他们身上所经历的困境和悲剧,引发了当时观众的共鸣。

这种关注小人物的创新思维,使得《雷雨》成为一部充满真实感和社会关怀的作品。

其次,人物形象塑造是《雷雨》的另一个显著特点。

曹禺通过细腻入微的刻画,使得每个角色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

从吕家的软弱无能、冯家的狡猾自私到武家的懦弱自卑,每个人物都被赋予了独特的性格和行为方式。

这些人物形象的刻画,使得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成长轨迹,也引起了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此外,语言表达也是《雷雨》的一大特点。

曹禺运用生动、贴切的语言,描绘了生活的繁复和现实的残酷。

剧中对话生动活泼,具有强烈的现实感,紧密结合剧情的发展,增强了话剧的艺术感染力。

同时,曹禺在剧本中融入了大量的诗意描写,使得剧中的情感更加深刻和细腻。

言外之意、隐喻与比喻的运用,使得剧本兼具了戏剧性和文学性,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听体验。

最后,《雷雨》还具有深刻的社会批判意义。

剧中通过吕家、冯家和武家的命运,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

封建家庭的权力斗争、贫富悬殊、封建伦理观念的束缚等问题,使得人物们陷入了无法逃脱的困境。

通过展示这些社会问题,曹禺对当时社会进行了深入批判,并希望借此唤起人们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反思。

总之,《雷雨》以其题材创新、人物形象塑造以及语言表达等方面的突出特点,成为一部备受赞赏的经典之作。

曹禺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和深刻的社会批判,将当时社会中普通人的命运与心灵困境展现在观众面前,引起人们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雷雨角度赏析与评价

雷雨角度赏析与评价

雷雨角度赏析与评价雷雨是一部由曹禺创作的话剧作品,于1934年首次上演,至今已经有近90年的历史了。

这部作品以其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对人性的深刻剖析而著称,被誉为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之作。

雷雨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了中国话剧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首先,从雷雨这部话剧的角度来看,它对当时的社会风气和人性的描绘是非常深刻的。

作品以20世纪初的中国南方小城为背景,通过一个富家少爷和一个贫苦姑娘的悲剧爱情故事,展现了当时社会上的阶级分化和封建伦理观念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在这个小城里,充斥着虚伪、贪婪和道德沦丧,人们的内心被扭曲和扭曲,而这一切都在雷雨这场风暴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作者通过对这些人物的塑造,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以及人性的扭曲和扭曲,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次,雷雨这部话剧在情节安排和人物塑造上也表现出了非常高的艺术价值。

整个故事情节紧凑,扣人心弦,每一个情节都与整个故事的发展密不可分。

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个性鲜明,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轨迹,他们的命运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社会画卷。

尤其是主人公陆小凤和秦淮,他们的命运坎坷,爱情悲剧,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通过这些人物的塑造,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残酷性,使整个故事更加真实和感人。

最后,雷雨这部话剧在艺术表现上也有着非常高的水准。

曹禺在这部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的对白和情节,将社会现实和人性冲突融入到了故事情节中,使整个作品更加生动和有力。

尤其是在对话语言的运用上,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方言和俚语,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和具体,增加了作品的真实感和可信度。

此外,雷雨这部话剧还运用了大量的舞台布景和音效,使整个故事更加生动和感人。

尤其是在雷雨这场风暴的描写上,作者通过舞台布景和音效的运用,将整个场景描绘得淋漓尽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总的来说,雷雨这部话剧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了中国话剧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雷雨话剧赏析

雷雨话剧赏析

雷雨话剧赏析雷雨话剧赏析曹禺(1910—1996),祖籍湖北潜江。

清宣统二年八月二十一日(1910年9月24日)生于天津,原名万家宝,字小石。

在清华读书时有小宝贝儿的绰号。

曹禺是他在1926年发表小说时第一次使用的笔名(姓氏万的繁体字的草字头谐音曹)。

曹禺是文明戏的观众,爱美剧的业余演员,左翼剧影响下的剧作家(孙庆升:《曹禺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

这句话,大致概括了曹禺的戏剧人生。

1933年大学即将毕业前夕,曹禺创作了四幕话剧《雷雨》,于次年公开发表,很快引起强烈反响,它不仅是曹禺的处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

1936年和1937年,曹禺分别出版了他的重要剧作《日出》和《原野》。

曹禺抗战期间的重要剧作是《北京人》。

新中国成立后,曹禺创作的剧本主要有《胆剑篇》、《王昭君》等。

周朴园是《雷雨》的主人公,是剧中各种悲剧的根源。

作品以他为中心,安排了两条主要的线索:一是他与妻子蘩漪的冲突,以表现家庭内部的矛盾;一是他与矿工鲁大海的冲突,以表现他与工人的对立,这两条线索又通过侍萍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构成了尖锐复杂的戏剧冲突。

周朴园是一个狠毒凶残的资本家,作者通过鲁大海之口,揭露了他血淋淋的发迹史:从前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时,他故意让江堤出险,淹死了两千多个工人,进而从每个工人的抚恤金中扣去300块钱。

周朴园更是一个专制冷酷的封建家长,在家中,他的话就是法律,为了贯彻他的意志,不惜牺牲任何人的幸福。

他与蘩漪的关系,表面上是一种夫妻关系,实际上却完全是一种主仆关系,他需要蘩漪做的,只是为孩子们树立一个服从的榜样。

在第一幕他强迫蘩漪喝药的一场戏中,蘩漪拒绝了他的要求,他先是让小儿子周冲端着药去劝,看着周冲含泪的眼睛,蘩漪只好退而求其次,请求留到晚上再喝。

可他仍不肯让步,又命令大儿子周萍去劝,并且要跪着劝,直到蘩漪认输方才罢手。

在他的眼中,根本没有蘩漪独立的人格和起码的尊严,他关心的也不是妻子的健康,而只是自己的意志。

四幕话剧雷雨赏析

四幕话剧雷雨赏析

四幕话剧:《雷雨》赏析曹禺(一)知识教学点1.阅读剧本,品味个性化和富有动作性的人物语言,把握尖锐集中的戏剧冲突,认识剧中人物的命运,了解人物性格是怎样在矛盾冲突中发展、变化并得到展现的。

2.了解作者是如何以现实主义的笔触,深人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紧张、尖锐的戏剧冲突的。

(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阅读或分角色朗读,弄清节选部分的主要剧情,把握其中的矛盾冲突,了解冲突的发展过程。

2.学习品味戏剧台词的丰富内涵,了解它们的言外之意,训练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3.可在课外组织学生排演戏剧。

(三)德育渗透点认识旧家庭的悲剧和罪恶、旧伦理的窒息人性的特征以及官僚资产阶级的剥削本质,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和人伦亲情。

(四)美育渗透点1.体会剧本浓重的戏剧氛围及富有诗意的语言。

2.陶冶学生性情,培养学生欣赏戏剧文学的兴趣。

二.学法引导学习本文可分以下几个步骤:1.弄清作品的时代背景。

这对较好地理解内容、准确地把握人物性格等是必不可少的。

作品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为背景,那时的中国正处于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期。

周朴园就是当时由封建地主转化为资本家的典型代表。

他既有封建地主的专横、残忍的一面,又有新兴资本家的自私、贪婪和虚伪的一面。

2.理清人物关系。

《雷雨》的人物关系复杂,弄不清关系就无从了解剧本。

3.熟悉情节,理清层次,从总体上把握人物。

4.分析典型细节(语言、表情、动作等),深入准确地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如当侍萍叙述30年前梅姑娘抱着刚生下三天的男孩跳水自杀时,周朴园是(苦痛)“哦!”和(汗涔涔地)“哦”。

从他的表情和神态中,可以看出,周朴园抛弃侍萍并非毫无内心痛苦,对自己的抛弃行为,他是有“不忍”和自责的。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难点作者写《雷雨》是为了反封建,“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

但是他强调,不能用要求剧本对某一重大社会问题做出明确的回答或价值判断的“社会问题剧”的主题模式,“削足适履”地去硬套他的剧作。

《雷雨》鉴赏

《雷雨》鉴赏

《雷雨》鉴赏第一篇:《雷雨》鉴赏《雷雨》鉴赏戏剧有很多种类,包括话剧、歌剧、舞剧、诗句等。

而中国的戏剧主要包括戏曲和话剧。

在我看过的各种戏剧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话剧《雷雨》。

对于《雷雨》,我既看过曹禺老师写的文章,也有幸在今年9月的时候看到了茅善玉老师演的沪剧,但是书本和演出来之后所带给我的感受是不同的。

《雷雨》是曹禺的第一个艺术生命品,也是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雷雨》一发表,就轰动了文坛,它曾经被不同的人们饱含深情的演绎着,解读着,并一举将中国的话剧推上了历史上最轰动、最热烈的颠峰时期。

第一次进入上海沪剧院,第一次坐在剧场里看完了一出完整的沪剧。

看后还是蛮震撼的。

一来是它毕竟是个经典。

戏剧的矛盾一环扣着一环,几个主要人物的各个性格鲜明。

二来《雷雨》属于沪剧,是一部经典的话剧,唱腔听起来既通俗易懂,表现力又十分的丰富,因此我觉得沪剧《雷雨》更能牵动观众的情感。

三来是该剧演员整体来说都不错。

饰演繁漪的茅善玉是当代沪剧舞台上的领军人物,她塑造的繁漪气质高贵、举止优雅。

这种美的塑造使观众对繁漪的忧郁以及绝望后的疯狂更加有一种心痛的感觉。

鲁妈的扮演者陈瑜也是沪剧界的名角,虽说已经退休了,但是她的气质和人物形象却是和适合演鲁妈。

《雷雨》的剧作完全遵守了话剧的格式和要求,它的内容主要包含了两个家庭八个人物在短短一天之内发生的故事,却牵扯了过去的恩恩怨怨,剪不断,理还乱。

狭小的舞台上不仅展现了伦常的矛盾,阶级的矛盾,还有不同的个体对于环境、时代强烈不谐调的矛盾,在种种剧烈的冲突中完成了每个人物的塑造,其实悲剧早已潜伏在每一句台词、每一个伏笔中,只是到了最后的时候才终于爆发了出来,化作一场倾盆的雷雨,无比强烈的震撼了每个人的灵魂。

剧本以扣人心弦的情节,简练含蓄的语言,各具特色的人物,和极为丰富的潜台词吸引了读者,如刀刃一般在读者的心弦上缓缓滑过,那抖颤而出的余音,至今未息。

并且《雷雨》作为一部很经典的沪剧,它跟一般沪剧一样,没有运用各种虚拟夸张的程式动作和伴奏念白的各种锣鼓点子的运用,打击乐也十分的简单,并有在静场和某些情节中奏一段民间乐曲作为气氛音乐。

话剧《雷雨》赏析

话剧《雷雨》赏析

话剧《雷雨》赏析《雷雨》主要讲述了两个家庭,八个人在一天的时间里牵扯出来的三十年来剪不断理还乱的恩恩怨怨。

以下是店铺整理关于话剧《雷雨》赏析,欢迎阅读参考话剧《雷雨》赏析篇1《雷雨》可以说是中国话剧史上不落的太阳,整部剧情节跌宕起伏,其中的那些不期而遇和处处伏笔都倾泻在了最后的那倾盆雷雨之中,封建思想和自由主义的强烈对抗最终在轰隆隆的雷声中铸造了一个家庭的悲剧亦是一个国家的悲剧。

骨肉分离却以仇人的身份相见,兄妹手足却迸发出了爱情的火花,对伦理纲常的悖逆,对人情冷暖的无视,《雷雨》可以说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悲剧,悲到让人无从流泪无从释然。

在整部剧的内容上,严格遵循“三一律”。

《雷雨》描写两个家庭中的八个人物,在一天的时间里牵扯出了三十年的恩恩怨怨,可以说是剪不断,理还乱,人物的对白之中句句都埋藏着悲剧的种子,最后悲剧爆发在一场倾盆的大雨之中。

剧中纠缠着周朴园与繁漪,周朴园与侍萍,周朴园和鲁大海三对主要矛盾。

严酷的现实让四凤无法承受,她冲向花园,碰到漏电的电线而死,周冲去救她也触电身亡,周萍开枪自杀了,两个妇人疯了。

整部戏的八个人物中有三个人物以死亡而告终。

死亡自此成为了曹禺剧作中挥之不去的情节。

这样的内容集中反映了封建思想对人性的摧残和虐杀,痛斥了资本家的虚伪和凶残,表达了对下层劳动人民的同情,揭示了人物悲剧命运的根源(封建等级意识),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悲悯情怀。

《雷雨》在结构上,大致有如下特点一、情节曲折,故事性强,富有传奇色彩二、结构严密,集中紧张三、明暗双线,纵横交错,引人入胜在三十年前旧景重现的基础上,将戏剧矛盾推向高潮,爆发了一连串的惨剧,剧中八个人物的命运有交织也有不同,但都还是逃脱不了“悲剧”二字。

剧本以扣人心弦的情节,简练含蓄的语言,各具特色的人物,和极为丰富的潜台词。

如刀刃一般在读者的心弦上缓缓滑过,那抖颤而出的余音,至今未息。

当然本剧在导演和表演上也是下了极大的功夫的。

本剧导演不惜浓墨重彩,极力用音响和灯光渲染了整个舞台上的悲剧色彩。

曹禺《雷雨》赏析

曹禺《雷雨》赏析

曹禺《雷雨》赏析雷雨》是曹禺的话剧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话剧的典范之作。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湖北潜江人,出生于天津。

主要作品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蜕变》、《家》、《明朗的天》、《黑字二八》、《王昭君》等。

《雷雨》是曹禺的处女作和成名作。

这是一部四幕戏,全剧共八个人物。

周家的人物有周朴园、周蘩漪、周萍和周冲;鲁家则有鲁贵、鲁侍萍、鲁大海和四凤。

在这八个人物中,最具性格特色的是周朴园和周蘩漪。

周繁漪:是个受过一点新式教育的旧式女人。

资产阶级教育使她具有个性解放要求,她不甘心于无爱的婚姻的约束,敢于与周萍相爱,在夜深人静之时与恋人在封建家庭的“客厅”中演出“闹鬼”的把戏;她不屈服于周朴园的“命令”,拒绝丈夫虚伪的体贴,拒绝喝药,拒绝成为“服从的榜样”。

她虽处封建家庭的深处;却能洞察其伪善、虚弱的本质,她以自己的怪戾控诉了这个“家庭”的罪恶。

但与封建思想的联系使她的反封建要求具有先天的不彻底性。

她虽能明察周朴园的罪恶与伪善,但却不能与之决裂,不能敢于走出家庭;到新的天地里寻找新生活。

她虽能明白周萍也在玩弄她,却仍然死守着这个“枯萎灵魂”。

希望有朝一日这个花花公子能把她带出家庭。

她受到周家父子两代人的蹂躏是她人生悲剧中最为惨重的部分,人伦的重压,反抗的乏力,环境的黑暗,使她承受着沉重的压力。

繁漪是个情感浓烈的女人,她的身上具有“原始的蛮性”——“爱起来是一把火,恨起来是一把刀”。

但偏偏一个情感情欲浓烈的人遭受了超常的压抑,这就更加是能量蓄积起来了。

在这样的状态下,她的性格被扭曲,使她成为一个暴戾的女人。

当最后她身上或性格中蓄积的能量以非正常的状态爆发后,那么就会产生毁灭的力量,导致自己和他人死的死,亡的亡。

因此,她的性格具有爆发性,也具有毁灭性。

因此,作者曹禺说,她是一个具有“雷雨式性格的女人”。

繁漪的悲剧充分揭示了中国带有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及其生活的罪恶,反映了资产阶级知识女性被摧残的历史命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雨》观后感
三十年的漫漫时光,三十年的爱恨纠葛,三十年的泪与血铸就了一场悲天恸地的雷雨。

《雷雨》是曹禺的第一个艺术生命,也是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

看过以后,的确正如旁人所说的那样他将中国话剧推上了历史上最轰轰热烈的颠峰时期。

这部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之作给予了我心灵上的冲击,令我久久不能平静。

1933年大学即将毕业前夕,曹禺创作了四幕话剧《雷雨》,于次年公开发表,很快引起强烈反响,它不仅是曹禺的处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

曹禺那时年仅23岁。

整部作品的时间跨度很小,周家几十年,两代人间的恩怨,是非,矛盾,冲突,集中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爆发。

这样多而复杂的情节全部都发生在几个小时之中,虽多却丝毫不乱,可见作者驾驭情节的能力之非凡。

《雷雨》一剧中,作者成功地塑造了许多人物。

这部话剧与别的话剧不太一样,一般话剧会有一两个主角,内容大部分是关于他们的,但是《雷雨》中,好像所有的人都是主角,不仅是周萍与四凤,而且它突出的是一个故事,一个悲剧性的故事,所有人的命运都是悲惨,这种悲惨很难让人想到。

封建,专制,伪善的家长——周朴园;纯洁,善良的青年——周冲;本性热情,渴望自由而又饱受压抑和摧残,但最终被畸形的爱毁掉理智的女性——繁漪;被罪孽感缠绕无法自拔而又在不觉中陷入新的罪孽的公子哥——周萍。

每个人物都呢各位读者和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我想重点谈谈我对周朴园和周繁漪这两个人物的一些看法。

作者笔下的人物性格并不单一。

短短四幕剧中,人物性格的复杂性被展现得淋漓尽至。

先说周朴园,这是一个封建顽固的家长,一个专制蛮横的丈夫,也是一个虚伪矫情的资本家,更是一个为利益可以不择手段的人。

他封建顽固,令他和儿子周冲之间没什么亲情可言,直到周冲死后他才痛心不已。

他专制蛮横,见到久别两年的妻子繁漪,第一句话就是:“你怎么今天下楼来了,完全好了么”接着命令繁漪:“你应当再到楼上去休息。

”两句话就表明他对妻子的生硬,冷漠态度。

在他眼中,繁漪不过是她的附属品,一切应唯他之命是从。

繁漪病时他逼迫繁漪吃药,也毫无丈夫的温情可言。

他虚伪矫情,曾向侍萍表白,他三十年来一直没忘记她。

每年四月十八日,都不忘记为她做生日,一切都是照她是正式嫁过周家的人看待。

他还保留了侍萍的习惯,家具这些,似乎都证明他三十年来一直记着她,而且还是朝夕怀念着她的。

然而很奇怪,当他知道他所怀念的这个人没有死,而且现在就站在他面前时,他却忽然严厉地喝问对方:“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然后冷冷地说:“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来了。

”这样极端矛盾的态度,这样前后判若两人的声气,实在令人吃惊。

他阴险狡诈,为了名利不择手段。

他从青年时代起,就干了不少伤天害理的事。

他为了赶娶一位有钱有门弟的小姐,就逼着和他刚生了孩子才三天的女人冒着大风雪去跳河;为了自己发财,就故意让承包的江堤出险,淹死了两千多名工人;为了镇压工人运动,他就叫警察开枪打死了几十名工人而他个人的”事业”,”地位”,就因干了这许多伤天害理的事而蒸蒸日上。

总体来说,作者集中地塑造了一个具有浓厚色彩的反动资本家形象,充分揭露了他阴险,凶横,虚伪的本质。

再来谈谈周繁漪。

周繁漪是其中最具特色和最为鲜明的人物形象。

”这个从走廊上静静走来的女人,阴鸷而沉郁,穿着一身镶灰花边的旗袍,如同一朵黑色的玫瑰在满园的暮色里散发忧郁的芬芳。

她的眼睛大而灰暗,沉静地灼烧。

一个
年轻妇人失望后的痛苦与怨望。

偶尔也会露出依稀的微笑:红晕的颜色为快乐散布在她的脸上。

”周繁漪的本性热情,追求思想解放。

她是一位具有新思想,透着一股新气息的女性,面对周朴园盛气凌人的”你应该”以及他强加给繁漪的与外界交往的限制,繁漪再也忍受不了这样年复一年的精神折磨。

她要追求自己个性的自由和爱的权利!周萍的出现给了她一丝希望,她义无反顾地与她名义上的儿子坠入了爱河。

自从同周萍在一起,蘩漪才感到从未有过的幸福,从此,她能够向一个自己所爱的人倾诉自己的抑郁和痛苦,表达自己的欢乐与幸福。

尽管她与周萍的爱情生活是在一种极不舒畅的环境中,不能充分享受他们应有的爱情生活,然而她满足了。

这份情感支持着她活下去。

但当她发现周萍所爱的是四凤,周萍已经铁了心要和她断绝这种畸形的关系时,她先是诘责,然后哀求,挽留,希望周萍不要”看见了新的世界里,就一个人跑。

”她甚至放弃尊严周萍”不,不,你带我走,——带我离开这儿,日后,甚至于你要把四凤接来——一块住,我都可以,只要,只要,只要你不离开我。

”但当她发现周萍和周朴园一样的伪善,冷酷,自私时,她绝望了。

她进行了疯狂的报复。

心中的愤恨促使她在一个下雨的夜晚,召集全家人道破和周萍的关系,并发出”被周家父子两代人玩弄”这样痛苦的话,当亲眼看到自己的所爱的周萍自杀,儿子周冲也被电死以后,繁漪的精神彻底的崩溃,进而发疯。

周繁漪的悲剧是封建礼教和她生活的年代造成的。

在命运面前,她也是个可怜人。

《雷雨》结尾就像一场暴风雨,将所有的人都卷进了这场家庭的悲剧。

每一个人都难逃宿命。

不得不感叹,命运这个东西有时候太黑暗了。

刚刚才让你感到曙光的来临,马上却又将人打入万丈深渊。

这是一出悲剧,是一出非常可怕的悲剧,在一天里三个人死了,两个人疯了。

黑暗阴郁是《雷雨》的基调。

我们都认为是我们在主宰着自己,可是时常又不是自己在主宰。

不知是命运在向我们开玩笑,还是我们在向命运开玩笑。

《雷雨》里的人物的命运是黑暗的,他们对命运没有一丝丝的反抗就已经被征服了。

假如四凤和周冲没有死,也许他们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周萍假如再冷静一些,也许就不会自杀,两位母亲也就不会因此而疯掉。

命运有时是黑暗的,但是我们应该相信,在黑暗的尽头就是光明。

命运其实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都对命运低头。

这黑暗就犹如剧场的幕一样,我们知道会有闭幕的时候,有我们在黑暗中等待的时候,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在瞬间漆黑之后会有更精彩的剧目。

而不是应该让黑暗蒙蔽住自己的眼睛,理智,甚至于心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